第一篇:江与良个人事迹材料
爱岗敬业,铸就开州名医风范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健康开县
-----开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呼吸科主任
江与良
江与良,男,汉族,1966年6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毕业,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院长助理,呼吸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开县十大名医”,“开县十大杰出青年”,开县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开县政协委员;《河北中医》特约通讯员,并获“全国特色名医”称号。
江与良同志从医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勤奋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重于医德,精于医术,廉洁 行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到“病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大力弘扬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满腔热忱,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爱岗敬业精神,深受领导,同事,病人好评;荣获“中国特色名医”,“华夏当代名医”,重庆市卫生系统“关爱患者,爱心大使”提名奖,“开县十大名医”,“开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视病人为亲人,为民解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德医风,职业纪律,职业责任修养,更新服务模式,即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全新医学模式,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病人就是亲人”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温馨的新型医患关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用爱心,耐心,细心,关心,精心呵护每一位病人;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群众,处处为患者着想,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解除病人痛苦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特别关爱贫困患者,尽量为其节省医药费多次为其代付医药费及基本生活费,为他们疾病的后续治疗与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给“三无病人”擦拭身体,照料生活,鼓励与安慰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他天性善良,真诚,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有钱无钱,把病人当作亲人;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有着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他始终坚持“能花10元钱治好的病,决不让病人花11元”;“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病人去作CT或磁共振检查”。如一位48岁女性患者,肝硬化腹水5年,多次输白蛋白,血浆等,价格昂贵,家中“一贫如洗”;经人介绍,考虑她家庭实际困难,因地制宜,采用全国著名肝病专家302医院汪承伯教授“汪氏肝病系列方剂”,排毒与保肝并重,祛邪与扶正兼施的方法,价格低廉,坚持服用半年余,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家人感谢不已。同时,廉洁行医,对歪风邪气坚决抵制,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和好处,从不私自收费,卖药,外出诊疗等不良行为;热心公益事业,服务普通群众,真情回报社会,多次参与“健康直通车”和“三下乡”活动,在全县26个乡镇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1.2万人次,举办讲座24次,在开县电视台播放科普文章13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在龙安乡定点帮扶中,解决了本乡及周边地区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视事业为生命,爱岗敬业。平时上班,他总是早到晚退,从来没有旷工和迟到。不仅在工作中注重坚守岗位,平时下班和休班,只要病人需要,总是随叫随到,数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并以岗位为伍,注重深钻细研,不断创新,重点探索中西医结合在疑难重症中的运用,特别是到重医大附一院呼吸科进修,并担任科主任以来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在我县率先成立“哮喘之家”,“糖尿病之友”“肝病康复中心”,引进有创无创呼吸机,成功抢救多例重症哮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肝炎;通过多种形式,以“医院搭台,病人参与,医生指导,家属配合”,共筑健康长城,构建和谐新型医患关系;精湛的医术源于对专业的不懈求索,他潜心研究,对专业不懈求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使他能够解决许多别人难以解决的疑难重症,抢救更多人的生命。今年4月的一个夜晚,病房里转来一位82岁男性患者,曾有慢支炎,肺气肿,矽肺病史多年,因呼吸困难加重入院;他赶到病房时值班医生已给病人吸氧,平喘等治疗,但病人意识模糊,全身紫绀,桶状胸,右侧呼吸音减弱,双肺闻及干湿鸣音,呼吸脉搏微弱;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结合病史及查体,考虑为慢支炎,肺气肿,矽肺合并右侧自发性气胸,需要紧急胸腔抽气,但生命垂危,不宜搬动;而不作胸腔紧急抽气,病人必死无疑;未作胸透等检查直接胸腔穿刺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和可能承担严重的后果;危急关头,果断决定征求病人家属同意后紧急诊断性胸腔抽气;约2分钟后,奇迹发生了,病人呼吸困难逐渐缓解,全身紫绀减轻,意识逐渐恢复,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病人宝贵的生 命。同时,高超的医技源于他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他头脑中,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马虎,决不允许有“可能是”,“可能不是”这类模糊概念。有一位中年农民患者,反复腹胀,厌食,浮肿3年余,多家医院就诊,考虑肝硬化腹水,肾炎等,中西药久治不愈,之后来我院就诊,经x线,超声等检查,根据细致的临床观察,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会同外科医生反复磋商,进一步确诊,成功地为患者作了心包剥离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积极撰写医学论文,有8篇论文分别编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中国特色医疗新技术》,《中国当代医药学论文大观》等著作中;著有“重症哮喘的抢救与治疗”,“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阳痿宜慎用壮阳药”等18篇论文,在国家或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参加医学学术培训及研讨会16次。
三.视危难为己任,勇挑重担。以“开县十大名医”“开县十大杰出青年”“青年文明号”为新起点,率先垂范,参与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不顾个人安危,总是走在医护人员最前面,与病人唇齿相依,同舟共济,如满月乡小学流感流行,顶星村猪瘟,开县“12.23井喷”“9.4洪灾”,特别是在“3.25井漏”事件中,无条件服从命令,火速赶往高桥,正坝,敦好,郭家等地安置点巡诊,转移疏散群众,四天四夜住在车上,喝矿泉水。吃方便面,夜以继日;对3个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对疏散人员的卫生环境及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必要的应急处理与防护知识进行讲解;把好诊断关,救治关及转院关;替群众解愁,为政府分忧;回到医院顾不上休息,又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对疏散住院病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做到“救治方案到位,医护人员到位,设备设施到位,药品器械到位”,确保市委市府提出的“不死一人,不伤一人,不留后遗症,不留隐患”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江树良试用期
江树良同志试用期间工作总结
2012年2月14日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1年2月担任临漳县城区街道办事处工委副书记、主任职务。一年来在办事处工委和临漳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全镇稳定大局,我主抓的政法、信访、城建、司法以及民政等各项工作都能井然有序地开展。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升综治维稳建设水平。一年来,在办事处工委和临漳镇党委的正确引导下,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如何做好信访人员的思想疏导工作以及劝访等工作展开讨论,共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综治办工作人员认知度。建立健全了职责分工与岗位目标责任制,既强调各司其责,又要求相互协作,调动了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每项工作都能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通过不断加强对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学习,拓宽了工作人员的思路,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严格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做好分管各项工作。
(一)政法信访工作。稳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由于办事处、临漳镇地理位置特殊,2011年又是县“三年上水平”2-
两侧绿化、体育中心、湖区、艺术中心、临漳三中、小游园、王禅路西延、新城南北路900余亩,460余户的拿地任务;王明寨完成了湖区、迎春大街、艺术中心、行政中心等共计1300余亩,560余户的拿地任务。三是绿化方面:镇村完成涉及李家村、东关、东北角、北街、西尚村、东后、西后等村的环县城绿化10余公里。四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环境整治涉及到东五岔口、王明寨、岗陵城、前赵、后赵、西前、西后、小平营、炉耳庄和洛村共10个村,6天内每天出动人力达到600余人次,出动铲车、吊车、三马等清运车辆100余辆。另外,粉刷墙壁35500余平方米,清运垃圾2500余方。
(三)廉租住房工作。认真搞好廉租房登记备案工作。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十厅局冀建保[2009]634号文件和《临漳县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按照县住建局的工作安排,我县廉租住房于2011年3月开始申请登记。城区街道办事处负责申请登记和初审工作,考虑到是第一次集中办理,经与县住建局沟通协商,确定为联合调查,参加单位有:县住建局、民政局、财政局、工商局、纪检以及临漳镇。临漳镇派出4人参加了联合调查组2个小组的调查审核工作。此次廉租住房审核工作,从2011年4月27日开始,采取逐户审查核对,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工作,对847户家进行了全面审核,并于8月初由县住建局在县城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审核通过355户,其中,实物配租96户,货币补贴259户。目前,县廉租住房建设,4-
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努力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我时时处处坚持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员干部廉政若干准则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在工作上坚持权为民所用,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甘心作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在县城区街道办事处工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组织上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转变作风,努力为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陈果良简要事迹
陈果良简要事迹
陈果良,男,195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校人事处处长,曾获上海市育才奖和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人才工作‘伯乐奖’。近六年来,陈果良坚持党管人才的理念,在人事工作中出思路、献计策,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事工作的重点,陈果良认为人才队伍建设要有全局观念,要统筹好国家、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的各种人才计划,协调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好校内各方资源,全力做好人才工作。陈果良强调校内人才要进行梯队式的精心培养,校外人才要不拘一格地引进。近年来,学校借助国家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东方学者”和我校“紫江学者”、“终身教授”等事业平台集聚和凝聚了一批夯实学校教学科研实力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陈果任职期间,我校全职院士增加4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6人,长江学者增加4人,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入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9人,7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3人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有1个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团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陈果良在其中做了极其大量和艰巨的工作。
此外,陈果良非常重视人事管理队伍建设,认为人事处和院系人事干部两支队伍都要建设好。人事处年轻同志较多,领导班子成员变动较多,他经常要求处内同志加强业务学习,加强与院系沟通,加强处内各块各条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到位。人事工作新问题较多,难题较多,他定期组织全校人事干部进行研讨交流和培训,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有效地提升了学校人事管理整体水平。
第四篇:罗伯良事迹
推荐罗伯良同志为遵义市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罗伯良老师是一位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的老师,为大堰学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优秀的教师。
一、踏遍乡村土地,心系山区孩子。
罗伯良老师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毕业后就到大堰学区一所偏僻的村小——群山学校任教,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为了山区孩子不失学,罗伯良老师的足迹踏遍了群山村里每一个角落。他曾多次步行七八里山路赶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部分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买本子、笔等学习用品。罗伯良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德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赞誉。他说“为山区教育,做农村名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由于工作需要罗伯良老师先后到艾坝完小任教,于2011年到大堰完小任教到至今。
二、甘当配角,无私奉献。
罗伯良老师2011年秋调入大堰完小从事实验室工作。众所周知,学校实验室工作事情多且复杂,又脏又累,而且还要牺牲多数休息时间。但罗伯良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为尽快改变我校实验教学的不足,他超负荷地工作。每期担任两个班级英语教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学校实验室管理和三个班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而科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在全学区实验教学检查中,我校都获得好成绩,而且在全镇排列也在前列,多次受到县教科局、镇中心校的表彰奖励。他所担任的三四年级的英语学科成绩也不错,均在学区、全镇之首。
三、制作教具,服务教学。
为改变我学校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的状况,罗伯良老师仔细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具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他认为通过教师制作教具,是解决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好方法,他为此写下了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动起手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制作教具。当时学校制作教具的气氛很浓烈。,教师制作了一大批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校节省了大笔资金。目前学校实验保管室还成列了许多教师自制的教具。他还积极指导刚调入学校的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制作幻灯投影片。他在我校指导的自制教具学具多次受到同事、领导的好评。在评比中也曾多次获奖。
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罗伯良老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学校的教研教改中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积极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坚持学习教育理论,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积极配合教学校长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教学大纲和课时计划,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他善于总结经验,配合学校领导搞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组教导处的好帮手,他在我校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实验引导探索教学法”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表扬。同时他是“半路出家”的英语专业教师,他说,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教学生。介于此在英语的学习与教学上,更是倍加努力,他说,英语可以难到我,但千万不要难到了学生。两年的英语教学,在学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学英语专业教师。他的论文“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刊登在学习方法报上了。他到我校的两年以来,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有十多篇获奖或发表。
罗伯良老师一直践行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校训,十几年来,他正是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人师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廉洁自律,待人亲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进化镇大堰完小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六日
第五篇:吴士良事迹
吴士良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吴士良,男,满族,33岁,黑龙江省林口县人,1992年12月入伍,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9月,因部队编制调整,时任解放军65328部队司令部正连职参谋的吴士良服从组织安排,转业至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现任特警支队五大队科员。
2007年11月17日22时30分许,吴士良同志在执勤过程中,因保护当事人生命安全而遭受暴力袭击,头部被一名凶徒用镐把砸成坍塌性骨折,经吉林市脑外科专家组连夜抢救,恢复了部分生命体征,但目前仍处于深度昏迷之中。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吴士良在生死考验面前,毅然选择了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法律尊严,体现了新时期公安民警执法为民的能力和决心,续写了吉林公安执法为民的神圣篇章。是什么能让一名仅仅参加了两年公安工作的民警能有此壮举呢,回顾吴士良同志走过的三十三载岁月,战斗过的十五个春秋,在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生动的吴士良,也找到了答案。他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他无私奉献、勇为人先。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他的家人、战友被惊呆了,人们不能也不愿相信这样残酷的现实,大家熟知的那个勤奋、乐观、坚强、勇敢的吴士良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倒到在病床上,有关吴 1 士良的所有记忆被深深定格在惨剧发生的瞬间。
一、不惧危难挺身而上的吴士良
2007年11月17日21时30分许,吴士良及同车民警白志伟(男,26岁,2004年警校毕业入警)协辅警人员董魁武在驾驶653号巡逻警车执行任务时,通过都市110电台获悉警区内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当时该嫌疑车辆出现在火炬大厦附近。吴士良立即驾车赶至现场,发现并成功控制肇事嫌疑人王海涛(男,34岁,住昌邑区万达江畔人家小区,一汽轻型车厂工装部副部长),该人承认其酒后驾车在高新区厦门街与恒山西路交叉口将横穿马路的两名行人撞伤后逃逸的事实。在联系到交警部门后不久,一辆白色佳宝面包车到达火炬大厦,一名男子(张中伟)下车来到653警车旁,满身酒气,态度蛮横,称自己是刚才被撞伤人员的同志,想问问事情怎么处理,吴士良首先安排辅警董奎武在车内将车门反锁,保护好肇事司机,并告知该男子交警部门将赶到现场进行事故处置。这时又有一辆蓝色解放双排车也来到现场,车上下来四、五名男子同张中伟一起围住白志伟和吴士良,对二人推搡撕扯围攻谩骂,并敲打653警车的机器盖和车窗,还拽坏了警车门把手,要求民警交出肇事司机,气焰十分嚣张。吴士良一面对该伙人员进行劝解,一面暗示白志伟尽快与赶到现场的高新交警进行交接。该伙人见目的难以实现,便开始对二名民警拳脚相加,强行拽车门,敲击 2 车窗,吴士良和白志伟在警车两侧用身体死死护住车门,防止该伙人对肇事司机进行侵害。这时三大队巡逻警车也赶到现场,三大队民警何谦与吴士良、白志伟一同对该伙人员的行为进行制止。该伙人疯狂叫嚣:警察有什么了不起,赶紧把人交出来!现场十分混乱,此时一名男子(张可心)回到解放双排车上取出一个镐把,对准死死堵在车门旁的吴士良头部猛击过去,猝不及防的吴士良被当场击倒。当他们准备继续行凶时,民警白志伟果断鸣枪示警,该伙人四处逃窜,白志伟紧追不放,最终将张可心制服擒获,并在其它民警和辅警队员的协助下,对张宗伟实施了有效控制。随后附近警区巡逻民警相继赶到,火速将吴士良送往医院急救,同时将情况上报。案件发生后,吴士良的生命安危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刘培柱明确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伤民警,全力开展案件调查、疑犯抓捕、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副市长杨金顺亲自协调市卫生局、三医院有关领导,要求选派最好医生,采取最好技术、使用最好药品,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干警。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刘培柱书记会同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韩维民、副局长于伟、王岩、任恩泽,带领市局指挥部指挥长李绍波及刑警、技侦支队和高新分局领导,及时赶赴三医院和案发现场,高度关注抢救进展,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吴士良被送到医院后,因伤势严重已经生命垂危,瞳孔 3 扩散,血压几近消失,临床诊断为颅骨坍塌性骨折,脑干严重受损,医护人员说,同类病例国内外未有生还者,在尽最大能力抢救伤者同时,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好抢救失败的心理准备。手术过程中,吴士良接受输血3300毫升,呼吸曾一度中断十几分钟,就是靠着医护人员的锲而不舍和吴士良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共同创造了奇迹,历经长达六个小时的生死考验,吴士良闯过了手术的第一关!
二、质朴单纯有情有义的吴士良
不幸发生后,支队领导马上安排警力到吴士良家中去接他的妻子尚颖赶赴医院。按响门铃后,吴士良刚满5岁的小女儿先于妈妈从房间里跑出来,“是爸爸回来了吗?”,民警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着泪将她抱紧,并低声告诉尚颖:士良受伤了。
赶到医院后,尚颖已经明白,自己与急救室内的吴士良可能会从此生死两茫。泪水来不及流出,她已昏倒在地。尚颖毕业于长春税务学院,就职于市商业银行信贷处。2000年7月,眼界甚高的尚颖经人介绍于时任副连长的吴士良相识。最初这个貌不惊人、学历不高还有些呆板的小军官没有给她留下更深的印象。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尚颖逐渐被这个“最可爱的人”身上所特有的气质所吸引,她开始注意到,吴士良不喜欢说话,是因为从不讲大话,他言出必行;吴士良学 4 历不高,但他危机意识强,钻研业务同时自学法律本科课程;他家境贫困,但他不贪图小利放弃原则,还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战士。尚颖从心里认定,这正是她所期待的可终身依靠的真正男人。2001年7月,两人喜结连理,并于第二年生下了他们爱的结晶吴晓蔚。结婚六年来,两人没有红过一次脸,这对于了解吴士良直率脾气的人都会知道其中饱含着怎样深厚的爱。吴士良从不喝酒吸烟,除了正常的人际往来外,他从不参与社会交往,每月将工资如数交给尚颖,用他自己的话说:把钱交给学财务的管理,属于人尽其才,无“妻管严”因素。
2005年转业时,尚颖曾反对他填报公安志愿,但吴士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说要让所学的法律知识有用武之地,也算是对部队生活的一种延续。“我喜欢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吴士良经常这么讲。
吴士良的老家林口县属黑龙江省偏远山区,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五。不幸发生后的第二天傍晚,从老家赶到的十几口人面对病床上的吴士良,痛苦呜咽直到麻木。吴妈妈已经七十六岁,两鬓花白,老人断断续续说了一些往事,哀叹孩子命苦。由于兄弟姐妹多,懂事的吴士良深知贫困的家庭无法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就在高中没有毕业的时候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军入伍,直到后来考上军校,家里也都没有帮上一点忙。结婚时士良也没有和家里张过一次嘴,倒是 5 2005年末,吴士良的大哥因病欠下几万元债务,他没有因自己欠妻姐五万元购房款而拒绝哥哥的请求,悄悄地把自己的转业费寄过去了两万元。十几年来,吴士良除了军装和警服外,没有任何超过一百元的便服和皮鞋,可就是这样,面对困难群众,他却从不吝啬,有时尚颖笑他傻,说只要人家张口,你兜里的那点钱就会长腿跑过去,你也不分个情况。吴士良说:“还分什么情况,能低头求到我,我就会帮助,再说我这点钱可能也起不到啥大作用,只是尽一份心。”就这样吴士良默默地关心着身边的人和事,考虑着别人的感受,简单而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三、忠于职守刚正淡泊的吴士良
11月17日晚,在吉林市第三医院手术室外紧张守候的人群中,有十几名军人引人注目,他们均来自65328部队,有的是吴士良的老领导,有的是他的战友。现该部队副团长李金良曾是吴士良的新兵连长,是吴士良在部队期间工作生活的主要见证人之一,在他沉痛而断续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吴士良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和不断成长的过程。吴士良因踏实肯干,勤勉好学,入伍两年后入党,三年后考入大连陆军学院,毕业后回到老部队任职,整个过程中没有求过一个人,家里也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他靠的就是一个“干”字。部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哪一级干部,其所属士兵都有为其料理日常起居义务,但吴士良从不享受这种特权,6 凡事亲历亲为,在从严要求战士同时更是从严要求自身。98年抗洪期间,吴士良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带领所在连队士兵昼夜奋战在危如累卵的松嫩大提上,他在有病发烧的情况下,连续扛沙袋五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沙坑里,从此“拼命倔老吴”被战士们偷偷传开,在抗洪表彰大会上,吴士良也受领了师级三等功。2003年2月,因其表现突出刚正不阿,吴士良奉命上调司令部重点岗位,任军容军纪督察参谋,主抓全团纪律作风,一段时间工作后,全团战士提到吴参谋,无不竖起大拇指,心悦诚服。因为吴士良对事不对人,只要违反规定,不论什么来路谁的兵,吴士良按原则办事出了名,全团战士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期间,许多干部为个人去留问题找门路讲条件,吴士良却主动找到团党委,明确表示愿服从组织安排。就这样,吴士良带着他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的作风转业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参加公安工作后,吴士良经历了转业转型的适应期后,很快重新振作起精神投入到新的岗位。现支队政治处民警王印德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由于过去两人曾是战友且王印德提前转业一年,故而大队将两人分在同一车组,共同的经历,相似的工作状况,本以领路人自居的王印德很快被吴士良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斗志所折服,他说:“本以为士良会沉寂一段,每个军转民警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士良是个例外”。从熟练驾驶技能到掌握查缉要领,吴士良很好的 7 把多年军旅养成与公安工作结合起来,而他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更使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成为大队能抓会审的业务骨干。2006年下半年,原巡警支队易名为特警支队,为确保新成立的五大队与其他大队相匹配,支队党委点名指派吴士良和另外一名同志从一大队到五大队工作,充实大队骨干力量。来到五大队后,面对大队新同志多、业务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吴士良主动找到大队班子谈体会,领任务。担任巡逻车长后,吴士良深切体会到,身体力行是激发车组活力的首要条件,每次盘查,每次抓捕,吴士良奉行的就是“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他冲锋在前,时刻起到表率作用。在今年4月份,有群众报警称:在吉林大桥南侧有人将疑似枪支物品投入江中。警情就是命令,吴士良一面联系治安水上大队,一面驾车赶往现场。在报案群众的指引下,吴士良不顾危险,穿上衩裤跳进刺骨的江中搜索。十分钟后,吴士良从水中举起了几联子弹,围观群众发出欢呼。为进一步扩大战果,他加大搜索范围,当时春寒料峭,一个浪头袭来,江水涌进衩裤,吴士良毫不顾忌,硬是咬紧牙关在水中坚持了20多分钟,最后找到子弹60余发和枪托一支,围观群众竖起了大拇指,特警真是好样的!今年夏天发生的7.11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件中,吴士良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带班长通报并全力缉拿犯罪嫌疑人,十分钟后,吴士良车组在距中心现场3公里处发现嫌疑人,8 吴士良奋勇争先冲向两名嫌疑人,并实现成功抓捕。第二天中午几十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起来,将写有“神勇特警、救民危难、百姓卫士、护江城平安”的锦旗送到市公安局,交到领导手中。与工作上积极要求进步不同的是,每次面对荣誉、利益时,吴士良却表现出了另一种态度,集体荣誉感高于一切,他淡泊名利,豁达大度。五大队大队长姚宏斌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深有感触,吴士良来到五大队后,在业务工作充分发扬传、帮、带作用的同时,还时刻注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姚洪斌不止一次看到,当战友们在疲惫工作过后沉沉睡去的黎明,吴士良常常一个人将分担区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后再把巡逻车擦拭一新,不出任何声响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很多时候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他都对自己的行为轻描淡写,却把身边的同志推到前面,有的案件指标他干脆划给其他中队民警,他自己常说:“我是一名老同志,也是一名老党员,荣誉对我而言远没有比完成工作的喜悦重要。”姚宏斌为此特意找到他谈话,反复强调支队业务评比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推功揽过的本身就是弄虚作假,至此,吴士良的“慷慨”才有所“收敛”。“11.17”案件发生前,吴士良车组在支队75个车组业务评比中名列第七,在五大队名列第一。
2008年春节在即,这个冬天的漫长与寒冷出人意料,吴士良入院已整整两个多月,目前仍处于深度昏迷中。也许他 9 不会想到,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韩英俊、市长张晓霈、副市长杨金顺、政法委书记刘培柱等高级领导都先后来到医院,到病床边探望他,韩副厅长对他的事迹高度评价:“吉林市公安队伍人才辈出,过去有陈鸽,现在又有了吴士良”;张晓霈市长作出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为构筑平安吉林、捍卫法律尊严而不惜流血牺牲的英雄民警”的指示,刘书记密切关注吴士良的病情进展,先后两次前往医院探望。吴士良的事迹、伤情已被各大新闻媒体全方位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牵动着每一个善良的人们的心弦。期待他早日苏醒,继续与我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并肩战斗,这是全体公安民警的心愿,更是全社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