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党为民,抒写平凡而大写的一生
爱党为民,抒写平凡而大写的一生
吴静园
他,1927年1月出生于云南施甸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他,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他,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历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我党的先进代表,杨善洲同志。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是爱党爱国、一心为民的,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成长的历程中时常了解到许多关于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深刻地缅怀着这位可敬可爱的优秀党员。在老书记的众多事迹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1988年4月,他退休之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无私的贡献着,二十二年如一日,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用这种平凡而伟大的方式安静地度过了晚年,无私地为集体做贡献,抒写着对党、对国家、对人们最炙热的爱。这样大写的一生,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潸然泪下,也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也分别作出指示。李长春指出,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代表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模范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要深入报道、大力宣传。习近平强调,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矢志不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始自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主要领导人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家人谋过一己私利。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却坚决不要县里十万元的奖励;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把大部分都捐资助学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像他那样,廉洁为民,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以身作则,弘扬着党的优良传统,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年事已高,他依然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余力,并铿锵有力地说了一句“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热情,为每一个共产党员作出了榜样。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职工,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坚定信念,牢记宗旨,鞠躬尽瘁,以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以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以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第二篇:你我平凡一生,卑微而美丽
你我平凡一生,卑微而美丽
我们知道人们总会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在政治家、决策者们身上,因为他们很重要,而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重要的小人物则往往被看作一个点缀或是反映工具。
但在我看来,相较于庞大、复杂的大事件、大背景,小人物的悲欢显得尤为动人,也更能引发人的思考。
昨天刚好看了一部名为《十二公民》的电影,这部电影围绕一桩富二代杀人案的审判,对如何实现审判公正和对法律、对生命的尊重进行了深入探究和思考。
其主题无疑十分深刻,但最令我动容的还是那十二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经历迥然不同的陪审员。他们中有包养女学生的房地产老板、热衷当和事佬的数学教授、处事机智的法学院助教、和老婆离婚儿子又离家出走的出租车司机、饱尝辛酸的空巢老人、蹲过冤狱的混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心底里有着不为人知的情感,相互之间却因社会分层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电影开始除了8号陪审员其余的11人都投了富二代有罪,但在8号陪审员据理力争下,原有的证据一一被推翻。而其余的11人——无论是敏感的有修养的上层人士还是带有偏见的好事的市井平民,最后基于对证据的合理怀疑和对生命的尊重都把审判结果改为了“无罪”。在人类心底普遍的善意面前,这些看似永远无法跨越鸿沟、永远无法倾听对方声音的人平等地达成共识,汇成一股生命的暖流。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那闪烁着的令人动容的人性光辉,看到了一个个平凡人身上蕴藏的能量,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令我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民国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里描写的那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
还记得当时看完这本书时心中是如何的澎湃,那时的许多情节仍历历在目,记得最清晰的是其中的这么一段:在萧红小的时候,他们家还是生活比较宽松的,有几间房子空了出来租给一些贫苦的人,其中有漏粉皮的、有赶车的、有拉磨的……漏粉皮的一群人住在一间摇摇欲坠的破草房里,房子是已经住不得人的,风一来雨一来就哐哐地响,但他们舍不得离开房钱如此便宜的房子,总是异常乐观地以为怎样都不会砸到自己,每天都一边挂着粉,一边唱歌,歌声却并不是愉悦,而是像含着泪在笑似的,“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破败的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看着很危险,自己却以为得意。不得意又怎样,人生总是苦多乐少”。
这类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凉、痛苦的生活直教人痛入骨髓,他们让我忍不住对人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思考。
我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同是人,上天就不一定对你仁慈,甚至残忍地给尽百般苦头,但又怎样,还不是咬咬牙继续生活下去。没有人会享受苦难,除非苦难有时候已经多得让你无处可逃,唯有学会享受苦难才能坚持下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少不了痛苦挣扎,痛苦挣扎努力后也许还是走向平凡,但即使最终沦于平凡又怎样,至少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声:“我来过,我活过,我爱过!”
“我曾经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也笑也平凡着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
我不过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 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时间无言 如此这般 明天已在眼前
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 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第三篇:平凡而精彩的一生的感人故事
第一章:平凡而精彩的一生
这一天,过的又是那么匆忙,然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
早晨,在微微的洗漱声中,被室友惊醒。潜意识告诉自己,有一个考试要去完成,但是,懒散与怯弱的身体,每临战场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那就是浑身无力,卧床不想起!
时间滴答滴答的在向我窃语似的,为了掩盖这种飘渺的声音,我将手机视频动画音量调到最大。
突然,姚斌斌敲门,发现室内没有反应,便借钥匙开门而入!确实,我躺在床上太舒服了,怎么舍得这么快离开呢?当他进屋的时候,迫于本能的反应,我调小的手机音量。他转悠了些许,可能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打个招呼离去了。
心想,这回应该没有人来干扰我看动画了吧!手机音量慢慢的又回到原来的大小。
插一段内心感受:中国的动画行业发展的还真是挺快的,不少的动画公司在最近几年内兴起,不少的动画视频在最近几年上映,作为一个资深动画爱好者,我深切体会到,中国的动画行业不比日本差。
叮铃铃叮铃铃,一连串的电话打来,看到是一个陌生号,挂了多次都没有用,正想拉黑的时候,爸爸的电话打来了,告诉我,妈妈换了新的手机号及一连串换手机号的原因。我那里会在乎这些呢?看动画正入迷的时候,只想关闭电话继续看。
“在干什么呢?还没有起床?”妈妈接过手机温和的问我,这个,这个,我确实没有起床,但是,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过了12点,只能惭愧的回答说“嗯嗯”。“早点起床,出去吃点好吃的!”可能,每个妈妈都会这样说,我的妈妈也不例外。随后说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我很想继续看,可是,看动画片的雅致早已飞灰湮灭了。我没有抱怨,也没有理由抱怨为什么这么多因素来干扰我看动画片。和往常一样,我天马行空的想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关于动画行业的。
不管你看什么动画片,无外乎就三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真人动画。即使三位模拟软件层出不穷,但是,三维动画依旧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二维动画的制作软件多用flash,而三维则是maya。我想尝试,我也希望可以通过动画,通过文字等,将我的日常、我的感想、我的创意分享给大家。
没有进入高考的高中是不完美的,没有为考研而拼搏的大学也是不完美的!
下午,我陪着女朋友,去听了考研的讲座。
起初,我是不大愿意去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一个国贸专业经济系的学生,去听医学的考研讲座,有什么用呢?
大脑稍微转了一圈,便答应了女友,陪其一同去听医学的考研讲座。在这次讲座中,并不知一无所获。
插一段过往的回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名落孙山的我,却被第五志愿调剂录取了。我满心的忧伤与落差,没有及时走出心理阴影,错失了转专业的机会,都过去了,只能勉强自己悠哉接受了。
考研,也有所谓的调剂一说,而且,这个调剂,比大学调剂更叫人心痛,这个调剂,不仅仅是学校,还有自己将来期望发展的城市,更有甚者,将会被迫调剂到一个基础医学专业,这也就意味着,你只有读博,继续深造,才能见到晨起的光。
本科毕业,面临的也是就业,研究生毕业,面临的问题同样如此,拿本科与研究生对比,确实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这样的对比未免忘记了时间价值与经验的时间积累性。我因错过作为良医、救死扶伤的机会而忧伤,我不希望因为无法考取自己希望的研究生专业而被调剂,我选择放弃,但是,我不能放弃努力。
目标不是存在思想内的,而是需要用四肢,乃至自己的各个器官相互配合下完成。晚饭后的我,完成了此片文章的创造后,便开启学习模式。
我是宗龙龙,希望,未来的我可以为大家带来更好的故事,更真切的人生,以及那些存在内心需要完成的梦想创作!
第四篇: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周煜辰(推荐)
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我们伟大的开国总理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等重要领导职位。
周总理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那时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为什么读书?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回答“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当问到周恩来时,他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话表达了他振兴中国的伟大志向。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蓝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在他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有一次,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都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还有在他的外交生涯中遇到很多刁钻的问题。有次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有一次欧洲的外交官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你们中国每年发行人民币的总额是多少?”这是国家机密的问题,哪个国家财务会公开向外透露呢?这分明是想让周总理出丑。如果总理说出一个真实数字是泄露国家机密,如果随便编造一个数字有损国体。众人面面相觑。周总理马上回答:“中国每年发表的人民币总额是:十八元八角八分。”总理的才思敏 捷不得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样的回答既不泄露国家机密,也是一个真实的数字难道不是么?以前的人民币只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个数字加起来总额不就刚好是18元8角8分么?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作者:五(10)班 周煜辰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惘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人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作者:五(10)班 周煜辰
第五篇:平凡而幸福
平凡而幸福的国庆
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计划着自己的事,在每天平凡的日子里,坐着平凡的事,1号表弟三十岁生日,2号二爸从远处回来,我们一起庆祝,三号在家陪家人一天,4号回娘家看望生病的爷爷,5号大伯60岁生日,6号回到家里,7号在家里打扫卫生准备上班,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看是平凡却很充实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