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127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现状:
我们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名称为:七路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备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员担任社会保障工作,平均年龄37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公务员2名,分别担任科长及低保专干,社区干部3名,大学生1名,分别担任低保、失业、就业、保险、退休专干,是一支乐于奉献的集体。
在抓就业创业工作中一是开展“一站式”就业平台服务,即接收管理、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南、就业安置,制定了“就业服务目标管理制,服务跟踪走访制、再就业服务承诺制、预警预报制度、包保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完善就业实名制管理,建立七个数据库,做全做细基础台帐,就业安置做到“六清”“六到位”,即人员、家庭、失业、就业、工作、安置清;关心、帮助、培训、安置、跟踪、协调到位。三是完善就业服务理念,建立街道、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与区劳动力市场联网,资源共享。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实名登记,并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每周发布一次用工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在第一城社区创办了失业下岗人员培训基地,并参加区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制定了养老保险工作方案,实行“一把手”工程,街道与社区签订目标责任状,组织社区干部专项业务培训,每周一次调度会,举办养老保险业务现场咨询会,行政主任亲自挂帅,不仅在本街道地域内搞大型宣传,而且还延伸到经济技术开发区、辽中县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单2150份,致居民一封信850份,联系卡360张,收到了突出的效果。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新村一社区为龙头,率先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促就业,稳定岗位保民生的目标,并开展承诺制“只要有就业愿望,就业要求,不挑不捡,十五日内安置就业”。同时提供就业援助,召开七路地区春季用工洽谈会,由区劳动局把关,33家招工单位前来招聘,提供92个岗位,达成意向88人,我们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赞誉,媒体的支持,新北方、沈视早报、华商晨报都给予播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走访663户,实现就业663人。培养优秀创业典型崔勇、大学生毕业生夏春宇成为了失业人员的榜样。2009年完成开发就业岗位1810个,安置实名制就业2435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5人,带动就业163人,普惠制培训352人,劳务输出26人,完成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1人,应届困难家庭大学生10人,实现就业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72人,养老保险征缴额4134万元,名列全区前茅,4050人员养老保险补贴二次发放57941元,医疗保险社保补贴二次发放29452元,困难家庭子女减免学费76560元,就业创业工作列区先进行列。
二、就业、社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从2003年政府开发公益岗位至今已有6年,的确解决了一些“4050”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但远远满足不了大批失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希望政府能扩大开发公益岗位(尤其是社区就业服务员岗位,以便于开展就业、养老保险等工作)
2、养老保险逐年递增,双失业家庭占整个失业群体中的40%以上,由于灵活就业收入相对不稳定,有一部分家庭夫妻只交一个人保险,断保之后还要交滞纳金,这样养老保险征缴出现难度,希望政府给予优惠政策。(“4050”社保补贴政策延续等)
3、个别“4050”人员由于银行缴费卡出现问题导致社保补贴发放不能及时,需进行二次现金发放处理,有不满的情绪。
4、部分下岗人员单位既不买断,也不发生活费,无法办理失业证,享受不到相关优惠政策。
5、年龄偏大,学历低,没有技术特长的失业人员,他们就业困难,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6、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工作有难度。
七路街道社会保障科 2010年1月27日
第二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年,我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由于
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广大劳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呈一种健康稳定发展之势,较园满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指标。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
就业工作,我们突出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
面对劳务输出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认识观和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方法论,通过巩固老业户,开拓新市场,搜集新信息,广交新朋友等多种方式方法,在多数县劳务输出“萎
缩”的情况下,仍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为我县大旱之年无大灾做出了贡献,被省劳动厅评为先进单位。与此同时,我们注意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对正确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促进了城镇就业工作的开展,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再就业工作,突出抓了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具体体现在严把“进口”,敞开“出口”及健全职能三个方面。针对去年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初建伊始,对进“中心”人员把关不甚严格的现象,今年依据上级规定的条件和明确的程序,严格把好“入口”关,有效的控制了企业职工的无序下岗,将企业职工下岗率控制在%。对于已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出口”,则坚持了敞开的办法,一方面是对虽符合继续托管而本人不愿继续托管的下岗职工,只要本人有要求,及时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另一方面对那些按规定已不符合继续托管的下岗职工,则通过学习
宣传和行政手段予以解除托管协议。下半年对劳动合同到期的名下岗职工解除了中心托管协议,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使这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敏感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在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方面,我们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基本生活费%发放的同时,注意并加强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指导工作。通
过转岗培训、典型引路、择业观宣传教育及优惠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再就业率达到了%。
二、确保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及
时足额发放
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能否及时足额发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我们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有效制约机制、强化协调督导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经过艰苦努力,扭转了我县社会保
险金收缴工作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到年底,使保险覆盖面达到了%,收缴企业养老保险 费万元,完成市达收缴万元的%;收缴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费万元。全部实现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全年共为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和报销医疗统筹单位的医疗费万元,并做到了及时足额无拖欠。使社会保险的“安全网、减震器”作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改革决定》和《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广泛调查、测算,研究制定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
第三篇: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下)上午好
2011年我社区在街道社保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抓好政策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工作,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我社区有效地发挥了就业桥梁作用,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较充分地就业。现将我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概况:现辖区内“两有”人员611人,“两有”人员就业数601人,“两有”人员就业率98.4%;低保总人数35人,享受低保的人员中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人数3人,享受低保人员中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人员比例8.6%。长期失业现象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
一、在过去的一年里,社区登记失业人员231人,本社区安置失业人员170人,指导性安置61人,安置率达100%,其中安置困难人员80人。登记进城农民工370人,安置150人。
二、为更好的帮助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我们印制了联系卡,通过不定期的入户调查,了解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4050困难人员、刑满解教人员等就业再就业困难情况,及时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就业再就业。通过入户调查和政策宣传,落实了高校毕业生服务进社区2名,办理失业证170本。
三、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能力。2011年实施再就业培训23人,组织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4050困难人员、刑满解教人员等参加大中小型招聘会20余次,拓宽就业渠道。
三、对符合享受政策的人员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落实优惠政策。2011年有11名低保人员实现了灵活就业,并申领了就业补贴。办理4050人员享受社保及医保补贴94人次,办理双解和单解人员养老保险及医保补贴52人,办理职工医疗保险38人,更换社保卡98人。办理城乡医保477人,实现参保率100%。通过以上工作,我社区2011年保持“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顺利验收。
四、2012工作打算,在保持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安置任务,更进一步的做好就业再就业登记工作,对登记的困难人员有针对性的服务,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搭建好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认真完成好站长交办的其他工作,社会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社区将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先进优秀社区好的做法,继续把社会保障工作加以完善,并引向深入。
新桥街道**社区
第四篇:就业和社会保障证明
就业和社会保障证明
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并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五)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计划。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个要记得盖社保中心那个钢印章,然后用途就相当于医保卡,但由于医保卡一般期限是半年才能发放,所以,这个领卡证明如果过了有效期后医保卡还没下来,那就可以找当时办新参统的工作人员做一下延期就好了。
1、是等社保通知单位经办人领卡,还是过了有效期自然就可以领了啊?虽然写着是三个月,但是办理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说半年以后领,并且说有效期到了,卡没下来,也可以用。
2、领卡证明过期,社会保障卡未领取的时间里,如果看病能报销么?能。
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卡(IC卡)。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人社部表示将用5年左右时间,使社会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2011年8月3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淮,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社会保障卡卡面和卡内均记载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等基本信息,卡内标识了持卡人的个人状态(就业、失业、退休等),可以记录持卡人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信息、职业资格和技能、就业经历、工伤及职业病伤残程度等。社会保障卡是劳动者在劳动保障领域办事的电子凭证。持卡人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可以凭卡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可以凭卡到相关部门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可以凭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此外,社会保障卡还是握在劳动者手中开启与系统联络之门的钥匙,凭借这把钥匙,持卡人可以上网查询信息,将来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
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向申领网点预约或直接前往街道(镇)社会保障卡申领服务网点申请办理社会保障卡(包括学籍卡)。申领时需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申领表(集体户口市民需要携带户籍所在地警署或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等相关资料。
第五篇: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情况,按照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收入分配三大主题,深入研究劳动保障事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十一五”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政策框架,努力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保障制度,完善“市场引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就业机制,促进广大职工工资能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适度增长,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努力促进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体任务和指标:
1、就业再就业方面
截止“十一五”期未,各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全部建立,全县提供就业岗位数75600个,实现净增就业31500人,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69.08%和41.63%;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0名,其中“4050”人员1030人,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 —45.07%、—59.56%和—43.25%;新增劳务输出7.5万人,比“十五”期间增长6.23%;开发社区就业岗位7.56万个。
2、社会保险方面
2010年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50000人,保费收入达11000万元,支出达15500万元,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达18100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5.64%、11.61%、13.11%、10.96%和9.26%,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16050人,保费收入4560万元,年均增幅12.12%,支出4560万元,年均增幅13.05%,人员参保覆盖率100%,享受待遇人数达2235人,养老金支付率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8000人,缴费人数达5000人,保费收入400万元,支出300万元,基金结余100万元,享受养老金人数达9000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为9.10%、40.88%、3.99%、6.79%、1.71%和40.23%,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3万人,保费收入760万元,年均增幅分别为0.72%和1.93%,保费支出760万元,年末登记失业人数达300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十一五”期间,5年征收失业保险费3260万元,支出405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达60000人,缴费人数达48000人,保费收入达4800万元,支出达4770万元,基金结余3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7.09%、10.07%、10.68%、12.56%和—38.68%;工伤保险 参保、缴费人数达21000人,保费收入达170万元,支出17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8.76%、8.76%、19.76%和39.66%,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21000人,保费收入达150万元,支出15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11.66%、11.66%、37.97%和75.54%,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3、劳动合同与工资方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要基本覆盖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和所有劳动者;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企业普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支付制度;职工工资年增长11%。
4、技工教育方面。“十一五”期间,技校职业教育招生263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5%以上;创业培训860人,成功创业率达到90%;所有培训人员都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主要政策措施
1、加大“三个力度”,努力扩大就业。
(1)加大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继续采取政府补贴就业岗位、提供免费培训、结对帮扶、接续社会保险等措施,健全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和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常规工作制度,推进再就业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长效援助机制。积极组织就业再就业政策法规宣传,着力解决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加强与工商、税务、城建、金融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
(2)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促进城市新增失业群体就业。着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与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与社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结合起来,组建社区劳务派遣企业和劳服企业,促进城市新增失业人员就业。
(3)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就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法,重点抓好15个乡镇人保中心培训基地基础建设,在县“一城四区”和中心镇积极培植转移载体,吸纳和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建立劳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劳务信息员自身优势,及时准确收集、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大力开拓新的劳务市场,每季度举办一期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组织化程度达50%以上。
2、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社会保险法制意识。以“依法参保缴费,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一法六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及社会保险法律知识,宣传依法参保先进典型,增强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参保缴费的守法意识,自觉及时登记参保缴费;增强广大职工保险维权意识,支持社会保险工作;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主动关注社会保险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全方位联合推进,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社会保险扩面源头引领机制和辖区监管制度。通过乡镇、园区管委会、部门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依法参保缴费,并依法为编外人员办理参保手续。二是完善社会保险登记查验制度和联合稽核制度。加强工商、地税、安监、质监、民政、文化、教育、卫生等政府部门配合,在审批、办理企业、社会团体、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相关手续时,督促、告知用人单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手续,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共享。同时,财政、地税和劳保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联合稽核,确保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三是实行社会保险费核征制度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对未参保或参保人数不足的用人单位,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核定其单位应征缴额,下达征缴计划,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对参保单位,依据《江苏省社会保险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规定,开展社会保险信用等级的评定活动,并将评定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促进用人单位按实申报、足额缴费。四是加强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自我约束机制。把社会保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对未按规定参保缴费的,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三个文明”考核时不得评先评优。并依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把未签定劳动合同和未参保缴费的单位列为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实施重点监察。
(3)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保险工作
企业养老保险在保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主要是进一步做好做实个人帐户和加强退休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保证运转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办法;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是在扩大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争取政府对农保工作的支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研究和探索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参加农保政策和集体补助办法,偿试基金增值运作办法,寻找增值渠道;失业保险要不断化解领取高峰风险,重点向已投产达效的招商引资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拓展,继续做好改制后企业失业保险续接和参保工作,力求应保尽保;基本医疗保险要做到“三个突破”,即在着力谋求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扩面工作上求突破、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上求突破、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服务监督上求突破,进一步完善补充医疗保险的运作机制,探讨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建立并逐步完善基金预测监控制度和预警机制;工伤保险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完善政策,建立规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完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办法,探索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机制;生育保险要进一步规范政策,努力扩大覆盖面,提高生育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1)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和《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加强《条例》的宣传教育,制定扎实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改制企业执行《条例》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用人单位订立、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和职工集体合同审查报告制度,“十一五”期间劳动合同制度要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2)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一是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二在发挥三方机制作用上下功夫,树立三方机制的权威,扩大三方机制的影响力;三是加强三方机制自身建设,把三方机制做大做强,逐步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力量和有识之士吸纳到三方机制中来,形成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切实做好《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一是扎实推进企业收入分配的法制化进程,建立企业职工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制度;二是加强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严厉查处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调节、监管职能;三是深化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大力推行工效挂钩和工资集体协商。
4、加快城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
(1)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培训。一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参与再就业培训;二是引导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的创业培训;三是整合全县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劳务输出“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四是将劳务输出培训补贴配套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加大对劳务输出培训扶持力度。
(2)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和发展。一是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品牌效应,五年内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0.3万人。二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全县投入0.5个亿,以一流的标准建设学校和添置教学实施。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技工学校教师队伍中现有大专学历的教师90%达到本科学历,现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达到研究生学历,不具备大专学历的教师全部具备大专学历。四是要狠抓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广泛开拓省、市内外和国际就业市场,建立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以“出口”带动“进口”,确保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3)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基础性工作。一是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导向作用,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二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三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逐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督导和社会监督机制。
5、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依法行政的能力
(1)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制定实施全县劳动保障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部门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执政意识。
(2)建立和健全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积极开展行政复议、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听证和集体讨论决定、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执法案件评议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着力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决定及其他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规范监察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形成专职、兼职、协理“三员”齐全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开通12333咨询热线电话,完善投诉举报查处程序和制度,探索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采取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群众举报专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检查及书面报告审查等多种工作方式,依法处理各种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6、加强劳动保障基础管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
(1)创新管理机制,实行“五险合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逐步探索建立 “五险合一”的运行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并向社会公开,所有基础资料、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具体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参保代码、统一征收基数、统一征缴环节、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数据信息、统一服务场所。到2007年底,计划投入100万元。
(2)实施金保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十一五”期间,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是当务之急。要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逐步建立覆盖各项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实现县广域网的实时联接,在社区普遍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发布站,实现劳动保障主要业务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
(3)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不断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加快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十一五”末,要全面构建养老、就业、医保三位一体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力争企业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医疗保障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覆盖率达100%;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所有在职职工40岁以下的要达到大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