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时间:2019-05-13 19: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第一篇: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主体是当地政府,当地气象部门负责()

A提供技术支撑 B组织实施 C 定期考核评估 D初审和推荐

2、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目的是()

A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B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C 服务三农 D 完善为农气象服务机制体制

3、《“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其称号,予以摘牌,并取消所有相关支持政策。

A 2 B 3 C 4 D 5

4、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求具有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土地面积要求在()亩以上。

A 30 B 50 C 80 D 100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要与()%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村屯覆盖率达()%以上。

A 95、90 B 90、90 C 95、95 D 90、95

6、乡镇应制定、修订、完善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在()备案。

A 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B 乡镇所属县级政府

C市级气象主管部门 D 当地乡镇政府

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处于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或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范围内。

A菜篮子 B特色农业 C 城市聚集群 D 粮棉油

8、《“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进行复审和认定。

A县级气象部门 B市级气象部门 C省级气象部门 D中国气象局

9、“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为主体,当地气象部门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A当地政府 B当地农业部门 C当地财政部门 D上级气象部门

1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的“十有”标准?()A有专业人员 B有服务方案 C 有直通服务 D有信息服务站

1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的“八有”标准?()A有直通服务 B有领导机构 C有信息员队伍 D有信息服务站

12、《“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负责对认定的示范区运行进行动态跟踪考核评估。

A县气象局 B地市气象局 C省(区、市)气象局 D中国气象局

1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业:暴风雪灾害预报:未来24小时内,出现()级以上大风,瞬时风速()m/s,并伴随()以上降雪天气时,发布暴风雪牧用天气预报。A 5,≥11,中雪 B 5,≥11,小雪 C 6,≥12,中雪 D 6,≥12,小雪

1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霜后挽救可以用()这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A浇水法 B镇压 C增施磷钾肥 D连片熏烟法

1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的风速和风向、雨量传感器高度为()。A 150cm B 200cm C 250cm D 300cm

1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水稻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等进行。示范田块要求种植稳定,面积在()亩以上,所在区域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A 30 B 50 C 80 D 100

1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夏玉米发育期及密度、高度和生长状况等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安装高度一般为()m。

A 1 B 2 C 3 D 5

1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应根据服务的需要建立以()的农业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A 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 B自动观测为主 C 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D人工观测为主

1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在水稻气象灾害危害程度达()以上,及时进行灾情调查,结合前期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开展水稻气象灾害影响评价分析,为当地政府和水稻种植部门灾后救治和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A 轻度 B 中度 C重度 D 极其严重

2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自动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一般要求距田埂或田边()米以上,避免农田边界效应影响。A 10 B 8 C 4 D 2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开展作物种植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作物合理生产布局提供决策服务,区划空间分辨率要求不低于()。

A 10m×10m B 20m×20m C 50m×50m D 100m×100m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种植水平为中等以上,冬小麦、夏玉米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在当地具有典型性和()。

A代表性 B比较性 C连续性 D 稳定性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霜冻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作物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A 5 ℃ B 0 ℃ C-2 ℃ D-5℃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观测按现行业务规范设置层次和深度,共八层,下列不包括的是()。

A 0-10 cm B 10-20 cm C 50-60 cm D 60-70 cm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人员要求,示范县所在地气象局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推广等应已初具规模,从事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员不少于()人。

A 1 B 2 C 3 D 4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当水稻分蘖期分蘖数达到预计成穗数的()%时,根据农用天气预报,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A 60 B 70 C 80 D 90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中指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预报主要棚室类型内未来()天内的小气候条件。A 3 B 5 C 7 D 10

2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区雪灾和草地旱灾旗县()%以上发生重灾,或灾害继续加重,面积不断扩大时,发布监测评估信息。

A 60 B 70 C 80 D 90

2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林果示范园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根据树体高度,在()的高度处布设,安装位置一般距离冠层外围200cm左右。

A 冠层中部挂果量大 B 冠层顶部挂果量大 C冠层下部挂果量大 D冠层顶上100cm

2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分层水温监测仪与水质在线仪应安装在选定水域水面中心位置或在盛行风下方离岸()m以上的地点进行观测。

A 2 B 4 C 5 D 10 3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棉花气象自动监测生长状况时,拍照片时次可根据数据传输通讯条件自行确定,一般要保证天亮后每小时有()次。A 1 B 2 C 4 D 6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每个村要在气象灾害()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

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向公众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家庭覆盖率达到()%以上。

A 80 B 85 C 90 D 95

33、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A 发布与传播 B应急联动 C接收和分发 D使用和反馈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需申报并完成县级政府领导、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的()。

A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 B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C气象灾害应急网络体系建设 D 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一般由()负责。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日常管理一般由()兼任,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工作。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各农业园区()负责园区气象信息传播和农业气象灾情信息的收集反馈。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二、多选题

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适应处于()A、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B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C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区 D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在下列()灾害的高发重发区。A 台风 B暴雨洪涝 C 雷电 D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目的是()

A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B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C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D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有便捷高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信息管理、产品分发等()。A 自动化 B 集约化 C规范化 D标准化

6、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及时收集、更新示范区所在县域内重点服务对象信息,这些重点服务对象一般包括()。

A、涉农企业以及政府与有关部门生产决策者 B、农民合作社 C、乡镇居民 D、专业大户

7、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主要包括()A 县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分布图、各旬、月、季等时间段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 B光、温、水历年平均及极端最高、最低气象要素值等气候资源状况;C 种养业各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D 农事建议。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块应具备下列条件()。A 具有代表性 B 种植(养殖)种类稳定 C 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D交通便利,通讯正常、稳定。土地面积30亩以上。应在示范田路旁建立电子显示屏1个,显示气象服务信息。

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求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这些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基本条件是()。

A有固定场所 B有设备 C有人员 D有管理制度 E有长效机制

1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主要包括()。A乡镇气象协理员 B所辖各村气象信息员 C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气象联络员

D所辖各村村支书、村主任

1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主要职责是()。A主动接收和主动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 B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

C气象灾情收集和气象服务需求反馈工作 D开展农村防雷工作

1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等内容。A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B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预防与预警机制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3、编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应开展乡镇辖区内()调查。

A自然环境 B 乡社会环境 C防灾减灾资源

D人文环境

14、中国气象局在接收到各省(区、市)气象部门提交的“百县千乡”认定请示后,要组织专家对示范区的创建条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授予()或()的称号和牌匾。A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B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C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县 D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

15、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指的是()。A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B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C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D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16、“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原则有()。

A需求牵引 B政府主导 C因地制宜 D动态管理 E多区合一

1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保障措施有()。

A强化组织领导 B强化技术支撑 C 完善投入机制 D加大宣传力度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处于()以及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高发重发区。

A台风 B暴雨洪涝 C雷电 D冰雹、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A有合作机制 B有直通服务 C 有信息反馈 D有科普计划 20、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科普计划、()”的“八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A有业务平台 B有风险地图 C有应急预案 D有效益评估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用天气预报包括()。

A 灌溉气象等级预报 B喷药(肥)气象等级预报 C 夏收夏种气象等级预报 D产量预报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化学药剂可有效防御小麦干热风,但喷洒要避开()天气,一般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至11时和下午3时以后落日前较为适宜。A 高温 B降雨 C大风 D阴天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开展风险灾害区划三个等级是()。A 5年一遇 B 10年一遇 C 20年一遇 D 50年一遇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应满足()的基本设施要求,交通需便利,通讯正常、稳定。

A 旱能灌 B涝能排 C 土层厚 D 自动化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在果树花期冻害防御技术中,主要包括()。A 避 B 抗 C 防 D 补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等进行。

A 现代农业示范区 B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 C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进行 D中长期拟建项目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A灾害性天气警报 B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C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D 气象灾害影响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包括以下()。

A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B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所需维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C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 D 匹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资金

29、每年在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开展()等内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A 组织指挥 B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 C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 D转移安置和灾情上报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至少有1名(),所辖各村至少有1名(),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至少有1名()。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职责是()。A 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评估

B管理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 C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培训和队伍建设和管理 D将气象工作纳入乡镇对行政村工作目标考核 E建立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以便查阅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可设在()。

A 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办公场所内 B乡镇或村级办事大厅 C 农村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 D 农业技术推广站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观测内容包括()。A 生长发育实景监测 B田间小气候观测 C 农情与灾情调查

D 灾情评估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按照()的基本条件,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A 有固定场所 B 有设备和人员 C有管理制度 D 有长效机制”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隐患点布设(),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

A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 B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 C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

三、判断题

D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1、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2、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目的是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3、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合作机制、有直通服务、有信息反馈、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4、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创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目的。(√)

5、县气象部门应参照创建标准,依托“三农”服务专项,组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工作。(×)

6、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参照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7、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2名以上相对固定的兼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气象信息站、信息员等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

9、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气象部门要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

10、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

1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

12、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重点是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13、“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14、大宗粮棉油作物,是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种植面积较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作物。(√)

15、大农业涵盖农、林、牧、渔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业。其中农业包含大宗(粮棉油作物)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市场导向型农业等。(√)

1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日常管理。(√)

1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9、省级气象部门负责制订气象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认定标准、申报及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

2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当地气象部门为主体,当地政府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

22、市级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23、省级气象部门组织成立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专家指导组,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和评估考核等工作。(×)

2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气象信息员要宣传农村防雷科普知识,联合当地民政、气象等部门指导农村住宅防雷设施安装,开展雷灾调查。(√)

2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

26、为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的气象防灾减灾与乡镇自发、自上而下的气象防灾减灾相结合。中国气象局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按照“八有”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印制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员要承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传播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31、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能满足“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交通便利,电力、通讯条件良好。(√)

3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地块自动观测仪器布置按照高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南面,确保仪器感应面不受任何障碍物影响。建议设置观测场围栏。(×)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对热量、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的要求,按照适宜、较适宜、一般三个等级划分种植气候区。(√)

3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针对冬小麦、夏玉米,在夏收夏种主要时段内,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降水预报结果提供是否适宜进行夏收和夏种的气象等级预报服务。(√)

3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36、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由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通过电话、手机由点到面迅速传播预警信息。(√)

37、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应参加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培训,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和联络员应参加气象知识专题学习。(×)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相关事宜。(√)

第二篇: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2016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将“两个体系”建设融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融入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农村公共服务网络、设施、人员等公共资源,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2、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融入政府防灾减灾体系,实现市(区)、乡(镇)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加强部门合作,建立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

3、积极争取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对乡(镇)政府的“两个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逐步形成地方财政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稳定投入。

二、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1、积极与民政、农业等部门开展合作,采取多站合一的方式,按照“六个一”(固定场所、信息设备、信息员、管理制度、气象科普画廊、气象灾害监测站(小气候监测站))的标准在每个乡(镇)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

2、推进多员合一,把应急联系人、灾害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等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现乡(镇)乡(镇)有气象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年内开展信息员培训不少于1次。重视发挥信息员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每个市(区)年底前上报2个以上信息员工作成效显著的实例。

3、建立气象信息员考核奖励办法,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把对信息员的奖励补贴、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和维持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4、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由地方政府正式印发;加强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工作,每个市(区)都要开展乡(镇)、学校、医院或者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三、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应急能力

1、根据服务需求适当购置便携式农业气象观测仪器,动态跟踪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业气象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能力。

2、建立1套(兴化2套)现代农业实景监测系统,开展现代农业实景观测,提升农业气象灾害观测的自动化水平和能力。

3、建设一套大气电场仪,加强气象灾害监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能力。

4、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由地方政府正式印发,年内参加或组织一次以上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1、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预警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加快推进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业务服务系统和现代特色农业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开展农村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2、开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小气候观测与研究,建立特色种植、养殖品种适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病虫害防治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田间和养殖池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建议。(兴化:早西瓜、哈密瓜、大闸蟹等;姜堰:观赏鱼、旅游等;泰兴:银杏、葡萄及蔬菜等;靖江:香沙芋、香椿等)

3、建立面向大型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的气象服务模式。开发和丰富农业农村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三农”服务的针对性,并及时将农业气象信息传递到种养户手中。

五、优化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1、完善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电话、广播、电子显示屏、报刊、信息栏等气象信息发布手段,鼓励各地发展专用气象信息接收机,重点开展农村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建设(兴化新建总数不低于20块,姜堰、泰兴、靖江新建总数不低于15块),实现每个乡(镇)都至少有一块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有条件的要向重点村延伸建设。

2、积极争取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的全网发布,与通信运营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年内实现预警信息对地方政府应急责任人、基层应急队伍负责人和信息员的手机短信全覆盖发布。

3、与广电部门合作,建立电视、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即时插播制度。

六、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积极开展宣传

1、开发针对性强为农服务产品,建立“直通车”式服务,年内每个市(区)局要完成至少20篇服务材料,年底前至少要上报1~2个现场服务的具体事例。

2、加强为农气象服务的调研分析和服务效益的收集、评估和总结工作,年底前每个市(区)要向市局书面报送调研、评估情况和2个以上服务典型事例。

3、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宣传工作,每个市(区)在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网有2篇以上宣传报道,其它媒体的宣传不少于1篇。

七、加强管理考核,全力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制订时间进度表,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将“两个体系”建设内容向当地政府汇报,加强部门联合,争取在“两个体系”建设的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每个市(区)年底都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创新点总结上报市局。

3、市局将加强对各市(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篇: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定义与内涵,建设的思路,以及应该把握的重点。同时结合了镇赉当地气象信息,加以分析论证,做到了有据可依,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气象;两个体系;镇赉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83-3

近年来,镇赉县气象局以“气象服务镇赉农业发展”为平台,先后开展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两个体系”)。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镇赉局坚持把为镇赉农业发展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以特色产业需求为牵引,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助推了镇赉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显了镇赉气象的服务特色。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气象部门必须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201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定义就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气象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视,气象部门要牢牢抓住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需求和形式,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建设提供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保障。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思路

为进一步做好镇赉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促进镇赉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镇赉气象局为农“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了解当前农业现状及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加大对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的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积极保障服务。

2.1 镇赉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需求

镇赉县气候脆弱,气象灾害频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年GDP的1%,特别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镇赉农业发展对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和需求性。2012 年3 月中旬,气象部门组织了“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专题活动,镇赉气象局通过大范围、多形式的调研,结果表明:农业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气象服务来保障,特别是干旱、冰雹、霜冻等预报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农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病虫防治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和信息服务;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等都有迫切需求。因此,镇赉气象局在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通过提高各种应对防御气象灾害措施,减少了给镇赉农业带来的损失,成了镇赉农业发展的“保护伞”。

2.2 优化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质量

农业气象服务既是公益性服务,又是针对性强的目的性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民,农村,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镇赉农业气象服务必须开展多样化服务业务,针对传统农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气象服务,镇赉气象服务应由以粮食作物主要转向服务于农、林、牧、渔和多种经营等大农业生产,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制定以农业气象为主要内容的周年气象服务方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系列性服务,为振兴镇赉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针对镇赉设施农业提供特殊的专项服务,提高自身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将气象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到新的水平,能够为农业活动提供事前指导、事中服务、事后解决的服务理念,结合区域特殊性,提供特殊的气象服务,使得镇赉农业气象服务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预报,而且集预报、分析、决策于一体,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准确、快速、有针对性的优化服务。

2.3 拓展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领域

为了响应国家气象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镇赉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必须不断拓展,服务业务必须多元化展开,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因此,在保证种植业气象服务业务外,还要开展林业、渔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气象业务,将人工干扰知识进行普及,为特殊性、针对性强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阵地。此外,在保证基本农业气象服务外,开展动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服务工作,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支援镇赉新农村建设。

2.4 提高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科技含量

针对目前镇赉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足的问题,未来几年镇赉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应重视自身业务发展和创新,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产品要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在充分发挥自身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吸收相关学科的特长,加强服务系统建设,重视发展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率。建立和完善新一代农业气象和生态服务业务系统,并争取在几年时间内,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防减灾决策服务系统、建立粮食安全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还将与相关业务机构或部门联合,建立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体系。提高业务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动态农业气象模型的应用,使农业气象服务由定性为主转化为以定量为主,服务内容和产品实现系列化和规范化。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3.1 围绕县情开展服务为重点,实现效益与发展双赢

镇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要靠国家财政补贴;镇赉县是一个欠发达的纯农业县份,全县人口30万,80%是农业人口;镇赉县气候脆弱,是吉林省气象灾害最多的县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镇赉县呈现暖干化的趋势,气候变暖、变干不仅使镇赉县的植被荒漠化、农田草地盐渍化和沙化加剧,也造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年GDP的1%,特别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镇赉局抓住这一挑战机遇,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己任,无论风里雨里、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战机,就不失时机地开展增雨防雹作业,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县拥有15门双管“三七”高炮,30名兼职气象作业人员队伍,遍布全县8个乡(镇),重点设防在三条雹线上,保护着8万公顷的农田作物;两部车载增雨火箭,一部指挥专用车,重点分布在中西部乡(镇)约3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农业旱作区实施流动增雨作业,形成了较强的抗御干旱、冰雹应急服务体系。

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镇赉县年降水量已从八十年代前的377.1毫米增加到现在402.4毫米,主要增加在实施防雹增雨作业的春夏季节,相当于每年为镇赉大地增加6000~7000万立方米的水,并且改变了镇赉县降水量中西部少于东部的分布规律;雹灾已由九十年代前平均每年4000公顷锐减到现在寥寥无几,再没有出现雹灾造成绝收村屯的现象,经济效益在千万元以上,为保障粮食生产、发展黄烟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草原、湿地、森林、泡塘等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提起人工防雹,全县干部群众无不称赞,视它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

粮食产量由过去的十几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25万吨,使镇赉县一跃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原县委书记李江山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讲:“镇赉农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气象部门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发展气象防灾减灾事业”重重一笔,当地政府还把地方气象事业纳入到预算,投入比例与气象经费接近1:1的水平,有力保障了地方气象事业与基本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3.2 加强“政府主导”为重点,为营造“两个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导者,是气象防灾减灾制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维护者。2009年以来,镇赉局领导抓住这一主攻目标,多次与镇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沟通、协调,从“两个体系”三级组织机构建设(县、乡、村)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政策法规、人工防雹增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得到镇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 年以来,镇赉县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镇赉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镇赉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通知》等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性文件16个;多次由县委、县政府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全县人工防雹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全县气象灾害信息员培训会议”等会议,强化政府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积极落实财政资金,从2009年起,加大资金拨付力度,每年为气象部门落实“三农”经费达50万元。为镇赉局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3.3 重点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镇赉局是国家农气一般站,农业气象人员队伍、农业气象知识匮乏,为此镇赉局领导高度重视为农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2009年以来,镇赉局先后组织多人次到浙江德清、南京和河南考察、学习;组织人员第一批参加由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举办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人员培训班”;曾组织多人次省局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开阔思路和视野,提升了镇赉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了服务机制;加强了合作联盟,增强了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培训,服务人员借鉴了先进单位的经验与做法,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与农业专家、种植大户以及农民专家互联互通难题,提高了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

2012年服务人员又开展了“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等系列服务工作。从2011年4月份开始到2012年10月份,进行田间调查、联合调查等40余次,发放各类服务材料累计达30余期,受到百姓的欢迎。

3.4 重点提升特色产业服务水平

黄烟是镇赉县农业一大特色产业。它在镇赉已生产20余年,已经成为裕民、强乡、富县的一项重要支柱。2012年全县烤烟面积达到16667亩,有385户、39个村、7个乡(镇)种植黄烟,预计2012年烟叶产量250万公斤,上缴税金达630万元,是镇赉县农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了镇赉黄烟生产的发展,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收益,助推镇赉经济快速发展,镇赉局率先在全区开展黄烟产业特色服务,以开展黄烟生产保障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黄烟产业气象服务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预测预报,全力做好黄烟特色产业服。从3月份到8月中旬,服务人员打破以往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开展“直通式”服务,利用手机、QQ群、电话等形式及时为烟叶技术人员和烟农提供专项服务达30余次。没有因为天气原因导致黄烟各个环节滞后,为镇赉县烟叶大丰收保驾护航。

3.5 预警信息实现全覆盖

做好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提升现有农村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水平,是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的基础条件。镇赉局不断完善监测功能、增加监测密度,逐步将全县各地的自动雨量站升级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多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监测,推进“镇镇有站、预报到镇”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实现局地灾害性天气的观测和预警。建立由县局发布、管理和控制为中心,向乡(镇)辐射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从2009年开始为全县11个乡(镇)、6个示范村、1个示范校等单位安装室内、外电子显示屏25块,为6个示范村安装了大喇叭6个;以GSM短信和GPRS数据传输形式随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通过“平安之声大喇叭”实现全县乡(镇)、村、屯气象预报服务全覆盖,极大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新修订了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由原来的400人精简为246人,基本覆盖了全县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和重点场所,以电视+广播+电话+短信等手段,从而使各类气象预警信息达到进村入屯,基本消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的“盲区”,实现了预警信息全县覆盖。

3.6 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全县覆盖

2010年镇赉局通过“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为契机,在全县11个乡(镇)、10个社区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申报,通过气象部门与县应急办联合验收,全部获得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单位”证书。2012年8月24日,气象局服务人员深入11个乡(镇),按照“六到位”标准,(即:职责落实到位、组织建设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设施建设到位、应急准备工作到位、防御知识宣传到位),进行了重新审核,对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乡(镇),对其进行整改,并要求各单位重新进行申报后,经审批,重新挂牌。从而实现了气象信息服务站高标准的全县全覆盖。结语

总之,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把“两个体系”建设作为镇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部署,抓出成效,为镇赉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范生晔,镇赉县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张锁铁,公主岭市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姚志平,镇赉县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研究开发气象服务发布平台;宋一民,白城市气象局农气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篇:班组建设及两个体系题库

班组安全建设及“两个体系”建设学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健全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安全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及岗位安全管理事项分工明确。

2、(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组安全工作负全责;班组分散作业时,班长应指定每组工作的(安全负责人)。

3、严格班组安全生产定员,班组可设1名(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班组长不在时,(安全员)有权安排班组有关人员处理与安全有关的工作。

4、班组实行(安全互保)制,以图表或文字形式明确互保对象。互保对象在工作中要互相提醒、监督,保证对方安全作业,形成事实上的(安全互保),履行互保职责。

5、建立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奖惩机制。把企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以(安全责任书)形式签订到个人,实行岗位(安全绩效)与个人经济收入相对应的分配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6、制定有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班组每个岗位、工种和所操作的机电设备、工具应有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人手一册,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3分)

7、危险性较大的临时性工作,班组应提前制定出书面(安全措施),经逐级审查把关并严格落实。

8、实现(安全警示)标准化。作业区、设备、设施上危害告知和安全警示标志、标识醒目、齐全、整洁、规范统一。

9、实现(作业环境)标准化。设备清洁完好,无跑、冒、滴、漏;作业环境文明整洁,无垃圾、无油渣、无杂物,物料工具堆放整齐,安全通道畅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上墙。

10、实现(劳动防护)标准化。上岗前应按规定穿戴好符合国家标准、统一规范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11、实现(生产作业)标准化。每个岗位制定有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一步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每个员工应熟练掌握生产工序内每项操作,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无冒险蛮干,无违规操作,无违章指挥等现象,杜绝疲劳作业。

12、(特种工种持证)上岗率达100%,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13、严格落实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坚持“一班三检”(班前、班中、班后)和班前危险预知制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处理。班前会结合当天工作任务,做好危险点分析,布臵安全措施,交待注意事项;班后会总结讲评当班工作和安全情况并做好记录。

14、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整改情况应记入档案,无能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

15、班组内的机电设备、工具、车辆及工作现场等做到(无隐患),安全防护装臵、设施齐全可靠.16、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17、新上岗、调岗、复岗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率达(100%),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18、定期组织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熟练掌握事故防范和处臵各种故障的技能。

19、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定期进行班组安全管理总结检查,查找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20、积极参加(“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21、积极开展体现班组特色安全文化活动,培植(安全价值观)和先进理念,增强员工遵章守纪自觉性,落实员工安全权益,班组团队精神。

22、职工在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上互保的对像所承担的责任是平等和一致的,各车间职工入厂后必须签订(《安全互保协议书》),由车间存档备查。

23、作业区同岗位的两名以上(包括两名),职工在安全生产上是当然的(互保对象),作业区的至少两个岗位按照工序或就近原则亦是互保对象,对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负同等的权利和责任,车间职工为单数的,最后一名职工和(所在班组长)互为互保对象。

24、岗位职工按照(作业指导书)和公司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巡检和排除生产设备故障,同时杜绝“三违”行为。

25、职工在需要处理和解决本人负责区域的生产和设备故障的同时必须(有人监护),防止发生因(个人处理能力)上的局限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26、参与临时性的检修和抢修的职工要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和不能妨碍该区域作业的其他人的安全健康工作,并做好(自我监护)和监护他人工作。

27、职工在各项工作中要做好(“四不伤害”)工作。

28、特殊作业时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好(监护)工作。

29、对进入本工作岗位(区域)的外来人员的违章行为要(加以制止)、纠正和劝离现场。

30、凡是发生事故的班组取消(年终先进班组)评选资格。

31、凡是互保对象发生工伤事故,另一方必须承担相应比例(不小于被处罚一方的50%)的经济处罚和相对应的(绩效考核)。

32、对于本岗位互保职工存在的违章行为不予制止的,按《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条款对(双方)执行考核。

33、岗位(区域)职工应对进入属地的外来人员各类违章的行为进行制止,若制止无效的应及时进行举报,经核实后,由所属车间从车间经费中提取资金给予奖励,奖励金额不低于(50元/人)。

34、车间安全班组建设达标率必须达到100%,低于100%的车间,月度安全绩效考核扣(30分),车间主任正副职各罚款(200元),以示警示。次月起安全经济控制指标降低(50%)执行(待整改达标后恢复)。

35、分厂安全班组建设达标率必须达到90%以上,低于90%的分厂,月度安全绩效考核扣(30分),分厂、部正副职及综合科长各罚款(100元),以示警示。次月起安全经济控制指标降低(50%)执行(待整改达标后恢复)。

36、依据《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基本标准及考核办法》达到70分为及格,不予奖励;考核达到80分以上为良好,对当班班组奖励(500元),车间奖励(300元),分厂及综合科奖励(300元);达到95分以上为优秀,对当班班组奖励(2000元),车间奖励(1000元),分厂及综合科奖励(1000元)。年底由公司评审小组评出一个班组参加聊城市选拔活动,并进行最终奖励。37、2016年6—9月份为实际推动阶段,每月进行一次非正式评审,并由综合科长进行总结汇报,10月份进行最终评审,最终评审纳入考核,11月—12月为整改期。

38、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39、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0、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的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五有”要求,二者互为补充。

41、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与要求编制不同专业、不同检查层级的隐患排查标准,隐患排查标准应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逐一制定。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42、企业应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臵、权限、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清单、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43、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44、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45、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按照隐患等级明确效果验证责任部门和验证程序要求。对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及时销号,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实施考核。

46、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档案,建立健全各类隐患排查与治理记录。

47、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8、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R)=可能性(L)×后果(C)。

49、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0、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51、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52、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53、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4、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5、风险评估/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6、风险分级是指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57、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8、风险管控是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5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60、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臵、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61、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62、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臵、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臵、设施或场所。

63、风险点识别方法: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64、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问答题

1、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哪些?

答: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班前会制度、班组长随班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班组和各岗位安全评估制度、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事故分析处理制度、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班组学习培训制度、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交接班制度、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安全举报制度、员工安全权益维护制度、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和企业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相关制度。

2、建有班组安全管理台账的内容有哪些?

答:建有班组安全管理台账主要包括内容涉及本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活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记录、危险源(点)记录、安全考核记录、交接班记录、员工到岗记录等。记录事项清楚、字迹工整、内容齐全、保存完好。

3、什么是安全生产互保制? 答:安全生产互保制即职工(包括管理人员安排和布臵的参与各种检修、抢修的临时群体之间)在同一岗位或上下工序岗位上处理和解决各类生产、设备故障的同时,必须监护和提醒安全事项,互相保护好各自的人身安全,同时确保所管辖区域的其他人、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4、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答: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隐患通常指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什么是重大事故隐患?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一般原则:

①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停产停业整顿的 ②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臵的隐患

③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人以上的(管道30人以上)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⑤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⑥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

6、什么是隐患排查?

答: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7、什么是隐患治理?

答: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8、安全检查表分类有哪些?

答:①按照专业,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工艺安全检查表、设备安全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防火防爆安全检查表、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表、消防安全检查表、安全连锁与功能、作业行为、职业健康防护安全检查表等。②按照检查层级,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表、车间级安全检查表、班组级安全检查表等。③按照时间,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季节性安全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常检查表等。

第五篇: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试行)

近年来,随着预报预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预测逐渐向定量化、精细化、无缝隙方向发展,天气预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共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气象服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按照为农气象服务的要求,拟通过实施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方案,逐步使用服务产品替代预报产品开展服务工作,努力使气象服务做实、做细、做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

一、目的意义

我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燥气候过渡区,年平均降水量407.8~623.5mm,年平均气温7.4~9.8℃,极端最高气温35.1~39.0℃,极端最低气温-27.1~-19.7℃,无霜期143~16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0~2518.0小时。位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暖湿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到本市暖湿气流减弱,水汽含量减少,因此降水少且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易发生干旱,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庆阳市是一个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靠天吃饭是基本市情,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遇到干旱则农业减产歉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害 重,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雷电等对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很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灾害性天气增多、强度增强、气象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别是农业经济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生产效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庆阳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努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四大业务系统和县级综合业务平台,进行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专项开发,短期天气预报水平明显提高,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气象预报和分析评估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为农业生产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根据气象服务要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技在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使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拟通过实施农业气象科技精细服务计划,实现气象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农业气象面对面服务和互动信息交流,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气象科技服务实际需求。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改进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质量,制作和加工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的生2 产效益和效率,整体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效益。

二、确定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强化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气象服务工作

(一)西峰农试站和各县气象局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主导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分布状况,根据需求分别在本行政区域内确定科技意识强,喜爱农业及气象相关科技知识的特色作物生产大户5户、专业协会3个、涉农企业2户以上,全市共确定特色作物生产大户40户、专业协会24个、涉农企业16户以上,作为开展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加强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服务工作。

(二)通过座谈交流,了解种植栽植大户、农村专业协会和涉农龙头企业每年每个生产时段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气象科技服务方案,细化服务内容、指标、用语、措施建议等,根据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主动性。

(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信息互动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实行每月定期现场回访制度,加强交流合作。示范联系点应尽可能地将获得的气象信息传播到附近农民,提高示范带动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及时帮助农民解 3 决存在的难题。

(五)气象部门提供的为农气象科技服务内容

1、关键性、转折性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生产建议;

2、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3、农用天气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4、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评估对策建议;

5、重大气象灾害的灾情评估与大田作物及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恢复生长对策建议;

6、应对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技术咨询服务;

7、农业生产布局的决策气象服务;

8、干旱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气象服务;

9、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六)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需求调查

1、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不定期反馈农业生产现状及气象服务需求;

2、根据生产需求不定期咨询气象科技信息;

3、提出气象科技服务建议意见。

(七)建立服务日志档案,积累工作经验。详细记载服务内容和实际需求,客观评价服务效果和用户反映。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据实际服务需求,分月(旬)对不4 同作物和名优特支柱产业建立农业气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库。

(八)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发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气象服务信息,同时积极发挥乡村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在为农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扩大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

(九)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列入县气象局、西峰农试站目标任务考核,落实工作任务和具体指标,严格兑现考核,保证工作质量。年终对形成电子版和打印存档的服务日志档案进行考核。

三、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效益

通过2-3年的联系试点,总结示范联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方案,以点带面,依托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成果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在全市范围推广试验示范成果,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一)逐步与更多的农业生产专业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采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气象服务产品。

(二)根据试验示范成果,促进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建议意见。

(三)依托试验示范成果,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市县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媒体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节目,5 进一步扩大气象为农服务的覆盖面。

(四)随着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试验示范成果建立农作物和区域名优特支柱产业等分类更精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针对性更强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四、积累丰富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分行业分月(旬)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收集积累整理服务对策建议用语库,提供针对性更强、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五、积累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根据自然天气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天气演变特征,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分月(旬)积累整理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尽可能避免使用预报产品替代服务产品的服务方式,同时要转变观念,研究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尝试开展气象灾害预报,为公众提供更加实用、更加贴近需求的生活气象服务产品。

附件:1.气象服务工作日志

2.气象服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

下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庆城县气象局近年来,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科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们紧紧按照《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方案》,立足本地农业实际,切实加强气象服......

    气象现代化建设暨为农服务工作会议

    在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为农服务 工作会上的讲话 李海星 (2014年9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工......

    [德清]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汇报提纲].

    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汇报提纲 ——以德清全国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为例随着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性、必要......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资料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学习教材 1.什么是两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建设两体系的目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我市及我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xxx位于湖北东部,长江南岸,素以江南聚宝盆 之称。全市现辖四区一市一县及一个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内容预览:县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市残联:近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按照“抓基层、......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题库[最终定稿]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题库)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

    论气象为农服务的加减乘除(5篇范例)

    论气象为农服务的加减乘除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农业、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然而,部份地方规定动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