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委秦光荣书记看望慰问鲁甸
省委秦光荣书记看望慰问鲁甸“8•03”地震灾区学校
教师
供稿:昭通教育网 撰稿:邓成勇 浏览:44 发布时间:2014-09-11 10:14:26
字号: 小 中 大 [双击滚屏]
2014年9月9日,中秋节刚过,第30个教师节前夕,省委秦光荣书记率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到鲁甸县龙头山镇板房学校看望慰问灾区教师,并在龙头山镇中心学校板房教室召开鲁甸“8·03”地震灾区教师座谈会,省委书记秦光荣,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省政府副省长高峰出席座谈会,省教育厅何金平厅长及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昭通市委刘建华书记、市人民政府张纪华市长,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四个县区灾区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省人民政府高峰副省长主持,昭通市人民政府张纪华市长作了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和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参加座谈会的教师代表作了发言。
秦光荣书记指出,鲁甸“8·03”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对灾区广大人民和师生十分牵挂。国务院总理亲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抗震救灾工作,9月1日习总书记亲自听取了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汇报。秦光荣书记首先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总书记对灾区人民和广大教师的慰问,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灾区广大教师和全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愿。
秦书记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省财政总支出的4/1用于教育,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但仍要加大力度。灾区广大教师在抗震救灾中体现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展示了对学生的无比关爱,表现了良好的师德和师魂,这种精神必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教育系统为鲁甸县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抢险救灾最紧张的时候,广大教师积极而为,克服困难,做好了后勤保障。努力确保了灾区学校按时开学,夜以继日工作,从地震发生到现在36天,活动板房按时搭建,校园环境整洁,没有发生疫情,教学秩序正常,学校开学后师生的精神面貌良好。
秦光荣书记要求:
一是要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学生心理疏导,确保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要推进三小“小本本、小背包、小演练”教育活动,要认真总结巧家县教师代表在地震来临时指导学生逃生的经验,向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学生传达,切实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二是要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努力把学校建得更好,建得更美,建成最安全的地方。坚持“恢复重建民生为先,民生重建学校为重”的原则,把学校恢复重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把恢复重建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要做好学校选址工作,群众的思想工作,再也不能让我们的孩子遭遇同样的灾害。切实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做好学校安全保障,排查安全隐患,做好警示标志,认真开展防震、防火、防伤害等应急演练,增强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学校及周边附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加强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教育,认真做好冬季学生过冬准备,提前准备御寒物资。
三是要加大对模范教师、英模教师的宣传力度,弘扬英模教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大无畏精神,与本地本校的好人好事结合起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广大校长和教师要勇于担当,在艰苦的环境中,着力培育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校风,着力培育真知求实、勤奋进取的教风,着力培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风,以崭新的姿态,以胜利的姿态迎接新的未来。
秦光荣书记强调,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解决灾区教师的实际困难。全社会都要关心教师。要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把教师周转房摆在重要位置,向村小延伸。要解决教师的培训问题,为灾区教师排忧解难,为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学生安心学习创造条件。要抓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一补”资金的落实。要切保障灾区学校的硬件建设,改薄项目优先向灾区学校倾斜。要为灾区教师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要为有志到灾区学校任教的青年创造条件。
秦光荣书记勉励广大教师真情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立志成为教育的大家和名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成为社会满意,家长信赖,学生喜爱的教师。
第二篇:省委书记秦光荣到龙海乡看望陆良八老
省委书记秦光荣到龙海乡看望慰问“陆良八老”
4月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来到龙海乡花木山林场,亲切看望、慰问“陆良八老”。盛赞陆良八老是“当代愚公”,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典型代表,是新时期的“活雷锋”,并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八老”学习,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月的花木山林场,春风和煦,春光明媚,林木葱茏,鸟语花香。4月6日上午,带着对陆良八老的深深敬意和殷殷关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慰问陆良八老。
上午11点,秦光荣一行抵达林场,一下车,就径直来到八老中间,亲切地与他们一一握手,并热情地说:“各位老人家好,老人家好!早就想来看你们啦!”
三十多年前,八位老人怀着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海拔2300多米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护林,一干就是几十年。今天,昔日的“石渣子”披上了绿装,“光头山”变得郁郁葱葱,山下也能种出庄稼来了。八位老人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把全部心血倾注到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秦光荣说:“你们了不起呀!你们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是当代的‘愚公’,你们当中最大的83岁,最小的72岁,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在你们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是我们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秦光荣拉着王小苗老人的手,和八老一起走进茫茫的林场森林里,查看了树木的长势情况。走到坡顶,遥望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山林,倾听着悦耳的松涛,呼吸着习习清风,秦光荣感慨道:“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云南三年连旱,而这里却生机盎然,有你们很大的功劳。你们种下的这片森林,既营绿化了荒山,也涵养了水源,调节了小气候,更为后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陆良八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不愧为‘当代愚公’,不愧为雷锋精神的现实传人。在你们的身上,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云南精神。”
随后,在护林站前的小场院里,秦光荣与陆良八老并肩而坐,和省、市、县、乡的领导干部围坐在一起,进行了座谈。小小的场院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声笑语,洋溢着一派浓浓春意。
“八老”代表王小苗就造林护林情况向秦书记作了汇报,市委书记赵立雄、县委书记朱党柱、村民代表李忠义、人民日报记者胡洪江、都市时报记者刘钊也畅谈了各自心目中对“八老”精神内涵的理解。
听了大家的发言,秦光荣说:“今天我们省、市、县、乡的领导同志们一齐到花木山林场,主要是来看望陆良八老,慰问陆良八老,学习八老精神。从媒体上看到陆良八老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感动,非常钦佩,来到花木山林场,亲身感受了八老植树造林的成果,也让我深受震撼、深受教育、深受启迪。” 秦光荣用六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
一、“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陆良八老”的平均年龄近80岁了。这八位老人非常了不起。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大树染绿了座座荒凉的山头,也让他们两鬓如霜。八老绿化的不仅仅是一座座荒山,他们绿化的是当代社会的精神高地。八老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大树,他们树立的是当代社会的道德标杆。
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着这茫茫群山,看着这茂密的森林,看着这八位慈祥的老者,我在想,我们人类,要感恩天地,感恩祖先,感恩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像八老一样默默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德者。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无不在享受着祖先、前辈的恩泽。“天地之大德曰生”。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有好生之德。于是,留给我们青山绿水、沃野良田。我们这一代一代人,因此而繁衍生息。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我们。试想,假如我们前面的一代一代人都在践踏自然,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我们还能拥有现在的美丽家园吗?透过这八位慈祥老者,我看到了我们慈祥的祖辈。我们真要感恩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的祖先们。我们一定要继承、学习、发扬祖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贵品德。
三、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八位老人,是土生土长地道的云南人。他们生活在红土高原上,他们生活在郁郁群山中。他们站在高原,目光高远,植树造林,和谐自然。他们站在高原,心灵开放,不囿于蝇头小利,造福家园。他们站在高原,敦厚包容,坦然迎接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乐观承受植树造林过程中的种种人生磨难。他们站在大山,与大山融为一体,魂是大山的魂,体是大山的体,意志坚定,铁骨担当,用一颗颗晶莹的汗水来践行务实。这就是千百年来云南的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自然人文所形成的云南精神。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云南未来的跨越发展。由此,我们要感恩云南这块天、这块地、这块天地之下的祖先,感恩像八老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利乡利国利民,为云南造福的云南人。
四、承载历史,光照后人。树,承载着历史,植树造林的人,载入历史。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术精湛,乐善好施,治病不要钱。他的治病条件是,轻病人痊愈了,种一株杏树,重病人康复了,种五株杏树。长年累月,他的房前屋后就有了10万多株杏树。每当杏子成熟,董奉还把它换成粮食,救济百姓,遂成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我国植树造林历史悠久。《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鼓励人们顺应地之道天之德在春天种树,并视之为最大的道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植树造林,将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森林法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像八老一样植树造林者,都是社会的道德楷模,都是国家的功臣。杨善洲同志22年绿化荒山,从而将他推向光辉灿烂的一生。杨善洲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陆良八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典型代表。
五、森林云南、发展保障。八老说:“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这句话是真理。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没有树就没有水,也就没有人。我认为,多种树,云南富!从云南自然灾害频发的特殊地理来看,从云南三年大旱来看,云南需要种无穷无尽的树,需要无穷无尽像八老一样种树的人。云南需要“森林云南”,建设“森林云南”需要更多的像八老一样造林的人。无论是为国家建设生态屏障,还是永葆云南的蓝天碧水,我们必须实现“森林云南”目标。“森林云南”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生态保障。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发展潜力之所在,发展优势之所在。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新云南,离不开树,离不开种树的人,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尊老敬老、尊贤敬徳。最后我想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犹如参天大树,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要尊老敬老。儿女对老人要孝顺。广大党员干部,机关公务人员,必须带头尊老敬老,必须带头孝顺父母,必须带头造福乡里邻里,做弘扬家庭美德、社会美德的模范。
秦光荣强调,学习宣传陆良八老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全省干部群众都要学习陆良八老精神,发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推动“三个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要学习八老坚守信念、绿化荒山的精神。理想信念是我们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要求我们像八老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二要学习八老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实现“三个发展”的奋斗目标,需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像八老那样,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甘于寂寞、无私奉献;三要学习八老坚忍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八老为榜样,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社会风尚;四要学习八老团结互助、愚公移山的精神。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我们要像八老那样,讲团结、顾大局,坚持党坚持党性原则,班子成员要作表率,善于集纳群言,以诚相待,加强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把云南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座谈中,秦光荣叮嘱各级干部一定要“照顾好八老,守护好山林,发扬好精神”。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和曲靖市、陆良县负责人,一定要照顾好八老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同时要进一步支持花木山林场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八老留下的这片青山绿水。
在花木山林场,秦光荣和陆良八老、省市县干部一起种下了一棵象征着陆良八老精神将在云岭大地不断传承的滇朴树。
当天,曲靖市市委书记赵立雄,市委副书记、市长岳跃生,省林业厅厅长陈玉侯、省民政厅领导和市委副书记范华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朱德光,我县县委书记朱党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锐,县委副书记解天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岳石林,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骆德刚等领导也一起陪同看望。
第三篇:社区看望慰问残疾人
XX社区看望慰问残疾人简讯
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关心、关爱老年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扬这种美德是我们理所应当的行为。作为社区工作者向居民传递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是我们的工作。
正逢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正是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们XX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残联工作人员一同带着慰问物质来到残疾老人XXX家中。一走进残疾老人家中。老人一脸的喜悦,张罗我们坐下,要给我们倒水喝。都被我们大家婉言拒绝了,老人腿脚残疾我们让老人别忙。我们让老人坐下来,我们陪老人聊天、谈心。社区残联工作者询问,老人有没什么困难。老人却说:”你们来看我我就感到特别的开心,感到社区组织对我的关心。了解得知老人的子女一个个都成家立业。各自都有家庭。不可能时刻陪在老人身边。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回到两老身边。老人看到我们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感觉看到我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女一样。我们一再嘱咐老人。遇到什么做不了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不怕麻烦,就怕您有事不找我们。我们就是您的儿女别跟我们见外。老人高兴的笑的合不拢嘴。在老人家谈心时,我们看到老人家的墙上挂满了儿孙们的照片,看得出老人的一家幸福和睦、“真是家和万事兴”。和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喜好唱歌。老人在高兴之余还为我们高歌了一曲老人最爱的“刘三姐“选段。听得出这位业余歌手唱的相当有水平。临走时老人对我们大家依依不舍。在窗外大声的叫我们,说感谢你们,你们走好,虽然只是一句平常而普通的话语,足以表达老人对我们XX社区党组织和残协的感谢!
为社区内每位居民服务是我们社区在工作的宗旨和责任。让社区每位居民感受到住在XX社区这个大家庭内感到幸福和谐。将是我们社区工作者最幸福的事情。如果要把社区比做一棵树。我们将要把树上结满幸福的果实,让每个居民都能品尝到这和谐和幸福。
XXXX社区残协会
2012-05-02
第四篇:总工会看望慰问残疾人、
白水县总工会看望慰问残疾人、贫困儿童家庭
为了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总工会于近日对北塬乡杨武村残疾人家庭、贫困儿童家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及现金300元。
总工会副主席赵文雄、副主席权奎等领导一行看望了残疾人种建文的家庭,了解了他的家庭和生活近况,并鼓励他要克服目前的生活困难。了解了贫困儿童的学习状况及生活需求,鼓励他好好学习,县总工会将继续给予关心和帮扶。
白水县总工会尹海侠
一0一四年六月三日
第五篇: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筹谋开放大局 提倡高原情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自良
8月26日一大早,平日里安静的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大楼一时热闹起来,掌声不时响起。履职6年省长的秦光荣走出他在16楼的办公室,逐层看望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我要换个地方办公了,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
和工作人员握手惜别之际,他动情地说,“多年来你们忠于职守为政府工作尽责,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虽然换了一个地方办公,但我会记住与同志们朝夕相处的岁月,也特别珍惜与大家结下的深厚情谊。”这是此前一天中央决定宣布后秦光荣的第一个公开活动。
8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了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秦光荣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受中央委派宣布决定的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说,“秦光荣同志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在云南工作十余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推进云南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据本刊记者观察和了解,云南省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随着秦光荣由省长转任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接任省长,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实现了顺利交接,“可望使云南平稳发展和更好更快发展”。
在履职省委书记一个月来,秦光荣已经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秦光荣的任前谈话精神和进一步做好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部署了即将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党代表的选举、省委班子的推荐考察及会务准备;另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审议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城镇居民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有保障地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并同等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今后十年云南新增转户1000万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一体。
一个月来,秦光荣的两次重要活动引人关注。一是履职省委书记第三天,他率队深入滇中滇东罕见的重旱地区查看旱情,召开抗旱救灾专题会议,要求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突出“保民生、夺丰收”两大主题全面部署了抗旱救灾,确保人畜饮水,力争全年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提前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发生的更大旱灾;二是在滇西中心城市大理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主题为“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会议,决定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城市化、工业化用地尽量用荒山荒坡,切实保护住全省宝贵的良田好地。
其间,秦光荣在几个场合关于“高原情怀、大山精神”的“宣示”,受到干部热议和积极响应。他在干部大会上说,“云岭大地给了我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广阔舞台,组织和同志们给了我无私的信任和支持;云南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滋养和力量。云南对我恩重如山。”
秦光荣在省委常委会上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树立高原情怀,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1 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云南到处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支撑云南天地山河,也彰显云南人精气神”;“陪伴大山,仰视大山,我们要从大山中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也就是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著;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才能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风雪霜而巍然”。
秦光荣关于廉洁从政、严格自律方面的一个表态也掷地有声。他要求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就我个人而言,我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踏踏实实做事”,“我郑重宣布,凡是打着我的牌子和我亲戚朋友的牌子到各地各部门办事的,能办的事情一律不办;对招摇行骗的,一律进行查处。也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和社会各界对我进行监督。”
“云南有几个‘省情’:一个是基本省情,‘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经济欠发达;一个是现实省情,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还有一个是发展省情,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最具发展潜力。”近日,秦光荣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用三句话点清了云南当前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机遇。
至8月25日履新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已在云南工作超过12年。他历任省政法书记、省委组织部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熟稔云南省情,并赢得良好的政绩、政声。在“十二五”开局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年,针对云南这个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位新任云南省委书记有着怎样的新思考和新策略?如何谋划和执行党中央交给云南的历史重托?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中,秦光荣娓娓道来„„
跨越发展六路径
在秦光荣看来,近年来,云南虽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大,经济总量少、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下都不能受影响。”为此,他提出了推进发展的六方面“路径”:
增强发展勇气。继续巩固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全省人民的愿望。因此,云南要紧扣发展这根弦,清醒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认真谋划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更加牢固地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把云南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推动云南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创新发展思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云南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很重,边境维稳、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务也很重,并面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困难。因此,云南要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勇气破解难题,观念上要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工作上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并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破除、清除各种制度性障碍。
壮大发展实力。产业发展不足是云南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后云南全省上下将把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重视产业、研究产业、支持产业、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培育烟草、电力、矿产、生物工程、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深入推进“央企入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拓展发展空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要抓住云南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期,突出自身特色,研究加快城镇化的措施和办法。将围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个关键,全面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和承载能力,拓展云南发展的新空间。
夯实发展基础。虽然“十一五”期间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加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近2万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发展的条件,但全省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二五”期间,云南将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研究解决好投入、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发展保障。云南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威胁,也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遭受破坏。近年来,云南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方面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今后将进一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策力创“云南奇迹”
在云南的诸多发展机遇中,秦光荣认为,进入战略实施阶段的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最大机遇,“‘桥头堡’建设不仅将为国家对外开放开拓出新的空间,为西南省区市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也将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一个新的阶段,意义极其重大。”
根据有关部署,以此为核心,明确了云南省的五个定位: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按照秦光荣判断,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桥头堡”战略使云南的区位优势得到发挥,从而开辟出一条我国新的贸易通道,建设起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大通道,为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努力为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探索沿边开放新模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气魄重新布局和构建云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一是实现大开放。深化开放意识,坚定开放决心,敞开开放胸怀,优化开放环境,突出开放重点,提升开放层次,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做活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
二是促进大发展。以落实国家“桥头堡”战略为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目标,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
三是构筑大通道。围绕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开辟一条我国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打通我国从西南方向联系世界、海路与陆路互为补充的对外贸易通道,创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四是打造大基地。围绕把云南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给予云南差别化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把云南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面向印度洋沿岸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是培育大平台。在近年来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商品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开放经济带、对内对外经济走廊、金融平台和会展平台,巩固提升合作机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搭建起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交易平台。
六是建设大窗口。立足于巩固发展好邻居、好伙伴关系的需要,以扩大对外交往、加强文化交流、推进教育合作、加强宣传合作为重点,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和合作,使云南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友好交流窗口。
七是维护大团结。要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在“桥头堡”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发展促进团结、和谐和稳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八是保护大生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路,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加强跨区域生态合作,努力筑牢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着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开辟一条新的西向贸易通道,参与构筑从陆上通往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发展与印度洋地区的合作。”秦光荣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安全战略中推进云南的开放发展。
为此,加快构建“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空间生产力布局,即滇中城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以滇中为重点的六大城市群和七条对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其中,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作为突破重点,努力将云南打造成我国通往印度洋的西向贸易通道、向西南开放的合作交流平台、连通内外的产业发展基地、展示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屏障。
五大努力共享民生实惠
秦光荣说,虽然近些年云南省级每年新增财政的70%以上都安排用于民生项目,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冷静看,云南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城乡差距还很大,与全国相比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进人民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现在,他提出云南有五个要“努力”的民生领域:
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阳光普照、润泽众生”。加快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对身份的依附,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突出重点解决好“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房”等问题。推进教育、医疗、文化改革,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国民收入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倾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努力发展边疆地区。云南有25个边境县,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在总结前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云南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800多亿元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等建设,力争使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努力加快脱贫步伐。云南贫困面还比较大,一些地区贫困程度还很深。云南将围绕巩固提升现有扶贫成果、全面推进贫困人口脱贫、对深度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贫攻坚三个层次开展扶贫,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努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对于巩固和发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云南将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要求,以发展促团结稳定和谐,开创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在接受采访中,秦光荣再次提到了树立“高原情怀”和提倡“大山精神”。他说,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云南肩负起了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责任,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全省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