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上坪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3 05: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关区上坪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关区上坪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总结》。

第一篇:城关区上坪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总结

省级试点上坪村新农村建设

典 型 经 验 总 结

上坪村自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以来,在省市新农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进步明显。总结这三年来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促民增收。围绕农民急需解决的村庄道路、水利设施、环境卫生、清洁能源等方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净化、美化、亮化村庄环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开发展“瓶颈”,筑巢引凤,招商引进企业48家,年产值达8000万元,形成了以家具加工为主,农业、运输、服务、劳务输出业为辅,较为完备、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格局,年主导产业收入达380万元。此外,鼓励村民创办餐饮、零售商店、农家店,运输等服务产业20多家,为村民增收574元,全村经济实现快速有序发展。

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优化人居。

1、引导村民改造卫生厕所47户,新建洗浴室60户,使用液化气147户、电磁炉63户,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广太阳能153户,建成太阳能示范村。

2、开展经常性的环境综合整治,制定环境卫生管护制度,组建清扫保洁队伍,修建垃圾台13座,实行定点收集、集中清运,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保障发展。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建设了多功能村委会办公楼、“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广场,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2、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积极搭建文化平台,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2007年村上组织村民参加兰州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健康迎奥运、和谐建新村”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5次。

3、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协调“三下乡”活动为广大村民送文艺、送图书、送信息,送电影,满足村民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4、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组织农户广泛参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好儿媳、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评选出示范家庭45户。

5、大力开展“和谐村镇”、“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建立起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针对突出矛盾,广泛开展法律宣传,积极调处矛盾纠纷。2006、2007年被分别评为“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

第二篇: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位于嫩江县城北五公里处,全村辖四个自然屯,676户,总人口为2278人,有劳动力11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597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抓住种植结构调整、一事一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村党支部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种植业调整工作。充分利用本村距离嫩江糖厂最近的优势和种植甜菜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生产。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村级组织的作用,首先从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农民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与农民群众座谈,算经济账,党员包扶等,村委会成员带头示范种植,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责任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相信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我村村委会成员与糖厂协商,为农民解决生产物资。从糖厂处赊购化肥、种子、农药以及纸册等物资,由村统一组织购进,降低了生产成本。秋后用甜菜款偿还。同时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联系贷款,解决生产所需资金。几年来累计赊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100余吨,达30万元,贷款50万元。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村委会为解决种植甜菜用水难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与有关部门联系,成功地打了三眼抗旱井,农民用水一律免费,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村委员还主动承担了甜菜款结算的任务。不收任何费用,为了降低成本,村委会还组织村民自发地成立互帮互助服务队,凡是在育苗、移栽期间村民们不互相招待,减少农民群众因吃喝造成的不必要开支。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从春天育苗期开始我们村党支部就邀请海江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糖厂的技术员,来我村做技术指导,对甜菜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为甜菜高产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甜菜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海江镇甜菜生产专业村。

二、全力抓好“一事一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增强做好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问题。(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利用年初3-4月份的农闲时间,开展“议事月”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二是讲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每年县农经总站培训班都有“一事一议”课目,书记、村长、会计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走家串户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让农民掌握政策,消除顾虑,增强了参与意识。三是搞发动,让农民群众支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集体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但在推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农户不愿出钱出力,因此,**村的领导干部把宣传发动作为议事关键环节。每议定一个项目,都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逐户做思想工作,赢得支持。

(二)、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1、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原则。近年来,**村的村屯道路及田间路均遭破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集体公益建设的热情,拟定了修路项目。二是坚持顺应民意,群众受益原则。**村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不论是修路、植树还是环境卫生,所议事项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充分体现了谁出资、谁受益。三是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以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村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民和集体的承受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推进筹资筹劳工作。在XX年修建五公里水泥路面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筹资标准,全村筹资27300元,“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资金总量不足。为此,他们实施了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国家匹配资金相结合,有效地扩大了筹资筹劳项目总量,修建了北起红胜屯,南至黑嫩公路全长5公里水泥路,路两侧的路基也随之完成,并在路两侧栽上了垂柳和丁香,全村4个自然屯全部受益。

2、制定规则,有循推进。**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在年初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运作规则,制定的规则从议事方案的提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开预决算方案,项目审请报告、施工协议的签定、竣工验收报告和“以奖代补”资金等环节入手,逐一进行细化和规范。每个环节怎么做都让干部群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受到了本村群众的好评。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保证把事情办好。

XX年**村筹资涉及农民2275人,筹集资金27300元,得到省“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应用于村屯着重点修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卫生、有线电视安装、电话入户等项目。有利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使自来水入户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电话入户率达90。使全村公益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

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

近期,对xx区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该村是xx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的一个村庄,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户,总人口x人,耕地面积x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x万元左右。2006年,xx村被省建设厅确定为全省x个规划编制试点村之一,市政府将xx村确定全市x个康居示范村创建试点村之一。xx集居点规划用地x亩,共可容纳x户。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首期x户农民住宅已经基本建成,年内将建成x户,村内道路、排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村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xx村的经验做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靠民主发动群众。xx村党总支书记刘xx同志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新农村建设既不能不干,更不能蛮干。06年4月,在市规划局的带领下,xx村组织全体村组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共30来人到涟水县王嘴村参观中心村建设,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新农村建设要搞。村支委前后召开了x多次群众代表大会和多次村民大会,不仅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还就土地、建房、设施配套等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村里印发的新农村建设征求意见稿发放到每家每户。用村干部的话说:宣传要到每家每户,要盖房的一定让他清楚,不建房的也要让他了解。通过宣传发动,报名在07年建房的达x户。

靠民主制定方案。村支委一班人从王嘴村回来后,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本着最大限度减轻农民负担,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这两项基本原则制定了土地调整和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对老房户、新下宅户、有户口无地户等分别明确宅基地使用要求,由组干部到各家各户去征求意见,把群众意见带上来再讨论,上下几经反复调整,最终取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一致认可。在规划设计和住宅方案的确定时,做到了专家理论和群众意愿充分结合。市规划设计院作为设计单位先后x余次征求群众意见,反复修改规划和住宅方案,直到建房户认可后才定稿。

靠民主解决问题。在群众的支持下,在全村范围内进行了土地的重新调整。这是在农民承包田制度50年不变背景下的一项创举,有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困难问题也迎刃而解。目前,xx村首期56户平均每户占地约x亩(含村内道路等用地在内),而老房拆除后让出的土地平均每户约x亩,平均每户节地约x亩,首期就可以新增耕地近x亩。

靠民主推进建设。在村民住宅建设方式上,先后x次召开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最后确定由村委会统一进行施工单位招标、统一房屋施工图纸、统一工程建设标准,由村民与施工单位自行签订合同、自备建筑材料,这样,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效果的同时,通过招标降低了施工费用,村民原房屋拆除后的部分建筑材料还可以充分利用,降低了建造成本,x平方米的住宅,建设成本也就在x万元左右。村民建房自己作主,工程建设也就很顺利。

靠民主整治环境。在进行康居示范村创建,引导其他村庄农民向规划点集聚的同时,xx村还同时对规划保留的老村进行了整治,清理村庄河塘土方x万方,新建占地x亩的农民公园两处,栽植绿化苗木x万株,新铺水泥路x公里,修建文化墙1200余米,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x多万元,其中村集体直接投入约x万元,此外,投资x余万元的秸杆气化站正在建设中。

但愿各地都能充分发动群众,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

新添堡回族乡道口村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道口村是2006年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属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二类区域,是一个纯回族村。该村位于县城东南部8公里处,靖天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68户1803人,耕地面积10857亩。试点工作以来,道口村在巩固提升扶贫开发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三年来共完成投资1032.2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80万元,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41万元,部门配套资金365.2万元,信贷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6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0万元。

一、工作成效

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入手,有重点、有步骤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围绕农民增收,特色产业取得新发展

始终把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任务,积极支持和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初步形成了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45元,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1、依托丰富的饲草资源和传统养殖基础,加大良种改良力度,引进肉牛新品种150头,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336座,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户120户,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健康养殖转变。更新改造优质牧草1000亩,全村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依托养牛大户,组建成立了道口村养牛协会,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羊饲养量达到1803只,肉牛饲养量达到1500头,养殖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40%。

2、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旱作高效农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完成双垄沟播面积1000亩,种植优质马铃薯1500亩,地膜玉米1300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品质和效益不断提高。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金智淀粉厂不断发展壮大,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以上,带动了道口和周边乡村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3、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完成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民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1000人(次),完成以就业技能为主的培训550人(次),以项目管理及市场营销为主的培训100人(次),努力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致富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全村劳动力科技培训率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率达到80%以上;户均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劳务输转人员掌握1-2门专业技能。每年输转富余劳动力500人次以上,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600多元。

(二)围绕项目建设,基本条件改善实现新突破

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着力储备、争取、实施和管理好项目,不断加大项目资源的整合和组装配套力度,充分发挥项目在新农村试点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1、以25度以上缓坡地为重点,机修为主,人机结合,新修高标准梯田6000

亩,并进行了地力培肥,全村梯田面积累计达到 6984亩。新打机井3眼,发展井灌面积800亩,水地面积累计达到2600亩。全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3亩以上。

2、整合项目资源,新修乡村道路8公里,硬化村内道路16公里;建成翻水桥和小型平板桥各1座;新建集雨水窖130眼,配套苦咸水淡化设备1套,安装低扬程水泵300套,户户用上安全自来水和清洁窖水。经县防疫部门检验,饮用水安全达标。架设0.4千伏线路0.5公里,通电率达到100%。

3、实施“一池三改”项目,建设农村沼气230户,配套完成改厨、改厕、改圈230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2.5%以上,清洁能源得到有效普及;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建成瓮式环保节水厕所100座,全村独立室内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以上。

4、实施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建成综合服务社1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三)围绕社会事业,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农民主体、项目支撑、社会参与、统筹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救助、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和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1、严格兑现“两免一补”政策,村小学实现“两基”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8%;新建了村卫生室、计生室,有合格药房、诊断室和治疗室,基本医疗设备齐全。村医疗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得到基本保障。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众的救助力度,全村“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最低生活保障基本覆盖。

4、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立了村文化室和体育活动场所,并配备书籍和体育器械,信息宽带开通。结合节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围绕集中整治,村庄面貌发生新变化

把整治村容村貌,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性工作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经常性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1、编制完成了《道口村村庄建设规划》,新建农宅全部进入规划区,完成新居民点1处,新建农宅30套。采取项目支撑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完成危旧房改造100户,对废弃的旧宅基地全部进行了复垦。结合道口村民族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生产方式,新建住宅分前院和后院,居住区与养殖区分离,硬化了院落,配套了水窖、暖棚圈舍、沼气、卫生厕所。

2、积极开展“三清三改”(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改厨、改厕、改圈),对沟渠、涝坝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整修渠道7000米,完成村庄绿化植树2万株,清运各类垃圾3000余方,设立固定垃圾箱6个,垃圾集中处理点1个,埋设排水管道1200米,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制定了卫生管理和清扫保洁制度,建立了专人定期集中处理垃圾的工作机制,通村道路两侧沿线清洁,街巷卫生、整洁,村内及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五)围绕和谐发展,村风民俗展现新气象

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力抓手和提升村民基本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和谐局面。

1、围绕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98户、“五好家庭”农户11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295户。争创精神文明先进已成为道品村群众的时尚追求,健康文明、积极身上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三年来,村民的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全村无刑事案件和黄、赌、毒、家庭暴力、封建迷信活动发生。

2、结合节庆和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大村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增强。采取办专题讲座、座谈讨论、设立固定标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着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家喻户晓,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深入人心。

3、结合回族群众的民族传统和生活习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制定了引导群众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村规民约。

(六)围绕民主管理,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

不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1、通过民主选举,将个人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健全了青年、妇女、治保等组织机构。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和谐,村务管理规范,群众放心满意。党支部领导班子达到“五好”标准,多次被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双培双带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村委会选举制度》、《村委会议事规则》、《党员议事会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24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完善。

2、为了营造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道口村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村治保委员会工作制度》、《治安联防工作制度》、《村调委会工作制度》,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小组,经常开展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调整充实综治、治保、调解、帮教、联防组织,广泛深入推行十户联防、联户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模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网络,教育群众实施邻里守望,有效提高农村治安防范工作水平,达到“平安乡村”建设标准,全村无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做法与体会

三年来,我们强化组织领导,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找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抓扶贫开发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抓新农村建设提升扶贫开发成效,总结探索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一)加强领导,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健全了组织机构。乡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财政所长、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村上成立了项目执行小组,具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及项目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建立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农户的全员工作责任制,将工作量化、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落实的责任机制。

(二)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根据《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道口村组织专门力量,并邀请专家参与指导,在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六易其稿,编制完成了《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道口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道口村的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既具有前瞻性,又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既有总体目标,又有任务,全方位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道口村充分发挥规划方案的引领作用,按步骤、分阶段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创新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新添堡回族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了责任人,具体落实试点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强化协调服务职能,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会同乡村积极探索总结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为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按照“统一规划、项目聚集、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强化政策扶持,整合项目资源,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县、乡、村上下联动,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是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动力源泉。

(四)突出主体,是新农村建设试的关键

按照《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设立标语牌、创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乡上确定了1名新农村建设信息员,及时总结试点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多篇信息在市县新农村建设简报上印发。针对一些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模糊认识,注重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倾向和急于求成的认识,树立大局意识、主体意识和长期奋斗的思想。通过广泛宣传,使中央、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家喻户晓,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先后自筹资金316万元,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整合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持“项目整合,捆绑资金,集中投入”的原则,将试点建设项目和先进性教育、科技示范、畅通工程、农村沼气、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卫生厕所和农民培训等各类项目进行整合,实现了项目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形成了试点工作的强大合力。三年来,有关部门共整合项目资金365.2万元。在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上,严格实行报帐制,项目实施小组与农户之间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重点物资采购实行招(议)标制,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款,并做到专款专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试点工作真正起到示范和幅射带动作用。

(六)社会帮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按照市、县《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新添堡乡主动与市、县帮扶部门和企业取得联系,积极衔接沟通,争取帮扶单位的的支持和帮助。

市委统战部、甘肃省大成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县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村组和农户,认真调查研究,结合道口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三年帮扶规划,并明确了当年帮扶重点。今年6月,大成公司举行隆重的捐赠仪式,为新添乡新农村建设捐款30万元。为了管好用好这笔资金,新添堡乡和道口村专门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大成公司的捐赠意向,并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将10万元用于改善新添中学办学条件,20万元用于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使帮扶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社会资金的积极参与,有效拓宽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渠道,成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力量。

三、几点建议

为了巩固试点成效,提升试点水平,结合三年试点工作实践,针对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对今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延长试点期限

第一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期限即将结束,道口村已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并进行了全面自查。道口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二类区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建设欠帐大,农户居住分散,村容村貌整治和村民享受公共服务的难度较大,特色产业刚刚起步,在规模和质量效益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议将第一批省级试点村的建设期限再延长2年,进一步巩固完善建设成果,提升试点成效。

(二)扩大试点范围

我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新农村建设尚处于试点示范和宣传引导阶段。加之山区与川区、灌区与旱区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建议在新农村建设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完成第一批省级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下一阶段能再安排2-3个省级试点村,并提高对试点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依靠试点建设总结经验,探索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路子,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三)分层次考核验收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探索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在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时,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较为显著的新添堡乡道口村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道口村与其它省级试点村相比,基础条件差、经济实力弱、产业起步晚、农民收入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试点建设起点较低,工作的难度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因此,建议在考核验收时,能够区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村,分类进行考核排名。

(四)开展培训交流

由于乡村干部长期居住、工作在农村,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仍然停留在理性层面,感性认识相对较少,在试点建设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建议组织乡村干部和相关业务人员到新农村建设起步早、成效显著、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乡村参观学习,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双垱村位于荆州区马山镇东南部,版图面积8460亩,耕地面积3770亩,全村1340口人,现有两委班子成员五人,党员56人,党代表工作室11人,其中区代表一名。新的两委班子成立以来,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村庄”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真抓实干,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真切地改变了村民印象中的村官形象,得到村民的拥护和上级首肯。

一、打铁需要自身硬,班子建设是关键

村官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是把党的农村政策兑现给老百姓最直接的执行者,执行得怎么样,取决于村官的为官理念和工作作风!所以班子建设是关键。

新的两委班子成立后,大力抓班子建设。

1、转变工作作风,每周一开班子例会,汇报、交流上周工作情况,汇聚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案、办法;安排本周工作任务;政治学习;交心谈心,统一思想认识。

2、分片走访,到村民家里、田间地头去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带回村委会商议想法解决。不能坐在家里当村官。

3、每天村委会8点至17点30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值班,负责接待村民来访等相关事宜。

4、每周五轮流组织部分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集中学习和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村党代表活动室按期开展活动,全体代表和党员全员按时参加,与会人员学习、交流,听取区党代表的工作述职,进行民主评议,并在会后对贫困党员进行慰问。

通过不懈努力,班子团结了,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干群关系近了。

二、关心群众冷暖,为村民办实事是根本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仅要有法子,还要有票子。村党支部一班人读懂政策、用对政策、用足政策,一方面利用国家扶持的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多渠道争取和筹集资金,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改变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成效凸现。

(一)、实现四通

1、路通。去年以来,本村的所有主路全部硬化、所有支路一部分硬化,一部分铺上了碎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渠 通。去年以来,硬化、修缮和疏通排水渠一万多米,解决了村民排灌难的问题。

3、水通。到目前为止,本村已经全面完成水改,管道已经进入每家农户,长江水进农户,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

4、信息通。村级办公实现网络化,并建立信息网络平台,配备了专职网络员,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贫困户、特困户的跟踪服务和管理行之有效,公开化、透明化、正规化。

(二)、新建了村级卫生室,村民看病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力争农村集镇化,本村加强了村级文明建设。

1、路渠两旁绿化、美化。去年以来,共植风景树8000多棵。

2、各个居民小组门前路边安置垃圾桶,方便村民垃圾处理,并安排专人管理绿化和环卫工作,确保村民居住环境净化。

3、新建文体和休闲娱乐场所,先后配置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读报栏、图书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4、村级要道口,分别安装了监控,加强安全防范,增加村民安全感。

5、本村成立有治安巡逻队,不留死角地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治安巡逻,不仅对村民的财产有效地进行了保护,而且对垃圾、秸秆的禁烧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四)、建立便民服务大厅,为村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干部转变了作风,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事,老百姓笑意挂在脸上,感激珍藏内心,干群关系融洽了。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甚感欣慰,他们说:我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三、抓住机遇,发展有蓝图

十八大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必将加快步伐,我们将努力抓住机遇,力争把双垱村建设成文明、和谐、小康村。我们的基本规划是“因村制宜、突出特色”。

一、合理布局居民居住区。

农村集镇化。把现有分散的村民居住点集中,成集镇化形式,便于管理,且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二、科学布局种养殖区

按照本村的地形条件,布局种植区和养殖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根据目前打工外出人员增多,农村劳力大幅度减少的现状,我村拟采用土地流转大户种植方式。既可以使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在外打工创收,又可以让村内耕地得到有效使用,科学种植,实现双赢。在大好的政策下,有群众的支持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的工作目标一定会实现。

下载城关区上坪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关区上坪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靠发展凝心聚力 共同致富建强村大高庄村位于秦皇岛市东北方向,102国道新旧线之间,属于城市近郊村。有耕地893亩,人均收入4880元,全村263户,765口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自“强......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鼎新镇新农村建设综述材料 鼎新镇位于金塔县东北部,黑河下游,距金塔县城72公里,与中国东风航天城、空军基地相毗邻,航天城铁路、酒航公路穿境而过,素有酒泉“北大门”之称,是金塔......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张坞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汇报材料 去年以来,张坞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平安、富裕张......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在蓬勃发展的赣湘边区,有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城镇——**镇。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发着无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像一个不断追赶太阳的智者,引领着千千万万的老......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多措并举,统筹发展,谱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典型材料***镇地处荆门都市南大门,紧邻荆门高新区,是全省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但受经济底子薄、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等客......

    上坪村就业站工作总结

    上坪村就业站工作总结 自城关区在行政村建立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站以来,我村就业站按照城关区就业局以及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