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时间:2019-05-13 05:2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画横线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嶙峋(línɡ xún)帷幕(wãi)

伧俗(cānɡ)

箱箧(qiâ)B.水澡(zhǎo)

笨拙(zhuō)

匀称(chânɡ)

桥墩(dūn)C.轩榭(xuān)惟妙惟俏(qiào)飞漱(shù)

泅水(qiú)D.蹒跚(pánshān)镂空(lòu)差使(chāi)愧怍(zuò)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将“梦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中国当代生活融为一炉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中国人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

C.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D.当云南彝良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3.指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新国八条”措施,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节进一步加码,且行政干预力度进一步扩大。

B.“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以结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摩托车返乡”大军从沿海涌向内陆,踏上漫漫回乡路。

C.备受关注的翻拍电影《奋斗》4月2日上映至今票房平平,“米莱”一角的消失似乎成为众多影迷对电影版《奋斗》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

D.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生活必须品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

4.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通顺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⑤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A.⑤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⑤③① D.④⑤③①② 5.下面情境中,用语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B.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的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C.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D.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6.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3月10日,安义县男子朱贤度路见小偷一声吼,在与小偷搏斗中腹部被连刺两刀,他捂住流出来的肠子,仍奋力将歹徒压在身下。在这危急时刻,五位中学生挺身而出,帮助朱贤度一起制服了小偷。省委书记苏荣前往探望并指出,朱贤度及五位中学生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是正在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南昌市第二十九中学,省委副书记尚勇等看望了五位见义勇为的中学生,指出朱贤度及五名中学生的行为不是简单的见义勇为,而是在学习雷锋的过程中,一种自发的内在的表现。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雷锋精神。

A、苏荣就学习宣传朱贤度英雄事迹作指示。B、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C、尚勇一行来到南昌市二十九中看望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D、省领导看望见义勇为的英雄,并高度赞扬他们是在用生命践行雷锋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7.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8.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9.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10.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尝写菡萏一枝()(2)盈纸肮脏()1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 C.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D.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翻译句子: 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2分)

13.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3)青少年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华的最佳时期。汉乐府民歌《长歌行》“,_______________。”强调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4)《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高铁时代”已到来》,完成第15-18题。(13分)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选自《青少年科技》)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D.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 PQ值的技术措施。

16.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3分)17.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3分)

(二)阅读《乡土情结》(节选),完成19~24题。(17分)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 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19.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4分)21.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22.“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

23.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2分)

24.央视“新闻联播”曾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班里准备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写一句“以书为喻”的格言。再写一组以“书”为中心词的排比句。(2分)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如今世人在读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说出4条即可)(4分)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今年“世界读书日”的致辞中指出,读书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博科娃表示,“在这一天,我们不能不正视世界上还有7.59亿人既不会读又不会写,其中2/3为女性”。阅读、受教育、了解多姿多彩的各国文化和利用人类研究成果,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材料二】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部分数据 调查年份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国民图书阅读率 60.4 54.2 51.7 48.7 国民网上阅读率 3.7 10.6 18.3 27.8 问题:① ②

③ ④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公输参考教案二[模版]

《公输》

教学目标: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

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3、通过朗读、揣摩、思考,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借助投影仪,映示以下内容:

①课文中的生字。

②注意加点字在文中的读法。

解说:此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深下注释的能力,二是促使学生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一边播放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b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c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d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e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f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讨论、明确。

2、研读第5-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3、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4、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

2、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3、品味文章在说理方面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

1、继续研读第17~ 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之”,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3)完成课后练习三。(4)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图)

(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内容,接着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内容,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第三篇:语文:第18课《孟子》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第18课《孟子》复习试题

2011年精选题

1.给加横线字注音

1.体恤()2.域()民 3.寡()助

装 订 线 4.忧患()5.畎()亩 6.拂()士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E.行拂乱其所为 人则无法家拂士

3.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

4.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成语

1.多助之至 2.失道者寡助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文: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7.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1页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佚。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语段中加横线的词。

(1)故(2)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作者是,他是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各句中“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温故而知新

C.桓侯故使人问之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文中的“亲戚”古义是,今义是。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6.“得道”为什么重要?请举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2页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①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②不能治士③,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①馁:饥饿。②士师:法官。③治士:办案。

1.根据短文判断该文出自 ;孟子主张“行仁政”,我们学过的 两句话集中体现了他这一思想。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比其反也()(2)则冻馁其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原因是什么?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1)池非不深也()(2)委而去之()(3)以天下之所顺()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侑道者多助 B.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委而去之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辍耕之垄上 攻亲戚之所畔 跳往助之

3.文中空缺处按照原文填写。

第3页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曰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予入见,立有间。公曰:“怪

第4页

哉!雨雪三曰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齐人固善盗乎()(4)叶徒相似()(5)晏子入见,立有间()(6)逸而知人之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略作评析。

14.一个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材。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就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横线的中学读书。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第5页

请以“对自己负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意自定,文体不限,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16.给加横线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 傅说()法家拂()士 17.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2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第6页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第7页

21.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习题。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答案1.1.xù 2.yù 3.guǎ 4.huàn 5.quǎn 6.bì 2.C 3.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1.至商无上至理名言2.寡不敌众寡廉鲜耻

5.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6.这样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使他无所不能

7.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民贵君轻

8.1.(1)所以(2)这种人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 9.1.孟子 战国 2D.A、D 4.内外亲属 专指族外亲属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略

10.1.《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等到 凄于和孩子

第8页

3.如果法官不秉公办案,如何处置

4因为孟子连用两个事例类比,将宣壬置于无路可逃的尴尬境地,宣王只能环顾左右而言他

11.1.(1)护城河(2)放弃(3)归顺、服从 2.B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1)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2)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3)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4)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定能胜利

5.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盂了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民心所向”以及“人和”就是行“仁政”的结果。因此,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12.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涞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 之

13.1.其/实味/不同

2.(1)捆绑(2)座位(3)偷(4)自白地(仅仅、徒然、只)(5)一会儿(6)舒服(安逸、安乐、安闲)3.(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农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5.示例:晏子机镏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日知错能改

14.略(提示:立意深刻、者之有物、文从字顺)15.《孟子·公孙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告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16.sù pàn yuè bì

第9页

17.(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8.C 19.护城河 水池、池塘

20.1、C

2、B3、(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4、C5、略

21.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

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3.指出现象→讲述道理 或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4.示例:①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②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第10页

第四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

变 色 龙

契诃夫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字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学习用夸张和对比进行讽刺的手法以及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主题。

2、讽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表现手法及象征意义。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文中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本文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3、找出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明确:

1、作者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划了这个反动统治阶级的鹰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的沙皇走狗的形象。

他的特点是“变”——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化。

“不变”则是他作为沙皇走狗的特征。

2、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俄文“变色龙”也可以译为“易变心的人”。作者借此强调主人公善变的性格特征。形象幽默,富有讽刺意味。

3、社会环境品析

(1)街道场景——“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时代背景。

(2)围观场景——两次写围观群众。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3)谈论法律——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沙皇法律虚伪。小结: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经济萧条、民众麻木、法律虚伪——沙皇专制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幌子,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2、写作手法赏析:

(1)主要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还有细节描写。

A、军大衣

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

中间的两次(第10段和第20段),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在出尽洋相后,继续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与开头相照应。B、手指头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2)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由一个小窗口反映社会的大问题,这种写法叫什么? “以小见大”

(3)讽刺手法——对比、夸张

在对比中讽刺 在夸张中讽刺

二、小说的社会意义

1、小说借“变色龙”来讽喻那种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人。

2、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三、课文小结

这篇小说运用讽刺和夸张手法,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刻划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和性格特点,充分暴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四、拓展延伸

“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在俄文里甚至已经成为“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代名词。那么,我国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有没有哪一部作品也塑造过类似“变色龙”式的人物或场景呢?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描绘了“君子国”“大人国”“女儿国”“两面国”等奇人异事、奇风异俗,以此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嘲讽和批判。“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一张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还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趋炎附势、虚伪狡诈。

无论是契诃夫的《变色龙》还是《镜花缘》里的“两面国”,其实折射出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都打上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在为人处事上要坦率真诚而不要虚伪做作,要表里如一而不要口是心非,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那么整个社会的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和谐!

五、作业布置:片断练习

奥楚蔑洛夫回家后想了一晚上,仍觉得白天处理得不妥,于是第二天早上去将军府上登门拜访…… 300字以上。

第五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谈生命第一课时教案

谈生命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孤独无助 弱小卑微 天地广阔,宇宙广博

与大自然相比人类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

“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

二、走近作者(1900—1999)

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是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冰清玉洁之心”的意思。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运动爆发时,冰心还是一名青年学生。她激情满怀地投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1919年9月起,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1920年起,冰心又以诗歌体裁抒唱对人生的感受。由于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春水》,被称为“春水体”。

1923-1926年赴美留学期间,她写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三、读一读,记一记 骄奢(shē):骄傲奢侈 清吟:文中指清脆地鸣叫。枭(xiāo)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yìn)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芳馨(xīn):芳香。怡(yí)悦:喜悦、高兴。

云翳(yì):阴暗的云,文中指丰富多彩的经历、经验。

一泻(xiè)千里:形容江河水 势奔流直下。

四、听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抢答:

1、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 阐释了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

2、一棵小树全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

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

【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正,很容易看出行文层次来。】

3、结构分析

1、(“我不敢说„„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2、(“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3、(“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4、(“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五、激情朗读 , 感受情怀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冰心老人是怎样描述生命过程的呢?】

(一)自由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这一部分。说说朗读时感情有什么变化。

•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体现这种感情。朗读时,要情调高昂,声音响亮。

• 一江春水面对种种不同的境遇时,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应该读得轻松、活泼。

• 当描写春水到达大海时,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没有快乐,没有悲哀。朗读时语调要深沉。

【刚才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一齐朗读。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

话说一江春水

朗读提示:

1、第一个、第三个有时候情调高昂,要读得声音响亮,充满激情。

2、第二个、第四个有时候心情快乐、平静,要读得轻松、活泼。

3、春水到达大海时,没有快乐,没有悲哀,朗读时要语调深沉。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状况和境遇?

2、在不同的境遇中,他的态度怎样?

3、“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规律与本质怎样的认识?

1、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状况和境遇?

“他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说明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这描写了人生中的顺境。

“一江春水”的历程也就是显示了人们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

2、在不同的境遇中,他的态度怎样?

• 当遇到困难险阻时,他勇敢、平静、心平气和。如“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

• 他想憩息时,总有一股力量促使他向前,永不停步。

• 当春水回到大海消融、归化时,他平静、快乐,没有丝毫悲哀。

3、“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规律与本质怎样的认识?

•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 归于消亡,其间

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 相伴相随。

•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大家分析得真好,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值得赞颂,值得讴歌的。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学习这一段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生命像一棵小树”这一部分。】

交流答疑:

1、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春天充满朝气,夏天日趋成熟,秋天收获累累硕果,冬天渐渐走向衰亡。

破壳出来——出生

棵小树生命又像一。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青春生长——青年 茂盛中年——中年 叶子绯红——老年 消融归化——死亡

生命历程

断奋进的。生命的历程是不有什么异同?

“一江春水”是比喻人的生命历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状况,不分先后阶段。、“一棵小树”从“破壳而出”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与人的生命历程一一对应。

两段文字在情感表达上是一致的。从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冲动和奋进,也表现了快乐、平静的心情。

同样阐述了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不可能只有一帆风顺,也有千沟万壑。

六、拓展延伸 领悟主题

是啊,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多姿多彩。有云淡风轻,也有阴霾蔽日;有温馨浪漫的欢乐,也有刻骨铭心的苦痛„„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2、“生命又像一棵小树”这一部分和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

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生命之歌

• 生命是一粒种子,坚强地萌发,倔强地生长。• 生命是一场春雨,出来就蓬勃,悄悄地滋润万物。• 生命是一首快乐的歌谣,清新是它的主旋律。• 生命是一本厚厚的大书,丰富而有内涵。

• 生命是远航的船,会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滔天巨浪。• 生命是—张白纸,靠我们用双手去涂抹斑斓的图画。

七、作业设计

1、请联系课文以及你自己对生命的领悟,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 而美丽”。

2、仿写句子: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愿你

,来造。

愿你

,来造。

愿你

,来造。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谈生命第二课时教案

    谈生命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交流感悟 本文语言清新、明朗、富有韵味。而且文中有很多语句含义深刻隽永,试找出来,认真品读,谈谈你的理解。 重点句子摘录 • “我们是大生命......

    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公输(第二课时)教案

    17、公 输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

    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热爱生命-教案5(精选合集)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小说阅读中把握基本情节,能复述故事梗概 2.能捕捉文章中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人的生命力的歌颂,感知人热爱生命的......

    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变脸第二课时教案

    变 脸 魏明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变脸》全剧情;2、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抓住冲突,理解人物形象;3、揣摩语言,了解戏曲唱词特色,培养学生戏曲鉴赏能力。......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颀长(qí) 踉跄(1àng) 精神矍铄(juã) 踌躇(zhù) ...B.......

    九年级下-语文-总结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 工作总结 教师:樊红凤 送走紧张繁忙的总复习之后,中考的钟声向人们提示: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忆过去,总结经验,对于搞好以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帮助学生顺利迎接中考,系统地复习好初中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

    九年级下语文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东岳中学徐国俊由于这一学期是学生初中阶段的最后冲刺阶段,是学生比较重大的第一次人生选择,教学的成败往往会改变学生的命运。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