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辨析题
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②请根据自己的类别选做相应的题目。本题20分)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答:《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了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包括:(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精神教育儿童;(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及见解强加于儿童;(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4.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5.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答: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我国已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的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到的建设。6.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答: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三大方面,即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社会促进功能。
1、教育功能。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认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此,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②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答:①错误。
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③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答:①错误。
②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③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答:①错误。
② 先进的教学机器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器代替教师成为可能,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 但是,机器教学永远代替不了教师,不仅因为教学机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是不能用机器加工的,只有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智慧去感染和熏陶。
③所以,这种“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
4、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答:(1)正确。
(2)这是因为火柴在点燃的同时自己也变成灰烬,作出了牺牲,而打火机在点燃后还可以充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的火把,自己就需要在平时不断地充气。
学生头脑中的“干柴”多的是,关键是“点燃”。换个词语就是激发、唤醒、启发、引导、促进。这个任务完成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
(3)因而,教师应该做“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答:(1)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2)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6、“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师德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情操。同时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但对于管理者所要求的以侵权为前提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的良好品质。
(3)这种以“奉献、敬业”为借口侵占教师休息权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教师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 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3)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8、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答:(1)正确。
(2)积极的情绪是我们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有品位,能赋予我们教学激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
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令我们精神疲惫,导致进取心丧失,使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时会瓦解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教育教学判断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1.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答:错误。
这句话已成了不少校长逢会必宣的口头禅。有的学校甚至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早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此类现象严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的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也决不是好校长,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并不冲突。那种以牺牲教师休息来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错误的。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此言有一定的道理。(P69)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此说法正确。
(1)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对立、对抗等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所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4.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答:此说法不正确。
(1)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2)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5.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答:此说法不正确。
(1)
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1)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6.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P134)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第二篇: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
四、论述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1)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1)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⑴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⑵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⑷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学习策略的分类(8.1)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 │ ┍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 ┗调节策略 │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⑵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⑵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⑴保护好奇心。
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⑷重视非逻辑思维。
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⑴发散思维训练。
⑵推测与假设训练。
⑶自我设计训练。
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12.1)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
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
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
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9.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
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
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10.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5.1)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47.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其次,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但要把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还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教学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4分)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4分)
(3)联系实际。(5分)
4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4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智力通常看做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1分)
(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4分)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4分)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48.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②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答: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答: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第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 第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第四,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
第五,劳逸结合;
第六,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去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据课题组负责人王加绵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这次辽宁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令人堪忧。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校长们则反映,如今上级的检查太多太滥。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1)这些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2)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答:(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又是导致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内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实际生存状况的反差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教师仍然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
这些也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2)上述材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首先,国家教育部门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教师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反映,因此,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老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三,教育的管理者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在目前教师体制改革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
7、阐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共性及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启示。答: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西方发达国家师德教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1.根据个人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谈谈如何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答:(1)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磨练自己,即从身体、精神、心智及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修炼,以增进个人产能,累积修养的本钱。
(2)教师应注意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上时时荡涤心灵尘埃,心智上不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上历练待人处事之道。(P132-140结合个人情况)2.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答:两个层次: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得偏袒、歧视学生;民主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做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要求。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崇高境界。
3.联系实际,谈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4.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2006年底,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教育部党组作出了《关于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一个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热潮已经在全国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起来。新时期,作为教师应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答:学习孟二冬教授,就是要学习他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扎扎实实,严谨治学的工作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为师之道,做人之本,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生奋斗目标.我们是不是要对自己的思想、人生和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呢?是不是应该追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你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了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做人的榜样.这不仅是教师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塑造教师自身做起,这是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可以清贫,但师德不可泯灭.5.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1)依法执教,以德育人。(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4)严谨治学,精业勤业。(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8)为人师表,明德惟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和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老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真正做到明德惟馨。(可举例说明)6.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做榜样。(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这是模范执行纪律的前提。(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实践是检验教师纪律观念强弱的唯一标准。(4)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所以,对教师来说任何一条纪律都是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 改正错误。(6)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如早上准时到校上第一节课,要有意志和恒心)。
第三篇:教师招聘(含特岗教师)
于都县201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含特岗教师)
面试工作方案
为确保我县201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含特岗教师)面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根据省教育厅、人保厅《关于做好201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的通知》(赣教发〔2016〕2号)及《江西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江西省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招聘公告》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面试对象
参加资格复审通过人员。
二、面试时间与地点 面试时间:2016年7月19日
面试地点:于都中学初中部(有视频监控的教室)
三、面试形式
面试形式分两类:
1、说课;
2、试讲+专业测试。(各岗位具体要求见附件1)
四、面试内容及教材版本
以我县现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选定面试内容。(各岗位内容及教材版本见附件2)
五、面试工作流程
(一)报考高中省统招教师、初中特岗教师、小学特岗教师、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面试工作流程
1、报到,抽取面试时段签。7月18日下午4:30前,所有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赶到于都中学初中部指定考场报到。...........工作人员将应试者逐一点名登记,并抽取面试时段签(若一个考场跨多个学段或学科的时段签统一调配安排)。抽签结束后,应试者要当场签名确认本人相关信息。
2、进入候考室。7月19日早上8:00前,上午时段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进入候考室(下午时段应试者于12:00前进入候考室),现场抽取面试顺序号(一个考场有多个学段或学科的,应先抽定学段或学科顺序签)。应试者进入候考室后,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服从面试工作人员指挥和安排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将通讯工具交考场候考室工作人员保管,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3、进入备课室。7月19日早上8:10(下午12:10),各考场第1号顺序签应试者进入备课室,抽取说课(或试讲)题目后开始备课(特教专业同时抽取答辩题目),备课时间为50分钟。随后,应试者按面试顺序号每间隔10分钟(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每间隔............6.分钟)进入备课室。特殊情况依次提前或顺延。午饭工作人员用餐..半小时,不安排休息时间。
4、进入测试室。7月19日早上9:00(下午1:00),各考场第1号顺序签应试者进入测试室开始说课(或试讲),依次进行。特殊情况依次提前或顺延。(备注:音、体、美、特殊教师专业教师试讲后,紧接着进行专业测试)
(二)报考农村幼儿教师和职业中专幼儿专业教师面试流程
1、报到,抽取面试时段签。7月18日下午4:30前,所有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赶到于都中学初中部指定考场报到。...........工作人员将应试者逐一点名登记,并抽取面试时段签(若一个考场跨多个学段或学科的时段签统一调配安排)。抽签结束后,应试者要当场签名确认本人相关信息。
2、进入候考室。7月19日早上8:40前,上午时段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进入候考室(下午时段应试者于12:40前进入候考室),现场抽取面试顺序号。应试者进入候考室后,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服从面试工作人员指挥和安排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将通讯工具交考场候考室工作人员保管,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3、进入测试室。7月19日早上9点(下午1:00),第1号顺序签应试者进入第一面试室开始面试,每个面试室面试时间6分钟。以后每间隔6分钟面试一人。面试者在第一面试室面试完后,紧接着由工作人员引入第二面试室面试,依此类推直到四项测试完成。
六、面试纪律
1、同一个时段面试的所有应试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考...........................场集中实行封闭管理,迟到的应试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2、应试者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任何资料进入备课室、测试室。备课所需教材、纸、笔(除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测试规定允许自带的材料和用具)均由县教育局统一提供,一经发现应试者有违规行为的,按考试舞弊论处。
3、应试者必须遵守面试纪律,进入面试室后,只报本人所抽取的顺序号,不得自报本人姓名、不介绍个人情况;不得威胁、侮辱、诽谤、诬陷面试考官;不得扰乱面试考场;不得拒绝、阻碍面试工作人员执行公务。
4、面试考官和工作人员应本着对应试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面试工作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面试期间,所有考官、工作人员一律不得携带通讯工具进入面试场所。要切实做好面试的保密工作,对造成失误、泄密的,要按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5、凡面试考官或工作人员与考生有属于国家规定情形需要回避的,必须实行回避。
七、面试成绩的统计和公布
各考场设7名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其余成绩的平均分即为应试者的面试成绩。每个考场设立一个统分小组,按上述面试成绩统计方法,现场进行登分、统计, 并向应试者公布面试成绩,应试者当场签字确认。
在整个面试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在于都教育网上进行公布成绩.八、综合成绩的计算及拟录用办法
1、按照赣教发〔2016〕2号文件 “中小学教师岗位笔试与面试成绩各占50%,幼儿园教师岗位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40%和60%”之规定,中小学教师岗位总成绩计算办法为: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50÷笔试总分)+面试成绩×(50÷面试总分);幼儿园教师岗位考生总成绩计算办法为: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40÷笔试总分)+面试成绩×(60÷面试总分)。例如:中小学教师岗位笔试两科总分200分,考生实际得分120分;面试满分为100分,而考生实际得分为80分,则该考生总成绩=120×(50÷200)+80×(50÷100)=30+40=70分。
2、当学段、学科招聘计划人数小于实际参加面试人数时,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段、学科招聘计划人数确定拟录用人数(若最后一名拟录用人员总成绩出现并列时,则面试成绩较高者优先);当学段、学科招聘计划人数大于或等于实际参加面试人数时,则按实际参加面试人数确定拟录用人数(面试为0分者除外)。
九、纪检监察
县纪检监察部门和县教育局监察室将对面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如发现面试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请监督举报。
监督举报电话:0797-6335867(县教育局监察室)
十、成立领导小组
招聘教师面试工作是招聘教师的重要环节,是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难度大。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于都县2016年教师招聘面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敏辉(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蔡兰芳(县政府副县长)成员:邓昌海(县教育局局长)
黄发亮(县政府办主任)邓龙辉(县人保局局长)
罗慧逢(县编办主任)
兰地寿(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管
宏(县财政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邓昌海同志兼任,廖腊梅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联系电话:0797-6335356(县教育局就业指导中心)
0797-6335321(县教育局办公室)0797-6335361(县教育局人事股)
于都县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
2016年7月6日
第四篇:特岗教师招聘
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各有关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县人民政府,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2号)精神,2012年中央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结合2006—2011年“特岗计划”实施情况,2012年我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将继续采取省级统筹,市县级公开招聘和管理为主的办法进行。现就计划实施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和任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我省“国贫县”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2年拟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募特岗教师1936名到我省偏远农村中小学任教。
二、招募对象及条件
(一)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二)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报名者均应持有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合格证书,同时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条件要求和招募岗位要求,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原则上应相同或相近。
(四)根据《关于报送2012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通知》教师司〔2011〕22号,“各省(区、市)要采取有效方式,将‘硕师计划’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紧密结合实施”精神,2011年招聘的10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纳入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统一管理,各有关市县在上报特岗教师招聘名额时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视同特岗教师一并上报。
三、服务期限和范围
特岗教师服务期为三年,服务期内全部安排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原则上本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初中任教、专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小学任教,可根据当地农村教育的需求在乡镇学校间交流。
四、“特岗计划”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我省成立陕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件1),负责“特岗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市应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由教育局牵头,人事、财政、编制部门积极配合,负责制定本市特岗教师岗位设置标准和公开招募办法,组织招募工作、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落实特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和编制,加强对特岗教师的服务管理与调配交流。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县级政府应由主管县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在县教育局设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指派专人负责“特岗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高校要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分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要亲自参与该项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毕业生推荐和派遣等相关工作。
五、招募形式及程序
(一)公布需求。8月5日前,各市应将辖区“特岗计划”实施县招募教师的岗位设置标准、编制空缺情况、公开招募办法等情况分别报省级四部门备案审查。经省级四部门审查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负责于8月7日前向社会发布信息。学生可通过特岗计划教师招聘报名系统http://tg.ncss.org.cn/进行注册登陆报名。
(二)自愿报名。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形式,接受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填报服务志愿,时间截止8月12日。各高校应积极做好毕业生推荐、选拔和资格审查,配合做好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等相关工作。
(三)资格审查。8月12日至8月15日,各市县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申报志愿情况进行统筹,严格进行网络资格审查和现场确认审核。
(四)理论考试。8月18日至8月20日,理论考试采取笔试形式进行,根据笔试成绩高低按照1:3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并公示。
(五)面试。8月23日至8月26日,由各市县教育局组织面试(笔试、面试成绩按照5:5计算),提出拟聘名单并公示。
(六)集中培训。8月28日至9月5日,各县教育局应根据本市拟聘人员名单,集中组织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新课程通识、教材教法等。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0天,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证。
(七)签订合同。8月28日至8月30日,各县政府应根据市级公开招募特岗教师拟聘人员名单(见附件2),与申报本县志愿的特岗教师签订《陕西省2012年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合同书》(简称《合同书》,一式4份,见附件3);同时将聘用人员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报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审核。8月28日至30日,各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将各类证件上报备审并在《合同书》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省教育厅;同时将“特岗计划”工作总结报省级四部门。9月初,省教育厅下发聘用《合同书》,并将招募结果报教育部、财政部,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核拨2012年特岗教师工资的依据。
(八)上岗任教。9月初,特岗教师赴各“特岗计划”实施县报到,赴对口学校上岗任教。
六、政策与保障
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措施保障。
中央“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特岗教师聘任期间,其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补助标准的,高出部分由县级政府承担。
在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尚未拨付到各县之前,各县政府应拿出一定资金,先期解决特岗教师临时性工资的发放,确保他们安心工作。同时要确保所有特岗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对待。
七、服务期的管理
特岗教师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期间,由县教育局代县政府统一管理,任教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县教育局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和陕西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考核一次,市教育局每年抽查一次,并将考核情况报省教育厅。对违反协议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特岗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不遵守合同,致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等情况,经屡次劝解不改者,一经查实取消其特岗教师身份和教师资格。
八、服务期满后的问题
(一)继续留任。对服务期满愿意继续从事当地农村教育的,各县政府应结合考核情况,及时做好他们的接转和继续留任工作,并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二)自主择业。对服务期满后不愿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本人找到工作后,其户口档案关系已经转到本县的,办理改派手续;没有转到本县的,办理派遣手续。
九、工作要求
省教育厅负责落实受援学校、所需学科及具体人数,并指导各地开展政策宣传、公开招募、岗前培训、签订合同和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省财政厅负责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落实特岗教师工资,并督促有关市县按标准足额发放,对特岗教师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督促各地落实特岗教师享有国家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文件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省编办负责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县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募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各市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募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
市级各部门要根据省级四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主要负责“特岗计划”的组织实施,具体开展特岗教师招募工作,按时报送岗位、编制及所需学科等有关数据;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进行一次抽查考核,年终进行考评;统筹资金,加强管理,及时掌握各县特岗教师月工资发放情况,每月底以报表形式将本月工资发放情况分别报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督促各县积极做好特岗教师工资发放、住房安排等其他相关生活待遇保障工作。
各县政府要拿出具体的落实意见,负责做好特岗教师的统筹规划,日常管理和考核,将具体任务分解到校,落实到人,如有变化,应及时据实报告;要按照招募教师的学科结构和学历情况,进行科学、集中搭配,并提供办公室和周转宿舍,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负责统筹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和补贴,保证按时足额,妥善解决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负责特岗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随时保持与受援校的信息沟通;根据教师增减状况,预测和上报下需求情况。
各高校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具体政策要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班级,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积极做好“特岗计划”实施的相关事宜。
实施“特岗计划”是中央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缓解农村师资结构性矛盾,而且对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特岗计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教育、财政、人力资源保障和编制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特岗计划”积极、稳步地进行。
各地在工作中如有好的做法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唐 澍(省教育厅师资与师范教育处)
029—88668692
李 波(省编办事业编制处)
029—87291003
朱锋鹤(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029—68936534
杜 克(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
029—87293660
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相关附件.doc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陕 西 省 财 政 厅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
2年8月2日
第五篇:辽宁省特岗教师招聘
附件:
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辽宁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国家“特岗计划”精神,经研究,我省决定从2011年起启动“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 “特岗计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特岗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公开招聘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辽宁省4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二、“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
全省4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
三、“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择业期内的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专科毕业生必须为师范专业;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四、“特岗计划”的政策待遇
1.取消见习期、提前定职定级。
2.根据自愿的原则,毕业生的户籍、档案关系可保留在工作地市、县教育局,免收户口、档案托管服务费。党、团等组织关系统一转到工作单位。
3.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按当地中小学教师标准执行。
4.教师总体空编的县(市)在编制内安排;教师总体超编的县(市)可根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当前教学工作需求和本地区自然减员等情况确定拟聘待编安置教师数额。
5.在校期间(指就读本科或专科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且特岗工作服务期满两年以上的学生,其贷款本金和利息由政府代为偿还;无国家助学贷款或有助学贷款但未申请政府代偿而申请学费补偿的学生,特岗工作服务期满四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不满四年,不予补偿。具体偿还办法参照《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从教计划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辽财教[2010]954号)执行。
五、“特岗计划”的资金安排
资金安排(不含大连市):有编制的毕业生工资及“三险一金”省补助部分,由省工资性转移支付中安排;待编的毕业生工资及“三险一金”省补助部分,由省财政按照有编制的人员相同经费,按照省、市、县4:4:2的比例进行专项拨付。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资金由省、市、县按4:4:2的比例进行专项拨付。
大连市所需经费,由大连市统筹负责。省管县的以上两项经费,由省、县按4: 6的比例进行拨付。
六、“特岗计划”的组织实施
1.“特岗计划”实行公开招聘,要坚持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确保招聘工作的规范性。各县有关学校应根据编制和岗位空缺情况制定招聘计划,各市县教育局要在市县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招聘工作,要将本县“特岗计划”招聘计划,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规定,报县市人社部门核准及备案。各市县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纳入“特岗计划”人员的工资等资金及招聘工作经费,规范管理。各市县人社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做好招聘计划的审查、发布和审核备案,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各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对各实施县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按工作职责,做好公开招聘的全程监督工作。
2.“特岗计划”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统一组织“特岗计划”招聘考试的笔试工作,并根据笔试成绩确定全省参加面试人员分数线。面试工作由各县教育局、人社部门组织实施,确定合格人选后报市人社部门进行公示并核准备案,同时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审核备案。
3.由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签订合同,经各市县人社部门鉴证后,安排上岗。
七、“特岗计划”的保障措施
1.要明确责任,安排专人负责为参加招聘的毕业生做详细的政策宣讲,对拟纳入“特岗计划”毕业生的相关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发现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处理,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取消其聘任资格。
2.各市县要从本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农村中小学空出的编制,必须优先安排“特岗计划”的待编教师。
3.纳入“特岗计划”项目管理的毕业生在农村任教期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管理,由所任教的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各市、县主管部门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鼓励、吸引他们在农村长期任教;因政治思想、师德师风方面问题不宜继续任教的毕业生,以及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在原岗位继续工作的毕业生,经市教育局批准报省教育厅备案后,不再列入本项目管理。
八、材料报送要求
(一)报送材料内容
1.各市招聘计划汇总表和招聘简章(明确招聘对象、条件、程序及岗位需求等)。
2.《2011年“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拟聘毕业生基本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
3.各市组织实施“特岗计划”制定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操作性文件。
4.拟聘毕业生的《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和《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所需材料可由所在高校提供相关证明)。
(二)其他要求
1.各市县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向相关部门报送各种材料,以免影响工作进程。
2.各市报送的招聘计划汇总表、信息表、招聘简章及出台的相关文件材料要求书面和电子版同时报送。
3.各市提供的材料内容要完整、准确,尤其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末四位号码一定要填写完整。毕业生相关材料的顺序要和《信息表》的顺序一致。
4.报到证派遣地点为市(县)教育局;教师资格证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所有外省院校毕业生需到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重新办理派遣手续。
附件:
1.《2011年“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各市招聘计划表》
2.《2011年“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拟聘毕业生基本信息表》
3.《2011年各市纳入“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数及工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