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易地搬迁项目方案(申报件)
XXX县XXX镇XXX村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
实 施 方 案
根据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政策要求,编制我镇XXX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XXX镇地处XXX县西南边陲,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6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122个居民组,15735口人,耕地面积7377亩,人均不足0.5亩。境内山大沟深,坡陡路窄,是XXX最有代表性的深山区贫困镇。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群众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恶劣,特别是深山区的涧北沟、毛庄、莫家营、木庄、河南、壮子沟等村,半数以上的群众人均耕地不足0.4亩。由于居住在高山且十分分散,修路、引水、架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效益差,普遍存在着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看电视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七难”问题,严重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干群共同努力,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使人民群众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2003年以来,我们按照“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先后成功实施了王店沟、王店、漂池3个移民搬迁项目,共集中搬迁群众171户,599人,群众在搬迁点安居乐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但是,由于受资金的制约,我们的移民搬迁步伐仍然不大,目前仍有大批群众分散居住在深山区的各个角落,仍在经受着没水、
做通了群众工作,该组群众同意把XXX村土地出让给搬迁群众。
迁入地的优越条件:
1、该村水、电、通讯、文化、卫生等公益设施健全,能够便利搬迁群众的各种生活需要;
2、位于XXX村的村委会所在地,人口居住集中,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是全村的文化中心;
3、XXX村与XXX镇镇区相连,人口居住密集,经商、务工均十分便利,并且有部分企业及加工业,对迁入群众的劳动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且能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有长远开发价值;
4、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工作思路清晰,广大村民积极支持搬迁扶贫工作;
5、XXX村交通条件十分便利,311省道横贯XXX村全村,老灌河水资源丰富,优良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可为移民户提供一定的基本农田和坡耕地,保证群众的生活所需。
7、当地有栽培食用菌的成功经验,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食用菌大户,可以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四)、安臵方式
本次易地扶贫搬迁实行政府引导、迁民自愿,分散搬迁、集中安臵的方式,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房。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安臵移民90户350人。为完成搬迁,需要征用建房用地21.1亩,建房90套,建筑面积9450平方米,需埋设引水管道1500米,架设农电线路1公里,建设道路0.76公里,小区硬化4580平方米,架设通讯线路1000米,铺设下水道700米。
四、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一)、该项目定在XXX村一组,占地面积21.1亩,其中移民安臵点占地面积21.1亩,计划安臵移民90户350人。
通讯、小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87.5万元,不足部分由部门配套、地方各级配套及移民群众自筹,共667.69万元。
六、项目实施方法及步骤
(一)、镇政府成立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指挥部,书记为指挥长,镇长为常务副指挥长,主管副职为副指挥长,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派出所、财政所、电管所、国土资源所、电信所、卫生院、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把该项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进行考核管理,严格奖惩;严格按照移民项目建设的要求和移民新村“五通、四化、三有”(“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和通有线电视;“四化”即村容城镇化、住房标准化、生活富裕化、群众文化化;“三有”,即村有组织、有足量耕地、有致富项目)的建设标准,结合该村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保证安臵规划科学合理。
(二)、镇移民项目建设指挥部召集了移民地、接收地移民群众代表、移民项目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的镇2009年移民项目专题协调会,对全镇移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责成相关成员单位提前介入,稳步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能如期实施。(三)、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1、项目的征地协议已经签订(见附件)。
2、已制定易地搬迁项目建房规划(见附件)。
3、已办理易地搬迁项目安臵点工程用地规划证(见附件)。
4、已办理易地搬迁项目迁入地村用地承诺(见附件)。
益群众按施工用量自备,由村镇建设中心技术人员统一收方,并登记造册。
2、组织项目受益群众平整土地。以项目受益村为单位,组织施工队,划分区域,以村为单位具体实施,并由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技术人员丈量工程量,以工程市场价格折资。
3、在项目区新建移民户住房和配套工程时,鼓励移民户投入劳动,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由村镇建设中心统一兑付劳动报酬。
4、项目竣工后,及时提请监察、审计等部门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和审计,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途径正确。
八、后续产业的发展及配套政策
为确保搬迁安臵贫困群众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搬迁与开发并举、安臵与增收同步”的原则,移民后,镇党委、政府按实际情况,因人而宜,聘请有关专家对移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如养殖技术等,聘请本镇的致富带头人传授经商、土特产生产、加工、购销等经验,使移民群众尽快掌握 1-2门实用致富技术。结合当地实际和搬迁安臵群众的特长,利用扶贫小额货款、科技扶贫资金等有关项目资金,在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在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外出务工或经商,发展壮大第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并通过重点扶持,使这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收入的稳步增长,具体产业规划如下:
(一)、移民后,移民群众原住地的经济林权属不变,仍归 移民群众所有。移民群众原有的集体林、责任山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国家补偿的资金全额发放给移民群众。移民群众原有的自留山
2、项目搬迁户家庭基本情况统计表
3、项目搬迁户群众自愿搬迁签名登记表
4、项目安臵点平面规划示意图
5、项目安臵点工程用地规划证
6、项目迁入地村用地承诺
7、项目安臵点用地协议书
8、项目安臵点农户建房造价表
9、项目安臵点搬迁户住房设计图
10、项目搬迁群众房屋现状照片
11、项目规划安臵地照片
XXX镇人民政府政府
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二篇:**镇易地搬迁建设
结合牧区实际
多方联合推动
——瓦切镇易地搬迁建设
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而我县纯牧业县的实际造成很多远牧老百姓存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问题成为脱贫中一块突出“短板”,为切实解决这一短板问题,县委、县政府在通过开展多方调研和向上争取等工作,确定了采取易地移民搬迁将远牧贫困群众搬迁到镇定居点,切实解决远牧贫困群众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安全饮水和交通极不便利等系列问题,促使当地居民的生计资本得到改善,进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7年我镇切实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和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广泛宣传动员,认真搞好易地搬迁建设,共易地搬迁41户135人(其中日干村为17户61人,德香村10户28人,色永村7户29人,唐日村2户8人,达峨村3户7人,曲登塘社区2户2人。),帮助其缓解贫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一、强化组织保障
针对易地搬迁项目实施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领导,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妥善安置搬迁群众,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我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办负责人、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及包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核准搬迁对象
为了准确确定搬迁对象、合理选择搬迁地点,从一开始,我们围绕搬迁对象摸底调查、安置点选择及工程建设等多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工作组多次进村入户摸底调查,详细了解情况,综合考虑,统筹谋划,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切实保障易地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三、联名推荐施工
在确定易地搬迁施工方工程中,我镇通过镇、村、牧户联合推荐在牧区县有建房施工经验、信誉好的施工队伍,然后通过双方协商确定最终施工方,并牧户签订了建房施工合同。
四、加强质量监督
为切实加强易地搬迁建房质量日常监督,除了县扶贫移民局指定的监理人员开展专业监督外,我镇同时落实了3级监督,做到建前、建中、建后多方位监督。一是由镇项目办、镇包村领导、干部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全镇和所包村日常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并在工作群里实行日报告制。二是由村两委成员等组成的村级监督小组,负责本村建房监督。三是由建房实施户对自家所在房屋进行监督。监督标准除了县级确定的建房设计和标准外,我镇还结合瓦切实际从地基深度、圈梁构造、室内装修等房屋建设质量方面梳理了11条建房补充标准。
五、保障公开透明
在项目实施中,我镇对搬迁点的选择、搬迁对象的确定、国家投入资金、部门整合资金、建设内容、工程量、资金使用情况等不定期地进行在镇、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搬迁牧户有一本明白账,同时也增强了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
六、细化档案管理
我镇做好搬迁前后的资料归档,包括项目方案、建设进度、日常监督等过程的相关资料,同时各村包村干部对本村易地搬迁建设户实施一户一档,对项目建设的各种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痕迹管理。
七、产业帮扶同步
为保障易地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我镇整合脱贫攻坚相关扶持项目,与建房项目同步实施,重点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产业扶持等措施解决搬迁户定居不脱产,实现易地搬迁户搬的了、住的下、活的好。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我镇建设了一大批安置住房和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幅度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了我镇人口、产业集聚和城镇化进程;引导搬迁对象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劳务经济,大幅度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改变了搬迁对象“单一放牧”的生产状况,有效遏制了迁出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双赢”。
第三篇:xxx镇国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改方案(推荐)
维西县塔城镇麻里统国债易地扶贫搬迁项
目整改方案
维西县扶贫办:
根据迪庆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迪发改地区[2007]2号,迪庆州发改委关于转发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办《迪庆州维西、香格里拉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以工代赈项目稽察报告》的精神,我镇麻里统国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存在以下问题:
1、多报少建,计划83户,只建30 户。
2、报了不建,报了8项,有4项没建(学校120㎡、沼气池83口、三面光沟渠4.3km、农田坡改梯415亩、旱改水207亩)。
3、路通工程挤占其他工程资金37.79万元。
4、合同价与结算价差额较大,资金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道路工程合同价35.8万元、结算价56.796万元,引水工程合同价13.29万元、结算价18.0146万元。
针对以上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办指出的存在问题,我镇十分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下一步的整改工作方案,并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根据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申报建设要求和上级批复,塔城镇2002年国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安臵83户(镇内易地安臵),415人,迁入点分别是川达村多那阁扎子
洛、海尼村多口、其宗村作卡。在项目实施中,塔城镇根据州县发展农村小城镇,将易地搬迁与移民建镇相合的精神,结合塔城小城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易地搬迁与移民建镇工作结合实施项目,把迁入点由原来的三个点集中到塔城村麻里统坝统一安臵,占地88.79亩,共安臵83户,415人。由于迁入点变更后,原计划的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学校工程已不需要投资建设。在多报少建的问题上,由于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重点搬迁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户,导致搬迁条件提高,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按计划完成。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巩固现以搬迁入住的农户,并帮助他们尽快致富。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尽可能多发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其他农户搬迁至项目点。
2、在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尽早进行招投标工作,早日动工建设4.3km的三面光沟渠。
3、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归还路通工程挤占其他工程资金37.79万元。
4、合同价与结算价差额较大的问题,目前已请县审计局介入审计。
塔城镇人民政府
2007年3月20日
第四篇: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情况说明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情况说明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内涵是把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一个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地方,促进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实现的目标是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根据区政府区长赵众炜同志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督察的重要指示,我镇立即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梳理。现就梳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土地调整难度增加。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客观上已增加了土地调整难度。过去,农民承包的土地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农村的各项“提留”也依据耕种土地的多少进行收取。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耕种的土地不仅不纳税,国家对种粮户还实行了“直补”等惠农政策。过去把土地视为“负担”的农民,在未找到新的、效益比耕种土地更好的发展门路之前,不仅不愿转让土地,而且还看到了土地在被征用中带来的潜在价值。因此,客观上增加了易地安置土地的调整难度。
(二)群众自筹比例高,负担较重。由于近年来建筑材料、人工工资等持续涨价,群众自筹比例加大,绝对贫困群体没有能
— 1 — 力拿出自筹资金,使真正的扶贫搬迁对象搬不出,导致这部分群众“望而却步”,不敢搬迁,想搬、怕搬、搬不下来。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由于移民安置点建设资金有限,虽然说整合了部分资金,但因资金缺口大,使得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落实到位。
二、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镇近几年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实践,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增加扶持资金总量,提高项目建设补助标准,降低或者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以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并圆满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切实提高扶贫成效,真正使易地搬迁成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二)认真开展摸底调查,选准搬迁对象、摸清安置点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安置地。
(三)加大项目的整合力度。建议上级在制订扶贫搬迁政策的时候,对整合各部门资金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在源头上形成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若打破区域界线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社会治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打破区域界限后,我镇外来人口流动将更加频繁,组成将更 — 2 — 加复杂,将进一步增加我镇的社会治安管理压力。二是集中安置困难进一步增大。打破区域界限后,在进行集中安置时,由于群众土地观念浓厚,不愿意离开故土,这就给集中搬迁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建议。加大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期扶持力度。凡是涉及到易地搬迁工程的地区都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地区,其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后续产业条件都很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显然不够,还要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建议增加项目资金用于安置点的交通、水利及饮水、基本农田等建设和后续产业的培植,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
第五篇:扶贫开发易地搬迁项目协议书
扶贫开发易地搬迁项目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乡人民政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易地搬迁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桦林乡_________村2012年扶贫开发易地搬迁项目。
2、项目地点:
3、项目内容:_________户农户、_________套住房,每户施工面积≥70平方米。
4、资金来源:扶贫开发易地搬迁2.5万元/户、农村奖励性住房补助资金1.3万元/户。
第二条 工期:工程期限_________天,其中:
1、开工日期:本项目定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开工,从签订协议后第_________日算起。
2、竣工日期:本项目定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竣工。第三条 协议范围
本协议所要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范围等,在协议条款中约定。第四条 技术标准
双方在条款内约定适用国家标准、规范和名称;没有国家标准、规范但有行业标准、规范的,约定适用行业标准、规范的名称;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约定适用工程所在地地方标准、规范的名称。
第五条 甲方责任
1、开工前甲方对乙方进行施工进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有书面记录或资料。
2、甲方应要求乙方制定工作方案及安全措施,并报甲方备案。
3、甲方指导乙方做好用电、防火、防震等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督促检查等工作。甲方有权检查督促乙方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乙方不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并发出安全整改通知书,直至整改完毕。
4、甲方指派 同志负责与乙方联系施工进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5、甲方负责项目资金的安排和使用、组织实施和验收工作。根据项目设计要求,负责申报和组织实施人饮工程、产业集中发展、道路建设、村庄绿化、卫生厕所建设、电力工程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并做好村庄建设和移民搬迁等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6、乙方因管理不到位而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甲方有权督促乙方通知公安部门,要求派人保护现场;并有权要求乙方提供事故调查书面结论及处理意见。
7、甲方不得要求乙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施工。因甲方原因导致的事故由甲方承担责任。
8、发生以下情况停工整顿,因停工造成的违约责任由乙方承担:(1)人身伤亡事故;(2)发生施工机械、生产设备严重损坏事故;(3)发生火灾事故;(4)发生违章作业、冒险作业不听劝告的;(5)施工现场脏、乱、差,不能满足安全和文明施工要求的。
第六条 乙方责任
乙方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材料、设备失窃事故承担责任。乙方应切实履行以下责任:
1、乙方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制度。
2、现场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劳动安全,劳务用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证其用工的合法性。
3、施工期间,乙方应设有专职安监人员、安全工作联系人。
4、乙方必须编制安全生产预警方案,并在整个施工过程正确、完整地执行,无措施严禁开工。
5、开工前,乙方应组织搬迁农户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参加安全教育人员名单报给甲方备案。
6、乙方施工过程中需使用电、水源,应事先与甲方取得联系,不得私拉乱接。中断作业或遇故障应立即切断有关开关。
第七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调解解决;若经协商、调解不能解决争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补充条款
双方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经协商一致后,可对本协议内容具体化、补充或修改,在条款内约定,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条 本协议有效期限:自2012年4月1日起至 11月30日止。第十条 本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后生效。第十一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桦林乡人民政府
乙方(盖章): 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2012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