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红(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05: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凌志红(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凌志红(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凌志红(写写帮推荐)

执业药师的骄傲

—记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国大药房东盛店经理、执业药师凌志红

外行变内行,内行升优秀,优秀成劳模。这不是小说中刻意塑造的人物,这位出色的主角就在我们执业药师队伍中。

在上海6000多名执业药师中,竟有2名全国劳动模范。凌志红就是其中一位。每当提起她,上海的执业药师们都说“她是我们执业药师的骄傲!”

凌志红是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东盛店经理,前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去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说起凌志红,今年40开外的她,20年之前是一家木材厂的工人,1984年进入本市一家药业企业,从此与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非药学科班出生的她,凭借一股子韧劲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药学零售业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着。不甘示弱的她通过顽强的磨练,从二级工到四级工,从收银员到柜组长,从药师到执业药师„„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到门店经理。20余年来,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爱岗敬业的心境、不懈的追求与探索,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尤其是2001年底,作为业务骨干,被充实到刚刚组建的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后,先后在三家门店当店长、经理,每到一处都留下了不凡的业绩,成为一名出色的基层管理者。

是什么造就了凌志红?是新时代的劳模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24字对照凌志红,是多么真实的写照。

挑战自我 在新起点上暗下决心

2001年12月份,凌志红怀着对新企业的憧憬和实现个人追求的向往,来到刚刚成立的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进入国大第二天,凌志红被公司安排参加技能培训。在为期七天的培训中,凌志红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的东西。这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接受如此系统的培训。她被上海国大药房关注健康、重视药学服务、争创“健康好邻居”的经营理念所深深吸引。这次培训不仅使她进一步认识到药学服务对药房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更使她看到了新企业的活力,感到有了用武之地。她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在这个企业里干出成绩来。培训结束后,通过竟聘她走上了门店经理的岗位,在延吉东路店当店长。

当时上海国大药房延吉东路店是个新店,规模很小,营业员几乎全是新手。作为这样一个门店的总管,除了指导手下营业员做好每天的门市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扩大上海国大药房的影响。

在凌志红走访社区、了解市场需求中,当地的“一老一少”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门店附近有一家养老院,还有两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她认为这“一老一少”正是一条扩大经营和服务的渠道。于是,她请来医生为养老院的老人讲解防病治病和合理用药的知识。这以后,老人们遇到头疼脑热或身体不适,便跑到凌志红所在的延吉东路店求医问药。针对中小学生普遍会长“青春痘”,上课读书眼睛容易疲劳这些情况,凌志红一方面到学校进行保健知识宣传,一方面在店里多备了一些眼药水和治疗“青春痘”的药物。

凌志红从进入延吉东路店的第一天开始就立了一个规矩,即要求门店的所有员工改变原来“守株待兔”的销售方式,主动走访社区,为居民提供贴心的健康服务,切实履行国大药房“健康好邻居”的经营理念。从那时起,药店附近的长白街道社区,经常可以看到凌志红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当店经理的凌志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显示了她的出色才能。延吉东路店月销售额从开始的7.5万元上升到9.5万元。这一年,凌志红被上海国大药房评为年度优秀门店经理。

规范管理 注重员工的精神风貌

上海国大药房太需要像凌志红这样的业务骨干了。2003年1月,凌志红又被调到国大许昌店当经理。这家门店基础薄弱,年轻人多,经营状况一般,公司希望凌志红去了以后能使这家门店有一个新的面貌。

凌志红是个喜欢挑战、不断追求卓越的人,她很高兴地接受了公司的安排。针对许昌路店的实际情况,凌志红首先从基础管理工作入手。一手抓门店的规范化管理,一手抓员工的精神风貌。

凌志红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榜样和示范。按规定,作为店经理可以不站柜台,而她却坚持每天2小时的跟班作业,在现场对店里的年轻人进行传、教、带。

接待每一位顾客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您好!有需要帮助的吗?”凌志红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店里的其他员工必须这样做。刚开始许多员工感到不习惯,甚至认为多此一举。凌志红便反复向员工说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她认为:创建国大药房“健康好邻居”的品牌,首先就要从这点做起,这是药店规范化服务不可缺少的方面,因为它可以看出一个药店员工的精神面貌如何。

由于凌志红以身作则,同时对大家的要求严格,从而使礼貌用语招呼顾客在她领导的门店坚持了下来。后来还推广位国大药房文明接待顾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以致顾客发出这样的感叹:“来到国大,温馨如家!”

在凌志红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店里的店员从她们的身上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药学销售知识与经验,更学到了她待人至诚、做人本份的品性。员工们都称赞凌志红不但是一位管理称职的门店经理,而且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说在她手下工作很有味道。

凌志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使许昌路店的面貌焕然一新,销售业绩有原来的6万元上升到了10万元,更重要的是带出了一支合格的员工队伍。提升了许昌路店的形象。这个店在她的任职期间,两次出现了员工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一次,一位做建材的顾客在药店购物后把皮夹子遗忘在柜台上,内有人民币10多万元的信用卡。营业员发现后立即电话通知她,他欣喜万分,一个劲地夸奖营业员品质高尚,夸奖该店的风气好。这一年,凌志红又被公司评为年度优秀店经理。

造福百姓 努力凸现社区药学专业服务

2003年,凌志红又一次接受新的挑战,公司让她负责筹建并出任“社区中心大卖场”国大东盛店的经理。她知道这是一项重任。因为大卖场无论是营业规模、商品种类还是经营方式,都将是一个全新的业态。

劳模想必都是知难而上的人。凌志红二话没说,投入了国大药房东盛店的筹建工作。要把一个空荡荡的商场改造成大卖场,困难可想而知。何况工期只有2个多月。没其他办法,凌志红只有加班加点,在7月中旬筹建工作近入倒计时时,参加筹建的全体员工开始24小时轮番作业。这时的凌志红干脆吃住在工地,一直到8月2日东盛店开张,凌志红没有踏进只有几站路远的家门一次。

东盛店开张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和韩正市长等领导一行来到东盛店调研。陈良宇说“求医问药,事关民生,要把造福百姓的事情办好,让群众受惠更多、得意更多。这句话象烙印一样烙在凌志红的心上。他决心不辜负市领导的嘱托,把”大卖场”药房办好.凌志红首先把工作的重店放在抓药品经营管理的标准落实.即通过GSP认证。她带领东盛店全体员工,按照GSP条款,一次又一次地检查对照,一遍又一遍地整改。从岗位目标的制定到考核办法的落实,她在质量管理上建立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监控网络。由于全方位地强化了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东盛店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也没有受到过一次顾客的投诉。开张不到一年的东盛店,经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验收,顺利通过了GSP认证,为国大药房大卖场的质量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管理上了轨道,服务就要跟上。凌志红一边抓管理,一边积极组织探索社区药房和大卖场药房两种不同业态的特点和经营规律。她带领东盛店的员工走访社区,帮助特困户,探访慢性病人、发放社区服务卡,宣传卫生保健和防病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她的电脑库中,储存了4000位门店附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资料。休息天,她与店里的员工按资料上记载的地址走东家、访西家,询问用药情况,接受患者咨询。

凌志红竭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处处为顾客着想,除了让附近居民用上放心药外,还主动向上级提出拓展经营范围,试行多元化商品经营的大胆想法。目前,上海国大药房结合公司“重塑高起点、创新争第一”的整体战略设想,已经在东盛店进行了大手笔的再改造,今天的东盛店,不仅商品陈列布置面貌一新,而且,多元化的商品已经彻底打破了药房以售药为主的传统理念。凌志红利用东盛店大卖场的格局,在柜台增加了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居民健康的商品。这样既可多方位为民服务,又可更多地接触居民,有利于为居民开展现场健康知识宣传。东盛店创新改造以来,深受居民欢迎,销售一再攀高。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凌志红说:“我只是一滴水,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波澜,才能做到永不干涸。我是一名党员,我要永远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是的,今天的凌志红在不断追求下一个惊喜的理念召唤下,又在她的本职岗位上,按照上海国大药房新一轮的发展规划,重新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第二篇:凌志班家长会主持词

家长会主持词

甲亲爱的各位家长

乙尊敬的老师们!

合 大家好!(鞠躬)

甲 首先,我代表八年级2班的全体同学欢迎各位家长的光临 乙 感谢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

合 欢迎您们来到城关中学

甲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乙 我们是您们的希望

甲 为了我们的成长,父母呕心沥血、情深似海

乙 为了我们的成长,老师无私奉献,恩比天高!

甲 有了您们的精心呵护

乙 有了您们的悉心培养

合 才有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八年级九班家长座谈会现在开始 一班主任发言

甲 有一个人,目光是那样的亲切,微笑是那样的温暖 乙 有一个人,期望是那样的诚挚,鞭策是那样的有力 甲 他在我们的心田上播撒爱的阳光

乙 他在我们的心田上滋润爱的雨露

甲 他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班主任

乙 下面就请班主任发言,大家欢迎!

二,发奖

甲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长胜将军,而我们班的这几位同学就在两次考试中高居榜首,他们是:孟一,钟鑫,乔丹,冀洋,曹帅,邓植中,张歆雨,张茜,陈庆松,符培琳,下面就请班主任老师为他们颁奖。乙 的确,成绩来源实干,汗水铸就辉煌。我们常说成功难,但不成功更难啊!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战斗的勇气,我班的乔丹,曹帅,符培琳,储晓东,王晓敏,杨倩,张博文,胡厚松,李溶溶,石小玉,陈心语,夏诚,马磊,吴昊,张沄丰,刘梦雯,这几位同学就是一个个奋起直追的勇士。除了这些进步生,在单科成绩上,还有一些优异的学生,我们班语文前五名的有:张歆雨,孟一,钟鑫,邓植中,支颖,黄太萱。数学前五:孟一,乔丹,曹帅,邓植中,支颖。英语前五:孟一,钟鑫,乔丹,冀洋,柯江。物理前五;孟一,钟鑫,冀洋,曹帅,符培琳。我们为这些勇士们鼓掌。下面请老师为他们颁奖。

三学生家长发言

甲 当我们刚刚在母体中孕育稚嫩的生命,乙 这生命就倾注了父母的无限深情!

甲 当我们坠地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啼哭,乙 这生命就得到了父母的日夜呵护!

甲 如今我们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乙 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合 有您和我们一路同行,我们就不怕天黑,不惧路远、不再怕风雨兼程!

甲 下面有请的家长发言!

四科任教师发言

甲 学习的道路坎坷曲折

乙 成长的道路荆棘丛生

甲 是老师领我们走出知识的迷宫

乙 是老师教我们展翅飞翔

甲 我们的成绩长了

乙 老师的面庞瘦了

甲 我们的缺点、错误少了

乙 老师的白发、皱纹多了

甲 下面有请班主任老师代表所有教师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五闭幕词

甲 让我们用誓言去见证父母辛劳的身影!

乙 让我们用誓言去见证老师无悔的奉献!

甲 我们会铭记这特殊的时刻,因为它使我们走向成熟

乙 银河会铭记这重要的日子,因为今天他高朋满座

甲 让我们心与心相连,让我们手与手相牵!

让这次将长座谈会成为沟通的心桥,我们会沿着您期待的目光振翅高翔!

第三篇:凌志军《重生手记》

凌志军《重生手记》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7年,他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这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五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一位资深的媒体记者,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伴随求医过程中的体验、观察,引发了对中国医疗体制的一系列思考。他,就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凌志军。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2000年的《追随智慧》被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联想风云》入选“2005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自从发现肿瘤,凌志军走过了千万个中国病人走过的历程,体会到了中国式求医的特殊艰辛。他说,将这些经历讲出来,是因为“要帮帮这些癌症患者。

他们是属于大家赛跑中突然摔倒的人,每个人都在往前跑,谁去看他们一眼呢?如果我不是生病,我也会匆匆忙忙往前跑,生怕被潮流落下。但现在,我和他们在一起。”

《生命时报》对凌志军的专访,就从这样一个人,一场病,一次不寻常的体验和思考开始。我不喜欢轻率、傲慢和自以为是的医生

凌志军在上海刚刚完成了一本新书的写作,凌志军昏昏睡去,却在头晕目眩中醒来。恶心、头痛、天旋地转,让他这个几乎从来没得过病的人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回到北京后,一系列检查告诉他,他患上了肿瘤,脑子里有,肺里、肝里也有。那好似晴空霹雳的一刻,让凌志军感觉到平生第一次离死神那么近,由此开始了漫漫求医,也是求生路。

记者:任何人身体里发现了肿瘤,遭受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在经历了震惊、绝望和怨天尤人之后,你是从什么时刻开始审视医生这个群体的? 凌志军:发现颅内有占位病变以后,我们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挂了一位知名专家的特需号。

耐心等了3个小时,终于在下班前几分钟见到了他。他只看了我一眼,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核磁共振片子上。

我当时强打精神,试图叙述我突然发作的症状,可是他对我的话不感兴趣。他的热情似乎只在向他对面的年轻医生侃侃而谈,对我视而不见。我发现,他不相信病人,只相信机器,相信那张没有色彩、温度和生命的胶片。

当我妻子急切询问颅内和肺内的占位是否有联系时,这位专家却带着嘲弄和不屑反问一句:“你想让它有联系,是吗?”我没有想到,他会用这种方式回答一个他也说不清的问题。

那天,我和妻子在忍受了路上颠簸、漫长等待和期待之后,得到的仅仅是一张“专家门诊挂号费票据”,以及一篇“演讲”、一个“问号”和一个模棱两可的“待除外”诊断。有了这一番经历,我才意识到,原来病人的倒霉事还不只是疾病本身。

记者:在看了很多中国医生的门诊之后,你的亲属也向欧洲的专家征求过意见,中外专家有怎样的不同? 凌志军:我妹妹是在国外行医的糖尿病专家,她拿着我的片子和病例请国外几位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得出了和国内医生不太一样的判断。通过妹妹的描述,我了解到,国外专家很认真地对待影像胶片,反反复复看了1个小时,同时更认真地对待病人的自觉症状;而中国的专家草率地对待胶片,同时更草率地对待病人,一次“特需专家门诊”仅用3分钟就完事了。

我知道,仅凭一两个医生,就来抱怨所有中国的医生,有点以偏概全,但是从我求医问药的经历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类似的遭遇。

记者:你觉得中外医生对待病人的方式不同,其原因何在? 凌志军:不单单是医生,中西方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都不一样。中国人对熟悉的人、对自己有用的人会很关心,对陌生人比较冷漠。在欧洲,人们更讲公德,对陌生人也比较友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职业素养更高。

记者:一个医生对待病人的方式,会对病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凌志军:医生对于病人的影响力是迅速和压倒性的,特别是那些拥有专家头衔、每次收取高额挂号费的医生。病人本能地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希望或者至少是安慰,可他们的话大多会让病人感到绝望。在我的经验里,轻率、傲慢和自以为是,是导致一个成功者犯错误最重要的原因。我不会把自己的性命交到这样的医生手里。

记者:你看病时找到了很多相关领域的大牌专家,是不是你的地位和身份让你能够拥有这些医疗资源?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怎么办? 凌志军: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挂号、排队的。我觉得这样更能鉴别一个医生的道德水准。

靠熟人关系、权势名声或者靠红包寻找到的医生,并不一定是值得信赖的。一个真正可以信赖的医生,不会怠慢一个普通病人,也不会厚待一个有权有势有名有钱的病人。

就算知道你有些来头,也不会给你特殊照顾,比如让你加塞儿,或者在你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管别的病人正在门外等待。

记者:后来的事实证明,很多专家,甚至是大牌专家对你的病判断是错误的。你认为是什么让这些医生犯错? 凌志军:我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医学权威不少。当初大多数医生都认为我颅内的病灶是恶性的,必须手术,结果我执意继续观察,不做手术,最后那个病灶自行缩小了,可见不是肿瘤,就算是肿瘤也不必手术。

一开始很多医生说我肺内的占位是良性的,可以继续观察,但它其实是恶性的,幸亏手术做得及时。世界上任何人都会犯错,医生也一样。

一方面,受制于人性的弱点,医生有普遍的职业优越感;另一方面,医患之间供不应求会造成医生的麻木和厌烦,再加上利益的纠葛,犯错在所难免。

一个自以为是、不懂装懂、贬低同行、不尊重病人的医生,一个对患者病情漠不关心却关心人家身份地位的医生,犯错误的概率更大。这样的医生越是地位高、名气大,他以往的成就越容易成为他犯错的原因。被“过度治疗”的癌症

胸部手术后3天,凌志军经历了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剧烈的疼痛加上艰难的呼吸,还有高烧不退,让他每天大部分时间昏昏沉沉。然而在身体慢慢痊愈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身力量的伟大,并开始反思医疗体制中,尤其是肿瘤领域里的“过度治疗”问题。

记者:网上有人称,癌症患者在某些医生眼里就像“唐僧肉”。从你的求医经历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凌志军:我刚发病不久就有人告诉我,死于癌症的人,1/3是吓死的,1/3是治死的,只有1/3是病死的。那1/3治死的人里,我个人认为,大部分是“过度治疗”导致的。

100年来,人类用于癌症研究和治疗的花费增加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可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平均治愈率几乎没有提高。

我们在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更多得益于检查手段的进步,从而使越来愈多早期发现成为可能。我想,那些最新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所产生的疗效,几乎被它们给病人带来的摧残抵消掉了。

在一些病人延长了存活期的同时,另一些病人也因为“过度治疗”更快更痛苦地死去。

生命时报:大部分患者对医学并不太了解,他们该怎么区分合理治疗和过度治疗呢? 凌志军:这个确实很难。同一种治疗手段,用在这个人身上恰到好处,用到那个人身上就可能是过度治疗。即使一个医术精湛、绝无私心杂念的医生,也难以处处周全。

坚守一个信念也许有用,那就是“癌症是有可能自愈的”。抵御癌症的最好武器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什么神奇的药物。

作为病人,你需要和医生讨论你的治疗。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也不能盲目地全盘拒绝。我建议患者,你不仅要倾听医生的话,也要倾听自己的身体在说什么。同时,如果一个医生拐弯抹角地询问你的收入和职业,那么他多半具有过度治疗和“看人下菜碟”的倾向。死亡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最后一个礼物

患病之前,凌志军是个“工作狂”,一天工作12个小时。患病之后,特别是曾经离死神那么近,又有了绝处逢生的经历,他终于有机会看看身边的风景。离家3里地,有一座柳阴环抱的公园,平时他总是匆匆从围墙外走过,得病后无意中走进去,才发现那是个多么美的地方。

生命时报:你现在怎么安排每天的生活?如果不得病,你估计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凌志军:现在我每天7点起床,吃早饭,上半个小时的网;然后出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接下来吃午饭。饭后睡午觉,3点起,喝茶1个小时。再出去散步。晚饭后看一会儿电视,就睡觉了。

如果没有患病,现在我肯定还在拼命工作,每天12个小时,一周7天,没有节假日。写最后一本书的过程中,我已经感觉极度疲劳,但一直硬撑着,总以为睡一觉就能好。

结果写完书,当天晚上就不行了。病最重的时候,看着院子里顶风冒雨的保安、清洁工,我想要是有机会从头来一次,让我从保安、清洁工干起也行。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生命时报:突然得知自己的生命也许没有多少时间,死亡随时可能来临,那时候你怎么想? 凌志军:至今我还记得,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绝望”。

整个人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想让内心静下来,却偏偏无法集中注意力。回到家里,有一阵开始怨天尤人:为什么是我呢?我上辈子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没有好好养护身体?之后心态慢慢平复下来,我发现预知死期将至的一个好处是,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望自己走过的生命旅程,内心有一种很深的感恩之念。

感谢上天给了我那么多快乐,同时想象他给予每个人的是公平的:你拥有的权势越多,拥有的真诚就越少;拥有的钱越多,拥有的情就越少;拥有的名声越大,隐私就越少;你周围簇拥的谄媚者越多,拥有的朋友就越少。

我的幸运是,我有个和美的家庭,这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情真意笃的朋友。

生命时报:病危时,你曾写下过“最想做的10件事”,如今做到了几件? 凌志军:全部都做到了!最后一件是“重返滑雪场”。从一个被宣布只能活“3个月”的绝症病人,到今天被医生告知“你已经不再是病人”了,5年来从这个噩梦中走出来,靠的是慢慢领悟。

别人劝很难,例如“你要坚强”、“某某得癌都好了”,说这些话都没用。我的家人从没说这些,他们给我的帮助就是努力搜集信息、认真分析判断,这样一来我自然也就冷静下来了。

我知道复发和转移的危险还没有彻底消除,然而,我再也不会谈癌色变。对于死亡,我也不再恐惧。死神是天堂里的最后一位天使,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最后一个礼物。

▲著名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凌志军先生的这本书,读来惊心动魄。他以自己死里逃生的人生劫难,为所有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生命体验。你不但能得到关于疾病与痛楚的翔实资料,更能够从苦海沧桑挣扎奋斗中,看到人的精神力量英勇不屈,看到危难中的清醒与智慧,看到骨肉情谊与赤诚爱情,是如何荟集起来共同创造了奇迹。尤其建议医生们阅读此书,它将对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产生深刻影响,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之外更加尊祟每一个病人的生命之旅。▲著名肿瘤临床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何裕民: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如何理性对待、善用智慧合理防治癌症,凌志军先生做出了好榜样。他亲历的磨难、走出沼泽的坎坷及其中的沥血体验,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因此,本书开卷有益,且不可多得!▲凌志军妻子赵晓东:志军的康复,当然首先归功于医学的手段,但是我一直坚信,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力量,同样会让我们的生命出现奇迹。即使它无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让我们超越肉体的痛苦,达到心灵的安宁。生命的无常与突发灾难,会使每个人在任何阶段都可能遇到志军和我所遇到的困惑和考验。所以,这本书也是写给所有那些在遇到生命困境时,渴望对自己的命运有更多了解和把握的人们的。像志军一样,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给读它的人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慰藉。

目录

第一章 别让医生吓死人死到临头的感觉 /002危险的陷阱 /007中国式的“专家门诊” /012恐惧的由来 /017中外医生之对比 /024医生怎样对待不懂的东西 /030希望在我们自己手里 /034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041开胃汤和牛筋汤 /049预知死期的一个好处 /055向读者告别 /059选择治疗方向比选择治疗方法更重要 /064第二章癌症不是绝症最好的灵丹妙药 /076倾听自己的身体 /083改变了对癌症的看法 /088水静心闲 /094路上的风景 /099最想做的10件事 /103医疗领地上的“割据”与“门户” /104医生也会犯错误 /110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我们的腰包救命 /114少犯错误的10条原则 /124前三个月里最容易犯的错误 /128我的生活回到正常轨道 /133第三章做一个聪明的患者新的威胁悄然降临 /140感觉不到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 /146我们相信什么样的医生 /152“不要被那些表面的光环蒙蔽了” /157走上手术台的前夜 /161假如这是我的“最后一天” /166癌症病房 /172家人和友人 /177我为什么不化疗 /184别让医生治死你 /194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体 /203第四章康复九策非医学意义的治疗 /212三项基本原则 /216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 /222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223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230每天步行五公里 /239日光浴 /244深呼吸 /252身心合一 /259重返雪山 /265后记 重生手记【下载 在线阅读 书评】

http://www.xiexiebang.com/book/15992

第四篇:观后感-陈凌志(模具1291班)

201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模具1291班 学号:2012011286 姓名:陈凌志

看了本次颁奖晚会后感触真的很深,每一个人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但是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小结:在观看完这些感动的画面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第五篇:志红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我叫刘志红,女,现年35岁,于1999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小学教导主任。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教导主任,年轻是优势,但是这也反衬出一个不足就是经验的缺乏,因此,我在已有基础上对新生事物不断尝试,同时又在不断的积累。任职以来,我除了担任学校的教学管理、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外,还一直担任一个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更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因此工作繁杂琐碎一些,但是只要能够用心去做,感觉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回顾2015一年的工作,艰辛而快乐、忙碌而充实、平凡而实在。我想用三个方面来概括:

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和钻研业务知识促进工作

作为一名教务主任必须要有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担任好教务主任一职,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抓住机遇。每年,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很多,因此,我抓住这些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在学习中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自己勤奋。学校给予的机会和平台是有限的,因此我除了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还自费购买各类有关教育教学的资料来给自己不断地充电。在闲暇之余我还学习课改实验的有关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料,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端正了新的教育方向,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育人思想。

第三、向同仁学习。学校很多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有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备、上、评”这一常规活动,我极力向身边的老师们学习,学习她们教学中的机智、学习她们评课中精彩的点评,然后,我把这些好的经验进行内化,积累和创新,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而不断探索钻研。

第四、勤于笔耕。光有学习,不积淀思想是不行的。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要做一个教育有心人。”因此,教学工作之余,我勤于笔耕,从写日记开始,不断撰写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并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让我的博友来评论。在跟博友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又得到了另一层面的净化和提升。为了进一步走进新教育,我在“百度文库”、“ 360doc个人图书馆”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注了册,也经常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总之,通过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念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五、课堂教学方面。尽管教务工作占去了我很多精力,但我在个人专业成长和辅导学生方面一点都没放松。多次担任校级及其以上公开教学任务,并获得大家的好评。其中2015年4月执教的《台湾蝴蝶甲天下》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鹤壁市教育局评为二等奖;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录像课被教育部语文教材研究中心分别评为一等奖和三等奖。辅导学生方面,所教班级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学习语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辅导的学生张飘获县演讲赛二等奖。

二、认清自己的位置,当好校长的助手

作为主任,有这样几句话我记得很牢:“到位、补位、不越位。”为准确定位,我努力当好两个方面的角色,一是当好校长与教师的桥梁。在管理中当好协助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协调者的角色;二是做好工作计划的执行者、实施计划的指挥者;在学校决策中当好参谋者,在目标执行中当好调度者,在工作评选中当好监督者。只有做到“有位要到位,到位要有为,缺位要补位,补位不越位”才能真正当好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戏。目前,我校班子两人,组长和部门负责人三人,可以说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能战斗的集体,多项教育教学活动成绩突出,本学期又向师德师风先进校迈进,这些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个好领导,就是一个好师傅。我调入顺河小学近近六年,从李校长身上确实学到了很多,无论从人格魅力、管理经验,还是从道德品质、工作热情,都使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观念新、点子新、管理方法新。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全体教师会议上提出的 “五种意识”在“四风”建设工作中,提出的“三个引导”等。每次李校长提出的内容都非常简明、准确、到位、有层次、站位高,每一次我都认真记录、整理,使自己有了很大进步。

三、踏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学校所有成员的合作。在老师们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本学年,教务处顺利的完成了这几项工作:(一)学籍管理工作:

1、学期初,在一年级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了新生基本信息的采集,搞好新生学籍审批。

2、每学期开学初,在李校长的帮助和指点下,为转走学生办理转学手续,并为转入学生及时办理学籍增补。

(二)教务教学工作

教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烦杂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刚上任的我经验不足,在此,我非常感谢老师们的理解支持和李校长的帮助,才让教务处的各项工作得以圆满的完成。

1、教务处常规工作:⑴团结教导处的其他成员共同研讨,制订好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⑵组织、指导、审查各年级教育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领导和指导教研组工作;⑶制订好教导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⑷做好教学工作的常规检查,期中期末检测工作,组织对教学质量进行考评;⑸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好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

2、教务处配合学校出色地完成了教体局对学校的师德师风先进校的验收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3、平时能把各项工作精心布置策划,将工作细化、量化,做到上通下达,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各办公室及有关人员手中,保证老师工作操作性强、工作有针对性、实用性。

3、结合本校师资情况,按照教育部课程设置,开足开齐有关课程,做到了“三表(课程表、时间表、教务工作计划表)”的统一。

4、为了创设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每人写一篇教学论文,并鼓励他们参加全市、省论文评比。李校长的教育教学论文和师德论文均获市级一等奖,马胜民老师的师德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极大地鼓舞了青年老师参加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5、在课题研究方面:2015年上学期,我校成功地完成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予以结题。本学期,我全力准备新课题,为了完成新课题《生命课堂背景下“四字六步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和课题开题工作,收集整理资料,熬了无数个通宵。在此我感谢课题组全体老师,感谢大家在该课题中发挥了组织、协调和桥梁作用,正是你们牺牲休息时间默默无闻的工作,成就了我们顺河小学的课题的开发与研究。10月30日,邀请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王海峰主任、刘锋伟、孙社娥老师和教办徐军甫主任、教研员郭玉华老师一行,参加新课题《生命课堂背景下“四字六步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开题仪式,继续顺河小学的科研兴校之风。为教师搭建迅捷丰富、专业成长的教研平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实验老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6、每个学期都成功举办了学校听评课活动,以内力促发展。尤其是我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书写的教案全部运用“四字六步教学法”书写,不搞形式主义,把教学工作做扎实,落到实处。

7、在特色教学方面:我辅导的学生参加教体局组织的演讲赛已经连续三届获奖:荣获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数学教师付文静辅导的学生赵晓铮、赵金柯分别获市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8、听评课节次:李校长听课23节,我听课41节,其余教师均最少20节,超额完成教育局要求的听课节次。

9、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间周活动,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次,数学教研组活动次。

10、安排好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校验和培训。本学期共安排教师15人次外出学习。

11、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档案资料,建立较为规范的学校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三)业务学习工作

1、本学期,积极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校本培训。达到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课后及时研讨交流,并进行认真有效的集体备课。坚持把校本培训融入学校教研工作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力争使每节课都达到听课有效,上者有提高的目的。

2、组织并落实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工作。本学年,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组织了月测评、期中、期末的学业测评,及时作好分析与反馈工作,使教师们心中有数,以便采用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科质量。

3、本学年,教务处在各部门的协助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有:书法比赛、读书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歌咏比赛、庆六一文艺演出、小型秋季运动会、庆元旦趣味运动会等。还成立了:奥数、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朗诵社等课外兴趣小组。制定了晨诵、午读制度。引导各小组积极开展了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其中付文静老师辅导的学生赵金柯、赵晓铮在全市数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我辅导的学生张飘在今年我县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生命的成长与快乐。

4、当前“四字六步教学法”在我县开展的如火如荼。我校在李校长领导下,教务处精心安排去年10月组织全体老师分期分批到鹤壁市淇滨小学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分别讨论、交流,每位教师都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反思这一年的教务工作,我感觉各方面显得比较稚拙,经验还不足。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还有不少的困惑和不足亟待解决:

一是“深”字的体现上还不够。表现在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工作深入创新力度不够;对各位教师的困难和需求了解甚少,超前服务、及时服务、细致服务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深入课堂,指导语数业务的力度不够。

二是“实”字的体现上不够。表现在抓实课堂教学、深入班级不够。缺乏一种抓细、抓实、抓具体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

三是“韧”字的体现上不够。我本人由于性格的原因,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还不够有力,教学管理水平和技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以上三点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今后锤炼的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一定能不断地加以克服。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工作的道路上,我虽然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但是我却收获的是一份份的充实,即老师们的信任、支持、帮助和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我衷心的表示感谢。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支持、帮助、理解和配合,才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谢谢大家!

述职人:刘志红

2016年1月11日

下载凌志红(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凌志红(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志凌《分数大变脸》读后感(精选五篇)

    《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李志凌 读了著名教育家姚文俊主编的《分数大变脸》后,我收获较多,感想也较多。 书中提到殷都区委书记李南沉,人称“课改书记”,他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身体......

    《白城子》(原创作品。作者∶申凌志)

    《白城子》(原创作品。作者∶申凌志) 吉林省白城市是我的故乡,确切地说是我的出生地。我1955年上小学,在白城子读完小学,这所小学就是以后的民生小学。即现在的民生东路与明仁......

    凌志学校拒绝有偿家教总结(五篇材料)

    凌志学校制止有偿家教落实情况 首先对有偿家教现象做了表里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大环境给学校这方净土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加之目前“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

    凌志十组第一次组会会议总结

    零点起跑,事事争先 锻炼· 成长·荣誉·使命 脚踏实地,精诚团结 --第六届高级班十组第一次例会总结 从第六届学生干部高级培训班开班以来,我们已经将近完成了一个月的高级班学......

    武志红: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

    武志红: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 最近,高校对大学生的严格管理成了热点新闻。 在青岛海滨学院(民办大学),21名大学生被开除,原因是“搂抱”、“偎依”、“做得很近”、“牵手”......

    范志红推荐高考营养食谱

    范志红推荐高考营养食谱 推荐食物示例(食谱为我在养生厨房教授过的原创菜谱) 1 养心八宝粥: 紫米,糯米,小米,花生,红枣,桂圆肉,葡萄干,去心莲子,鲜百合,加8倍水煮粥。 取其养心安神作用......

    学习感悟范志红9月

    学习《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感悟 文峪乡石桥小学范志红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是我们作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从教的几十年以来,我一直把基础教......

    红蕾读后感姜志林

    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姜志林 “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句话是戴老师在今年的七 年级级部会上发言说的一句话,当时听到以后我感触颇深,想到了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