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时间:2019-05-13 05: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第一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

内容摘要:“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昭示天下; 而弥足珍贵、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当所有的喧嚣过后,尘埃落定,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

生的人和事。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一切以人民的意愿为皈依,才能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政绩。

关键词:政绩 政绩误区 政绩观

2005年年底,四川某县砸掉了上百块所谓的“政绩碑”,一时引来社会各方关注。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近年来,这个县不少部门和单位每建一个项目都要勒石以记之,以彰显领导人的政绩。在学习贯彻 科学发展观 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组织路政执法人员砸掉了竖立在本县境内公路两侧的百余块所谓的“政绩碑”、“形象碑”和“功德碑”。“政绩碑”为何而立又因何而废,耐人寻味。

不难看出,“政绩碑”的后面,反映了政绩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评价 领导干部 要重政绩?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传统戏剧《七品芝麻官》中这句家喻户晓的台词,是封建制度下为官境界的一种写照。如果说,这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的“名言”,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有所启示的话,那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作为

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不能无所作为,应该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也就是要有政绩。那么,究竟什么是政绩?概括地讲,政绩就是执政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成果。通俗地说,它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实绩。

追求政绩,古今中外皆受重视,但社会制度不同,其追求的目的也不同。在封建社会,封建官吏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家也重视政绩,但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我们的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穿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基本要求。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都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深切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我们党取得的这些政绩,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具体创造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党和人民把你放在领导岗位上,你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创造一流的政绩。毋庸置疑,追求政绩很重要,但追求政绩为了谁,对于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来说更为重要。“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百姓疾苦声”。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官吏还有一点悲民情怀,那么对我们党来说,追求政绩则有着鲜明的价值指向,那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

今天,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涌现出了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等一批优秀典型。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人民公仆,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要使群众认可”。“为民书记”郑培民的这些质朴语言,是对创造政绩为了谁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

用什么尺度来衡量政绩?

据有关媒体报道,某地养牛业刚刚起步,领导就突发奇想,要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于是大兴土木兴建了5公里长的“牛街”,耗资达数千万元。然而,欢庆“牛街”落成的剪彩仪式刚举行过,大批养殖户因饲料严重不足、买牛资金长期拖欠而纷纷卖掉奶牛,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梦幻转瞬化为泡影。

这种靠吹“牛”吹政绩的事件,虽只是一个个案,但可以说是当前片面追求政绩的一个缩影。

怎样看待政绩、怎样追求政绩,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所谓政绩观,指的是对政绩的总的认识和看法,通常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态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政绩观是发展观的延伸和体现。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所创造的政绩。政绩本身不是目的,它应是我们追求科学发展的一种结果、一种体现。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说到底是在发展观的认识上陷入了误区。

追求政绩的几个误区

一、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衡量的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经济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只有国内生产总值才是实实在在的“硬”东西,其他都是软的,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追求政绩的唯一指标,结果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眼睛只盯着国内生产总值,一切围绕国内生产总值来创造政绩,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错误的。只有树立大局观念,善于在全局上谋划发展,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纳入全局中来思考和部署,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胡锦涛同志关于政绩观的有关论述

○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如果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农村,只管经济不管社会,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态,即使某一方面的政绩暂时“上”去了,最后还是会掉下来,而且往往得不偿失、贻害无穷,这样的政绩观能说是正确的吗?只有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解决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看是否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能否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从现实来看,只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可靠的,才不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既经受得住现实的检验,又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

政绩观正确与否,归根到底要看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是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个领导干部,无论自己感觉为一地或一部门作了多少贡献,无论这些政绩在汇报材料上写得如何辉煌、在各种会议上讲得如何动听,最终都要用人民群众的评价这个最科学、最公正、最无私的“天平”称量,都要看是否抓住了执政为民这一“总开关”。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何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2005年3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改革统计调查管理体制,组建由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各级调查队,作为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截止到2006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已在27个省、区、市组建完成其直属的调查队。显然,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信息,也能有效防止诸如“数字出政绩”等现象的发生。

当前,“十一五”规划已经开始实施。对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来说,完成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与各种错误的政绩观划清界限,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认识和看待政绩,真正树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首先,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体面,就不是创造政绩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

其次,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观念,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再次,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事实表明,贪图安逸、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不了真绩。唯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际,多体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最后,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俗话说,政声人去后。考评干部政绩,既要看任内做了些什么,更要看走后留了些什么。由于工作环境和基础条件不同,在衡量政绩时应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和区位差异,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的政绩,鼓励干部打好基础、练好内功。考核班子和干部,既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尽量把一些潜性成效转化为显性指标,充分重视那些不能用数字反映的成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昭示天下; 而弥足珍贵、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当所有的喧嚣过后,尘埃落定,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一切以人民的意愿为皈依,才能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政绩。

选自: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人民日报2006年9月20日

第二篇:廉政建设演讲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别问我为谁吃苦,别问我为谁受累,别问我为谁洒下这么多的汗水,我也渴望收获,我也期待安慰,可我知道什么在我心中最宝贵。

我是来自阳平二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在阳平二中工作的205天里,我真正感受到了阳平镇党委、政府在阳平7万父老乡亲的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学校教育事关阳平未来,阳平教育牵动着7万父老乡亲的心。老百姓渴望优质教育资源,老百姓渴望“子成龙,女成凤”,不能到镇区求学成为父老乡亲的心底最大的遗憾。在全镇父老乡亲的期盼和渴望中,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给了7万父老乡亲一个响亮而圆满的答复:为了阳平的百年大计,为了阳平一万学子的未来,一定要兴建阳平二中。

兴建新二中,说起来是一句简单的话,干起来却困难重重:土地规划、群众调解、资金保证……这一个个难题,没有一个不棘手,张书记在我校教师座谈会上坚决表态:为了阳平7万父老,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盖。

我被张书记坚决的态度所感动,我为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所震动。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张书记没有食言,苏镇长勇担重任。临近9月16日阳平二中即将开学的日子,张书记三番五次到工地督促进程,在张书记外出学习的日子,心系二中,情系学子,电话询问,殷切之情,无不溢于言表,苏镇长带领镇三套班子成员,凌晨深入工地,曾在二中建设工地值班五天五夜,二中建设心系书记、镇长,二中工地就是书记镇长的攻坚阵地,二中工地情系党委、政府,二中建设张书记、苏镇长洒下多少汗水,其中几多艰辛,几多心酸,他们心中最清,我们阳平镇7万父老乡亲心知肚明。

作为二中的一员,我深切体会到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苦心和热心。张书记、苏镇长为我们二中人树起了榜样,激励我们俯下身子,勇往直前。

曾记得我们女同志冒着雨天的泥泞,从兄弟学校阳平一中一趟趟抬来钢铁床架,手起了泡,我们没有怨言,胳膊酸痛,我们没有怨言,直到我们累的走不动路,我们也没有怨言。在阳平二中成立大会的日子里,我们和学生共同绘画、写字布置我们的教室,我们没有怨言,马校长带领我们平整操场到凌晨两点,我们没有怨言,因为在我心中有一种力量,有一种榜样,那就是党委政府的领导,那就是张书记、苏镇长。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二中成立庆典大会的召开,阳平父老为之振奋,阳平父老为之骄傲。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成立大会的一个小品《录取通知书》,看到女孩儿接到到镇上学习的通知书时的惊喜,她的妈妈说了一句话:“良心,良心哪”,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书记、镇长的心迹,也道出了老百姓对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最深切的感激。

在振兴阳平教育的道路上,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洒下了几多汗水,付出了几多辛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新时代的乐章。

阳平,中州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深厚。阳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就是当今的夸父,阳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铸就的当代教育大鼎在古老文明而又富裕的阳平大地屹立。

阳平教育挥大笔,铸鼎原上擎大旗。阳平教育的大旗的擎起,是阳平7万父老的骄傲,是阳平1万学子的自豪!阳平教育的发展,阳平未来的兴盛,阳平镇党委政府的所有领导功不可没!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阳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7万父老乡亲的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第三篇: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网络评论文章之二: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谚语将成为云南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考核干部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填填表,谈谈话,走走过场。一年下来,干部做了哪些工作,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行为是否满意都不重要,而考核结果也很快就被束之高阁。今年云南省出台的《云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着实的令许多人叫好,也令那些不干实事,不为民生的高官心惊肉跳。在考核班子和干部中,贯穿科学发展这条思想红线,达到“组织考察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通过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长效机制建设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

在老百姓的心中,GDP上升了几个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万,可能还比不上失业率下降了多少,消费品价格回落了多少,水是清了还是浑了,空气是洁净了还是污浊了这些问题更令人关心,由此,考核干部不能一味以GDP作为依据,民生问题更值得关注。在此不禁又想起的一句民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第四篇:银杯_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点。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嚎爽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说学法

根据音乐新课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

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草原——篝火晚会”等一系列图片展示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会跳一段蒙古族舞蹈,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再引入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蒙古族文化的美。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介绍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

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习致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现的较难的节奏让学生进行练习

试唱歌谱 随教师伴奏或多媒体课件以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 完整的演唱歌谱 自由的朗读歌词 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

模唱歌曲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轻声跟唱歌曲,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老师给与纠错和指导 完整的演唱

(四)丰富体验 学习蒙古族问候语

创设情境,随着音乐进行与蒙古族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分成小组,请学生模拟并展开想象。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蒙古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演唱酒歌——《银杯》一起跳起蒙古舞蹈。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五、说板书设计 银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法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问候语 节奏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教师总结的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银杯》大家都唱得特别好,我们也一起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风情的特点,一起唱起他们的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生活在一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悠久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一面,比如说每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比如说我们哈尼族的牛皮大鼓,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才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师想在座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少数民族吧!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美。下课以后同学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特色特长,然后很好的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每个民族都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好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银杯教案

《银杯》

一、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豪爽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学会用模仿的唱法表现歌曲中蒙古族韵味的旋律曲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二、教 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会唱且理解前倚音、后倚音,下滑音等相关乐理理论知识,并能理解掌握,从而在歌曲的演唱环节上表现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师:在上课之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师:同学们表现真棒,下面我们开始正式上课,请同学们抢答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哪个民族?(教师唱一段“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生:蒙古族。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是不是也发现了,老师今天穿的跟平时不一样? 生:是

师:那你们现在告诉我,我身上这套服饰,应该是哪个民族的呢? 生:蒙古族,师:很好,就是蒙古族,那我要问同学们了,提到蒙古族,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略。

师:恩,好就到这,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于蒙古族的了解很多,下面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让我们来一起更直观的感受蒙古族。师:蒙古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一样,蒙古族人擅长骑马、射箭、摔跤、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的民族性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豪爽、勇敢、热情。

师:他们的音乐就如同他们的性格一样,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蒙古,去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听一听。二)新课授受:

1.(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银杯》)师:同学们先来听这首蒙古族民歌,听的时候仔细思考两个问题,a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

b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师:好,歌曲听完了,我们找同学分别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刚才刚才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 生:欢迎客人,举办宴席。

师:很好,回答正确,下一个问题,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从刚才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热情,欢快。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答案么?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非常好,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了,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师:这首歌曲就是蒙古族人民迎接远方而来的客人摆下的宴席,从歌曲中,我们能听到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欢迎客人的喜悦情感对不对?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同学们可以试着小声跟唱。2.学唱歌曲

A、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唱一下这首蒙古族民歌。

请全体同学起立,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发声练习,用“a”音,歌唱123454321.注意气息要保持连贯。

B、师:同学们请坐,我们再来跟随音乐(跟着多媒体),用“la”音哼唱歌曲旋律(教师讲“la”是第几个音,叫做标准音1234567i)C、(朗读歌词,要求,咬字要清晰,嘴张开,像唱发声练习一样)D、师:同学们先看一下,第一乐句第四小节,(教师先歌唱简谱),这句歌词的简谱上是不是出现了一个倚在6上的小小的1音,我们把它叫做倚音,因为它是倚在6音前面,我们把它叫做“前倚音”,怎么唱?前短后长,(教师示范),你们试一下。

E、第乐句第四小节,(教师唱简谱),3后面跟着一个向下滑的波浪,我们管它叫下滑音,下滑音怎么唱?哎、向下滑着唱,(向下喊)F、现在老师唱一遍,你们直观的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倚音和滑音。G、师:现在我们把歌词加进去,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我们先来唱第一段啊,现在来演唱第二段歌词第二段歌词。(跟着钢琴伴奏)H、我们刚才说,蒙古族人性格豪爽,热情奔放,从歌曲中我听不到这种豪迈和热情,同学们,我们再放开一点,抬头挺胸,张扬一点,大声唱,你们就是来自可爱的豪爽的蒙古族人民!很好,我们来试着模仿他们的歌唱,想象自己是蒙古人,老师就是蒙古人(教师示范唱第一句,然后同学接着往下唱。)(钢琴伴奏)(也可以欣赏视频,感受歌曲的魅力)三)拓展延伸:

哈达的作用与意义: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白色的哈达象征美好,纯洁,信任。蒙古人对来此作客的客人敬献哈达,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敬献哈达属于蒙古民族的最高礼仪。我们来看一看,怎样敬献哈达呢?先将哈达横端折三层,折叠口向外,用双手将哈达平展捧起,恭恭敬敬地将哈达献给来宾。师:同学们学会了么?

师:今天我们的班级是不是就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对不对?那么,就让我们像可爱的蒙古族人民一样,在音乐中,将代表祝福的哈达献给客人们吧,我来找几个蒙古族的小主人跟老师一起给客人敬献哈达。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学习了蒙古族民歌之后,更加喜欢这个少数民族,下课,同学们再见。

四、教学反思:

首先,不足之处1.本堂课教学准备不充分,使得课堂的掌控不是很好。2.板书较乱,重难点不突出、明确3.自身经验教少,所以较为紧张,影响到歌曲的演唱和教唱。4.教学流程设计较多,时间较少,不能很好的完成。

其次,在优点上,1.我围绕教学目的,在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的突出歌唱歌曲的主题,因此教学任务明确完成。2.教学氛围较好,主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歌曲,因此环节较为新颖。

下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杯.牧歌》

    七年级音乐《银杯》.《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演唱《银杯》及学唱《牧歌》大体旋律,了解民歌含义, 长调与短鲷区别,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长调......

    银杯《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

    《银杯》教案

    《银杯》教案 学习目 标 通过体验、模唱、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银杯》,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

    第三单元 银杯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教学年级: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了解民歌特点及民族五声调式。 2、学唱蒙......

    《银杯》教学反思

    《银杯》教学反思 《银杯》选自七年音乐教材,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本课我采用了老师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歌曲银杯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陇西县乔门乔门学校刘荣栋 一、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歌中渗透了蒙古......

    银杯音乐教案

    课题:银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唱歌曲《银杯》,了解蒙古歌短调歌曲的特点,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

    《银杯》教学实录

    《银杯》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视频】凤凰传奇的歌曲《蒙古人》,提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简单归纳民族,宽广,有动感。 教师归纳: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