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专题片解说词
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专题片解说词
两个体系建设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专题片解说词
一、概况
灌云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全县面积1539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个省市属农盐场,6个县属农林场圃,302个行政村,22个社区,现有人口101.82万人,其中残疾人60888人,约占人口总量的5.98%,持证残疾人20850人。自200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及《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和人
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稳步推进。2011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对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相继出台10余项扶持残疾人的特惠政策。2012年6月,我县又召开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进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按时完成了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县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全县有12065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323名重度残疾人享受重残补贴金; 3128名残疾人享受重残救助金; 1407名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400例,其中免费手术1045例。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8例,助视器免费验配80例。建立肢体康复训练机构2个,低视力康
复训练机构1个。免费安装假肢112例,矫形器20例,儿童矫治手术10例。免费开展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14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45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61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17名、培训家长255名、为60名聋儿免费配发助听器。精神病免费服药500例,免费住院治疗5例。向残疾人捐赠轮椅车1500辆,免费配发辅具2600件。建立260个社区康复服务站,累计25000人次接受过社区康复服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次,安排2794名残疾人就业,帮助5994名残疾人脱贫。对33名高中以上残疾学生发放教育专项补贴。建成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伊山镇等7个乡镇残疾人托养机构。残疾人文体工作取得新成绩,残疾人艺术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获省1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2件作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奖。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第六、七届残运会上获得金牌4块,银牌2块、铜牌2
块;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金牌6块、银牌4块。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19个乡镇残联全部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县累计投入残疾人事业专项发展经费1278万元。2006年灌云县被授予江苏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县,2009年被授予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县,2010年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抓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部门众多,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龙为组长、有关部门和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灌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灌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加
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灌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及《灌云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方案》。2011年11月21日县委书记鲁林就残联工作作批示。“县残联今年以来立足助残、康复、就业、救助、文化励志等做了很多务实有效的工作。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不断提高帮扶和保障水平。要尽快拟定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确定规划期目标和各年度目标,以有效、务实的工作措施,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在创建过程中,县残工委和乡镇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集中研究重大问题,协调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县残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的联络,适时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并深入基层,加大分类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有关
部门和乡镇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政策保障、项目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重点安排、优先配置,特别从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对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等专项服务设施予以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切实保证各项目标任务如期顺利完成。由于县委、县政府和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密切配合,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全面完成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三、县乡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残疾人生活保障与救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全县有12065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有3128名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享受生活救助金,发放资金748 万元。有2451名残疾人享受重残补贴金,补贴标准为城镇80元/月、农村60元/月,共发放补贴经费94万元。有376名一户多
残和以老养残残疾人享受生活救助金,发放资金53万元。另外,我县还为低保残疾人每月增发20%低保金。为贫困重度残疾人购买了保险;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县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0元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负担部分予以补贴;对盲人按摩企业的从业残疾人给予保险补贴。
2、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机制 贫困残疾人危房做到有一改一
县住建局建立健全了无房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机制;城市低保和低收入残疾人优先获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做到有一改一。几年来,共有152名低保和低收入残疾人优先获得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80户,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
3、部分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
著
根据省人社厅、卫生厅、财政厅、民政厅、残联文件要求,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三助一给”、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及适配辅助器具等康复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还建立了医保报销外的贫困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救助机制。目前,我县已经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并投入使用;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5家;19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康复室;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60个村均设立了康复室;县残联还建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以“ 康复知识普及进家庭、康复服务指导进家庭、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家庭”活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400例,其中免费手术1045例。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8例,助视器免费验配80例。建立肢体康复训练机构2个,低视力康复训练机构1个。免费安装假肢112例,矫形器20例,儿童
矫治手术10例。免费开展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14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45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61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17名、培训家长255名、为60名聋儿免费配发助听器。精神病免费服药500例,免费住院治疗5例。向残疾人捐赠轮椅车1500辆,免费配发辅具2600件。累计25000人次接受过社区康复服务。省残联副理事长肖敏、省残联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徐庆祥、市残联理事长张斌等领导多次到灌云县残联检查指导残疾人康复工作。2006年灌云县被授予江苏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县,2009年被授予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县,2010年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4、出台系列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 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县残疾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经过省规范达标验收;新建成1个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1个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
就业优惠政策。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残疾人就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支持更多的投资主体兴办福利企业、庇护工场、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进一步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产品专营、优先采购等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同时还建立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奖惩机制。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几年来,灌云县共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次,安排2794名残疾人就业,帮助5994名残疾人脱贫。市残联副理事长吕永效等市残联领导多次到灌云检查指导残疾人就业就业工作。
5、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扶持救助机制。我县教育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妥善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工作的通知》,从2010年秋季起,我县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全部免收学费,同时对我县31名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发放专项补贴,补贴经费7.95万元。我县特教学校基本设施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并成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我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高于普通学校标准。县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及残疾儿童福利机构均开展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目前我县有712名残疾儿童接受过学前教育。
6、残疾人托养服务做到全覆盖 社会福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县已经建成占地20亩,建筑面积3660平方米集残疾人托养、就业服务管理、文体为一体的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县19个乡镇全部建成了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残疾人居家护理服务中心。按照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五
保供养工作的通知》精神,目前全县集中供养“三无”残疾人210名。对16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和日间照料。对140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了护理补贴,补贴经费168万元。我县还出台了八免政策,残疾人免费乘坐县内公交,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场所、景点。走访慰问1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4万余元。为残疾人义诊1300余人。省残联副理事长张建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莉,县委书记鲁林、县长陆永军等省市县领导多次检查指导我县县乡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情况。
7、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浓墨重彩,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我县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已经建成;建成了10个省级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达标单位;县体育健身场所全部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器材、设施,并对残疾人优惠或免费开放;县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和电子读物阅读
室。几年来,我县残疾人艺术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获省1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2件作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奖。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第六、七届残运会上获得金牌4块,银牌2块、铜牌2块;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金牌6块、银牌4块。几年来,126条涉及残疾人工作的稿件被省市县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采用。组织残疾人大型文艺演出6场,举办大型残疾人绘画、根雕等手工艺术品展览1次,小型展览19场。县委副书记陆华、市残联副理事长赵绪启、市残联综合处长黄建国等领导参观了残疾人手工艺术品展览。举办扑克牌、象棋、乒乓球等比赛67场;向残疾人赠送康复、励志、种养技术类图书2300余册;集中开展读书活动6次。为残疾人及部分群众提供了健康咨询服务10次。
8、残疾人法律救助机构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县已经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
构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新建、新增公共交通工具均设置无障碍设备;车站及大型活动场所及商业集中区等均为盲人、肢残人提供专用通道,保证其交通便利;公共停车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公共机构力所能及地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县电视台还开设手语新闻节目。2012、7、18
第二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2007-12-07 23:26: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2)文章标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找文章到☆第1文秘(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要求,与区卫生局共同实施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经过医务人员、残联干部的辛勤努力,开展了康复需求筛查、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提供上门康复服务等工作,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
面的功能康复训练。现汇报如下:
一、试点工作概况。
2003年,我区在两个镇进行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今年6月份又在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全面推进。两镇从2004年1月1日起、其余各镇、街道(园区)从2004年8月1日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生正式开始上门进行康复服务。
据统计,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有持证残疾人13827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6人,签订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7024人,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其中肢体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570人,视力残疾807人,听力语言残疾583人,精神残疾363人,多重残疾32人。)
二、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试点区,区政府非常重视,在04年初列为区
政府122项重点工作之一,区残联以及残康办成立了由区残联、卫生局、财政局、两个试点镇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拟定了试点工作计划和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工作步骤,保证了我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在2003年10月13日与区卫生局一起在洞泾镇召开两个试点镇工作研讨会,市残联、市卫生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对象、要求、工作节点等作了说明,与卫生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级领导也提出了试点工作要求。
三、摸清底数,互相配合,推进试点工作。
根据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应努力做到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满足残疾人的迫切需求的原则。我们认为“人人享有康复服
务”试点工作要从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出发,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工作的一些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实施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2个试点镇的居(村)委会行政主任、社区医生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和要求。第二、由行政主任、社区医生上门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摸底,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第三、卫生、残联齐心协作,确保整个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一是区残联、区卫生局分别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纳入到对相关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考核内容之中。二是试点镇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方共同对“服务约定书”的内容进行多次的探讨、研究,完善相关服务内容,力争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作为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2003年12月23日在张泾
村举行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签约仪式,10名视、听、肢、精、智等残疾的残疾人代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
四、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
1、为了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全区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我们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6月17日,与区卫生局联合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会上,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下发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中心在7月份完成对残疾人的上门康复需求调查,在8月份开始上门服务,并要求重点做好各类残障儿童(包括新生残障儿童的早期康复服务)、新发生的“三瘫一截”患者和患有各类慢性病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2、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区残联、区残康办要求各基层残联分别组织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和乡村医生就“康复进
社区、服务进家庭”工作的签约形式、服务内容和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了各项康复业务知识,掌握了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3、9月、10月两月又对各基层单位开展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进行了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11月4日,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前阶段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第三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文章标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要求,与区卫生局共同实施了
“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经过医务人员、残联干部的辛勤努力,开展了康复需求筛查、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提供上门康复服务等工作,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现汇报如下:
一、试点工作概况。
2003年,我区在两个镇进行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今年6月份又在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全面推进。两镇从2004年1月1日起、其余各镇、街道(园区)从2004年8月1日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生正式开始上门进行康复服务。
据统计,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有持证残疾人13827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6人,签订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7024人,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85.8。(其中肢体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570人,视力残疾807人,听力语言残疾583人,精神残疾363人,多重残疾32人。)
二、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试点区,区政府非常重视,在04年初列为区政府122项重点工作之一,区残联以及残康办成立了由区残联、卫生局、财政局、两个试点镇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拟定了试点工作计划和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工作步骤,保证了我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在2003年10月13日与区卫生局一起在洞泾镇召开两个试点镇工作研讨会,市残联、市卫生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对象、要求、工作节点等作了说明,与卫生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级领导也提出了试点工作要求。
三、摸清底数,互相配合,推进试点工作。
根据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应努力做到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满足残疾人的迫切需求的原则。我们认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要从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出发,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工作的一些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实施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2个试点镇的居(村)委会行政主任、社区医生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由行政主任、社区医生上门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摸底,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第三、卫生、残联齐心协作,确保整个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一是区残联、区卫生局分别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纳入到对相关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考核内容之中。二是试点镇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方共同对“服务约定书”的内容进行多次的探讨、研究,完善相关服务内容,力争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作为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2003年12月23日在张泾村举行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签约仪式,10名视、听、肢、精、智等残疾的残疾人代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
四、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
1、为了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全区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我们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6月17日,与区卫生局联合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会上,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下发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中心在7月份完成对残疾人的上门康复需求调查,在8月份开始上门服务,并要求重点做好各类残障儿童(包括新生残障儿童的早期康复服务)、新发生的“三瘫一截”患者和患有各类慢性病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2、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区残联、区残康办要求各基层残联分别组织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和乡村医生就“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工作的签约形式、服务内容和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了各项康复业务知识,掌握了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
3、9月、10月两月又对各基层单位开展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进行了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11月4日,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前阶段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开展康复服务既满足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又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康复知识不够普及,基层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一是参加服务的乡镇社区医生由于没有经过
正规的培训,对整个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清,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服务不太了解,在实施康复服务中从医疗康复考虑得较多,缺少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康复需要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服务方式简单化,资料填写不到位。二是残疾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强,有的视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要较专业医生的诊疗,社区医生就难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引起残疾人不信任医生,不欢迎医生的上门服务。
第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社区康复服务机构。而各镇(街道)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在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镇、村、家庭三级康复服务体系还未建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项工作的实效。
六、做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提供条件帮助残疾人康复,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是政府的职责,是社会各方面的义务。
1、要运用社会化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生活在社区,因此我们要在动员社会、调动各种力量,整合康复资源方面不断探索,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康复工作的支持。一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的服务。二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站为骨干的康复训练与服务三级网络体系。三要以“资源共享”的理念在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设立康复点,提供康复服务。
2、加强康复业务培训和宣传。加强康复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保障。因此,要发挥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工作的指导和对康复服务医生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素质好、有技术的社区康复服务员队伍。要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宣传,帮助树立康复信心和信念,变要我康复为我要康复。
3、卫生部门和残联要形成合力。在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要做到残联、卫生分工不分家,逐步形成区残联、区卫生局抓管理,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落实,村、居委干部、社区医生抓实效,残疾人协会、社区助残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康复服务工作格局。
4、规范服务、提高质量。残联和卫生部门要做到“五个定”即一定服务对象、二定服务内容、三定服务方式、四定服务时间、五定服务人员。
社区康复医生要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充满爱心、真心,耐心为残疾人服务;要在服务中加强与残疾人的沟通,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
5、建立完善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区残康办要根据本区实际,确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康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及康复服务记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能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走向社区、走进残疾人家庭、走进残疾人身边,让更多的残疾人沐浴阳光、拥有健康。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第四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
计划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2007-12-17 17:10: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2)文章标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找文章到☆第1文秘(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根据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市第××次残疾人代表大会提出了到2005年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
复服务,到2012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05年,我区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到2010年,我区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到2012年,我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工作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三、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2、训练指导服务。为需要进行康
复训练的残疾人制定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
6、转介服务。掌握当地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
四、工作步骤。
经研究,我区将选择××镇、××镇
进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在××年××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月份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区推广。
㈠、准备阶段。(9月25日------10月31日)
1、成立工作小组。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广泛参与。因此,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区残联理事长
副组长:×××区残联副理事长
组员:×××区卫生局预防科副科长
×××区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
×××区残联康复科科长
×××区××镇残联理事长
×××区××镇残联理事长
×××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院长)
××× 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任(院长)
2、调查摸底,了解康复需求。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要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来开展工作。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二个镇名残疾人进行次康复需求调查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康复服务。二要召开座谈会,听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开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想法,探讨工作的内容、标准、形式和方法。
3、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实际,遵循量力而行、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方法,兼顾不同残疾类别,首先从解决残疾人迫切需求的,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有能力提供的服务内容着手,制定“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制定工作目标、措施和方法。
㈡、实施阶段。(11月1日------1
月15日)
1、组织培训,明确工作任务。
组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好的社区医生和志愿者队伍,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及服务的要求,真正让康复对象满意,取得康复服务的实效。
2、签订协议,提供康复服务。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康复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形式等,医生和志愿者要按照协议要求进行服务,做好服务记录。
3、制订标准,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康复服务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第五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根据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市第××次残疾人代表大会提出了到2005年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到2012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05年,我区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到2010年,我区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到2012年,我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工作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三、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2、训练指导服务。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定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
6、转介服务。掌握当地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
四、工作步骤。
经研究,我区将选择××镇、××镇进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在××年××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月份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区推广。
㈠、准备阶段。(9月25日------10月31日)
1、成立工作小组。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广泛参与。因此,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区残联理事长
副组长:×××区残联副理事长
组员:×××区卫生局预防科副科长
×××区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
×××区残联康复科科长
×××区××镇残联理事长
×××区××镇残联理事长
×××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院长)
××× 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院长)
2、调查摸底,了解康复需求。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要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来开展工作。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二个镇名残疾人进行次康复需求调查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康复服务。二要召开座谈会,听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开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想法,探讨工作的内容、标准、形式和方法。
3、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实际,遵循量力而行、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方法,兼顾不同残疾类别,首先从解决残疾人迫切需求的,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有能力提供的服务内容着手,制定“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制定工作目标、措施和方法。
㈡、实施阶段。(11月1日------1月15日)
1、组织培训,明确工作任务。
组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好的社区医生和志愿者队伍,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及服务的要求,真正让康复对象满意,取得康复服务的实效。
2、签订协议,提供康复服务。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康复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形式等,医生和志愿者要按照协议要求进行服务,做好服务记录。
3、制订标准,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康复服务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