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时间:2019-05-13 05: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第一篇: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GA 621-2006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tandard o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 for firefighters 【标准状态】被代替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6/4/28 【实施日期】2006/8/1 【修订日期】2006/4/28 【中国标准分类号】C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GA 621-2013

【引用标准】GB 2890,GB 3836.3,GB/T 4303,GB 6568.1,GB 7000.13,GB 12011,GB 17622,GA 6,GA 7,GA 10,GA 44,GA 88,GA 124,GA 140,GA 401,GA 494,JT/T 207,MT 867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员(包括消防队员和火场指挥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术语和定义、配备原则、配备要求以及管理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其他形式消防队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二篇:GA 621-2013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GA 621-2013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llocation standard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of firefighter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6/4/28 【实施日期】2013/1/10 【修订日期】2013/1/10 【中国标准分类号】C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A 621-2006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6568,GB 12014,GA 6,GA 7-2004,GA 10,GA 44,GA 124,GA 401,GA 494,GA 630,GA 632,GA 633,GA 634,GA 770,GA 869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术语和定义、配备原则、配备要求以及管理与维护。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其他形式消防队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篇: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的通知

(2006年4月3日 法发[200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警用装备建设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法院要将此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主管部门要根据《标准》所列的项目、数量,将警用装备建设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与司法警察部门密切配合,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

为保障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审判人员和诉讼参与人的人身安全,提高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参照公安部《人民警察装备配备标准》,依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所担负的任务和职责,从司法警察的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本标准。

一、各级人民法院负责本院警用装备的经费、购置及配备;

二、警用装备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数量

配备齐全,保障司法警察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护司法警察的人身安全;

三、警用装备的配备应当坚持保障必需、不断完善、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案件数量较多和任务较重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商有关部门同意后,在装备配备的项目和数量上可高于本标准;

四、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警用装备的配备计划,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设立警用装备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按照标准配齐、配全警用装备,并根据相关规定和使用情况,对警用装备及时进行更新;

五、各级人民法院对警用装备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及使用制度,防止警用装备丢失、损毁,严格禁止非警务人员使用警械具,严格禁止司法警察违法使用警械具;

六、武器的配备依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公务用枪配备标准》执行,司法警察部门配备的枪支,只由司法警察部门使用,司法警察部门不具备保管条件而由其他部门保管的,要保证司法警察公务用枪;

七、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数量和工作的需要,结合本院车辆的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专用囚车和指挥车,以保证押解、执行、送达等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不得私自对囚车等警用车辆进行改装,以保证工作安全;

八、本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九、各级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应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主管部门。

附件: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表

┌─────────┬───┬────┬────┬─────┬────┐ │

│ 法警 │ 法警 │ 法警

│ 配备 │ │

配备项目

│单 位│

│ │

│ 总队 │ 支队 │ 大队

│ 类型 │ ├─────────┼───┼────┼────┼─────┼────┤ │

一、警械

│ ├─────────┼───┼────┼────┼─────┼────┤ │1.手铐

│副/人│ 2/1 │ 2/1 │ 1/1 │ 必配 │ ├─────────┼───┼────┼────┼─────┼────┤ │2.电警棍

│支/人│

1/1│

1/1│

1/1 │

必配│ ├─────────┼───┼────┼────┼─────┼────┤ │3.橡胶警棍

│支/人│

1/1│

1/1│

1/1 │

必配│ ├─────────┼───┼────┼────┼─────┼────┤ │4.T型警棍

│支/人│ 1/2 │ 1/2 │ 1/2 │ 可配 │ ├─────────┼───┼────┼────┼─────┼────┤ │5.警绳

│条/人│

1/2│

1/1│

1/2 │

必配│ ├─────────┼───┼────┼────┼─────┼────┤ │6.警戒带

│ 套 │ 5

│ 5

│ 3

│ 必配 │ ├─────────┼───┼────┼────┼─────┼────┤ │7.强光手电

│支/人│

1/2│

1/2│

1/3 │

必配│ ├─────────┼───┼────┼────┼─────┼────┤ │8.脚镣

│ 副 │ 5

│ 10 │ 5

│ 可配 │ ├─────────┼───┼────┼────┼─────┼────┤ │9.电子脚镣

│ 副 │ 10 │ 15 │ 10

│ 可配 │ ├─────────┼───┼────┼────┼─────┼────┤ │10.警械专用柜

│ 组 │ │ │

│ 必配 │ ├─────────┼───┼────┼────┼─────┼────┤ │

二、通讯工具

│ ├─────────┼───┼────┼────┼─────┼────┤ │1.车载电台

│台/车│

1/1│

1/1│

1/1 │

可配│ ├─────────┼───┼────┼────┼─────┼────┤ │2.对讲机

│台/人│

1/1│

1/1│

1/1 │

必配│ ├─────────┼───┼────┼────┼─────┼────┤ │

三、防暴器材

│ ├─────────┼───┼────┼────┼─────┼────┤ │1.防爆枪

│ 支 │ │ │

│ 可配 │ ├─────────┼───┼────┼────┼─────┼────┤ │2.网枪

│ 支 │ 2

│ 4

│ 2

│ 必配 │ ├─────────┼───┼────┼────┼─────┼────┤ │3.防暴桶

│ 个 │ 1

│ 1

│ 1

│ 可配 │ ├─────────┼───┼────┼────┼─────┼────┤ │4.盾牌

│个/人│ 1/4 │ 1/2 │ 1/2 │ 必配 │ ├─────────┼───┼────┼────┼─────┼────┤ │5.排爆服

│ 套 │ 1

│ 1

│ 1

│ 可配 │ ├─────────┼───┼────┼────┼─────┼────┤ │6.搜爆服

│ 套 │ │ │

│ 可配 │ ├─────────┼───┼────┼────┼─────┼────┤ │7.防火服

│ 套 │ 3

│ 3

│ 2

│ 可配 │ ├─────────┼───┼────┼────┼─────┼────┤ │8.防火毯

│ 个 │ │ │

│ 必配 │ ├─────────┼───┼────┼────┼─────┼────┤ │

四、防护器材

│ ├─────────┼───┼────┼────┼─────┼────┤ │1.防弹头盔

│顶/人│ 1/3 │ 1/1 │ 1/3 │ 必配 │ ├─────────┼───┼────┼────┼─────┼────┤ │2.防暴头盔

│顶/人│

1/1│

1/1│

1/1 │

必配│ ├─────────┼───┼────┼────┼─────┼────┤ │3.防弹背心

│件/人│

1/5│

1/5│

1/5 │

必配│ ├─────────┼───┼────┼────┼─────┼────┤ │4.防刺背心

│件/人│

1/1│

1/1│

1/1 │必配

│ ├─────────┼───┼────┼────┼─────┼────┤ │5.防割手套

│件/人│

1/1│

1/1│

1/1 │

必配│ ├─────────┼───┼────┼────┼─────┼────┤ │6.防沾染隔离服

│件/人│ 1/5 │ 1/5 │ 1/5 │ 可配 │ ├─────────┼───┼────┼────┼─────┼────┤ │7.消毒柜

│ 个 │ │ │

│ 必配 │ ├─────────┼───┼────┼────┼─────┼────┤ │8.消毒灯

│ 个 │ 2

│ 4

│ 2

│ 必配 │ ├─────────┼───┼────┼────┼─────┼────┤ │

五、安检设备

│ ├─────────┼───┼────┼────┼─────┼────┤ │1.安检门

│ 个 │ 1

│ 1

│ 1

│ 必配 │ ├─────────┼───┼────┼────┼─────┼────┤ │2.X光射线监测仪 │

台│ │ │

│ 可配 │ ├─────────┼───┼────┼────┼─────┼────┤ │3.手持金属探测器 │ 个 │ 3

│ 4

│ 2

│ 必配 │ ├─────────┼───┼────┼────┼─────┼────┤ │4.存包柜

│ 组 │ 2

│ 2

│ 1

│ 可配 │ ├─────────┼───┼────┼────┼─────┼────┤ │

六、监控设备

│ ├─────────┼───┼────┼────┼─────┼────┤ │1.羁押室监控

│ 套 │ │ │

│ 必配 │ ├─────────┼───┼────┼────┼─────┼────┤ │2.摄像机

台│ │ │

│ 可配 │ ├─────────┼───┼────┼────┼─────┼────┤ │3.照相机

台│ │ │

│ 可配 │ ├─────────┼───┼────┼────┼─────┼────┤ │4.电脑

│台/人│ 1/2 │ 1/2 │ 1/3 │ 可配 │ ├─────────┼───┼────┼────┼─────┼────┤ │5.录音笔

│ 支 │ 2

│ 2

│ 1

│ 可配 │ └─────────┴───┴────┴────┴─────┴────┘

第四篇: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课 题: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授课时间:4课时 地 点:主教111 目 的:使同志们熟悉对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次生核化生危害知识及防护方法,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及保管方法。教学方法:采取正课教育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课堂中穿插分组讨论和随机提问。

授课人:史洪强

要 点:

1、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4、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5、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6、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课题引入: 如何在战场上保存下来,与有效的杀伤敌人是战场上取胜的重要因素。科技的进步,战争也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核武器时代,熟练掌握常规武器及核化生等武器的知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有助于我们明悉对战场的态势,赢得战场的胜利。

授课内容: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第一节 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在战场上遭受敌常规武器袭击时,应善于利用各种地形、战斗工事和建筑物进行防护,有效保护自己。

一、常规武器及其杀伤破坏途径

常规武器就是除核、化学、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之外的其他武器。如各种轻武器、火炮、炸弹、火箭弹、导弹。

常规武器主要是通过火力来杀伤人员,摧毁武器装备,破坏工事和其他设施。所谓火力,就是指各种弹药经发射、投掷或者引爆后所产生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常规武器火力又分为地面火力和空中火力。其中,地面火力又包括轻武器火力和炮兵火力。轻武器火力主要以各种枪支射弹来杀伤人员。如自动步枪、冲锋枪和各种轻、重机枪等,它具有方向性强,速度快,但火力威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而炮兵火力和空中火力主是以各种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的弹片和爆炸震浪威力来杀伤人员,毁坏工事,破坏各种设施等,它具有火力猛、精度高、射程远、覆盖面积大(1发155榴弹炮弹,杀伤面积约800平方米)等特点。尤其是各种导弹和制导的炮弹、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造成的杀伤和破坏程度更大。

二、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一)开阔地上的防护

在开阔地上运动时,如突遭敌轻火力射击,应迅速卧倒,全身伏地,头部要低,以减少敌火杀伤,视情况也可出枪向敌射击。如遭敌炮真和空中火力袭击时,卧倒后,胸部不要紧贴地面,防止被炮弹、炸弹的爆炸震浪损伤。也可将双手交叉放在胸部或头部下进行保护。

在开阔地上防敌炮击一旦敌火力减弱,应观察周围地形,并迅速向有利地形或下个位置运动(最好采取匍匐姿势)。敌火力猛烈的时候,一般不要移动。但如发现炮弹、炸弹和火箭来袭时,应快速离开原来位置进行隐蔽,躲避敌火力打击。

(二)利用地形防护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足地而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平原、洼地等。地物是地而上口定的物体,如土丘、坟包、土坎、树木、房屋等。

地形是地面上防敌火力袭击较好的遮蔽物。由于遮蔽物的存在,就在遮蔽物的后面形成了一定范田的遮蔽界和死角。遮蔽物越高大,其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大,反之,遮蔽物越矮小,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小。

在利用地形时,要根据遮蔽物的高低、大小、形状、敌火力的威胁程度等情况,采取适当的姿势利用遮蔽界和用角防护。应做到:快速接近,细致观察,隐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应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位置。

利用堤坎、田埂时,应利用背敌斜面,根据地物的高低采取不同姿势隐蔽防护。田埂低,应卧倒,身体紧贴田埂。堤坎高,也可采取跪、蹲、坐、立等姿势进行防护。如要射击,可利用堤坎的右侧或顶部。

利用田坎防护利用土堆、坟包时,应利用土堆的背敌斜面;如果土堆比较小,可纵向卧倒,头紧靠土堆;如土堆较大,也可横向卧倒,但不要暴露身体。需要射击时,可利用土堆的右侧和顶部。

利用土堆防护利用土(弹)坑、沟渠时,通常利用其前沿和底部;纵向沟渠利用弯曲部;根据敌情和坑的大小、深度,可采取跳、滚、匍匐等方法进入。在坑里可采取卧、跪、仰等备种姿势实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才能实施观察、射击或转移。

利用弹坑防护树木可以有效防敌直瞄和间瞄火力的杀伤。利用树木防护时,通常利用其背敌面,树干较粗(直径50厘米以下)可采取卧、跪、立各种姿势;树干较细,通常采用卧姿。

(三)利用工事防护

所谓工事,就是为作战而构筑的防护性建筑物。如:各种射击掩体、堑壕、交通壕、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地堡、坑(地)道等,这些工事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工事内或在阵地附近行动而遭敌空、炮火力袭击时,要按信号或命令迅速进入隐蔽部或坑(地)道防护;如来不及进入隐蔽部时,应迅速在壕内卧倒或取适当姿势防护(有掩盖的堑壕、交通壕防护效果更好)。利用跪、立姿掩体防护时,应将随身武器迅速收回,靠至胸前,采取坐、跪、蹲等适当姿势防护。时间允许,应沿堑壕或交通壕快速进入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内。

利用掩体防敌炮火袭击崖孔(猫耳洞)是构筑在壕壁边上的一种防护工事。由于是构筑在地下,有一定的天然防护层(50~100厘米),防敌空、炮火力打击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有拐弯或孔口有防护设施的崖孔更好。进出洞可采用跨腿屈身进入、撤腿屈身。进入和退出猫耳洞退出的方法。进入时,先进靠近崖孔的内侧腿,在屈身转体收武器的同时臀部进入,然后是上体、头部,撤回外侧腿进入并坐好。退出时,先出外侧腿,在转体屈身的同时头部、上体、臀部出洞,最后撤出内侧腿。

(四)利用建筑物防护

坚固的建筑物对敌空、炮火力打击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收到敌空、炮火力袭击警报和号令时,应利用墙根、房角、床、桌等物体,采取蹲、跪或卧倒姿势进行防护。但要尽可能避开易倒塌、易燃烧建筑物,不要在独立明显或敌可能会重点攻击的建筑物内隐蔽防护,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如发现敌精确制导武器向防护的建筑物袭来时,应迅速离开建筑物进行躲藏,并利用其它地形实施防护。在建筑物内需要射击时,应尽可能靠近门窗,采取适当姿势射击。

利用建筑物防护注意:由于空中火力可以不断的变换攻击方向,因此,在防护的同时要不断观察空中情况,及时调整防护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按统一的命令,集火打击敌飞机。

第二节 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是禁用的,但随着战争的升级,敌人也有使用的可能性。在战场上,敌人一旦使用核武器,应充分利用地形和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尽量避免其伤害。

一、核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亦称“原子武器”,是利用重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或轻原子核自持聚变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统称,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核武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我国1964年开始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工具和其他部分。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工具有关。

(二)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它通常用“梯恩梯当量”(简称当量)表示。当量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放出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为2万吨当量。核武器按其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和千万吨级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武器的当量。目前核武器的当量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小型、安全和专门杀伤效应强的方面发展,以满足不同战术目的要求。

(三)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1.地下(水下)爆炸。地下爆炸一般用于破坏地下目标,并且造成弹坑以形成障碍;深度较浅的地下爆炸可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水下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和水下舰艇、水中设施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放射性沾染。

2.地面(水面)爆炸。核心爆炸形成的火球接触地面(水面)的爆炸,称为地面(水面)爆炸。地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地面和浅地下的坚固目标(地下指挥所、导弹发射井、永备工事、地铁等),并能造成严重的地面放射性沾染。水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舰艇、港口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水域或地面造成放射性沾染。

3.空中爆炸。核爆炸形成的火球不接触地面的爆炸,称为空中爆炸(简称空爆)。低空爆炸,主要用于地面较坚固的目标(野战工事、集群坦克、交通枢纽等)和杀伤野战工事内人员,还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沾染。中、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杀伤地面暴露人员和破坏不太坚固的地面目标(武器装备、飞机及机场设施、城市建筑等),不会形成影响部队行动的地面放射性沾染。超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摧毁飞行中的导弹、火箭和高空飞行器(卫星等),以及利用核电磁脉冲效应来干扰、破坏对方的通信联络和电气、电子设备。

(四)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爆炸时,产生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前四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时间。

1.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光辐射是以光速作直线传播的,其作用时间只有零点几到几十秒钟。光辐射作用于人主要是高温灼伤、强光致盲;作用于物,主要是易燃品燃烧、弹药爆炸、可燃物起火。如当量100万吨的核爆炸,在距爆心点3公里的距离上,可使钢铁和地表熔化,木制品等炭化。

2.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如当量为1万吨的核弹空爆时,冲击波到达1公里处约需2秒,到达2公里处约需4.7秒,到达3公里约需7.5秒。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间形成超高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冲击波对人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直接杀伤是超压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肺部的挤压作用和动压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塌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害作用。3.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面增大。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几百千米的高空爆炸,地面上其他杀伤破坏效应范围很小,但核电磁脉冲的影响危害半径可达几千千米,它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无线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它对人员杀伤作用相对较小。

5.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核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随风传播,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到爆心下风方向的广大地面上,形成不同沾染程度的沾染区。核武器地爆时放射性沾染严重,沾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害途径多。处于沾染区的人员会受到体外照射;染有放射性的空气、食物、水通过口鼻摄入人体从而引起体内照射。放射性沾染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暴露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会同时引起烧伤、冲击伤兼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对物体的破坏,主要是光辐射,其次是冲击波造成的。

二、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破坏威力大、毁伤效应全、杀伤反应快、环境危害长、心理震摄强,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对核武器的防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核爆炸瞬时效应的防护;二是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一)对核爆炸瞬时效应的防护

1.利用地形防护。当发现核爆炸闪光,在开阔地上的人员无工事和地形地物利用时,应迅速卧倒,尽可能背向爆心在开阔地上的防护。

卧倒时,将武器置于身体的一侧地面,两手交叉压于胸下,两肘前伸,头自然下压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嘴(有条件时堵耳),憋气(当感到热空气时),两腿伸直并拢。人员卧倒能减少迎风面冲击波的五分之一;闭眼、遮脸、压手、头部下压置于两臂之间都能减少光辐射的烧伤;闭嘴、憋气能防冲击波扬起的泥沙从口腔灌入,并可防热空气灼伤呼吸道;两腿两脚并拢能减少辐射和冲击波的伤害,并能保护会阴部。

当收到核袭击警报信号时,正在行驶中的车辆、人员应迅速选择附近有利地形掩蔽,并做好防护准备。

利用各种地形防护

(1)利用土丘、坟包、土坎等各种高于地平面的地形地物防护。这些地形背向爆心的一面,对光辐射、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有遮蔽和削弱作用,人员位于遮蔽区内可以减轻或避免伤害。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利用就近地形(如土丘、坟包、土坎等),背向爆心紧靠遮挡一侧的下方迅速卧倒;若利用较大的土丘、坟包、土坡时,可对向爆心卧倒,重点防护头部。

(2)利用土坑、弹坑、沟渠等各种低于地平面的地形地物防护。当发现闪光时,应携带自身武器跃(滚)入坑内,身体蜷缩,跪或坐于坑内,两肘置于两腿上,两手掩耳,闭眼闭嘴,暂停呼吸。若坑大底宽,亦可横向或对向爆心卧倒。利用沟渠时,宜用横向爆心的沟渠卧倒防护,若沟渠的走向面对瀑心时,只能利用拐弯处防护。

(3)利用建筑物防护。坚固的建筑物对瞬时杀伤因素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室外人员应尽量利用墙的拐角或紧靠墙根卧倒;室内人员应在屋角或床、桌下卧倒或蹲下。但注意不要利用不坚固或易倒塌的建筑物,避开门窗处和易燃易爆物,以免受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将身体弯伏或卧于驾驶室内;车上人员尽量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此外,山洞、桥洞、下水道等都可用来防护;有时利用树木、丛林、青纱帐或潜入水中防护,也有一定效果。如人员看到闪光后,潜入水中20秒后露出水面,能减轻伤害。

2.利用器材防护。人员利用雨衣、防毒斗篷和衣物(服装、手套、毛巾)等防护,在一定距离上,可以减轻或避免光辐射的伤害。衣物的防护效果,一般是厚的比薄的好,浅色的比深色的好,密实的比稀的好。当收到核袭击警报信号时,暴露人员在既无掩盖工事、又无有利地形地物利用的情况下,应穿雨衣、披斗篷或做好服装装具防护的准备。

冲击波在一定范围内会损伤人员的耳鼓膜,对此,可利用炮兵防震耳塞、棉花或其他细软物堵塞耳孔防护。冬天放下帽耳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3.利用工事防护。各类野战工事对核武器都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与开阔地人员轻度伤害半径相比,堑壕、交通壕、单人掩体可减少1/2至2/3,崖孔、机枪观察工事、避弹观察工事可减少2/3至3/4,掩蔽部可减少3/4至5/6。

利用崖孔防护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鼓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蔽头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二)对放射性沾染(污染)的防护

1.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皮肤和进入体内。人员在沾染区活动或遇放射性灰尘沉降,应穿戴个人防护器材进行全身防护,有条件时,最好利用有掩盖的工事防护,以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皮肤或进入体内;留守人员在沾染区的行动要求:徒步通过敌人核袭击造成的大面积沾染地域时,除选择沾染轻、距离近的路线外,均应戴口罩或面具和扎“三口”(领口、袖口、裤口);乘车通过时还应穿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同时适当拉大车距,以防前车扬尘落在后车上;在沾染地域执行任务时,除注意个人防护外,人员应根据分队指挥员的命令进行换班、轮换休息、进餐饮水或撤离沾染地域。

2.减少体外照射。对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应控制照射量,不使其超过规定的容许标准。战时的体外照射参考控制量:人员一次(4天内)全身照射量为50伦,照射后30天不宜再照射;年积累量为150伦;终身积累量为250伦。

为减少体外照射,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避开高照射率的地区。②推迟进入污染区的时间。③缩短在污染区的停留时间。④乘车快速行动;⑤利用工事防护。此外,为减轻体外照射损伤和体内沾染的伤害,可提前服用预防药物,如口服碘化钾等。

3.消除放射性污染。对沾染人员的消除,通常分为局部消除和全部消除。局部消除是用毛巾擦拭或用水洗涤身体的暴露部位;对穿带的服装装具,用扫帚、树枝等就便器材拍扫或用抖拂的方法消除,其消除率达60~90%左右。全部消除是用淋浴或用水冲洗全身,对穿带的服装装具用水洗涤,其消除率通常接近100%。

对粮秣消除污染,可采用过筛、水洗、风吹、加工脱壳等方法,其消除率在90%以上。对饮水消除污染,可采用明矾等净化剂进行净化,或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消除。其消除率可达30~75%。对污染的武器装备、器材、可用扫刷、擦洗等方法实施。对地面、工事消除沾染,可采用铲除、扫除或冲洗等方法。

对地面、工事实施消除时,应从上风开始,尽量避免扬起灰尘。对消除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应集中起来进行掩埋处理。消除后的食物,需经检查合格后才能食用。

第三节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为了避免或减少敌化学武器的杀伤,战斗中应充分做好防护准备,使个人防护器材处于良好状态,要便于使用和不影响战斗行动。一旦遭化学袭击,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利用器材、工事等进行有效防护。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如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以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等。

(二)化学武器的毒剂种类 1.按毒害作用分类

(1)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等。

(2)糜烂性毒剂,是使细胞坏死、组织溃烂的毒剂,如芥子气等。(3)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缺氧的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等。

(4)失能性毒剂,是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暂时失去战斗能力的毒剂。如毕兹等。

(5)窒息性毒剂,是伤害肺部使人员缺氧窒息的毒剂。

(6)刺激剂,是直接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一类化学物质。此外,还有植物杀伤剂(也叫除莠剂),主要破坏森林、毁坏庄稼,超量使用时,对人、畜也会产生毒害作用。

2.按战术使用分类

(1)按能否造成人员死亡分:①致死性毒剂。这类毒剂的毒性大,主要用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削弱对方战斗力。如神经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等。②非致死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不在极高浓度下,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常能引起躯体或神经性失能,从而使对方迅速出现暂时降低成削弱战斗力的现象,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剂等。

(2)按杀伤作用快慢分:①速效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迅速致死或暂时失能而丧失战斗力,如沙林、梭曼、氢氰酸、毕兹毒剂等。②缓效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后,通常其毒害症状常在一至数小时后才出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也能影响对方的战斗力。如芥子气、路易斯气、光气等。(3)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①暂时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通常造成气、雾、烟状。主要使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短,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如沙林、氢氰酸、光气等。②持久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通常呈液滴和微粉状。主要使地面、物体、水源染毒,部分也可造成雾状使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几昼夜以上。如维埃克斯、芥子气等。

(三)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与常规武器比较,化学武器具有以下杀伤特点:

1.杀伤范围大。毒剂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或地面染毒,染毒空气能随风扩散到一定的地段。一般情况下,化学弹与同口径的杀伤弹比较,其杀伤范围要大几倍至几十倍。化学袭击不但能伤害被袭击地域和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内未防护的人员,还能渗入不密闭的工事内,伤害隐蔽的有生力量。

2.伤害途径多。常规武器主要靠弹头、弹片直接杀伤人员,而化学武器能造成空气、地面、物体、水源、食物等染毒。人员吸入染毒空气,皮肤、粘膜(或伤口)接触了毒剂液滴,误食了染毒的水或食物都会引起中毒,受到伤害。

3.持续时间长。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有杀伤作用,而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4.易受气象、地形条件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影响很大。有利的气象条件可增加杀伤效果,条件不利时,能使其杀伤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微风有助于毒剂云团的传播,风速过大能将毒剂云团迅速吹散,不易造成杀伤浓度,气温高,毒剂挥发快,持续时间短,严冬时,某些毒剂会冻结,降雨能冲掉毒剂液滴或使某些毒剂分解,降雪能将某些毒剂液滴掩盖;空气上下流动小(等温或逆温)时,毒剂云团不易消散,作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空气上下流动大(对流)时,染毒空气迅速扩散,作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等。

地形条件对化学武器的杀伤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开阔地面有利于染毒空气的传播,杀伤范围大,但杀伤作用时间短,在山谷、洼地、丛林、居民地,染毒空气不易传播和扩散,因而杀伤范围小,但滞留时间长,危害程度重等。

二、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一)遭化学袭击时的防护

1.利用地形防护。利用地形防护化学武器不能像防护核武器那样就低不就高,而要根据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利用的地点,尽量避开易滞留毒剂的地点和区域。条件允许时,应向上风向转移。

2.利用器材防护。当接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或发现敌人用毒剂征候时,应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或用预先准备好的简易防护器材,保护呼吸道和眼睛。当毒剂呈液体或气溶胶状时,还应穿上防毒衣、防毒靴套、戴好防毒手套,或穿上雨衣(披上塑料布),就便地包裹腿脚的器材,进行皮肤防护。同时,应防毒剂液滴溅落在随身携带的装具和武器上。情况允许时,人员应往上风向或高地转移。存放粮食、食品的器具都应加盖密闭;水罐也应加盖封严。

3.利用工事防护。情况允许,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它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通常先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进行隔绝防护。在查明毒剂种类并待其高浓度过后,再开启滤毒通风设备,即可不受伤害。利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防护时,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进入时应防止将毒剂带入,进入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戴面具防护。遭受持久性毒剂袭击后,离开工事前要进行下肢防护。

(二)直接通过染毒地域时的防护

在徒步通过染毒地域前,应充分做好防护准备,到达染毒地域前先利用地形迅速穿戴防护器材,其动作顺序是:①戴好防毒面具;②穿好防毒靴套(或利用就便器材包裹腿脚或扎好裤口); ③穿好防毒斗篷或雨衣(为便于持枪,斗篷可扣第一、二两个扣子);④戴好防毒手套;⑤整理和相互检查防护是否严密确实和便于行动。

直接通过染毒地域时,根据敌情和地形情况,应选择地质坚硬,植物层低、少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泥泞、松软、高草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情况允许,可适当拉开距离,大步行进,快速通过。通过后,应根据指挥员的指示或利用战斗间隙,检查染毒情况,对人员、服装、武器的染毒部位进行消毒,脱去防护器材,顺序是:①背风而立,将武器装备放置下风2~3步处。②脱去斗篷或雨衣,将染毒面向内折叠好放在武器一侧。③先脱去一只手套,取出皮肤消毒液,戴好手套,按次序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武器、器材放在上风(或侧风)处。④处理消毒物,对手套消毒。⑤脱去防毒靴套(或解除包裹腿脚器材)、防毒手套,最后脱去防毒面具。

(三)在染毒地域停留时的防护

在染毒地域停留时,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器材,尽量避免与染毒物体接触。利用战斗间隙对接触物体和活动地域进行消毒,严禁在染毒地域随便进食、喝水、大小便。

第四节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生物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旧称细菌武器。军事行动中用于危害人、畜和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由生物战剂、生物弹药及运载工具三部分组成。生物弹药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空炸弹、导弹弹头、布洒器等。按分散原理,生物弹药可分为爆炸型、喷雾型和喷粉型三类。其杀伤作用不同于一般杀伤弹,后者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靠弹片,而生物武器主要依靠装填的生物战剂使人类、牲畜、植物致病或致死,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

应用生物武器完成军事目的的行动称为生物战,旧称细菌战。生物战是受战争中传染病流行的启示而发展起来的。在历代战争中,因传染病流行,常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从而促成侵略者想以人工散播传染病的方法征服对方。如,13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热亚那地区的法卡要塞时,将死于鼠疫的尸体投入要塞,使守卫者发生鼠疫而溃退;1736年英殖民军将天花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加拿大印第安人,许多印第安人因此感染了天花病,使英军轻易地攻克了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日军曾对生物武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生产和使用。特别是日军“731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战俘和老百姓,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效能试验,杀害了2000多名我国同胞。同时,日军在我国浙江的宁波、衢县和湖南的常德等地用飞机投撒了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食物和杂物,造成这些地区鼠疫流行,千余人死亡。1952年,美军在朝鲜战场和中国边境地区大规模地使用生物武器,多达3000多次,所用战剂10余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鼠疫、霍乱、肺型炭疽和病毒性脑炎患者。

(二)生物战剂的分类

1.按微生物学特性分类。可分为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毒素和真菌等六类。

2.按致病效能分类。可分为致死性与失能性战剂两类:①致死性战剂是指病死率较高的战剂。可使人员患严重疾病,致死率大于10%,能引起对方较多的人员死亡,迫使对方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时直接、间接地影响交通和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在群众中造成的恐怖心理也远比常规武器大。②失能性战剂是指病死率较低,但临床症状较重,主要使人员暂时失去活动能力的战剂,可增加对方的负担。致死率小于10%。

3.按致病传染性分类。可分为传染性战剂与非传染性战剂两类:①传染性战剂是指生物战剂进入机体后,不但能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而且还能不断向体外排出,使周围人群感染,如肺鼠疫病人和霍乱病人。传染性生物战剂一旦在人群中引起少数人患病,就有不断扩大流行的趋势。②非传染性战剂是指能使被袭击者发病,从而使其暂时丧失战斗力和劳动能力,但病原体不能从病人体内排出,故对周围的人群不构成威胁,如布氏杆菌、土抗杆菌、黄热病毒等。可用于攻击与已距离较近的对方部队,以及实施登陆或空降前,对敌方阵地进行攻击。

(三)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生物武器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 1.致病力强,可造成失能或死亡。生物战剂的致病方法,少量战剂使人体就可以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如1克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使800万人致死,人只要吸入0.0003毫克的量就可死亡;1克乌疫衣原体悬浮液可使1500万人感染。各种战剂的性质不同,致病的途径不同,伤害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可造成失能,有的可造成死亡,但没有绝对的界限。不论造成失能或死亡,都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2.污染范围广,不易被及时发现。施放生物战剂,如在气象、地形等适宜的条件下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用一架飞机喷洒生物战剂,在下风方向可造成几百至几千平方千米的污染区。如用一架飞机运载三种武器所造成的杀伤面积:核武器(100万吨级)为300平方千米;化学武器(15吨神经性毒剂)为60平方千米;生物武器(10吨级)为100000平方千米。而且生物战剂无色无味,投放的带菌昆虫、小动物,也易与当地原有品种相混淆,因此不易发现。

3.传播途径多,有传染性,可造成疾病流行。生物战剂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及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且多数生物战剂可引起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如鼠疫、天花、霍乱、斑疹伤寒等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引起人员发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很快传播,造成疾病流行,迅速蔓延为疫区。同时,因敌撒布带生物战剂的昆虫也可能叮咬人员和动物而形成自然疫区源地。

4.危害作用时间长。生物战剂气溶胶危害时间通常为数小时(白天约2小时,夜间约8小时),散布在水或土壤中的生物战剂危害时间比气溶胶要长。散布的带菌昆虫与鼠类,传染性可保持数天或数月,有的生物战剂能在受感染的昆虫、动物体内长期存活,甚至传代。炭疽杆菌芽胞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十年。

5.有局限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没有立即杀伤作用。生物战剂绝大部分为活的微生物,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战剂的作用时间和效能都将受到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降雪、日光以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也很大。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不能立即使人致病,要经过一个潜伏期,其长短取决于战剂种类和侵入人体的剂量等,一般短者数十分钟,长者十几天。在潜伏其中,受污染的人员无明显症状,仍有战争力。

(四)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吸入。绝大多数生物战剂,可通过其气溶胶方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使人员发病。

2.消化道食入。人员误食或误饮被生物战剂污染的食物或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使其发生感染。

3.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使人发病。4.带菌昆虫叮咬。已受感染的昆虫、小动物叮咬人员,可使生物战剂经皮肤或血液进入人体,使人员发病。

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1.人员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只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特别是受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后,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防护措施就是防止生物战剂气溶胶从这些部位进入人体,能对毒剂气溶胶和放射性气溶胶进行有效防护的措施均适用于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例如各种军用防毒面具、民用防毒面具、防疫口罩、防尘口罩、甚至用布片、手帕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呆。防毒服、防疫服、简易皮防器材等个人防护器材可对身体表面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有防毒设搀的掩蔽部集体防护效果更好。缺乏条件时,也可利用地形地物避免和减轻危害。如运动到生物战剂气溶胶云团或污染区的上风方向;在黄昏、夜晚、黎明和阴天时,在高处待蔽:不停留在易滞留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植被区域。

2.粮食、食物与水源的防护。大批的粮食与食物应存放在封闭严密的仓库内;少量的粮食与食物,存放在密闭的箱、盒内以及塑料袋、厚纸袋或其它密闭容器内;水井与贮水器应加盖。在受到生物武器袭击后,应先将盛装粮食、食物和水的容器表面和覆盖物以及井盖表面消毒,检查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对敌投带菌昆虫的防护

主要是保护暴露皮肤,防止昆虫叮咬。

1.利用工事、房屋、帐篷防护。对门窗或出入口应安装纱窗、纱门、挂上用防虫药物浸泡过的门帘或关闭孔口、密闭闸。

2.利用器材防护。防蚊服、防蚊帽等均可用于个人防护。为了防止敌投放昆虫钻入衣服,可将袖口、裤脚扎紧,上衣塞入裤腰(或扎腰带),颈部围上毛巾。对于昆虫(蜘蛛一类小动物)的防护,应经常检查,将爬在衣服上的昆虫及时除去。

3.涂驱避剂。为了保护人员不受昆虫的叮咬,可使用驱避剂加以防护。常用的驱避剂有避蚊胺、驱蚊尿等。使用时,将药涂在暴露皮肤上,每次用量3~5亳升,避蚊胺涂抹后可维持4~6小时。或将药涂在衣服的裤脚、袖口那领口处。使用驱避剂,切忌全身涂抹,尤其不得抹入眼内,以免引起皮肤中毒。

(三)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生物战剂对人体伤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有效防止生物战剂的危害,在判断敌人可能使用生物武器时人员要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在污染区(疫区)或要进入污染区(疫区)执行任务的人员,需再次进行接种。当受袭击的部队或地区发生某种可疑传染病时,友邻部队或地区应接种相应的疫苗。

(四)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指有针对性的服用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预防的对象应包括下列人员:与生物战剂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已吞入或吸入生物战剂和接触、吞食被生物战剂污染的物品、食物及水的人员;被带有生物战剂昆虫叮咬过的人员;曾医治、护理及照顾过受生物战剂袭击而发病或死亡的人员;根据需要必须留在污染区或疫区工作的人员。

药物预防不能杀灭所有已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也不能预防所有生物战剂所引起的种种传染病。在紧急情况下,一般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此外,搞好个人卫生、战场卫生,增强人员体质和基础免疫力,消灭生物战剂的生存条件,预防传染病的产生和蔓延也是对生物武器防护的一条重要措施。

第五节 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对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是核化生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与核化生武器使用后的毁伤效果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点。为有效防护必须要在学习掌握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基础上,根据次生核化生危害的特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掌握其防护方法。

一、战场次生核化生的危害

次生核化生危害是指在战争中使用常规兵器打击军用或民用核化设施(如核电站、化工厂)而引发的核、化学或生物危害。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了解核化生设施遭袭产生的危害特点。

(一)核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核设施遭袭后的危害,主要是指核设施遭袭被毁后,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碘、铯、锶等),通过烟羽外照射、吸入内照射、食入内照射等途径对人员所造成的危害。放射性核素及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员的照射途径也有所不同。

碘进人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随饮食摄入和随污染空气被吸入。它是事故早期危害较大的主要核素。

铯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全身性和肺部照射。

锶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主要对骨髓和骨组织进行照射。它也是事故晚期危害较大的主要核素之一。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射能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直至机体损伤或死亡为止,要经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彼此不同,又相互制约,有的发展迅速,有的发展迟缓,可延续数年。

(二)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的危害,同样是指其遭袭被毁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造成的危害。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其毒理作用主要分为:呼吸系统毒物,包括氯气、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甲醛等;神经系统毒物,包括苯、有机磷杀虫剂、甲苯、磷及其化合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血液系统毒物,包括一氧化碳、氰化物、苯胺、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吸入中毒。染毒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伤害;二是接触中毒。皮肤、眼及伤口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伤害;食入中毒。通过饮食污染的食物和水等引起中毒。

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特点。一是局部的刺激和肌体腐蚀。二是阻止氧的吸收和输运。三是抑制体内酶系统的活力。四是破坏神经系统。

(三)贫铀弹使用后的危害

贫铀弹,是指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导弹、炸弹、炮弹、子弹等。贫铀弹爆炸后的危害,一是来源于其爆炸后弹体在高温反应中形成的放射性气溶胶,随风飘散,污染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二是来源于其爆炸后形成的带放射性微性污染的弹片。

贫铀弹对人员的放射性危害途径通常有三种。一是吸入伤害。即带有放射性微尘的空气,经呼吸系统吸人而伤害人体,这是贫铀弹对人员放射性危害的主要途径;二是食入伤害。即人员食入受贫铀弹放射性微尘污染的水、食物而造成人体伤害;三是接触伤害,即贫铀弹爆炸时带有放射性的弹片嵌入人的肌体,造成人员伤害。此外,人员接触贫铀弹放射性微尘污染的物体,也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人员受贫铀弹放射性伤害后,其外部表现症状有:脱发、肌体疲惫、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肌肉疼痛、震颤、记忆力减弱、睡眠失常、体重骤减、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手足出血、新生儿畸形等。

(四)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主要是指民用生物设施(如生物实验室、制剂室等)遭袭后,所释放的病毒、细菌、毒素、真菌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途径一般通过消化道、皮肤及呼吸道二种途径侵入人体。食入伤害,误食(饮)受污染的食物、水源等可以经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伤害;吸入伤害,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形成伤害;接触伤害,微生物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或昆虫叮咬进入人体形成伤害。

微生物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员的生理功能而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泄、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

二、对核设施遭袭后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敌常规兵器打击我民用核电站或核研究机构的核试验设施后,将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性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是由核反应原料被破坏后形成的放射性烟羽,随风扩散到核设施周围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甚至更远的范围内,造成空气、水源、地面等物体的放射性污染。同核武器使用后造成的放射性危害相比,它具有放射性强度小,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的特点。其对人员的伤害途径与核武器形成的放射性伤害相同

(一)对放射性烟羽的防护

1.利用防护设施和工事进行防护。当受到放射性烟羽危害威胁时,只要战斗情况允许人员应迅速进入房屋、帐篷,并关闭门窗;或进入坑道(工事内,并关闭防护门或工事进出口。

2.利用个人防护器材防护。当现地没有肪护设施和工事时,应迅速利用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进行防护,如果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应利用就便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如:戴防尘口罩,披上雨衣或塑料布,扣紧袖口、领口和裤腿,脖子上围上毛巾等,进行全身防护。当放射性烟羽沉降完毕,如风速不大,地面无灰尘扬起时,可解除全身防护器材,但不要脱口罩或面具。

3.尽量不在放射性烟羽沾染地域内喝水、吸烟、进食。减少与受染地面物体直接接触。情况允许时,应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或帐篷内饮食,如在露天条件下饮食时,应选择放射性烟羽沾染较轻、不易扬起灰尘的地点。

4.当必须在放射性烟羽污染地面上卧倒作战或坐卧休息时,应对人体接触的地面用铲除法进行消毒,将沾染地面的土壤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按一定的顺序,铲去地表面5~10厘米的表土。并堆积到下风方向,表面用净土压实,防止风起尘扬而影响下风人员安全。

5.在放射性烟羽沾染区内长时间停留时广应注意个人照射剂量的监督,发现受到较重的放射性烟羽伤害时,可视情况进行局部消除。

(二)通过放射性烟羽区时的防护

通过被放射性烟羽沾染的地域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揞施,尽量减少人员受放射性烟羽沾染的伤害。

1.通过前,应认真准备好人员呼吸道及全身防护器材。如:面具、口罩、防毒衣、防毒斗篷、雨披、围巾、小绳子等。

2.根据上级通报的放射性烟羽沾染区的范围,沾染的轻重分布情况,尽量避开较重的沾染地段,选择沾染较轻的路线通过,并应尽量采取乘车通过的方式机动,减少在沾染区的通过时间。

3.通过时,人员应全身防护,保持人与人、车与车之间的间隔,防止放射性烟羽扬起而影响他人:并应避免在沾染区内停留、休息、坐卧与饮食。

4.当通过沾染较重的地段时,通过前,有条件的可口服抗辐射药物,如服用硫辛酸二乙胺基乙酯,三醇与某些硫氢化合物等,这样可降低人员受放射性烟羽的伤害程度。

三、对贫铀弹使用后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一)进入使用贫铀弹区域时的防护

当预知有可能进入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地域执行任务,或需要从贫铀弹污染区域内通过时,应根据上级的指示、通报和专业人员的辐射监测情况,及时采取呼吸道和皮肤防护,如:戴面具、防尘口罩,穿防毒衣、防毒靴套,披雨衣、扎三口(袖口、领口、裤口)、戴手套,严格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避免人体肌肤接触。进入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地域执行任务的人员,应禁食放射性污染区内的水和食物,并尽量不在污染区内饮食。通过或撤出污染区后,可采取喷淋、冲洗等办法,对人员皮肤、装具等进行彻底洗消。

(二)受到危害后的防护措施

人员受到贫铀弹放射性伤害后,应立即服用促排铀的药物,降低人体内铀的含量。主要促排铀的药物有:碳酸氢钠、喹胺酸、氨羧基类络合剂(如促排灵)、氨烷基次膦酸类络合剂和二亚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等。此外,还应对症进行治疗。如增加营养,提高人体抵抗能力;服用治疗药物,促进肾功能恢复、纠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采用药物换血疗法,全面降低人体铀含量等。同时,还应辅以精神疗法,综合医治。

四、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

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相比,有着共同措施和手段,只是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因情而异。个人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应迅速利用防毒面具、口罩、氧气面具等,进行呼吸道防护。当离次生化学危害发生地较近,遇到有毒、有害化学液滴飞溅或飘移的气雾时,应利用防毒衣、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防毒靴和手套等进行全身防护。

(二)当情况允许,又有条件时,应迅速进入坑道工事或掩蔽部并关闭密封门或放下防毒门帘。人员进出按利用工事防敌化学武器袭击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因战斗需要,人员在次生化学危害范围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应避免在次生化学环境中饮食,可利用有防护条件的坑道工事进行饮食活动。并应利用坑道、工事等有利的防护条件,轮换解除防护、休息或检查更换器材。如果没有良好的坑道防护工事,人员可轮流到次生化学危害区外,进行饮食、轮休、更换防护器材等活动。

(四)当战斗行动需要,人员必须从次生化学危害地域通过时,应提前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当进入有氢氟酸、三氯化磷等可通过皮肤中毒的化学工业品存在的次生化学危害地域时,还应穿戴防毒服、防毒斗篷、雨衣、塑料布、防毒手套等进行全身防护。通过时,人员应尽量乘车行进以减少在危害区的运动时间,从而减轻人员在危害环境下呼吸负荷,降低可能伤害的几率。

(五)通过次生化学危害地域,或从次生化学危害地域中撤离的人员,应及时对服装、装具和武器进行消毒。

五、对次生生物危害的防护

对次生生物危害的的防护方法,与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中的对敌投带菌昆虫的防护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保护暴露皮肤。

第六节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用于个人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伤害的器材。本节主要介绍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类型(种类)及使用方法。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是指用于保护人用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毒剂、细菌及放射性灰尘直接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这里重点介绍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一)主要类型

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类型有FMJ03型、FMJ05型,FMJ08型和69型防毒面具,它用于保护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1.FMJ03型防毒面具。FMJ03型防毒面具是没有导气管的头戴式通话面具。由面罩、过滤元件、面具袋组成。

2.69型防毒面具。69型防毒面具是头盔式通话面具。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三部分组成。

3.FMJ05型防毒面具。FMJ05型面具是头带式面具。由滤毒罐、面罩、面具袋及附件组成。

4.FMJ08型防毒面具。FMJO8型防毒面具是我军新一代面具,由滤毒罐、面罩、面具袋及附件组成。该面具提高了面罩的耐毒剂液滴渗透性能和耐洗消性能,且增加有饮水装置,可进行饮水或进食流食。

(二)使用方法 1.携带面具。通常是左肩右胁(右肩左胁),面具袋上沿与腰带取齐。运动时,可将面具移至身体的右(左)后方。

2.准备状态。听到“准备面具”的口令后,应迅速将面具移至右(左)前方,迅速打开面具袋盖,成准备状态。

3.气密性检查。戴好面具后,用右手堵住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到堵塞不透气,则说明面具气密性良好,感觉漏气,应该检查佩戴是否正确,然后检查呼气活门有无异物及面具有无损害,根据情况处理后再重新检查。

4.戴(脱)面具的要领

立姿戴面具FMJ03型和69型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当听(看)到“化学警报”(毒剂)信号或“戴面具”的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迅速将面具袋移至右前方,打开袋盖,右手握住面具袋底,左手迅速取出面具,两手分别握住面具两侧的中、下头带,拇指在内撑开面罩,身体微向前倾,下颌微伸出,将面罩套住下颌,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军帽帽沿,两手稍用力向上后方拉头带,迅速戴上面具;两手对称地调整头带,使面具与脸部密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戴好军帽。

脱面具:当听(看)到“解除化学警报”信号或“脱面具”的口令后,左手脱下军帽,右手握住面具下部,向下向前脱下面具,戴上军帽,然后将过滤器朝外装入面具袋内。

FMJ05型和FMJ08型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当听(看)到“化学报警”信号或“戴面具”的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一手迅速将面具袋移至右前方,握住面具袋底,一手打开袋盖握住通话器迅速取出面具,直接将面罩罩在面部,持通话器的手调整罩体密合框位置与脸面密合。与此同时另一手抓头带垫,沿头上部向头后将头带整体外翻到位。最后,两手换抓两根下头带,同时用力拉紧下头带,拉紧下头带的同时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恢复正常呼吸。脱面具的要领同FMJ03型面具。

给伤员戴面具的要领:应先检查面具是否损坏,进气孔有无堵塞,然后以仰卧姿势,将伤员上体或头部放在自己的腿上,由下而上戴好面具。如伤员头部受伤,为减轻面罩对伤员的压力,可将头带适当放松。戴面具时,停止呼吸和闭嘴是为了防止吸人染毒空气;闭眼是为了防止毒剂伤害眼睛;深呼一口气是为了排除面罩内的染毒气体。

持枪戴(脱)面具时,应先成肩枪或夹枪姿势,然后,按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戴好(脱下)面具,取枪成原来姿势。卧姿戴面具时,应先将枪置地,身体转向右或用两肘支撑体,左手脱帽,按立姿要领戴好面具。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是指保护人员皮肤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等通过皮肤引起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一)皮肤防护器材的种类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包括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和防毒服等。1.防毒斗篷。用以防护毒剂液滴、生物战剂、放射性灰尘降落或飞溅到人体、装具和单兵武器上。它对各种毒剂液滴的防毒时间为2小时以上;对毒剂蒸汽只能减轻伤害,不能达到完全防护。

2.防毒手套。防毒手套外面涂丁基胶乳,衬里为棉织物,因而佩戴时吸汗,感觉柔软舒适。防毒手套是五指手套,分大、中、小三个号,使用者根据个人情况试戴选配。

3.防毒靴套。防毒靴套不分左右脚,为软底片。靴底以维纶布为基布,先在其两面涂上天然橡胶,然后在底面再涂一层氯丁胶而成。在靴底宽出的部分开有五个孔,并有长约2.5m的靴带由前向后沿两侧孔穿过,用以系牢靴套。靴帮由丁基胶布制成,能保护小腿。

4.防毒服。防毒服具有防毒、透气和散热的功能,可用于防止雾滴状和蒸气状毒剂接触皮肤引起伤害,又可作为普通军服穿着,必要时还可作为战斗服使用。与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和过滤式面具配套使用,构成一套全身防护器材。防毒服由带头罩的上衣和裤子组成,采用内外两层不同材料构成,其外层是经过防油处理的维棉布以阻挡毒剂从外层渗入内层;内层是特制的绒布,其内面的绒面上喷有活性炭炭浆,用于吸附蒸气状毒剂。改进型防毒服外层是经处理的迷彩服布料,并具有阻燃性能。

(二)皮肤防护器材的使用 为使防护器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存部队战斗力,使用皮肤防护器材应做到:良好的气密性,尤其要注意头、颈、袖口的气密性;良好的适应性,尤其适应较强劳动条件下长期工作;良好的毒情观念,尤其要注意脱防护器材时不染毒、不沾染。使用皮肤防护器材时,穿脱通常按照斗篷、靴套、手套的顺序进行。脱下的器材经洗消、保养后包装备用,或统一销毁。

1.穿着防毒靴套的要领。将靴带对折,折头穿入前带孔约1厘米,将两带尾穿入折头环并拉紧。分开靴带分别从下而上穿进侧带孔,然后从下而上穿进后带孔;使两带在脚后交叉,绕至脚腕部扣一个结,向后上打一叉,再向前上打一叉,最后将带勒紧在膝盖下系为活结。

脱防毒靴套的要领是:背风而立,解开靴带,交替用一只脚的脚尖踏住另一脚的靴套后跟带,将靴套脱下。

2.穿着防毒斗篷的要领。首先戴好面具,而后按下述要领穿戴:迎风而立,取出斗篷,手持帽罩部分使斗篷自然下垂,身体微向前倾,用双手撑开斗篷,穿在身上,转向背风而立,扣好上身五对扣,背好面具袋;叉开双腿,将后下摆正中提起,先左后右连接裤腿,分别把对应的四个扣按好(需呈防毒衣状态时,应选穿靴套,系好下摆紧带,最后带手套),系好袖口呈非防毒衣状态。

脱防毒斗篷的要领:迎风而立,解开帽带、扣子、袖紧带与下摆带。脱下斗篷甩到身后并使染毒面着地;人员后退一步。

三、个人防护器材的保管

个人防护器材属于个人专用专管。保管时应注意:①个人使用的面具,可在背带调节环处(或统一规定)注明姓名、号码,不准在面具上做记号。②器材应统一放在干燥的专用柜内,不要堆压。③器材用后应擦拭干净、晾干,禁止在阳光下暴晒或火烤。④不常用的器材,橡皮部分应撒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滑石粉,滤毒罐应拧下密封保管。⑤面具不要随意拆卸、涂油和水洗,特别要注意保护通话膜和呼气活门。⑥器材不得坐压或当枕头,袋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⑦避兔与酸、碱、盐等物品混存堆放。第十二章战场救护第十二章战场救护 现代战争,由于武器杀伤威力大,致伤机理增多,使得伤病员数量多,伤病情复杂,对伤病员的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各国军队普遍采用分级救治的方式组织战场伤病员抢救和治疗。所谓分级救治,就是把伤病员救治的完整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分开,在不同距离上分别设置救治任务不同的救治机构,互相衔接、前后继承,使伤病员在救治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的治疗,以减少伤病员死亡率,提高治愈归队率和降低残废率,维护部队的战斗力。

一般情况下,团以下卫生勤务分队负责战场抢救,师救护所、军医院担任早期治疗,后方医院进行专科医治。战场上,伤员的后送以营、团前接为主,前接与后送相结合。通常,营救护所应到各连伤员集中点或直接到阵地上寻找并接回伤员,可以在本级组织救护,也可以直接送往团救护所。团救护所采取越级和逐级前接相结合的方法,到营、连伤员集中点按运。同时,团救护所要搞好伤员分类,按轻重缓急,分批分类后送。

火线抢救是救治伤病员的重要环节,通常由分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连队卫生员的作用,更重要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活动。在战场上,常见伤能否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置,直接影响伤病员后送医疗效果,因此,战前分队必须严格组织自救互救训练,使官兵熟悉战场常见伤及处理常识,掌握战伤救护基本方法。

第五篇:城市管理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2020版)

城市管理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

类别

序号

通用名称

配备标准

主要功能

备注

一、执法交通类

行政执法车

1座/人

日常巡查、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1.配备标准单位中的“人”特指一线执法人员;配备标准单位中的“执法车”包括行政执法车和执法工具车。(下同)

2.行政执法车主要指用于日常巡逻、巡查的轿车或者其他小型客车;执法工具车主要指用于装载暂扣物品的皮卡等车辆。

3.行政执法车和执法工具车的合计总座数应满足1人1座的标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配备行政执法车与执法工具车。

执法工具车

执法过程中装载暂扣物品等。

行车记录仪

1部/执法车

实时取证。

全景行车记录仪,具备夜视功能。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

1台/执法车

车辆实时动态定位。

车载指示灯

1台/执法车

蓝黄色、便于执法车辆夜间识别。

在遵守当地交通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使用。

专用指挥车

根据需要

长期固定搭载数据采集、宣传教育、移动通信等专业装备,用于重大活动或应急状况下行政执法。

7*

电动自行车

根据需要

执法巡查。

8*

自行车

根据需要

执法巡查。

9*

电瓶车

根据需要

执法巡查。

在遵守当地交通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使用。

10*

船艇

根据需要

执法巡查。

含河湖执法区域的执法机构可配备。

11*

移动执法站

根据需要

1.执法巡查;

2.重点地区值守;

3.临时便民服务。

12*

车载照明器材

根据需要

高亮度照明。

13*

车载净化器

根据需要

雾霾天气队员防护。

二、执法取证类

执法记录仪

1部/人

执法现场取证。

1.单员执法装备;

2.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机;

3.支持连接执法记录仪采集站;

4.支持数据传输;

5.存储文件格式应为通用格式,通用播放软件可播放。

执法记录仪采集站(工作站)

1台/基层执法部门

存储音视频证据。

1.应支持对应型号的执法记录仪;

2.执法记录仪配备数量超出执法记录仪采集站支持数量的,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配备;

3.支持数据传输。

车载取证设备

1套/执法车

1.执法现场取证;

2.指挥决策调度。

存储文件格式应为通用格式,通用播放软件可播放。

执法手持终端

1台/人

1.采集巡查数据;

2.查询政策法规;

3.现场执法终端。

可根据需要配备蓝牙耳机。

应急电源

1台/人

执法装备应急充电。

高清摄像机

1部/5—10人

执法取证。

存储文件格式应为通用格式,通用播放软件可播放。

数码照相机

1部/5—10人

执法取证。

数码录音笔

1部/2人

1.一线执法取证;

2.谈话笔录取证。

手持喊话筒

1部/执法车

1.执法现场指挥;

2.执法现场维稳。

激光测距仪

根据需要

辅助测量。

皮尺

1个/执法车

辅助测量。

25*

红外夜视仪

根据需要

夜间执法取证。

1.用于夜晚取证,具备照相、摄像功能;

2.存储文件格式应为通用格式。

二、执法取证类

26*

标签打印机

根据需要

打印证据编号。

27*

便携式打印机

1台/执法车

现场打印执法文书。

28*

移动扩音系统

1台/执法车

1.执法现场指挥调度;

2.执法现场维稳。

三、通信类

数字集群终端

1部/人

指挥决策调度。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备用机。

内部视频监控系统

1套/基层执法部门

内部场所实时监控。

覆盖重点场所和区域。

录音电话

1台/办公室

1.电话录音取证;

2.谈话笔录取证。

存储文件格式应为通用格式,通用播放软件可播放。

32*

数字集群终端车载台

根据需要

指挥决策调度。

船艇、移动执法站可根据情况配备。

33*

外部监控指挥系统

根据需要

辖区重要场所监控。

四、防护用具类

防刺服

1套/人

人身防护。

防割手套

2副/人

人身防护。

强光手电

1个/人

夜间执法照明。

防护头盔

1个/人

施工工地等现场执法。

防护眼镜

1副/人

1.强光环境防护;

2.工地扬尘防护;

3.防紫外线、风沙等。

39*

防暴盾牌

根据需要

人身防护。

40*

皮手套

2副/人

寒冷天气防冻保暖。

五、其他类

水壶

1个/人

外出执法补水装备。

肩闪灯

1个/人

夜间执法安全防护。

应急照明灯

1—2个/执法车

夜间执法照明。

船艇、移动执法站可根据情况配备。

交通指挥棒

1—2个/执法车

夜间执法指挥。

执法文书包

1个/人

存放文书。

要求有一定的硬度,可作为手写垫。

单员装备柜

1独立隔断单元/人

存放单员装备。

五、其他类

执法装备柜

根据需要

存放执法装备。

执法装备包

1个/人

存放执法装备。

防霾口罩

根据需要

雾霾天气防护。

工作手套

2副/人

日常执法基本防护。

急救包

1个/人

受伤急救。

急救箱

1个/执法车

受伤急救。

船艇、移动执法站等可根据情况配备。

加力钳

1把/执法车

障碍清理。

警戒带

1—2盘/执法车

现场执法围挡、警戒。

灭火器

2罐/执法车

消防安全。

移动执法站、船艇等可根据情况配备。

打气筒

根据需要

1.车辆维护;

2.便民服务。

57*

路锥

根据需要

现场执法围挡。

移动执法站可根据情况配备。

58*

验钞机

根据需要

清点罚款现金。

59*

机修工具套装

根据需要

维护执法装备。

移动执法站、船艇等可根据情况配备。

60*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

根据需要

1.决策指挥调度;

2.传达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工作。

主要包括MCU设备、电视、摄像头、麦克风、电脑等。

61*

无人机

根据需要

高空巡查。

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基础上使用。

62*

防火毯

1条/执法车

消防应急。

移动执法站、船艇等可根据情况配备。

注:标有“*”的装备,由地方各级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配。

END

下载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矿山救护中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合集5篇]

    矿山救护中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矿山救护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 矿山救护中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类别 运 输 通 信 个 人 防 护 装备名称 矿山救护车 移动电话 灾区电话 程控电话......

    消防个人防护装备维护保养

    消防个人防护装备维护保养 一、 个人防护的分类 (一)消防人员基本防装备的分类 1、消防头盔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3、消防手套4、消防安全腰带5、消防员灭火防护鞋6、正压式消防......

    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教学目的: 使基层官兵熟悉自身个人基本防护装备使用方法和技术性能,掌握排查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和维护技巧,进一步提高部队灭火......

    公车配备标准

    公车配备标准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节能减排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公务用车......

    安全员配备标准

    安全员配置标准 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第一条 为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关于综合执法所需装备配备的报告

    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关于综合执法所需装备配备的报告 XX财政局: 按照XXX文化厅【XXXX】XX号(XXX文化厅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装备配备工作的指导意见)和XXX文化厅、财......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一、医院各级领导及主管职能部门要重视医学装备辐射防护安全工作,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有关科室和部门的业务工作考核。各级各类工作......

    电力安全防护装备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控制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保证全公司干部职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2人身防护用民种类公用部分:轻便接地线、绝缘挡板、绝缘榜、10-500千伏验电器、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