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院关于认真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工作的预案
××县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做好全国“两会”期间
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工作的预案
接高检院[2011]高检政发
20号《关于加强两会期间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工作的通知》,为确保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保证“两会”期间辖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院将从即日起强化以下五项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2011年省、市、县“两会”期间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两会”期间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应急预案,由检察长××任组长;副检察长××,政治处主任××任副组长;政治处副主××,办公室主任××,检察技术科科长××任小组成员。明确检察技术科具体负责网络舆情搜集、监测工作;在全院干警会上进行宣传和动员,切实提高全体干警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重要性和现实性的认识,确保舆情信息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预警机制。为切实掌握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主动权,选配3名政治可靠、思想敏锐、政策水平高的年轻干部组建成网络阅评队伍,负责对涉法涉诉舆情进行不间断监控,在各知名论坛、社区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和新闻网站上如新浪、网易、搜狐、荆楚网等随时关注、搜索浏览涉及本院及整个检察院工作的舆情信息,对不利不良舆论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三、强化舆情报告。在监测中一旦发现涉法涉诉舆情信息,立刻填写互联网舆情监测报告表并直接上报领导小组批示处理,对个案类、紧急重大类的舆情,第一时间向院领导、上级法院和相关部门报
告,并立即启动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应急预案,以便形成合力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在第一时间消除负面影响。
四、强化正面引导。要求网络阅评员对发现的涉法涉诉舆情信息及时回复,合理引导舆论,同时利用本院门户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赢得网民的信任。
五、强化沟通协调。加强与宣传、公安、通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涉检涉访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协调机制,齐抓共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对涉法涉诉舆情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新闻通稿迅速占领舆论主阵地,用主流、权威及真实可信的声音引导舆情。
××县人民检察院政治处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两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两会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两会”期间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快速妥善处置涉法络舆情突发事件,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日前,**法院制定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积极做好“两会”期间络舆情应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络舆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络舆情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进行全面排查。各承办人对所办理的可能引发舆情的案件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掌握舆情隐患,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防止事件被络热炒升级;对于重大舆情要立即向院领导小组报告。
三是做好舆情监测。安排专人每天至少浏览一次门户站和互联,密切关注有关本院的舆情信息,做好监测记录,发现涉法舆情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四是制定应对措施。出现负面络舆情,及时进行发帖或跟帖解释,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出现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启动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制定应对方案,快速妥善处置好舆情突发事件。
第三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以及应对措施
写作思路:
论文共分五章,以“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为目的,沿着“提出问题(存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问题)→分析问题(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因素)→解决问题(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应对策略)”的逻辑思路展开。
写作框架:
首先,以典型案例为文章的切入点,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突发事情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现象,并从引导时机、引导主题、引导方式分析其失当的具体表现。
其次,分析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引导意识不足、引导管理体制不健全、引导保障机制不完善。
最后,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积极社会舆论环境、实行网上网下两级联动引导舆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组织机制建设三方面分析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应对策略。
写作大纲
第1章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理论分析)
1.1突发事件的内涵、起源、分类
1.2网络舆情的内涵、分类、以及特点
1.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 第2章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现状扫描
2.1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事件回顾:结合具体案例来谈网络舆情中所存在的问题)
2.2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表现(通过上述案例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具体表现,主要从引导时机、引导主题、引导方式三方面来分析)第3章 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本章通过以上对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的分析得出: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的时机和引导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当表现,引导意识、引导管理、引导保障三方面的不足)
3.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识不足(主从引导意识、传播意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来谈)
3.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体制不健全(从群众认识不足、文化素养不高、重视度不高、政府管理结构混乱来谈)
3.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保障机制不完善(从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长效引导机制)
第2章 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应对策略(本章主要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事前引导、事中引导、事后保障三方面的内容为主)
4.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积极社会舆论环境(主要是重视对舆情的汇集、监控、分析以及预测、建立科学正确的的长效应对机制)
4.2实行网上、网下两级联动引导舆论(网上通过互联网媒体构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加以引导;网下通过政府宣传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和定期组织模拟演练)
4.3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组织机制建设(宣传正确网络舆情观念、确定部门职责、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完善引导法律法规)第5章 结论
积极组织开展公民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公民根据伦理道德的要求,及时调整在网上的行为,为培育良好的网络环境创造条件,净化网络“土壤”,从根本上消除网络突发事件的隐患,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第四篇:两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两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两会”期间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快速妥善处置涉法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日前,**法院制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积极做好“两会”期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进行全面排查。各承办人对所办理的可能引发舆情的案件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掌握舆情隐患,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防止事件被网络热炒升级;对于重大舆情要立即向院领导小组报告。
三是做好舆情监测。安排专人每天至少浏览一次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密切关注有关本院的舆情信息,做好监测记录,发现涉法舆情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四是制定应对措施。出现负面网络舆情,及时进行发帖或跟帖解释,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出现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启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制定应对方案,快速妥善处置好舆情突发事件。
第五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环保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做好新时期环保网络舆情应对?
舆情监测http://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深刻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变革,与此同时,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风向标和放大器。纵观近年来的环境突发事件,网络都起到了放大信息、助推舆论的作用。如何看待网络舆论——是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还是可以驯化的野马?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是因势利导、坦诚相见,还是以一己之见发声、漠视公众意识?环保系统又该如何应对网络形势下的突发事件?如何用好用足网络优势资源?这些都成为环保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快速适应的新课题。
网络舆情形势有多复杂?
中国网民规模已近5亿,手机网民也达到了3亿多人。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集中,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不够畅通,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一个不太大的事情,经过网络发酵放大,都可能演变成一个大事件。如一个小女子网上炫富,却牵出了红十字会的黑幕;一场并不罕见的酒驾车祸,却造就了“我爸是李刚”的网络热词和全社会对官二代的警觉与讨伐;一个男人打老婆,引出了疯狂英语的李阳;小孩子大街滋事,却带出了李双江。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刚到底是什么人,李双江是不是溺爱儿子,显然不重要了,“李阳李刚李双江,家暴撞人冲锋枪”,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出口、一个符号。反过来讲,关注并认真分析网络舆情就可以了解真实民意,为政府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参考。
有专家对13年来中国210起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分析发现,网络舆论最关注的是政府官员的执政问题与民生问题。网络舆论在近7成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2010年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到人民网、新华网直接与网民对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还通过微博与公众对话,由此看出不善于应对网络舆情,就不懂为政之道,不入时尚之流。
环境问题为何成为网络舆情焦点?
渤海漏油、大连PX项目、曲靖铬渣倾倒、台州血铅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环境污染事件屡次成为社会热点。环境问题正在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环境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我国又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年来却集中出现。国内环境风险加大,环境污染事件总量居高不下,类型多、发生区域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个环境事故,却可能演变为一个事件,往往是一个原因多个结果,或者多个原因一个结果,发展的态势完全出乎意料。毫不夸张地
说,环保系统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必须随时准备应对舆论**。污染事件一旦出现,往往危害大、处置难、社会关注度高。此时,面对网络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真实与虚假信息鱼龙混杂的现实,如何提高政府环境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如何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舆论,如何更好地与民众对话,及时宣泄和化解网民的不满情绪,正确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树立环保干部队伍的正面形象,成为各级环保人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网络舆情应对不当的风险为何正在加大?
高敏感度和低容忍度,目前几乎成为所有民生事件的共同特征。出了事,政府部门坐视不管不行,作为失当也不行。而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主管官员对事态的判断,对舆论监督的态度,是决定舆情应对得当与否的关键。为什么有些原本简单的事情,有关部门一介入反而变得复杂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点评认为,不少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水平远在及格线以下。在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因舆情应对不当而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信息透明度不够、反应迟缓、问责乏力、网络应对技巧匮乏等,是绝大多数民生事件中舆情应对不当的通病,反映出地方政府不威严、不冷静,面对网络舆情新形势不善于应对的现状。
在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舆情应对的观念和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各级领
导干部互联网知识的普及程度,学会用“网言网语”和网民进行平等交流,充分把握和娴熟运用话语权,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才能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透过网络舆情引导什么?
网络舆情热点往往是社会重大事件,或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及时收集网络舆情热点,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热点,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众最想知道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真相。公众明白,网络不是法院,判不了案子。但是他们需要真相,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谁该负责任?现在怎么样?过程怎么样?后果怎么样?
知情权是公众的基本权利,但是,政府机关在这时候越不说,越掩人耳目,往往越容易出问题。遇到了问题,拖延不是办法,康菲漏油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掩饰也不行,因为在网络之上,没有秘密,掩饰的后果只能是欲盖弥彰。环保系统面对问题时应该说出真相,不能不说,而怎么说,就是对当事人觉悟、智慧和勇气的考量。
许多情况下,人们产生听信谣传的倾向和从众行为,是因为得不到来自政府方面的权威信息,或者信息太弱。对于政府而言,如何在发现某种舆论动向的同时,以主渠道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以足够量的、优质的信息来影响公众,纠正畸变舆论,引导正确舆论,是一门
需要认真对待的必修课。
中国环境网在环境网络舆情领域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环境网是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环境领域的重要网站。多年来,中国环境网在环境新闻宣传报道方面发挥了快速、海量、持久传播环境新闻信息的重要作用。当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有效运用网络媒体将更有助于掌握公众舆论主动权。中国环境网作为环境保护部新闻宣传领域最前沿、最具潜力的新媒体,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在环境舆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期,环境保护部重点强调要支持中国环境网建设,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中国环境网承担着环境保护部网络舆情监测项目,在环境突发及应急事件中要成为信息和舆情上传下达的重要渠道。中国环境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建立环境舆情监控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环境舆情监管引导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做好环境舆情的收集、研判工作,为环境保护部及各地方环保部门提供舆情信息共享服务,争取把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放到最大,负面效应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