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

时间:2019-05-13 05: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一篇: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

田宜龙

千里中原春潮生,大河奔涌势正雄。

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前不久召开的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十一五”,我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硕果盈枝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农民培训需求,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扎实开展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行普及性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务农培训和务工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积极实施公益性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动员组织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和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部门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00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1.8万人,开展绿色证书培训50万人,开展新型农民培训27.2万人,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4.4万人。不仅使一大批农民掌握了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为二、三产业和农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还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促进了粮食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一)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广大农民经过培训后,接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他们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带头运用、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调查,“十一五”期间,通过培训学员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1000项,累计推广面积达1.2亿亩次,有6万多名学员购置了农业机械设备。如正阳县农民叶启营,参加种植专业学习后,苦心钻研农作物育种技术,成功选育了“梅营系列”红薯新品种,并创办了正阳县梅营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梅营系列”红薯新品种不仅在本地大面积种植,还销往十多个省份和近十个国家,先后被农业部授予科技扶贫状元,省“杰出乡土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推进了高效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

一大批农民经过培训后,增强了市场经营意识,提高了配置资源的能力,由大田作物生产转为增收潜力大、比较效益高、有利于产业化、专业化经营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他们在实现生产经营结构转换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夏邑县把培训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培训专业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进村办班指导,打造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受训学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建成各类专业村270多个,形成了生猪、肉鸡、苹果、蔬菜、食用菌五大支柱产业。

(三)为二、三产业输送了大批产业工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

一大批农民通过农业系统组织开展的转移培训后,初步掌握了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并在农业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由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系统通过培训共向二、三产业输送了103.5万产业工人,占同期全省新增转移总量的15%,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据统计,我省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由2006年的63.6%降低为2010年的55%,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由36.4%增加到45%。

(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经过培训,许多农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长才干,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据调查,接受过务农培训的农民家庭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受训农民比未受训农民收入提高636元,增加16%;接受过务工培训的农民,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收入显著增加,受训农民比未受训农民务工收入年平均增加3000多元。

一些农民经过培训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领办了合作经济组织,在实现自身致富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帮助一大批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如济源市农民段天奎,参加培训后,投资400万元兴建了国内首家专业化兔饲料生产企业“金裕饲料有限公司”。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先进兔用药物,可有效抑制和预防种兔常见病。目前,公司规模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年销售利润达到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县市近千家农户发展肉兔养殖产业,被评为济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目前,全省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共2698万人。从务农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从业状况和培训情况看,具体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高的少。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9%;二是女性劳动力多,男性劳动力少。女性劳动力所占比重为63.5%,比男性劳动力高27个百分点;三是年龄大的多,青壮年的少。45岁以上占60%;四是兼业农民多,专业农民少。务农农民中多数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务工,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专业农民较少;五是未受过系统培训的多,接收过系统培训的少,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仅占务农农民总量的5%。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转移到城市二、三产业就业,而且这一趋势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将延续下去。

这种状况不改变,就难以适应中央提出的“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难以适应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总体要求,难以适应全社会对于农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档次提升、结构改善、安全放心的客观要求,难以适应农民自身创业兴业、增收致富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技能优良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持“四个重在”,开展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行动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河南省农业厅积极行动,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省农业厅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服务产业、满足需求、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以实施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依托,动员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和社会力量,重点加强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工人、农村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我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按照省农业厅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农村带头人、农村基层管理干部队伍,力争至2020年,在全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培训250万职业农民,培养造就15万农民企业家和农村带头人,对10万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省农业厅提出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科技入户工程、高产创建和万亩丰产方创建活动,结合农时季节,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发放技术资料、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知识和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广大农民推广普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广大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每年培训200万人。

(二)重点培养职业农民

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围绕国家和省在农村实施的重大涉农项目,对农机手、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人员开展培训;围绕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对从事果树、蔬菜、花卉、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的农民和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民开展培训;围绕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对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开展培训;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对农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围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产业工人开展农产品加工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25万人。

(三)组织开展农村带头人培训

围绕促进农民创业兴业的需要,依托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以有志在农村创业的两有(有产业基础、有经济基础)人员为对象,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采取理论培训、顶岗实习、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和跟踪服务等培训模式,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为重点,以农业实用新技术、现代农业知识、创业致富技能、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示范性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每年培训1.5万人。

(四)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

围绕新型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主要依托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针对农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村组干部、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复转军人等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改善农业劳动者学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每年培训1万人。

(五)着力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支撑体系建设

完成上述教育培训任务,首先要以现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为基地,建立全面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通过基本建设立项、房产整合等方法加快改善其办学条件和培训场所,重点解决好其培训基地、实验实习场所、设备、设施等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建设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和农民个人投资农民教育培训,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要进一步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公益性地位,稳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队伍,积极开展专兼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农业技术人员充足、技术先进的优势,组成一支有教学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体现农业部门教育培训特色。要引导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培训鉴定合格的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机制,在农业领域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推荐特别优秀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的评选。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第二篇:农业现代化之农民素质研究

农业现代化之农民素质研究

----对津市市农民素质的调查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研究农民素质,对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以津市市为例,用时5个月,深入到全市7个乡镇的19个村及涉农相关单位,就津市市农民素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较为深入思考。

一、农民素质的现状

1、文化素质有所提升,但务农农民素质仍然不高。随着“普九”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全市乡镇农业人口总数119541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22%,初中文化程度占42.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3.62%,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5年,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9年,但真正意义上以土地为生存工具的务农农民文化素质并不高。一是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务农的少。2011年,全市普通初中毕业生3160人,继续学习的2911人;普通高中毕业生1587人,继续学习的957人,无一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外出务出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目前,全市乡镇劳动力资源数75193人(男39673人,女35520人),外出务工 33063人,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就达11354人,同比增长了21.4%,占到农村高中文化以上总人数的41.4%,在家务农的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6051人(占在家务农劳动力的38.1%),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毕业的占83.7%,由此可见,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是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2、科技素质渐有提高,但实用技能仍显不足。目前,全市农村各种人才共5878人(平均受教育年限7.0年),比去年同期增长2.2%。其中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699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或“绿色证书”的专业技术骨干208人,农村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专业技术协会中的骨干2591人,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1945人,为农村科技成果扶持、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的农村经纪人435人。全市农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4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212人。从人数看,虽然在不断增长,但也不可忽视,全市每20个农民才有一个实用技术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农民实用技术提高的送技术下乡,每年开办各类培训班80多场次,培训人数上万人,但理解掌握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受训农民不到13%。据李家铺乡土桥村反映,去年8月,农业局技术人员到该村进行柑桔栽培技术讲座,受训农民83人,真正全面掌握的仅5—7人。

3、政策法制意识增强,但大都处于低下水平。通过走访、座谈、问卷形式,先后调查了167个农户,发现,一是对国家政策2 了解较多,知晓中央连续出台了四个“一号文件”的占46.7%,知晓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占53.3%,知晓全面直补、良补的占94.6%,知晓国家、省、市通村公路补助资金的占100%;二是在法制上,知道遇到纠纷和伤害后可上访,也可请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讲,农民政策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有90%的农户认为,上访是当前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法律只是个辅助手段。同时,他们也认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花费精力和财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当他们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4、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但不良风气大有市场。随着社会发展,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在前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筹工筹劳,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不断将全市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但不良风气仍有其生长的土壤,走访调查中发现,每个乡镇集镇都有麻将馆3—5个,笔者所到19个村见到了31桌麻将,参与人数近200人,其中某村村支书就是一麻将馆长,美曰茶社;某个村18个组,有12个组建有土地庙,其中2个土地庙琉璃盖顶、富丽堂皇,花费5000多元,面积达4个平方米。

二、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津市各级、各部门从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坚持不懈、齐抓共管,多形式、多渠道地提高农民素质。

1、创建先进典型,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各乡村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尤其是现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党员、小康文明村,设立“红白榜”,引导农民牢固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文明卫生理念,努力倡导文明新风。新洲镇黄林堰村,评选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青年”等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带动效果;保河堤镇中南村多次进行村民环境卫生大检查,实行评比赏罚制度,潜移默化地使群众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家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首先是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落到实处。从2007年春季起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同时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生寄宿生活费),并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学校运转,减轻了市民负担,降低了辍学率,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津市市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其次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积极发展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以市农广校为载体,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全市启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4 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再次是对于失地农民因地制宜进行再就业教育,提高其谋生技能,适时转岗,以此“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开展多种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一是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证书培训,据调查统计,近十年,累计培训1200人,获证农民700多人,结合培训推广农业技术20多项;二是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使全市65%以上农民掌握了1-2门 实用技术,有1500多人领取了《种养殖技术合格证书》,1200多人领取了经纪人证书,培育乡镇教学示范点11个,科技示范户2200多户;三是开展种苗工程培训,去年推广了20多个优良品种;四是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共培训核心农户2000户,辐射农户10000户,集中办班47个,培训人数3423人,入户指导累计达9107次。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技术讲座22次,受训农民达3000人;五是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五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500人,转移就业720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6%。

4、加快软硬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行为修养素质 一是加快完善津市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18个亿,建成通村公路187公里、通乡公路4公里,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条,高标准改扩新建同心、五泉等村级阵地43个,建成宜居住宅45栋,新建高标准养老院6 座,解决了21025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2021口,改厕9150口。同时,还实施了以“三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二是完善乡规民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结合津市市各乡村民俗民情,制定了村规民约,有效地规范了村民行为。保河堤镇就将“三清”维护各方面的工作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下来,有效维护了村内整洁,村民卫生意识进一步增强。

5、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

一是通过全民普法教育、送法下乡和对农民的法律援助等普法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全市有组织、有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20多台次,印发材料3多万份,培训农村干部600人次,覆盖农户5万户。二是广泛推行以农村“政务、事务、财务”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及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加快了农村民主化进程。

三、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因素

1、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津市市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起步较早,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涉农专业也逐渐走向了没落,教学设施普遍陈旧,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致使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农技体系建设弱化。税改前,作为津市市农技推广主体的原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畜牧水产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企业办,共有工作人员335人,税改后,只保留牌子,五站合署6 办公,成立农林总站,定编4—5人。通过竞聘上岗,全市乡镇五站人员精减到43人,分流292人。其中7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在编在岗的38人中上岗23人,其中站长和农技专干岗位上的14人,提拔担任副乡(镇)长的4人,竞聘上其他岗位的5人(农税员、计生专干、司法助理等),内退买断的15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这造成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大量流失,农技体系不断弱化,致使农业科技不能正常推广。

3、农业效益依然低下。去年,津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10元,增长了11%,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接近19000元。两者对比,农业效益明显低下,在同等条件下,稍有学识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在大多数年轻人的思想中,认为务农是很没出息的事情,是一种低能力的体现,而且是费力不挣钱。

4、文体事业逐步淡出。7个乡镇文化站有名无实,村级农民夜校真正运作的屈指可数,远程教育流于形势,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资源浪费。

5、管理教育不够深入。对于农民一些不良的习气重罚轻教育,法制宣传还不够深入。另外,党员流失较严重。保河堤镇共有农村党员846人,其中40岁以下的党员256人,有75人外出务工,占40岁以下的党员的29.3%。

四、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业首先得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农业比重偏小的津市市,提升农民素质的总要 求是,加强对农民素质的研究,将提升农民素质纳入到津市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列入对基层涉农部门的考核之中;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培训农民的教育资源,使其充分地发挥提升农民素质的作用;鼓励流出的青壮年积极回乡创业;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农村、扎根农村,从根本上扭转老弱病残孕懒穷几类人闹农业的现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做好把握以下要素,以此提高农民素质。

1、以发展农业经济为抓手提升农民素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受制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了,农民的素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都维持不了,自然谈不上生活质量。一是因地制宜,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树立乡村品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二是政策扶持,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市委市政府要出台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务输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过程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2、以教育培训为手段积极引导农民跟上时代要求。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掌握一定技术的新型农民,因此开展广泛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直接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民直接对接的捷径之一。因此,针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8 做到,一是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根据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长短结合、立足长远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对文化基础差的农民重点进行现场服务指导,按照手把手的方式培训以取得实效;对文化基础相对好的青年农民,根据市场和个人兴趣相结合开展中、长期的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创业培训;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分流;利用现代媒体诸如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现开展远程培训。二是合理化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研究农村资源现状,把握农民培训需求,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三是项目化的培训管理。对于农民的培训,引入项目化管理,主要实施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农业远程培训”,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升农民素质。

3、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助推农民科技知识的提升。近些年,津市市为提升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一是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理顺管理机制,配备适格人员,保障履责经费,让农技人员在搞好农技推广的同时,按照农民的需求,搞好技术服务工作。二是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素养的农业大户,发挥农其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推广农业科技,以此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三是按照 现代农业的要求,鼓励多元化的经济组织进入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领域,融入基层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助推农业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这也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重要途径。

4、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完善提升农民素质的长效机制。无农不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听民声,顺民意,加强对农民素质问题的调查研究。农口各部门以及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下到农户家中,访问贫苦农户,了解群众生活疾苦,研究指导农户的生产,在活动中真正倾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呼声诉求,特别是与农民群众同吃同劳动,切实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以此制定提升农民素质的计划,建立完善提升农民素质的长效机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2013年8月10日

作者:

唐群,中共津市市委党校副校长 高级讲师

第三篇: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提升素质

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提升素质

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项目质量监督圆满成功的保障是什么?依然是人才!为了积极响应工程质量监督站“增强员工业务素质,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的工作要求,广东项目部积极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员工培训,取得了初步效果。一方面,有效利用总站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安排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交流,考取职业资格证;另一方面,项目部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讨论。截止目前,已分别安排7人次参加石油天然气“新版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宣贯培训班”,2人次参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上岗资格取证班”学习,取证率100%。项目部每周四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集中学习,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讨论。通过培训、交流、学习、讨论,项目部成员的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完成广东项目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第四章推进农业现代化(定稿)

第四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区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八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区百亿斤粮食计划,加大引黄灌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步伐,加强中南部地区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旱作基本农田132万亩。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从技术研发、试验示范、集成推广等全过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搭建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优的“平台”,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现代农机装备能力。着力提升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各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进一步完善区、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重大疫病防控能力。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形成区有中心、市县有站、基地和企业及市场有点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检测体系。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重大疫病防控能力达到100%,畜禽良种率达到95%以上,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以上。

第九节加快建设“三大农业示范区”

高效益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化的方式经营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区域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高效循环型的现代农业体系。到2015年,建成600万亩高产、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粮食产业带,以卫宁地区和贺兰山东麓为主体的80万亩枸杞产业带,“银川—吴忠”50万头奶牛产业带,1000万只肉羊和80万头肉牛的沿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沿黄100万亩设施蔬菜和100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带,100万亩淡水鱼产业带,贺兰山东麓80万亩葡萄产业带,灵-利-青-红-中100万亩经果林产业带,提升卫-宁-青现代化养猪基地,把黄河金岸沿线建成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将引黄灌区建成引领西北、示范周边、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标准建设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保水、集水、蓄水、节水、补水为切入点,按照节水、生态、特色、避灾的发展方向,以现代旱作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坚持生态恢复重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并重,建设特色鲜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到2015年,建成环香山100万亩硒砂瓜产业带,干旱半干旱区15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盐池 —同心—红寺堡—海原1000万只滩羊产业带,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30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带,7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120万亩的油料—小杂粮产业带,“盐—灵—宁—同—海”150万亩红枣生态经济林产业带,“盐—灵—红” 100万亩甘草产业带,100万亩经济林产业带,将中部干旱带建设成为引领西北、示范全国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

高水平建设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草畜先行、特色种植、产业开发”的方针,以“三河源水源涵养保护”工程为重点,以加快生态恢复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为引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库井灌区,进一步培育壮大生态接续产业,建设5大产业基地,到2015年,建成100万头肉牛清真食品基地,400万亩马铃薯及种薯基地,30万亩冷凉设施农业基地,35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150万亩油料-小杂粮产业基地。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壮大生态经济,将南部山区建成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第十二节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

以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引黄灌区走高品质、精深加工之路,重点培育和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乳制品、优质粮食、脱水蔬菜、淡水鱼、葡萄、苹果汁等加工产业集群;中部干旱带大力发展以滩羊、红枣、中药材、优质牧草、羊绒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南部山区加快发展肉牛、马铃薯、小杂粮、油料、中药材、优质牧草等农产品加工业。到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重点培育1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10家5-10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每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人。

第十一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塞上农民新居和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能源、农民初级卫生保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农村环境保护等工程为重点,着力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自来水、送电、通路、清洁能源、安居、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大农村交通、卫生、文化、体育、商贸以及村庄环境整治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建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15年,全区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产业新格局、生活新提高、乡风新文明、村容新变化、管理新机制,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十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加大政策惠农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快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大力支持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多元增收,促进农民收入由以农业为主向以二三产业为主转变。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本地农民工,提高农民工劳动报酬,确保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高。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70元,年均增长11%。

专栏4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农业科技:高标准建设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全区各县培育20000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培训农民创业实用技术4万人次。

农村能源: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70处,农村户用沼气2万户建设,新型高效能灶(炕)25万台,推广太阳灶50万台。

农产品加工:推广优势农产品储藏保鲜、脱水烘干、质量安全控制等技术示范200家。

农业信息化:配套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

水产养殖:建设低洼盐碱地生态渔业基地24.5万亩。

农业环保:以村为单位,建设农村清洁工程100个。

草原建设:综合整治沙化草原800万亩,建设多年生优质牧草基地400万亩,开沟排水人工种草改造北部盐碱化土地50万亩。

畜牧业: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150个、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120个、滩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畜禽良种繁殖体系建设、饲草(料)加工体系建设。

种植业:建设种植业种子工程40处,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全国新

增1000亿斤粮食示范基地32万亩,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500个,优质瓜菜基地及标准示范园200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50万亩,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

农村合作: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及社会保障项目。

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

因地制宜,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各类小城镇,实行差异化发展。加快县城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积极扶持一批在资源开发、旅游度假、加工制造、商贸流通等方面特色突出的小城镇加快发展。重点将宁东镇、望远镇、洪广镇、马家滩镇、红果子镇、金积镇、石空镇等打造成为工业和工矿型小城镇,将李俊镇、丰登镇、崇兴镇、鸣沙镇、泾河源镇、宣和镇、镇罗镇等打造为农贸型集镇,将沙湖镇建设成为既有江南水乡又有阿拉伯风情的旅游型集镇,将杨和镇、兴泾镇建设成为具有回族民俗文化的集镇。使特色小城镇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承接农业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统筹实施中心镇与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川区规模3000人以上、中南部地区规模500人以上中心村4600个。

第三十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加快沿黄城市带同城化步伐。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按照城乡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利体系一致、权能内容相衔接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规划统筹,产业同链、交通同网、信息共享、生态同建,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交通、旅游、通信、邮政、金融、住房公积金等跨区域互通互认,支持市县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城乡接轨。建立有利于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稳定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

第五篇: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推进会

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推进会

11月5日下午,东岳中学“青研会”召开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推进会。本次会议举行了纳新仪式,新选举了三位理事,就如何更好推动“青研会”及自身发展与全体成员进行了交流,布置了近期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活动如基本功大比拼——进行钢笔字比赛、课件评比;精品课研讨——三至五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青研会研讨;征文比赛、诗歌朗诵等项目。

东岳中学“青研会”是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制定了“n+1”培养计划,成立了领导和工作小组,建立导师制和考核机制,为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业务档案,搭建“东岳中学青年教师QQ群和博客群”交流平台。学校通过校刊《东岳教育》和“东岳论坛”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验收和“风华杯”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实现青年教师自身突破。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学校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青年教师建立职业道德、确立教育信念、夯实基本功、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推动教师梯队全面发展。

下载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年度总结 2014年,我校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的目标任务,牢牢抓住市农办提出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要......

    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素质(5篇)

    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素质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 陆体操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

    提升女职工素质 努力建功“十二五”

    提升女职工素质努力建功“十二五”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体质的综合状况。提升素质就是要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进步,使自身形象得到重塑......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从农村环境出发 撰稿人:蔡智 单位:治河渡镇乡镇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政......

    发展壮大农技协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壮大农技协推进农业现代化——襄州区农技协工作情况汇报襄州地处鄂西北部、汉水中游,位居襄阳城区东北部。前身为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2001年12......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冈本003http:///c6j编辑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郭作玉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毕业,现任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先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

    关于农民素质

    关于湖南省常德市修梅镇真武村农民素质的调查报告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真武村,那是个比较落后的乡村,最近几年,我村的经济状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好几户村民都建起......

    农民素质

    对 提 高 农 民 素 质 问 题 的 调 查 研 究对提高农民素质问题的调查研究一、 农民素质的含义农民素质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