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5:5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3年5月27日经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3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调解仲裁工作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今天我们召开全省调解仲裁条线学习宣传贯彻《办法》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各级仲裁机构认真学习、自觉贯彻落实《办法》。

自2008年《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后,我省人社部门积极贯彻《调解仲裁法》及其配套规章,大力推动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人员队伍、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工作效能的全方位建设,形成了行之有效且为全社会和广大当事人肯定的调解仲裁新举措,确保了全省调解仲裁组织机构、队伍、制度机制等建设都有较大提升,一直走在全国仲裁条线的前列。同时,我省于2010年完成了机构改革并组建了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新形势下,原《江苏省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省政府令54号)和《江苏省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苏政发〔2005〕106号)中的相关规定已明显与《调解仲裁法》不相符合,有必要及时制定我省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的相应法规规章。早在2009年,省厅已把制定我省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政府规章列入了立法调研计划之中,经过了几年来的反复调研论证,多方沟通协调,最终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办法》,率先实现了劳动和人事争议在处理机构、处理人员、处理程序、处理制度方面的统一,并将我省近年来一些调解仲裁工作的先进举措和做法总结提升为政府规章内容,以政府规章形式巩固了我省调解仲裁工作创新成果,使《办法》更具江苏特色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了《调解仲裁法》在江苏的贯彻实施。

《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是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推进我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办法》完善了我省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夯实了调解仲裁工作基础,提升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为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提供了法制保障,标志着我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法制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有效开展好《办法》的学习宣传活动

(一)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办法》的精神实质

《办法》是规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程序的程序性规章,要重视程序正义,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长期以来,部分仲裁机构和人员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中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少数仲裁员认为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就代表了案件处理的公正,在处理案件时注重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条例》等实体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却没有对《调解仲裁法》、《办案规则》等规定的调解仲裁程序性法律规章给予足够重视。然而,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维护并验证实体正义的必要条件。《办法》作为一部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程序性规章,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省地方规章对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立法空白,是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和每一位仲裁员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章程,全省调解仲裁条线要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认真学习《办法》对于争议处理的操作性程序和规范性程序的规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案,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重点突出,着重学习《办法》的创新规定。

因《调解仲裁法》和《办案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所以其规定的调解仲裁程序较为原则和笼统,而《办法》的出台,是建立在我省已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符合江苏省情且行之有效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基础之上,故《办法》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创新设定了部分更有针对性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新机制,这些新规定无疑是学习的重点所在。例如,《办法》完善了调解组织机制,拓展了调解组织范围,在《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基础上拓展了调解组织的范围,增加了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具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明确了调解协议的审查确认制度,当事人可以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确认申请,仲裁委员会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对调解协议出具仲裁调解书;《办法》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规范公民代理人的相关规定,以及参照全国多省市有关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等联合发布的规范当事人代理活动的规定,明确了公民代理人应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身份证明和劳动者所在社区、单位或者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相关证明,同时明确了公民代理人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赢利性费用、不得进行风险代理以及违反规定应取消其代理资格的法律后果。《办法》还创新了仲裁文书的送达,在《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规定了网上公告和布告形式公布送达,这是为应对实践中集体争议的突发性、紧急性,及时、稳妥地调处集体争议而创设的。此外,为加强仲裁委员会对自身的监督,有错必究,《办法》规定,除已生效超过1年的仲裁裁决和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以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特定的五种情形下,应当决定撤销仲裁裁决,另行组成仲裁庭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等等。

(三)结合实际,在调解仲裁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

各地要以《办法》的创新规定为重点,结合调解仲裁工作实践深入开展学习,把《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实在调解仲裁工作实践中。要把《办法》的学习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各级仲裁机构要充分利用工作例会、日常业务学习培训、个人自主学习等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落实。分管调解仲裁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办法》,充分领会《办法》对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建设的新要求,把《办法》规定的调解仲裁工作新机制、新制度落实到整体工作部署中去,切实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全省122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840名专职仲裁员和580名兼职仲裁员,这支队伍是学习好、宣传好《办法》的中坚力量,更是贯彻好《办法》的关键所在。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调解仲裁工作人员尽快学懂、学深、学透《办法》,精通《办法》的具体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办法》有关案件处理的操作规程和规范流程,提升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

(四)协调配合,全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氛围。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能仅凭人社部门一家之力。省厅印发了《办法》的普法资料,将《劳动合同法》、《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调解仲裁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以及《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等汇编成册,除发放给各级人社部门外,还发放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和部省属企事业单位等等,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引导他们主动学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扩散效应”,真正营造出学法用法氛围。各级仲裁机构要加强与工会、企联、工商联、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学法、普法活动,采取以送法促学法、以讲法促学法的形式,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会干部、律师、法律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切实为《办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点面结合,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各地要根据省厅下发的《宣传提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宣传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用人单位,面向广大劳动者。要围绕《办法》的重点内容,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地抓好《办法》宣传普及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政策解答等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动员和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与工会、企业组织等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宣传工作。各地在宣传《办法》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社会各方面对贯彻落实《办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出现的问题,如有重要情况及时向省厅报告。

二、贯彻落实《办法》,推动全年重点工作目标的完成 当前,全省劳动关系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省调解仲裁机构调处案件数同比增长11.95%,显示出劳资矛盾仍呈高发、多发态势。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劳动关系矛盾的冲突性增强,对抗性加剧,上半年,全省仲裁机构立案受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同比增长14.98%,涉案人数同比增长了42%,其中50人以上重大集体争议2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件,劳动关系矛盾处理难度加大。此外,劳动关系运行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区域看,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苏南地区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纠纷增多,上半年劳动人事争议立案数同比增长20%以上,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从行业看,造船、服装、电子等与外贸紧密关联的制造业企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明显。从类型看,欠薪案件依然高发,但与以往发生在年末、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不同,今年欠薪案件时间有所提前,范围有所扩大。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运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并且伴随新法新规对劳务派遣用工的严格规制和劳动者对同工同酬的新期待,下半年全省劳动人事争议高发态势不会改变,调解仲裁工作仍将任重道远。对此,各地要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人员队伍、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工作效能的全方位建设,做好下半年调解仲裁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实现案结事了。

一是要继续加大各类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的调解力度。要继续推进企业劳调组织、区域性、行业性劳调组织、乡镇(街道)劳调组织的建设,按照《办法》的要求将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延伸至经济活跃的村和社区。各类调解组织应实现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台帐,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充分发挥调解组织预防调解劳动争议的先行作用。确保各类调解组织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占案件总量50%以上的工作目标。同时各级调解仲裁机构要注重案前、庭前、庭中、庭后的全程调解,在调解前打基础、调解中出实招、调解后求长效,确保调解仲裁机构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占案件总量的70%以上。同时,在做好个案调处工作的同时,就企业调解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积极向相关企业和单位提出仲裁建议书或调解建议书,柔性化解劳资矛盾,帮助企业和劳动者减少对抗,实现双赢。

二是要强化调裁、裁审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对加强调裁衔接、裁审衔接的相关规定,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可以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也可以接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委托、移交、邀请进行调解。要根据《办法》对调解协议确认的规定,将各类调解组织出具的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书置换为仲裁调解书,不断提升调解组织解调协议的效力和执行力。要进一步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建设,要切实利用巡回法庭的对接平台,妥善处理一些适用法律法规不明确的案件、在本地区可能引起较大影响的案件、可能引起上访的案件,联动化解争议,确保案结事了。

(二)高度重视集体争议案件处理,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今年以来,劳动人事集体争议呈高发态势,涉及人数大幅上升,处理难度增大,为此,各级仲裁机构要坚持对集体争议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结的原则,坚持三方驻会和三方会审制度,并由仲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办,确保集体争议尤其是重大集体争议的限时稳妥办结。要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紧急报告的通知》和重大集体争议的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排查预警机制,加强与司法部门、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沟通协调、联动化解工作,确保进入仲裁程序的集体争议群体性事件的零发生率。

(三)以两项创建活动为抓手,强化调解仲裁效能建设。

一是以贯彻《办法》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示范仲裁院创建活动。《办法》已明确规定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是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要落实《办法》对仲裁院和人员配备的规定,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并尽量做到调解仲裁行政处(科)室与仲裁院合署办公。已分设主要负责人的,应科学界定调解仲裁行政处(科)室与仲裁院的工作职能,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示范仲裁院创建力度,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硬件建设标准化、人员配备专业化、工作制度规范化、案件处理信息化、保障支持长效化。

要根据《办法》规定优化仲裁资源配置。《办法》规定,省、设区的市、县(市)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各地要根据该规定,本着因地制宜、适应案件处理实际需要的原则,对行政区域小、职工人数少、案件量少的区,进行仲裁资源的大力整合。一方面要做大做强省辖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更高的水平、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提升省辖市仲裁院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县级示范仲裁院创建力度,更大力度地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夯实基层基础,按时序进度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满足群众的维权需求。目前,全省示范仲裁院建成率为39%,尚未实现60%的工作目标,全省示范仲裁院的创建工作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要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人社部、中编办、财政部《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13号)和省三部门贯彻实施三部委文件精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查,对符合创建标准的仲裁院及时向省厅申报验收,切实完成全年的创建工作目标。

二是以创建质量管理先进仲裁院为重点,全面提升案件处理质效。下半年,全省质量管理先进仲裁院创建活动进入组织实施和考核评比阶段。各市要按照创建工作目标,对标找差,层层落实。各地要以案件处理100%实时网络运行为抓手,创新案件质量管理方式,保证案件处理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合法合规,法律适用准确全面,法律文书规范严谨。各级仲裁机构的仲裁员都应自觉提高案件质量意识,在系统上全面录入办理案件的详细信息和办案环节。仲裁机构负责人要率先使用信息系统,熟练掌握审批操作,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规范化程度。目前,省厅已对各市仲裁机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二期通报,各地要根据通报情况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制定整改措施。省辖市仲裁机构要按照“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仲裁机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案件处理质量的督促检查工作。

各地要根据《办法》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的仲裁期间办理案件,加大案件分类处理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简单案件,积极依法适用简易或特别简易程序。要严格对仲裁标的审查,依法提高一裁终局案件的比例,真正体现调解仲裁快捷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特点,提高案件审理效率。要畅通各类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的争议、拖欠工资等争议快立、快调、快审、快裁,力争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4%以上,仲裁案件100%在法定期限内审结。

(四)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强化调解仲裁队伍能力建设

队伍建设是做好调解仲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风和行风建设又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各地要落实《办法》对仲裁人员配备和仲裁员管理的规定,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一是进一步狠抓调解仲裁队伍学习培训制度。为进一步落实《调解仲裁法》和《办法》对仲裁员入门资质和学习培训的要求,切实提高仲裁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水平,省厅今年制定了《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聘前培训、提升培训、业务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的培训长效机制,努力培养更多业务行家和办案能手,培养更多复合型、专家型仲裁员。各地要严格审核仲裁员准入资质,不符合仲裁员条件的一律不允许参加省厅的聘前培训并不能予以聘任。要加大分类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切实提升仲裁员的法律适用能力、群众沟通调解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组织仲裁员进行常态化的仲裁员业务学习制度和仲裁员自主学习制度。仲裁工作是专业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全体仲裁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只有不断加强仲裁员的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仲裁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仲裁员队伍。

二是进一步狠抓调解仲裁队伍行风、作风建设。队伍建设是做好调解仲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风和行风建设又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印发的十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结合仲裁工作实际,要强化仲裁员的法律意识,依法办案是仲裁工作的内在要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是一项准司法工作,作为仲裁员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案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审理案件,要坚守法律底线,不徇私枉法,不在处理案件中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要提升仲裁员服务意识。调解仲裁工作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遵循双服务、两维护的宗旨,切实发挥仲裁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责,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调解仲裁服务。要服务企业稳岗发展,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帮助企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实行咨询接待“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要坚持为农民工、工伤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维权绿色服务通道。要加强对当事人案前法律引导和法律释明服务,裁后的释明答疑和裁后回访工作,切实降低仲裁裁决的上诉率,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要提升仲裁员的责任意识。仲裁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处理好每一起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接待好每一位来访当事人,切实担当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的使命。结合今年人社部门“四位一体”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我们将加大对调解仲裁条线的内外部监督力度,对涉及调解仲裁的有效信访投诉一查到底,予以通报,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强化仲裁员的纪律意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裁决结果涉及经济利益小则几百上千,大则几十万上百万,易导致仲裁员成为权力寻租对象,因此,强化纪律意识首先要有风险意识,每个仲裁员随时都要受到社会群众的监督,不仅要规范工作场所以内的行为,而且要规范工作场所以外的言行,其次要有底线意识,不能寻私舞弊,不能和当事人发生利益关系,不能拿仲裁结果换取钱权交易。此外,全省调解仲裁条线所有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党员,党员就要树立对党的信仰,遵守党的纪律,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以民为本,克已奉公,牢固树立起纪律意识。

同志们,下半年,调解仲裁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注重统筹安排,把《办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与全面推进全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办法》的贯彻落实推动全年调解仲裁重点工作取得成效,为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 上传人:王宜建

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90号

《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已于2013年5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长 李学勇

2013年6月6日

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调解、仲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等法

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着重调解,及时裁决,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调解、乡镇(街道)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渠道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第二章 调 解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三)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四)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五)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的具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劳动者推举产生,用人单位代表由单位负责人指定。

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第七条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调解登记、调解记录、督促履行、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统计报告、工作考评等制度。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

织开展调解工作。

第九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司法行政部门、人民法院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共同开展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条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接到当事人调解申请后,对属于劳动人事争议受理范围且各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应当在3日内受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或者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应当做好记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一条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人事争议,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结束,但是,当事人书面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长。在15日内或者当事人同意的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第十二条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制作的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基本情况、调解请求事项、调解结果和协议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

第十三条 经调解组织调解达成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协议的,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可以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确认申请,仲裁委员会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对调解协议出具仲裁调解书;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出具不予确认决定书。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确认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就该争议事项向劳动人事争议仲

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四条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可以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调解组织也可以接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委托、移交、邀请进行调解。

委托、移交调解的调解期限不超过15日,调解期限不计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期

限。

第十五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

员会应当受理。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可以依据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章 仲 裁

第十六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案件处理实际需要,在本辖区内的乡镇(街道)、村(社

区)设立巡回仲裁庭。

第十七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干部主管部门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代表、军队及聘用单位文职人员工作主管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总人

数应当是单数。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组成单

位负责人担任。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工会、相关部门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单位可以委派兼职仲裁员常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活动。

第十九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具体承担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应当建设成具有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办事机构。第二十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应当按照统筹兼顾、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合理配备工作人

员。

仲裁院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和办案场所,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装备。

第二十一条 仲裁庭审理劳动人事争议,应当在专门场所进行。为方便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必要时可以设立临时仲裁场所。

仲裁场所应当相对独立、设施功能齐全、标志显著、庭貌庄严。参加庭审的仲裁员和记录人员应当统一着正装,佩戴仲裁徽章。

第二十二条 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仲裁员条件,并参加国家或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的仲裁员培训,考试合格,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聘

任的仲裁员,可以申领仲裁员证。

第二十三条 仲裁员分为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和专职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享有同等权利。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第二十四条 仲裁员实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解聘和续聘的依据。第二十五条 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一)实施《公务员法》的省级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省级单位与

聘任工作人员的人事争议;

(二)省人民政府在宁直属事业单位以及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在宁事业单位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三)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代管的中央、国家有关部门所属驻宁事业单位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四)军队军级以上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的人事争议;

(五)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人事争议;

(六)认为应当由本仲裁委员会审理的其他劳动人事争议。

第二十六条 设区的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除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

员会管辖范围以外的其他劳动人事争议。

县(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第二十七条 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分别向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合同履行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案件受理后,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管辖。多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由最先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其共同的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变更等情况的,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

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

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三十条 劳动者委托除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近亲属以外的公民参加仲裁活动的,公民代理人应当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身份证明和劳动者所在社区、单位或者有关

社会团体推荐的相关证明。

公民代理人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代理人不得从事风险代理。代理人违反第二款规定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取消其代理资格。

第三十一条 委托代理人的权限变更或者解除的,当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应当书面告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并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10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应当推

举不超过5名代表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第三十三条 仲裁庭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时所依据的证据有: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供与其请求事项相关事

实的初步证据。

第三十五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单位就案件事实部分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核定。受委托的单位应当自收到委托书之日起15日内完成委托事项;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方。

第三十六条 劳动人事争议申请仲裁时效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当事人主张仲裁时效中断、中止的,应当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十七条 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公开开庭审理,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审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军事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最迟应当在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通知当事人。第三十九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人事争议的期限,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

定执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中止计算仲裁期间:

(一)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参加仲裁活动的;

(二)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三)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就专业性问题进行核定的;

(四)案件处理需要等待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或者司法鉴定的;

(五)公告送达的;

(六)其他需要中止计算仲裁期间的情形。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终结审理:

(一)申请人为自然人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法定代理人放弃申

请权利的;

(二)涉及经济利益的劳动人事争议,被申请人为自然人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

义务的人的;

(三)仲裁庭逾期未作出裁决,当事人不同意继续由仲裁委员会审理的;

(四)其他需要终结审理的情形。第四十一条 仲裁决定适用于下列事项:

(一)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二)是否需要回避的;

(三)中止、终结或者恢复审理的;

(四)撤销不予受理通知或者案件的;

(五)撤销并重新组成仲裁庭的;

(六)准予撤回仲裁申请的;

(七)补正调解书、裁决书笔误的;

(八)撤销仲裁裁决并重新审理的;

(九)不予确认调解组织调解协议效力的;

(十)其他需要仲裁决定解决的事项。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仲裁后至仲裁裁决前,因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因被申请人主体有误、放弃仲裁申请等原因而撤回仲裁申请的,应当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准予其撤回仲裁申请。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已受理被申请人反申请的,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不影响被申请人反

申请的继续审理。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

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

调解协议需要由第三人承担义务的,第三人应当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或者盖章。

第四十四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受理决定的,应当书面征询申请人是否同意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人同意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申请人不同意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件回执上对超过5日期限予以确认,申请人可以自确认之日起15日内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五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未在法定期限内对劳动人事争议作出裁决的,应当书面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同意由其继续审理。各方当事人均同意继续审理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继续审理;一方当事人不同意继续审理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作出

终结审理决定,当事人可以自收到决定 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 劳动者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其仲裁请求涉及数项,且仲裁裁决确定的每项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该裁决为终局裁决。

第四十七条 仲裁文书应当按照下列方式送达:

(一)直接送达;

(二)留置送达;

(三)委托送达;

(四)邮寄送达。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适用前款规定的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仲裁文书采用公告方式送达的,可以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网站发布公告,同时,在案卷中注明原因和经过,保留相应的网页记录。劳动者人数在1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适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用人单位的,可以通过布告形式公布。布告应当张贴在用人单位主要经营场所或者办公场所,或者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住所地,自布告张贴次日起,即视为送达。第四十八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裁决先予执行的,在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执行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移送执行函;

(二)先予执行裁决书;

(三)裁决书的送达回执。

第四十九条 对于权利义务明确、事实清楚的简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或者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其他争议案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处理,并可以在庭审程序、案件调查、仲裁文书送达、裁决方式等方面进行简便处理。第五十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以及经当事人同意的其他案件,可以适用特

别简易程序:

(一)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劳动者在3人以内的;

(二)申请人的请求事项单一,案件标的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

(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确和适用法律清楚的。

第五十一条 适用特别简易程序处理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予以立案,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处理,采用庭外调解或者书面审理的方式在15日内结案,结案方式为申请人自愿撤回仲裁申请或者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15日内经2次调解仍未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转入简易程序处理,仲裁期限从转入简易程序之日起重新计算。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批评教育无效的,可以向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提出仲裁建议书,收到仲裁建议书的单位或者部门应当处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提供虚假证据的;

(三)有义务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而拒不提供的;

(四)利用仲裁活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

(五)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六)违反仲裁庭纪律或者扰乱仲裁庭秩序的;

(七)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三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现其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裁决。但已生效超过1年的仲裁裁决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

除外: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决的;

(三)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四)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五)仲裁员在审理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撤销之日起10日内另行组成仲裁庭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重新审理期限从撤销之日起计算。

第四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就业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港、澳、台地区居民,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的“3日”“5日”,指工作日。有关证据、送达、期间等事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仲裁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

算,给予保障。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1995年1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江苏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和2005年12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江苏省人

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上传人:徐州市鼓楼区仲裁科:王宜建

第三篇:杨志明副部长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杨志明副部长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开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杨志明在讲话中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以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为重点,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保障。“十一五”时期,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立案处理争议案件264.6万件,是“十五”时期113.9万件的2.3倍;

二、以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法律政策体系。“十一五”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基础,以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法、条例、规章”为主,有关政策集成配套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政策体系;

三、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为基础,进一步畅通了当事人维权渠道;

四、以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整合为保障,基层调解组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本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时期,各地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调解仲裁队伍初具规模,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面对 “十二五”时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杨志明副部长指出: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给调解仲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经济利益上由单纯追求工资收入向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转变,在工作权利上由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向争取体面劳动、享受各项社会保障转变。

二、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给调解仲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管理理念上,向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转变;管理主体上,向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管理环节上,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管理方式上,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管理手段上,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给调解仲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为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前提,也对调解仲裁工作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增强,会导致案件量增多。

四、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等新形势给调解仲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要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才保证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收入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在 “十二五”时期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主线,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院基本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调解仲裁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步建立起预防功能健全、调解方式有效、仲裁公正权威、队伍充实专业的统一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

杨志明副部长强调“十二五”时期特别是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快制定法律配套规章,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法律政策体系。“十二五”时期,要坚持“鼓励和解、加强调解、加快仲裁、衔接诉讼”的争议诈理原则,不断完善协商、调解、仲裁制度,突出调解仲裁快捷、灵活、低成本的优势,加快制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档案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劳动权益救济制度。今年做好一是尽快出台《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二是研究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三是加快地方制定配套规章政策进度。

二、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将多数争议案件用柔性化方式及时处理。“十二五”时期,300人以上的企业要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不断提高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设立的调解组织组建率通过调解将50%以上的争议化解在企业、乡镇街道及社区。今年做好一是做好国有大型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加快建立部门联动的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四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三、加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本建设力度,提升争议处理效能。“十二五”时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要切实履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工作职责,切实发挥仲裁办案的主体作用。到“十二五”末期,全国基本完成仲裁院基本建设,普遍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全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要求,体现仲裁特色,争议处理能力强,社会公信力高,具有较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的仲裁院。今年做好一是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整、组建。二是加快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本建设。

四、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制度,同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十二五”时期,要加快仲裁办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仲裁办案质量,做到审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适当、仲裁裁决统一,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裁审衔接,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提高裁审一致率。今年做好一是做好拖欠工资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作;二是对争议案件进行分类处理;三是继续做好裁审衔接工作。

五、加快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时期,要不断充实和拓展调解员队伍,积极吸纳律师、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退休的劳动人事法律专业人员担任调解员;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企业密度及劳动争议案件发生数量,合理配备仲裁员,拓展兼职仲裁员来源渠道。加在培训力度,形成统一指导、分级培训、全员轮训的培训长效机制。到“十二五”末期,50%的调解员和80%的仲裁员要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调解仲裁队伍,形成与法律实施相配套的组织体系。今年做好一是开发公益岗位充实基层劳动争议调解队伍;二是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培训;三是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党风廉政建设。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

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11〕8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系,提高调解仲裁能力,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现就加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省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集体争议案件多发,劳动关系复杂多变。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事争议案件也呈上升趋势。能否妥善化解纠纷,调处争议,直接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是保障劳动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调解仲裁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的重要基础来抓。要立足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创新预防、调处劳动人事争议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通过调解仲裁及时处理争议、有效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以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为主线,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院建设为基础,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以及调裁诉紧密衔接的矛盾调处机制,逐步形成预防功能健全、调解方式有效、仲裁公正权威、队伍充实专业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系,不断提高调解仲裁的质量和效率,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发展新形势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服务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工作目标。

--实现争议处理柔性化。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基本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基层调解网络全面覆盖,60%以上的劳动人事争议通过调解快速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实现案件办理标准化。推行阳光仲裁,规范仲裁行为,以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改革办案方式,规范办案程序,缩短办案周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确保“快立、快办、快结、办好”,切实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实现仲裁机构实体化。从2011年起,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普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专门的办案机构、专门的适应办案需要的人员编制、专门的办案场所、专门的财政预算经费,为调解仲裁工作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

(一)加强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试点,在省、市、县(市、区)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总工会、企业联合会、工商联参与的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工作机制,推动企业、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等组织

广泛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切实增强用人单位自主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作用,拓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渠道。完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调解服务功能,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立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二)充实基层调解人员。将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充实基层调解人员的重要渠道,壮大调解员队伍,提高调解员素质。加强调解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处理和化解纠纷的能力。

(三)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加快建立部门联动的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在预防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方面的作用。建立调解工作指导评价和情况通报机制。加强调裁衔接,推行调解建议书制度,引导当事人就近就地到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争议。积极开展委托调解和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工作,提升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四、加大争议仲裁工作力度

(一)完善案件分类处理制度。实行案件分类处理,建立繁简分流机制。充分发挥“一裁终局”制度简便快捷的优势,对简单、小额争议和执行国家劳动标准的案件实行终局裁决。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当庭予以裁决。对部分事实清楚、调解不成的,就查明部分先行裁决。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案件,符合条件的裁决先予执行。

(二)开辟“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女职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案件,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采取先行裁决,裁决先予执行等措施,快速妥善处理争议。对集体争议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快速结案。对企业经营者欠薪逃匿等重大集体争议,要组成特别仲裁庭,缩短送达、审理期限。

(三)强化裁审衔接。加强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畅通当事人维权渠道,提高仲裁裁决的执行效率。

(四)规范仲裁代理行为。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律师参与仲裁活动的监管。对敏感案件或群体性事件,律师事务所或执业律师不得以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向不特

定多数人发出代理要约。律师不得对涉及财产关系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采用风险代理。公民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不得向当事人收取报酬,当事人与代理人应签订不收费协议并提供给仲裁机构;不向仲裁机构提供不收费协议的,仲裁机构有权取消代理人的代理资格。

(五)加强仲裁建议工作。针对仲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各级仲裁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向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提出工作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促进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共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争议的发生。

五、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

(一)加快推进仲裁院建设。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争议案件较多的乡镇、街道,可设立仲裁分院或仲裁派出庭(巡回庭),就地、就近及时调处争议。争取到2011年年底前,50%以上的仲裁机构完成仲裁院建设;2012年年底前,70%以上的仲裁机构完成仲裁院建设;2013年年底前,全省基本完成仲裁院建设。

(二)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案件数量和在法定审限内结案的实际需要,在保证法定仲裁庭组成人数的前提下,配齐配强专职仲裁员、书记员以及其他办案辅助人员,扩大兼职仲裁员的来源渠道,吸收律师等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兼职仲裁员。要加强对仲裁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仲裁员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纠纷处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要加强对仲裁员的管理,开展仲裁文明窗口建设,不断提高仲裁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

(三)落实仲裁经费保障。各地要认真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省财政厅、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争议仲裁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粤财行〔2008〕237号)的要求,将仲裁经费纳入各级财政保障,确保经费落实到位。要根据仲裁工作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并合理规划仲裁办公经费、业务经费和仲裁员办案补助经费,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仲裁工作的投入力度。严禁截留、挪用、挤占仲裁经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仲裁工作的扶持力度,推动全省仲裁事业协调发展。

(四)加强仲裁基础建设。各地要根据省统一要求,对仲裁办公、办案场所设施、标识

及仲裁员着装等进行规范。仲裁办案场所应相对独立,设施功能齐全,能满足办案和日常工作的基本需要。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备和更新,保证仲裁庭专业设备、档案储存设备、仲裁文书送达、立案窗口等设备设施的配备,提高办案保障能力。要加快仲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庭审实时监控、审批联网操作和案件信息共享。

六、加强对调解仲裁工作的领导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各地要把加强调解仲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有效解决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制度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调解仲裁服务体系,确保调解仲裁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地要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预警机制和突发性、群体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处置机制,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重大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研究完善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有效办法。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调解仲裁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篇:在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们: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作出了各项决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成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提出了目标任务,作出总体部署,对全社会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坚持谋求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今天,xxxx省委召开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视频会议,开展学习交流,作出动员部署。全省xx各级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宣传,用“两会”精神统一思想、激励会员、凝聚力量,围绕“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积极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两会”精神,把握发展大局

今年的“两会”,是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XXX参加了XXX、XX、XXX和XX部队代表团审议,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指向明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传递出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心和力量,为我们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引。全省xx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XXX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一年多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理解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XXX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两会”审议通过的各项报告、议案和决定,全面贯彻了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两会”文件,充分了解这些文件的内容,以此为遵循,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发展大局,明确建言献策目标,认准凝心聚力方向,切实履职尽责。

二、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凝心聚力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是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过程中,不断深化“XXX”主题教育成果,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xx促进共识、凝心聚力的作用,夯实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两会之前,XXX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参政党服务大局、发挥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xx各级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XXX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X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坚定制度自信。XXX强调,“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应该看到,在世界经济衰退、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发展成果来之不易、令人瞩目。这是在以XXX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带领全国人民坚定自信、直面挑战、共克时艰、团结奋斗取得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我们要结合庆祝xx成立xx周年、xxxx省委成立xx周年等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学习教育等工作,加强xx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宣传xx会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疫情防控中的成绩和表现,弘扬抗疫精神,讲好xx故事,体现xx形象;要不断完善思想工作机制,提高思想宣传能力,引导会员保持积极的思想态度和良好的言行作风,坚定自信、维护大局,体现出xx会员的政治素养和社会影响。

三、贯彻“两会”精神,积极履职尽责

完成“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群策群力、凝心聚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积极履职尽责,体现责任担当,要切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主题年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履职能力。

要聚焦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扩大共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重大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脱贫攻坚、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方面工作,围绕我省持续实施“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发挥xx特色和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做执政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要认真完成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任务,密切关注疫情影响,深入开展扶智扶志,深入开展调研建言,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发挥新的作用。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战。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省xx会员不怕艰苦,倾力奉献,涌现出众多感人事迹。截至目前,全省xx共捐款xxx.xx万元,捐物折合价值xxx.xx万元;创作诗歌、书画等抗疫作品xxx篇;收到有关防控工作的社情民意信息xx篇,编辑、上报xx篇;编发疫情防控工作专题报道xxx多期。在这里,对各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表示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总体部署,为减少疫情损失献计出力,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等建言献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xx力量。

同志们,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再接再厉,团结奋进,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发挥好参政党作用,体现新时代xx的新面貌。

下载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在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