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现状综述1
“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现状综述
夏志刚
(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浙江 舟山316000)
作者简介:夏志刚(1974-),男,浙江定海人,四川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2009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联系方式:0580-2281009 zsmpa@126.com
内容提要:
随着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事物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许多研究者从调研的角度或实证等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具体做法和存在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但是,作为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宏大系统工程,目前的研究还较多的集中在存在问题、对策措施、角色定位等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工作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财政保障和法律保障机制建设的研究甚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进行的公共政策评估等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研究 综述
一、研究态势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目标。
随着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事物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关人物、事迹、制度、规定、新闻、调查报告、理论研究、书籍、影视作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类传媒系统中。此外,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在引起国际方面的关注。2008年日本、韩国部分媒体曾予报道,2009年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关于“中国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对大学生担任村官这一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予以极大关注。“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新时代越来越熟悉的新名词、新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网络中搜索“大学生村官”共获得约 15,300,000 条结果。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检索,从2000年到2009年末,近十年内共搜索到文献1980篇,在期刊发表的为739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8篇、核心期刊27篇。由于这一政策是中国独有的,研究该
问题的相关国外文献未能找到。囿于笔者的认识水平和文献获知途径,未发现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方面的理论专著。
2000-2009年中国知网“大学生村官”文献检索统计情况
从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发的思考等方面。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学者们主要着墨于大学生就业、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并经常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相类比。温铁军(2009)认为,大学生成批地被各地政府聘用驻村支农,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而是有国家战略调整和宏观制度变化作为背景的,正是由于政府对“三农”投入政策日益得到加强,各地才有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客观需求和起码的资助条件[1]。段小力(2008)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提出,相对偏低的人口素质、落后的思想观念、单向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使新农村建设面临农村人力资本的低水平陷阱,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领导人才[2]。大学生农村干部政策正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2]。在谭林丽(2008)看来,大学生村官政策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创举,其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可能会给农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大学生就业的新思维,将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冲击性的变化,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3]。耿相魁(2008)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
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4]。宋相义(2007)认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学历层次,打破地域界限,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突破了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和“本村居民、农民身份、种植行业”的束缚,为村级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推进了农村干部队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守业型”向“创业型”的转变,是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5]。顾承卫和祝志芬针对不少人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运动相提并论的怀疑态度,通过比较提出,两者虽然在人员流向、实施动机方面有近似之处,但是它们在时代背景、驱动力、程序、参加者的文化层次、身份待遇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区别,“大学生村官”计划绝不是知青运动的翻版,它是在我国国情产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党中央所采取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已经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予以考虑[6]。同时,他们引用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观点:“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同时带有一定的志愿者的性质”[6]。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人才成长、解决大学生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等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如翟书斌和刘军名(2007)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通过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了村级治理结构,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发核心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7]。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2008)研究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和正在产生深刻社会影响:第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传播了新观念;第二,推广了新技术、新方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6年对南省汝州市小屯镇东村、耿堂村等村的调查表明,8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持欢迎与积极支持态度,200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77.6%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知道有大学生村官计划[8]。同时,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体现了人生的价值;经受了农村磨练,提高了自身素质;积累了实践经验,找到了事业舞台”,一代新人在健康成长[8]。殷殷(2008)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提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从苏北农村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制度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9]。马龙生(2007)则理进一步假设,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不止于“大学生有了职业,乡村有了活力”,极有可能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突破口[10]。
也有一部分学者从现有法律困境、动机激励理论、人才流动规律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质疑的观点。如孙兆金(2007)觉得,当前过分“迷信”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值得商榷。首先,大学生当村官能否真的改变农村面貌让人质疑,把精英意识和大众意识“捆绑”到一起短期内肯定会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痕,各地假如取消了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的优惠政策,其积极性也值得怀疑;第二,大学生当村官有“学非所用”之嫌,面对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僵化封闭的思想意识、落后落伍的生产方式,指望人生地疏、书生气十足的孩子,去带领并未完全摆脱愚昧的农民建设新农村有些异想天开;再者,大学生当村官容易加重“本土村官”的自卑心理,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并不只是“空降”几名大学生、提高一下学历那么简单,过分地迷信大学生
只能挫伤现有村官的积极性[11]。郑明怀(2008)也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非官非农的模糊身份,无“法”可依的法律瓶颈,难有作为的农村现实,看重优惠待遇的动机不纯等;政府与其大力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还不如实施“大学生回乡”计划[12]。薛涌(2006)则从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角度提出,村一级政权能否自治,村民民主选举“村官”的改革能否充分落实,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大学生当“村官”不应该和刚刚开始的基层自治、村民民主选举的精神背道而驰。一旦村民真正有权利自己管理自己,他们在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知识资源不足时,自然会出钱雇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教授和社会名流。与其鼓励大学生当村官,不如落实村一级自治,保证村民的权利,让他们自己看护自己的利益。大学生下去,最好是担任村内选举的监察员和仲裁人,不能参与基层政权的行使。如果像派工作组一样往村里安插“干部”式的人物,等于官僚机构在基层社会扩张,而不是从基层社会退出[13]。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许多机构和学者开展了工作总结和调研分析,总体上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2009)较具代表性,该课题组于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就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先后对北京、重庆、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查阅了有关新闻报道、网络信息,参考了平顶山市、漯河市、张家口市的大学生“村官”年度总结报告。该课题组认为主要建设成效有:(1)党中央明确决策,形成了全国发展局面。伴随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和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重要讲话,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现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其中当年发展人数占总数的50%以上。(2)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大学生“村官”的来源充足,主要以向全国大专院校开放招收应届毕业生为主,北京、重庆则尝试了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以市外生源与农工理为主或较高结构比例的建设;管理机构与培训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学生“村官”的分级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正在建立,有关内容涉及对大学生“村官”的经济与政治待遇、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保障,对有关建设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管理职责、调配使用、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组织考核、监督检查、待遇与奖惩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形成了规定与系统配套的管理办法,多数地方开展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管理;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典型有2007年5月河南省鹤壁市最先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2008年湖北省启动最高可获10万元无息贷款的“扬帆计划”,江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德兰集团、江苏天容集团共同发起专设55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关于3年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河南省平顶山市先后招收的2637人90%在第五次村委换届选举中入选“两委”班子,2008年北京市平谷尝试分流制度建设,江苏、重庆则实施2到3年考核合格后转入行政或事业编制,在大学生“村官”届满考研、留在农村创业、自主到社会择业方面各地也有积累经验。(3)正在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大学生“村官”有关人物、事迹、制度、规定、新闻、调查报告、理论研究、书籍、影视作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类传媒系统中,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新时代越来越熟悉的新名词、新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14]。在各地各学者开展的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整体评价调查中,意见也较为一致,如程毅(2009)认为,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稳定,被访对象选择村官角色适应“非常适应”和“能够适应”的分别为42.1%-56.1%,选“不很适应”仅占1.8%;大学生村官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熟悉村情快,工作任劳任怨,能主动走访群众;大学生村
官工作成效明显,大部分大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有关工作,得到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15]。而这一点也在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院校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的调研中得到印证,84%的人为村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协助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创办企业及科教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有95%“村官”认为自己合格,有77%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受到了当地村民欢迎,有79%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欢迎[16]。
总结各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建设实践,当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政府层面的配套政策滞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没有实现合法化,从法律角度看,大学生担任的并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模糊使大学生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开展开作[17]。“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借用”和“截留”现象,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调整基本上是乡镇说了算,随意性较大,缺乏一个较为规范公正的程序[18]。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每个“大学生村官”来说,收入是不平衡的,如果考虑扣除保险、公积金等因素,实际收入只能维持本人的衣食住行、交通通讯和日常开销,几乎没有什么节余[18]。后续管理、安置问题滞后,截至目前,所谓当“村官”还不是一种建制性设置,可以看作是一种权宜性安排大学生村官[19],调查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分别有47%、36%、42%的现任大学生“村官”心里主要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14]。(2)大学生村官方面的认识误区或能力缺陷。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作进入大城市的“跳板”、认为参加新农村建设是“大材小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畏难怕苦、在新农村建设中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等现象在大学生村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20],不少大学生村官卸任后慨叹道:“农村改变我比我改变农村多”[21]。(3)社区(村)干部和村民的角度,大都希望能把专业对口(如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村官”派到村里,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与村干部所期盼相差较大,“连邻里纠纷问题都不容易解决”等等[14],加之部分大学生村官缺失由学生到农民的思想过渡,在他们看来学生气太浓,部分村“两委”干脆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勤务员”,使不少大学生村官感到自己的工作像是“打杂”的,我们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并非是完全“适销对路”的[21]。有些学者也以不同的视角探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郑明怀(2009)认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条件不宜过高,最重要的是要选那些能胜任大学生村官的人去做村官[22];金高平(2009)用金融的视角看大学生“村官”,认为必须支持人才这种投资行为加速流动和周转,目前纵向流动机制已经较完善,但在横向流动或加快周转次数的流动方面还欠缺,同时由于政策侧重于吸纳“存款”上,而对人才资源的投资运用,则完全缺失[23];李伟(2009)从需求层次理论解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村官经济待遇偏低、安全感匮乏、社区归属感弱、角色认同度低、价值满足程度偏低等问题[24]。
(四)“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功能定位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不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特别是个别地方无的放矢的选派大学生村官,致使一些大学生村官用非所学,难以发挥自己专长,大学生村官成了摆设、“花瓶”,造成了人才和资金的浪费,引起了大学生村官和当地群众的失望和不满[17],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大学生村官的功能(角色)定位有较大的关系。全国首届十佳村官、清华大学法学院本
科毕业生周倍良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系非公务员身份,当前大部分省份对大学生职务的正式定义一般为“助理”角色(村支部书记助理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而且在服务的3年期限中,这种身份都是恒定不变的。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25]。在大学生村官本身的角色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大,“大学生村官”面临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的困境。据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追踪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该调查指出,“大学生村官”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河南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26]。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问题,许多学者给予了关注。栗振宇和彭爌(2007)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功利性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重要原因。2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的心理隔阂较少。
3、发挥自身特长是大学生“村官”价值实现的突破口[27]。从大学生“村官”的角度看,他们如果要使自己的“村官”生涯有所成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工作环境创造实惠;如果从决策者的角度看,在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选拔对象的自身优势(专业、特长等),以及分配地点的特殊需求[27]。于鹏飞(2009)认为,大学生村官需要失学好各种角色,主要应扮演好“村民”的角色、扮演好“新型农民”的角色、扮演好“村干部”的角色、扮演好“大学生村干部”的角色、扮演好“自愿者”的角色[28]。吴立许(2009)等作为主管这项工作的同志也提出,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上要争作“四种人”:做基层广大群众的贴心人、做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做党的事业的接班人[29]。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我国首位“硕士村官”杨本伦(2008)提出,一些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为什么在农村的环境中成长不起来?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把进村当做提升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不断调整心态,调整工作方式和目标。从各级党政部门来说,要对大学生跟上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定位,适应环境,最后有所成就。另外,还应加快用人制度改革,使基层干部有更多上升空间,让更多下基层的大学生能够留得下[30]。而陈常有(2008)更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提出了更大的期望,认为村官们首先应该是社会观察员,然后才是具体的生产实践者。动员大学生到农村去,用实事求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促进那里的工作,还可以端正我们的党风、学风。也许可以开创学术新风气,引导中国教育走出泥潭,彻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出新一代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31]。
(五)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建设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实施,如何通过积极引导、政策扶持、制度保障、机制创新,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学者们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建设也展开了探讨。万银锋(2007)认为,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制度设计,实践中只能参考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缺少制度化、科学化的刚性规定和操作依据,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任制度、后续保障制度、帮扶引导制度和评价监督制度[32]。鲍宏丹(2009)从制度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手,对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支持制度、选拔制度、培养制度、出口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制约其发挥作用的因素众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
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规定与保障[33]。赵锦山(2008)提出,应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为大学生村官权威合法化提供法律支持。今后毕业生的组织分配,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村民意愿上,由村民大会讨论接受,具备充分法律基础的政策行为。其次,应与时俱进地对现有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正,应该在时机成熟时制订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专门法律[34]。也有学者就大学生村官安置问题上的法律冲突进行探讨,给予经过党委政府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和愿意回村干事创业的大学生在本村以合法的选民资格[35],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36]。派大学生到农村挂职、创业是好事,问题是,这些创举和一部法律发生了冲突,首先是打破了村民自治这种格局,也产生了村官不由村民普遍直选这种格局。既然大学生村官这种新生事物很适宜农村的改革发展需要,我们就应在试点和普遍推广相结合的情况下,探索出更成熟的体制和制度,为修订法律打下基础。法律的修订本身就是为适应时代性,使其体系更加适应民情和国情,这也是立法的宗旨[37]。
杨明娇、方义发(2009)探讨可以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职业进行定位,实行政府“雇员制”,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一是减轻了村里的经济压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福利待遇均由当地政府支付;二是明确了政府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责权关系,便于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的管理;三是给了“大学生村官”们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能够安心工作;四是为“大学生村官”预设了“退出机制”,留下了“出口”,在服务期内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好各种应有的社会保险,当其服务期满退出时可将保险转走,与未来服务单位的社会保险实现对接;五是政府职员实行“雇员制”是各国通例,也是我国未来改革的方向,可以为我国政府机关大范围推行“雇员制”提供经验。但在目前的状况下,城乡差别还会长期存在,城乡一体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村官有了更好的出路而离开农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对“大学生村官”实行“雇员制”的基础上,使农村成为“铁打的营盘”,而使下乡的大学生成为“流水的兵”,即采用动态管理办法[38]。冯克(2009)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大学生“村官”们基本上有了工作目标和创业意向的时候,主管部门可以对他们的想法和计划进行整合,将那些志趣相投的大学生村官集中在一起合作,以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39]。章曙东、景仁勤(2007)呼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要充分结合社会实际,改变过去那种“计划分配”、“行政指令”的工作模式,明确农村的用人单位主体地位,引导其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纳贤,组织人事部门要转换角色,从组织领导转为工作指导,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意见,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基层党组织及农村党员干部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工作顺利开展[40]。
张清华(2008)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将由各地运作的情况决定,在完善选拔体制和加强财政、制度保障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新教育体制,对于即将赴任的大学生村官和在任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还可以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第二,制定一套完善的追踪评估体系,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第三,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从多方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政策性和法制性服务,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开展基层工作服务人民造福农村[41]。张丽、韩新宝认为,要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基层服务的长期意识,改善农村基层环境、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和保障政策,还必须搞好各项配套改革,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才能使各项政策收到实效。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毕业生下乡当村官的优惠政策,通过农村广阔的就业天地和创业前景来吸引他们,如保留城市户籍、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加
分、减免学费和助学贷款等。要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安全保障和社会保障,解除他们到农村创业的后顾之忧,重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健全后续政策[42]。长兴县的实践表明,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放在战略部署上,放到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工作中与其他村干部在培养、考核、激励、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做出统筹安排,使“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我是村里人、我是村官的认同感,这是“大学生村官”在提高自身素质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把“大学生村官”推向实践第一线,在赋予重任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挖掘和施展“大学生村官”才能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条件。长兴县“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事例共同证明,他们的成长和成功,除了自身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思想意志,为创业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外,各级组织和领导、亲朋好友在政治思想、工作方法、日常生活、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的全面帮助、指导、扶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功之路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43]。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的各项研究已经取得相应的成果,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作用等方面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观点,许多研究者从调研的角度或实证等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具体做法和存在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但是,作为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宏大系统工程,目前的研究还较多的集中在存在问题、对策措施、角色定位等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工作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财政保障和法律保障机制建设的研究甚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进行的公共政策评估等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学习月刊,2009,(11).[2]段小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 2008,(10).[3]谭林丽.新农村建设的新创举 大学生就业的新思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2).[4]耿相魁.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08,(10).[5]宋相义.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J].前沿,2007,(2).[6]顾承卫,祝志芬.“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运动的比较与启示[J].青少年导刊,2009,(9).[7]翟书斌,刘军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的内发核心力[J].职业圈,2007,(6).
[8]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J].农村工作通讯,2008,(10).[9]殷殷.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苏北农村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6).[10]马龙生.大学生村官是历史变革承担者[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6).[11]孙兆金.大学生村官热的“冷”思考[N].农民日报,2007-10-10.[12]郑明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J].改革内参,2008,(4).[13]薛涌.从大历史看“村官”[N].南方都市报,2006-2-18.[14]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9[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5]程毅.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个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4).[16]袁小年.大学生“村官”母校要“扶上马送一程”[N].北京日报,2009-5-6.[17]李晓玉,李晓宁.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18]中共长兴县委党校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长效机制研究--浙江省长兴县的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09,(10).[19]田晓超.论大学生村官政策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20]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农业经济,2007,(6).[21]张家智.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思考——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7).[22]郑明怀.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条件不宜过高[EB/OL].http://blog.gxsti.net/u/郑明怀,2009-3-11.[23]金高平.用金融的视角看大学生“村官”[EB/OL].湖南在线金融频道,http://hunan.voc.com.cn/,2009-5-19.[24]李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5]周倍良.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待“升级”[N].半月谈,2008-12-1.[26]郑风田等.大学生村官,一把双刃剑[EB/OL].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2009-3-22.[27]栗振宇,彭爌.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28]于鹏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8-14.[29]吴立许.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上要争作“四种人”[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12-15.[30]张晓晶.“硕士村官”缘何败走麦城[J].政府法制,2008,(18).[31]陈常有.大学生村官是社会观察员[EB/OL].北青网,2008-05-08.[32]万银锋.“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对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07,(4).[33]鲍宏丹.大学生村官工程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3).[34]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5).[35]刘学平等.“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C).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论文集.[36]安勇.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保障[J].经营与管理,2007,(6).[37]大学生村官安置问题上的冲突法律[EB/OL].大学生村官之家网,2008-08-29.[38]杨明娇,方义发.“大学生村官”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问题探讨.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594,2009-5-18.[39]冯克.严把入口关只是选聘大学生“村官”第一步[J].农村·农业·农民,2009,(6).[40]章曙东,景仁勤.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要充分结合社会实际[J].党政干部学刊,2007,(1).[41]张清华.大学生村官计划--双赢战略的政策选择[J].湖南工程学院学
报,2008,(1).[42]张丽,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43]中共长兴县委党校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长效机制研究--浙江省长兴县的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09,(10).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现状
此处依照个人情况添加个人学校名称或学校LOGO
马克思主义实践报告
题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类型: 实践报告 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专 业: 学 院: 年 级: 指导老师:
2011-5-11
目录
实践报告...........................................................................3 调查问卷...........................................................................5 调查数据...........................................................................6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目的: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毕业后愿意去农村做村官,从基层工作做起,投身到伟大的基层建设中去。大学生做村官一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可是如何把村官做好对不少大学生而言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有些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等事完全没有概念,甚至对农村的生活方式也会非常不适应,这样的大学生盲目来农村是不合适的。所以大学生是否鼓励去当村官,该如何当好村官,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于是我设计了这次问卷调查,调查社会上的各方面人士对大学生村官问题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大学生村官这个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式,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村官的队伍之中,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好的贡献。
调查对象:
社会人员100名
调查内容: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村官的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报告的内容,我们经过讨论与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内容,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村官问题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
首先,大学生做村官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而且绝大多数的人也表示支持和赞同。大学生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当村官所必备的理论知识,而且,他们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必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对搞好搞活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次,大学生作为社会颇为重要的一个阶层,与其它阶层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所以肩负的发展祖国的担子也就相对较重,大学生有义务有责任投身到建设祖国的工程中去,这对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要想建设好社会主义,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很重要的一步,中国目前63%左右的人口都是农民,只有让这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部分过上好日子,中国的建设才算取得了突破;最后,大学生当村官不仅是对国家有益,对其个人来说也是大有好处,大学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今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向高分低能演化,当下,有太多的大学生空学了一肚子理论知识,却并不知道怎样把它们运用于实践,这与国家培育人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眼前正是中华民族复兴关键之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庞大的,没有哪个领域哪个行业会需要只说不做的人,换句话说,书呆子是没有市场的,而大学生做村官一事则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帮助知识分子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伟大的基层建设中真正为祖国的崛起献上犬马之劳。
综上所述,大学生当村官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如何把村官做好,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来说却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有些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等 事完全没有概念,甚至对农村的生活方式也会非常不适应,这样的大学生盲目来农村是不合适的,所以首先大学生在决定投身农村之前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切不可盲目热血;再而,对于那些有条件做村官的大学生来说,做好这项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光是具备一定的农村管理知识是不够的,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其本身的意义,而做好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学生鲜少有投入农村生产第一线的经验,不懂生产,盲目指挥是目前屡见不鲜的问题;同时,还有一点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大学生属于年轻有激情的一代,因而做事情不乏有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可是做村官是绝对要杜绝这种现象的,所以大学生要适当调整好自己的主观情绪,切忌虎头蛇尾;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关于大学生做村官的出发点,这个问题就牵扯到政治了,本不便多说,可是确实有不少大学生做村官是出于自己的一己私心,众所周之,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政策里就有说如果有基层工作经验就给于一定方便,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的阶层以及公务员身份在这个社会上所处的位置来讲,村官的确是一个诱人的工作,所以,不少人就单纯从自己的发展前景考虑而愿意到农村去,继而发生的事情就是工作积极性不高,有囫囵吞枣之嫌,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农村地区发展,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利于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结论与建议:
由上面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当村官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可是也存在着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除,那么大学生村官就又会成为农村建设的一个败笔,于国于民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措施就是大学生首先要摆正自己做村官的出发点和工作态度,哲学上讲,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只要态度对了,任何技术理论方面的问题都是可以学习的,而对于这方面问题,大学生就要学会吃苦耐劳,做到凡事躬行,遇到不清楚的事情学会向有经验的农民群众请教,深入人民大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要做到随时更新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为新农村建设事业鞠躬尽瘁。
其次,各地农村也要做好迎接村官的准备工作,要积极提高自己农村的吸引力,在重视引进大学生村官的同时,要出台一些支持和推动大学生村官建设的政策,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好的,宽松的环境,让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的做到扎根农村,为农民谋利益。再者,各地政府要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业团队管理与运作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村里的各项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再让他们独自的完成一些项目,让他们在工作中摔打、锻炼、提高,并提高自己基层工作的信心。同时,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和村里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做到效益最大化。
最后,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村官选拔的制度,直接从大学中挑选出一批能干,肯吃苦的大学生,同时,在一些电视,报纸,网络上面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学生村官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本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真当好人民群众的村官,为人民谋好利,才是真正贯彻落实党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相信当大学生村官们真正在乡土中扎下根,他们会慢慢体会到群众的淳朴、可爱,深深感受到艰苦朴素的传统精神,这将给他们自身的成长带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问卷模板
1、您赞成大学生当村官吗?
A、赞成B、不赞成 C、无所谓
2、您觉得大学生村官对于当地发展有作用吗? A、有
B、没有
C、说不清
3、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位应是哪项(限选3项)
A、农村政策宣讲员
B、农业技术服务员
C、远程教育管理员
D、农村信息发布员
E、计划生育协管员
F、法律援助咨询上
G、教育工作指导员
H、乡风文明倡导员
I.村长秘书
4、您觉得大学生村官和普通村官比有什么优势?
A、知识面比较广,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较多的科学、法律等问题 B、年轻有活力,能够比较好地带动工作的气氛 C、年富力强,精力旺盛 D、没什么优势
5、您觉得现在大学生来担任村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A、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B缺乏耐心,不能够安心工作 C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
D原本太养尊处优,吃不了苦
6、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原因是什么? A、投身基层,服务农村
B、跟随社会潮流,听从父母朋友的意见
C、社会就业压力大,作为暂缓之计
D、为今后考公务员做基础
7、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发挥他们的能力的原因是什么? A、缺少其它村官的支持
B、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不完善
C、农村基础建设经验不足
D、自我适应能力不足
E、对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模糊
8、你觉得大学生村官在哪个方面最需要改进? A、综合能力素质方面
B、个人工作态度方面
C、专业素质能力方面
D、心理素质方面
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数据
括号内为人数
1、您赞成大学生当村官吗?
赞成(60)不赞成(30)无所谓(10)
***赞成不赞成无所谓103060
2、您觉得大学生村官对于当地发展有作用吗? 有(63)没有(20)说不清(17)
***有没有说不清201763
4、您觉得大学生村官和普通村官比有什么优势?
知识面比较广,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较多的科学、法律等问题(38)年轻有活力,能够比较好地带动工作的气氛(22)年富力强,精力旺盛(30)没什么优势(10)
4035302520***210知识面比较广带动工作的气氛精力旺盛没什么优势
5、您觉得现在大学生来担任村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22)缺乏耐心,不能够安心工作(33)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23)原本太养尊处优,吃不了苦(32)
35302520151050不熟悉缺耐心理想化吃不了苦22232332
6、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原因是什么? 投身基层,服务农村(24)
跟随社会潮流,听从父母朋友的意见(33)
社会就业压力大,作为暂缓之计(26)
为今后考公务员做基础(17)
35302520151050投身基层随大流缓解就业压力打基础24332617
7、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发挥他们的能力的原因是什么? 缺少其它村官的支持(16)
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不完善(14)
农村基础建设经验不足(30)自我适应能力不足
(22)
对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模糊(18)35302520***61814适应能力不足制度不完备缺少支持经验不足定位模糊
8、你觉得大学生村官在哪个方面最需要改进? 综合能力素质方面(26)
个人工作态度方面(28)专业素质能力方面(24)
心理素质方面
(22))
302520151050综合素质工作态度专业素质心理素质26282422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其对策
我镇大学生村官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近年来,仙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 也有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因素。针对这些现状和存在问题,我简单地谈谈个人看法。
一、我镇大学生村官现状
目前,仙女镇共有村官23人,其中村18人,社区5人。
1、全部为非农专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镇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中有60.8%是文科类,39.2%是理工科类,无涉农专业。根据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办的有关精神,我省大学生村官都是各高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虽然在选聘时专业不限,但是他们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和信息,足以胜任农村各项工作。但我认为,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真正能将自己所学应用到三农实践中的村官很少,加之从事非专业的工作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和熟悉,这就造成了我镇村官在农村的适应性不高,或者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来学习、摸索其所从事的工作和领域。
2、发挥作用有限。目前,我镇村官都存在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期的问题。由于专业不对口、语言障碍、经验不足、使用模式等原因,村官在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一些村官只在计算机录入、整理搜集材料、传递文件等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发挥一定作用,而真正在发展村级经济、调处矛盾纠纷、征地拆迁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却相当有限。这说明,一方面在村官选聘上没有强调专业性,另一方面在基层村官使用上也具有随意性,缺少对村官个体在专业背景、擅长领域和性格特质方面的考虑。
3、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工作、生活方面的原因,一些村官在履职过程中出现态度不积极、情绪低迷和得过且过的情况。他们认为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用不上、村里矛盾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和生活上不习惯是在农村基层工作遇到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大学生村官实际上是空降到村或社区,加之农村的熟人社会和裙带关系等原因,一些村官的工作不被村民认同,甚至个别村和社区的主要负责人也对村官带有抵触情绪,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待遇偏低、后顾之忧较多。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大多集中在“80后”一代。此时的他们多数已经处于谈婚论嫁的年龄,住房、配偶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为现实与迫切的问题。而相应的工资待遇并不高,这就与现实的物质需要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在生活上,一些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资讯和娱乐相对匮乏,这给村官在生活上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二、我镇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的管理及考核措施不到位。虽然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程序非常严谨,但到村任职后对其日常工作的管理就疏松了,缺乏系统的监控措施。镇党委政府负责村官的考核工作,但考核标准、考核程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首先,一些村官不清楚自己进村后的职责范围,更多的是任人差遣,从事一些琐事、杂事,这与国家和村民的期待不一致;其次,缺少量化的考核标准。多数情况是根据人为的主观判断,这样做的随意性很大;最后,也缺少考核后的奖惩机制,出现“无考核,无奖惩”、“有考核,也无奖惩”的局面。
2、农村既有管理模式从主客观上使村官工作尴尬。从政治关系上看,大学生村官是空降兵,其身份获得并非村民直接选举而来,能力也未得到村民的认可。从社会人文关系上看,农村的家庭关系、宗族关系、经济关系确实复杂,加之受村干部、村民保守的传统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存有抵触情绪,这些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难度。
3、待遇、激励措施、社会保障及未来出路方面缺乏长效机制。由于全省除苏南部分地区外大学生村官待遇都普遍较低,目前的工资水平也只能满足村官个人的生存需求。在村或社区他们无户口、无住房。大学生村官三年期满后面临着二次择业,此时他们已到结婚生育的年龄,住房、配偶、养育子女、父母养老问题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服务期满待遇如何、出路在哪,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
4、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一是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缺失。大学生村官大多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情况也知之甚少,开展工作有难度;二是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受我国教育制度束缚,大学生村官在学校只系统地学习了某一门专业知识,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担任村官功利目的倾向严重,造成角色定位出现偏差。有些村官迫于就业压力,将村官一职作为考研、考公务员的跳板;有些村官满腔热忱投身农村想要一展抱负,当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工作中遇到困难,便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这些心理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对策
1、转变用人观念。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应该把大学生村官既当干部又当孩子来看待,当干部是要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真本领、真经验、真功夫;当孩子是不求全责备,用长远眼光和辩证思维去看待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体谅他们。
2、专业对口、因才施用原则。为了缩短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周期,村官在使用和培养过程中最好能够根据其在校所学专业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岗位,因才施用。可以适当地借调到合适的部门或单位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用已学知识进行工作,缩短培养周期,而且还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村(社区)或者其他单位在这一工作上的水平。
3、建立全方位的考评、培养及培训体系。一是建立镇、村两级考核体系,坚持动态考核、跟踪培养。应注意考核的针对性,更多引入量化的考核方法,不同村(社区)有不同标准,不同时期的村官考核标准也应有所区别;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库”,梯次培养大学生村官;三是建立统一的、系统的培训制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培训要有力度、上水平、能管用。
4、健全保障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多渠道拓展出路。一是细化有关大学生村官待遇的各项措施,积极落实现有的经济待遇;二是在条件成熟时建设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人才公寓或者在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在适当时候举行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公平、公正、公开地将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中来。
总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镇党委、政府、村(社区)负责人和社会力量都应大力支持和扶持,让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年轻力量迅速成长、成才。大学生村官也要扑下身子干事创业,磨练意志、转变角色、不计得失、提高能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以长治市襄垣县为例
一 前言
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人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及青年成长成才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早在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北京市开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京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2008年,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里任职。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解大学生村官现状,让大学生村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建设,进行此次调查。
(一)调查地概况
本次调查选取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为调查地。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1160平方公里。襄垣现辖8镇3乡,32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襄垣物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花生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硫磺等。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现有煤田450平方公里,总储量75.8亿吨。
(二)实施调查
从七月二十日起实施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重点对古韩镇、夏店镇、后堡镇、北里乡、善福乡的代表农村进行了调查,并到县、乡镇政府了情情况,收集资料。
(三)资料整理
八月十号到二十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有效问卷,大学生村官部分30份,村干部部分25份,村民部分25份,同时对谈话内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着手设计问卷报告。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部分
1、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本次选取大学生村官共3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20人;本科12人,专科18人,担任职务多为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其中有一人晋升为普通村干部,所学专业较杂,覆盖文、理、工三科。
2、大学生村官的动机和对未来的规划
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就要形势所迫,发展前途良好,人生理想,待遇优厚等,具体分布如下:
就业形势发展前途人生理想待遇优厚其它
7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对三年的村官工作有详细或大致规划,其选择方向包括扎根农村,考公务员,向上发展,考研等,具体分布如下:
0%20%40%60%80%
3、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
调查发现,75%以上的大学生主动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建议在实际中较少被采纳,加上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存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呈现下降趋势。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侧重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要表现为指导农业生产,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均对工业发展的贡献较小。在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资金短缺、村中社会关系复杂、信息不畅通、自己能力不足等方面。
4、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情况
多数大学生村官对村官的待遇持一般满意的态度,认为非常满意的待遇应保持在此1800~2000元/月。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学生村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食宿条件难以适应、办公条件差、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大学生村官对理想的实现,生活的丰富有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村官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具体分布如下:
0%10%20%30%40%50%
60%
5、大学生村官工作感受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多数大学生村官表现出了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希望领导能够多分配工作,让大学生村官更好的发挥其才能。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的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的文化生活、积极的态度,为农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表示,大学生村官工作缺乏安全感稳定性,国家没有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身份界定。制度不够完善,待遇不高,管理混乱是造成许多大学生村官跳槽的主要原因。
(二)村干部部分
根据本次调查,98%以上的村干部认为农村的发展非常需要大学生村官,通过经常性与大学生村官交流以及在工作中的接触,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的优势表现在文化程度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劣势在于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农村尤其是所有村的了解,解决问题的实用办法较少,不善于与村民沟通。对农村的具体影响表现在普及农业知识,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水平,但在促进工业发展方面影响较小。多数村干部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长期留在农村,只有有一定的任期才能够对所在村有所了解,方便工作。同时表示农学、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更大的影响力。建议大学生村官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工作经验,早日适应农村工作。
(三)村民部分
在本次调查中,82%的村官认为自己对大学生村官处于一般了解的情况,15%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没有了解,不清楚农村是否有大学生村官,只有极少数村官表示自己对大学生村官非常了解。90%以上的村民认为本村发展非常需要大学生村官,表现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期待,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以主动上门服务、定期举办讲座、户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提供包括种植知识、养殖技术、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促进本村农业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公共服
务的改善。
三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襄垣县自2007年9月开始招收大学生村官,到2009年8月已招收两批,第三批大学生村官也既将分配,对襄垣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优化农村干部的队伍结构,增加村民的民主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干部存在队伍日益老化、后备来源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培养为村干部后,能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变管理方式,与村干部交流学习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村干部队伍向知识型和职业型转变,这对现在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优化整体素质等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具有良好的理论和新知识基础,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农村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推广了新技术新方法,并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第三,宣传科学,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素质。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可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来宣传科学,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让他们真实的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让他们也自愿的去学习、去创造。知识促进经济,相信当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一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总的来看,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多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设计与实际操作背道而驰。一方面是组织部门出台了相关制度,但却不能更进一步加以深化落实。比如,对于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培养上,既有市级文件规定,也有各乡镇(街道)的举措,但结果在部分地区却成为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二是部分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看上去是留住人才的良方,但反过来也加重了制度本身的功利性,导致从业者“骑驴找马”的心态占了一定的比例,不利于稳固大学生扎根农村建设的决心。
2、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值得深思。无论是承诺3 年“锻炼”以后考研加分, 还是准允将来“提干”可以作为一项参考, 或优先录取公务员,均以3 年为期, 期满走人, 并没有长远制度性打算。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说,选择做村官只是就业形势严峻下的缓兵之计,借助国家给于的这些优惠政策,对任职期满后已有详细打算,他们更多的是要向上发展,或考研,或考公务员等。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这项政策的后期管理出现的不足。因此, 如何解决他们“去” 与“ 留”、‘进” 与“退” 的问题, 如何健全相关的退出机制, 将会直接影响政策的可持续性。
3、专业知识不对口,很难施展才能。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用不上的矛盾在基层日渐突出, 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高校毕业生较少,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无法很好地施展专业所长。我们调查发现, 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各异, 理工、农医、文法, 一应皆全。农民也好、基层政府也好, 不是不存在对大学生的需求, 农民普遍期待大学生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资金、农技、信息、市场方面的服务, 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
4、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融合度不够。在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村民认为对本村大学生村官一般了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有大学生村官这回事儿。这与大学生村官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的同时,更与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融合度不够。与一般村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不同,大学生村官由上级直接指派,也就是所谓的“空降村官”。在农村,一直实行所谓的村民自治,而 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一些地方采取了变通的手法, 给大学生增设了村党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以使大学生村官在“空降"的同时, 不至于有破坏村民自治的嫌疑,但是作为主体的村民来说,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还微乎其微,很难实现真正的“互动”。因此,大学生村官还存在与目前农村政治民主生活如何融合的问题, 这需要从制度上加以确定。
五 有关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价值观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各有关方的思想引导力度。一方面是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工作,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消除村干部中存在的,认为大学生到村工作是“实习或过度”的狭獈思想,切实利用好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关部门应多给予关心和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使他们能真正在农村工作中汲取宝贵的经验,练出独当一面的实力;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新闻媒体对大学生村官群体进行适时报道,从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精神风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更多的群体了解大学生村官,支持大学生村官,从而能让他们更加安心踏实地在农村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2、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虽然很有限, 但是这个措施对于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作用是实质性的。政府着手参与, 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 可以起到一种辐射作用:有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为农村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一方面, 如果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条路能够走通,那么下一步到街道、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工作同样可以考虑。大学生当“村官”, 它的号召效应比实际效应要更好。另外一方面, 到基层去对人各方面的素质锻炼是非常大的, 尤其在农村处理各种各样的是非, 的的确确是能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素质。
3、引入考核和监督机制。在选拔任用上, 明确重点选拔对象, 提高选拔条件。明确农村中需要的人才类型, 在同等条件下对该类型的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录用。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考核、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包括年初的目标考核、年终的个人考核,对日常工作的细分,建立健全传帮带制和领导联系制等等。
4、对于不同经济条件的地区, 应该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要想留住人才, 一定需要特殊条件。地方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 吸引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当村官。国家必须在资金、政策、体制、人力物力上给予农村大量的支持。因财政等条件限制的地区,地方政府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 应该制定出台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比如报考公务员时加分,而这样的政策只有省
里才能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中央的导向性政策, 相关规定是灵活的, 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量力而行, 慎重对待, 认真执行, 履行政府的诚信义务和职责。
5“将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而现阶段,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和发展, 仅靠市场规律难以解决, 要提高“大学生村官”对政策意义的认识, 把它放到更高甚至是战略高度上去认识与实施,必须使之制度化、法律化, 增强可操作性。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村官”的了解,掌握大学生服务
基层工作的现实需求,给领导决策和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以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我们特进行此次调查。请
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我们尊重您的个人隐私,保证对您的有关信息严格保密。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你认为大学生村官对于当地发展的作用:
A作用很大B有一定作用C基本没什么作用D没作用
2、在你们村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是:
A非常欢迎B比较欢迎C反应平淡D不欢迎
3、面对近年“大学生村官热”,在择业是会考虑当村官吗?
A会B不会C不清楚
4、你认为现今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担任村官吃、存在问
题吗?
A存在脱节现象B不存在问题C不清楚
5、你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位应是哪项(限3项)
A农村政策宣讲员B农业技术服务员C远程教育管理员
D农村信息发布员E计划生育协管员F法律援助咨询员
G教育工作指导员H村长秘书I乡风文明倡导员
6、你对于目前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看法如何?
A很有用B作用不大C没有作用D没有考核机制
7、你觉得目前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B缺乏耐心年轻浮躁,过于理想C吃不了苦E其他
8、你觉得现在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原因是:
A投身基层,服务农村B跟随社会潮流,听从父母意见C就业压力大,作为暂时缓之计D为今后考公务员作基础E其他
9、你是否与你们村里的大学生开展交流:
A经常交流B偶尔交流C不交流
10、你觉得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的原因是:
A缺少其他村官的支持B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比完善C农村基础建设不足D自我能力不足
11、你觉得大学生是否需要在任职期间作进一步培训:
A需要,他们需要进一步培训更好地工作B不需要,已经够了C不需要D无所谓
12、你觉得大学生村官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A综合能力素质方面B个人工作态度方面C专业素质方面
D心理素质方面E其他
13、如果你觉得需要培训的话,你觉的大学生该有怎么样的培训形式?
A定期开设文化课培训B定期组织村官见得交流
C定期举行讲座D不需要
14、你觉的大学生村官与普通村官相比有什么优势?
A知识面广,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较多的科学法律问题B年轻有活力,精力旺盛C没事什么优势
15、你认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上地方如何?
A很有地位B社会地位一般C不清楚D没有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