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时间:2019-05-13 08: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第一篇: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

安全使用

教学目的:

使基层官兵熟悉自身个人基本防护装备使用方法和技术性能,掌握排查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和维护技巧,进一步提高部队灭火救援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实现广大基层官兵对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看得懂”“用得熟”“修得好”的基本目标。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我国恶性火灾不断增加,当今火灾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抢险救援任务日趋繁重,其中, 不仅灭火抢险救援难度和危险程度越来越大,而且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抢险救援中,因烧、摔、砸、炸、中毒和窒息等原因而牺牲、受伤的人数也在呈上升趋势。每年都有官兵由于个人安全防护装备配备不全、安全防护不当或不严密,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受伤、有的甚至牺牲,部队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也给官兵本人或其家庭带来了无尽痛苦。良好的安全防护是成功扑救火灾、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和实施社会救助的必要条件。相反情况,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佩戴不全将直接威胁官兵的人身安全,甚至会影响灭火救援的成败。

消防员防护装备包括常规防护装备和特种防护装备。今天我们主讲的内容是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的使用与注意事项,个人基本防护装备属于常规防护装备。包括:

1、消防头盔

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3、消防手套

4、消防安全腰带

5、消防员灭火防护靴

6、消防空气呼吸器

7、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8、消防员呼救器

9、方位灯

10、消防轻型安全绳

11、消防腰斧

12、消防员灭火防护头套

13、防静电内衣

14、消防护目镜

15、抢险救援头盔

16、抢险救援手套

17、抢险救援服

18、抢险救援靴

一、消防头盔

消防头盔是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保护头部、颈部的防护装具。

消防部队配备使用的消防头盔其性能应符合公安部GA44《消防头盔》标准规定的要求。

技术性能参数:(部分,详见国标)耐燃烧性能: 火源离开帽壳后,帽壳火焰应在5s 内自熄,并且,不应有火焰烧透到帽壳内部的明显迹象.电绝缘性能:帽壳泄漏电流不应超过3mA。侧向刚性: 帽壳最大变形不应超过40mm,卸载后变形不应超过15mm

一、结构性能

不同厂家生产的消防头盔其外观有所差异,但其安全性能大致相同,下面就一种消防头盔进行介绍。

这种头盔为全盔型,具有四级减震功能,能够有效保护消防员的头部和颈部,可以配合头戴式防爆照明灯和头骨式收送话器使用。消防头盔主要组成:

1、帽壳: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有较强的抗穿刺性能,为第一级减震。

2、泡沫垫:吸收冲击力,为第二级减震。

3、十字减震带:为第三级减震。

4、帽网:为第四级减震。帽网与十字减震带,十字减震带与泡沫垫都有缓冲距离,为减震空间。

5、帽箍: 起固定作用。

6、调节钮:用于调节头盔与头部结合的舒适程度。

7、大面罩:起保护作用,面罩表层涂有金属膜,可以反射火场辐射热和阻隔有害射线对面部或眼睛的伤害。

8、小面罩:破拆作业时使用,可以防迸溅伤害眼睛。

9、面罩固定和限位装置。

10、下颚带:采用可调整快插式结构,方便快捷佩戴。

11、披肩:披肩为全防护披肩,可以有效保护消防员的颈部。

12、面罩远近调节装置:可以根据消防员头型不同,调节头盔深浅程 度和面罩与面部间的距离。

13、颈托:保证头盔和头部很好结合,使头盔中心稳定,不前后摇摆。

14、防雾装置:防止冬季消防员呼出气体在面罩上结雾。

二、操作使用(一)佩戴

佩戴前检查消防头盔有无破损,结构是否牢固,照明灯灯架与头盔连接是否完好。

1、将调节钮旋至最大。

2、将消防头盔戴于头部

3、旋转调节钮至头部感觉舒适。

4、将快速插头插好,拉紧下颚带,粘紧带头与尼龙搭扣。(二)使用注意事项

1、执勤用消防头盔可采用平放或悬挂方式存放,保持通风、干燥,应做到专人专用。

2、进入火场前,应竖起灭火防护服衣领,并与消防头盔的披肩重合,以保护颈部。

3、灭火救援时,必须戴牢头盔,放下防护面罩,避免消防头盔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4、消防头盔不适用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核辐射等灾害现场的防护。

5、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使用时,应由水枪进行冷却保护,防止产生静电。

6、消防头盔应与阻燃头套配合使用。

7、防爆照明灯应避免直接照射眼睛,灯光变暗应及时更换电池或撤离现场。

三、维护保养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消防头盔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消防头盔外观是否完整,有无损伤。

2、帽箍、帽托、缓冲层、下颚带、面罩、披肩等附件是否缺失,连接是否可靠,并根据佩戴者实际,调整好帽箍长度。

3、首次使用时应检查是否有“执行标准GA 44”的永久性标签,没有标签的不得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消防头盔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消防头盔的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插口是否牢固、下颚带能否系紧等。

2、消防头盔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裂纹或变形。

3、面罩是否发现裂纹或变色。

(三)消防头盔应及时清洁晾干

1、外部清洗:可采用温皂液水清洗,若使用过程可能接触过化学有毒物质,应按作业规程进行洗消,清洗时防止面罩划伤。

2、内部清洗:可采用各类中性清洗剂擦拭清洗。

3、清洗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晾干,不得烘烤或暴晒。

(三)消防头盔的维修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完成。

四、仓储 消防头盔应储存在正规装备器材库。

(一)未使用过的消防头盔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堆放不宜过高,不可重压;

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查看是否有变形、霉变和虫蛀等现象,并进行倒垛通风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消防头盔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晾干;

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变形、霉变、褪色、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两年。

五、退役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1.聚合物类消防头盔执勤满四年,工程复合材料类消防头盔执勤满五年。

2.外壳有损伤、起泡、变形,影响安全性能。3.有明显酸碱等化学物质腐蚀。

4.缓冲层、下颚带等附件脱落,无法维修。5.其他必须退役的情况。

二、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简称灭火防护服。是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穿着的躯体防护类服装,不包括对头、脚和手的防护。

消防部队配备使用的灭火防护服应满足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0《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要求。性能(部分)

(1)热防护性能TPP值不小于28.0。

(2)防护服的领与前身、袖与前身、袋与前身、左右前身的色差不小于4级,其他表面部位不小于4级。(3)整套防护服质量不大于3.5kg。

(4)外观质量主要表现为:各部位整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衣领不翻翘;对称部位基本一致;合衬不准有脱胶及表面渗胶;标签位置正确,号型标志准确清晰。

此外,灭火防护服的接缝断裂强力、五金件耐高温性能和缝纫线耐高温性能在GA10《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标准中做了相应规定。(1)阻燃性能:损毁长度≤100mm 

续燃时间≤2S 

阴燃时间≤2S 

(2)强力性能: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达  到国家有关标准。

(3)抗渗水性能:耐静水压≧6万帕。(4)透气性能:透气量≧4500g/m2²24h (5)热稳定性:1800C-1900C烘箱内放5分钟,材料无明显变化。

(6)反光标志带:样品在2550C条件下5分钟,无明显变化。(7)质量:整套质量<3.5Kg 结构

(一)结构

消防部队使用的灭火防护服为分体式(九七式战斗服由上衣和裤子组成)。灭火防护服由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等多层织物复合而成。

外层:一般采用芳纶纤维,具有永久阻燃性能,不受多次洗涤影响,耐磨,强度高。

防水透气层:一般采用纯棉布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等材料,具有防水、透气功能。

隔热层:一般采用芳纶纤维无纺布或碳纤维毡,具有阻燃、隔热功能。舒适层:一般采用纯棉面料或毛料制成。

(二)性能

面料外层应具有阻燃、表面抗湿、断裂强力、撕破强力、热稳定和色牢度等性能;防水透气层应具有耐静水压、透水蒸气和热稳定等性能;隔热层应具有阻燃和热稳定性能;舒适层应具有阻燃性能,并且无熔 融和滴落现象。反光标志带应具有逆反射、耐热、阻燃、耐洗涤和耐高低温等性能。以上面料性能应符合GA10《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标准规定。

二、操作使用

(一)操作使用

1.脱下鞋子,穿好灭火防护靴;

2.双手持灭火防护服裤子背带,挺身挎于双肩并收紧,拉上拉链,扣好钮扣,粘合尼龙搭扣;

3.单膝跪地,双手由灭火防护服袖筒向外伸出,举起灭火防护服经头顶至背部展开,双手自上而下粘合尼龙搭扣或拉上拉链; 4.双手取头盔戴于头上,收紧帽带贴于下颚。5.佩戴安全腰带。

(二)使用注意事项

1.进入火场前,应竖起衣领,并使之与头盔的披肩重合以保护颈部。2.袖口应与手套重合,袖口带有拇指搭扣的,进入火场时应将拇指穿过搭扣环。

3.裤脚应套在灭火防护靴外,并与靴体形成部分重叠。

4.灭火救援时,应扣紧灭火防护服所有的部件,如尼龙搭扣、钮扣、拉链、吊钩、衣领、护颈等。

5.不得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6.高温环境穿着灭火防护服时宜采用内置式冷却背心等降温措施。7.在火场中因浸湿、高温灼烧、撕裂等导致防护性能下降时应及时撤 出。

8.灭火救援结束后应及时对灭火防护服进行清理、晾晒、烘干,保持清洁干燥。

9.平时应做好灭火防护服的适应性训练。

10.在日常训练中,提倡使用训练专用灭火防护服。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 灭火防护服使用时,严禁拆除内胆。灭火防护服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灭火防护靴、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以提高防护能力。

三、维护保养

(一)洗涤

1.执勤灭火防护服,有污渍时必须及时洗涤。

2.灭火防护服可用机洗或手洗,不得与其他服装一起洗涤,有条件的宜使用专门的工业洗衣机。

3.尽可能将外层脱卸后单独洗涤。这样可以减少隔热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的洗涤次数,减缓隔热性、防水透气性和舒适程度的下降。4.应使用中性洗涤用品,不要使用软化剂,禁止使用含氯漂白剂,不能用含磷酸盐的洗衣粉洗涤,以防损坏防水透气层。5.洗衣机洗涤时应选择轻柔模式,洗涤温度最高不超过40℃。6.应避免用硬刷刷洗。

7.洗净后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暴晒或长时间在烘干室烘烤。8.禁止熨烫灭火防护服。

(二)检验维修 消防员每天应对其穿着的灭火防护服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内、外层是否完整,连接是否牢固。2.拉链、钮扣、背带、尼龙搭扣等是否完好。3.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执勤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灭火防护服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内、外层是否完整,连接是否牢固。2.拉链、钮扣、背带、尼龙搭扣等是否完好。3.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4.是否有不易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

(三)灭火防护服维修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所有做过的维修应详细记录。

2.可进行微小的维修,如小孔洞的缝补,以防其破损扩大。3.可以对防护服袖口长度做微小修改。

4.为方便使用,可以对闭合部件做微小的维修。5.所有大幅度的维修均应由指定部门完成。

四、仓储

灭火防护服应储存在正规装备器材仓库:

(一)未使用过的灭火防护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一般可按出厂原始状态存放,整箱存放时,纸箱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受潮。有条件的提倡挂放,并做好防尘保护。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等现象。3.每半年应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潮湿、霉变 和虫蛀等现象。

4.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品接触,以防刮伤损坏。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灭火防护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宜挂放并做好防尘保护,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晾干,并检查灭火防护服内有无物品。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品接触,以防刮伤损坏。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两年。

五、退役

灭火防护服达到以下状态之一者应作退役处理: 1.执勤满三年。2.外层严重破损。

3.外层粘有无法去除且影响使用性能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4.内层和辅料严重损坏,且无法修复。5.反光材料大面积掉色,影响使用性能。6.其他必须退役的情形。

三、消防手套

消防手套是指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对手和腕部进行防护的装具。

消防部队配备使用的消防手套应满足公安部GA7《消防手套》标准。消防手套均应为通过GA7标准检验的二类、三类手套。一类手套防护能力较低,且不防水,一般不宜在灭火救援中使用。提倡使用防护等级较高的三类消防手套。性能参数:(部分)

(1)防水性能:手套连续浸水24h 应无渗漏。

(2)灵巧性能:手套在干、湿两种状态下,均能于30s 内分别三次拾起不锈钢试验针。

(3)握紧拉力性能: 手套在干、湿两种状态下,其拉重物的能力分别为未戴手套时拉重物能力的80%和70%

(4)阻燃性能:手套外层材料的阻燃性能要求为:损毁长度不大于12cm,续燃时间不大于2s,阴燃时间不大于10s。

(5)绝热性能:手套置于100℃热源中,在规定压强下,5min 内,手套内表面温度不得大于45℃。

(6)耐切割性能:试样在干、湿两种状态下,割破力不得小于80N(7)耐穿刺性能:试样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穿刺力不得小于60N

一、结构性能

二类以上的消防手套,由里到外分别是舒适层、隔热层、防水透气层、外层阻燃布,同时还带有防割防护皮、松紧调节带和反光标志带。外层阻燃布和保温隔热层采用的面料提升了阻燃和隔热性能,可以很好的保护消防员的双手,且阻燃性能不会衰减。

防割防护皮是一层特制皮层,具有耐高温、防割、耐摩擦等性能,在托、握、下降等操作时 能够很好的保护双手。防水透气层具有阻水透气性能。

松紧调节带能防止粉尘等固定颗粒物进入手套内部。反光标志带位于手套背面,标志明显,便于观察。

二、操作使用

戴手套时,先松开腕部尼龙搭扣,将手套戴紧,再扣紧尼龙搭扣。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一)执勤消防手套日常存放应使消防手套处于展开状态,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二)消防手套不得用于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毒剂及危险化学品等的防护。

(三)消防手套应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消防头盔、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

消防手套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佩戴消防手套,应使手套口和灭火防护服袖口形成部分重合。

2、佩戴消防手套进入火场前应将松紧调节带拉紧。

3、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手套应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4、灭火救援时不得使用清洗后尚未干透的消防手套。

5、消防手套不得用于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毒剂及危险化学品等的防护。

三、维护保养

(一)消防手套平时应保持清洁、干燥。

(二)洗涤消防手套可使用毛刷蘸少量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不得机洗。严重污渍可用干洗剂涂抹、轻揉并用清水冲洗。

(三)消防员每天、消防中队每周应对其使用的执勤消防手套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衬里是否脱落。

2、拉链、搭扣、反光标志带是否完好。

3、是否有不易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

4、首次使用应检查是否有“消防手套符合GA7标准”的永久性标签。

四、仓储

消防手套应储存在正规的装备器材库

(一)未使用过的消防手套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 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每半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防止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品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消防手套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过的消防手套一般不再存储,确需存储的应清洗晾干后存放。

2、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五、退役

消防手套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1、执勤满一年。

2、内、外层破损,影响使用性能。

3、沾染血渍、有毒化学品残留物。

4、其他必须退役的情况。

四、消防安全腰带

 消防安全腰带是一种紧扣于腰部的带有必要金属零件的织带,用于消防员登梯作业和逃生自救。性能见国标494

使用方法:

1、将腰带束于腰部,插钎穿入扣眼;

2、可将部分常规个 人装备挂于腰带上(如腰斧、自救绳、安全钩、斧套等);

3、腰带上两个半圆环可用于战斗员向上或向下作业时保护用(如将保护绳上的安全钩挂于此环)。

维护保养:

1、使用者应经常对消防安全带作外观检查,并定期按4500牛工作拉力标准作静态载荷检查(检验时,将带上的最后一排扣眼穿过大方扣的插钎,挂在牢固的结构上;载荷则应悬挂在下方的安全钩上)。

检查中,如发现下列情况时,应作报废处理;

1)锦纶和织带受磨损、灼伤或强碱、强酸的腐蚀有较大面积和深度时;

2)锦纶织带经长期使用出现明显变硬、发脆的老化现象时; 3)铝合金部件经长期磨损,出现明显缺陷或受到剧烈冲击后出现明显变形时。

注意事项:

1、不宜接触120℃以上高温、明火、强酸、苯酚等化学溶剂,以及带有棱角的坚硬物体。

2、、如有污垢时,可放入低温水内用肥皂擦洗,再用清水漂净晾干;但不允许浸入沸水及在日光下曝晒,或用火烤。

3、、应储藏在干燥、通风良好及日光晒不到的场所,如无木地板,应垫高20厘米以上。

五、消防员灭火防护靴

灭火防护靴是消防员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用来保护脚部、小腿的装具。灭火防护靴分为灭火防护胶靴和灭火防护皮靴两种。

消防部队配备使用的灭火防护靴应满足公安部GA6《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标准。

1、具备防穿刺、防滑、防水、电绝缘、耐 一般酸碱性能。

2、直径4毫米,长38毫米钢钉以静压力刺穿 大于600牛 

3、耐交流电压大于 5000伏。

一、结构性能

不同厂家生产的灭火防护靴结构功能基本相同,下面以其中一种灭火防护靴为例进行介绍。

灭火防护靴主体为阻燃橡胶材料,内设阻燃保温隔热层,主要由靴筒、靴面、靴底三部分组成。

1.靴筒:具有防水、防割等功能。

2.靴面:靴面前端内设钢包头,具有防砸功能。

3.靴底:内设钢底板,具有防滑、防穿刺、耐电压5000V功能。

二、操作使用

穿着灭火防护靴时上体前倾,双手各握一只提环,将脚部放入靴内,灭火防护服裤筒应套在灭火防护靴外面。使用注意事项

1.执勤灭火防护靴应直立放置,避免与尖硬、锋利物接触和强光照射,并使靴体保持通风、干燥。

2.严禁用于电压高于4000V和有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性化学品的场所作业。

3.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4.灭火防护皮靴连续使用不应超过7小时,有刮伤和皮面脱落现象要缩短连续使用时间,防止靴面产生吸水现象。

5.为减少非战斗磨损,提倡日常训练中使用训练专用灭火防护靴。

三、维护保养

(一)灭火防护胶靴每周应清洗一次,并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

(二)灭火防护皮靴保养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晾干。

2.执勤灭火防护皮靴每周应上油养护,上油要均匀,上油后应将灭火防护靴放在阴凉处10—15分钟,待油渗入靴面后擦亮。

(三)消防员每天应对其穿着的执勤灭火防护靴进行一次检查 内容包括: 1.灭火防护靴靴面是否有起皱、砂眼、杂质、气泡、疙瘩硬粒、粘伤痕迹等缺陷。

2.灭火防护靴靴面与夹里布、内底布以及防砸内包头衬垫是否平整,是否有脱壳现象。3.首次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执行GA6标准”的永久性标签,没有上述标签的不得使用。

(四)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灭火防护靴进行一次查验 内容包括

1.是否有破损现象。

2.是否有污渍和化学品残留。3.提手和靴里衬垫是否完好。

4.灭火防护皮靴是否有靴面吸水现象。

四、仓储

(一)灭火防护靴应储存在正规装备器材库

(二)未使用过的灭火防护靴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 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2.每半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橡胶粘黏、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4.不宜长时间受压。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年。

(三)使用过的灭火防护靴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洗、维护、晾干,靴筒应直立存放,并注意保持干燥清洁。

2.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五、退役

灭火防护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一)灭火防护胶靴 1.执勤满三年。2.外层有割穿或破损。

3.外层有无法清洗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二)灭火防护皮靴 1.执勤满三年。

2.靴面有1/3厚度刮痕或破损。3.靴面有明显吸水现象。(三)其它必须退役的情况

六、消防空气呼吸器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是消防员在烟雾、毒气、高温、刺激性、粉尘或缺氧等环境中用于呼吸保护的安全防护装备。

原理:打开气瓶阀,高压空气进入减压器,减至适当压力;同时压力表指示出气瓶压力。减压后的压缩空气经中压软导管、快速接头进入正压型空气供给阀。吸气时,供给阀开启,呼气阀关闭,供给阀给全面罩按佩戴者的吸气量供气,被吸入人体肺部;并使全面罩在整个 佩戴过程中保持正压。呼气或屏气时,供给阀关闭而呼气阀开启,人体呼出的浊气经面罩上的呼气阀直接排到大气中。这样气体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逆流。

 1.佩戴使用 (1)使用前准备

首先打开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系统中的压力上升,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的短暂声响。气瓶开足后,检查空气储存压力,一般应在28~30MPa之间。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读数,在5min内,压力降不大于5MPa为合格,否则表明供气管高压气密不好。当压力降至4~6MPa时,警报器应发出报警声响。 (2)使用

 呼吸器背在人体背后,根据身材调节肩带、腰带,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打开气瓶开关,检查气瓶内空气压力,应能听到报警器的报警声。戴上面罩,做2~3次深呼吸,感觉应舒畅,屏气时,供给阀应停止供气。

关闭气瓶阀,应能再次听到报警器的报警声。做深呼吸数次,随着管路中余气被吸尽,面罩应向人体面部移动,并感到呼吸困难,证明面罩和呼气阀气密性良好。

完成上述检查后,即可打开气瓶开关,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压力表,留出撤退时间。报警声响,立即撤出灾区。

 用后处理:

 呼吸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先卸下气瓶,擦净器具上的油污,用中性消毒液洗涤面罩,口鼻罩,擦洗呼气阀片,最好用清水擦洗,洗净的部位应自然凉干。最后按要求组装好,并检查呼气阀气密性。使用后的气瓶必须重新充气,充气压力为28~30MPa。 保养:

(1)打开气瓶阀,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短暂的汽笛声;气瓶阀完全开启后,检查气瓶的储气压力,一般不低于25Mpa。

(2)关闭气瓶阀,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在5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大于2Mpa,表明供气管系气密性完好。

(3)轻轻按动供给阀膜片,观察压力表指示值的变化,当压力下降至4-6Mpa时,残气警报器发出汽笛声。

七、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一、适用范围

佩带式防爆照明灯(以下简称照明灯)是指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提供照明用的个人佩带式照明灯具。

本细则所规定为照明灯的一般通用性管理办法,生产厂家有特殊说明的,以厂家规定为准。

二、仓储

(一)照明灯应储存在正规装备器材仓库。

(二)未使用过的照明灯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照明灯入库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入库存放,经检查完好的照明灯可恢复原包装状态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

2、非充电式照明灯宜拆除电池,每半年检查一次,查看有无腐蚀、发霉现象。充电式照明灯每季度进行一次功能检查(以说明书为准),亏电严重的可按使用说明书先放余电再充电后进行检查。

3、照明灯不得重压、撞击;

4、照明灯最长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非充电式照明灯电池宜密封保存,超过一年应更换。

(三)使用过的照明灯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除污处理(注意塑料外壳不可用化学试剂擦拭,用湿布擦拭),特别是透明玻璃应保持干燥清洁;

2、必须拧紧照明灯的灯头、握柄、尾盖间的连接部分;

3、要保证照明灯的开关不易碰上周围物体,以防误碰点亮;

4、使用过的照明灯必须与未使用的照明灯分开存放,且不能与有毁损的或待充电、待换电池、待检修的照明灯混放。

5、每半年应对照明灯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

6、最长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三、使用

(一)用于执勤的照明灯日常可按其结构固定在头盔上,也可存放在专门的工具箱里。

(二)照明灯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内容包括:

1、外壳是否有破损,零部件是否紧固可靠,透明玻璃是否光亮;

2、灯具旋钮是否可靠,强光、工作光转换是否正常;

3、根据厂家说明书对电量进行检查,电量不足的不得使用;

4、是否有防爆合格证,没有防爆合格证的照明灯不得使用。

(三)配戴式防爆照明灯可在允许的防爆区域使用,不得在水中使用,也不得浸油及接触腐蚀性化学品。

(四)消防员出勤时,照明灯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共同使用,以提高消防员自身防护能力,并在使用中注意以下事项:

1、灭火时注意避免照明灯与火焰或熔化的金属直接接触;

2、避免照明灯直接照射身边其他消防员的眼睛;

3、照明灯变暗或有亏电指示时应及时撤离现场。

(四)为减少照明灯的非战斗磨损,提倡日常训练中使用训练专用照明灯。已经用于执勤2年以上及经维修技术状态良好的照明灯均可在训练中使用。

四、维护保养

(一)照明灯应定期清洁除污处理。执勤照明灯一般每1个月清洁处理一次,透明件每次使用后要清洁处理,入库存放前必须清洁处理。

(二)外壳清洁处理一般用湿布擦拭,金属外壳有较严重油污可用酒精试剂清洗表面;但塑料外壳的照明灯不可用化学试剂擦拭,必须用湿布擦拭,以防腐蚀塑料表面;照明灯不可用水冲洗,更不能放入水中清洗;照明灯的透明件材料若是玻璃,用玻璃水擦洗;透明件材料 若是塑料,则先用湿布擦洗,再用干布擦干净。

(三)每半年应对照明灯进行一次充放电,先放余电再充电,有条件的应建立照明灯检查登记表,记录每次检查、充电的日期。

五、检验维修

(一)照明灯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外壳是否有破损,零部件是否紧固可靠,透明件是否光亮;

2、旋钮是否有效,功能是否正常;

3、电量是否正常;

4、电池是否需要更换电池,充满电后放电时间比新灯减少一半即应更换电池。

以上问题如有发生,应及时进行维修,不能维修或整体性能严重下降的,应及时进行更换,废旧电池回收后交生产厂家。

(二)照明灯维修必须经厂家培训并取得资质。

(三)维修后的照明灯必须进行登记,并在灯具的显著位置标明。

六、退役

(一)照明灯达到以下状态之一者应作退役处理:

1、正常服役四年(含)以上;

2、外壳破损,无法修复且影响使用;

3、灯体内和辅料严重损坏而无法修复;

4、经消防装备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灯具性能指标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二)退役的照明灯除用作静态展示和装备教学外,一律作报废销毁处理,不得重复使用或变卖。

八、消防员呼救器

消防员呼救器(以下简称呼救器)是指消防员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时,佩戴于身体明显部位用于呼救报警的装置。GA401(部分)532 指示灯

应采用发光二极管指示灯。53 电子元器件.3 冶.1 应进行三防(防潮、防霉、防 盐雾)处理。5.320 02 54 整机性能要求.4.1 允许静止时间: 3 0 s 士5 s , 5.4.2 预报替时间: 1 5 s 士3 s.5.4.3 预报警声响信号: 断续声响信号或区别于报警声响信号的连续声响信号;声级强度: 距离 1 m 远处,>6 5 d B , 5-4.4 报警声响信号: 连续声响信号;声级强度: 距离 3 m远处,>9 5 d B , 5.4.5 低电压告警声响信号: 若采用,则该信号应区别于预报警声响信号和报警声响信号的告警声响

信号;声级强度: 距离 1 m远处,>6 5 d B , 5 , 4.6 连续工作时间 a)连续开机时间: >1 5 h;b)连续报警时间: >6 0 m i n , 5.4.7 质量 : 簇3 0 0 g(包括电池)。.4.8 外观: 呼救器结构应完整,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斑点、气泡、裂纹和伤痕。.4.9 防爆性能: 呼救器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 3 8 3 6.1-2 0 0 0 和 G B 3 8 3 6.4-2 0 0 0的规定 5.4.1 0 绝缘性能

a)呼救器正负电极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在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应不低于 5 0 Mf 1;b)呼救器正负电极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在湿热试验后不应低于1.5 Mr l.5.4.1 1 防水性能

呼救器置于水深为 7 m的容器内2h,应无水渗人呼救器内。

二、仓储

(一)呼救器应储存在正规装备器材仓库。

(二)未使用过的呼救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呼救器入库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入库,并与厂家联系,经检查完好的照明灯可恢复原包装状态入库存放;

2、非充电式呼救器宜拆除电池,每半年检查一次,查看有无腐蚀、发霉现象。充电式呼救器每季度进行一次功能检查(以说明书为准),亏电严重的可按使用说明书充电后进行检查。

3、呼救器不得重压、撞击;

4、呼救器最长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非充电式呼救器电池宜密封保存,超过一年应更换。

(三)使用过的呼救器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存放前必须用软布或海绵清洁干净,检查其外观是否有进水缺陷,如裂纹、破损以及零部件缺失,并进行功能性检查,必要时对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维修的不得入库。

2、非充电型呼救器入库后应拆除电池,充电型呼救器充电后存放;

3、使用过的呼救器必须与未使用的呼救器分开存放,且不能与有毁损的或待充电、待换电池、待检修的呼救器混放。

6、呼救器要按编号进行出入库登记,最长放置时间不能超过二年。

三、使用:

(一)用于执勤的呼救器宜放置在消防衣架上方或专用保管充电箱中(充电式),也可固定在空气呼吸器背带等易于取到、不易磕碰跌落的地方,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呼救器首次使用应进行检查,内容包括:

1、未有磁匙压板的呼救器应检查电源、强警复位等开关是否正常,正常开启后方可佩带使用;

2、注意检查各部件的完整性,磁钥压板上的编号与实名的一致性是否相符;

3、配有磁匙压板的呼救器长时间存放内部开关易有磁化现象,造成无法接通电源,取下磁匙压板后,先用磁匙压板轻轻敲击,灯闪后方可佩戴使用;

4、检查呼救器电量,电量不足不得使用;

5、检查呼救器强制报警是否可靠;

6、启动呼救器,检查静止状态15s是否预报警,30s是否连续报警,位置变化后,报警是否能正常接触;

7、是否有“防爆标志Exib I/II BT4”、“在爆炸性环境中不得拆卸和更换电池”、“低电压告警后,应及时更换相同型号和规格的电池”等的永久性标签,没有上述标签的不得使用。

(三)呼救器使用范围:

1、呼救器根据适用环境的要求可使用在I类、II类、IIB类防爆区 域或以上区域的易燃、易爆场所;

2、呼救器不得在高于70℃的环境中使用。

(四)呼救器应与消防头盔、手套、灭火防护靴、灭火防护服、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共同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呼救器宜佩带在空气呼吸器背带上,且位置应明显,不易遮盖,并保证使用者可正常操作。如前胸、背部、腰带侧面,也可佩带在肩部(无线呼救器与对讲机同时使用时分别于左右肩,以免无线信号互相干扰);

2、进入火场前必须检查电量,并测试强制报警是否可靠,磁条搭扣应统一存放在消防车驾驶室或指挥员处,完成任务后再行领取;

3、进入火场必须使呼救器处于自动状态,并保证呼救器频闪灯清晰可见;

4、使用中应避免尖锐物体撞击发声腔的陶磁片(剌叭);

5、呼救器不得浸泡在水中;

(五)呼救器使用前须认真阅读说明书,按使用说明书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熟记以下主要技术指标: ①静止状态时间30s±5s ②预报警时间15s±2s ③强报警时间≥60分钟

④预报警声音响度≥65dB(1米远)⑤强报警声音响度≥95dB(3米远);(六)日常训练可不佩戴呼救器

四、维修和保养

(一)呼救器应定期清洁壳体,水淋后要及时擦拭晾干,保持干燥、整洁。

(二)每次使用后要检查电池是否欠压,充电式的呼救器每使用一次充电一次,非充电式呼救器待机使用10小时或强响30分钟后,更换同种型号的电池,专用电池可直接从厂家进货。自行更换电池时,注意后盖的防水问题,有的生产厂家后盖及螺丝涂有密封胶,更换电池上后盖时应涂同型号的密封胶。

(三)充电式呼救器在没有使用的状态下,每一个月充电一次,充电前要检查充电器是否状态良好,如有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

(四)呼救器使用时造成损坏的应及时与厂家联系,不能自己拆卸修理。

(五)呼救器壳体上一般有编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及厂家说明,不要损坏与清除以备厂家进行同批次质量跟踪检查。

五、检查维修

(一)执勤的呼救器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观察壳体磁匙开关是否开裂,卡子是否牢固;

2、生产厂家编码、标识是否齐全;

3、电池电压是否正常,发声腔内是否有异物;

4、进行待机、预警、手动报警等检查;

5、充电式呼救器充电装置是否正常,电源线和充电连接线有无断路和短路。

以上问题发生应及时进行更换,凡属维修范围的应及时与厂家联系维修或更换。

(二)呼救器一旦发生故障,使用者不得自行拆卸维修,应由厂家专业维修人员负责修理。

(三)对维修后的呼救器,必须按编号进行登记观察工作状态,厂家存档管理。

(四)呼救器维修,由厂家专业人员修理或经厂家培训并取得厂家维修资质证后方可修理。

六、退役

(一)呼救器达到以下状态之一者应作退役处理:

1、正常服役使用三年(含)以上;

2、壳体外部发生裂痕或损坏;

3、开关失效,发生腔内压电陶磁片损坏或是变音;

4、电路元件早期失效故障无法维修的;

5、专业生产厂家技术维修无法修理的;

6、经消防装备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性能指标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

(二)退役的呼救器除用于静态,展示和装备教学外,一律报废,销毁处理或由厂家回收,不得重复使用或变卖。

种类:

1、消防员自动呼救器(SUPER PASS美国)

技术性能:带有四个LED发光显示,可同时作为跟踪灯使用;18-22s预报警,LED变成红色,30-35s闪烁加快,同时报警声达到

98分贝,3m距离;可选择带温度报警功能;9V碱性电池,在工作模式可达300h,报警模式2-4h.使用方法:打开开关,报警器自动发出尖锐的报警,并伴随着可见光,尔后,在静止状态下仪器每隔18到22秒自动报警一次,不用时,只需将开关关闭即可。

维护保养:注意表面清洁、干燥。

注意事项:尽量放置在通风的地方;火场归队后及时擦干水积;经常测试呼救器性能以防失灵。

2、MFL9400多功能防爆呼救器

技术性能:报警信号——呼救器进入待机状态后,使用者在超过22秒钟静止不动时,呼救器自动转入预报警状态;预报警启动并经过12秒钟不予解除则进入强报警状态,呼救妻可同时发出声、光和无线电三种报警信号;当使用者预感危险或面临紧急情况时,也可手动报警。呼救方式——工作现场可根据声、光报警信号确定遇险人员的具体方位并对其实施救援;同一组的6个呼救器均可分别单独接收其他5个呼救器发出的无线电报警信号,并对应信号指示识别出遇险人员的分机编号前往救援。使用特性——隔爆型最高防爆等级,可在易燃易爆场所安全工作;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使用方法:将责任安全扣取下,呼救器即处于待机状态;呼救器进入预报警状态后,则可按设定的声音、对应的时间段和时间间隔发出声、光、电报警信号,其连续报警时间达48小时;危险消除后,在预报警、手动报警和自动强报警状态均可随时解除报警,使呼救器

回复至待机状态。

维护保养:注意表面清洁、干燥。

注意事项:尽量放置在通风的地方;火场归队后及时擦干水积;经常测试呼救器性能以防失灵。

3、无线传输消防员呼救器

使用方法:打开接受机和呼救器开关进行逐个信号测试,特别是呼救信号和发出警告信号的测试。在测试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展工作。执行任务的消防队员可随时将自己所处的状况(危险或安全)通过随身携带的呼救器通过无线传输至远处的接收器(指挥员),每个消防队员都有经系统配给自己的独一无二的ID地址,(1-999个)从而一旦打开消防队员身上的呼救器,通过特定的传输协议,接收器就可以自动识别每个消防队员的状态,对他发出的紧急求助信号作出第一反应,同时呼救器所发出的尖锐的报警信号也容易为遇险人员定位,从而保证了消防队员的安全。当遇紧急情况,如建筑物可能倒塌,油罐或化工装置可能发生爆炸时,可由接收机(指挥员)发出警告信号,通知全体消防员紧急撤离危险场所,以避免发生人员伤亡。

维护保养:注意表面清洁、干燥。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腐蚀性物质;火场归队及时擦干水积;注意轻拿轻放;一有问题不要随意拆卸;经常检查设备性能是否完好、电量是否充足。

九、方位灯

 方位灯又称信号灯,是一种用于信号警示和方位显示的装置。作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方位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防爆性能、抗冲击性能及较高防护等级。资料及外观检查

1、厂商应提供在有效期内的该型号方位灯型式检验报告。

2、检查是否有防爆标志,并且为Ex iaIICT6。

二、性能检验

1、放入水中看还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称重

方位灯的重量为0.1kg

3、工作时间检验

更换上新电池,强光防爆方位灯连续工作时间是否大于100小时。长明防爆方位灯连续工作时间是否大于30小时。

十、消防轻型安全绳

使用方法:是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与小安全钩、安全带等个人装备联用。战斗员登高作业时,将此绳打开将自己捆扎于固定物上,起自身防护作用,以防摔落。

维护保养:

1、经常检查自救绳的牢固可靠性,发现破损及时停止使用;

2、淋湿后应放阴凉处阴干,不可置与太阳下曝晒或火烤。

注意事项:

1、不可与酸、碱、盐等腐蚀性物体接触;

2、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3、防止于尖锐物体接触而受损。

十一、消防腰斧

1、用途:

 具有平砍、尖劈、撬门窗和木楼板、弯折窗门、金属栅条等功能,还可在攀高爬下时借助腰斧尖刃防止滑跌,是消防员随身佩带的火场破拆工具 技术参数:

1、腰斧的金属表面要平整光洁,无裂纹、毛刺、凹痕或有杂质等缺陷;平刃、尖刃、柄刃和斧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整斧各平面对称于该平面;橡胶斧柄套设计便于安全、舒适抓握;橡胶斧柄套热压在斧柄上,粘结牢靠、不松动,无碎渣、气泡、孔隙、夹杂物及其它明显缺陷,表面花纹清晰。

2、腰斧质量不大于1.0kg。

3、腰斧选用45#优质碳素钢。

4、刃口硬度为HRC48~HRC 56。

十二、消防员灭火防护头套

性能参数:

 阻燃头套的阻燃性能指标如下。(1)续燃时间:经纬向均不大于2 s。(2)阴燃时间:经纬向均不大于5 s。

(3)损毁长度:经纬向均不大于100 mm,且无熔滴。(4)氧指数(LOI):不小于28%。

十三、防静电内衣

 防静电内衣与防静电服的设计功能和防护原理相同。防静电内衣一般选用纯棉纱、混纺纱线或化纤线与金属导电纤维丝并线,经过织布、染整和抗静电处理制成,具有较好的吸湿和透汽性能。 注意:

 禁止在防静电内衣上附加或佩戴任何金属物件,并应保持

防静电内衣清洁。穿用一段时间后,应对防静电内衣进行防静电性能检验,不符合要求的防静电内衣不允许继续使用。 防静电内衣应用清水洗涤,必要时可以加适量的皂液,然后凉干。洗涤时应小心,不可损伤服装纤维。

十四、消防护目镜

1、功能:

 消防护目镜是消防员在进行各种消防作业时用于保护眼睛的防护装具,以防飞溅物进入眼内或冲击面部造成伤害。具有防尘、防热、防紫外线辐射、防高强度冲击和防高速粒子冲击的功能 

2、构成

 消防护目镜由镜片、密封挡圈和松紧系带组成。镜片通常采用聚碳酸酯材料,视野宽大,镜片内侧有防雾涂层,外侧有防刮涂层,并且具有较高的紫外线吸收率。镜片周围的密封挡圈根据人体眼部尺寸结构设计,使用可调节松紧带系紧后,同佩戴者面部结合紧密,可以防止固体颗粒、液滴等的渗透。 消防护目镜的主要性能如下。

(1)抗冲击性能:面罩经直径为22mm,质量为45g左右的钢

球从1.3m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后,不破碎或有明显冲击斑痕。(2)抗高速粒子冲击性能:面罩经发射速度为45m/s,直径为3mm的钢球冲击后,不破碎或有明显冲击斑痕。

十五、抢险救援头盔

1、功能:

 抢险救援头盔适用于消防员执行抢险救援作业时佩戴。抢险救援头盔一般不考虑耐热性能,而对头盔的冲击吸收性能、耐穿透性、电绝缘性、侧向刚性、下颏带拉伸强度等性能的要求则与消防头盔相同。

2、构成

 抢险救援头盔的结构与消防头盔相似,由帽壳、佩戴装置、面罩、披肩和下颏带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帽壳分为无帽沿型或有帽沿型。顶部设计成无筋或有筋结构,并可设计安装通信、照明等配件的结构,帽壳颜色采用浅色或醒目色;

(2)头盔佩戴装置中帽托和缓冲层形状适体,帽箍能灵活

方便地调节大小,接触头前额的部分具有透气、吸汗功能,佩戴舒适;

(3)面罩颜色为无色或浅色透明,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刚性的耐热材料注塑制成;

(4)披肩为装卸式,采用具有阻燃防水性能的纤维织物缝制而成;

(5)下颏带可以灵活方便地调节长短,保证佩戴头盔稳定舒适,解脱方便。技术性能参数:

 1.冲击吸收性能

 5kg钢锤自1m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头盔,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不大于3780N。 2.耐穿透性能

 3kg钢锥自1m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头盔,钢锥不能触及头模。 3.阻燃性能

 火焰燃烧帽壳15s,火源离开帽壳后,帽壳火焰在5s内自熄。

 4.热稳定性能

 在温度为180℃±5℃条件下,经5min后,救援头盔边沿无明显变形;硬质附件须保持功能完好;反光材料表面无炭化、脱落现象。 5.电绝缘性能

 交流电2200V,耐压1min,帽壳泄漏电流不大于3mA。 6.侧向刚性

 帽壳侧向加压430N,帽壳最大变形不超过40mm,卸载后变形不大于15mm。 7.下颏带抗拉强度

 下颏带受450N±5N拉力,不发生断裂、滑脱,延伸长度不大于20mm。 8.质量

 救援头盔的质量(不包括面罩和披肩等附件)不大于800g。

十六、抢险救援手套

1、功能:

 消防救援手套是消防员在抢险救援作业时用于对手和腕部提供保护的专用防护手套。不适合在灭火作业时使用,也不适用于化学、生物、电气以及电磁、核辐射等危险场所。

2、构成

 消防救援手套为五指分离,允许有袖筒。消防救援手套由

外层、防水层和舒适层等多层织物复合而成。这些材料可以是连续的或拼接的单层,也可以是连续的或拼接的多层。并且为了增强外层材料的耐磨性能,可以在掌心、手指及手背部位缝制上一层皮革。技术性能参数:  1.阻燃性能

 手套和袖筒外层材料的损毁长度不大于100mm,续燃时间不大于2.0s,且无熔融、滴落现象。 2.耐热性能

 整个手套和舒适层在180℃±5℃温度下保持5min,其表面无明显变化,且无熔融、脱离和燃烧现象,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不大于5%。 3.耐磨性能

 手套本体掌心面组合材料用粒度为100目的砂纸,在9kPa压力下,经8000次循环摩擦后,不被磨穿。 4.抗切割性能

 手套本体和袖筒外层材料的最小割破力不小于4N。 5.耐撕破性能

 手套本体掌心面和背面外层材料的撕破强力不小于50N。 6.抗机械刺穿性能

 手套本体组合材料的刺穿力不小于45 N。 7.整体防水性能

 手套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在水中无渗漏。 8.灵巧性能

 手套的徒手控制百分比不大于200%。 9.握紧性能

 戴上手套与未戴手套的拉重力比不小于80%。 10.穿戴性能

 手套的穿戴时间不超过25s。

十七、抢险救援服

1、功能:

 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是消防员在进行抢险救援作业时穿着的专用防护服,能够对其除头部、手部、踝部和脚部之外的躯干提供保护。不得在灭火作业或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物质及危险化学物品作业时穿着。

2、构造

 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由外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等多层织物复合而成,可允许制成单衣或夹衣,并能满足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要求和辅料相对应标准的性能要求。 1.穿着要求

 ①穿着者应选择合适规格的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并应与防护头盔、防护手套、防护靴等防护服装配合使用。 ②穿着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前,应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损伤,接缝部位是否有脱线、开缝等损伤。如有损伤,应停止使用。

 2.维护保养

 ①每次抢险救援作业或训练后,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应及时清洗、擦净、晾干。清洗时不要硬刷或用强碱,以免影响防水性能。晾干时不能在加热设备上烘烤;

 ②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在运输中应避免与油、酸、碱等易燃、易爆物品或化学药品混装。

 ③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贮存和使用期不宜超过三年。技术性能参数:

 1.外层面料性能

 ①阻燃性能:续燃时间不应大于2s,损毁长度不大于100mm,且无熔融、滴落现象。

 ②表面抗湿性能:沾水等级不小于3级。

 ③断裂强力:经、纬向干态断裂强力不小于350N。 ④撕破强力:经、纬向撕破强力不小于25N。

 ⑤热稳定性能:在温度为180℃±5℃的条件下,经5min后,沿经、纬方向尺寸变化率不大于5%,且试样表面无明显变化。

 ⑥单位面积质量:单位面积质量为面料供应方提供额定量的±5%。

 ⑦色牢度:耐洗沾色不小于3级,耐水摩擦不小于3级。 2.防水透气层性能

 ①耐静水压性能:耐静水压不小于17kPa。

 ②透水蒸气性能:水蒸气透过量不小于5000g/(m2³24h)。 3.舒适层性能

 在阻燃性能试验中无熔融、滴落现象。 4.针距密度

 明暗线每3cm不小于12针,包缝线每3cm不小于9针。 5.色差  不小于4级。 6.接缝断裂强力

 外层接缝断裂强力不小于350N。 7.硬质附件热稳定性能

 在温度为180℃±5℃条件下,经5min后,保持其原有的功能。

 8.缝纫线热稳定性能

 在温度为180℃±5℃条件下,经5min后,无熔融、烧焦的现象。

 9.防静电性能

 整套救援服的带电量不大于0.6μC。 10.质量

 整套救援服质量不大于3kg。

十八、抢险救援靴

1、功能:

 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靴是消防员在抢险救援作业时用于保护脚部、踝部和小腿部的防护装备,不适用于灭火作业或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物质及危险化学物品作业时穿着。

2、构造

 救援靴由靴底、靴帮、靴头三部分构成。靴帮材料采用皮

革,靴外底材料为橡胶。

 靴底由橡胶外底、聚氨酯绝缘层、不锈钢底板、无纺布软底层、海绵层和衬里层等组成。靴底具有阻燃、隔热、耐高温、防滑、抗刺穿、耐电压和耐磨耗等功能。

 靴帮由衬里层、线布层、阻燃防水牛皮层等组成,具有阻燃、耐高温、抗辐射热、保暖、抗切割等功能。并且在靴帮上各块皮革的缝合部位还进行了防水处理。靴帮上可加有防尘网,能有效防止在作业过程中各种液体和杂物溅入靴内。 靴头由衬里层、复合层、钢包头、橡胶衬条、线布层和阻燃防水牛皮层等组成,具有防砸和防切割的功能。

3、维护:

 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靴使用与维护方法如下。(1)穿着前,应该先检查其是否有破损。

(2)救援靴不得在灭火作业时,或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物质及危险化学物品作业时穿着。

(3)救援靴受潮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不得用高温烘烤或放在强烈日光下暴晒,沾上污垢后,可干刷或用布擦。(4)皮质部分应至少每周上油一次,以保持柔软和整体防水性能。

(5)贮存救援靴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及受潮,不得与酸碱、油及有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贮存库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存放应距地面和墙壁200mm以上。

技术性能参数:

 1.靴帮耐弯折性能

 经反复弯折20000次后,无裂纹,松面、掉浆等现象,允许有死折。

 2.靴帮抗切割性能

 经抗切割试验后,不被割穿。 3.靴帮抗刺穿性能  最大刺穿力不小于45N。 4.靴帮抗辐射热渗透性能

 经辐射热通量为10 kW/m2±1kW/m2 ,辐照1min后,内表面温升不大于22℃。 5.靴头性能

 防砸内包头的技术要求符合HG 3081-1999中第3.1.1、3.1.2条的规定,靴头分别经10kN静压力试验和冲击锤质量为23kg,落下高度为300mm的冲击试验后,其间隙度均不小于15mm。

 6.靴底抗刺穿性能

 靴底与靴跟的抗刺穿力不小于1100N。 7.防滑性能

 救援靴在进行防滑性能试验时,始滑角不小于15°。 8.电绝缘性能

 救援靴的击穿电压不小于5000V, 且泄漏电流小于3mA。

 9.阻燃性能

 救援靴上各试验点在试验后其损毁长度不大于100mm,离火自熄时间不大于2s,且无熔融、熔滴或剥离等现象。 10.热稳定性能

 在温度为180℃±5℃条件下,经5min后,救援靴上任何部件不产生熔滴,所有硬质附件保持性能完好。 11.隔热性能

 在隔热性能试验中被加热30min时,救援靴底内表面的温升不大于22℃。 12.防水渗透性能

 将救援靴浸入注水的容器内,水面距靴口最低点的距离不大于25mm,经4h后,靴内无水渗透现象。 13.金属衬垫耐腐蚀性能

 若在救援靴的靴内底中采用金属衬垫,则金属衬垫经腐蚀试验后,试样上无锈斑、锈痕、斑剥、针孔状的斑点等现象发生。 14.质量

 整双救援靴的质量不大于3kg。

第二篇: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课 题: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授课时间:4课时 地 点:主教111 目 的:使同志们熟悉对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次生核化生危害知识及防护方法,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及保管方法。教学方法:采取正课教育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课堂中穿插分组讨论和随机提问。

授课人:史洪强

要 点:

1、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4、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5、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6、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课题引入: 如何在战场上保存下来,与有效的杀伤敌人是战场上取胜的重要因素。科技的进步,战争也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核武器时代,熟练掌握常规武器及核化生等武器的知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有助于我们明悉对战场的态势,赢得战场的胜利。

授课内容: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第一节 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在战场上遭受敌常规武器袭击时,应善于利用各种地形、战斗工事和建筑物进行防护,有效保护自己。

一、常规武器及其杀伤破坏途径

常规武器就是除核、化学、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之外的其他武器。如各种轻武器、火炮、炸弹、火箭弹、导弹。

常规武器主要是通过火力来杀伤人员,摧毁武器装备,破坏工事和其他设施。所谓火力,就是指各种弹药经发射、投掷或者引爆后所产生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常规武器火力又分为地面火力和空中火力。其中,地面火力又包括轻武器火力和炮兵火力。轻武器火力主要以各种枪支射弹来杀伤人员。如自动步枪、冲锋枪和各种轻、重机枪等,它具有方向性强,速度快,但火力威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而炮兵火力和空中火力主是以各种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的弹片和爆炸震浪威力来杀伤人员,毁坏工事,破坏各种设施等,它具有火力猛、精度高、射程远、覆盖面积大(1发155榴弹炮弹,杀伤面积约800平方米)等特点。尤其是各种导弹和制导的炮弹、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造成的杀伤和破坏程度更大。

二、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一)开阔地上的防护

在开阔地上运动时,如突遭敌轻火力射击,应迅速卧倒,全身伏地,头部要低,以减少敌火杀伤,视情况也可出枪向敌射击。如遭敌炮真和空中火力袭击时,卧倒后,胸部不要紧贴地面,防止被炮弹、炸弹的爆炸震浪损伤。也可将双手交叉放在胸部或头部下进行保护。

在开阔地上防敌炮击一旦敌火力减弱,应观察周围地形,并迅速向有利地形或下个位置运动(最好采取匍匐姿势)。敌火力猛烈的时候,一般不要移动。但如发现炮弹、炸弹和火箭来袭时,应快速离开原来位置进行隐蔽,躲避敌火力打击。

(二)利用地形防护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足地而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平原、洼地等。地物是地而上口定的物体,如土丘、坟包、土坎、树木、房屋等。

地形是地面上防敌火力袭击较好的遮蔽物。由于遮蔽物的存在,就在遮蔽物的后面形成了一定范田的遮蔽界和死角。遮蔽物越高大,其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大,反之,遮蔽物越矮小,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小。

在利用地形时,要根据遮蔽物的高低、大小、形状、敌火力的威胁程度等情况,采取适当的姿势利用遮蔽界和用角防护。应做到:快速接近,细致观察,隐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应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位置。

利用堤坎、田埂时,应利用背敌斜面,根据地物的高低采取不同姿势隐蔽防护。田埂低,应卧倒,身体紧贴田埂。堤坎高,也可采取跪、蹲、坐、立等姿势进行防护。如要射击,可利用堤坎的右侧或顶部。

利用田坎防护利用土堆、坟包时,应利用土堆的背敌斜面;如果土堆比较小,可纵向卧倒,头紧靠土堆;如土堆较大,也可横向卧倒,但不要暴露身体。需要射击时,可利用土堆的右侧和顶部。

利用土堆防护利用土(弹)坑、沟渠时,通常利用其前沿和底部;纵向沟渠利用弯曲部;根据敌情和坑的大小、深度,可采取跳、滚、匍匐等方法进入。在坑里可采取卧、跪、仰等备种姿势实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才能实施观察、射击或转移。

利用弹坑防护树木可以有效防敌直瞄和间瞄火力的杀伤。利用树木防护时,通常利用其背敌面,树干较粗(直径50厘米以下)可采取卧、跪、立各种姿势;树干较细,通常采用卧姿。

(三)利用工事防护

所谓工事,就是为作战而构筑的防护性建筑物。如:各种射击掩体、堑壕、交通壕、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地堡、坑(地)道等,这些工事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工事内或在阵地附近行动而遭敌空、炮火力袭击时,要按信号或命令迅速进入隐蔽部或坑(地)道防护;如来不及进入隐蔽部时,应迅速在壕内卧倒或取适当姿势防护(有掩盖的堑壕、交通壕防护效果更好)。利用跪、立姿掩体防护时,应将随身武器迅速收回,靠至胸前,采取坐、跪、蹲等适当姿势防护。时间允许,应沿堑壕或交通壕快速进入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内。

利用掩体防敌炮火袭击崖孔(猫耳洞)是构筑在壕壁边上的一种防护工事。由于是构筑在地下,有一定的天然防护层(50~100厘米),防敌空、炮火力打击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有拐弯或孔口有防护设施的崖孔更好。进出洞可采用跨腿屈身进入、撤腿屈身。进入和退出猫耳洞退出的方法。进入时,先进靠近崖孔的内侧腿,在屈身转体收武器的同时臀部进入,然后是上体、头部,撤回外侧腿进入并坐好。退出时,先出外侧腿,在转体屈身的同时头部、上体、臀部出洞,最后撤出内侧腿。

(四)利用建筑物防护

坚固的建筑物对敌空、炮火力打击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收到敌空、炮火力袭击警报和号令时,应利用墙根、房角、床、桌等物体,采取蹲、跪或卧倒姿势进行防护。但要尽可能避开易倒塌、易燃烧建筑物,不要在独立明显或敌可能会重点攻击的建筑物内隐蔽防护,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如发现敌精确制导武器向防护的建筑物袭来时,应迅速离开建筑物进行躲藏,并利用其它地形实施防护。在建筑物内需要射击时,应尽可能靠近门窗,采取适当姿势射击。

利用建筑物防护注意:由于空中火力可以不断的变换攻击方向,因此,在防护的同时要不断观察空中情况,及时调整防护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按统一的命令,集火打击敌飞机。

第二节 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是禁用的,但随着战争的升级,敌人也有使用的可能性。在战场上,敌人一旦使用核武器,应充分利用地形和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尽量避免其伤害。

一、核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亦称“原子武器”,是利用重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或轻原子核自持聚变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统称,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核武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我国1964年开始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工具和其他部分。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工具有关。

(二)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它通常用“梯恩梯当量”(简称当量)表示。当量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放出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为2万吨当量。核武器按其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和千万吨级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武器的当量。目前核武器的当量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小型、安全和专门杀伤效应强的方面发展,以满足不同战术目的要求。

(三)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1.地下(水下)爆炸。地下爆炸一般用于破坏地下目标,并且造成弹坑以形成障碍;深度较浅的地下爆炸可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水下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和水下舰艇、水中设施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放射性沾染。

2.地面(水面)爆炸。核心爆炸形成的火球接触地面(水面)的爆炸,称为地面(水面)爆炸。地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地面和浅地下的坚固目标(地下指挥所、导弹发射井、永备工事、地铁等),并能造成严重的地面放射性沾染。水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舰艇、港口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水域或地面造成放射性沾染。

3.空中爆炸。核爆炸形成的火球不接触地面的爆炸,称为空中爆炸(简称空爆)。低空爆炸,主要用于地面较坚固的目标(野战工事、集群坦克、交通枢纽等)和杀伤野战工事内人员,还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沾染。中、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杀伤地面暴露人员和破坏不太坚固的地面目标(武器装备、飞机及机场设施、城市建筑等),不会形成影响部队行动的地面放射性沾染。超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摧毁飞行中的导弹、火箭和高空飞行器(卫星等),以及利用核电磁脉冲效应来干扰、破坏对方的通信联络和电气、电子设备。

(四)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爆炸时,产生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前四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时间。

1.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光辐射是以光速作直线传播的,其作用时间只有零点几到几十秒钟。光辐射作用于人主要是高温灼伤、强光致盲;作用于物,主要是易燃品燃烧、弹药爆炸、可燃物起火。如当量100万吨的核爆炸,在距爆心点3公里的距离上,可使钢铁和地表熔化,木制品等炭化。

2.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如当量为1万吨的核弹空爆时,冲击波到达1公里处约需2秒,到达2公里处约需4.7秒,到达3公里约需7.5秒。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间形成超高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冲击波对人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直接杀伤是超压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肺部的挤压作用和动压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塌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害作用。3.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面增大。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几百千米的高空爆炸,地面上其他杀伤破坏效应范围很小,但核电磁脉冲的影响危害半径可达几千千米,它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无线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它对人员杀伤作用相对较小。

5.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核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随风传播,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到爆心下风方向的广大地面上,形成不同沾染程度的沾染区。核武器地爆时放射性沾染严重,沾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害途径多。处于沾染区的人员会受到体外照射;染有放射性的空气、食物、水通过口鼻摄入人体从而引起体内照射。放射性沾染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暴露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会同时引起烧伤、冲击伤兼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对物体的破坏,主要是光辐射,其次是冲击波造成的。

二、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破坏威力大、毁伤效应全、杀伤反应快、环境危害长、心理震摄强,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对核武器的防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核爆炸瞬时效应的防护;二是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一)对核爆炸瞬时效应的防护

1.利用地形防护。当发现核爆炸闪光,在开阔地上的人员无工事和地形地物利用时,应迅速卧倒,尽可能背向爆心在开阔地上的防护。

卧倒时,将武器置于身体的一侧地面,两手交叉压于胸下,两肘前伸,头自然下压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嘴(有条件时堵耳),憋气(当感到热空气时),两腿伸直并拢。人员卧倒能减少迎风面冲击波的五分之一;闭眼、遮脸、压手、头部下压置于两臂之间都能减少光辐射的烧伤;闭嘴、憋气能防冲击波扬起的泥沙从口腔灌入,并可防热空气灼伤呼吸道;两腿两脚并拢能减少辐射和冲击波的伤害,并能保护会阴部。

当收到核袭击警报信号时,正在行驶中的车辆、人员应迅速选择附近有利地形掩蔽,并做好防护准备。

利用各种地形防护

(1)利用土丘、坟包、土坎等各种高于地平面的地形地物防护。这些地形背向爆心的一面,对光辐射、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有遮蔽和削弱作用,人员位于遮蔽区内可以减轻或避免伤害。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利用就近地形(如土丘、坟包、土坎等),背向爆心紧靠遮挡一侧的下方迅速卧倒;若利用较大的土丘、坟包、土坡时,可对向爆心卧倒,重点防护头部。

(2)利用土坑、弹坑、沟渠等各种低于地平面的地形地物防护。当发现闪光时,应携带自身武器跃(滚)入坑内,身体蜷缩,跪或坐于坑内,两肘置于两腿上,两手掩耳,闭眼闭嘴,暂停呼吸。若坑大底宽,亦可横向或对向爆心卧倒。利用沟渠时,宜用横向爆心的沟渠卧倒防护,若沟渠的走向面对瀑心时,只能利用拐弯处防护。

(3)利用建筑物防护。坚固的建筑物对瞬时杀伤因素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室外人员应尽量利用墙的拐角或紧靠墙根卧倒;室内人员应在屋角或床、桌下卧倒或蹲下。但注意不要利用不坚固或易倒塌的建筑物,避开门窗处和易燃易爆物,以免受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将身体弯伏或卧于驾驶室内;车上人员尽量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此外,山洞、桥洞、下水道等都可用来防护;有时利用树木、丛林、青纱帐或潜入水中防护,也有一定效果。如人员看到闪光后,潜入水中20秒后露出水面,能减轻伤害。

2.利用器材防护。人员利用雨衣、防毒斗篷和衣物(服装、手套、毛巾)等防护,在一定距离上,可以减轻或避免光辐射的伤害。衣物的防护效果,一般是厚的比薄的好,浅色的比深色的好,密实的比稀的好。当收到核袭击警报信号时,暴露人员在既无掩盖工事、又无有利地形地物利用的情况下,应穿雨衣、披斗篷或做好服装装具防护的准备。

冲击波在一定范围内会损伤人员的耳鼓膜,对此,可利用炮兵防震耳塞、棉花或其他细软物堵塞耳孔防护。冬天放下帽耳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3.利用工事防护。各类野战工事对核武器都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与开阔地人员轻度伤害半径相比,堑壕、交通壕、单人掩体可减少1/2至2/3,崖孔、机枪观察工事、避弹观察工事可减少2/3至3/4,掩蔽部可减少3/4至5/6。

利用崖孔防护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鼓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蔽头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二)对放射性沾染(污染)的防护

1.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皮肤和进入体内。人员在沾染区活动或遇放射性灰尘沉降,应穿戴个人防护器材进行全身防护,有条件时,最好利用有掩盖的工事防护,以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皮肤或进入体内;留守人员在沾染区的行动要求:徒步通过敌人核袭击造成的大面积沾染地域时,除选择沾染轻、距离近的路线外,均应戴口罩或面具和扎“三口”(领口、袖口、裤口);乘车通过时还应穿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同时适当拉大车距,以防前车扬尘落在后车上;在沾染地域执行任务时,除注意个人防护外,人员应根据分队指挥员的命令进行换班、轮换休息、进餐饮水或撤离沾染地域。

2.减少体外照射。对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应控制照射量,不使其超过规定的容许标准。战时的体外照射参考控制量:人员一次(4天内)全身照射量为50伦,照射后30天不宜再照射;年积累量为150伦;终身积累量为250伦。

为减少体外照射,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避开高照射率的地区。②推迟进入污染区的时间。③缩短在污染区的停留时间。④乘车快速行动;⑤利用工事防护。此外,为减轻体外照射损伤和体内沾染的伤害,可提前服用预防药物,如口服碘化钾等。

3.消除放射性污染。对沾染人员的消除,通常分为局部消除和全部消除。局部消除是用毛巾擦拭或用水洗涤身体的暴露部位;对穿带的服装装具,用扫帚、树枝等就便器材拍扫或用抖拂的方法消除,其消除率达60~90%左右。全部消除是用淋浴或用水冲洗全身,对穿带的服装装具用水洗涤,其消除率通常接近100%。

对粮秣消除污染,可采用过筛、水洗、风吹、加工脱壳等方法,其消除率在90%以上。对饮水消除污染,可采用明矾等净化剂进行净化,或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消除。其消除率可达30~75%。对污染的武器装备、器材、可用扫刷、擦洗等方法实施。对地面、工事消除沾染,可采用铲除、扫除或冲洗等方法。

对地面、工事实施消除时,应从上风开始,尽量避免扬起灰尘。对消除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应集中起来进行掩埋处理。消除后的食物,需经检查合格后才能食用。

第三节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为了避免或减少敌化学武器的杀伤,战斗中应充分做好防护准备,使个人防护器材处于良好状态,要便于使用和不影响战斗行动。一旦遭化学袭击,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利用器材、工事等进行有效防护。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如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以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等。

(二)化学武器的毒剂种类 1.按毒害作用分类

(1)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等。

(2)糜烂性毒剂,是使细胞坏死、组织溃烂的毒剂,如芥子气等。(3)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缺氧的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等。

(4)失能性毒剂,是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暂时失去战斗能力的毒剂。如毕兹等。

(5)窒息性毒剂,是伤害肺部使人员缺氧窒息的毒剂。

(6)刺激剂,是直接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一类化学物质。此外,还有植物杀伤剂(也叫除莠剂),主要破坏森林、毁坏庄稼,超量使用时,对人、畜也会产生毒害作用。

2.按战术使用分类

(1)按能否造成人员死亡分:①致死性毒剂。这类毒剂的毒性大,主要用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削弱对方战斗力。如神经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等。②非致死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不在极高浓度下,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常能引起躯体或神经性失能,从而使对方迅速出现暂时降低成削弱战斗力的现象,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剂等。

(2)按杀伤作用快慢分:①速效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迅速致死或暂时失能而丧失战斗力,如沙林、梭曼、氢氰酸、毕兹毒剂等。②缓效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后,通常其毒害症状常在一至数小时后才出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也能影响对方的战斗力。如芥子气、路易斯气、光气等。(3)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①暂时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通常造成气、雾、烟状。主要使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短,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如沙林、氢氰酸、光气等。②持久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通常呈液滴和微粉状。主要使地面、物体、水源染毒,部分也可造成雾状使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几昼夜以上。如维埃克斯、芥子气等。

(三)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与常规武器比较,化学武器具有以下杀伤特点:

1.杀伤范围大。毒剂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或地面染毒,染毒空气能随风扩散到一定的地段。一般情况下,化学弹与同口径的杀伤弹比较,其杀伤范围要大几倍至几十倍。化学袭击不但能伤害被袭击地域和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内未防护的人员,还能渗入不密闭的工事内,伤害隐蔽的有生力量。

2.伤害途径多。常规武器主要靠弹头、弹片直接杀伤人员,而化学武器能造成空气、地面、物体、水源、食物等染毒。人员吸入染毒空气,皮肤、粘膜(或伤口)接触了毒剂液滴,误食了染毒的水或食物都会引起中毒,受到伤害。

3.持续时间长。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有杀伤作用,而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4.易受气象、地形条件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影响很大。有利的气象条件可增加杀伤效果,条件不利时,能使其杀伤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微风有助于毒剂云团的传播,风速过大能将毒剂云团迅速吹散,不易造成杀伤浓度,气温高,毒剂挥发快,持续时间短,严冬时,某些毒剂会冻结,降雨能冲掉毒剂液滴或使某些毒剂分解,降雪能将某些毒剂液滴掩盖;空气上下流动小(等温或逆温)时,毒剂云团不易消散,作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空气上下流动大(对流)时,染毒空气迅速扩散,作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等。

地形条件对化学武器的杀伤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开阔地面有利于染毒空气的传播,杀伤范围大,但杀伤作用时间短,在山谷、洼地、丛林、居民地,染毒空气不易传播和扩散,因而杀伤范围小,但滞留时间长,危害程度重等。

二、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一)遭化学袭击时的防护

1.利用地形防护。利用地形防护化学武器不能像防护核武器那样就低不就高,而要根据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利用的地点,尽量避开易滞留毒剂的地点和区域。条件允许时,应向上风向转移。

2.利用器材防护。当接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或发现敌人用毒剂征候时,应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或用预先准备好的简易防护器材,保护呼吸道和眼睛。当毒剂呈液体或气溶胶状时,还应穿上防毒衣、防毒靴套、戴好防毒手套,或穿上雨衣(披上塑料布),就便地包裹腿脚的器材,进行皮肤防护。同时,应防毒剂液滴溅落在随身携带的装具和武器上。情况允许时,人员应往上风向或高地转移。存放粮食、食品的器具都应加盖密闭;水罐也应加盖封严。

3.利用工事防护。情况允许,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它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通常先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进行隔绝防护。在查明毒剂种类并待其高浓度过后,再开启滤毒通风设备,即可不受伤害。利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防护时,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进入时应防止将毒剂带入,进入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戴面具防护。遭受持久性毒剂袭击后,离开工事前要进行下肢防护。

(二)直接通过染毒地域时的防护

在徒步通过染毒地域前,应充分做好防护准备,到达染毒地域前先利用地形迅速穿戴防护器材,其动作顺序是:①戴好防毒面具;②穿好防毒靴套(或利用就便器材包裹腿脚或扎好裤口); ③穿好防毒斗篷或雨衣(为便于持枪,斗篷可扣第一、二两个扣子);④戴好防毒手套;⑤整理和相互检查防护是否严密确实和便于行动。

直接通过染毒地域时,根据敌情和地形情况,应选择地质坚硬,植物层低、少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泥泞、松软、高草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情况允许,可适当拉开距离,大步行进,快速通过。通过后,应根据指挥员的指示或利用战斗间隙,检查染毒情况,对人员、服装、武器的染毒部位进行消毒,脱去防护器材,顺序是:①背风而立,将武器装备放置下风2~3步处。②脱去斗篷或雨衣,将染毒面向内折叠好放在武器一侧。③先脱去一只手套,取出皮肤消毒液,戴好手套,按次序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武器、器材放在上风(或侧风)处。④处理消毒物,对手套消毒。⑤脱去防毒靴套(或解除包裹腿脚器材)、防毒手套,最后脱去防毒面具。

(三)在染毒地域停留时的防护

在染毒地域停留时,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器材,尽量避免与染毒物体接触。利用战斗间隙对接触物体和活动地域进行消毒,严禁在染毒地域随便进食、喝水、大小便。

第四节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生物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旧称细菌武器。军事行动中用于危害人、畜和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由生物战剂、生物弹药及运载工具三部分组成。生物弹药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空炸弹、导弹弹头、布洒器等。按分散原理,生物弹药可分为爆炸型、喷雾型和喷粉型三类。其杀伤作用不同于一般杀伤弹,后者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靠弹片,而生物武器主要依靠装填的生物战剂使人类、牲畜、植物致病或致死,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

应用生物武器完成军事目的的行动称为生物战,旧称细菌战。生物战是受战争中传染病流行的启示而发展起来的。在历代战争中,因传染病流行,常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从而促成侵略者想以人工散播传染病的方法征服对方。如,13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热亚那地区的法卡要塞时,将死于鼠疫的尸体投入要塞,使守卫者发生鼠疫而溃退;1736年英殖民军将天花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加拿大印第安人,许多印第安人因此感染了天花病,使英军轻易地攻克了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日军曾对生物武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生产和使用。特别是日军“731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战俘和老百姓,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效能试验,杀害了2000多名我国同胞。同时,日军在我国浙江的宁波、衢县和湖南的常德等地用飞机投撒了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食物和杂物,造成这些地区鼠疫流行,千余人死亡。1952年,美军在朝鲜战场和中国边境地区大规模地使用生物武器,多达3000多次,所用战剂10余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鼠疫、霍乱、肺型炭疽和病毒性脑炎患者。

(二)生物战剂的分类

1.按微生物学特性分类。可分为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毒素和真菌等六类。

2.按致病效能分类。可分为致死性与失能性战剂两类:①致死性战剂是指病死率较高的战剂。可使人员患严重疾病,致死率大于10%,能引起对方较多的人员死亡,迫使对方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时直接、间接地影响交通和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在群众中造成的恐怖心理也远比常规武器大。②失能性战剂是指病死率较低,但临床症状较重,主要使人员暂时失去活动能力的战剂,可增加对方的负担。致死率小于10%。

3.按致病传染性分类。可分为传染性战剂与非传染性战剂两类:①传染性战剂是指生物战剂进入机体后,不但能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而且还能不断向体外排出,使周围人群感染,如肺鼠疫病人和霍乱病人。传染性生物战剂一旦在人群中引起少数人患病,就有不断扩大流行的趋势。②非传染性战剂是指能使被袭击者发病,从而使其暂时丧失战斗力和劳动能力,但病原体不能从病人体内排出,故对周围的人群不构成威胁,如布氏杆菌、土抗杆菌、黄热病毒等。可用于攻击与已距离较近的对方部队,以及实施登陆或空降前,对敌方阵地进行攻击。

(三)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生物武器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 1.致病力强,可造成失能或死亡。生物战剂的致病方法,少量战剂使人体就可以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如1克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使800万人致死,人只要吸入0.0003毫克的量就可死亡;1克乌疫衣原体悬浮液可使1500万人感染。各种战剂的性质不同,致病的途径不同,伤害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可造成失能,有的可造成死亡,但没有绝对的界限。不论造成失能或死亡,都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2.污染范围广,不易被及时发现。施放生物战剂,如在气象、地形等适宜的条件下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用一架飞机喷洒生物战剂,在下风方向可造成几百至几千平方千米的污染区。如用一架飞机运载三种武器所造成的杀伤面积:核武器(100万吨级)为300平方千米;化学武器(15吨神经性毒剂)为60平方千米;生物武器(10吨级)为100000平方千米。而且生物战剂无色无味,投放的带菌昆虫、小动物,也易与当地原有品种相混淆,因此不易发现。

3.传播途径多,有传染性,可造成疾病流行。生物战剂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及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且多数生物战剂可引起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如鼠疫、天花、霍乱、斑疹伤寒等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引起人员发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很快传播,造成疾病流行,迅速蔓延为疫区。同时,因敌撒布带生物战剂的昆虫也可能叮咬人员和动物而形成自然疫区源地。

4.危害作用时间长。生物战剂气溶胶危害时间通常为数小时(白天约2小时,夜间约8小时),散布在水或土壤中的生物战剂危害时间比气溶胶要长。散布的带菌昆虫与鼠类,传染性可保持数天或数月,有的生物战剂能在受感染的昆虫、动物体内长期存活,甚至传代。炭疽杆菌芽胞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十年。

5.有局限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没有立即杀伤作用。生物战剂绝大部分为活的微生物,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战剂的作用时间和效能都将受到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降雪、日光以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也很大。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不能立即使人致病,要经过一个潜伏期,其长短取决于战剂种类和侵入人体的剂量等,一般短者数十分钟,长者十几天。在潜伏其中,受污染的人员无明显症状,仍有战争力。

(四)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吸入。绝大多数生物战剂,可通过其气溶胶方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使人员发病。

2.消化道食入。人员误食或误饮被生物战剂污染的食物或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使其发生感染。

3.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使人发病。4.带菌昆虫叮咬。已受感染的昆虫、小动物叮咬人员,可使生物战剂经皮肤或血液进入人体,使人员发病。

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1.人员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只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特别是受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后,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防护措施就是防止生物战剂气溶胶从这些部位进入人体,能对毒剂气溶胶和放射性气溶胶进行有效防护的措施均适用于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例如各种军用防毒面具、民用防毒面具、防疫口罩、防尘口罩、甚至用布片、手帕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呆。防毒服、防疫服、简易皮防器材等个人防护器材可对身体表面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有防毒设搀的掩蔽部集体防护效果更好。缺乏条件时,也可利用地形地物避免和减轻危害。如运动到生物战剂气溶胶云团或污染区的上风方向;在黄昏、夜晚、黎明和阴天时,在高处待蔽:不停留在易滞留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植被区域。

2.粮食、食物与水源的防护。大批的粮食与食物应存放在封闭严密的仓库内;少量的粮食与食物,存放在密闭的箱、盒内以及塑料袋、厚纸袋或其它密闭容器内;水井与贮水器应加盖。在受到生物武器袭击后,应先将盛装粮食、食物和水的容器表面和覆盖物以及井盖表面消毒,检查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对敌投带菌昆虫的防护

主要是保护暴露皮肤,防止昆虫叮咬。

1.利用工事、房屋、帐篷防护。对门窗或出入口应安装纱窗、纱门、挂上用防虫药物浸泡过的门帘或关闭孔口、密闭闸。

2.利用器材防护。防蚊服、防蚊帽等均可用于个人防护。为了防止敌投放昆虫钻入衣服,可将袖口、裤脚扎紧,上衣塞入裤腰(或扎腰带),颈部围上毛巾。对于昆虫(蜘蛛一类小动物)的防护,应经常检查,将爬在衣服上的昆虫及时除去。

3.涂驱避剂。为了保护人员不受昆虫的叮咬,可使用驱避剂加以防护。常用的驱避剂有避蚊胺、驱蚊尿等。使用时,将药涂在暴露皮肤上,每次用量3~5亳升,避蚊胺涂抹后可维持4~6小时。或将药涂在衣服的裤脚、袖口那领口处。使用驱避剂,切忌全身涂抹,尤其不得抹入眼内,以免引起皮肤中毒。

(三)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生物战剂对人体伤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有效防止生物战剂的危害,在判断敌人可能使用生物武器时人员要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在污染区(疫区)或要进入污染区(疫区)执行任务的人员,需再次进行接种。当受袭击的部队或地区发生某种可疑传染病时,友邻部队或地区应接种相应的疫苗。

(四)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指有针对性的服用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预防的对象应包括下列人员:与生物战剂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已吞入或吸入生物战剂和接触、吞食被生物战剂污染的物品、食物及水的人员;被带有生物战剂昆虫叮咬过的人员;曾医治、护理及照顾过受生物战剂袭击而发病或死亡的人员;根据需要必须留在污染区或疫区工作的人员。

药物预防不能杀灭所有已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也不能预防所有生物战剂所引起的种种传染病。在紧急情况下,一般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此外,搞好个人卫生、战场卫生,增强人员体质和基础免疫力,消灭生物战剂的生存条件,预防传染病的产生和蔓延也是对生物武器防护的一条重要措施。

第五节 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对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是核化生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与核化生武器使用后的毁伤效果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点。为有效防护必须要在学习掌握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基础上,根据次生核化生危害的特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掌握其防护方法。

一、战场次生核化生的危害

次生核化生危害是指在战争中使用常规兵器打击军用或民用核化设施(如核电站、化工厂)而引发的核、化学或生物危害。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了解核化生设施遭袭产生的危害特点。

(一)核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核设施遭袭后的危害,主要是指核设施遭袭被毁后,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碘、铯、锶等),通过烟羽外照射、吸入内照射、食入内照射等途径对人员所造成的危害。放射性核素及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员的照射途径也有所不同。

碘进人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随饮食摄入和随污染空气被吸入。它是事故早期危害较大的主要核素。

铯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全身性和肺部照射。

锶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主要对骨髓和骨组织进行照射。它也是事故晚期危害较大的主要核素之一。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射能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直至机体损伤或死亡为止,要经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彼此不同,又相互制约,有的发展迅速,有的发展迟缓,可延续数年。

(二)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的危害,同样是指其遭袭被毁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造成的危害。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其毒理作用主要分为:呼吸系统毒物,包括氯气、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甲醛等;神经系统毒物,包括苯、有机磷杀虫剂、甲苯、磷及其化合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血液系统毒物,包括一氧化碳、氰化物、苯胺、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吸入中毒。染毒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伤害;二是接触中毒。皮肤、眼及伤口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伤害;食入中毒。通过饮食污染的食物和水等引起中毒。

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特点。一是局部的刺激和肌体腐蚀。二是阻止氧的吸收和输运。三是抑制体内酶系统的活力。四是破坏神经系统。

(三)贫铀弹使用后的危害

贫铀弹,是指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导弹、炸弹、炮弹、子弹等。贫铀弹爆炸后的危害,一是来源于其爆炸后弹体在高温反应中形成的放射性气溶胶,随风飘散,污染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二是来源于其爆炸后形成的带放射性微性污染的弹片。

贫铀弹对人员的放射性危害途径通常有三种。一是吸入伤害。即带有放射性微尘的空气,经呼吸系统吸人而伤害人体,这是贫铀弹对人员放射性危害的主要途径;二是食入伤害。即人员食入受贫铀弹放射性微尘污染的水、食物而造成人体伤害;三是接触伤害,即贫铀弹爆炸时带有放射性的弹片嵌入人的肌体,造成人员伤害。此外,人员接触贫铀弹放射性微尘污染的物体,也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人员受贫铀弹放射性伤害后,其外部表现症状有:脱发、肌体疲惫、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肌肉疼痛、震颤、记忆力减弱、睡眠失常、体重骤减、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手足出血、新生儿畸形等。

(四)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主要是指民用生物设施(如生物实验室、制剂室等)遭袭后,所释放的病毒、细菌、毒素、真菌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途径一般通过消化道、皮肤及呼吸道二种途径侵入人体。食入伤害,误食(饮)受污染的食物、水源等可以经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伤害;吸入伤害,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形成伤害;接触伤害,微生物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或昆虫叮咬进入人体形成伤害。

微生物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员的生理功能而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泄、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

二、对核设施遭袭后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敌常规兵器打击我民用核电站或核研究机构的核试验设施后,将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性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是由核反应原料被破坏后形成的放射性烟羽,随风扩散到核设施周围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甚至更远的范围内,造成空气、水源、地面等物体的放射性污染。同核武器使用后造成的放射性危害相比,它具有放射性强度小,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的特点。其对人员的伤害途径与核武器形成的放射性伤害相同

(一)对放射性烟羽的防护

1.利用防护设施和工事进行防护。当受到放射性烟羽危害威胁时,只要战斗情况允许人员应迅速进入房屋、帐篷,并关闭门窗;或进入坑道(工事内,并关闭防护门或工事进出口。

2.利用个人防护器材防护。当现地没有肪护设施和工事时,应迅速利用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进行防护,如果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应利用就便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如:戴防尘口罩,披上雨衣或塑料布,扣紧袖口、领口和裤腿,脖子上围上毛巾等,进行全身防护。当放射性烟羽沉降完毕,如风速不大,地面无灰尘扬起时,可解除全身防护器材,但不要脱口罩或面具。

3.尽量不在放射性烟羽沾染地域内喝水、吸烟、进食。减少与受染地面物体直接接触。情况允许时,应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或帐篷内饮食,如在露天条件下饮食时,应选择放射性烟羽沾染较轻、不易扬起灰尘的地点。

4.当必须在放射性烟羽污染地面上卧倒作战或坐卧休息时,应对人体接触的地面用铲除法进行消毒,将沾染地面的土壤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按一定的顺序,铲去地表面5~10厘米的表土。并堆积到下风方向,表面用净土压实,防止风起尘扬而影响下风人员安全。

5.在放射性烟羽沾染区内长时间停留时广应注意个人照射剂量的监督,发现受到较重的放射性烟羽伤害时,可视情况进行局部消除。

(二)通过放射性烟羽区时的防护

通过被放射性烟羽沾染的地域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揞施,尽量减少人员受放射性烟羽沾染的伤害。

1.通过前,应认真准备好人员呼吸道及全身防护器材。如:面具、口罩、防毒衣、防毒斗篷、雨披、围巾、小绳子等。

2.根据上级通报的放射性烟羽沾染区的范围,沾染的轻重分布情况,尽量避开较重的沾染地段,选择沾染较轻的路线通过,并应尽量采取乘车通过的方式机动,减少在沾染区的通过时间。

3.通过时,人员应全身防护,保持人与人、车与车之间的间隔,防止放射性烟羽扬起而影响他人:并应避免在沾染区内停留、休息、坐卧与饮食。

4.当通过沾染较重的地段时,通过前,有条件的可口服抗辐射药物,如服用硫辛酸二乙胺基乙酯,三醇与某些硫氢化合物等,这样可降低人员受放射性烟羽的伤害程度。

三、对贫铀弹使用后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一)进入使用贫铀弹区域时的防护

当预知有可能进入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地域执行任务,或需要从贫铀弹污染区域内通过时,应根据上级的指示、通报和专业人员的辐射监测情况,及时采取呼吸道和皮肤防护,如:戴面具、防尘口罩,穿防毒衣、防毒靴套,披雨衣、扎三口(袖口、领口、裤口)、戴手套,严格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避免人体肌肤接触。进入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地域执行任务的人员,应禁食放射性污染区内的水和食物,并尽量不在污染区内饮食。通过或撤出污染区后,可采取喷淋、冲洗等办法,对人员皮肤、装具等进行彻底洗消。

(二)受到危害后的防护措施

人员受到贫铀弹放射性伤害后,应立即服用促排铀的药物,降低人体内铀的含量。主要促排铀的药物有:碳酸氢钠、喹胺酸、氨羧基类络合剂(如促排灵)、氨烷基次膦酸类络合剂和二亚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等。此外,还应对症进行治疗。如增加营养,提高人体抵抗能力;服用治疗药物,促进肾功能恢复、纠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采用药物换血疗法,全面降低人体铀含量等。同时,还应辅以精神疗法,综合医治。

四、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

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相比,有着共同措施和手段,只是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因情而异。个人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应迅速利用防毒面具、口罩、氧气面具等,进行呼吸道防护。当离次生化学危害发生地较近,遇到有毒、有害化学液滴飞溅或飘移的气雾时,应利用防毒衣、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防毒靴和手套等进行全身防护。

(二)当情况允许,又有条件时,应迅速进入坑道工事或掩蔽部并关闭密封门或放下防毒门帘。人员进出按利用工事防敌化学武器袭击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因战斗需要,人员在次生化学危害范围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应避免在次生化学环境中饮食,可利用有防护条件的坑道工事进行饮食活动。并应利用坑道、工事等有利的防护条件,轮换解除防护、休息或检查更换器材。如果没有良好的坑道防护工事,人员可轮流到次生化学危害区外,进行饮食、轮休、更换防护器材等活动。

(四)当战斗行动需要,人员必须从次生化学危害地域通过时,应提前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当进入有氢氟酸、三氯化磷等可通过皮肤中毒的化学工业品存在的次生化学危害地域时,还应穿戴防毒服、防毒斗篷、雨衣、塑料布、防毒手套等进行全身防护。通过时,人员应尽量乘车行进以减少在危害区的运动时间,从而减轻人员在危害环境下呼吸负荷,降低可能伤害的几率。

(五)通过次生化学危害地域,或从次生化学危害地域中撤离的人员,应及时对服装、装具和武器进行消毒。

五、对次生生物危害的防护

对次生生物危害的的防护方法,与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中的对敌投带菌昆虫的防护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保护暴露皮肤。

第六节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用于个人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伤害的器材。本节主要介绍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类型(种类)及使用方法。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是指用于保护人用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毒剂、细菌及放射性灰尘直接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这里重点介绍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一)主要类型

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类型有FMJ03型、FMJ05型,FMJ08型和69型防毒面具,它用于保护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1.FMJ03型防毒面具。FMJ03型防毒面具是没有导气管的头戴式通话面具。由面罩、过滤元件、面具袋组成。

2.69型防毒面具。69型防毒面具是头盔式通话面具。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三部分组成。

3.FMJ05型防毒面具。FMJ05型面具是头带式面具。由滤毒罐、面罩、面具袋及附件组成。

4.FMJ08型防毒面具。FMJO8型防毒面具是我军新一代面具,由滤毒罐、面罩、面具袋及附件组成。该面具提高了面罩的耐毒剂液滴渗透性能和耐洗消性能,且增加有饮水装置,可进行饮水或进食流食。

(二)使用方法 1.携带面具。通常是左肩右胁(右肩左胁),面具袋上沿与腰带取齐。运动时,可将面具移至身体的右(左)后方。

2.准备状态。听到“准备面具”的口令后,应迅速将面具移至右(左)前方,迅速打开面具袋盖,成准备状态。

3.气密性检查。戴好面具后,用右手堵住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到堵塞不透气,则说明面具气密性良好,感觉漏气,应该检查佩戴是否正确,然后检查呼气活门有无异物及面具有无损害,根据情况处理后再重新检查。

4.戴(脱)面具的要领

立姿戴面具FMJ03型和69型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当听(看)到“化学警报”(毒剂)信号或“戴面具”的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迅速将面具袋移至右前方,打开袋盖,右手握住面具袋底,左手迅速取出面具,两手分别握住面具两侧的中、下头带,拇指在内撑开面罩,身体微向前倾,下颌微伸出,将面罩套住下颌,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军帽帽沿,两手稍用力向上后方拉头带,迅速戴上面具;两手对称地调整头带,使面具与脸部密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戴好军帽。

脱面具:当听(看)到“解除化学警报”信号或“脱面具”的口令后,左手脱下军帽,右手握住面具下部,向下向前脱下面具,戴上军帽,然后将过滤器朝外装入面具袋内。

FMJ05型和FMJ08型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当听(看)到“化学报警”信号或“戴面具”的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一手迅速将面具袋移至右前方,握住面具袋底,一手打开袋盖握住通话器迅速取出面具,直接将面罩罩在面部,持通话器的手调整罩体密合框位置与脸面密合。与此同时另一手抓头带垫,沿头上部向头后将头带整体外翻到位。最后,两手换抓两根下头带,同时用力拉紧下头带,拉紧下头带的同时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恢复正常呼吸。脱面具的要领同FMJ03型面具。

给伤员戴面具的要领:应先检查面具是否损坏,进气孔有无堵塞,然后以仰卧姿势,将伤员上体或头部放在自己的腿上,由下而上戴好面具。如伤员头部受伤,为减轻面罩对伤员的压力,可将头带适当放松。戴面具时,停止呼吸和闭嘴是为了防止吸人染毒空气;闭眼是为了防止毒剂伤害眼睛;深呼一口气是为了排除面罩内的染毒气体。

持枪戴(脱)面具时,应先成肩枪或夹枪姿势,然后,按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戴好(脱下)面具,取枪成原来姿势。卧姿戴面具时,应先将枪置地,身体转向右或用两肘支撑体,左手脱帽,按立姿要领戴好面具。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是指保护人员皮肤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等通过皮肤引起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一)皮肤防护器材的种类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包括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和防毒服等。1.防毒斗篷。用以防护毒剂液滴、生物战剂、放射性灰尘降落或飞溅到人体、装具和单兵武器上。它对各种毒剂液滴的防毒时间为2小时以上;对毒剂蒸汽只能减轻伤害,不能达到完全防护。

2.防毒手套。防毒手套外面涂丁基胶乳,衬里为棉织物,因而佩戴时吸汗,感觉柔软舒适。防毒手套是五指手套,分大、中、小三个号,使用者根据个人情况试戴选配。

3.防毒靴套。防毒靴套不分左右脚,为软底片。靴底以维纶布为基布,先在其两面涂上天然橡胶,然后在底面再涂一层氯丁胶而成。在靴底宽出的部分开有五个孔,并有长约2.5m的靴带由前向后沿两侧孔穿过,用以系牢靴套。靴帮由丁基胶布制成,能保护小腿。

4.防毒服。防毒服具有防毒、透气和散热的功能,可用于防止雾滴状和蒸气状毒剂接触皮肤引起伤害,又可作为普通军服穿着,必要时还可作为战斗服使用。与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和过滤式面具配套使用,构成一套全身防护器材。防毒服由带头罩的上衣和裤子组成,采用内外两层不同材料构成,其外层是经过防油处理的维棉布以阻挡毒剂从外层渗入内层;内层是特制的绒布,其内面的绒面上喷有活性炭炭浆,用于吸附蒸气状毒剂。改进型防毒服外层是经处理的迷彩服布料,并具有阻燃性能。

(二)皮肤防护器材的使用 为使防护器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存部队战斗力,使用皮肤防护器材应做到:良好的气密性,尤其要注意头、颈、袖口的气密性;良好的适应性,尤其适应较强劳动条件下长期工作;良好的毒情观念,尤其要注意脱防护器材时不染毒、不沾染。使用皮肤防护器材时,穿脱通常按照斗篷、靴套、手套的顺序进行。脱下的器材经洗消、保养后包装备用,或统一销毁。

1.穿着防毒靴套的要领。将靴带对折,折头穿入前带孔约1厘米,将两带尾穿入折头环并拉紧。分开靴带分别从下而上穿进侧带孔,然后从下而上穿进后带孔;使两带在脚后交叉,绕至脚腕部扣一个结,向后上打一叉,再向前上打一叉,最后将带勒紧在膝盖下系为活结。

脱防毒靴套的要领是:背风而立,解开靴带,交替用一只脚的脚尖踏住另一脚的靴套后跟带,将靴套脱下。

2.穿着防毒斗篷的要领。首先戴好面具,而后按下述要领穿戴:迎风而立,取出斗篷,手持帽罩部分使斗篷自然下垂,身体微向前倾,用双手撑开斗篷,穿在身上,转向背风而立,扣好上身五对扣,背好面具袋;叉开双腿,将后下摆正中提起,先左后右连接裤腿,分别把对应的四个扣按好(需呈防毒衣状态时,应选穿靴套,系好下摆紧带,最后带手套),系好袖口呈非防毒衣状态。

脱防毒斗篷的要领:迎风而立,解开帽带、扣子、袖紧带与下摆带。脱下斗篷甩到身后并使染毒面着地;人员后退一步。

三、个人防护器材的保管

个人防护器材属于个人专用专管。保管时应注意:①个人使用的面具,可在背带调节环处(或统一规定)注明姓名、号码,不准在面具上做记号。②器材应统一放在干燥的专用柜内,不要堆压。③器材用后应擦拭干净、晾干,禁止在阳光下暴晒或火烤。④不常用的器材,橡皮部分应撒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滑石粉,滤毒罐应拧下密封保管。⑤面具不要随意拆卸、涂油和水洗,特别要注意保护通话膜和呼气活门。⑥器材不得坐压或当枕头,袋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⑦避兔与酸、碱、盐等物品混存堆放。第十二章战场救护第十二章战场救护 现代战争,由于武器杀伤威力大,致伤机理增多,使得伤病员数量多,伤病情复杂,对伤病员的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各国军队普遍采用分级救治的方式组织战场伤病员抢救和治疗。所谓分级救治,就是把伤病员救治的完整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分开,在不同距离上分别设置救治任务不同的救治机构,互相衔接、前后继承,使伤病员在救治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的治疗,以减少伤病员死亡率,提高治愈归队率和降低残废率,维护部队的战斗力。

一般情况下,团以下卫生勤务分队负责战场抢救,师救护所、军医院担任早期治疗,后方医院进行专科医治。战场上,伤员的后送以营、团前接为主,前接与后送相结合。通常,营救护所应到各连伤员集中点或直接到阵地上寻找并接回伤员,可以在本级组织救护,也可以直接送往团救护所。团救护所采取越级和逐级前接相结合的方法,到营、连伤员集中点按运。同时,团救护所要搞好伤员分类,按轻重缓急,分批分类后送。

火线抢救是救治伤病员的重要环节,通常由分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连队卫生员的作用,更重要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活动。在战场上,常见伤能否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置,直接影响伤病员后送医疗效果,因此,战前分队必须严格组织自救互救训练,使官兵熟悉战场常见伤及处理常识,掌握战伤救护基本方法。

第三篇:项目部装备及使用管理

项目部装备及使用管理

按照国家、上级、监理、总包商等有关的*施工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保证为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提供必要的、适用的、有效的*装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检验、维护、保养,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正确使用。

6.1

改革施工生产工艺。实现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改革施工用的原材料。这是*防护的根本措施。

6.2

*装置或设施配置:

——

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棚栏、联锁装置;

——

保险装置:如限位器、保险丝;

——

信号装置:如颜色、音响信号,指示仪表;

——

防火装置:如灭火器、消防栓、水龙带;

——

危险牌示与识别标志:如禁止性、警告性、提示性、指令性的标示牌等。

6.3

进行预防性检验:对于机械和电气设备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地预防性检查也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如:机械强度试验、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6.4

对机械设备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和维修保养。

6.5

合理组织作业:合理组织作业点;合理组织作业人员;作业程序合理安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6.5

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在以上五项措施都不能保证职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时,作为一种辅助防护措施,必须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应根据不同工种、不同作业条件的实际需要发放给员工,其品种、式样、质量必须符合规定。

——

防冲击用品:*帽、防护镜等;

——

防坠用品:*带、*绳、*网、防滑鞋等;

——

耐高温、防辐射用品:面罩、护目镜、袖套、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

绝缘用品: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器具等;

——

防尘毒用品:防尘口罩、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

防噪用品: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

——

防暑用品:防护服、手套、肥皂、毛巾、绿豆茶、饮料、药品等。

6.6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要求

6.6.1

头部保护

为员工配备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正确佩戴符合安全环保的非金属的硬质安全帽。如有损坏,应该马上更换。除安全人员使用红色外,其余各类人员的安全帽没有颜色区分。经安全培训合格后,在安全帽上贴上公司标志、安全检验标识,但员工不得对安全帽进行任何改装,如钻额外的透气孔。

6.6.2

足部保护

在工地上必须穿统一的防砸、绝缘安全鞋或安全靴。安全鞋要有钢包头和钢底板。任何时候都严禁穿拖鞋和高跟鞋。安全鞋必须符合GB4014-83标准。

6.6.3

眼睛和面部保护

有些作业区域或工种要求对眼睛和面部提供保护的,必须保护眼睛和面部。应佩带由*部门批准的安全眼镜、护面罩(屏)或电焊面罩。比如从事打桩工、电焊、气焊、切割、燃烧、粉碎、打磨、刷油、钻眼、打眼、化学腐蚀等作业。带有硬质边缘保护的防护眼镜中的矫正镜片可以使用,其它镜片可能还需要加戴防护眼镜或护目镜。电工不许配戴金属框架的安全眼镜。

6.6.4

身体保护

施工人员每天进入现场都应该穿统一的工作服,最低要求是长袖长裤,特殊场所应穿防静电服等。工作服应穿戴干净、整齐。

在无任何安全防护装置的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总包规定的安全带、保险绳。应系挂在牢固的构件上,并要便于拆卸。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6.6.5

手部保护

在腐蚀或有毒物质,能够引起抓伤或磨伤,热烫或电击能引起损伤的环境中工作,必须戴适宜的安全手套。手套必须选用帆布手背,皮革质的手掌。在有缠绕危险的机械上工作,不允许戴手套。如钻眼、刨木、锯木等作业。

6.6.6

听力保护

在高噪声区域(如打桩、打夯)工作中,作业人员应佩戴耳塞(罩)。

6.6.7

有毒有害环境保护

因该项目与已生产区域相连,可能有些工作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必要时应戴防毒面罩或呼吸器。

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安全规定“个人保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的情况,就可要求员工使用防毒面具保护。这个条例的要点是(1)培训员工使用防毒面具和了解它的局限性。(2)防毒面具必须保持干净、卫生地存放并检查它的质量。(3)员工必须有身体合格证明方可以佩戴并完成所做的工作。

必须强调的是如果由于工作条件变化而必须要佩戴防毒面具保护的,那么那些不符合佩戴防毒面具条件的员工将被调离。紧密监控工作环境以保证工作与工作条件的一致性。

第四篇:消防个人防护装备维护保养

消防个人防护装备维护保养

一、个人防护的分类

(一)消防人员基本防装备的分类

1、消防头盔

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3、消防手套

4、消防安全腰带

5、消防员灭火防护鞋

6、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7、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8、消防员呼救器(方位灯)

9、消防轻型安全绳

10、消防腰斧

一、消防头盔

(一)技术性能和组成

1、用途:用消防人员头部、面部及颈部的安全防护。

2、组成:主要由头盔外壳、面罩、头盔内装(头带、减震带、减震网、头带调节器、滑动调节器、颈垫)下鄂带、防护披肩、头盔连接件等组成。

(二)使用方法

1、佩戴头盔,调节头盔尺寸和高度

2、调整下颌带,拉下面罩。

(三)注意事项

1、严禁在头盔上坐立或放置重物。

2、应该轻拿轻放,由其是放在车上时一定要放牢固,面罩向上。

(四)维护常识

1、清洗盔壳可用适宜的塑料清洗剂,清洗液。

2、清洗面罩用眼镜护理液。必要时可先用清水冲洗点面罩。

3、严禁用溶剂,汽油,酒精等有机溶液或酸性物质来清洗。

4、要经常检查头灯,及时充电。

5、清洗是应该先把头灯拆下来。

二、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一)技术性能和组成

1、用途: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救援作业时穿着的专用防护服装,对上下躯干、头颈、手臂、腿部进行身体防护。

2、性能及组成:防护服主要由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等多层复合织物组成的躯体防护。

(二)注意事项

1、避免与火焰、熔化的金属及锋利的物品直接接触。

2、禁止在高温、化学、生物、辐射、电气场合使用

(三)维护常识

1、保持清洁,应避免干洗,采用中性洗涤,水温40-48摄式度,避免使用漂白剂和柔软剂。

2、晾干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日光或荧光灯下,以防紫外线损坏防护性能。

3、消防员应该经常对其穿着的防护服进行检查,有污渍时必须及时洗涤。

三、消防手套

(一)技术性能

1、用途:用于手部及腕部的保护,使消防人员双手免受高温、辐射、尖锐物等伤害。

2、分类:隔热手套、防穿刺手套、防化手套、电绝缘手套。

(二)、注意事项

1、沾污染物后应及时洗净晾干。

2、衬里被水沾湿时,应翻面晾干。

3、严禁与腐蚀性、油脂物品接触。

4、平时保养要注意保持干燥、清洁。

四、消防安全腰带

(一)技术性能

1、用途:主要用于消防人员登高作业时的安全保护。

2、性能及组成:由织带、内带扣、外带扣、环扣、和两个拉环等部件构成。

3、主要技术参数:耐磨、阻燃,工作拉力4500N。

(二)注意事项:

1、不宜接触120摄式度以上高温、明火、强酸、苯酚等化学溶剂,以及有棱角的坚硬物体。

2、如有污垢时,可在常温下放入水中用肥皂搓洗,再用清水漂净晾干。

3、严禁浸入沸水、在日光下曝晒或用火烤。

五、消防员灭火防护鞋

(一)技术性能

1、用途:用于足部和小腿部分的防护。

2、性能及组成:具有防穿刺、防滑、绝缘、抗张。耐磨、耐醋碱等特性。

(二)注意事项

1、平时应避免与油类、酸、碱或其他腐蚀性物品接触,严禁划割.2、如发生穿刺、漏水等现象或使用时间过长,胶底磨损严重时,应禁止继续使用.3、清洗时,严禁使用刷子刷洗。洗后应置于阴凉处晾干,严禁曝晒。

六、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一)技术性能

1、用途:主要用于消防人员在浓烟、有毒环境下的呼吸防护。

2、使用环境:主要使用于火场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3、组成:

1、面罩

2、气瓶

3、瓶带组

4、肩带

5、报警哨

6、压力表

7、气瓶阀

8、减压器

9、背托

10、腰带组

11、供给阀12个部件组成。

(二)注意事项

1、确保气瓶内压力充足,瓶体清洁、无割划伤。

2、正确佩戴器具,检查合格在使用,面罩必须保证密封面

与皮肤之间无头发或胡须等,确保面罩密封。

3、安装供气阀要与面罩接口连接牢固。

4、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听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撤离现场。

5、每次使用过后必须进行清洁保养。保持阀门活络,防止螺纹滑纟。

七、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主要用于灭火救援现场消防人员的个人移动照明。

八、消防员呼救器

(一)技术性能

1、用途:用于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现场定位和自救报警。

2、性能及组成:提高消防员遇 险时的呼救定位水平和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援的能力。适应更加嘈杂、恶劣的环境,大幅度提高生存能力,使救援理快速,更准确。

3、主要参数:

方位灯亮度:1.46X105cd/m2 可视距离:≧2000M 预报警时间:15s±1s 连续待机时间:>32h 连续报警时间:≧350min

(二)注意事项

1、呼救器使用前按下“强制开关”检查电池电压,在2-5

秒内如果右上角没有绿色欠压指示灯闪亮,则说明该呼救器可以正常使用;使用前欠压灯闪亮必须充电。

2、长期不用时,个别会有开关磁化现象,方位灯不亮时打开磁钥,用磁钥敲打该器材1-2次就可使用。

九、消防轻型安全绳

(一)技术性能

1、用途:用于消防人员在火场下滑或向下吊送被救人员和物资。

十、消防腰斧

(一)术性能

1、用途:消防腰斧是消防战斗员随身携带的破拆装备。

2、主要技术参数:斧柄扁尖绝缘层可绝220V电压。

(二)注意事项

1、绝缘层损坏时禁止使用。

2、禁止与腐蚀性物体接触。

3、做好清洁保养工作,每次使用完后要擦拭表面污渍,防止生锈。

(二)消防人员特种防护装备

1、消防隔热服

2、消防避火服

3、消防防化服

4、重型化服

5、防蜂服

6、电绝缘装具(服装、手套、鞋子)

7、防静电服

8、内置纯棉手套

9、阻燃头套

10、防静电内衣

11、防高

温手套

12、防化手套

13、消防护目镜

第五篇: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院各级领导及主管职能部门要重视医学装备辐射防护安全工作,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有关科室和部门的业务工作考核。各级各类工作人员都要有辐射防护安全意识,从事辐射操作工作时做好本人、病人和周围人群及环境的防护工作。

二、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透视、摄片和其它辐射性检查和治疗工作时,必须关好机房大门,同时打开机房的红色警示灯,防止无关人员接近辐射线。

三、加强对受检者的防护工作,正确掌握对投照部位的辐射剂量,加强对非照射部位进行防护,尤其是对非照射部位的重要器官组织要进行必要的屏蔽。对妇女、儿童的照射防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四、拍片时无特殊情况不得有陪伴和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必须进入机房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五、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辐射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听取意见,接受指导,改进防护工作,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辐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辐射工作场所、辐射设备、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六、如发生辐射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单位的辐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设备科

下载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安全防护装备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控制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保证全公司干部职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2人身防护用民种类公用部分:轻便接地线、绝缘挡板、绝缘榜、10-500千伏验电器、防静......

    电力安全防护装备管理制度

    电力安全防护装备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控制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保证全公司干部职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 2人身防护用民种类 公用部分:轻便接地线、绝缘挡板、绝......

    GA 621-2013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GA 621-2013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llocation standard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of firefighter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

    GA 621-2006_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GA 621-2006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tandard o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 for firefighters 【标准状态】被代替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保安员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及消防五篇范文

    裘格(上海)服饰有限公司 裘格(上海)服饰有限公司 保安员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及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指导方针......

    保障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保障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设备科协助用使用科室制定好设备操作规程,指导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 医疗设备的保养责任到人,并指导操作人员履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意外应急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院各级领导及主管职能部门要重视医学装备辐射防护安全工作,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有关科室和部门的业务工作考核。各级各类工......

    江苏省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使用管理规定(五篇范文)

    江苏省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的使用与管理,根据《人民警察法》、《监狱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