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

时间:2019-05-13 05: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

第一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就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对我们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大学生不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路径,必须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关注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探究大学生成才的路径,只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大学生心理的认同,才能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并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现实,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首要的工作就是把大学生切身利益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过程中,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不同的融入路径和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努力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渗入模式,一方面着力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引领大学生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科学的信仰。

一、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解决中国的一切实际问题关键在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也是一样,正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学校各级党委、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把握大局和方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切实的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用心去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各级党组织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需求出发具体做到:(1)学校党委按照中央和政府的部署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统一布局,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2)院系各级党委要按照学校党委的指示做好上传下达的统筹工作,同时在开展团员(党员)常规活动(如:团员推优工作、党课、党员支部大会、入党仪式)的过程中不要只流于形式,更要注重活动的实质内容和效率,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真正能认识到现阶段自我的不足之处,在活动中确有所学、确有所感、确有所悟。(3)各班级党组织要按照学院的部署深入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践行任务,形成由党员到团员、“以优带劣”、由整体及个人的分层次推进模式,确保班级的每一名同学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并能学以致用。同时在组织日常团支部活动、党支部活动中严格“团员推优”程序和对党员定期“批评与自我批判”程序,吸收学习优秀、对党忠诚、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加入我们党组织,不断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组织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

灌输式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践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外在于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社会意识,不会也不可能自发的形成,因此,灌输式教育方式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课堂中的作用。但是目前这种教育方式却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诟病,就其原因,不在于灌输式教育方法本身,而在于教育者本人的方式,即把本应触动人心灵的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变成教条式的知识灌输或远离社会现实需求和大学生实践需要的“机械式”说教。这种说教化的理论灌输不仅达不到实际宣传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把本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摒弃在自我意识之外,从而使得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乘虚而入”。因此,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的渗入到大学生精神世界,我们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就必须自觉的摒弃强迫式、机械化、死板的灌输方式:一方面不要强迫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进行教条式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不能用简单粗暴的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条式的说教。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对象、条件、场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绝对不会有成效„„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具体做到:(1)对教育者自身能力的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并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精髓;课堂教学语言要铿锵有力,又不失诙谐风趣。(2)对教育者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概念理解和社会推广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锻炼,不仅使他们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培养他们实际教学、交流以及互动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形成自我正确的价值观。

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

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才能焕发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实践对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要求我们各级院校重视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不断的把接受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得到教育,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入脑入心。在高校长期的教育活动实践中我们知道: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具体做到:(1)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在学校中开展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者、企业家理论讲座、辩论赛、知识竞答、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了解目前就业的形势和择业的技巧,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访问革命老区等活动增强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学生参观高科技产业基地、访问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支教、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对口公司、企业、各类中、小学校的合作,向他们输出品学兼优的大学实习生,为目标企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输入“动力”和增强“活力”,共建大学生实习和实践教育基地。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不仅能增长自我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理解与感悟,不断地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提高自我的道德境界、增长自我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四、大学生社团“宣传机制”

大学生社团是与我们学校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生组织,由于其受众广、组织形式多样,又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普及化,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导向性。具体做到:(1)以大学生校园广播站为媒介,利用校园广播受众广的特点,开设“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专题栏目,每天定时定点的向全校师生传播,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的校园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在校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以大学生宣讲团为主力,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全体宣讲团成员学习计划中,纳入经常性宣讲内容规划中。另一方面,组织理论功底扎实、口才较好的成员深入到各个院系、各个班级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活动。在宣传过程中一方面实现大学生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树立自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大的作用。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理论成果,现阶段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的目标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化。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我们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以及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有利于完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

第二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

论文摘要 大学生不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不断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新途径:着力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渗入模式,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使之内化为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引领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使之外化为自觉实践。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精神世界 融入机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就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对我们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大学生不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路径,必须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关注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探究大学生成才的路径,只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大学生心理的认同,才能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并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现实,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首要的工作就是把大学生切身利益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过程中,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不同的融入路径和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努力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渗入模式,一方面着力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引领大学生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科学的信仰。

一、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解决中国的一切实际问题关键在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也是一样,正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学校各级党委、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把握大局和方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切实的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用心去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各级党组织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需求出发具体做到:(1)学校党委按照中央和政府的部署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统一布局,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2)院系各级党委要按照学校党委的指示做好上传下达的统筹工作,同时在开展团员(党员)常规活动(如:团员推优工作、党课、党员支部大会、入党仪式)的过程中不要只流于形式,更要注重活动的实质内容和效率,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真正能认识到现阶段自我的不足之处,在活动中确有所学、确有所感、确有所悟。(3)各班级党组织要按照学院的部署深入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践行任务,形成由党员到团员、“以优带劣”、由整体及个人的分层次推进模式,确保班级的每一名同学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并能学以致用。同时在组织日常团支部活动、党支部活动中严格“团员推优”程序和对党员定期“批评与自我批判”程序,吸收学习优秀、对党忠诚、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加入我们党组织,不断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组织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

灌输式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践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外在于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社会意识,不会也不可能自发的形成,因此,灌输式教育方式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课堂中的作用。但是目前这种教育方式却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诟病,就其原因,不在于灌输式教育方法本身,而在于教育者本人的方式,即把本应触动人心灵的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变成教条式的知识灌输或远离社会现实需求和大学生实践需要的“机械式”说教。这种说教化的理论灌输不仅达不到实际宣传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把本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摒弃在自我意识之外,从而使得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乘虚而入”。因此,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的渗入到大学生精神世界,我们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就必须自觉的摒弃强迫式、机械化、死板的灌输方式:一方面不要强迫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进行教条式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不能用简单粗暴的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条式的说教。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对象、条件、场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绝对不会有成效……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具体做到:(1)对教育者自身能力的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并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精髓;课堂教学语言要铿锵有力,又不失诙谐风趣。(2)对教育者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概念理解和社会推广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锻炼,不仅使他们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培养他们实际教学、交流以及互动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形成自我正确的价值观。

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

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才能焕发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实践对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要求我们各级院校重视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不断的把接受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得到教育,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入脑入心。在高校长期的教育活动实践中我们知道: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具体做到:(1)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在学校中开展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者、企业家理论讲座、辩论赛、知识竞答、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了解目前就业的形势和择业的技巧,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访问革命老区等活动增强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学生参观高科技产业基地、访问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支教、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对口公司、企业、各类中、小学校的合作,向他们输出品学兼优的大学实习生,为目标企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输入“动力”和增强“活力”,共建大学生实习和实践教育基地。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不仅能增长自我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理解与感悟,不断地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提高自我的道德境界、增长自我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四、大学生社团“宣传机制”

大学生社团是与我们学校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生组织,由于其受众广、组织形式多样,又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普及化,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导向性。具体做到:(1)以大学生校园广播站为媒介,利用校园广播受众广的特点,开设“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专题栏目,每天定时定点的向全校师生传播,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的校园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在校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以大学生宣讲团为主力,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全体宣讲团成员学习计划中,纳入经常性宣讲内容规划中。另一方面,组织理论功底扎实、口才较好的成员深入到各个院系、各个班级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活动。在宣传过程中一方面实现大学生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树立自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大的作用。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理论成果,现

阶段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的目标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化。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我们探究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课堂理论教学“创新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机制”以及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机制”“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渗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有利于完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

第三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承载者国家复兴的新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是要弄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方法,明确学习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明白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关键字: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同样它也包含在近百年来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之中,伟大祖国需要的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朝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观层面,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是一种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相对稳定的基本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本价值理念。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新时期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 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发展。近三十年来, 中国价值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无疑将价值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并赋予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二,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 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 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三,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研究。从核心价值观层面来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 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回归, 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必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发展。而且,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唯物史观的研究视域, 有助于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研究, 为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生长点。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做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精神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努力学习。

结束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要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刘荔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

第四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重要意义;途径

一、前言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既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提供了遵循。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3.1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

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通过自觉的奋斗, 在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平等民主、文明先进、人与自然和谐, 构筑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说, 对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与生态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 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3.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奋斗目标, 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3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

一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与“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也是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与“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3.4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性、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也有部分群众反映其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党的十八大总结提炼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准确、简明凝练,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掌握。3.5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纵观古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必须依靠其核心价值观来维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必定要有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作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焕发精神动力,凝心聚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利于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引领社会成员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而奋斗。

3.6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从而展示中华文化良好的对外形象。

3.7是解决社会转型问题的迫切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操守。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一些消极、颓废的观念有所滋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们迫切呼唤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期待新风正气的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找到正确方向,引导人们自觉抵制错误观念的侵蚀,准确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4.1宣传教育,内化于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4.2实践养成,外化于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最根本的是要形成自觉行动。各地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同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职能职责相结合,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4.3常态长效,固化于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实现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09).[2]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3]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田海舰,戴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7(1).[5]郭祖炎,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意义[D].延安大学报.2007-12:6(29).[6]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7]李晓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18. [9]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9:5(14).

第五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从价值理念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没停止过。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民主、自由和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足功夫。应清醒地认识到,价值观领域的博弈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客观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具体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尺度、基本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将对其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下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路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柏家文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体系,其内涵丰富。随着社会......

    论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

    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2日07:08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究(最终版)

    【摘 要】 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要认真分析影响因素,从深化思想政治课改革、挖掘课外资源、创建校园文化、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大学生自我教育方面等方面,加......

    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人民幸福安乐。当代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勤学......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索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索 21世纪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而是文化侵略的洗脑工程,是人才的掠夺战。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