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

时间:2019-05-13 05:1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

第一篇: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

内容摘要:人物专访是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纪实性报道,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体裁。现在很多报纸都设有人物专访专栏,目的就是增强报纸的魅力,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同时更能凸显人物专访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掌握了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和了解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么它对广大读者来说不但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且也对我们媒体记者素质的提高更是一种挑战。本文通过四个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为怎样成功采写人物专访文本作为参考。

关键词:人物专访 采访对象 访前准备 访问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业余时间里看报纸也成为人们的习惯。各家报纸怎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呢?怎样才能抓住人们的新闻欲来作为自己最大的卖点呢?于是,人物专访这种纪实性报道体裁成为各家报社老总们重点安排采写的体裁之一。

纵览关于人物专访定义、分类的各种说法,尽管各家概括不同,但也有其一致之处:选准人物专访对象,进行专题采访;人物专访的真实性原则不容忽视;人物专访要有现场感,等等。除此之外,我认为人物专访是记者带有明确的目的,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题采访写就的稿子,不能和本报专访划等号。但人物专访与通迅却有共同之处,即与消息相比可以较为详细和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惟独不同的是人物专访却有自己的特点——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采写成功的人物专访呢?本文从采访对象的选择、专访前的准备、专访的访问技巧和采写人物专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新闻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选择人物专访的对象要从是否有新闻价值着手,所采访的人物应是最近对社会、对群众有影响有关系的人,如历史变动时期涌现出的风云人物,某一新闻事件中有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外国或外地来访的政治家、艺术家和其他知名人士,获得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一举成名的新秀等。

如何选准人物专访的对象,直接关系到一篇人物专访的成败,人物专访的对象选准了,写成的报道才具有吸引力,才能有更多的读者群。但是,人物专访不是随便地采访一个人,而是需要经过精心的选择。怎样选择人物专访的对象,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说,选择人物专访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人物:

1、读者非常关注的新闻人物。

众所周知,刘翔是2004年的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为什么读者关注刘翔呢?因为他打破了欧美选手对110米跨栏金牌长达108年的垄断。108年的历史是很漫长的,110米跨栏这块金牌,中国人或者说亚洲人梦想得太久太久了,要知道那是对瞬间人类肌肉爆发力极限的最强有力的挑战。正是由于这种极限挑战,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

新闻人物像时代激流中跳起的浪花,记者要善于捕捉住,让新闻人物在自己的笔下,在“本报”上闪烁出光彩。如:八十年代《北京晚报》的专访《钱学森为什么没来领奖?》就及时抓住了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在荣誉面前往后退,把中青年科学家推上去的高尚情操。这篇专访发表后,很多全国性报纸纷纷转载,社会效果很好。

报纸刊登人物专访就是要抓住读者的兴趣所向,关注读者所关注的人物,以此来吸引读者阅读,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宣传效果,产生深厚的社会影响。

2、某一方面的权威人物。

“社会之大,皆人物之能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权威人物,权威人物顾名思义就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最高的知名人士。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面发表的看法具有权威性,这是读者们非常关注的。我们专访权威人物,是记者针对读者提出某方面的疑问有目的地请权威人士对某个重大事件进行解释或发表看法。

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市场换技术”是我们国家的策略,但如今渴望“中国制造”声音也越来越高,在中国这个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上,就信息通讯这块儿,中国企业表现究竟如何?这就需要这方面的权威人物予以解释。经济时报记者因此采访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权威人物、学者出身的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职司长谢麟振。谢就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发表了看法,回答了读者想知道的问题。

3、做出不凡之事的“凡人”。

当今社会名人众多,但有的人虽并不是知名人士,他们却在本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或由于所从事的职业,所做之事引起读者兴趣,或由于特定的行动引起读者的注目,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名人”。

《北京晚报》报道了一位在北京宣武区卖卤煮火烧的“小肠陈”。有读者特地去品尝了“小肠陈”价廉物美的小吃,十分赞赏,致信晚报编辑部,希望《北京晚报》多发这些“小人物”的专访。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在旧社会生活凄惨,今天的“人力车夫”的社会境遇如何?《北京晚报》的专访《“骆驼祥子”的今天——随舞台上的祥子访当年的祥子》,报道了“祥子们”老有所养的情况,体现了其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幸福感。还有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养菊快50年的老园工杨明生,为首都人民带来了赏菊的愉悦。《北京晚报》以《秋菊有佳色——访中山公园老花匠“菊花杨”》为题,发了这篇专访,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以上这些人物并不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对新闻记者来说,仍是重要的人物。因为新闻人物并不是知名人士的同义语,相对于更多的读者来说,接近性因素更易使这些“小人物”为读者注目。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很大的先进人物。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常常是读者们关注的焦点。荣获2004年“世界粮食奖”的我国“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他试验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中国大部分地区摆脱了缺吃的窘境。北京军区总医院药械科主任药师孙定人,他制取高纯度的医疗用水(纯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成功,为病人带来了福音。他的成果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北京军区后勤部党委还给他记了二等功,授予他“先进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孙定人对药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当然是读者们关注的焦点。

总之,对先进人物进行专访,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公众知名度,让公众了解其在某些领域的特殊贡献和先进事迹;另一方面也对先进人物自身提供一些外在动力,促使其不断进行理论和科技创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贡献更多。通过“人物专访”的手段,提升了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

二、人物专访前的准备

1、尽可能了解并研究同采访对象有关的情况。

采访前,记者尽可能地掌握人物专访对象的有关资料,熟悉专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尽快找到沟通双方思想感情的桥梁,在谈话一开始就要造成这样一种气氛,要使对方感到你是一个朋友,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对你可以无话不谈,这样专访才有成功的把握。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她以特有的采访能力,以采访世界领袖人物和风云人物而闻名。她在采访邓小平同志时,光材料就看了好几公斤。据资料显示,她采访前每次都像一次“高考”,举凡有关的资料都找来研究,直至烂熟于胸,然后准备几十个问题备用,只有在采访前,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采访中才能从容不迫,在预定的时间内采访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新闻。

如果预先没有研究采访对象,你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就会令采访对象感到你与他的隔膜,就会影响谈话气氛。美国新闻学家麦克道格尔曾经说过:“音乐家、科学家、作家、政治家以及其他有名望的人,往往鄙视那些表现出对他们的活动和声望不甚了解的记者。此外,[2][1]任何学有专长的人都感到,同一个对他的专业领域一无所知的人交谈,是件索然寡味的事。”[3]有一位记者在采访作家伯纳德·德·弗托时,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伯纳德·德·弗托是

[4]这样回答的:“年轻人,如果你没有时间查一查《名人录》或翻一翻你自己的藏书把情况搞清楚,我也没有时间与你交谈。”

还需要指出的是,采访前熟悉有关资料,只是为了有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但它不能取代采访本身。向人物专访对象采访,目的是要挖掘别人没有写过、读者并不知道的东西。现在有些记者把访问人物仅仅作为一个由头,而把他搜集的资料加以拼凑,便信手写成一篇人物专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尽可能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采访计划首先要明确此次专访的主题;其次要确定适当的访问场所与时间;第三是访问方法:既可以是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也可以旁敲侧击探问。第四,设计访谈提纲和谈话要点;第五,对在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预想好应付各种复杂场面的对策等,这些预先都要有所准备。浙江财经学院中国外交人物研究所所长宗道一,在采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时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就是在采访前拟订好了的,他所提的几个问题正好解答了当时中国股市低迷的现状问题。

另外,在准备问题时宜有次序,你最想了解的几个问题不妨放在前面,因为采访中常常有人打扰,临时缩短采访时间的事是难以避免的。《湖南日报》记者蔡栋在采访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时,刚提了两个问题,长沙市委因有事派车来接刘开渠,由于蔡栋准备的问题是按“倒金字塔”式排列,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已问答完毕,所以那次刘先生中途告退,他并没有空手而归。

3、在准备专访前,要提前预约。

四川一家报社的记者去采访老作家萧军,由于没有提前预约,萧老已经去北师大讲课去了,萧老的老伴说:“如果你有诚心就等他回来。”这位记者见萧老不在马上掉头就走了,以至于自己一无所获。而《卫生与生活》报的一位记者郑廉清因为提前预约完成了采访任务,萧老还专门为《卫生与生活》报写了两首诗。郑廉清临走时,萧老还舞剑让郑廉清拍了一张照片„„

由此可见,进行访前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是与采访对象约定专访时间、地点,以及把你的采访意图、范围大致地告诉对方,让他思想上有所准备。采访前不提前预约,你会失去专访的机会,让别人捷足先登。

三、人物专访的访问技巧 [7][6]

[5]

1、谈话的原则。

当我们会见专访对象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以怎样的方式开始谈话。如果对方与你较熟悉或预先打招呼、有专门准备,那不妨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方式。然而对于大多数专访对象来说,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寒暄一会儿,找机会融洽一下气氛,然后转入正题,效果会好一些。采访经验丰富的记者往往在走进采访对象房间时,首先打量一番,有时可以发现采访对象的爱好所在,再以此打开话题。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其次,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要尽可能控制谈话的方向,使谈话围绕着你事先设想好的主题,或者在谈话过程中突然被你抓住的更好的主题来进行。因此,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就要考虑:他的这些话能不能用在报道里面?根据他所说的这些内容,是否已构成一篇专访所必需的材料了?还需要补充什么内容?构成专访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是否都已提到了?有没有必要再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当采访对象的话题脱离我们的报道主题的时候,要设法不露声色地把它慢慢转回来,提有分量问题和善于控制采访局面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

第三,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也就是说要符合采访对象思路的逻辑发展,不然东一锤子西一棒,易把采访对象思路打乱,引起烦躁情绪。在专访过程中,不要怕提尖锐的问题,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但在提这类问题前应有所铺垫,在自然而然的谈话中顺势提出,使对方不致感到突兀,怀疑你别有用心。我认为在提尖锐问题后,应适当改换一个话题,提个轻松活泼的问题,然后再转入严肃的提问,这样有利于调节气氛,也可打开思路,发现自己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有价值的内容。

2、倾听的原则。

当我们进行专访时,不要一股脑儿地提问题。问过之后,我们就要敞开思想,去倾听和接受各种不同的、崭新的思想观点,甚至包括你所反对的那些思想观点。一般而言,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总有某些排他成分,当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常常非常顽固地拒斥不同意见,作为普通人,这没有什么,但作为一个记者就不能这样,否则你就不能如实报道。

其次,要尽量避免频繁地、不得要领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给采访对象以充分的时间阐述他自己的见解或他人对某个问题的解释。另外,我们最好把注意力放在采访对象身上,千万不要光顾了埋头记录,在人家谈得起劲的时候,也不要东张西望,免得人家以为你心不在焉,兴趣索然。

3、观察的原则。在专访时,现场观察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专访对象。记者要把专访对象写活,就要勾划出他们的外貌、表情、神采,再插入传神的细节描写,给读者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现场感。另一个是周围环境。要记住“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语)。有一次,《人民日报》记者陈有为去访问韩素音,发现她房间里中文书籍很多,于是记者就打算以此作为专访的开头。有了这个想法,他马上把桌上的书名记下来。后来他真的以此为专访的开头,写得很别致。如果当时没有这个想法,只是马马虎虎看一眼,不记下书名,不作仔细观察,回去想写这个开头时,再专程为了一本书名跑一趟,那就势必平添麻烦。所以,在专访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观察、比较,这样才能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这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活动的,是专访的中心,后者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就应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观察时间。

其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一般而言,在专访中观察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从眼前的事物中寻找出双方有兴趣的话题;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在报道中对眼前的人或事作一番描绘。凡是与此无关的东西,我们就不必去分心注意它。就是与这两个目的有关的事物,也可以有所区别。对于单纯是作为话题的事物,只需粗略看一个,而对于那些将在报道中加以描绘的东西,则要仔细观察,非得找出其特点不可。

总之,访问的技巧虽然因采访对象的各自不同而变幻无穷,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它要成为一把万能的钥匙打开采访对象的心锁,让他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使采访获得丰富充实的材料,采写出精彩的专访来。

四、人物专访采写中的几个问题

1、要富有吸引力的“新闻由头”。

专访所要选择的对象应为重要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非新闻人物却具有新闻因素(根据)的知情人,以及与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领导、权威人士。这些特定的采访对象都具有富有吸引力的“新闻由头”。

所谓“由头”也就是采访的时机问题。很多情况下,时机错过,报道也就失去了价值;即使是著名人物,时机不对,没有好的“由头”,报道也不会成功。中国也有一个中学教师发明了中国的魔方“伤脑筋十二块”,这时去采访这位发明者方不圆老师,读者很感兴趣;而在魔方热消退之后去访问他,影响就不会大,这就是时机问题。而“由头”,除了要抓住时机之外,有时要在新闻背后挖,有时要把几件事情联系起来找。

另外,有许多事情,可以说时过事过境未迁。当事人与知情人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可以因境而忆事,触景而生情。记者在这种场合,可以更好地观察、感受,培养和激发感情。在球场上访问运动员,在书房访问作家,在机床旁访问工人,都会取得好的效果。

2、写好现场和人物,注意环境的选择、观察和再现。

[8]谈话要有好的气氛。名记者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在谈到采访艺术时,介绍过“斯诺法”: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选择合适的话题,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地谈起来,无拘无束„„。这种气氛也应该反映到作品中,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专访在什么环境进行,有时会对记者和被访问者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而专访稿中如果能有机地穿插一些采访现场的描述,要给读者宛如“置身现场”之感,这样才能使专访顿生光辉,或产生撼人的力量。《羊城晚报》记者吴其琅有一次去采访秦怡,在她家中见到:“油漆脱落的小方桌上放着一只煤油炉,锅里煮着清水晃荡的青菜汤;床头,一只半新半旧的皮箱;床上,一件织了一半的毛衣。秦怡边吃着籼米饭,就着酱菜与那锅青菜汤,边与记者交谈,谈她多灾多难的家庭:重病在身的丈夫,精神失常的儿子,繁重不堪的家务„„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她顶住生活的重负,从未停止在电影事业上的不懈追求。”于是,围绕艺术与生活这对矛盾,吴其琅写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这篇很有特色,非常撼人心魄的人物专访。[9]

所以,记者要善于带领读者进入现场,进入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典型环境。专访的记者,是受广大读者委托的调查人员、代言人,也是新闻事件中的见证人。记者要把访问的环境烘托出来,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活动。当记者用“我”的眼睛、耳朵、鼻子等等把读者带进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之中时,读者顿生一种亲切感,并把谈话和环境联系起来思考和理解,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和可读性。

3、注重谈话纪实,突出被访者的真知灼见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

专访,主要写访问的情况与谈话的过程,写现场活动,其中心是一个“访”字。不要注重写事迹,也不要注重写历史背景。访问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话,主要表现方法就是纪实。过多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都是不得体的。

对于采访对象的见解、看法、观点。由于专访针对性很强,被访者也大都是某一方面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意见往往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民日报》发表的对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专访,就发表了谈老一个重要见解:“要改变对学者的一种传统看法,似乎专家教授都是一些书生,不问窗外事的人。学者应该在沟通信息渠道方面发挥其特长,政府支持、学者参与、企业结合。这样的多行业结合体是使经济起飞和科技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有性格的人,表现在他们的谈吐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4、了解对象、尊重对象,与采访对象产生情感共鸣。

好记者+好的采访=成功的采访。

[11]

[10]

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个观点,对后来科技体制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专访的对象往往还是很

如《人民日报》女记者柏生和《文汇报》记者郑重,都以其大量脍炙人口的专访名篇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虽然风格各异,但他们风格形成的基础,都在于对采访对象的透彻了解,充分尊重和有情感共鸣,这是成功采访的奠基石。如果没有这种情感基础,就难以把握人物的精髓,塑造出一个充实的,毫不雷同的人物形象,就难以造出一种意境,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五、结语

“专访”这一名词,在《辞海》中,目前尚无与之相对应的条目。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报纸设立了人物专访专栏,有的报社还组织了专门的采写班子。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报纸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读者。“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事实、概念、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

[12]

人物专访是通过被采访人物与作者的对话来打动读者,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和言论来体现报纸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起到了舆论导向的作用。专访专访一要专二要访,要专中有访,访出现场感来。既有环境描写,又有肖像的简练勾勒,还要有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人物对话。正如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克·海顿所说:“要注意访问对象的外表、衣着、语调和举止风貌,这些方面的观察能使访问记增色。”

[13]

如何采写好人物专访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索的问题,因为采写人物专访往往是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和中心。另外不同的记者,由于自身修养、经验、认识的不同,采写出的人物专访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只有不断探索、实践、研讨和总结,才能使新闻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人物专访的采写更上一层楼,写出令读者满意的人物专访,写出无愧于时代和新闻工作者称号的人物专访。

注释:

[1] 林永年 著:《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2] 林永年 著:《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3] 刘海贵、尹德刚 著:《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页 [4](美)约翰·布雷迪著:《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5]《新闻爱好者》,2005年3月(上半月),第233期,第10页

[6] 蔡栋:《人物专访“问”当先》,选自《写作辅导》,1988年第3期,第8页 [7] 白天祥、刘乃仲、郑保章 编著:《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案例教程》,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8] 刘海贵、尹德刚 著:《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9页 [9] 刘海贵、尹德刚 著:《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10]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好稿选》,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页 [11] 周胜林 主编,张晨、卢冰 著:《新闻采访艺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12] 罗伯特·M·奈特中著:《最佳写作要领》,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13](美)约翰·布雷迪 著:《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第二篇: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

——以校团委百名优秀校友采写为例

1、人物通讯的定义

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类型。它着重报道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

要求:把人物放在突出的地位,从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片断入手,比较详细地描述人物的事迹,揭示人物的思想,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个性。

2、内容选取

a、抓住人物身上“亮点”:最闪光的性格;最能体现时代气息的特征。以此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色,但不要千篇一律,把校友都写成一个模型。

b、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思想风貌的事实。

写人物通讯要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格的力量,要通过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再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事实要为展现人物思想风貌服务,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上,忽略对人物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挖掘,不能停留在好人好事记录的表层现象上。c、选择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通讯不是依靠抽象空洞的说教和赞美,而是通过富有人情味的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征服读者的。有时你费劲心思堆积了一些形容词诸如“孜孜不倦、发奋图强、勇于创新”等来赞美人物,不如人物一句质朴的语言或一个细小的动作更传神。

d、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倾向,表现作者明显的感情色彩,但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人物专访是一种新闻通讯,而不是文学作品,所以它必须遵循“真实”的原则。即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而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替代事实的描述。

3、采写过程(1)前期准备

a、采访前先广泛搜集采访对象的资料(书面材料,网络资源,走访校友的老师、同学、亲朋、同事等),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个性特点、习惯爱好、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有可能的话和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深入了解采访对象,把人物写活。b、拟订采访提纲。

C、配备纸、笔、相机、录音笔或MP3等采访工具。(2)进行采访

采访可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完成。a、与采访对象联系预约采访时间地点。b、创造合适的采访机会。

寻找合适的采访环境;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营造合适的采访氛围;创造合适的谈话语境。C、分析采访对象的个性心理: ——理性、感性、外向型、内向型 社会心理:

——配合型、消极型、回避型、阻挠型

d、采访中要注意现场观察,观察采访对象和现场及周围环境。一般是在见面时,要先迅速扫视一下周围环境;在和访问对象接触初期,可先打量一下对方的外表、装饰和神情;采访到关键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房间的摆设,人物的服饰、神情等可以体现人物的情趣和个性特点,这些也是写作时的丰富素材,是把人物写活的关键之一。

e、采访知情人。人物采访一般需要采访两类人——新闻人物和知情人。

如写刘少奇去访问他的妻子王光美,写王军霞去访问她的教练马俊仁,写一名教授去采访他的学生,以把人物写得立体丰满。有时旁人的感受比当事人自己的述说更令人信服、更直观,更何况有些东西当事人自身感受不到,也不会说,而旁人往往印象深刻。

(3)写作。采访结束后整理素材,提炼主题,然后谋篇布局,开始写作。

A、表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借他人之口刻划人;借景写人 B、注意事项

a、写作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文章写给谁看? b、注意材料取舍,切忌面面俱到。c、用语简洁。

d、注意段落的准确划分以及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4)稿子写好后请返回给采访对象审查。

4、写作结构

(1)标题:生动、鲜明 事迹/思想精神(主标题)——记/访×××(副标题)如:一份特殊的遗书 ——追记徽县伏家镇伏镇村村主任孔荣勤(2)引文(正文前面部分的文字):

a、人物简介(人物简介也可放在文中,或者文末)

通用格式:×××,男,1970年生,浙江宁波人。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工作,现任×××。工作中敢于拼搏、乐于奉献,获得×××荣誉。

本次写作的人物通讯要求采用正文前“人物简介”的形式。b、人物思想的概括(凝练、优美)

c、人物的言行记录(最能代表人物性感的言行)(3)正文

A、开头最好是感性的,让受众对人物的相貌、身份、经历或生活工作环境或人物的性感有个感性的认识。如老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B、根据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从不同侧面、以不同事例来表现人物,每部分最好独立成章,有独立的小标题。小标题举例——采写金萍的一篇人物通讯: 难忘采访

回归校园 初入校园

倾心耕耘 传授知识

孕育激情 身体力行

呼唤大爱 C、正文采写的几个侧重点

a、校友现在的工作情况——挖掘优秀校友所取得的成绩。b、大学生活的感悟,以及母校的学习和生活与其今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如该校友在校期间是主要的学生干部,要了解他学生干部经历对今后成功的帮助,并可以了解校友印象最深或者对其最有帮助的课程,等等

c、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后的感触(如创业的艰辛、改革创新的历程、攀登科研学术高峰的历程、继续深造付出的努力等),进一步了解母校的培养对其今后取得成功的影响和帮助。d、对正在理工求学的学弟学妹们提出希望和建议。e、在11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请校友寄语学校。

5、注意事项:

(1)在人物专访中,应当有意识地保留“访”的实感。这主要是指:要比较多地保留和引用专访对象的原话,必要时也可涉及采访时的现场情景。

(2)字数3000—5000。在寻访中搜集校友工作生活照片2—4张。(3)在寻访中应遵守交通规则,增强防盗、防骗意识,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有疑惑的工作多向学院指导老师报告。

(4)要注意形象,注重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校友展示个人良好素质和学院、学校的良好形象。

三、范文一篇:

看得远,才能做得好

——访我校校友、中星公司总经理薛文艳

人物简介:薛文艳,女,浙江浦江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我校前身)机械专业。毕业后回浦江在唐灯公司做普通技术员,1996年和丈夫一起创建了中星锁业有限公司,走上设计制造“异形锁”的创业大道,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制锁专家,自行设计申请国家专利多项。

江南四月的一个周六,我们匆匆走出浦江车站,跳上一辆出租车。几分钟后,出租车停在了我们的目的地班班大道18号——中星锁业有限公司大门口。该公司的总经理薛文艳就是我们此次要采访的对象。

走进大院,左边是行政办公楼和员工食堂、宿舍楼,右边是两排整齐的多层楼厂房,中间是一个大院,里面有一座显眼的“滟晴亭”,后面则是一个员工运动场。企业从96年办厂至今,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仅2006年公司就向政府交纳税收260万。

中午11:00,整个工厂依然忙碌,而薛文艳也还没从市里开会回来,她似乎已经习惯了和同事们一起奋斗,即使是在这样的周末。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性,是一位怎样的八十年代大学生?带着些许好奇和崇敬,我们在办公室里一边翻阅公司的资料,一边等待这位神秘校友的出现。

“我要回浦江去工作”

“她们来了吗?”11:50,楼梯口传来了稳重关切的声音,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校友——1988年毕业于我校机械专业的薛文艳女士。普通的职业装,简单的短发,一脸灿烂的笑容。在她迎面迈向我们的稳健的步伐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从容和恬淡。

时间对于薛文艳来说很宝贵,但她还是在百忙中抽空坐下来,耐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聊起大学生活,她有滋有味,而令她感触最深的是当初她的就业选择。

八十年代,一个大学精英教育的时代,虽然没有包分配,但是对于大二就成为党员、成绩优异的她来说,就业选择太多了。留在杭州,还是回去?是听从学校的安排留校,还是到基层去从事专业工作?在这些选择面前,她没有犹豫,毅然决定回家乡去,到基层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本专业工作。“父母养育我们十分不容易,他们需要我们。对于我来说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当时也有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回小地方工作,千方百计想留在杭州。但我不这样想,因为摆脱虚荣,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我的专业所需,所以我很自觉地要求回浦江工作。”

在浦江的第一份工作,她没有选择去政府机关,而是去了浦江唐灯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刚去的时候,公司有3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他大学生不屑于基层工作,但她却长久地待在车间里并仔细地琢磨。作为一名大学生,她没有觉得委屈,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她也没有觉得累,就是凭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她当上了公司副总经理。而当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995年,公司却破产了。接下去的路怎么走?她没有彷徨,决定自己创业。

“时代造就的吧!”当问及她怎么想到要创建中星公司时,她只是用爽朗的笑声把人生重大的转折轻描淡地总结了一下。1996年,中星公司在浦江成立了。而当时浦江的锁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气候,市场也相对成熟了。面对这样的形势,薛文艳独辟蹊径选择了走设计制造“异形锁”(名字为薛文艳所取)这条创业大道。大胆的创新,扎实的制锁技术,薛文艳几乎承担了公司所有产品的设计工作,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制锁专家,她自行设计的申请国家专利的产品就有好多项。正像她创建的公司品牌——“严格”(yange)一样,中星公司以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十多年的发展中,中星公司从一家小公司成为连续几年纳税过百万的中型企业,逐步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迈进。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她在创业大潮中拼搏奋进,我们好奇地问她“你一路走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没有!”一个很简单、干脆的回答。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定位,坚定的创业步伐,成就了今天的薛文艳。“员工的事是我自己的事”

在中星公司的产品展示区,各种颜色、款式、规格的锁,令人应接不暇。据了解,目前公司的锁有116个品种和510种规格,基本出口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中星公司锁的价格比一般厂家要略高一些,对此新客户往往不能理解。薛文艳总是这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呢?税不能少,管理费不能少,我们又不偷工减料,而一家公司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同时我必须保证员工的福利,同样是劳动力,为什么要比国外更便宜?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一定的利润空间,才有创新的基本,才能提供更新更好产品”凭借始终如一的质量,中星公司最终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创业第一年,薛文艳就给自己的职工买了保险。作为一家私营小企业,此举在同行中几乎是第一个。她始终善待员工,始终把自己的员工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事”。员工进厂,就有住宿,并且工作午餐免费。在员工的宿舍楼,最差的房间也有彩色电视机、固定电话和独立卫生间。考虑到有些职工有家庭,公司还特地建造了一些套间供他们住宿,空调、电视机、固定电话、厨房、独立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在冬天,为保证员工们能洗上热水澡,公司还每天免费提供热水。虽然公司地方不大,但却建有运动场。这是200多名员工休闲锻炼的场所,里面的运动设施也全部是免费使用的。公司的员工基本都已工作三年以上,工作五六年之久的中层领导也有不少,还有一批从公司开创到现在的元老。公司从不拖欠工资,每月定时发放工资,即使在公司最困难的创业之初。

公司的员工说到薛文艳,都赞不绝口。在公司工作了三年的石小姐说,“刚来的时候,我什么也不会,是总经理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即使做错了也会宽容地原谅我。”“因为顺路,总经理每天用自己的车子带我回家。在食堂一起就餐,她都会点我喜欢吃的东西。我不仅是她的员工,更是她的朋友。” 石小姐告诉我们,今年公司马上又要组织去旅游了,虽然地点不远,但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周末的晚上,总经理夫妇总是还会到公司来转转,看看工厂,看看员工。一位做研发工作、和薛文艳一路走过来的师傅这样形容她:“要用几个简单的词概括她真的很难,但是她的为人真不错,是真正的女企业家!”正是因为重视员工,把员工的事视为自己的事,薛文艳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全厂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我要把经验传下去”

如果说工作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那么爱和责任则占据了她的心灵。

作为一名经营者和管理者,薛文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把握着中星公司的方向。异形锁投放市场后,受到了客户的好评,也赢得了业界的肯定。但不久薛文艳在市场上看到了一大批模仿产品,当时她迷惑了,自己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仿制自己产品的同行。很快,她调整了心态,正是因为自己的产品出众,才引来了这么多的追随者。看着自己设计的产品养活了一大帮人,她内心什么怨气也没有了。在这样的宽容和理解下,她默默地为社会付出着,无怨无悔。

原来的一些国有企业,因为没有很好的机制,经常会流失宝贵的工作经验。而在自己的公司,薛文艳总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下去。她说:“在电脑里我保存了很多创业的资料,我会毫无保留地传下去。一个人生存的消耗是十分有限的,我一个人能花多少钱,剩余的应该是大家的、社会的。企业要想真正为社会做点什么,从长远角度来说,一代人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注重现有员工的同时,也应该关心下一代的培育,中星奖学金的设立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我们希望下一代都是真正的中国之星。”

从员工那里,我们了解到薛文艳夫妇一直在默默地赞助着金华的一个家庭,因为贫困这个家庭无法承担三个孩子的学费,薛文艳夫妇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赞助孩子们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他们一直默默地资助着这个家庭。我们还了解到薛文艳的旧厂房现在已经是一个民工子弟学校了,他们还捐资为孩子们盖房子,减轻学校办学的负担。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又来到薛文艳的办公室。办公室视野开阔,干净整洁,一排客户资料,一张办公桌,一张会议桌,一个卫生间。薛文艳说:“我崇尚自然,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可以让我远眺的办公室。看得远,我才能做得好!

备注:考虑到大家要写人物通讯,借助网络整理了一些关于人物通讯的知识和人物通讯的范本,大家互相学习一下哈(新苑 李楠)

第三篇:人物专访稿

照片说明:

郴州太阳能市场的拓荒者 湖南空气能行业的倡导者 中国热泵商学院“特约讲师”

湖南省建设厅特约节能专家,参与了“湖南省十二五太阳能建筑节能规划”的研讨

郴州市洁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盛全

人物专访稿:

一、《郴州建材装饰》:何总,您好!欢迎做客本刊10月刊《行业精英》栏目,作为郴州一位11年从事节能环保产品的领军人物,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发展历程吗?

答:客观地说我们在郴州引领了四个行业,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用四个阶段来概括: 1、1999年—2010年为太阳能发展阶段:经营品牌:清华阳光太阳能。1999年从5块钱起家开始做,在这十年当中①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代理商”;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代理商”;③2008年清华阳光全国中期代理商会议放在我那里召开。④2009年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8名被评为“全国十佳代理商”。2、2004年---至今为空气能行业发展阶段:经营锦江空气源,2003年,当时空气能刚刚从欧洲引进不久,全国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空气能,但我很幸运,由于做太阳能的业绩很好名声在外,所以第一时间就有当时起步最早的厂家来找我。虽然业绩不太好,但一不小心每年都进入了公司前十名,并荣幸被公司董事长聘为公司顾问。现在,我们的销量在全国可以排到前5名。目前,郴州的空气源有60多家,但我们的市场份额占了30%以上; 3、2011年3月至今:把真正的变频空调----世界第一品牌:日本大金空调引进郴州,成为了郴州第一家大金空调专营店,从此我们将引领变频空调行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4、2011年 6月至今,为节能热水工程发展阶段:我们成功的代理了湖南省建设厅的科研成果---九省热水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建筑余热来制备生活热水,热效高达800%以上,可以保证冬天不需要电加热,年平均能耗≤13度电/吨水,每年可为甲方节省九个月的运行成本,故此得名。该系统主要是为五星际酒店和3甲医院提供完善的热水解决方案,所以又叫“五星热水系统”。恰逢7月份市政府下发“取缔燃煤锅炉专项行动”,现我们正在积极配合政府的这项专项行动。

二、何总,那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节能环保的行业?或者说你能谈谈推广节能产品、提供节能服务对社会及人类的意义吗?

答: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就象我当初选择做太阳能一样,但我通过做这一行,已经深深的爱上这个行业,并准备把它当成毕生事业经营下去,理由:

1、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国灾难科幻片《2012》,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人类确实正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作为一个地球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义务去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母亲。

2、随着人类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生态平衡日益恶化,工业废气排放日趋严重,地球表面温度正在逐渐上升,冰川正在熔化,海面在上涨,地球母亲正在发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大范围推广空气源产品和技术,恰恰可以高效能地吸收大气中的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控制地表温度不断上升的危险。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常规能源也已经日趋枯竭,能源危机已经为我们亮起了红灯,作为一种比较高效能的可再生能源——空气源、太阳能,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励大家来使用太阳能、空气能。《可再生能源保障法》、《中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申报》。使用空气源、太阳能已经大势所趋,是解决能源危机最立竿见影的途径。

4、推广利用太阳能、空气能表面上是在做生意,但这个生意跟做其他的生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功德无量的事业,我们每推出一台可再生能源产品,就相当于我们又为社会做了一份贡献。我经常跟郴州的领导开玩笑说:如果郴州要评选什么做出杰出贡献奖的经济人物的话,一定得评我。为什么,因为我为郴州带动了太阳能、空气能这么一个行业,并在郴州推广节能产品一万多台,按每台每年节约1000元电费算,我每年为郴州创造的效益为1.1亿多元,节约用电近2亿度。这当然是我一厢情愿的事。

三、听得出何总您是个很有使命感的企业家,请问洁能科技公司的理念和使命是什么? 答:任何一个企业和老板,如果没有使命感了,那就是他的企业关门的时候。我们的理念很简单,一句话:“节能造福,科技为本”。我们的使命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我们的口号是:全心全意为广大自己掏腰包为国家买环保的这些爱心仁士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四、能请您谈谈你的企业是如何定位的吗?

答:首先我们只做一个行业:节能环保行业;但我们经营的必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最顶极的节能领导品牌。这就是我们着着领先,出奇制胜的秘诀。

五、请问您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

1、计划在2012年成为郴州市第一家在国家发改委备案成功的全国节能服务公司之一,具备做能源合同管理的资格,为企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2、2011—2015年,我们正在探询一种能真正解决售后服务问题、推动营销大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必能帮助所有同行业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快速发展。3、2015年—2020年,争取把公司做成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之一。

六、现在郴州市政府已经下文“坚决取缔燃煤锅炉和窑炉专项行动”,请问贵公司有什么准备和举措吗?

答、首先我们热烈的拥护和欢迎市政府做出的这项英明决策,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场及时雨;同时我们也已经在积极应对,已与十多家需要改造的单位有密切的接触,其中郴州最高档的两家酒店都已经在走程序了,不久将启动合作。总之,我们准备借政府的东风,把九省热水系统推广好,为所有需要改造的单位打造最节能、最舒适的、最安全的热水系统,引导郴州热水工程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人物专访 格式

人物访谈

一、台湾一周游人物访谈

访谈时间:2013年6月5日

访谈方式:网上访谈

访谈人: 被访谈人:

被访谈人简介:厦门理工学院 数字创意学院 闽台合作生,于2013年五月在台湾铭传大学参观学习一星期.访谈内容:

1、问:可以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你们在台湾的行程安排吗?

2.答:5.17 我们到达了台湾铭传大学,我们受到了台湾学生的热情接待,5.18 参观新一代设计展、信义商圈、信义诚品、台北101,5.19 参访台北市立美术馆、参访华山艺文中心、西门町踩街,5.20,21,22教学观摩,最后一天我们参访故宫博物院、参访当代艺术馆,大致的行程就是这样的。

2、问:哪些景点让你至今记忆犹新呢,答:要说道印象深刻的话,应该是这两个吧,信义诚品、台北101,因为诚品书店已经成为台湾的一种文化景点,里面的装潢温馨典雅,有舒适的座椅供读者休息阅读。诚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经营书,各种文化创意的产品、诚品讲堂、咖啡店也都落户在此。台北101作为台北的地标建筑,现属世界第三高建筑。从5楼直达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电梯攀升的速度为每分钟1010米。右图是从89楼俯瞰台北市夜景。观光门票500台币,到达89楼可以领取旅游导览器,为观光客讲解不同地段的典型建筑物。

3、问:如果现在你的同班同学都过去了,让你做导游,你会带他们去哪些地方游览呢,为什么呢。

答:因为我们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嘛,所以我想同学们应该会对创意类产品比较感兴趣吧,首先我会带他们看一个设计展,新一代设计展自1982年开办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以学生为主的最大型之设计展览,是展现设计教育成果的最佳场域。今年以“美梦 成真 Have a Sweet Dream“为主题,展览充分体现了交流与互动,并达到 协助厂商及设计公司发觉优秀的设计新人的目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华山艺文中心,前身为“台北酒厂”,为台湾台北市市定古迹。在1999年后,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使用的艺术展览、音乐表演等文化活动场地。我们前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台北各高校联合举办的“Maker Faire”活动,观赏了台湾各高校的创意产品设计,活动极富互动性。相信我们的同学们会喜欢的。

4、问:现在人旅游啊,都会注重消费性价比,据说台湾的物价不低,那么有哪些价位适合我们学生去的地方呢?

答:西门町吧,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学生很多都在那里玩,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它的街区文化非常丰富,有年轻人的街头表演,丰富的商品,特色小吃。物价不敢保证很低,但是至少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吧。

5、问:还有什么好地方推荐吗,比如不要门票的景点。

答:我认为 白天的话可以考虑去淡水老街、渔人码头,淡水老街,集美食、小吃、老街为一身的中正路,近年来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艺品店进驻,也营造出民俗色彩与怀旧风味。渔人码头,坐船可以到达,有著名的情人桥和木栈道,堤岸咖啡,现在也正在发展成为一个

文化创意渔巷。算是必去的一个地方在我看来。晚上的时候可以考虑去看看 6.问:最后你还有什么要和我们分享的吗?

答:台湾是个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地方,不仅好玩的地方多,美食也很多,条件允许的话,希望大陆的同学都能来看看我们的小台湾。

结语

台湾之行,让我们的同学收益颇丰。台湾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好山好水好吃的。如果你真在筹划着一场旅游,那么就别犹豫了,选择台湾吧!

第五篇:人物专访

洪建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

泉州,这一片神奇的热土、传奇的福地,充满梦、追求、理想,多少人在这儿启航、激进、超越,或者堕落、蔑视、不屈,用不同的方式缔造传奇故事、演绎精彩人生。

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走来的泉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泉商;今天,借力改革开放的风帆,新一代泉商正向我们这个新时代款步走来。

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建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以实干家的风姿,新思维、大手笔,竭力探求创新之路,以其睿智和执着书写了中国水暖卫浴产业的辉煌篇章。

扎实前行,从业务员成长为行业领航者

初识洪建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洒脱、豁达、从容,和新生代泉商特有的机智、激情和活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从十七岁投身商海,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中摸爬滚打,磨练了他的性格,铸就了他独有的路子正、步子快、点子多、胆子大、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气魄。市场就是他的课堂、他的老师、他的大学。他的学识、能力、胆魄、品质和自信人格,以及经营管理理念都是在市场中学到的。

1973年,洪建城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他家祖辈从事水暖行业,水龙头就是他童年的玩具。1990年,年仅17岁的洪建城跨出校门,踏入申鹭达集团前身——鹭云工业公司,开始了艰辛的推销工作。他背起水龙头走南闯北,走遍了全国的城乡和村寨。凭着一腔年轻的热血,洪建城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了市场第一手信息。在此期间,他参与了“陶瓷片密封水嘴”的研发和国家标准制定,为我国水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洪建城奉命组建申鹭达集团公司。他从最基础的操作工做起,先后担任车间组长、主任、生产副总等职务。不论在任何岗位、任何场合,洪建城从不以“小老板”自居,而是刻苦学习专业,虚心求教,积极向师傅和同事学习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他任人唯贤,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敢打敢拼的管理团队,营造出开放、公平、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2003年集团公司成立“上海申鹭达卫浴设备有限公司”,洪建城担任上海公司总经理。他不负众望,以上海为中心,迅速向全国市场辐射,掀开了申鹭达集团在全国市场布局的崭新篇章。2007年申鹭达集团创办华辉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申鹭达卫生陶瓷产品,洪建城再次负重前行担任总经理,并兼任申鹭达集团公司副总裁、营销总监。至此,申鹭达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水暖卫浴产业集团。

凭借着祖辈赋予的冒险精神、闽南人经商的禀赋、过人的胆识,经过20年不间断的磨砺和累积,洪建城迅速成长有社会责任感的、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人才。在父辈的组织协调下,通过他的推动,终于把申鹭达品牌

1培育成“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绿色水龙头、中国科技名牌500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企业。

谈起创业成就,洪建城动情地说: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朴实和敦厚的品质,坚韧、谦逊、永不服输的性格感染了我,培育了我的事业责任感、创新意识,使我具备了较好的团队管理和组织能力。也感谢申鹭达的团队,他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给了我创业的激情、动力和高度敬业的品质。

与时俱进,站在国际视野上不断创新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卫浴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几乎占领了国内中高端市场,洪建城希望自己的企业能有所突破。他认为,民族卫浴品牌崛起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革新步伐,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水暖卫浴行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93年,洪建城就已经是新产品开发攻关小组的成员,致力于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一代水龙头。他和团队先后攻克了陶瓷片材质、陶瓷片精磨加工、阀体铸造、电镀等四大难关,终于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陶瓷片密封快开水龙头,淘汰了传统的螺旋式水龙头。1994年福建省科委对系列产品进行技术鉴定,评定为国内首创产品。陶瓷芯单把双控水龙头的成功,更新了企业生产设备,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产品种类,带来了中国传统水龙头密封部件的彻底革命,带动了我国相关产品的质变与飞跃。

经济的飞速发展,节约能源、预防污染成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洪建城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时代大趋势。2003年,而立之年的洪建城,带领团队投入到节能、环保这一崭新领域的研发中来,自行研发适用于本土企业的铸造设备。“自控重力浇铸机”及“重力铸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淘汰了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大幅度提高铸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污染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和节能降耗,实现了铸件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目标。此举推动了我国水暖卫浴行业铸造技术进步,为促进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申鹭达的创始人洪光明最常讲的:掌握新技术,就是掌握未来的市场。2008年,洪建城再一次踏进了在国际上还没人涉足的领域:投资2000万元研发数控恒温水嘴并取得巨大成功,在国内外卫浴界引起轰动。该产品采用先进的触摸控制技术,对水嘴水温实现高精度控制,避免传统水温调节方式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水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了水嘴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2008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卫浴产品展览会上,申鹭达的智能触摸式温控水龙头首次向国内外业界人士亮相。这种兼具智能、健康、节水三大理念的新型产品,作为该届展览会上唯一的创新水龙头,吸引住了众多采购商的眼球。2009年申鹭达公司获得数控恒温水嘴国家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象征着申鹭达已占领了产业制高点,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数控恒温水嘴先后荣获泉州市专利奖、福建省自主创新产品、中国五金制品创新产品、中国卫浴配件科技进步奖等称号。

在2010年更是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洪建城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无从谈起企业发展和生存,也无法奢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洪建城就充分意识到产品质量在市场上的巨大价值,不遗余力地狠抓产品质量。近年来,他参与国家GB/T24293-2009《数控恒温水嘴》、GB18145-2003《陶瓷片密封水嘴》等三十多项标准的起草、审定工作。2009年,他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领先于国内行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满足了企业生产国际一流水平产品的需要,使公司产品质量有了新的跨越,达到了新的高度,为申鹭达驰骋卫浴行业的国际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缔造国际化行业领军企业

洪建城平易近人、谦逊谨慎、重情重义,他把企业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树立了行业典范。洪建城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申鹭达逐步塑造“诚信为本、质量为先、服务为上、科技为主”的企业经营和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文化导向、约束、激励作用,体现出申鹭达企业文化精神。

洪建城高度重视公司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加大新工业园区的建设投资,制定了新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对工作区、生活区环境进行改造和全方位的绿化、美化工作,营造文明健康生活氛围,激发了员工与企业同兴衰、共命运的主人翁意识。

早在2007年任华辉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洪建城就提出企业团队要有造血功能,不能老是引进“空降兵”。他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签订了每年向申鹭达输送200个大学生作为公司储备干部的协议。公司加大力度培养管理梯队并规划投入千万元建立申鹭达商学院,为公司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洪建城的领导下,申鹭达管理梯队逐渐形成,适应了公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这为申鹭达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立足华夏,打造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

2010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座以水龙头文化为背景的中国水龙头博物馆开馆。博物馆坐落在申鹭达工业园内,总面积1800多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这是申鹭达在品牌宣传方面的峰顶手笔。博物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水龙头的发展历史,演绎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它不仅记录了企业成长,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成为企业理念的重要载体。

洪建城的品牌理念一直非常坚定:必须打造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公司开发的红木浴室柜、镶红木马桶、具有秦朝皇冠特点的水龙头,就具有最炫民族风。

他认为,申鹭达公司诞生于中国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广阔的中国市场值得每个企业家精耕细作。申鹭达坚持以国内市场开发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国际市场。申鹭达虽然质量很好,但一直受到国际品牌的挤压,进不了高档酒店。据悉国内五星级酒店的行业潜规则、就是不用国内品牌;在建材市场这种情况也是如此;在房地产市场情况更令人心痛,精装房宁愿买国外最差的产品也不用国内最好的产品。洪建城看到这种种不正常现象后于2008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绕开一线城市的市场,倾全力进入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目标明确后,自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申鹭达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开拓了3000多家专卖店。申鹭达一时间成为了中国水龙头市场的佼佼者。

申鹭达在二、三线城市布局基本到位后,自2010年开始进行了进入国内一线城市的开拓,目前已在一线城市建立了25个营销中心。同时,走上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自2010年9月起,申鹭达在菲律宾、印尼开设了2家分公司,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阿联酋开设了5个办事处。申鹭达预计未来2年内将在国外继续开设5-8家分公司、20多个办事处。

洪建城认为,申鹭达是中国企业家创办的本土企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是申鹭达义不容辞的责任,申鹭达将在未来五年内收购国际顶级卫浴品牌,做中国水暖行业的“吉利”企业。

高瞻远瞩,借力资本市场树立行业旗帜

对于成长型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来说,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发行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规范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商界和行业的共识。企业上市不是为了融资而上市,而是为了改变家族式的股权结构,使公司以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迈向新的征程。

面对泉州资本板块,洪建城清醒地认识到,深化体制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资本市场不仅能有效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发展、吸引和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推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最大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危机感,让洪建城作出了申鹭达集团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抉择。2009年8月,他发起组建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扎实推进内部改革改制工作。目前,申鹭达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全面完成,两个单位都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申鹭达股份公司成为南安市首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工作也随之全面开展。通过改革改制,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主业结构得到优化。同时集团公司也在协调、健康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申鹭达股份公司为南安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申鹭达系列产品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强势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并向国外市场不断延伸,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销售

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放眼未来,洪建城豪情壮志,信心百倍:把企业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水暖卫浴名牌企业。重责大任在肩,前路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申鹭达人都义不容辞,丝毫不能懈怠。真名士、自风流!

下载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报纸人物专访的采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

    人物通讯采写技巧

    人物通讯采写技巧 一、采访 1、 没有遗漏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的基石——《纽约时报》 收集采访者的背景材料的方法: ⑴上网站搜; ⑵外围采访,采访被采访者的老师、院系、......

    工厂人物专访

    青春无悔 ----记炼铁厂电工段副段长毛长伏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耕耘,不求任何回报,唯有无私奉献,他把十年的青春熔铸于宏兴实业崛起的史诗中。攻坚克难、创新进取,他用理想信......

    人物专访(大全五篇)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

    美发人物专访

    于晓玲简介 皇剪美发创始人 17岁创立皇剪美发 将传统的作坊式的美发行业颠覆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品牌模式,将美发造型,形象设计包装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多年来致力于时尚美学文化......

    人物专访范例

    人物专访范例 “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当学习变成我们精神生活的必备元素,吸引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习。......

    专访人物台词

    专访人物台词专访人之一: “孝顺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旧中国用以维系家庭以及宗族成员,共同战胜和克服天灾人祸的重要因素。刘永福深受这种传统道德......

    人物专访 范例

    人物专访 范例 《大学:我用“幸运”来翻译》 一个广东出生的孩子在小学时把偶然得到的一盘英语磁带一直听到烂为止——后来因为左宗棠、李达,他选择了湖大,进入了人才济济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