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时间:2019-05-14 06:5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第一篇: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将“两个体系”建设融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融入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农村公共服务网络、设施、人员等公共资源,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2、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融入政府防灾减灾体系,实现市(区)、乡(镇)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加强部门合作,建立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

3、积极争取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对乡(镇)政府的“两个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逐步形成地方财政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稳定投入。

二、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1、积极与民政、农业等部门开展合作,采取多站合一的方式,按照“六个一”(固定场所、信息设备、信息员、管理制度、气象科普画廊、气象灾害监测站(小气候监测站))的标准在每个乡(镇)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

2、推进多员合一,把应急联系人、灾害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等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现乡(镇)乡(镇)有气象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年内开展信息员培训不少于1次。重视发挥信息员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每个市(区)年底前上报2个以上信息员工作成效显著的实例。

3、建立气象信息员考核奖励办法,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把对信息员的奖励补贴、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和维持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4、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由地方政府正式印发;加强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工作,每个市(区)都要开展乡(镇)、学校、医院或者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三、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应急能力

1、根据服务需求适当购置便携式农业气象观测仪器,动态跟踪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业气象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能力。

2、建立1套(兴化2套)现代农业实景监测系统,开展现代农业实景观测,提升农业气象灾害观测的自动化水平和能力。

3、建设一套大气电场仪,加强气象灾害监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能力。

4、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由地方政府正式印发,年内参加或组织一次以上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1、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预警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加快推进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业务服务系统和现代特色农业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开展农村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2、开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小气候观测与研究,建立特色种植、养殖品种适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病虫害防治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田间和养殖池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建议。(兴化:早西瓜、哈密瓜、大闸蟹等;姜堰:观赏鱼、旅游等;泰兴:银杏、葡萄及蔬菜等;靖江:香沙芋、香椿等)

3、建立面向大型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的气象服务模式。开发和丰富农业农村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三农”服务的针对性,并及时将农业气象信息传递到种养户手中。

五、优化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1、完善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电话、广播、电子显示屏、报刊、信息栏等气象信息发布手段,鼓励各地发展专用气象信息接收机,重点开展农村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建设(兴化新建总数不低于20块,姜堰、泰兴、靖江新建总数不低于15块),实现每个乡(镇)都至少有一块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有条件的要向重点村延伸建设。

2、积极争取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的全网发布,与通信运营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年内实现预警信息对地方政府应急责任人、基层应急队伍负责人和信息员的手机短信全覆盖发布。

3、与广电部门合作,建立电视、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即时插播制度。

六、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积极开展宣传

1、开发针对性强为农服务产品,建立“直通车”式服务,年内每个市(区)局要完成至少20篇服务材料,年底前至少要上报1~2个现场服务的具体事例。

2、加强为农气象服务的调研分析和服务效益的收集、评估和总结工作,年底前每个市(区)要向市局书面报送调研、评估情况和2个以上服务典型事例。

3、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宣传工作,每个市(区)在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网有2篇以上宣传报道,其它媒体的宣传不少于1篇。

七、加强管理考核,全力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制订时间进度表,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将“两个体系”建设内容向当地政府汇报,加强部门联合,争取在“两个体系”建设的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每个市(区)年底都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创新点总结上报市局。

3、市局将加强对各市(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篇: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主体是当地政府,当地气象部门负责()

A提供技术支撑 B组织实施 C 定期考核评估 D初审和推荐

2、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目的是()

A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B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C 服务三农 D 完善为农气象服务机制体制

3、《“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其称号,予以摘牌,并取消所有相关支持政策。

A 2 B 3 C 4 D 5

4、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求具有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土地面积要求在()亩以上。

A 30 B 50 C 80 D 100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要与()%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村屯覆盖率达()%以上。

A 95、90 B 90、90 C 95、95 D 90、95

6、乡镇应制定、修订、完善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在()备案。

A 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B 乡镇所属县级政府

C市级气象主管部门 D 当地乡镇政府

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处于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或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范围内。

A菜篮子 B特色农业 C 城市聚集群 D 粮棉油

8、《“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进行复审和认定。

A县级气象部门 B市级气象部门 C省级气象部门 D中国气象局

9、“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为主体,当地气象部门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A当地政府 B当地农业部门 C当地财政部门 D上级气象部门

1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的“十有”标准?()A有专业人员 B有服务方案 C 有直通服务 D有信息服务站

1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的“八有”标准?()A有直通服务 B有领导机构 C有信息员队伍 D有信息服务站

12、《“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负责对认定的示范区运行进行动态跟踪考核评估。

A县气象局 B地市气象局 C省(区、市)气象局 D中国气象局

1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业:暴风雪灾害预报:未来24小时内,出现()级以上大风,瞬时风速()m/s,并伴随()以上降雪天气时,发布暴风雪牧用天气预报。A 5,≥11,中雪 B 5,≥11,小雪 C 6,≥12,中雪 D 6,≥12,小雪

1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霜后挽救可以用()这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A浇水法 B镇压 C增施磷钾肥 D连片熏烟法

1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的风速和风向、雨量传感器高度为()。A 150cm B 200cm C 250cm D 300cm

1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水稻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等进行。示范田块要求种植稳定,面积在()亩以上,所在区域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A 30 B 50 C 80 D 100

1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夏玉米发育期及密度、高度和生长状况等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安装高度一般为()m。

A 1 B 2 C 3 D 5

1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应根据服务的需要建立以()的农业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A 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 B自动观测为主 C 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D人工观测为主

1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在水稻气象灾害危害程度达()以上,及时进行灾情调查,结合前期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开展水稻气象灾害影响评价分析,为当地政府和水稻种植部门灾后救治和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A 轻度 B 中度 C重度 D 极其严重

2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自动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一般要求距田埂或田边()米以上,避免农田边界效应影响。A 10 B 8 C 4 D 2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开展作物种植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作物合理生产布局提供决策服务,区划空间分辨率要求不低于()。

A 10m×10m B 20m×20m C 50m×50m D 100m×100m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种植水平为中等以上,冬小麦、夏玉米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在当地具有典型性和()。

A代表性 B比较性 C连续性 D 稳定性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霜冻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作物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A 5 ℃ B 0 ℃ C-2 ℃ D-5℃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观测按现行业务规范设置层次和深度,共八层,下列不包括的是()。

A 0-10 cm B 10-20 cm C 50-60 cm D 60-70 cm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人员要求,示范县所在地气象局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推广等应已初具规模,从事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员不少于()人。

A 1 B 2 C 3 D 4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当水稻分蘖期分蘖数达到预计成穗数的()%时,根据农用天气预报,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A 60 B 70 C 80 D 90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中指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预报主要棚室类型内未来()天内的小气候条件。A 3 B 5 C 7 D 10

2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区雪灾和草地旱灾旗县()%以上发生重灾,或灾害继续加重,面积不断扩大时,发布监测评估信息。

A 60 B 70 C 80 D 90

2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林果示范园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根据树体高度,在()的高度处布设,安装位置一般距离冠层外围200cm左右。

A 冠层中部挂果量大 B 冠层顶部挂果量大 C冠层下部挂果量大 D冠层顶上100cm

2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分层水温监测仪与水质在线仪应安装在选定水域水面中心位置或在盛行风下方离岸()m以上的地点进行观测。

A 2 B 4 C 5 D 10 3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棉花气象自动监测生长状况时,拍照片时次可根据数据传输通讯条件自行确定,一般要保证天亮后每小时有()次。A 1 B 2 C 4 D 6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每个村要在气象灾害()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

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向公众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家庭覆盖率达到()%以上。

A 80 B 85 C 90 D 95

33、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A 发布与传播 B应急联动 C接收和分发 D使用和反馈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需申报并完成县级政府领导、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的()。

A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 B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C气象灾害应急网络体系建设 D 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一般由()负责。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日常管理一般由()兼任,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工作。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各农业园区()负责园区气象信息传播和农业气象灾情信息的收集反馈。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二、多选题

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适应处于()A、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B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C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区 D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在下列()灾害的高发重发区。A 台风 B暴雨洪涝 C 雷电 D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目的是()

A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B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C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D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有便捷高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信息管理、产品分发等()。A 自动化 B 集约化 C规范化 D标准化

6、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及时收集、更新示范区所在县域内重点服务对象信息,这些重点服务对象一般包括()。

A、涉农企业以及政府与有关部门生产决策者 B、农民合作社 C、乡镇居民 D、专业大户

7、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主要包括()A 县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分布图、各旬、月、季等时间段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 B光、温、水历年平均及极端最高、最低气象要素值等气候资源状况;C 种养业各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D 农事建议。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块应具备下列条件()。A 具有代表性 B 种植(养殖)种类稳定 C 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D交通便利,通讯正常、稳定。土地面积30亩以上。应在示范田路旁建立电子显示屏1个,显示气象服务信息。

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求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这些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基本条件是()。

A有固定场所 B有设备 C有人员 D有管理制度 E有长效机制

1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主要包括()。A乡镇气象协理员 B所辖各村气象信息员 C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气象联络员

D所辖各村村支书、村主任

1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主要职责是()。A主动接收和主动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 B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

C气象灾情收集和气象服务需求反馈工作 D开展农村防雷工作

1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等内容。A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B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预防与预警机制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3、编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应开展乡镇辖区内()调查。

A自然环境 B 乡社会环境 C防灾减灾资源

D人文环境

14、中国气象局在接收到各省(区、市)气象部门提交的“百县千乡”认定请示后,要组织专家对示范区的创建条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授予()或()的称号和牌匾。A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B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C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县 D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

15、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指的是()。A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B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C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D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16、“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原则有()。

A需求牵引 B政府主导 C因地制宜 D动态管理 E多区合一

1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保障措施有()。

A强化组织领导 B强化技术支撑 C 完善投入机制 D加大宣传力度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处于()以及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高发重发区。

A台风 B暴雨洪涝 C雷电 D冰雹、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A有合作机制 B有直通服务 C 有信息反馈 D有科普计划 20、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科普计划、()”的“八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A有业务平台 B有风险地图 C有应急预案 D有效益评估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用天气预报包括()。

A 灌溉气象等级预报 B喷药(肥)气象等级预报 C 夏收夏种气象等级预报 D产量预报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化学药剂可有效防御小麦干热风,但喷洒要避开()天气,一般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至11时和下午3时以后落日前较为适宜。A 高温 B降雨 C大风 D阴天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开展风险灾害区划三个等级是()。A 5年一遇 B 10年一遇 C 20年一遇 D 50年一遇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应满足()的基本设施要求,交通需便利,通讯正常、稳定。

A 旱能灌 B涝能排 C 土层厚 D 自动化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在果树花期冻害防御技术中,主要包括()。A 避 B 抗 C 防 D 补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等进行。

A 现代农业示范区 B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 C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进行 D中长期拟建项目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A灾害性天气警报 B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C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D 气象灾害影响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包括以下()。

A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B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所需维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C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 D 匹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资金

29、每年在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开展()等内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A 组织指挥 B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 C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 D转移安置和灾情上报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至少有1名(),所辖各村至少有1名(),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至少有1名()。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职责是()。A 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评估

B管理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 C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培训和队伍建设和管理 D将气象工作纳入乡镇对行政村工作目标考核 E建立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以便查阅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可设在()。

A 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办公场所内 B乡镇或村级办事大厅 C 农村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 D 农业技术推广站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观测内容包括()。A 生长发育实景监测 B田间小气候观测 C 农情与灾情调查

D 灾情评估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按照()的基本条件,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A 有固定场所 B 有设备和人员 C有管理制度 D 有长效机制”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隐患点布设(),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

A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 B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 C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

三、判断题

D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1、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2、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目的是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3、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合作机制、有直通服务、有信息反馈、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4、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创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目的。(√)

5、县气象部门应参照创建标准,依托“三农”服务专项,组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工作。(×)

6、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参照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7、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2名以上相对固定的兼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气象信息站、信息员等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

9、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气象部门要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

10、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

1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

12、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重点是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13、“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14、大宗粮棉油作物,是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种植面积较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作物。(√)

15、大农业涵盖农、林、牧、渔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业。其中农业包含大宗(粮棉油作物)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市场导向型农业等。(√)

1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日常管理。(√)

1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9、省级气象部门负责制订气象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认定标准、申报及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

2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当地气象部门为主体,当地政府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

22、市级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23、省级气象部门组织成立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专家指导组,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和评估考核等工作。(×)

2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气象信息员要宣传农村防雷科普知识,联合当地民政、气象等部门指导农村住宅防雷设施安装,开展雷灾调查。(√)

2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

26、为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的气象防灾减灾与乡镇自发、自上而下的气象防灾减灾相结合。中国气象局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按照“八有”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印制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员要承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传播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31、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能满足“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交通便利,电力、通讯条件良好。(√)

3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地块自动观测仪器布置按照高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南面,确保仪器感应面不受任何障碍物影响。建议设置观测场围栏。(×)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对热量、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的要求,按照适宜、较适宜、一般三个等级划分种植气候区。(√)

3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针对冬小麦、夏玉米,在夏收夏种主要时段内,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降水预报结果提供是否适宜进行夏收和夏种的气象等级预报服务。(√)

3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36、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由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通过电话、手机由点到面迅速传播预警信息。(√)

37、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应参加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培训,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和联络员应参加气象知识专题学习。(×)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相关事宜。(√)

第三篇: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定义与内涵,建设的思路,以及应该把握的重点。同时结合了镇赉当地气象信息,加以分析论证,做到了有据可依,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气象;两个体系;镇赉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83-3

近年来,镇赉县气象局以“气象服务镇赉农业发展”为平台,先后开展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两个体系”)。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镇赉局坚持把为镇赉农业发展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以特色产业需求为牵引,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助推了镇赉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显了镇赉气象的服务特色。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气象部门必须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201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定义就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气象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视,气象部门要牢牢抓住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需求和形式,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建设提供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保障。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思路

为进一步做好镇赉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促进镇赉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镇赉气象局为农“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了解当前农业现状及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加大对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的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积极保障服务。

2.1 镇赉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需求

镇赉县气候脆弱,气象灾害频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年GDP的1%,特别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镇赉农业发展对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和需求性。2012 年3 月中旬,气象部门组织了“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专题活动,镇赉气象局通过大范围、多形式的调研,结果表明:农业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气象服务来保障,特别是干旱、冰雹、霜冻等预报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农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病虫防治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和信息服务;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等都有迫切需求。因此,镇赉气象局在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通过提高各种应对防御气象灾害措施,减少了给镇赉农业带来的损失,成了镇赉农业发展的“保护伞”。

2.2 优化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质量

农业气象服务既是公益性服务,又是针对性强的目的性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民,农村,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镇赉农业气象服务必须开展多样化服务业务,针对传统农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气象服务,镇赉气象服务应由以粮食作物主要转向服务于农、林、牧、渔和多种经营等大农业生产,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制定以农业气象为主要内容的周年气象服务方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系列性服务,为振兴镇赉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针对镇赉设施农业提供特殊的专项服务,提高自身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将气象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到新的水平,能够为农业活动提供事前指导、事中服务、事后解决的服务理念,结合区域特殊性,提供特殊的气象服务,使得镇赉农业气象服务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预报,而且集预报、分析、决策于一体,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准确、快速、有针对性的优化服务。

2.3 拓展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领域

为了响应国家气象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镇赉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必须不断拓展,服务业务必须多元化展开,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因此,在保证种植业气象服务业务外,还要开展林业、渔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气象业务,将人工干扰知识进行普及,为特殊性、针对性强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阵地。此外,在保证基本农业气象服务外,开展动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服务工作,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支援镇赉新农村建设。

2.4 提高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科技含量

针对目前镇赉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足的问题,未来几年镇赉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应重视自身业务发展和创新,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产品要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在充分发挥自身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吸收相关学科的特长,加强服务系统建设,重视发展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率。建立和完善新一代农业气象和生态服务业务系统,并争取在几年时间内,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防减灾决策服务系统、建立粮食安全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还将与相关业务机构或部门联合,建立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体系。提高业务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动态农业气象模型的应用,使农业气象服务由定性为主转化为以定量为主,服务内容和产品实现系列化和规范化。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3.1 围绕县情开展服务为重点,实现效益与发展双赢

镇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要靠国家财政补贴;镇赉县是一个欠发达的纯农业县份,全县人口30万,80%是农业人口;镇赉县气候脆弱,是吉林省气象灾害最多的县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镇赉县呈现暖干化的趋势,气候变暖、变干不仅使镇赉县的植被荒漠化、农田草地盐渍化和沙化加剧,也造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年GDP的1%,特别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镇赉局抓住这一挑战机遇,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己任,无论风里雨里、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战机,就不失时机地开展增雨防雹作业,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县拥有15门双管“三七”高炮,30名兼职气象作业人员队伍,遍布全县8个乡(镇),重点设防在三条雹线上,保护着8万公顷的农田作物;两部车载增雨火箭,一部指挥专用车,重点分布在中西部乡(镇)约3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农业旱作区实施流动增雨作业,形成了较强的抗御干旱、冰雹应急服务体系。

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镇赉县年降水量已从八十年代前的377.1毫米增加到现在402.4毫米,主要增加在实施防雹增雨作业的春夏季节,相当于每年为镇赉大地增加6000~7000万立方米的水,并且改变了镇赉县降水量中西部少于东部的分布规律;雹灾已由九十年代前平均每年4000公顷锐减到现在寥寥无几,再没有出现雹灾造成绝收村屯的现象,经济效益在千万元以上,为保障粮食生产、发展黄烟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草原、湿地、森林、泡塘等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提起人工防雹,全县干部群众无不称赞,视它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

粮食产量由过去的十几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25万吨,使镇赉县一跃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原县委书记李江山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讲:“镇赉农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气象部门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发展气象防灾减灾事业”重重一笔,当地政府还把地方气象事业纳入到预算,投入比例与气象经费接近1:1的水平,有力保障了地方气象事业与基本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3.2 加强“政府主导”为重点,为营造“两个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导者,是气象防灾减灾制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维护者。2009年以来,镇赉局领导抓住这一主攻目标,多次与镇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沟通、协调,从“两个体系”三级组织机构建设(县、乡、村)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政策法规、人工防雹增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得到镇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 年以来,镇赉县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镇赉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镇赉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通知》等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性文件16个;多次由县委、县政府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全县人工防雹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全县气象灾害信息员培训会议”等会议,强化政府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积极落实财政资金,从2009年起,加大资金拨付力度,每年为气象部门落实“三农”经费达50万元。为镇赉局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3.3 重点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镇赉局是国家农气一般站,农业气象人员队伍、农业气象知识匮乏,为此镇赉局领导高度重视为农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2009年以来,镇赉局先后组织多人次到浙江德清、南京和河南考察、学习;组织人员第一批参加由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举办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人员培训班”;曾组织多人次省局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开阔思路和视野,提升了镇赉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了服务机制;加强了合作联盟,增强了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培训,服务人员借鉴了先进单位的经验与做法,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与农业专家、种植大户以及农民专家互联互通难题,提高了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

2012年服务人员又开展了“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等系列服务工作。从2011年4月份开始到2012年10月份,进行田间调查、联合调查等40余次,发放各类服务材料累计达30余期,受到百姓的欢迎。

3.4 重点提升特色产业服务水平

黄烟是镇赉县农业一大特色产业。它在镇赉已生产20余年,已经成为裕民、强乡、富县的一项重要支柱。2012年全县烤烟面积达到16667亩,有385户、39个村、7个乡(镇)种植黄烟,预计2012年烟叶产量250万公斤,上缴税金达630万元,是镇赉县农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了镇赉黄烟生产的发展,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收益,助推镇赉经济快速发展,镇赉局率先在全区开展黄烟产业特色服务,以开展黄烟生产保障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黄烟产业气象服务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预测预报,全力做好黄烟特色产业服。从3月份到8月中旬,服务人员打破以往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开展“直通式”服务,利用手机、QQ群、电话等形式及时为烟叶技术人员和烟农提供专项服务达30余次。没有因为天气原因导致黄烟各个环节滞后,为镇赉县烟叶大丰收保驾护航。

3.5 预警信息实现全覆盖

做好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提升现有农村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水平,是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的基础条件。镇赉局不断完善监测功能、增加监测密度,逐步将全县各地的自动雨量站升级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多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监测,推进“镇镇有站、预报到镇”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实现局地灾害性天气的观测和预警。建立由县局发布、管理和控制为中心,向乡(镇)辐射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从2009年开始为全县11个乡(镇)、6个示范村、1个示范校等单位安装室内、外电子显示屏25块,为6个示范村安装了大喇叭6个;以GSM短信和GPRS数据传输形式随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通过“平安之声大喇叭”实现全县乡(镇)、村、屯气象预报服务全覆盖,极大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新修订了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由原来的400人精简为246人,基本覆盖了全县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和重点场所,以电视+广播+电话+短信等手段,从而使各类气象预警信息达到进村入屯,基本消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的“盲区”,实现了预警信息全县覆盖。

3.6 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全县覆盖

2010年镇赉局通过“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为契机,在全县11个乡(镇)、10个社区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申报,通过气象部门与县应急办联合验收,全部获得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单位”证书。2012年8月24日,气象局服务人员深入11个乡(镇),按照“六到位”标准,(即:职责落实到位、组织建设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设施建设到位、应急准备工作到位、防御知识宣传到位),进行了重新审核,对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乡(镇),对其进行整改,并要求各单位重新进行申报后,经审批,重新挂牌。从而实现了气象信息服务站高标准的全县全覆盖。结语

总之,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把“两个体系”建设作为镇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部署,抓出成效,为镇赉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范生晔,镇赉县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张锁铁,公主岭市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姚志平,镇赉县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研究开发气象服务发布平台;宋一民,白城市气象局农气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篇:“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资料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学习教材

1.什么是两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建设两体系的目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3.什么是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7.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8.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9.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0.企业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1.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13.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14.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公告→全员学习,落实安全措施→不断更新。15.危险源辨识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16.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

17.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8.风险分级管控:用矩阵法按照R值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19.分级管控要求: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0.隐患分级和分类: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1.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编制风险清单→确定排查项目→组织实施排查→隐患治理。

22.隐患治理流程: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2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24.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25.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26.文件管理: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27.隐患排查的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XXXXXX有限公司

XXXX部

20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我市及我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xxx位于湖北东部,长江南岸,素以江南聚宝盆

之称。全市现辖四区一市一县及一个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5.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18.5%。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捷;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城区襟江怀湖,山环水绕,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全国100个创建无障碍建设城市试点单位之一。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5.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9%。其中,视力残疾2.62万人,占16.9%;听力言语残疾3.62万人,占23%;智力残疾1.41万人,占9%;肢体残疾4.3万,占27.8%;精神残疾1.23万人,占8%;综合残疾2.27万人,占14.7%。按地域分,城区为3.5万,县(市)为11.6万。按性别分,男性占52.59%,女性占47.41%。按年龄分,65岁以上老人占51.72%,中青年占46.56%,未成年人占1.72%。全市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达75%以上。各类残疾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文盲及半文盲人数相对较低,占3.45%。这些为加快发展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二、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残联、省残联的精心组织及具体指导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我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其主要做法是:

(一)在构建两个体系建设上力求“全参与、普实惠”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涉及全市15.1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放在“口中”,抓在“手上”。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加强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制定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中,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转发了全市“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市政府残工委工作职责与议事规则。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市目标管理范围,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重大难点工作领导亲自督办,使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全市有位子,有影响。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单靠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气候,难见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依托政府各职能部门,采用“大合唱”方法解决残疾人相关问题。为此,几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市政府残工委组成部门,充分发挥他们职能作用,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统一部署,协同配合,做到了残疾人运转有序。为贯彻实施《xx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省政府275号令)的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充分发挥城建部门的作用,使城区1156名盲人和下肢残疾人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优待。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制定残疾人“代步车”管理办法。对聋人办理了手机短信优惠服务,在市图书馆为盲人建立了盲人阅览室。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将市特教学校的学生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确保我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市残联对xxx区的xx镇残疾人进行对口扶贫,投入xx万元资金给xx户残疾人贫困家庭送去了猪仔和饲料,有力推动了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近两年,通过采取“帮、包、带、扶”及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xxx多人,xxx人基本脱贫。通过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为残疾人送去了价值达10多万元的物资,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在处理来信来访过程中,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受到市委有关部门的好评。近两年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在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中,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典型案件,原市委书记亲自过问前解决残奥冠军xxx生活困难问题,妥善处理残疾人xx等多人摊位被城管部门取缔的纠纷事件。

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加大各项普惠政策的落实。市房地产部门在安排“廉租房”时采用加分的办法,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户,对一

时难以安排“廉租房”的残疾人特困户发放住房租金补贴。市供电、供水部门对贫困残疾人户开户免收安装费。市广电部门对安装有线电视的残疾人户凭《残疾人证》减半收取初装费。全市所有医院、公园、商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科技馆、车站、职业介绍中心、婚介服务所等单位优先为残疾人服务,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优惠残疾人;全市所有的存车处、收费公厕为残疾人免费使用。形成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230元/月,xx市xxx元/月,xx县xxx元/月)。据统计,我市共有6.8万困难群众享受了“城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0.85万,占12.5%,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有30%享受“城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有所提高,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其低保金在原基础上提高到了100%。在农村,全市共有xxx万困难群众享受“农低保”,其中困难残疾人xxx万,约占15%(xx市“农低保”标准是xxx元/年,xx县是xxx元/年),保障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重度和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的xx元也全部由财政部门负担。据统计,我市城区有xxxx名特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险金全部由政府埋单,城镇残疾人就业后享有养老保险达到了89.58%,享有医疗保险的达到了72.5%。市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挂号费,大型设备检查和手术费减收20%。在农村,抓住国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机遇,大力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制度。降低门槛,规范收费标准,努力扩大“新农合”、“新农保”人员的比重。农村残疾人每人每年只要缴纳xx元保险费,特重残疾人免缴即保,其它部分由财政担负,调动农村残疾人参保的积极性,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市得以大面积实施。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市农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城镇贫困残疾人实行“低保救助”和“大病救助”,去年全市共有xxx人接受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了改善农村特困残疾人生活,省财政、省残联对我市xxx多名农村特困残疾人每年每人给予xx元补贴。我市也投入资金xx万余元给予了相应的配套。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也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列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的范围,达到了广覆盖的目标。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xx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xx户危房改造任务,除按规定配套xx万外,又增加配套资金xx万元。xx市xx镇、xx镇等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则给每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户配套xx万元。

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xx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重点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小额贷款的借款对象由目前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残疾人,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市城镇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xxx万,通过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0.33万。xx多家福利企业集中安排0.24万,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约0.5万人,由于残疾程度较重,年龄偏大等原因仍有0.19万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为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未给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疾人员,一律不计入安残比例。民政、税务部门在福利企业年审时,对没有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也不予以退税,并责令企业改正和补交。市人大、市政协及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残疾职工的同工同酬政策及社会保障缴纳情况。我市分散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5700多名残疾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政府部门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市残联在选拔社区康复员时优先照顾大龄残疾人,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于我市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6%以上,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市残疾人户均住房面积为77.44平方米,94.83%的家庭有彩电,93.97%的家庭有冰箱,88.79%的家庭有电话,22.40%的家庭有了电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巩固残疾人社区康复成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xx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为城区的xxx个社区提供各项康复指导。四个城区均以创建为全国或省级社区康复示范区。在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中,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无偿提供手术耗材xxx元,为贫困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做到“出现一例、发现一例、免费治愈一例”。认真实施“精神病防治工程”,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每年为xxx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办理服药卡,提供免费服药,为xx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住院补贴。

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2008年市残联自筹xxx多万元,兴建集康复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辅助器具、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多位一体的市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筑面积达到xxx平方米,建成后我市残疾人服务功能将得到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按照《xx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要求,我市在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旧城区改造中逐步增加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对新建的城区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均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如现已建成的xx广场、xxx广场、xx文化宫等均修建了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城市各商业街两旁等都铺设了盲道,主要交通路口建有无障碍语音提示,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民办服务机构给予补贴,调动他们参与残疾人服务业积极性与生动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的补贴制度,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2008年,市残联自筹经费xx万元,对我市二家托养机构进行补贴,改善了托养机构残疾人生存环境,提高了托养服务质量。目前,进入二家托养机构收养的残疾人员达81人,较好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所)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据统计,近二年全市各级服务机构举办电脑、美容美发、缝纫、手机维修及创业者培训班达20多期,培训残疾人达xxx人次。加强各级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满足残疾人一般性服务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个性特殊需求。扩大残疾

人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三、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城市残疾人享受正常人的低保条件外,应在农村低保工作中设立“残低保”,降低农村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xxx元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民政、扶贫办等政府部门的资金相对雄厚些。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如我市阳新县残疾人的扶贫资金,人平只有xx元,扣除残疾人照相、填表、交通等各项费用,各项成本就接近xx元,真正落实到残疾人户的也只有xx多元。

(三)出台“40”、“50”这一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40”、“50”年龄段的残疾人再就业难度较大,他们在原单位下岗多年,社会保险金断交多年,再就业单位又不愿续交保险金而拒绝其再就业。即便同意就业,但劳动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造成就业工作难以稳定。为此,国家应出台这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这类人员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

(四)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市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精神病人无法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精神病人虽然享受免费住院照顾,但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五)调整现行福利企业政策,以当地人平工资的三倍退税为宜。按现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111号〕文件规定,xx等省市对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是按残疾人人数及当地人均工资的二倍进行退税,每个残疾人最高退税额不得超过xx万元,使福利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少,严重影响了福利企业投资者安残的积极性,有的干脆退出不搞福利企业,给残疾人的集中就业带来困难。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按当地人均工资的三倍,采用上不封顶的办法实行退税,才能调动福利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六)制定残疾人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的行业管理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城市与农村各类残疾人服务业发展较快,社会参与投资的热情较高,如何去规范他们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建立监督管理和工作绩效的评估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残联的面临的新问题。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成立条件,行业管理政策应尽快制定,方便基层对残疾人服务业的管理。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残联、省残联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我市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与帮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市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一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300元/月)。据统计,我县共有5000多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500多人,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2010年有210户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提高50元或20元,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也已全部纳入“五保户”托养。

二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根据我县的农牧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和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本人交纳350元,财政补贴150元。据统计,我县有46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残疾人享有养老保险达到了80%以上,享有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达到了90%以上。二代残疾人证办理期间,县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评定费,规范收费标准。社保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对全县2010年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幼儿免费健康体检的通知》,其费用由财政担负,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县进一步得以大面积实施。逐步形成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有效降低住院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

三是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县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贫困残疾人实行“低保救助”和“大病救助”,去年全县共有100多人接受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了改善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生活,2008年县财政、县残联对我县166户农村特困残疾人每年每人给予300-500元的生活补贴。2010年将扩面提高对250户生活比较困难、残疾等级较高的困难户每人每年给予500-800元困难生活补助,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也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列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的范围。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认真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活动,为25名中小学残疾学生争取到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资金共8200元,切实解决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三免三补”政策,确保我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两节”期间筹集资金1万5千多元为34户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残困户的家中。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按规定配套资金补助110户,较好的完成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加大各项普惠政策的落实。政府部门修建城镇困难户“廉租住房”,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户,对困难户还发放采暖补贴。

四是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甘肃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重点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

我县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500多人,通过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农村从业等有一部分残疾人已就业,由于残疾程度较重,年龄偏大等原因仍有1000多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为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会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未给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疾人员,一律不计入安残比例。并责令企业改正和补交保障金。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残疾职工的同工同酬政策及社会保障缴纳情况。我县分散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残疾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政府部门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于我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县残疾人户住房面积达到了70多平方米,90%的家庭有彩电、冰箱、电话,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以“全国助残日”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意识,促进多种形式帮扶残疾人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 “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结合我县实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积极开展了有残工委成员单位,残疾人代表参加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座谈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在助残日活动期间,县政府残工委主任带领残联、红湾寺镇等部门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捐赠了残疾人用品用具,送去慰问金1万多元。残工委成员单位在电视台点歌16首,向全县的残疾人表示节日的问候。各级残联组织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张贴标语70多条,发放宣传材料1800多份,设立咨询点8处,开展《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肃南县残疾人优惠政策》、残疾预防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展示残疾人用品用具。通过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倡导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了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宣传工作,使残疾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在87%,宣传残疾学生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救助政策;加强宣传残疾人文艺人才和运动员选拔训练工作;认真抓好残疾人事业发展宣传信息报送和来信来访接待制度落实工作,要求年信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各乡镇残联年内报送信息不少于4条。继续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残疾人司法援助体系。各级、各类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广泛参与,认真负责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卫生资源,巩固残疾人康复成果,建立社区康复服务站1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残疾人提供各项康复指导。在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做到“出现一例、发现一例、免费治愈一例”。认真实施“精神病防治工程”,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为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住院补贴。

三是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2006年县残联自筹资金,兴建康复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辅助器具、盲人按摩、法律救助等多位一体的县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建成后我县残疾人服务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甘肃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要求,我县在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城区改造中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四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调动他们参与残疾人服务业积极性与生动性。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2008年,我县修建了肃南县老年公寓楼,成立了我县的第一家托养机构,使有条件有自助能力的残疾人进入托养公寓,较好解决了残疾人群众的后顾之忧。

五是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根据我县实际,我会依托农广校、社保局、劳务办以及乡镇三农培训机构,开设高山细毛羊育肥、机械剪毛、潮气池修建等专业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200多人(次)。不断加强各乡镇残联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满足残疾人一般性服务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个性特殊需求,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六是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以“三抓三建〃活跃万村”为抓手,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县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专职委员,并把残联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101个行政村、3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全部达到了“六有协会”的标准;各残协都建立了“七表一录一记”等表册,做到了相关制度健全、工作职责明确、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情况清楚。做到了残联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实。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建率、专职委员的配备率、活动场所的开辟率巩固达到了100%。

我县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下载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内容预览:县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市残联:近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按照“抓基层、......

    危化品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危险化学品企业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安排 总的工作思路(结合市里安排) (一)树立标杆:1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作为上报市局的标杆企业(中海精细、瑜凯新材料、奥仕化学、巨佳生物、国昌精......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公司“两个体系”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两个体系”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普及“两个体系”知识,增强全员安全......

    两个体系建设交流汇报(范文模版)

    加快体系建设 提高服务效能 全力推进重点助残实事 广陵区残联 (2012年2月15日) “两个体系”建设是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和维护残疾人根本利益的制度性保障,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

    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5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全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确保完成2017年“两个体系”建设......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第一师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自查报告尊敬的兵团残联检查考核组: 首先我代表师市残工委成员部门向检查组领导一行来一师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兵团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2、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金利康面粉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

    班组建设及两个体系题库

    班组安全建设及“两个体系”建设学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健全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安全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及岗位安全管理事项分工明确。 2、(班组长)是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