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调动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差、工作艰苦、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等原因,久而久之,工作积极性渐被消磨,优秀教师流失逐年加剧。激励、调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稳住这些农村小学优秀教师,使他们能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校工作中,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根本。通过有效途径挖掘教师的创造力,调动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当前促进农村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似乎都是与滞后或落后联系在一起的,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我认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能,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的高度评价和信任,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前促进农村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调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必要性
(一)教师工作积极性低下的现状
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产生职业倦怠。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素来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著称,作为教师总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很少看到教师的不良表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农村教师总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如家长的伤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高,当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下降时,总是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们以前成绩很好的,现在不知怎么回事?”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这无形之中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的伤害,有些学校领导自身水平低下,处事方式简单,遇到对教学不利的事情总是当众训责教师,不给教师下台的机会;有些同事之间不团结,关系紧张,明争暗斗;有些是学校领导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教师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工作热情,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管,管理学生也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事务校长一人说了算,很少有民主交流,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积极性的低下,这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不利的。
(二)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必要分析教师积极性低下的原因:
1.社会评价不公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需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形式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工作方式,本身就易形成孤独、怪癖和精神的抑郁,加之农村小学教师与城镇教师,工作环境艰苦。从工作量上看,城内小学教师教单科,周课时约在10节,而农村小学教师都在15节以上、且要备几门课。农村小学和城市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很大压力,一样的付出,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受重视的程度却大不一样。社会上往往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水平低、“工作量不大”、“照看孩子的”。因此,农村小学教师产生了失落感、不平衡感,因此抱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工作要求高与自身水平低的不平衡
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就是“全能”的人,要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更应是能工巧匠。众人的“期望”使教师们疲惫不堪、穷于应付,教师们对工作有诸多的抱怨和不满。教师不仅要能“看住”孩子,更要能“教育”孩子;除了要“安全第一又要“授道解业”、“改革创新”;既要“管好孩子”,还要与大人们“友好沟通”;不仅仅要“跟得上时代”,还要“不断进步”„„有些年龄大的农村小学老师,将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机械重复工作,将鲜活的富有生命的个体看成是毫无个性的产品,仅靠“传统工艺” 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业已娴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老师,面对新的改革时,他们常常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这部分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并最终失去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对所有事情都是轻描淡写,例行公事,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与活力。
3.领导赏识程度的不平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校长应该做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者”,令大多数教师满意,尤其是教师晋级一事最好交办学校解决,不要再为了一己私利,一条烟或一箱酒,而把所有教师的积极性给抹杀下去。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但有的领导把最重、最累的活留给一些教师做,可“评先评优”时却从不考虑他们,学校领导不关心、体谅下属;不能对老师平等对待,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工作疲软,成就感降低,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
4.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
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教师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学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人连做一个教师都不称职,但却靠着某种关系当着校长甚至于更高的职务,可以想象他们会把学校管理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现出失望和无助,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权力失衡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晋级考核等环节中,存在着人为的不公平因素,个别水平高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因此而受挫,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时间一长,职业倦怠必然产生.而且这一现象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极大的负面效应。
在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升初中不进行升学考试,压力减少;再加之干好干坏学校也没有奖金可发。结果:学生智力得不到开发,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调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
如何调动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呢?在学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逐渐发现: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则需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型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一)注重和提倡教师自我教育,主动学习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出来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教育教学技能纯熟的教师,总能从容的面对各种工作任务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难题,显得轻松愉快。同时,由于他们用于工作的时间相对地少,所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可以更好的劳逸结合。这样,他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而那些总是忙忙叨叨、工作毫无头绪、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的人,大半是知识上储备不足,日常工作中已经捉襟见肘,面临新课程改革日益提高的要求,简直是入不敷出,他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就用“疲劳战术”,不但学生深受其苦,而且自己也疲惫不堪,引起学生的抵制、反抗。处于这种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感到极大的压力,这样就落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加强学习、培训,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教师积极性的激发,其内在动力在于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不断的学习和培训,对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学一阵子用一辈子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而不断读书,终身学习则成为现代人的第一需要。读书多,学养厚,才能增强内需,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否则,正是教师自个儿动了自己的“奶酪”(岗位、评优、晋级)。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教师们多出去学习,交流经验,大胆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鼓励教师自学,包括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要使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教师之心。
(二)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
教师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岗位、评优、晋级、福利等的标准。这样,就把我们的教育引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中,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更重要的是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质量,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素质的提高状况,给予鼓励与表扬,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手段评价教师,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引导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两者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既要注重满足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积极满足于教师的精神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年终的考核,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入党、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多采用激励方法,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鼓励可以是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是宣传栏、校园公示等形式宣传事迹;物质奖励可以在绩效工资发放上予以倾斜,也可以优先安排学习培训等。同时,对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成绩不明显的教师也要按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善于运用需要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源于他的需要,需要也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系统。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它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他认为,人在某一时期往往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教师的主导需要,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是神圣高尚的,因此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希望得到社会和同事及家长的信任和正确评价,希望得到荣誉;并对成就有强烈的欲望。因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点,通过宣传、奖励等手段,激发教师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欲望,使教师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利用信息资源,及时通报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动态及本校教师状况,引起教师的危机感,使其更加努力工作;激发、培养、爱护教师的成就感并通过荣誉评定,定期送优秀教师进修、学习、培训等方法,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并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老教师,领导者要善于尊重他们,给予一定的照顾,如减轻其工作量,逢年过节去其家中拜访,认真听取老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对中年教师要善于为其创造条件,支持他们从事教研教改,支持其外出学习、交流经验,让其建功立业,对一些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对青年教师要善于铺路子,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以身作则、真心实意为教师着想
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与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如一列火车的火车头,带动整列火车前进,这需要领导者具有宽宏大量的大度、以身作则的表率,并真心实意替教师着想。在学校管理中,不论什么情况形成的思想疙瘩或积怨,领导者要善于用宽容去化解消除,做到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而对自己却要有错必纠。对各种意见要认真辨析:正确之言,虚心接受;不妥之言,解释疏导;逆耳之言,听而不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在工作任务的布置、落实上,要注意考虑到教师的心态,尤其要善于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自己不妨在布置、检查工作时转换自己的角度:假如我是教师,我如何看待?这样,就会改变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多为教师思考,就更能体会到教师的甘苦。如此以来,就会让教师感到领导是良师,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从而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也就会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如教师的家庭问题、有病住院、节假日慰问、婚丧嫁娶等都属于学校领导进行感情投入的一项重要工程,如解决不好,教师就不可能安心于教学工作,心理上出现偏异或障碍更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如解决得好,一个既有组织纪律又有心情舒畅的人,他的奉献精神将是无可估量的。
(五)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多关心农村小学教师,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缓解因工作的负荷带来的心理压力,释放累积的消极情绪,同时对教师要多给予鼓励,看到他们的每一次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产生归属感,愉悦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种和谐的、优美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可以释放自己工作中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强调科学的身心健康的调节。要科学地调整工作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诸如设立教工娱乐部,组织教工进行各种有利于身心、智力发展的竞赛等,以调整教师的身心,从而激发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管理是否有效。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的。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要善于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需要机制,真心为教师着想,创建合理的发展环境,让所有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使学风、校风生气盎然,从而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树立农村小学的新形象。
第二篇: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农民富裕的历史重任。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工作直接面对的是最广泛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群众,其基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完成。
其实多数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尽责尽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但是在部分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几个月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以及结合相关资料。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认识及对待:
一、首要要充分认识到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意义。党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我国最广大的地域处于农村,人口最多的也是农民,只有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找准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不强的根源。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不强可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
客观因素:
1、基层干部待遇难落实。要求干部努力工作,必须给予相当的待遇。村级干部大多是家里的顶梁柱和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受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他们必须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物质收益,而做为农村的基础干部得到的往往只是最低的生活补贴。对于整个家
庭来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必然会部分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2、农村工作、生活单调枯燥,干部的精神文化需要无法满足。目前基于我国国情,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枯燥的工作环境及沉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也会磨掉不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由于精神文化需要无法满足,也容易滋生消极、懒惰的工作作风。
3、由于农村基层往往资金严重缺乏,这样无形中给村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觉得工作难以开展。
4、缺乏完善的基层干部选拨、管理及升迁机制。拿笔者所接触的村镇来说,很多村委基层干部都是直接通过当地选举,不可避免有“家族影响”“任人唯亲”的现象。同时将村干部选拔至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认为干的再好,也是个村干部,觉得没有前途。工作的制度安排不科学,不合理,没有以人为本。也会对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消极影响。
主观因素:
1、一部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偏低,能力不够,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由于农村基层干部选拨的不完善,导致了村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和利用理论指导农村工作,导致工作落实非常吃力,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一部分村基层干部对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价值定位不清晰,存在自满、自傲、脱离群众等思想。认为自己资历老,人脉广,认为自己为“官”百姓为“民”。基层工作流于形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浓,导致农村各项工作落实力度大大折扣。
3、某些基层干部往往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忽略了所处的农村基础大环境,只想着为自己谋利。甚至将依靠自己的特殊地位侵占集体与群众的利益。
由于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内容多,并且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影响,所有对于乡镇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引起相当重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思考::
一、是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基本待遇。给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解决好基层干部们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村干部在职期限、工作表现以及贡献大小等方面实际,逐步探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相应配套制度,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这样基层干部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加强干部对各项农村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让广大的干部开展好各项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干部农村政策和岗前职责的学习和教育,加强干部对农村各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真正在思想深处认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基层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其真正热爱农村,心系农民群众,这样才能真心积极地为农村基础服务。
三、建立健全的基层干部考核制度。定期对乡镇干部进行评比,并落实奖罚措施。对完成任务,认真工作的干部,药进行肯定,宣传和褒奖,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干部,要给予指导批评和教育。同时对于特别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应该重点培养,使他们有机会成长为乡镇干部和乡镇领导。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基层干部
队伍中来,以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和整体素质。
四、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农村基础干部的交流和流动机制。这样基层干部间可以互相学习优秀经验,同时各村之间也能更好的交流学习共同富裕。
五、为基层干部工作减负。乡镇干部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往往上级各部门、单位工作布置到乡镇,最终都要靠乡镇基层干部落实到每户,加上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层干部们往往要花上加倍的努力才能完成工作。上级有关部门要体谅基层工作的难处,有条件的减少基层干部们的工作负担。
总之,农村基层干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力量。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贯彻者、执行者。调动基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解决各项问题的关键。笔者通过几月农村工作的实践,提出了以上一些粗浅的看法,请批评指导。
第三篇: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农村商业银行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兴化农村商业银行 周勤昌
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考核任务重,压力大,员工极易产生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这势必直接影响农村中小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发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变化虽然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岗位配置缺乏相互制衡作用,当权力失控,必然会出现 “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的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关系明显,帮派势力滋生,近亲繁殖加快,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无才无德的。使庸者不能下,能者上不去。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心灰意冷。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激励机制不够合理。
一是评先选优不论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二是机关收入分配不论真正贡献,分配的主要依据是论人定薪。干部按系数,职工拿平均,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升和薪酬只决定于人情、关系和位置。干部系数和干部贡献,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高低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现象事实存在。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最大的发挥。三是绩效考核不合理。考核任务下达不够科学,不能充分考虑各地的经营环境。导致地区条件好和历史包袱轻的支行员工工作不花多大的“力气”,几乎就能高收入;而地区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的支行员工,即使工作相当努力,也只能拿到低报酬。因此,前一类支行的员工工作用不着很认真,后一类支行的员工认为任务反正难以完成,而消极怠工。
(三)员工职业生涯不明确。
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的个人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并无明确目标,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当其职业发展受挫时,常表现为强烈的工作不满意感、低劣的工作业绩;缺乏生机活力,消沉抑郁;或戏剧性转换职业,乃至做出冒险行为,特别是那些比较年轻的员工。
(四)员工的内在压力巨大。
1、性格因素。农村金融机构是大家庭,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而不同环境造就了性格迴异的人群。有的人常常瞻前顾后、斤斤计较、忧虑过度而常怀杞人之思;有些固执之人因为去为不可为之事而处处碰壁;有的人僵化地看待人生与社会,形成一种放不下、看不破、解不开的“心锁”或精神自缚。
2.教育因素。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农村金融机构各种层次学历的员工都有,有的学历高,有的学历低,近几年对社会公开招考了几批高学历职员,充实了员工的队伍。以前学历低的员工,尤其是那些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较差,又没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员工,由于不能掌握新技术,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就会无形中产生压力。
3.身体因素。员工如果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员工体质差,心理承受力不强,就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干好自己的工作,且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状态之中,就会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并影响工作效率。
4.家庭因素。如夫妻冲突或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庭贫困、本人生病或失恋等等产生的压力,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的地方,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
5.经济因素。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薪酬水平虽然不是很低,但是不同层次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一线员工,有的家庭经济水平不高,存在一定的生活困难,甚至有的家庭有成员遭受重大病情或者天灾人祸的困扰,使他们举步维艰,这也是他们的主要压力源之一。
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一是合理地对基层负责人和机关干部进行配置,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高层领导岗位,努力把合行领导班子建成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德才挑贤才,以业绩定好坏、以能力评胜负,以功过论英雄,以贡献给奖赏,推行“干部员工选,员工干部点”的双向选择、公开竞 聘、竞争上岗机制;第三,建立健全基层行务会制度。所有重大事情,必须经本机构行务会研究,杜绝“一张嘴”、“一支笔”的家长制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当老好人。对工作安排一项落实一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中途流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首先,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觉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要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适度拉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其管理范围的大小及管理机构的业务情况综合而定。二是营业人员按照所在机构的业务增减量和业务总量的多少来计算业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就能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距离。促使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由原先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三是在按存量、增量等指标确定等级行时,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和历史因素。
其次,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农合行正面临体制改革的创新,员工的思想变化波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注重用好精神激励模式。一是对能力较强的员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安排给他感兴趣的工作岗位,当作后备干部来培养,必要时要安排到领导岗位上,促进他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做到公正公道,不任人惟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下属,在严格要求职工的同时,对职工要多一分理解、多一点表扬,少一丝训斥、少一些处分,使员工真正在合行的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从而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首先,要形成关心员工成长的企业文化氛围。要着力打造农村金融机构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适当地给予员工关怀,从而减少员工的不满,建立和员工的良性互动的关系,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减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增加企业的效益。
其次,了解和尽量满足员工的现实需求。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要,管理者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管理者应多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现实需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再次,提升员工幸福感。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公开面向社会招考,挑选了很多优秀大学生。这些刚走出校门的新员工,由于受到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中容易受情绪影响,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老员工而言偏低。加之农村金融机构大部分网点分布在偏僻的农村,交通环境不便、新鲜事物少等因素,容易使新进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这需要大 力加强对新员工的压力管理,提升员工幸福感,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工作,员工积极的工作热情。
(四)缓释内在压力,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要因人而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员工心理,了解员工的生活需要,通过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员工心中的矛盾和疙瘩。二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那些学历低或基础差的员工,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适应岗位需要。三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要通过组织员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增强员工体质,同时也增强员的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凝聚力。四要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针对员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要通过加快业务发展,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以抚慰一线员工的心理,保持一线员工的稳定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作者电话:***)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困学生的积极性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困学生的积极性
贵州省遵义县三岔镇沙坝小学 张群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涌现出大量外出的农民工,与此同时,给农村小学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及数量不少的游牧学生,面对如此状况,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在调动学困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更具有挑战性。
现在我们农村小学在教学成果方面采取各种方式引进竞争机制,千方百计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是, 在期末统考,毕业会考,竞赛考试等各种考试中,不少教师只把眼睛盯着学优生,而忽视了学困生,甚至有厌恶他们情绪,致使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朽木不可雕的”的错觉,这有悖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让学优生产生高人一等,高高在上的自豪感,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绪由自豪延伸到自傲,有了骄傲的情绪,忽视了学习,成绩也会逐渐下降.毛主席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老师的这种偏爱,使学困生产生厌学躲学,破罐破摔.因此,作为教师,应把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培优“不忘转差”,两项工作同等重要,坚决一手两起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通常也只是由于环境,心理素质的不同而造成学习速度上的差异.因此,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重要的是改善学困生周围的老师.同学,社会,家长等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做到老师关心体贴,同学热心帮助,家长积极鼓励,使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而要创造这样一个好的环境,关键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绩显著的教师,在学困生心目中是可亲可敬的天使,这样的教师在班级工作中能创造一个促使学困生转变的班集体,有一个好班风.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彰鼓励,以帮助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能密切同家长的关系,使家长能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对学困生作比较准确的心理分析,以便找到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根据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把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意志脆弱型,即由学优生转变为学困生.这样的学生一般聪明、具有外向好动的性格,且意志脆弱.对待这类学困生,我们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在失误时,要帮其分析原因,强其心志,锻炼其耐力.二是压抑型.即由某些原因引起的心理抑郁.如家长、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而达不到目的所致,或因偶发事故所致,或身心受到伤害等.这样的学生一般性格内向且个性执拗.我们应着重调查其由好变差的原因,改善条件或改变环境,以开导为主,关心体贴,从而萌发他们继续进取的信心.三是弱智型,即由于受溺爱,从小活动范围太窄,接触面不广,见识少,经验积累不多等造成接受能力差,思维不够敏捷,也即溺爱造成弱智(学困生).这类学生兼具前两种性格,且极不稳定.转变这样的学生要比高年级容易,早期就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要给他们提供参加公共活动的机会.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使其尽快积累生活经验和一般知识.总之,老师对待学困生在任何场合都切忌流露一丝一毫不耐烦的神态,更不能加以歧视。
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备课中要结合各种类型学困生考虑教法和学法,特别要注意针对各种类型学困生的教授程度、思维方式,甚至爱好来进行教学。如对转变型学困生多导智,尽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对压抑型学困生多导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弱智型学困生多导记,鼓励他们熟记词语、公式、单词,掌握基本方法。在上课时,涉及反馈式的效果检查.如演示答问等教学活动,要针对三种类型的学困生精心设计,加强预见性,尽力使他们的演示成功,答问正确,从而消除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胆怯心理,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各类学困生在活动中感到进步.学生被老师问住了并不是好事.医治学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的办法就是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须知这是转变学困生的起点.即使学困生答对一半,老师也要马上给以肯定,就是在指出不足时,用语和态度也要亲切,连眼神也要流露出一种亲切感,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得好,对他们寄予殷切的期望,切忌冷淡/厌恶/和讽刺.根据调查证明: 某科成就差的学生,一般对那一科感到厌烦,甚至见到那一科的任课教师也敬而远之.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不但很难这科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在这科课堂学习中不遵守纪律的逆反心理.对弱智型的学困生的教学,最为有效的教法是直观演示,归类对比,游戏激趣等教学方式,只有因地自宜,因材施教,才能很好地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具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五篇:关于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关于如何调动积极性
一、从三个方面反思问题: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客观)
(1)压力方面(有形的无形的)(2)工作模式方面(3)沟通方面
二、了解员工(两种方法及建议)
(1)座谈会《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希望的工作模式》(非官方形式)
目的:
1、了解员工关于向往工作模式想法
2、通过聊天过程挖掘意见建议
3、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4、让员工知道管理者很在意员工,通过会议总结意见进行改进 注:
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现代社会的员工要的东西主要有三: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在影响到他们的决定上施一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转型社会、就职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等特殊国情。调动员工积极性应针对这些普遍性,适时、适势、综合地运用激励方法。
(2)问卷调查
注:问题客观,有针对性,不记名
三、作出改进方案
1、总结座谈会,提取可行方案(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需求)改变现有固定模式(本质不变的前提),在员工面前展现结果,给予新鲜感加大团队互动。
2、综合有效激励的前提:推出激励方案(两种)(1)在部门现有资源下可实施的方案
小建议:活动经费(部分)或部分资源评比质控内部的月/季度优秀员工
倒休时间奖励(小时/天)
以上需员工同意及部门认可,可制订相应细则
(2)需向公司申请的激励实施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1、对创新的激励。创新工作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它的激励机制随着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物质奖励(辅之以精神鼓励)。对工作有重大贡献应予以重奖。
2、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后顾之忧主要来自家庭,而一个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领导者,需要的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家属生病等,对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
3、引入竞争机制。竞争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考评是通常使用的一种竞争机制,它通过考评内容和方式的预设,直接引导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方向和力度。但是任何一种竞争机制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竞争必须公平、公开、合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3、让员工看到未来可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