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保改革背景标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主要供款方是政府,而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新农保政策最核心的一点。新农保政策中有一条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里没有的,这个原则就是“有弹性”。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里面,规定的缴费比例、规定的领取资格、规定的支付标准。而新农保里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高低进行选择,同时允许地方增设缴费标准,可以向上增设,也可以向下增设,这就是为了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收入水平高低差异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新农保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实施工作。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战略难题。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是让农民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段,把自己取得的一部分收入留到将来使用, 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是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鉴于上
述的原因,我国为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从国内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我国养老保 险试点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为了保障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更加 完善,文章中引用了国外西方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西方 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对策,探索了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的各项可行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老龄化 土地养老 试点阶段Summary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我国的养老保障主要是针对城市居 民,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其应有的利益长期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鉴 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加快建设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指出应探索建 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提上日程。而如何有效地对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加以管理,也成为推进其顺利实施的关键。从2009 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止到2012 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实行大约三年,试点工 作开展的如何,是否能够尽如人意,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之一,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具体工作能够理清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 出可行方案。
(一)个人缴费起点低
新农保养老金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月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139。
但是各地制度不同,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辽宁省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为50元。虽然各地养老金计算不同,但是最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仍显得较少,保障水平普遍不高。辽宁省2014年新农保规定60岁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提高到 100元,虽然提高幅度较大,但是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农民选择的交费标准就会选择最低档的,这样保证了自己的出与入对自己都是最合适的,受益最大。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
新农保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长期性。调查中也显示,农民对于新农保了解程度都不高,这就说明存在新农保政策宣传不够广泛的问题,宣传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在对于新农保了解不深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办理一些养老的手续,缴费的档次的一些具体问题,根本无法知晓。要了解情况可能还需要亲自去镇里了解,存在很多的不便。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农民缴纳保险时不够积极,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最低档的交费标准。
(三)城乡衔接没有完全到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从最开始的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基本保险。国家也在努力,力争在2020年建立城乡覆盖的言老保障体系。虽然在现阶段基本的勾勒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框架,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城乡保障制度衔接不到位,不少农民已经不是农村户口了,或者说是准备变成城镇户口,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很好地解决方法。但是国家也不是一直没有想过办法,国家自实施新农保以后,也出台过一些政策。在2014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不过还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形成完美的对接。
(四)管理平台水平低
由于新农保是一项全新的政策,在实施以后,很多方面涉及到的区域都是全新的,以至于可能会大量的运用到新的软件。在实施新农保的最初,市里会给每一个基层分配一个专业性的人才去做工作,但是往往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配备的人员去其他部门做别的工作,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部分办理这方面业务的工作人员是不熟练的。而在农村本来信息就不够发达,当地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新事物也不太多,专业知识的不了解以及经验的不足,在进行新农保工作期间会接触到很多的新的事项,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一些困难,并且由于对工作流程的不了解,会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出错,这就导致整体的运营模式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管理层面出现问题。
(五)财政资金压力大
一项新政策的实施,就必然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而我国农村的经济起步也比较晚,经济基础不够坚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低下,政府把资金大多投入在了五保户以及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身上,在想要投入在其他方面是特别困难的。国家长时间上的关注在经济建设上,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建设,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原因是在政策实施的前阶段,农民没有完全了解这项政策,那么农民投入进去的资金也就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国家的刚性支出。这一问题必须尽快的解决,增加新农保的可持续性资金才能保证新农保的有效实施。
农村养老问题在资金上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当地政府在对于满足经济困难老人和五保户的养老的资金需求已经是有所困难,因而对于其他投入在农村养老上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受到我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观念的影响,各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而带动,缺乏对于社会建设的相应关注,导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脱节,因而国家层面对于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力度也不大。
新农保与旧农保存在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在筹集资金方面,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有效地选择与实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以及资金的筹集方式。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体现的是政府、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政府的责任问题。新旧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是其资金来源的方式不同。现时期我国新农保的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而旧农保的筹资模式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难以到位,最终变成“完全由个人缴费”的模式,养老金账户上的资金实际上只是农民个人完全积累式强制性储蓄,而没有任何政府的公共财政补贴,资金筹资模式的不同是新旧农保制度最大的不同。
其次在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为,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要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是在校学生。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越大就代表养老保险制度越公平。并且新农保实施以后,规定年满60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口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也规定了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应当参加缴费,这样有利于提高制度的覆盖率。旧农保的覆盖范围相对比较狭窄,由于集体以及政府补贴的缺失,导致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失去激励,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数量较少,由于年龄较大者预期待遇较低,这一规定将部分贫困农民的养老保障排斥在外,而有没有相关的补救措施。因此在旧养老保险运行的若干年内,参加养老保险的数量相对比较少。
最后是给付待遇。被养老保险制度所覆盖是获取养老保险的前提,但同时被同一养老保险制度所覆盖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同样的养老保险待遇。由于筹集资金的层次低、缺乏政府资金的补助以及制度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使得旧农保的给付待遇相对较低,很难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旧农保坚持资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运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变成了完全的个人账户制。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完全依靠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数量很小,养老保险的给付待遇较低,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原则的目标无法完成,难以满足老年群休的养老保险需求。相比较而言,新农保的给付待遇和保障效果都要高于旧农保制度,而旧农保制度对养老金的未来预期远远高于实际的待遇给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年满 16周岁、不是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 60 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目前 “新农保” 仍处试点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 立 公 示 和 信 息 披 露 制 度,加 强 社 会监督。
4.5 完善管理平台建设及制度衔接,健全法制。要切实保障新农保经办机构的组建和人员的配备,尽 快完善新农保管理运行的信息化平台,方便政府管理 和农民使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10] 建立统一的信 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行社会保险卡,加快推进“金保工 程”,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完善新农保与老农保 以及其他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度衔接,在省级统筹区域 内制定规范、统一且切实可行的转移续接办法,解决 不同养老保险政策、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在 国家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地建立包括《社会 保障法》、《社会保险法》以及《养老保险法》等几 个层次的法律体系,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走向法 制化和稳定发展的道路。[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新农保” 和“老农保” 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 “新农保” 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个筹资渠道相结合。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是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第二,“新农保” 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 的模式。“新农保” 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障支付的,我国农民 60 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根据“十二五” 规划,将于 2020 年前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 “新农保”。
由于近年来,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相对与城镇居民,农村的老龄人口养老成为了一大难题。辽宁省农村的老人养老的主要依靠是家庭。农村老人的生活和交往几乎以家庭为主,大多数的农民把养老保障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上。而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积很小,保障水平也较低。而且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主要有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但是,这些社会养老保障的形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村的老人享受,并且保障水平很低。因此农村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妥善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重中之重。由于农村的收入极少,从而带给社会一定的压力。那么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就可以极大的缓解社会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很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很好的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使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而对于中国的全面发展,仅仅依靠城镇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农村的生活水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原因。农村的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那么民心向国,对于治理国家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此次我选定辽宁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题,利用了文献检索,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这几个方面对辽宁省的新农保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了现在的新农保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推进建议
同时, 建立全国层面的制度衔接转换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实现。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强,农村居民会经常存在身份转换, 因而社会保险关系也要随之迁转。有关部门应尽快讨论出台正式政策, 以确保制度间转换的规范化, 维护转换制度者的利益, 尽可能减少其因制度衔接转换而出现的损失。从目前各试点地方出台的细则看,制度衔接与转化地方化色彩较浓,不利于跨地区转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辽宁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已初步形 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农村 社会保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人口老龄化 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支付压 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使建立健全城 乡衔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重要,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动导致的社会养老保 险的转移等问题,都对我国社会保险制 度的平稳运行和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可持 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建立 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 险制度,必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 持,也必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 调、健康发展,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增 值。在未来的日子里,广大人民将进一步 从国家的发展中获益,享有更丰厚的物 质文明成果。
第二篇:新农保试点(范文模版)
新农保试点:农民60岁后可月领基础养老金55元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务院办公厅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9〕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现就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二、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八、待遇调整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
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试点地区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农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
十二、相关制度衔接
原来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老农保)的地区,要在妥善处理老农保基金债权问题的基础上,做好与新农保制度衔接。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制定。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试点地区也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
十四、制定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
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具体办法,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按要求选择试点地区,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试点县(市、区、旗)的试点实施方案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十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篇:2011新农保工作
新农保工作方案
一、动员会议:
1、会议时间:拟3月15日前后;
2、出席对象:包村干部、村居书记(或主任)、会计;
3、议程:分管镇长动员、劳保所业务辅导、镇主要领导提要求,拟兑现2010扩面补助(1元/人),落实2011年任务,出台考核办法。
二、时间安排:
2011年3月16日—3月31日。
三、具体操作:
1、发放宣传资料、安排宣传车; 2、2010年参保对象及领取人员公布到村,根据名单收费(2010年未参保人员一律到镇集中办理);
3、镇劳保所人员到村宣传、动员和督查,逐日公布进度;
4、先收保费,随后开据,与论证同步(关于论证:
1、2010年已参保,2011不参保的,其符合条件父母停发基础养老金,后补的,其停发部分不补。
2、2010年已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有符合条件子女未参保的,必须到镇补交,否则停发并追回冒领金额;
3、2010年已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本人同时享受城镇职工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一律停发并追回冒领金额)。
四、考核办法:
1、完成任务的村居,给予600元补助;
2、超额完成任务的取前三名,分别再给予1500/1000/500元奖励;
3、未完成任务的村居,按完成情况扣减绩效考核积分;
4、完成任务情况以3月31日实际到账总额为准。
第四篇:新农保试点情况
松潘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
及政策建议
一、新农保试点情况
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2010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并明确了各级财政对新农保的补助政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州新农保扩大试点工作动员会议精神,根据州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县于2010年6月18日召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动员会议。县委、县政府正式印发了《松潘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松委办发„2010‟18号)。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10年全县有25个乡镇,11938人进行了参保。新农保参合比例为%。
2010年,各级财政共计安排我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45.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配套新农保专项资金156.8万元、省财政配套新农保专项资金54万元、州财政配套新农保专项资金21.6万元、县财政配套新农保专项资金13.19万元、个人缴费:185.56万元,利息收入1.9万元,2010年我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入总计431.15万元
2010年共计发放6070人基础养老金支出200.5万元,2010年我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年末滚存结余232.55万元。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
按照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要求,县财政对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个人缴费及时、足额拨付到财政专户进行管理使用
四、当前新农保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1、新农保的推进时间较长。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也就是说,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用10的时间完成,形成稳定的制度。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农民都希望尽早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他们养老的后顾之忧。没有作为试点县的农民,既没有享受到补贴,也没有为养老所作的必要积累,他们老年后的养老待遇,将比试点县农民低很多。长此以往,有可能影响农民的社会公平感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2、基金投资渠道单
一、管理制度滞后。传统农保制度严格限定基金只能存银行,年收益率2%,导致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目前新农保制度在筹资和支付环节的制度规定已经十分清晰,关于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问题还没有制度化的规定,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紧迫。
3、青年参保积极性不高。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44岁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率只有36.21%,远低于45岁以上的参保率。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鼓励年轻人长期缴费,但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多,得到实惠越多的效果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将影响这一惠民政策的可持续性;再者,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转移接续上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尚未出台具体的转移接续方法,使一些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在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的选择上犹疑不决。
4、试点县地方财政压力大,且新农保基金中的集体补助政策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很难实行。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构成,但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这项政策的落实有难度
五、建议:
一是加快新农保试点、推进速度。首批新农保试点深受农村居民的欢迎和拥护,全国各市县普遍要求参加。从首批试点看,如果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推进速度过慢,还会引起新的矛盾和问题。建议加快推进新农保试点,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覆盖,使广大农民朋友尽早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是加强基金管理和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建议国家尽快统筹考虑包括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等各类积累性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探索不同形式的基金投资办法,在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加以推广。银行”。
三要尽快实现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接续并轨,调动农民参保热情。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开放兼容、综合统一的原则,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制度逐步靠拢,相互衔接,逐步统合,防止“碎片化”。要建立与各种现存养老保险制度的动态衔接,以不断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同时,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村入户,广泛宣传新农保政策,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四是注重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公平性问题。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为55元,东、中、西部地区一样,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此基础上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地方财政补贴。同时,有条件的村集体要对村民参保缴费给予适当补助。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来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集体经济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导致地方补贴与东部失衡,集体补助更是基本难以实现,成为一句美丽的“空话”。建议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积极作用,对财政自给率低的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多支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国家支付基础养老金定额,以有效缓解试点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政府财力水平差异较大的矛盾。
五是强化基础,充实队伍,确保经办服务到位。整合基层服务资源,建议尽快建立健全“乡镇有机构、村级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基层经办服务网络;要充实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力量,加强对基层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议国家统筹考虑农村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保证新农保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规范高效开展。
第五篇:新农保交流材料
统筹城乡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大利民惠民政策落实力度,把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作为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以牢基础、广宣传、强管理、优服务的工作理念,狠抓工作落实,初步形成了组织保障有力化、宣传动员深入化、经办管理标准化、为民服务贴心化的“四化”工作体系,有效的促进了我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为我区经济社会实现率先展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我区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38个村、12个社区,新型农村应参保210836人,参保201569人,参保率95.6%,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18.5万人的109%,其中,缴费人数157562人(续保154750人,续保率98.6%),享受待遇44007人,待遇享受率99.4%。
一、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推动组织保障有力化 我区始终坚持“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基础工作、平台搭建、动员实施、经费保障、工作落实”八到位原则,稳步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是把“新农保”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领导组织机构、基层平台建设、经办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经费等方面全面支持保障。自2006年以来,共计投入财政补贴678.3万元,协调区财政筹措350万元作为养老金发放周转资金,确保养老金于每月25日前发放到位。同时,区财政按参保人数每人每年3元,落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业务工作经费65.9万元,确保了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
二是把配套设施建设做为开展工作的强力后盾。我区全力加强区、镇、村三级经办机构建设,先后投资建成区社会公共服务中心,14个镇(街道)社会公共服务中心,12个社区、238个社会公共服务站,招录协管员90余名,为区、镇购置档案柜120个、档案盒10000个,配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248台,确保了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全部落实到位,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公服务环境。
三是把完善制度作为规范化开展工作的“笼头”。我区大力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包保”和“责任追究”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新农保管理工作规程》、《新农保业务操作流程》、《基金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等26项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查,有据可究。并实行重点工作周统计,日常工作月报表,阶段工作季检查,综合工作年考核,定期通过电视和电子公告板通报工作情况,实行“以奖代补”,对工作进展快、措施得力、目标任务完成好的镇进行表彰奖励。
二、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推动宣传动员深入化 我区始终坚持“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覆盖”的宣传原则,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三下三进”宣传方案,切实做到宣传下基层、下乡镇、下街道、动员工作进村、进户、进群众心中,充分利用专栏、标语、电视、网络、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主动耐心地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向群众讲政策、讲好处、讲要求,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养老保险政策好,政府扶助帮养老”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通过参保典型人物专题报道、“惠民政策春暖行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设立咨询点,讲解政策,解答疑问,发放宣传画和彩页40多万份,悬挂横幅标语100多条,群众政策见面讲解会30多场,“政策解读”手册 3000多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知识问答”500多份,电话专线咨询3000人次。铺天盖地的宣传,有效的促使广大新型农村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养老保险工作中来,在全区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保、户户争先、村村联动、街道成片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重点,深度落实,推动经办管理标准化 三分政策七分经办。只有把经办管理做好、做扎实,做标准,养老保险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我区各级经办机构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经办工作,探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了养老保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在推进养老保险工作中,我们从养老保险宣传版面的设计、参保登记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统计报表工作、经办机构办公环境等多个方面,规范养老保险的经办流程,明确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的相关事宜,通过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明确经办流程、明确操作方法,做到手续办理到户,凭证发放到手,确保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二是数据管理标准化。我们以镇、村为单位,深入摸底调查,建立《陈仓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数据库》,确保底数清、对象明。在数据校对方面,我们紧抓数据录入校对工作不放松,采取周进度评比通报制度、落后镇重点督察制度等措施,对相关数据,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考评,确保数据录入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现已形成区、镇两级档案110柜4934盒2376册,待遇数据入库率达99.6%,2011年缴费数据录入率达到99.4%,2007年至2010年缴费数据核对完成率达到96.2%,全面的实现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资金监管标准化。我们建立了内审稽核制度,紧抓财务内审稽核不松劲,规范了财务内审稽核行为。按照基金管理制度,在邮政银行分别开设新农保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为方便群众领取养老金,通过增设银行网点和安装电话转账机,做到了网点覆盖到镇,代发点延伸到村,实行社会化发放,满足了老人在本村领取养老金的愿望。2011年全区征缴保费2884.9万元,所收保费已全部上划财政专户;新农保基金积累13184.1万元,转存定期13070.6万元,转存率99.1%;城居保基金积累449万元,转存定期430万元,转存率95.8%;各级财政补贴4389.9万元均已拨付到位。
三、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推动为民服务贴心化 我区结合养老保险业务实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优质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人性化地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受益一生”作为优质服务追求的最高境界,从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多个方面促使服务贴心化。
一是“引进来”结合“走出去”提倡窗口服务全程化。我们把窗口服务作为贴心服务的一个突破口,确立了服务过程有引导、服务受理不推托、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无差距、服务目标无投诉的全程式服务模式,彻底消除群众办事“跑断腿,磨破嘴”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树立了农保队伍良好的服务形象,提升服务满意率。
二是统一业务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素质。我们采取以会代训、逢会必训,理论和实践、讲解和问答、学习和测试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区中心周例会、镇街月例会、村级季例会三级例会学习制度,对区、镇、村三级工作人员进行了多轮次、全方位的集中培训,讲解政策规定,教授业务操作流程。完成培训100多场次,在经办人员队伍中掀起学习政策争做行家里手的热潮。
三是统一办公场所标识,增强工作透明度。在区镇村三级统一建设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统一标识,制作管理规定、工作职责、文明用语、业务流程等制度牌,实现区上一厅式办公,镇上一站式办理,村上一条龙服务,做到了经办有标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制度、过程有监督、工作有评价。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大事、好事、实事。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虚心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积极进去,开拓创新,努力把“新农保”这项惠民工程宣传好、落实好,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深入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