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5: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

第一篇: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

目录

引言........................................................................1

一、城管执法的涵义..........................................................1

(一)对城管的阐释......................................................2

(二)城管执法的涵义....................................................2

二、城管执法的现状..........................................................2

(一)城管执法司法保障不到位............................................3

(二)民众对城管工作缺乏了解............................................3

(三)执法人员能力和水平存在局限性......................................3

(四)管理对象具有特殊性................................................3

(五)城管体制设计的科学性不足..........................................3

三、城管执法的司法保障......................................................4

四、加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的对策............................................4

(一)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4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城管执法水平....................................5

(三)完善司法保障体系..................................................5

(四)加强民众法律意识..................................................5

(五)切实做好执法监督工作..............................................5

(六)加强城管立法人性化................................................5 参考文献....................................................................7 致谢........................................................................8

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

学生:xx 指导老师:xx 专业:城市管理

中文摘要:本文从对城管的阐释出发深入到城管执法的涵义和城管执法的原则,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出我国城管执法的现状:城管执法司法保障不到位,民众对城管工作缺乏了解,执法人员能力和水平存在局限性,管理对象具有特殊性等现象。后着重阐述了城管执法的司法保障,目前我国城管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地位,呼吁国家应尽早出台《国家城市管理法》,以满足城市管理的而需求。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城管执法 司法 保障 现状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法体制。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如此明确的讲到城管执法体制问题。

一、城管执法的涵义

(一)对城管的阐释

1、城管的概念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外国学者对中国城管认识和理解:

(1)中国地方执法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常常会卷入一些公众冲突事件。--《泰晤士报》

(2)主要的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证。--《印度媒体》

(3)一些处理轻微犯罪和无序状态的雇员。--《卫报》

(4)一种警察力量。--《每日电讯报》

2、城管的主要职责

(1)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2)组织起草本市有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提出完善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和措施。

(3)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

(4)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5)负责本市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

(6)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

(7)承办市政府及市市政管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城管执法的涵义

1、城管执法的概念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或城管执法(社会上俗称城管理)是城市管理中位于决策、执行之后的一个末端环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设置仅仅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决策与执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加强相互的监督,同时加强各专业执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加强执行效率。但由于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往往很难实现,往往是各部门将不好管的让城管来管,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在许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类社会矛盾的焦点。

2、城管执法的原则

(1)政治性原则

任何形式的执法,都应该避免造成管理相对人的伤害,哪怕是这种伤害是相对人自己有意造成的。要特别警惕不能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要特别注意防止在无意中诱发群体性事件。

(2)时效性原则

城管执法要高速推进,城管执法要防止胶着状态,城管执法要宽严结合,城管执法要平常与节假日相结合。

(3)疏堵性原则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句名言。多年来我们队“疏堵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在执法中进行不断地实践摸索,取得了一定成。但是,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各种利益群体大量涌入城市并迅猛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做到“疏堵结合”既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又能确保城市环境清洁,有序,维护好城市形象,仍是城管执法实践中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城管要用人性化执法去疏导管理相对人:刚柔并济的疏,情感感召式的疏,大兵压境式的疏。城管用规范化去制止管理相对人。

(4)应变性原则

寻求最佳结合点,讲究恰到好处,运用策略,追求执法的艺术性,解决紧急态势的应变性没有固定模式。应变性原则应反应敏捷,控制事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二、城管执法工作的现状

“瓯海郭溪街道城管打人,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车上的血就是一个抱着婴

儿的母亲的。如果换作是自己的亲人,还会这样做么?”2014年3月26日上午,有网友发微博称,瓯海郭溪街道城管打人。该微博还配有一名女子手掌处血流不止的照片。微博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引发广泛转发。

随后,记者前往郭溪街道城管与执法中队就此事进行采访。该中队赵中队长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3月26日上午。当天早上,郭溪街道城管对塘川路一早餐店擅自店外经营行为进行管理,并依法对经营物品进行提存。“我们中队已多次通知该早餐店的店主自行整改擅自店外经营的行为,但其一直未予配合。”赵中队长说。对于女店主手掌受伤一事,赵中队长表示,该中队在执法过程中,女店主在强夺提存物品时,自己不小心被蒸笼划伤了手掌。“事情发生后,我们已经第一时间报警,并且向警方提供了执法记录仪拍下的现场视频。”

(一)城管执法司法保障不到位

城管执法不具有人身强制权,执法过程中往往势单力薄,而且缺乏有效的司法保障,每当在遇到现场纠纷时,很容易发生路人围观,甚至造成交通拥堵等情况。案例中,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女店主在强夺提存物品时,自己不小心被蒸笼划伤了手掌。然而针对这种情况,围观群众在网络上谎称执法人员暴力执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像这种谎称暴力抗法,众多网友不清楚事实指责城市管理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从而降低了城管执法的严肃性,造成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但事态严重则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民众对城管工作缺乏了解

城管执法范围覆盖了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工商管理、公安交通等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而一些市民可能还没有真正理解城管的职责是什么,对相关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了解,导至维护市容市貌的意识淡薄,当城管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进行处理时,违法者常与执法人员纠缠不清甚至撒泼闹事,甚至引起冲突。

(三)执法人员能力和水平存在局限性

由于城管行政执法从近几年年才刚刚起步,对执法人员的录用往往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使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存在局限性,遇到热点问题时略显经验不足,在实施执法行为时执法技巧欠妥。部分城管人员工作随意性大,责任心不强,在执法时不懂法律、不讲方法、不讲策略,简单地看待问题和处理矛盾,缺乏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稍有不慎易与管理对象发生争吵,以致酿成恶性事件。

(四)管理对象具有特殊性

城市管理的执法对象极大多数是一些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着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艰难处境易博得市民的同情和谅解;加之部分违章者自身存在的陋习,使其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抗法。执法中稍有不慎,执法人员便会成为众矢之敌,引来路人围观、起哄。令执法人员进退两难。

(五)城管体制设计的科学性不足

马克思说过:法律是人的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应该是良性法律。从价值建构上看,良法应该体现正义、秩序、平等、自由、安全、利益等方面的价值;从良法的技术结构上看,立法过程的民主化是良法形式标准的首要环节;从良法的文化精神上看,良法的文化精神应该体现人本位的价值观。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一个大背景就是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矛盾,两者相互制约。现行的法律不管在价值上还是在技术结构上以及文化精神上均与良法的标准有一段距离,这就导致了在经济发展与正义、平等及自由之间倾向于前者的不平衡取向。为了经济发展,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可以忽视、牺牲一部分群体的正当利益,而这部分群体往往是社会底层人员,是弱势群体。现行的制度尚未给予他们实质性的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途径和方式。诸如此类问题在城市管理面是比较突出的。

三、城管执法的司法保障

目前我国城管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地位,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城管执法的有力支持,城管执法不可或缺,但城管执法却无法可依,这不得不让城管执法处于尴尬之位,执法效果也大打折扣。对城管执法很不利。围攻、谩骂、对抗、阻碍甚至殴打城管执法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双方闹到司法部门,城管队伍虽能提供很多依据,但这些依据都是零散的行政规章或地方条例,司法部门处理的时候总是很为难,打闹行为到底是阻碍执法呢,还是民事纠纷,按照已有的案例来看,司法部门往往以民事纠纷进行处理,城管人员即便是赢了官司,也得不到经济赔偿,因为对方总是很拮据。如此一来,城管队员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城管执法的权威性更是无从谈起。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城管执法人员被打事件,个别城管执法人员甚至被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没有专门法律明确城管部门的权责与市民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市民的义务及法律责任缺乏,造成城管执法成本不断提高。全国很多城市都制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但由于没有国家法律,各地城管立法形式和内容不统一,执法手段单

一、操作性差,执法队伍管理体制在法律上不明确,与相关部门的法律关系不协调。城管执法队伍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必须经过委托,以主管机关的名义进行行政执法活动,城管执法队伍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所以国家应尽早出台《国家城市管理法》,以满足城市管理需要。

四、加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的对策

(一)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干预改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既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树立了一面旗帜,作出了表率,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执政新姿态,是聚党得民心之举。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任何一幅发展蓝图,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化为现实;任何一项科学决策,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惠及百姓。“八项规定”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全系统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切忌虚假浮夸;转变会风,缩短会议时间,规模,讲求实效,简明扼要。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城管执法水平

执法靠队伍,队伍靠作风,作风出形象,形象是生命。在城市执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能胜任整个城市管理执法、有效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执法效益的队伍。要通过完善队伍管理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工作,从而促进队伍素质、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效率。城管执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定期举办执法人员培训,开展执法队员间的交流活动。在人员的录用上,应经过公务员考试考核录用,并经过严格培训后方能上岗行使行政执法权。制定科学的队伍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接受社会的监督,将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高效、勤政、务实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促使在执法过程中做到统一、有序。

(三)完善司法保障体系

执法靠队伍,队伍靠作风,作风出形象,形象是生命。在城市执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能胜任整个城市管理执法、有效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执法效益的队伍。要通过完善队伍管理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工作,从而促进队伍素质、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效率。城管执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定期举办执法人员培训,开展执法队员间的交流活动。在人员的录用上,应经过公务员考试考核录用,并经过严格培训后方能上岗行使行政执法权。制定科学的队伍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接受社会的监督,将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高效、勤政、务实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促使在执法过程中做到统一、有序。

(四)加强民众法律意识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关系到每个单位、部门和千家万户,社会面广群众性强。要抓好城市管理,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加强市民的城管意识教育,使他们能理解、支持专业管理队伍的工作职责,自觉配合城管工作,其次是重视对在校学生和青少年的教育。通过对对在校学生和其他青少年进行城管意识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城管意识,共同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不容置疑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正是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该探讨和追求的目标。

(五)切实做好执法监督工作

加强城管执法监督,是发挥法律规范作用,保证法律统一、公正、合理实施,实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保障。首先,城管工作必须把规范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作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其次,要全面实行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和备案制度。建立前置审查和备案工作责任制以及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三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对规范性文件异议的监督启动和处理机制。强化执法监督,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提升执行力,成立专门监察队伍,纠正不文明执法行为,利以利执法环境净化。

(六)加强城管立法人性化

当前舆论普遍提倡执法过程的人性化,但在城市管理中人性化设计应包括立法的人性化和执法的人性化,而不能将人性化单纯归结为执法的人性化。不仅如此,立法的人性化应该是前提,是关键。如果法律本身不具有人性化色彩,那么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执行的执法活动也就无法体现出人性化色彩,除非是在依法上打折扣。比如说城市沿街店面经常有晒衣服的现象出现,尤其是南方湿润潮湿气候,沿街店面虽是店面,但同时也是很多经营者的住所,普遍没有可供衣物晾晒的设计,使得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成为不可能。防止不了那就是城管部门的失职,是对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执行的不到位。如果在市容执法中真正做到依照法规严格执行的话,即在街道两侧沿街店面人行道、公共场地上一律不准晾晒衣物,而法律法规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没有给予当事人解决此问题的其他救济方式。

总之,城管执法离不开司法保障和国家百姓的支持。如果城管执法者能按照本文提出的对策来执法,并且以城市发展为基准,以百姓需求为动力,相信我们的城市执法工作会重新获得市民的尊重和好评,对城市市容的管理也会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城管杂志》(2013年第十期,第九期)2.慈溪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政府官网 3.课题研发组著:《城管执法操作实务》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4.秦甫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致谢

时间过的比想象中快很多,大学三年已经接近尾声,离别近在咫尺。想起刚来建院,那时年少无知希望三年赶快过去,现在随着室友一个一个离去才知道离别的伤感和不舍。我不得不深思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也许在四教和三教,也许在图书馆,也许在......感慨同时我想对所有老师和同学表达由衷谢意。感谢我们相遇。感谢我的母校xx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建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每次遇到难题,尹丽老师每次不管多繁忙,都会及时的回复我的消息并提出她的意见,而且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大学三年还要感谢我的辅导员xx老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了很多帮助,运气很好能遇到那么好的老师加挚友。还有我们室友耗儿、兄弟、焦姨、西西姐、二狗和我的牌搭子大维、飞舞、胖子感恩遇到你们。最最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愿他们健康长寿!8

第二篇:论如何保障公正廉洁执法

论如何保障公正廉洁执法

论文提要:

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政法机关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的基础。促进和加强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不仅关系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而且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局;不仅关系政法干部队伍的形象,而且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正廉洁执法的重大意义,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公正廉洁执法面临的问题,来分析如何更好的保障和提高公正廉洁执法。

一、公正廉洁执法的意义

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司法执法机关共同的责任,更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功德无量的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公正廉洁执法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公正廉洁执法是党对政法机关的基本要求,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系,更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期盼,也是政法机关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的基础。公正廉洁执法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关键,正人先正己,政法机关只有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能理直气壮地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才能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公正廉洁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党对执法机关的基本要求,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是执法机关追求的永恒目标。公正廉洁执法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政法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基础,加强政法工作必须注重从队伍建设着眼,从抓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入手,只有把政法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真正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1)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政法机关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的基础。

二、公正廉洁执法的形势与挑战依然严峻

公正廉洁执法是人心所向,理所应当,然而,目前政法机关在公正廉洁执法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却不容乐观,甚至是十分严峻的。

(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越来越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物质财富总量有了极大的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给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期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实现共赢、双赢和多赢,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虽然,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是老百姓的怨气却增加了。因此,摆在政法机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任务是:尽快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和强烈愿望,努力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相反地,如果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对各种社会不公熟视无睹,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最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政法干警就必须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切实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二)、人民群众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自身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试图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同工同酬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愈来愈重视;对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愈来愈重视;对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社会政治权利愈来愈重视对公正执法能否实现愈来愈关注。(2)政法机关必须注重全面认识

和深刻分析当前人民群众对保障合法权益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正确运用法律途径,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各项权益。

(三)、执法相对条件落后,执法人员素质相对不高

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到执法机关办事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还有的执法人员素质低下,贪图享乐,吃请受贿。为一些违法者逃脱法律的制裁,成了金钱和人情的俘虏,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近几年的学历教育对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审判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如果法官不能依法正确行使,就不能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有的法官尽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但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依然不能保证实体裁判的公正。还有少数法官职业道德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搞权钱交易破坏了司法公正,这种情况尽管为数甚少,但严重败坏了法院声誉和法官形象,极大地损毁了法制的权威性,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法院案件数量和难度的不断上升与法官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的法官疏于学习,不注重了解和接受先进文化和司法理念,凭老经验、老方法办案;有的法官思维空间狭窄,工作方法简单,难以应付复杂案件;有的法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民事轻刑事、重实体轻程序、重审判轻执行的思想。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司法的实体和程序

(四)、缺乏独立的人事权,法院不能确保进入人员的素质

在近年来司法制度的改革中,法官职业准入是改革度最大,取得效果最明显的制度。首先,国家司法考试的实行,是法官职业化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次,法官法对法官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官遴选工作管理的加强,均大大增高了初任法官的素质。但是,由于法院实质上没有独立的人事权,许多地方强行向法院分配人员,致使《法官法》形同虚设。一方在,法院教育培养部门在探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现有法官的素质,另一方面,大量不符合法官条件的人员源源不断地进入法官队伍,使法院的教育培训陷入了“越培训不合格人员越多”的怪圈。

(五)、司法权的行政化使用,使法院不能专司审判

当地党政机关随意向法院分派各种任务抽调人员,(3)由于法院在经济上依赖和受制于地方政府,由此不少地方政府将法院视为政府的一职能部门,经常向法院分派各种任务,例如扶贫、各种专项治理等非法院业务性工作。各院常年抽调的人员接近在编人数的十分之而且有些分派任务,例如植树绿化、驻村扶贫等往往要进行许多天,不仅使干警保证不了办案时间,而且侵占了有限的办案经费。一方面是审判人员少,审判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审判人员不能从事真正的审判业务,形成法官“种了政府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局面。

三、如何保障与完善公正廉洁执法

(一)、法官要为民司法

法院必须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方针,一定要主动适应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执活动的环境,着力解决制约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创新制度规范建设,使各项廉政制度进一步完善。强化法院为大局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理清新思路,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工作大局提供司法保障;不断增强法官的群众意识,坚持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爱民,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不断增强法院中广大法官的公平正义意识,坚持公正、高效、廉洁、文明司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另外还要创新法院文化建设,通过法院文化尤其是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打牢干警拒腐防变的能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创新廉政监督机制,大力推进“阳光执法”,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审判程序、结果都要公之于

众,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全面提升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加强法院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干警队伍在永葆先进性上取得新进步。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职能作用,笔者认为,创新是关键,坚持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执法观念,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推动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只要是能促进三项重点工作落实效果的做法,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尝试。各级审判机关只要深刻理解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全面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机结合起来,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就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法官要加强素质培养

法官具有稳定的地位便有利于保证司法公正,按照许多学者的看法,法官在社会中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良好的投入,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法官的自尊感,对自身职业的珍惜以及对社会交往中教养的注重,而且有助于法官对自身公正、廉明形象的维护。(4)尤其是有助于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看法是不无道理的。各国司法制度的立法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保障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各国普遍确立了法官保障体制。为解除法官后顾之优,使其不受外部干扰而依法独立行政审判权,规定了法官不得兼职,法官的高薪制和退休制。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坚定不移地走法官的精英化之路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具有优良法律职业素养和品质的法官群体的恪尽职守和不懈的努力追求,加强法官教育培训,提高法官素质,促进法官司法观念的转变,是新世纪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法官做为社会正义的化身、“法律帝国”的君侯,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娴熟的裁判技能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及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以及自觉以法律概念进行思考、判断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法官在司法公正的实现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法官应当加强修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法官应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

法官是一种神圣而又特殊的职业,其作为维护正义和稳定的重要力量,承担的职责重大,可谓“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对法官职业道德显然不可仅采用一般公民的道德标准。法官应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其主要特征:一是人民性,即反映广大人民的需求,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官对法律的诚挚理解,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当事人权利给予充分的、最大限度的承认与保障”。二是社会性,即法官的道德价值取向,要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科学性,即法官道德的原则和内涵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作为法官要完成法律所赋予的任务,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道德观,又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司法的公正,法院的权威,法官的威重,往往来自于法官的理想和信念。又总是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

(四)、法官必须加强廉政建设,作廉明法官

司法是社会主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灵魂。“审判公正是社会主义对审判的基本要求,是审判实现的根本目的。”(6)西方法谚曾云:“正义如果有声音的话,裁判才是正义的声音。”通过司法实现社会主义,正是法院、法官肩负的神圣而不容有任何沾污的使命,司法不公,将会使法律的价值面临毁灭的摧残。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的廉洁和公正是全社会的希望所在,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所

在。我国社会已处于一个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推进的转型时期,而这种过渡一方面期望和追求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干扰和阻碍司法公正。这一矛盾是主持正义的法官所无法回避的。法官常常成为各种腐蚀的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法官保持高度的司法廉洁性,所谓“司法廉洁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应当廉洁自律,不受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只有坚定地保持司法的廉洁性,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才能努力实现司法的公正。

(五)、走法官精英之路,为司法公正建立组织基础

法官队伍应当是一支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队伍。在少而精的基础上,应当努力提高法官的待遇,为公正司法建立物质基础。我国目前现有法官二十多万名,分布在全国两千多个法院之中。尽管各类案件的数量以每年约11%的比率增长,法院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应当看到,我国现有的法官队伍同国外的法官数量相比,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可以说是相当庞大的。我们不妨以英美两国的法官数量比较。在英国,从中世纪王座法院设立开始至一八一三年,英国全国仅有法官数十名,到一九九六年,英国全国只有法官五百名左右,这支人数极少的队伍在数百年间大致完成了维护社会公正及发展普通法的历史使命。截止一九九七年,英国全职法官仅有964名,其中包括12名大法官,25名上诉审法官,95名高级法院法官,520名巡回法院法官,302名各地区法官,此外英国还有大约2000名兼职法官。如果按人口比例,英国大约每11万人中有一名全职法官,而在我国按人口比例的4.8万人中有一名全职法官。在我国,只有法官队伍的“少而精”,才能全面提高法院的素质和法官的社会地位,才可以对“少而精”的法官实行优厚的待遇,彻底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优,尤其是全面提高法官在社会中整体形象,增进司法的权威性。

理顺法院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形成审判工作与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舆论对司法监督的目的与司法机关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和确保司法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新闻媒体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改进和完善司法机制的良药和促进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调查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广泛的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律信仰,树立法律权威。只有公正无私的新闻舆论监督才能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与效率。因此,一方面,应通过立法进一步促使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道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活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和利用新闻舆论监督形成的压力和条件,逐步扩大审判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和擅于化解监督“窘境”,化害为利,使新闻舆论监督变成审判工作,实现司法公正的催化剂和助推剂,推动审判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

廉洁公正执法是任重而道远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做的完美无缺,需要我们法律人更是要求我们执法者能够始终不渝的做到坚持廉洁公正的执法,为我国司法实践乃至整个司法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论城管执法的现状及规制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法律(本科)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引言„„„„„„„„„„„„„„„„„„„„„„„„„„ 3

二、城管执法现状及分析„„„„„„„„„„„„„„„„„„„ 3

(一)城管执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有利因素„„„„„„„„„ 3

(二)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 4 1.城管执法存在缺乏完整法律依据的问题„„„„„„„„„„ 4 2.城管执法存在违反程序,滥用职权的问题„„„„„„„„„ 4 3.城管执法存在执法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4 4.城管执法存在名称不统一,体制不完善,编制不合理的问题„ 5 5.城管执法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执法轻宣教的问题„„„„„ 5

三、城管执法规制的建议„„„„„„„„„„„„„„„„„„„ 6

(一)健全法规,完善城管执法依据„„„„„„„„„„„„„ 6 1.完善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 6 2.制定城管自身管理的法规„„„„„„„„„„„„„„„„ 6

(二)严格程序,完善城管执法监督„„„„„„„„„„„„„ 6

(三)理顺体制,加强城管执法保障„„„„„„„„„„„„„ 7

(四)重视宣教,营造良好城管执法环境„„„„„„„„„„„ 7

(五)文明执法,增强城管执法的服务意识„„„„„„„„„„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第四篇:论城管执法的危险防控

论城管执法中的风险防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与违法者的博弈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民众舆论导向暗藏危机,城管执法队伍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被动地处于尴尬困境,执法工作日益艰巨。

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关于城管人员遭受暴力抗法的报道屡见不鲜,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致伤致残致死事件不绝于耳。2009年5月16日,摊贩夏俊峰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用随身携带的刀刺死了两名城管队员,重伤一人;2013年3月16日,湖北英山城管执法局城东执法大队队长段金寅在拆违时被锄头猛砸后致死;2013年10月16日,厦门市同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被人泼硫酸,致18人受伤,种种暴力抗法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使执法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成为阻碍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破解暴力抗法这一“瓶颈”,彻底消除执法中的潜在风险值得我们深思。

一、执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处于一线,直接面对执法对象,而执法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因下岗、失业、残疾、农转城等原因失去了经济来源,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一旦执法人

员对其进行管理时,就被认为是断其“活路”,威胁着他们的生活来源,由此引发出诸多抗法事件。同时,由于狭隘的价值观、错误的舆论导向,使得普通群众盲目的帮助所谓的社会弱势群体,引发种种集体暴力抗法事件,威胁着执法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个体对抗执法。

个体对抗执法表现在单一执法对象在执法肢体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过程中,不满其执法行为,认为该行为侵害其自身利益,辱骂、撕扯、恐吓执法人员,甚至以暴力手段进行对抗,撕扯执法人员服装、殴打执法人员等。例如,2013年3月17日,广州天河区车陂街城管执法中队队员苏家权在对占道经营的小贩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遭小贩砍伤,身中七刀,血流不止。最痛的不是挨刀,而是社会不理解,在现场,周围的群众表现非常冷漠,事发地点属于繁华地段,却无一人伸出援手,执法人员苏家劝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2、群体对抗执法。

主要是一些执法对象不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而另外一部分人由于对执法人员存在一定成见,不明白事情真相、不问事情原委,进行群体起哄、围攻、毁坏执法装备,强行夺取被扣押物品等。“法不责众”是群体对抗者的一种普遍心理,这类群体主要是与违法者有利害关系的亲戚朋友,或者对政府、社会不满惟恐天下不乱者。群体对抗一般情况较

为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容易引发重大恶性事件。例如在海南省海口市,近年来,基本每年都发生数起比较严重的群体暴力抗法事件。2008年,海口市三轮车泛滥成灾、车主拉帮结派,城管部门每年查扣无牌无证三轮车一万多辆,引起车主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抵抗情绪,城管执法人员经常遭遇暴力抗法,车主推搡、殴打城管执法人员,或者点燃油箱将三轮车烧毁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城管队员被暴力抗法者砍断脚筋。2009年5月,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大院发生一起暴力抗法事件,车主邓某不满城管对其车辆的扣押行为,拉来两车约100多名不明身份人员,冲进城管执法支队大院,进行殴打报复,造成3人重伤。

(二)损害执法形象的风险。

在执法过程中,一部分执法对象是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为了博取大多数人的同情以及躲避处罚,他们常声泪俱下,混淆视听,顾作痛苦状,使围观群众站在自己这一面,一致反抗执法人员执法,毁坏执法队伍形象。例如,2013年8月,在武汉就上演一起小贩 “诈尸”闹剧,以抹黑城管形象。8月3日下午,在武汉中心大道佳丽广场,十多名赤膊男子披麻戴孝,用门板抬着一具“尸体”在此示威,宣称城管打死人了,带人聚众闹事,还将江汉城管某执法队门牌给取了下来。围观群众一边倒的表示对死者的同情之心,对执法者一片谩骂,微博上声讨武汉城管的人不计其数。执法对象这出自导自演的戏在很短时间内严重影响了执法人员形

象。即便最后发现是一起诈尸闹剧,仍有不少网民将矛头指向城管执法队伍。

今年7月20日,在北部新区鸳鸯街道农荣路口,占道经营小贩和执法人员发生拉扯,执法人员为摆脱其抓扯,用力将小贩推开,几分钟后,小贩倒在地上,故做难受的样子,引来了无数围观群众。小贩的女儿将小贩躺在地上的样子摄录下来,并上传到新浪微博和天涯论坛上,注上城管打一名妇女致晕倒的标题,引来数十万网友的关注。经查明,小贩只是轻伤,但是小贩成功地运用网络及微博媒介,将城管抹了黑,影响到了执法人员的形象。

(三)适用法律的风险。

目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仍然存在法制观念薄弱的现象,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行政处罚的依据、法律的适应、行政执法程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区,稍微不慎就会将执法主体单位送上被告席,影响执法单位的形象,使单位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将自己的前途断送掉。

二、如何预防和控制风险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和接纳的环境下,一线执法人员仍将面临种种风险,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需要执法人员树立防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防范。对各类情况要早发现、早控制,尤其是对刀、油、火、开水、车等危险物品要加强警惕,防患于未然,对执法对象的情绪变化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例如对有刀具的水果摊要看清刀具,忌正面面对拿着刀具的执法对象;对有油锅、开水锅、火炉的要贴近执法对象身边进行调查,忌对着危险源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对违章车辆进行处罚时,要注意处罚对象的动向,以保证执法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也确保自己的人生安全。

(二)提高执法技巧。

1、语言技巧。

要规范执法语言。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的语言表达反映了执法者的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是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预防抗法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执法人员需要掌握语言的艺术,不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类型的执法对象选择不同的语言策略。

执法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要注重文明、规范,肢体语言表达要谦和、稳健,避免粗暴与过于严肃。一句礼貌的问候语能让当事人与你平静的交流,一句粗野的话能使当事人怒从心起;对待强硬的执法对象,要懂得用法律说话;对不懂法的执法对象,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应对技巧。

要善于察言观色。在执法现场,执法对象无论在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家庭状况、个人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执法人员要在快速做出判断。要善于从当事人的争辩、陈述中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想法,了解当事人发生违法活动是否具有特殊原因;要从善解人意的角度出发给当事人以答疑。

要掌控现场气氛。当执法现场气氛凝重时,要努力缓解对话气氛;对被鼓动的围观群众,要及时讲清事实、讲清道理,让群众弄清事实真相,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孤立违法者,以塑造正面的形象。

要沉着冷静。当执法对象情绪激动时、或者发生群体性抗法事件时,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激的话、不做过激的事、不自乱阵脚,要能够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应对。

(三)提升法律素养。

知法、懂法、依法行政是执法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执法现场风险防控的最佳武器。一是要经常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使执法人员充分的熟悉法律法规内容,增强法律素养,提高执法水平。二是提高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善于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进行劝导、处罚、教育等多个环节严格按程序办事,实现执法程序公正,做到依法行政。三是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把文明执法视为执法队伍的生命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使执法对象无法为自己的违法行为寻求借口。

(四)增加执法设备的投入。

在行政诉讼中不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进行举证,而是由行政机关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否者承担败诉的后果。因此,取证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取证的全面性,全国各个地方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在城管防护设备配备上狠下功夫,加大了对执法人员风险防控方面的投入。例如2006年,上海浦东新区就为部分城管队员配备了价值2000余元的“四件套”,即钢铁头盔、防刺背心、防割手套和反光背心;2007年,山东青岛市南城城管局也给下属的8个中队200多个队员配齐了价值7000元的防护装备;今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萝岗分局完成一项政府采购,花费56万元外聘保安公司负责拆违人员的安保工作。执法设备的投入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记录仪(胸挂摄像头)。

2012年南京首次为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2013年,西安陆续配备,内蒙古、河北、浙江、山东等全国多个地方都为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

执法记录仪有烟盒大小,正面设有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将执法全过程记录下来。除了可以夹、挂在城管队员的胸前,也可以隐藏在执法队员的身上,方便记录现场情况。执法记录仪体积虽小,但功能强大,兼具录音、拍照和摄影功能,变照片取证为视频、音频取证, 连贯的记录了执法的全过程,实现了静态取证到动态连贯取证的转变,确保违章违

法行为证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有利于办案效率的提高,还能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执法人员的言行,防止出现执法纠纷。

2、执法终端。

移动执法终端设备大部分用于交巡警执法中,但是目前,许多城市探索性的将其运用到城市管理执法中来。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移动执法、远程办公、数据交换三大功能。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对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案件,实现快速高效的现场处罚;也可以通过移动执法终端设备进行拍照、录音、摄像等多方式现场取证。

3、其他执法设备。

目前,广州城管执法人员人人都有执法“六件套”护身,包括由7块钢板组成的防刺衣、2毫米厚的防护手套、前后包围的防护头盔、有机材料制作的防护盾牌、覆盖全市范围的全频加密对讲机,还有一个最新式、也是全国首创的城管装备——胸挂摄像头。

在我市,首台装备360度旋转摄像头的城管执法车也投入使用,执法队员可移动搜寻各种违章违法现象,据市市政委介绍,今年内,主城预计将配备50辆“电子眼”监察车,巡查面积将覆盖主城区。

(五)加大暴力抗法处置力度。

暴力抗法事件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有的甚至构成犯罪,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旦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违

法分子逍遥法外,形成削弱执法力度、助长违法者嚣张气焰、影响执法队伍形象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因此,对实施暴力抗法行为的违法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打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弘扬正气,形成全社会声讨和谴责暴力抗法行为的舆论氛围,为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如何做好城管执法工作的风险防控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如何让风险远离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法治化的思考

——兼谈如何实现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的有效监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频频发生,并逐渐多样化、复杂化,行政执法案件数量与日俱增,但真正以涉嫌犯罪进入司法程序的数量却不与之相称,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了经济犯罪日益增多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行政权力的滥用和法律监督的软弱问题。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保证涉嫌刑事案件顺利移送,国务院制定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随后,高检院又联合多家行政执法机关联合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工作配合的文件,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规定与工作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缺乏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刑事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效果不佳,检察权的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探讨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在立法和适用上有机衔接实有必要。

一、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少的原因探究

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移送刑事犯罪案件时存在着“两少”现象,即移送案件的行政机关少和移送案件数量少,甚至有的行政执法部门从未移送过刑事案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有行政机关内部原因和外部监督不力等因素的影响。

(一)行政执法机关自身因素

1、行政权具有天然的自我扩张特性,容易造成行政执法机关权力的滥用。随着社会事务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行政权的内容和边界被扩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安全秩序外,还有普遍的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其行使方式更加复杂,内容范围大大扩张,其表现便是行政机关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但若该自由载量权不受到控制,就会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违背法律授权的目的和意愿,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贯穿现代宪政的主题就是法律对行政权力的控制。行政执法权的自身特性是造成权力滥用后果的自然因素。

2、行政执法机关狭隘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观念是造成移送刑事案件少的重要因素。一是行政执法机关掌握较大的处罚权,行政罚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部门的经济利益。很多行政执法机关基于狭隘的保护部门利益观念,认为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的同时,也就转让了对违法者的部分控制权,会影响到单位利益,因此其处理的大部分案件就存在能罚就罚,一罚了之的现象,大多不移送到司法机关,最终使得犯罪案件线索流失,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二是在实践中,行政执法活动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有一部分都发生在对本地区贡献比较大的单位或部门,对他们的查处势必影响到本地区的利益,因此对该企业的移送查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行政上的干预和阻挠。

3、行政执法人员认知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一是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执法水平相对较低,业务能力不强,对刑法中有关罪名及构成要件掌握不够,导致案件线索少。二是一些执法人员认为行政执法机关主要任务是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打击犯罪不是其职责,加之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标准高、要求严,导致移送刑事案件意识不强。

(二)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不力。

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一个是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案件中,是否涉及到刑事犯罪案件,而行政执法机关并没有依法将其移送给有权机关处理。另一个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触犯刑法的行为。

在现实中,检察机关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监督效果不佳。一是监督无措。法律规定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移送案件的标准、程序以及责任等都没有具体规定,使得现行许多法律规定如同虚设。二是监督“为难”。在现行检察机关双层领导体制下,检察院对地方行政机关存在着机构、人员和经费等依附关系,实际上相当于当地政府下属的一个执法部门。而其他行政机关具有管人、管钱、管物的权力,检察机关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协调处理好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因此对于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导致目前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不能良好发挥。

二、目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为使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国务院、高检院等相继出台了多项规定、意见,确定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的基本框架,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畅、案件移送不及时,协作配合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可操作性和效力不强,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1、现有规范的性质不一,作用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国务院及所属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范围内,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出台的规定则属于内部工作制度,其中对于对公安机关处臵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有关要求,实质上是重新规范立案监督的规定,其作用有局限性。

2、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联合发布的各种办法和意见,效力不强,缺乏操作性和执行性,对行政执法机关强制力不够。有些办法和意见仅是一些宣告式的权限规定,比较概括和抽象,没有制定固定的制度和详细的实施细则,缺乏操作性和执行性,虽明确了检察机关监督的职责和权力,但并未明确具体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对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强制力,柔性有余,刚性不足,使得这些规定的效力大打折扣,因此这些发文的作用有限,不能满足打击犯罪的需要。

3、行政执法阶段形成的证据的法律地位不明造成案件司法认定上的困难。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案件只有进入审判阶段才是最终环节。然而在司法实务中,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行政执法阶段形成的证据的法律地位、证明规则及采纳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司法上的困难。比如侦诉机关根据联合认可的文件接受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行政违法案件,但在行政查处过程中形成的言词证据,因合法性原因不被法庭采纳。而许多案件查处的条件、时机,进入公安、检察环节后往往时过境迁,无法重新收集证据。对于书证、检验报告和鉴定结论等材料情况稍好,但也常常面临法庭关于证据合法性的质疑和当事人关于证明公正性问题的质证,法院对类证据的采纳、取舍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司法上的混乱。

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的法治化进路

目前,虽然各地区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不能将该项协调制度视作一次专项行动,而是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工作机制,并将其纳入到法治的体系中来,才是长久之计。

(一)深化体制改革,确保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现行检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及其变异,对检察机关诸多方面造成了制约;使得检察机关地位的“附属化”和检察权的“地方化”,对本地行政执法进行法律监督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在检察机关体系中设立上下级垂直领导的单层领导体制,确保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才能保证其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立法,明确行政执法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1、结合刑法,充实行政法、刑事诉讼法关于移送案件的规定。一是制定统一的案件移送标准,为行政执法机关准确移送案件提供详细的法律依据。二是完善行政法与刑诉法。由于行政法对于案件移送的规定过于简单粗糙,而刑诉法也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制度,未涉及对其他行政执法机关案件移送的监督,实践中对案件移送没有详细的法律可依,随意性比较大,因此为规范移送工作,需要完善法律,将移送程序法定化,细化移送条件、期限、效力、责任等规定,使得移送工作有章可循,更具操作性和执行性。

2、明确行政执法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解决证据规则及司法认定难题。一是对于进入司法审查程序的行政执法案件,明确只对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审查。二是明确赋予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获取的证据材料的刑事诉讼法律地位。对行政执法扣押的书证、物证等实物证据,可直接转换为刑事诉讼证据;对有关检验报告、鉴定结论等专门性证据材料,司法机关做程序审查后决定是否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对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言辞材料,原则上要求司法人员重新收集,但确因有不可抗拒原因经侦查机关查证与其他证据吻合,相互印证违法犯罪事实的,也可以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使用,由此来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在司法认定上面临的法律难题。

(三)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工作制度

1、建立常态的联席会议制度。我们认为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健全情况下,应当允许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探索多样化的联系制度,并将制度逐渐规范化、常态化,这是实现检察监督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实务中,联席会议制度易被大多数地方接受,一方面联席会议可以定期交换行政处罚、移送案件等情况,研究执法、司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可以掌握、总结工作,也可以适时解决问题。但目前的联席会议大多由侦查监督部门参加,建议反贪、反渎、预防等部门也共同参与进来,提高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积极发现渎职犯罪线索和问题,提高预防和反渎工作的针对性。

2、规范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和检察机关案件查处的提前介入制度。一是行政执法部门对于发现的可能涉及到的犯罪线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移送侦查机关,并向检察机关备案。二是对可能涉及到犯罪的重大事故、重大案件,在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处理的同时,检察机关有权及时介入调查,防止证据灭失,并对其中的渎职犯罪有权进行调查。

3、明确检察机关对移送案件的监督制度。一方面是确立行政执法部门在向侦查机关移送案件时,同时向检察机关通报备案制度,以便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立案的监督,另一方面确立检察机关对于移送案件的立案、撤案、结案统一审查制度,防止侦查机关以罚代刑。

4、强化相应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在案件移交过程中有关人员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四)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监督方式。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发挥网络优势,在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搭建网络链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网络动态,全面监督案件线索移送、案件查询和管理,反映执法、司法动态,取得良好效果。建议经济和技术水平逐渐成熟的地区采取这一手段,加大监督力度,促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

下载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城管执法与司法保障(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与执法区别(合集五篇)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下,公安机关享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职权,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依照《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安机关享有治安、消防和道路交通......

    有关城管执法心得体会集锦范文大全

    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离不开一支城市管理的精英队伍—城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城管执法心得体会范文5篇集锦,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城管执......

    城管执法情况汇报材料

    城管执法情况汇报材料 一、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提升执法队伍新形象近年来, 县城市管理局始终把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执法严、作风硬、效率高”的执法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古代城管如何执法

    古代"城管"如何执法:周代占道经营要挨鞭子近日,湖北武汉成立“城管武装部”,让城管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当地官方称“城管武装部”有助于和谐,但“武装”二字的出现似乎......

    城管执法考试范文合集

    ——推动城管工作科学发展、提升城管效能建设活动 姓名 部门 得分 一, 填空题( 27 分) 1、城建监察指对( )、( )、( )、( )、( )等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主管部门委......

    城管执法民主生活会

    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 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

    城管执法年终总结[定稿]

    2007年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在县委、政府及建设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推进城管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

    城管执法工作汇报

    城管执法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向常委会报告城管局近期执法工作情况,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近年来,XX县城市管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以市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