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5: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自查报告》。

第一篇: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自查报告

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

自查报告

一、立足县情,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江城县地处中、老、越三国交界,南与老挝接壤,东南与越南交界,国境线长达183公里,同时又是思茅、红河、西双版纳三地(州)六县(市)的交汇点。全县人口12万余人,在35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哈尼、彝、傣、瑶、拉枯等25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国家级特困县,加之地理位置特殊,因而历来是缉毒缉枪的前沿和犯罪易发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县委、政府始终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保障经费。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法委综治办关于印发巜普洱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集相关部门专题进行了研究布署。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任副组长,公、检、法、司等15个相关部门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江综治维稳(2009)1号]文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矫正大队,大队长由司法局长担任,教导员由县公安局副局长担任,大队设在县司法局。并制定了《江城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全县五

乡两镇都相应成立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矫正中队,中队长由各司法所所长担任,指导员由各派出所所长担任,中队设在乡(镇)司法所。各乡(镇)都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成立了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村一级指定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各司其职,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实现了有效衔接,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和培训力度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为了让群众了解社区矫正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我县始终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社区矫正全过程,借各类会议、报刊、送法下乡等方式广泛宣传。并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力度,积极派人参加省、市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县、乡(镇)两级共同培训,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以会代训、到其他县(区)观摩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有力提高了社区矫正队伍和志愿者的业务水平。使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省司法厅及市司法局的安排,正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根据省厅及市局的安排布署,我县制作了《江城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和《江城县社区矫正对象分布图》。

全县五乡两镇都制作社区矫正工作示意图和矫正对象分布图,做到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并且统一翻印了省、市制定的社区矫正工作各种法律文书、表格,发到司法所规范使用;统一制作了社区办公室工作制度、接收登记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1 0项制度下发给各司法所,并要求各司法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依法矫正。在开展工作时做到“六个必须”:必须签订志愿者帮教协议、必须签订监督协议、必须亲自走访、必须发放《社区服刑人员告知书》并告知其权利和义务、社区服刑人员必须亲自到司法所报到并签订“接受矫正保证书”、青少年罪犯的亲属必须参与矫正工作。在矫正过程中,根据每个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经历、犯罪原因、认罪悔罪态度、家庭情况制定矫正方案,分类开展矫正。在此基础上,又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建立了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建立了信息宣传、统计等制度,并要求各司法所所长定期上报各项信息和数据。三是建立了请销假、谈话制度,对请销假的矫正人员要求到县司法局分管领导处报到请、销假。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县司法局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按照接收、矫正、回归的工作流程,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接收环节。对新接收的矫正对象把握好三个必须,必须材料齐全、必须见人见档、对去向不明的矫正对象司法所必须书面通报当地公安派出所,请派出所查找并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二是矫正环节。对每一名依法接收的矫正

对象都进行入矫教育,制定了矫正方案,与矫正对象签订了矫正协议书,同时按规定对矫正人员进行了家庭走访以切实掌握矫正对象的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和日常表现情况,并根据走访掌握的情况对矫正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使矫正方案与实际情况结合,使矫正工作更有针对性。三是解矫环节。对期满解除矫正工作,做好期满鉴定综合评价,同时通知其家人和所在村委会,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四、规范工作流程,把握衔接环节,杜绝脱管漏管 我县按照市司法局的统一安排,认真对矫正对象摸底排查,严格把握移交关,做到矫正对象在,档案材料齐全。并且与公、检、法密切配合,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顺利完成移交工作。并且在认真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矫正对象进入社区矫正环节后,我们都要进行调查和走访,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制定《矫正个案》,逐人建立档案;为每名矫正对象确定1名工作人员和2-3名志愿者组成帮教小组,负责全程监督、教育、管理;为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一是定期检查。县检察院、县司法局通过“两查看一走访”(查看日常工作台账,查看矫正对象个人档案,走访部分矫正对象本人)的方式联合对乡镇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对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查找、形成书面材料;二是严格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

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制定的文件规定和考核管理办法,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及时建档入矫,填写好各种法律文书,落实好一周一次口头汇报,一月一次书面材料汇报要求,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组织他们开展社区公益劳动,按照他们的表现认真进行考核奖惩,杜绝出现脱管、漏管,最大限度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三是认真做好帮扶帮困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困难救济,符合条件的帮助落实享受低保,对开展个体经营的则协调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静心改造、尽早融入社会;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扶贫帮困,使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个工作程序的规范不但强化了矫正对象遵纪守法的意识,也让接管的矫正对象中未出现一例漏管、脱管,使我县的矫正对象管得住、管得牢。

五、实施人性化改造,提高矫正质量

为了让矫正对象感受到自由和不自由之间的差距,主要采取电话交谈、家庭走访、个别谈话、感化心灵等方式对矫正对象进行人性化的挽救。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接受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矫正期满的矫正对象,我们又进行矫后的跟踪管理,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让矫正人员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累计共接收了社区服刑人员156名,已依法解除矫正44人,并转为安置帮教对象进

行帮扶。现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27人,其中,被宣告缓刑的有112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9人,剥夺政治权利的2人,在矫正过程中,社区服刑人员表现良好,无脱管、漏管现象,解除矫正后无重新违法犯罪人员。

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社区矫正工作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各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中衔接配合对接不够规范。

(三)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

(四)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分散、不集中,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进一步规范矫正对象个人档案;

(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七)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方法,努力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推上新台阶。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司法局

2011年7月18日

第二篇: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评估报告

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 社区矫正立法评估报告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县、乡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与公检法机关共同行使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相互配合和制约构成县、乡两级地方完整的司法体制,担负着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具体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任务,同时又担负着组织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制宣传、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以及教育改造和挽救违法犯罪人员等职能,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社区矫正工作又是一项司法行政机关新的职能。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范围、任务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主要包括五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三)社区矫正的任务

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四)江城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

江城县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 法委综治办关于印发巜普洱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集相关部门专题进行了研究布署。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任副组长,公、检、法、司等15个相关部门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江综治维稳(2009)1号]文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矫正大队,大队长由司法局长担任,教导员由县公安局副局长担任,大队设在县司法局。并制定了《江城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全县五乡两镇都相应成立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矫正中队,中队长由各司法所所长担任,指导员由各派出所所长担任,中队设在乡(镇)司法所。各乡(镇)都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成立了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村一级指定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各司其职,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实现了有效衔接,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县累计共接收了社区服刑人员156名,已依法解除矫正44人,并转为安臵帮教对象进行帮扶。现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27人,其中,被宣告缓刑的有112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9人,剥夺政治权利的2人,在矫正过程中,社区服 刑人员表现良好,无脱管、漏管现象,解除矫正后无重新违法犯罪人员。

(五)社区矫正工作取得成效

1、降低了刑法执行成本。

通过几年的实践,普洱市的社区矫正对象测定人均成本约2500元,而每关押一名罪犯的年平均改造费用超过1.2万元,仅占监禁成本的20.8%,这还不包括监狱建设和警察配备的费用计算在内。

2、降低了重新犯罪率。

截止2011年6月30日,江城县接收的156名矫正对象无违法、重新犯罪的现象。

3、降低了对罪犯家庭的负面影响。

实行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家居住,可以回原单位工作或自谋职业,未完成学业的可以继续上学,不离开原有的生活环境,使其避免了因入狱而导致的家庭破裂、子女失学失教、老人无人赡养等社会问题,有利于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

二、社区矫正工作遇到的法律制约

(一)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是个“舶来品”,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社区矫正的专门规定。为弥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法律依据不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名 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各省市也都结合实际在社区矫正法制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无论是两高两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还是各地方的地方性法规,只是解决现阶段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法律依据不足矛盾的一种暂时性替代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矫正工作深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瓶颈”制约问题。

(二)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

根据目前的法律制度,对5种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督管理权的全部为公安机关。两高和两部联名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这样就造成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执法主体并不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工作主体没有执法权的尴尬局面。这种立法与实践工作的脱节造成社区矫正工作关系复杂、程序繁琐,导致社区矫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法定矫正监管措施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社区矫正一方面是严肃的刑罚执行方式,另一方面也是矫正罪犯的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矫正过程。要达到高质量的矫正效果,必须有科学、完善的 矫正监管措施。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于矫正对象的矫正监管措施,显得过于原则,且缺乏可操作性。目前云南省对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措施在刑法的相关规定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并有所增加,但无非是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参加公益劳动等,无法满足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

(四)缺少程序保障

从法理学角度讲,法的正义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内容,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和保障。一部实体正义的法律,如果得不到相应的程序方面的保障,终将沦为空谈。就目前的情况看,两院、两部下发的《通知》中并没有关于社区矫正应当如何具体开展的程序性规定,只是对社区矫正的定义、适用范围、任务等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在具体程序方面,只是粗略提及公检法和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分工,但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社区矫正各个阶段的衔接、社区矫正的管辖、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的评估程序等并无涉及。各省、市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此进行了补充,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但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低而且是各单位从自己部门的利益出发制定的,导致各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实际操作中时有磕磕绊绊现象发生。同时有关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告诉、申诉等救济程序也缺乏相应的规定。

三、社区矫正法制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 实践证明,社区矫正是一种成功的监管与教育并重的监外改造方式,对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和长远的意义。社区矫正作为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要在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框架下开展工作。目前,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现行法律对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执行主体、工作内容和运作程序等规定不清;另一方面,省一级层面形成的制度、规定,法律层次、法律效力不高,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少数矫正对象提出定期汇报、公益劳动等措施不应当作为他们的法定义务,部分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拒绝接受社区矫正,对此,我们除进行反复教育外,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措施。同时,对一些表现较好的矫正对象,法律上缺乏司法奖励的具体举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会影响社区矫正向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步伐,破解社区矫正缺乏法律支撑的难题,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规定。

(一)修改完善刑法、刑诉法中有关非监禁刑的规定。确立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地位,明确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组成部分,增强工作权威性;要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细化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社区矫正执行措施、工作程序,增强工作可操作性;要细化对矫正对象的奖惩办法,在现在的法律基础上增加奖惩种类,考虑暂予 监外执行转假释、缩短假释考验期、剥夺政治权利减刑等法律奖励措施,细化矫正对象收监执行的条件。

(二)完善缓刑和假释制度

要量化缓刑和假释的适用条件。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的适用条件是:犯罪人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的假释适用条件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对于何谓“悔罪”“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不利于缓刑和假释的准确适用,甚至容易造成滥用。为此,应对这些规定予以进一步的明晰化,以便司法实践操作。要充实缓刑和假释考验期的行为规范。必要条件是对所有缓刑犯和假释犯都适用的共同条件,如接受有关人员的监督,定期汇报自己的活动情况,不得随意外出等。裁量条件是因犯罪人而异的条件,是否适用由法官酌情决定,如禁止进入特定场所、接受医疗待遇等。我国刑法第75条、77条对缓刑犯、假释犯设臵了四项行为规范,但都属必要条件,而无裁量条件的规定,且这些规定过于概括,既不易于考察,也缺乏针对性。

(三)增设“社区服务”新刑种。

社区服务刑自1973年在英国首创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至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美国1/3以上的州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及我国香港地区,都引进了这一刑种。社 区服务刑融教育刑思想与赔偿理论于一体,符合刑罚执行的社会化、开放化潮流。作为新型的短期监禁替代措施,社区服务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引入社区服务刑是必要的,因为在各地的社区矫正工作中规定的类似于国外社区服刑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合法性受到了学术界的质疑,如果把社区服务规定为一种独立的刑种,这一质疑将不复存在。同时,将社区服务作为独立刑种也是可行的,因为司法实践中已出现了社区服务刑,早在2001年,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已发出了“社区服务令”,此后安徽、山东、辽宁等地的法院也发出了“社区服务令”。据2005年4月7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少年法庭已经全面推行了“社区服务令”。

(四)尽快出台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在刑法、刑诉法修改后,由国务院出台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公安部、司法部出台相关部门规章,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和相互配合的工作规范,增强可操作性。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应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按目前实际情况,在原有的社区矫正监督考察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参加学习和劳动制度以及档案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应当建立和完善以下几种制度:

1、实行保证金制度与担保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免会出现矫正对象违反监督规定的情形,根据受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实行保证金制度和担保人制度,即符合矫正条件的服刑人员,必须由其亲属、监护人申请担保,承担监护责任。一旦失控,担保人要承担经济、民事、行政责任。如果被担保人不接受担保人的监督,担保人有责任向有关部门申请撤销担保,司法行政机关可决定将该服刑人员收监关押改造。这种做法有利于增强矫正对象的自我约束力和担保人对矫正对象监督教育的责任感。

2、信息共享制度。

只有依靠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才能实施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进而加强教育和改造,最终达到圆满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的目标。司法行政机关需加强与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非监禁刑服刑人员的“信息共享制度”,堵塞衔接工作中出现的漏洞,降低脱管率。

3、异地托管制度。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员流动性较大、户籍管理滞后,再加上城市动迁力度大导致非监禁服刑人员“人户分离”现象比较多。针对这一问题,应在全省、市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异地托管制度”,即对于“人户分离”的非监禁刑服刑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应主动与其暂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联系并委托协助管理。

4、收监执行制度。

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违反规定,应撤销监外执行,收回监狱继续执行原判刑罚的情形、程序及其相关条件,以敦促犯罪人认罪服法,加强改造,确保公众的安全,维护法律的尊严。

5、生活安臵救济制度。

由于社区矫正对象大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常人多,所以要把做好生活救助作为教育感化的切入点,把工作上重点帮扶、生活上重点关心与思想上重点教育、行为上重点矫正有机结合起来,以帮助矫正对象尽快回归社会,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

(五)统一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

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相分离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将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合二为一,创建统一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显得尤为必要。公安机关职能本身决定了它并不适合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首先,公安机关在刑事机构体系中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并制止犯罪。而社区矫正是通过对犯罪人的监督考察,促使其履行改造期间的法定义务,注重在监督考察的同时,使其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其次,我国公安机关目前任务繁重,也无暇顾及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工作。相比较而言,司法行政机关比较适合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从合理配臵行刑资源的角度 看,社区矫正统一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可以使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两种行刑方式相辅相成,增强刑罚效能,降低行刑成本。根据司法部公布的资料,我国乡镇与街道一级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体系,到2010年底,全国已建司法所4万余个,司法所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专职司法助理员队伍6万余人,并且目前各地正在加强基层司法科(所)建设。从国际情况看,世界各国的社区矫正,大部分由司法行政部门管辖。而从法律分工的角度来讲,社区矫正由司法部门作为社区矫正执法的主体符合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的法制原则,即公安机关负责侦察,检察机关负责提起公诉,法院负责审判,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司法行政部门,长期负责监禁刑的执行,在教育改造罪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六)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权力,同样适用“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的规则,社区矫正是否公正、具体处遇是否适当,矫正人员能否依法矫正,必须要有完整的法律监督体制。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就是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对社区矫正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从社区矫正的决定、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服务等行为、社区矫正过程中处罚措施的制定、社区矫正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情况等等是否遵守法律规定,是否符合当前的政策,尤其是在 出现社区矫正管理过程中的个别违法状况时,法律监督机制就应当发挥巨大的作用。根据《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刑法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检察院应当对社区矫正组织在执行法院和监狱管理机关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监外执行的判决、裁定、决定执行情况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应当通知执行机关予以纠正。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当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法律监督工作应当加大力度。

(七)条件成熟时,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从长远看,要彻底解决制约社区矫正发展的法律问题,必须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社区矫正法。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散见于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不同的法律规范之中,条文粗疏、笼统,既缺乏可操作性,也在不同的措施之间缺乏有机协调性。因此,制定统一的社区矫正法意义重大。在立法规格上,近阶段可以把社区矫正法作为一种与监狱法并行的专门法律形式。在立法内容上,至少应当涵盖以下内容:社区矫正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及其它一般性规定;社区矫正的对象及其权利、义务;社区矫正机构,包括社区矫正的决定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及其具体职能;社区矫正人员及其法律地位、类型、任职资格、考核等;社区矫正的内容及程序;社区矫正的法律责任等。

总之,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推行此项工作,不仅是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更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是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社区矫正的重大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调研和探索,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和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建设,使我国的社区矫正早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希望社区矫正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切实做好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努力。

江城县司法局 2011年7月18日

第三篇: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XX县以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接收矫正对象908名,到期解除294名,矫正对象情绪稳定,认真接受教育矫正,无脱管、漏管现象。

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加强管理

现在,手里有一张联系卡,好方便哦,随时可以把自己内心的真心话跟司法局领导说,有什么困难和思想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请他们帮助解决哟!”今年42岁的刘某,家住XX县石垭镇,谈起手中的联系卡喜上眉梢。

今年初,XX县司法局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管理水平和社区矫正对象改造积极性,研究出台了《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衔接、监督、奖惩和解矫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矫正人员信息档案,最大限度地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该县10个基层司法所均建立了社区矫正QQ群,制作发放了外出联系卡,发放了外出务工管理卡等,保证矫正对象不失控、不漏管,确保了管理到位。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全县绩效目标考核,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惠民帮扶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先后组织3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

强化基地建设 搞好教育监督

“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教育矫正工作中,我们一定更加注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6月26日,家住XX县白庙镇的杨某听完司法所组织的法制讲座后深受启发。这是XX县司法局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坚持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监督。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各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和村组,与社区、居委会、村组干部密切配合,摸清矫正对象的行为恶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等专题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培养健康心理,引导其自觉摒弃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了11个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5个安置帮教基地和1个学习基地,有效确保了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学习有场所、有资料、有组织管理者。

注重交流沟通 了解掌握实情

家住酉溪镇的张某在矫正初期,生活迷茫,意志消沉。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找他谈心交心,帮助其化解“心结”。现在张某带领周围群众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谈起这段经历,他激动地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司法所领导的耐心开导与鼓励,是他们帮我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坚持访实情,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办实事,组织人员深入矫正对象家庭,了解其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情况,与矫正对象谈心交心,加强与矫正对象亲属及周边居民的信息沟通,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组织矫正对象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自觉抛弃思想包袱,积极主动接受改造,尽快回归社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年1月,苟角镇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在接受矫正期间,为了维持家人生计,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在帮某建筑工地运输废弃材料途中发生车祸,造成1人死亡,死者家属提出了天价赔偿。杨某家中经济本来就十分困难,发生车祸后更是雪上加霜。杨某倍感绝望,思想情绪波动很大。苟角司法所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主动上门看望慰问,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积极稳控死者家属情绪,帮助调解处理相关赔偿事宜。在司法所的积极介入下,经过交警现场勘查、认定并划分交通事故责任,双方终于达成合理的赔偿协议。妥善处理完交通事故后,杨某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示要积极接受改造。目前,杨某已解除矫正,成功回归社会。

加强人文关怀 促进矫正转化

“帮教干部不仅从思想上教育引导我,还积极帮助我干事兴业,让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XX县镇裕镇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多方筹集资金栽种经果林,先期种植的梨树已经成林挂果,仅此一项就实现年纯收入3万余元。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十分注重人文关怀和真情感化,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作支持,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低保、就业、住房以及子女就学等具体困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矫正人员,确保社区矫正人员生活有着落、有住处、有经济来源,帮助矫正人员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安居乐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的温暖,顺利回归社会。今年以来,全县先后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落实低保11个、联系就业22个、解决廉租房4套、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8人。

XXXX底,镇裕镇社区矫正人员李某谋生了承包荒山栽种经果林,靠勤劳发家致富的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XX县司法局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为他送去3000余元的果树苗和化肥等物资,还帮助他多方筹

措资金。如今,李某不仅自己致富,他还积极为周围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大家一起大搞果树种植,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李某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第四篇:额敏县司法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司法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现场会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司法局组织全系统干警于9月30日认真学习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司法厅厅长****在现场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发展和整体推进,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基本情况:***现有17个基层司法所,全县目前有社区矫正人员66人,其中被判缓刑63人,剥夺权利2人,被判管制1人。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通过社区矫正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真正落实到刑罚执行工作中。

三、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认真学xxx自治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及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好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执法考评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落实“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要在社区矫正的运用、衔接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提高矫正教育质量;要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攻关,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好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提高应对和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注重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以点带面,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推动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提升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

四、加大矫正对象的接收力度,减少人员脱管失控。根据上级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工作衔接,努力克服困难,加大社会服刑人员的查找力度,最大限度地接收矫正对象,接收率不得低于90%。加强矫正个案和档案管理,促进工作规范发展。尽快完善规范本管区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矫正个案书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针对矫正对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意见和矫正措施,工作档案要完整齐全,做到有机构、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总结。

五、认真落实各项矫正任务,确保社会教育改造质量。各司法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公益劳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考核奖惩和预防犯罪等各项任务,不断加强工作方法的探究,强化日常管理、教育转化、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治的惩戒和教育等功能,使社区矫正对象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人格社会化,有效降低人身危险性。

总之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今后要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矫正工作扎实开展。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加强档案建设,积极推进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司法行政系统学习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

作现场会工作情况

***司法局 2011年10月21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立法调研问题

社区矫正立法调研问题:

1、社区矫正概念的内涵,社区矫正与监禁刑在制度安排上有哪些差异,如何保证两项制度的衔接?

2、社区矫正人员的称谓、权利、义务和管理方式,权利被侵犯的救济途径和程序?是否需要设立专门场所集中管理社区矫正人员?

3、社区矫正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性质和职权?谁是处置违法和重新犯罪社区娇正人员的最适格执法主体?

4、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享有什么权利、应当履行什么义务?有关机构和组织可以提供哪些服务以帮助被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5、违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方式?

下载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自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城县司法局关于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自查报告

    (一)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X 月份我 XXXX 司法所累计一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 XX 人(缓刑 X 人、假释 X 人、剥权 X 人、暂于监外执行 X 人),目前累计解除矫正 X 人。截至 XXXX 年......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自查报告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自查报告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自查报告1 社区矫正工作自开展以来,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前行。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管理格式化,教条化趋式,司......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三篇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一)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强化责任需要。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我乡认真......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1 按照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

    清涧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汇1

    XXX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汇报我X社区矫正工作自从开展以来,我X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和陕司发【2012】1......

    克拉玛依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知识宣传单(精选合集)

    克拉玛依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知识宣传单 1、 什么是社区矫正? 答: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五类”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

    清涧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汇1

    XXX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我X社区矫正工作自从开展以来,我X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和陕司发【2012】......

    司法局 社区矫正点验讲话

    在2018年春节前全县社区矫正 集中点验活动上的讲话 县司法局副局长(2018年2月12日) 各位社区服刑人员: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为有效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县综治办组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