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时间:2019-05-13 05: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第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教学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辞辛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文章故事内容朴素直白,故事情节浅显易懂,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直白中有含蓄,浅显中藏深意,文中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感人的场景值得推敲品味,值得深入揣摩,是进行情感熏陶、价值观引领的好教材。但由于李时珍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生活,甚至他的人生信仰与现今学生的生活、思想、观念相去甚远。怎样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到李时珍的艰苦和他的倾心事业,情系万民的高尚情操,教师必须从细节处、从感人处,从字里行间入手,引导学生去感知、去品味,去挖掘,去深刻地感受和体会,继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设计思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是本文的核心;透过文字表面的“苦”进行深读细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李时珍“不怕吃苦”;探寻“不怕吃苦”的背后,触摸到的又是李时珍“为使万民得福,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吃苦”的精神品质。扣住了这一文脉,可使全文神聚,也使得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为此,我围绕“谈苦”、“论笑”、“议值得”、“话《本草》”四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多角度感知李时珍的“苦”,继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一起探讨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受李时珍三十年的艰辛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坚定信念。主问题式的教学设计,涵盖了一个个子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表及里,使学生真正走近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深处,剖析人物形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激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合作中探索,在发现中辩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前自学: 自学目标:

1、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3、写两处以上旁注,写出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4、有疑问处能做记号,并尝试解决。自学过程:

1、朗读课文三遍,读正确,读通顺。

2、查词典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晓行夜宿: 若有所悟:

端详: 饥餐渴饮:

5、搜集一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6、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李时珍对庞宪“谈苦”的一番话,想想李时珍吃了那些苦?选择几处写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前自学设计思考: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几个方面的发展。所以,提前自学设计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为此,我一开始明确朗读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朗读习惯。接着,进行文章结构的分析,理清文章的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李时珍为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教学时,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提前自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搜集一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这种类型的题目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李时珍其人其事产生了初步的印象,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文章是从李时珍的“行、宿、食及月下记载”来反映李时珍生活辛苦及工作一丝不苟,这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提前自学中的“找出李时珍对庞宪谈苦的一番话,选择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你的感受。”一题引导学生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课前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必将使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闪现思辨的灵性。情境研讨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由浅入深地感受“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内涵。

3、细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从不同角度突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情境研讨过程:

一、直入主题

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概括了段意,将长文章读成了短文章,那么你还能将全文读成一句话吗?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全文?

1、交流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于漪说“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本文篇幅较长,但文中有画龙点睛之句,这个句子与全文各个部分都有内在联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抓住这句中心句,顺藤摸瓜,追因求果,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吃苦”与“值得”这一对矛盾之间引发冲突,引发悬念,形成学生的学习期待,也很自然地找到了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话题。)

二、谈“苦”

1、为了修订《本草》,李时珍长年累月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种“艰苦”流露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种“苦”呢?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表现“苦”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2、学习小组交流。

交流形式:读读你圈划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4、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应出示。A、晓行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点拨:安徽,河南,湖北,还有江苏、江西河北,一万余里路哪,全靠两条腿走呀!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察访药材,他会去哪些地方?会走哪些路?(2)小结: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多么危险,多么艰苦,但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订《本草》,他必须长途跋涉,日夜奔走!齐读这句话。B、夜宿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1)学生交流谈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读着这段话,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到处是灰尘——很脏;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荒凉偏僻;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房屋倒塌残破,危险;

(3)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多么辛苦!指名有感情朗读。C、饥餐渴饮

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1)学生交流感受。

(2)师:“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用力咬、使劲咬)做动作模仿“啃”。“啃”说明什么?(干粮已经——干了,硬了,放的时间长了。)

(3)师补充:同学们,李时珍外出察访药材前,曾是太医院的御医。在家时,他吃的美味佳肴,喝的是琼浆玉汁。而现在他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是——饥餐渴饮。D、工作

出示: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以月为灯,以砖为桌,李时珍就这样开始了修订《本草》的漫漫征程。

出示:“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来。这两种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先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1)学生谈体会。

(2)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

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3)指导朗读。

5、师补充:李时珍从34岁开始修订《本草纲目》,当他最终完稿时,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61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长年累月地奔波”是整整27年哪!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读课文,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时,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首先出示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使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进行提炼,再加上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论“笑”议“值得”

1、师:住破庙,喝泉水,啃干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甚至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面对这一切,李时珍是怎么说的?

2、出示: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你觉得苦吗?”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李时珍谈笑自如,坦然面对。从“笑”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3、简单的一个笑字写出了李时珍不怕辛苦,以苦为乐的精神。齐读这句话。

4、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行程上万里,拜访千万人。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你觉得“值”吗?

5、学生讨论交流。

6、可是李时珍却认为:(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此时,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值得”?

7、师:万民的幸福就是李时珍的幸福,他的心中始终装着《本草纲目》,装着万民的幸福,所以,哪怕晓行夜宿,哪怕饥餐渴饮,哪怕皱纹满额头,哪怕风霜沾衣襟,哪怕青丝染白发,他也心甘情愿,他也无怨无悔。让我们再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8、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他觉得——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是值得的。请你接下去说:

____________,是值得的。____________,是值得的。____________,是值得的。

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设计意图:让孩子深入地读书,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抓住问题的“切入点”,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获得收获。由“谈苦”到“论笑”,由“论笑”到“议值得”,老师与学生一起与文本进行一层层深入的对话,一次次与文本人物进行精神的靠近,使学生体会到了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意蕴,体会受到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因素与精神价值;由“苦”和“笑”的对比,由因“万民得福”而“觉得值得”的体会,李时珍的形象便呼之欲出,深入学生的心灵了。此时,学生每一次的阅读便都有了思考,有了感悟,有了意义,并且读得深了,透了。)

四、归理拓展:话《本草》

1、(音乐起)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1)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读读这一段话。(2)请你将这段话接着写下去。(3)交流所写内容。

(4)师: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录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也浑然不觉,他忘记了白天奔波的辛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依然思索着研究着记载着„„

2、出示《本草纲目》图片及介绍:

《本草纲目》共计190万字,收录1892种药材,医方11096个,绘制1111幅精美插图。内容涉及药物学、天文、地质、化学、植物学等多个方面,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先后被译成拉丁、法、英、等十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读着这段话,读着这些惊人的数字,你想说什么?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一段以环境描写的手法,衬托了李时珍的高尚品格。这时我设置了想象,让学生进行续写,此时学生心中充满着感慨与感动。这样的环境描写,这样的情感训练,无疑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不仅如此,为了更加深刻体会李时珍的精神,我在学生想象完之后随即出示《本草纲目》的图文资料。学生在想象后再读资料,之后谈自己的感受,的确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这样,学生不仅走入了文本、而且超越了文本,从而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教学反思:

透视“傻”的背后„„

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来一句:李时珍真傻!这个问题显然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虽然孩子的话语听起来有些突兀,也和这篇文章的主旨相悖,但细细一想,学生的问题问得不无道理。况且,既然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也一定是他的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

于是,我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他侃侃而谈:“课文中写李时珍和他的弟子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晚上只能在破庙里过夜,还要自己找柴草烧水,啃干粮充饥。你想,他们走了那么多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但李时珍依然笑着与徒弟谈‘苦’,这不是傻,是什么?” ..是啊,走的是山林荒野,喝的是山泉水,啃的是又硬又冷的干粮,住的是破败危险的破庙,多么危险,多么艰苦,却依然笑着。有道理!我肯定了他的想法。

李时珍傻吗?我再次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顿时,学生各抒己见开了,持肯定和否定意见的人各半。于是,我将他们分成了正方和反方。

正方认为:李时珍很傻。你看他在外出察访药材前,曾是太医院的御医。在家时,他吃的美味佳肴,喝的是琼浆玉汁。而现在整天东奔西走,跋山涉水,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甚至夜晚还住在破败危险的寺庙里。而且这样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是整整27年哪!为了写一本书,放弃了富贵安逸的日子,却甘愿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确有些傻。

正方甚至还将课外书上阅读到的资料也引用过来:李时珍原本可以做官,可他放弃了功名利禄,情愿做个平平淡淡的医生,为老百姓治病,也很傻。

反方认为:的确,李时珍所做的这些事情在常人眼里看起来是有些傻,但李时珍认为值得。因为他的心里想的不是享受安逸的生活,也不是追求功名利禄,他这么辛苦辛苦忙碌,这么劳累奔波,为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他想的是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人。这就是李时珍的精神和品质,这也是他能够吃这么多的苦的信念所在,毅力所在。为了修好《本草纲目》,为了使万民得福,他在所不辞。在他看来,吃一点苦算不了什么,吃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他的吃苦正是为了人民的不吃苦。这样的品质和精神,何其崇高!

教师:通过辩论,同学们认识了真正的李时珍。他不为民,不为利,一心只为民。为使万民得福,他长年累月地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跋山涉水、风尘仆仆、东奔西走,在一般人的眼里,他的所作所为可能显得“傻”,但李时珍却认为“值得”!因为,他的心中装的是人民的幸福!为使万民得福,他心甘情愿,他无怨无悔!所以,我们崇敬李时珍敬仰李时珍,不仅因为他写出了《本才纲目》,更因为他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与品质。

这一段内容,是没有预设,课堂生成的一个教学环节。反思这一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资源。

第二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他是谁?(李时珍)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生读题目,提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生: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师再追问:李时珍为什么要一心赶路呢?

生: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

为了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古寺里。

出示图片。看着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破败

断壁残垣)那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1——4自然段,照照相关的语句。

二、感受李时珍的生活之苦

交流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厚厚的蜘蛛网。

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古寺的破败?

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灰尘、青苔

古寺的“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相机出示:“皎洁的月光„„;”“庞宪从行囊„„几块砖垒成桌子”)

李时珍住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你想到了什么?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是呀,其实李时珍修《本草》的辛苦还体现在吃的方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话:出示语段。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气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师:啃的意思是——

生:用力咬

师:为什么需用力咬?

(可能是带的粮食风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饿了就啃些干粮,喝些凉水。)

师:这么多的苦,李时珍却不叫苦,还笑问:“庞宪,觉得苦吗?”从以上的苦和笑,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李时珍以苦为乐。)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以苦为乐?

(是他想到修订《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

师:那么你凭什么这样说呢?

(第7自然段。“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

师:哦,原来李时珍是这样说的,“长年累月”是什么意思?补充资料。那你推想一下李时珍当时说这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吗?

生:坚定的师:好,那么你也像李时珍一样用坚定的语气把这句话告诉你旁边的庞宪们。

生齐读,体会李时珍为民造福的伟大决心。

三、体会李时珍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导入:师徒俩翻山越岭,赶了一天的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也该休息了吧?让我们借着月光,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自由朗读8-13自然段

生: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1、师引读:是啊,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的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师:李时珍之所以能做到坚持白天赶路采草药,夜宿古寺还要记下寻访所得,工作连轴转,是因为他说过:“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

生: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师:再读一读8——12自然段,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重点句子: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用了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

其实李时珍这样做是经常地事:出示资料。

此时,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又想起他说过的哪一句话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师:此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什么?

(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

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再次齐读这句话,读出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情

四:感受不同意境蕴含的不同心境。

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我们在意的是夜已经很深了,山风在呼啸,猫头鹰在尖叫,师徒俩是多么的疲劳。而李时珍却只看见什么?

(看见“圆盘似的月亮”,看见“皎洁的月亮”,看见“大好月色”。)

师引说:在这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的深夜里,李时珍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1、他忘记了害怕,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心中只有《本草纲目》。

2、他忘记了饥餐渴饮,忘记了晓行夜宿,忘记了旅途的寂寞,心里只想为民造福。)

师: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要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小结:“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表面上看,这一段话是景物描写,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句中“风啸鹰叫”写出了李时珍师徒夜宿荒郊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写出夜已经很深了,但李时珍师徒人在研究草药。因此,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

再读一读这最后一段话,让古寺的破败阴森,李时珍的执著无悔,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

总结:正是因为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为民造福的精神,才使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前后三易其稿。当他最终编定完稿时,已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61岁老人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时珍倾毕生精力和心血的医学巨著吧!

出示资料。

所以,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医圣——李时珍。

板书设计:

饥餐渴饮

修好《本草》

“苦 ”

“值得”

晓行夜宿

为民造福

不怕吃苦

工作严谨

第三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阳县城西小学

蔡果兰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习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

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逐行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

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李时珍领着他的弟子庞宪去各地察访药材,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太阳渐渐落山了,师徒俩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焦急起来。他们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夜幕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夜幕降临了,师徒俩坐在火堆旁啃干粮。他们长年累月的奔波,就是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

皎洁、寻访所得、笔墨砚台(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李时珍让弟子庞宪拿出笔墨纸砚,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你能选用同一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交流,指名说。)看来,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文章的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出示课件“苦”)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近李时珍,探询答案。请打开书,认真默读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时老师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精读课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默读课文,找出能体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出示要求)

(已经勾画出来的同学,可以把勾画的句子轻声读一读。)勾画好了,给老师一个信号。

2、组织学生交流──(随机进行,预设如下)

A、你从哪儿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份“苦”呢?(指名)出示课件“苦”

【行之苦】出示课件:我从“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到的。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点红: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饥餐渴饮”就是饿了吃,渴了才喝点水。“晓行夜宿”就是很早就出发,很晚才要休息)。还从哪个词语也可以感受到这份苦?(从“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到他们走的时间很长。)

是呀,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去各地察访药材,路途之遥远,行走的时间之长,确实是非常——“苦”。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李时珍的这份苦呢?(指名读句子)

B、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份“苦”呢?(指名)出示课件“苦”

【住之苦】出示句子“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师:“苦”从何来?说说你的感受。(这座古寺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让人感觉很破败,很脏,环境很恶劣。)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这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随着李时珍一起轻轻推开门,(逐个出示图片: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并配有文字)

──这就是那座破败的古寺,你们看,这里到处是(灰尘)。

──就连断垣残壁上也(长满了青苔),青苔多吗?谁再来读读。

──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蜘蛛网),窗户上有(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此刻,你的感受是否更真切了?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齐读句子)

从住的地方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C、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份“苦”呢?(指名)出示课件“苦”

【吃之苦】出示课件:“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苦”又从何来?说一说。(生说感受“啃”)(预设:再细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特别吸引眼球?点红“啃”)

这里的“啃”换成“吃”或者“咬”可以吗?(不行)为什么?(因为“啃”字说明他吃的干粮放的时间长,很硬了,咬不动,吃的很差。)你的理解非常到位,那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生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你是在“吃”或“咬”干粮,不是“啃”干粮。指名再读)多么难吃呀!从吃的角度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D、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份“苦”呢?(指名)出示课件“苦” 【工作条件之苦】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趁着大好月色记录寻访所得……”“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头垒成桌子。”(房子没屋顶,没有灯和蜡烛照明,用砖块代替桌子,工作条件很苦。)

预设:“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从工作条件来看,李时珍的此番经历真可说是——“苦”。返回出示课件“苦”

(二)悟出李时珍眼中的“苦”

1、同学们,从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条件,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那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份“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2、一起说,答案在——第7自然段。(出示7自然段。)指名读。

3、李时珍是如何看待这份“苦”的,你找到了吗?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点红“苦多了”和“吃点苦”,其中“多”和“点”突出)

4、大家再读读这两处,你有什么疑惑吗?指名说

(预设学生质疑:到底苦多还是苦少?)

5、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边读边走进李时珍的内心,探寻他眼中的这份“苦”。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找李时珍,找庞宪──齐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分角色朗读,在4小节最后停下…..(1)第4小节处

a、随机采访──哎,李时珍,这里这么脏,这么破败,你怎么一点儿也不嫌弃呢?(李时珍答:见得多了,习惯了,为了编写本草吃苦值得。)

b、原来,面对这破败古寺,李时珍能如此平静,都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出示并引读“吃点苦”一句)

c、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李时珍此时的平静,齐读他说的这句话。(第4小节最后一句: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老师接着往下读5段…….最后一句话停下…..(2)第5小节处

a、接着分角色读,至5小节末(提醒:读书要注意声情并茂)。李时珍重读这句话,(出示句子: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大家要观察他的表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那么苦,为什么还会笑?)

b、李时珍回答(以苦为乐,为了编写本草吃苦值得)。李时珍这么乐观,他这浅浅的微笑,告诉我们,他一心想的还是(引读“吃点苦”一句)

(3)这样的想法,这微微的笑容,感染着李时珍身边的每一个人,难怪徒弟庞宪会说——齐读(出示6段,)大家看这两个数字,(20、50),像这样的数字,在李时珍身上还有很多,大家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数字句子)

读了这些数字,我们更能体会李时珍的这份“苦”,所以他说:“…”(4)李时珍接着读7段。

6、是啊,就算历经千辛万苦,长年累月的奔波,李时珍还是认为: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吃点苦是(值得的)。

7、小结:此时,你看到了一个()的李时珍?(板书:不怕吃苦)(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三、精读课文8-13,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

他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编写《本草纲目》的不眠之夜,走进书中的一个个药方,说不定,你还能品出另一番(苦)。

1、现在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的8-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提到的药方,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交流药方。(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中5个药方。)

最后两条最不易区分,我们齐读一次。

3、“鸡肠草”“鹅肠草”这两个药方的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呢。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12段的句子:出示:它们的叶子……)

4、你在朗读这段话的时候,哪句话最让你感动?指名说(点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那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更让你佩服?(点红“嚼嚼”)为什么?(因为有的草药是有毒的,但是李时珍却要嚼嚼草药,这太危险了,所以我觉得被感动了。)

是呀,是药三分毒,那李时珍知道危险吗?(知道。)你是从哪个词语能看出他知道危险的?(点红:“扯”,“端详”)。你是如何让理解的?(他先“端详”,然后再 “扯”下一点,就是为了中毒的时候,毒性小,容易抢救。)

5、他的这些动作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为了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不怕牺牲)

6、谁能带着你的理解与感动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多么严谨呀,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药性的准确无误。)

李时珍冒死尝药换来的只是《本草纲目》中简单的十四个字: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7、小结: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的李时珍?(板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怕牺牲……

8、其实《本草纲目》中,许多药方都是李时珍通过实践得来的。有的时候,他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有这样一个药方(出示:曼陀罗药方),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9、让我们静静地浏览。字幕式出示《曼陀罗的故事》

10、翻开了《本草纲目》,解读了一个个药方,相信你对李时珍经历的这份苦一定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个问号可以消失了吗?如果要换个标点,你想换为?(板书:!)齐读这个字,(“苦”,),读出感叹的语气。

11、太苦了,甚至要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可尽管这样“苦”,李时珍的内心仍然回响着同一个声音(出示并齐读“吃点苦”一句)

12、现在,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想说?(预设:“值”等)随机板书“值!”

对,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一切都——(齐读“值”)。

四、有效设疑,回溯全文,渗透写作方法

就这样,李时珍每天带着编写《本草纲目》的志向,不眠不休的工作。不知不觉,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出示: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小声朗读13自然段,看从中读出了什么呢?

2、指名说(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很晚了)评价:你的悟性很高。

哪位同学们还能从文中找出像这样写时间的句子?(指名)出示句子 A、“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B、“夜幕渐渐降临了。”

C、“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屋子”

3、师:同学们找的很对,那太阳渐渐下山的时候,李时珍在干什么呢?(在找住的地方。)夜幕渐渐降临的时候,李时珍又在做什么呢?(他在啃干粮喝泉水。)当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屋子” 李时珍又在做什么呢?(他在记录草药,区别药性。)当圆盘似的月亮移到中天时,他可能在干什么?(他还在记录草药,区别药性。)出示13段。

是呀,在这山风呼啸的深夜里,李时珍忘记了(寒冷);在这猫头鹰尖叫的深夜里,他忘记了(害怕),忘记了(辛苦),心中只有(《本草纲目》)。

这一段没有写李时珍,但我们却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孜孜不倦,不怕吃苦的李时珍。这就是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他会让你的习作“锦上添花”的。

4、让我们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这段话。(齐读13段)

五、了解原著,激发情感。

1、李时珍就这样带着他的伟大志向,历尽千辛万苦,经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编写成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出示:《本草纲目》的资料。)

大家看,这是关于《本草纲目》的一些资料,自己读一读。(生读资料)

2、读了课文和资料,又体验了李时珍的生活,(出示画像和本草纲目图)此时,瞻仰着他的画像,看着《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A、李时珍你是伟大的。

B、我要学习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C、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精神。……

六、课堂总结,升华形象,记住伟大名字

(出示画像)大家说得好,那就让我们永远记住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齐读)李时珍,让我们永远记住《本草纲目》的编写者——(齐读)李时珍。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苦?!

严谨认真

教学反思:

第四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弄清课文线路。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作业布置: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喝水、啃干粮边忆边写端详、扯下、嚼嚼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第五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还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这本书是(生:《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生:李时珍)。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二、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1、看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2、追问:他为了什么事而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

3、为了察访药材,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生齐读)

住宿问题而悬着,那么,他们今夜到底住在何处呢?(破败的古寺里。)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古寺的破败?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交流: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古寺的确破败。看来他们住得也很苦。然而,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3)读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体会食之苦。

(1)他们吃的怎么样?谁来跟大家交流?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2)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干粮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

(3)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体会衣之苦

师: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衣”打头,那么在长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学们再想想李时珍师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

(预设:为寻访药材,背的药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

2、自由交流:

(1)你知道了哪些中草药?这种草药药效怎样?

(2)他亲自品尝草药给我的印象最深。你能读读这一幕吗? 出示重点句子:“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出示图片:鸡肠草、鹅肠草)李时珍用了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交流,相机出示: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板书:亲尝草药

(4)、同学们,你敢品尝草药吗?(生:不敢)。你在担心什么?(生:害怕草药有毒,毒死自己)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5)、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更准确地区分它们,他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补充故事。出示: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6)你又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严谨认真

(7)、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出示句子: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亲自品尝草药,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为了

五、讲李时珍故事,感受李时珍的光辉形象。

1、李时珍35岁开始编写《本草》,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61岁那年终于完成《本草》这部巨著。这将近30年的奔波,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这就是他的塑像。(出示李时珍塑像)此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什么?

预设: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2总结: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生)。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生)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生)。

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生)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生活艰辛——不怕吃苦 亲尝草药——治学严谨

下载《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克服困......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清华园小学 王小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

    2详《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_学案设计(5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年家岗小学 尚学媛 教学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与弟子庞宪......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学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学案)(第一课时) 一、必会生字、词语 住宿 药材 师徒 煮饭 寺庙 修订 砖块 端详 拉扯 灰尘 庞宪 啃干粮 宪法 安徽 青苔 陶碗 舀水 行囊 垒房子 庞大 垂涎......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时珍夜......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材解读】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