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教案 岳麓版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中央“八大”“大跃进”的目标、中心和危害 人民公社的性质、特点和危害 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及其原因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英模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①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地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10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③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事迹共同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1)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地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10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3)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事迹共同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
(1)感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情景,调查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其失误的原因。
(2)感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识以这些英模人物为代表的人民群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
(3)运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严重失误的表现、危害及其教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失误的了解,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坚持实事求的思想路线。
(2)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先进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难点:(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随后教师指出: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预学】 学生自主学习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1)已经确立;(2)对 缺少经验。
2、中共八大:
(1)时间:。(2)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③经济建设方针:在 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3、失误
(1)1958年总路线:“,力争上游,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大跃进:
①目标: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的,以 为中心。②口号:“以钢为纲,”。
③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失调。(3)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特点:,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②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①结果:造成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②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 背信弃义的行为。
4、“左”倾错误的纠正:
(1)实行全面调整。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巩固、、提高”。(2)结果:从 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经济建设成就: 油田、第一颗 爆炸成功等。
2、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精导】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
2、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4、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
5、谈谈你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二、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从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提升】 1、1956年—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发生了哪些严重的失误?同 2
时,有何成功的尝试?这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动动这样的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教训? 3、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能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吗?请说明理由。课后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概括如下:①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躁冒进,给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②成功尝试: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③建设成就:可从基本建设项目、工农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概括。④取得成就的原庆:一是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的指导;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和英模人物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教学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教案1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标内容](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讲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地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10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3)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事迹共同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情景,调查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其失误的原因。
(2)感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识以这些英模人物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
(3)运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严重失误的表现、危害及其教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失误的了解,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坚持实事求的思想路线。
(2)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先进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难点: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随后教师指出: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导入新课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概述: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但是,中国应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1、中共“八大”召开 中共“八大”的内容:(1)社会主要矛盾;(2)主要任务;(3)经济建设方针。
教师强调:中共“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八大”的正确决策未能全面贯彻实行。
2、“大跃进”运动
提问: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
教师指出:“大跃进”是以乞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发动这一运动是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场运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极大破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导致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求学生阅读本课有关内容,特别注意课文中的卡通问答,然后教师加以讲述。
4、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提问: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强调:造成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它的表现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也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秩序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密切相关,应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里的“人祸”除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外,还有苏联政府背信弃义行为带来的恶果,它加重了经济困难的程度。为了克服严重经济困难,纠正“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失误,1960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由于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提问: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简要归纳为三点:(1)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足;
(2)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认识不足;(3)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结果。二、十年建设的成就
1、经济建设成就
提问:1957—196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由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2、英雄模范人物(1)铁人——王进喜(2)无私奉献——雷锋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 [小结] 提问:1957—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发生了哪些严重的失误?同时,有何成功的尝试?这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概括如下:
(1)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躁冒进,给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2)成功尝试: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3)建设成就:从基本建设项目、工农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概括。(4)取得成就的原因:一是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的指导;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和英模人物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
第三篇:八级历史下册第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学案岳麓版-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学习目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学习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发动、危害。纠“左”措施。
学习难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思考回答 ⑴、“大跃进”:
目标: 中心: 口号:
结果: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 比例严重失调。⑵、人民公社:
目的: 特点: 结果:人民公社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危害:造成了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4)、国民经济的调整:
时间: 方针:“、、、” 恢复:从 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复苏。
2、阅读“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思考回答(1)、时间:1957年——1966年。(2)、成就:
(3)、英雄模范人物:“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党的好干部:
二、合作探究: 1、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给我们什么教训?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和()等急躁冒进的错误。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在()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4、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5、知识闯关:基础训练第1-10题。
第四篇: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同步训练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同步训练
炎陵一中李明华
知识整理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完成后,我国进入了 社会主义的时期。
2、中共八大:①时间: 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 的需要,同当前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③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①、大跃进:追求 为目标,以 为中心。口号:“ ”。结果:造成 破坏,国民经济 失调。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 ”,合一。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结果:挫伤了 的生产积极性。
4、后果:造成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原因除“ ”和 的“左”倾错误外,还有 自然灾害和
背信弃义的行为)
5、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年,实行。提出“八字”方针:“、、、”。②结果:从 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 油田、第一颗 爆炸成功等)。
2、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参考答案见教材
基础练习1、1956年,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三年自然灾害C、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D、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
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5、“1984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摘自《湖南日报》)请问人民公社的开始建立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观看右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8.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能力提高
9、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 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 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10、“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八大”
12、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13、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1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5、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 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时期: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现象:“浮夸风”盛行。
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原因:六十年代初党中央逐步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等。(意思相似即可)。
第五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模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启示: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坚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
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全面深化改革:
原因:①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②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中国30多年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①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市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③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课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部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
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持续健康发展:
方式: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改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④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史社会主义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次的价值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