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宜昌年鉴》环境保护篇
2005年《宜昌年鉴》环境保护篇
[概 况] 2005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切实履行环境执法监督职能,全面提高环境执法能力,进一步强化环境科学管理,着力提升环保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空间,为 “十五”环保目标全面实现书写了完美的篇章。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市环保局全年共完成市管建设项目环保审批147项,项目总投资56.31亿元,环保投资3.1亿元;完成48个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总投资19.82亿元,环保投资1.52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1409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能力409743标立方米/时。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分类名录,对选址不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环境功能区划的项目不予审批,先后否决了桃坪河黄磷、乐天溪电解锰、西坝磷肥厂黄磷炉迁建等8个建设项目。二是对全市自2003年以来的拟建、在建、建成项目的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查处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行为的企业39家,其中9个项目限期补办环评手续、17个项目限期整改、9个项目限期验收、3个项目关停。三是初步建立了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库,制定了重大项目审查制度,规范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建立了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增强了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和准确性。四是开展环保审批项目公示活动,公布了《报告表》、《登记表》、《验收表》、《验收卡》工作情况,提高了项目环境管理的透明度。
加强限期治理督办,启动淘汰燃煤锅炉工程。城区7家限期治理单位按期完成阶段性治理任务,宜化、太平洋、安琪、美联等四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民康治理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已进入工程调试,三峡药业整体搬迁工作已经开始,安能煤改气工程已进入调试运行。为更好实施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的工作,对中心城区燃煤锅炉现状进行了调查核实,城区现有103台燃煤锅炉,属淘汰燃煤锅炉范围的单位27个、燃煤锅炉58台,共计168.5蒸吨。同时,制定了《宜昌市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工作方案》,报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明确了燃煤锅炉单位淘汰燃煤锅炉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目前,二医院、宜昌饭店已淘汰3台燃煤锅炉,新丰化纤完成4台锅炉油改气,淘汰燃煤锅炉的示范工程已经完成。通过实施污染源限期治理工程和燃煤污染控制等措施,宜昌城区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比上年减排17041吨,工业烟尘比上年减排4778吨,有效促进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好转。
深入开展严查行动,强化环保现场执法。按照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电视电话会议部署,5月中旬邀请市人大、政协领导,联合市监察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环境执法检查活动,对全市所有县、市区近60个工矿企业进行检查,治理了一批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源,为改善环境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开展了新建项目“三同时”、污染源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察,完成污染源现场监察502家次,其中重点污染源174家次,对82家次污染源进行了现场抽样监测。先后确定两批市级挂牌督办企业20家,县级挂牌督办企业41家,对全市42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及检查,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和整治,对全市范围内的30家歌舞厅进行了环保专项清查,开展了医疗单位废水及废弃物专项检查。加快了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城区已完成一医院、二医院、葛洲坝中心医院、新丰化纤、市中心医院等5家单位6套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同时,市环保局严格执行国务院369号令,加大了排污费征收力度,按要求作好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污费的核定工作,强化了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全年完成城区排污费征收732万元,超计划4.5个百分点,全市共征收排污费1650万元,超计划10个百分点。
环境监测信息能力有所提高。市环保局启动了酸雨自动监测系统,在南津关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安装调试运行了总氮、总磷等分析仪器。环境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在完成我市2004年环境数据库建设、录入6个数据库7703条数据的基础上,新建了污染源数据库和放射源管理数据库,收录污染源数据4组565条、放射源数据91条。为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市环保局制定了宜昌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月上旬,组织3个检查组对全市13个县市区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重点企业进行了排查,对存在污染隐患的提出了整改要求。加强对全市放射源的监管,核实的放射源107枚,涉源单位38家,配合省辐射站对三峡新型建材违规处置3枚放射源进行了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此外,市环保局正在组建环境安全应急队伍,向上级环保部门积极争取资金、装备支持,以提高我市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监察。开展了长阳小煤矿生态污染控制调查,对长阳清江两岸违反《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随意将煤渣倾倒到清江水体和其他河流中的12家煤矿、点军区牛扎坪两家采石场进行严肃查处。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对官庄水库、运河流域的矿山非法开采和姜家湾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情况进行了现场查处。为加强农村面源环境污染的管理工作,对全市畜禽养殖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城市,市环保局制定了《宜昌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实施方案》并已组织实施,通过了省环保局验收。
扎实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时处理群众环境信访。2005年市环保局承办、会办了16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承办的全部建议提案已全部按期办结,见面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贯彻落实《信访条例》,成立了宜昌市环保局信访办公室,有效规范信访办理,指定专人专职受理、分理、督办环境信访,接待群众来访;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对信访工作制度进行修编,将信访办理时限进一步缩短,明确一般信访件20日内办结,复杂信访件40日内办结;制定并开始实行局长接待日制度,由局领导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完善了信访接待室建设,公布了信访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信访人行为规范。今年市环保局共受理环境污染来信来访1829件次,处理率100%,得到了群众的认同。严控中高考期间噪声,对建筑施工、文化娱乐、商业、交通及其它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全市各大新闻媒体上公布了市环保局及各区环保部门的6部投诉电话,昼夜安排专人值班受理投诉,共出动工作人员253人次,查处170家次,处理率100%。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素质。市环保局围绕重点加强了环境宣传报道力度,与新闻媒体广泛联系,向社会发布了城区及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日报,播发环保新闻稿件100余条。组织了“六五”世界环境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万人环保签名、“蓝天绿地杯”少儿书画赛、“环保进我家,家家都来答”知识竞赛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广泛开展社会公众环境素质教育,与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建设局联合开展了以建设优美、文明、安静的绿色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社区”和“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命名表彰了11个“绿色小区”和11个“安静居住小区”;组织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市环保局被省环保局评为全省环保系统环境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专题1:[创模工作全面铺开,创模规划通过评审] 今年3月,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宜昌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立了由郭有明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创模工作全面铺开。一是完成了创模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成立了创模专班,制定了宜昌市创模工作方案及各部门分工方案,工作进入正常运转。二是组织到沈阳市、漳州市、库尔勒等地学习考察,并结合我市实际,完成了《宜昌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报告大纲》和《宜昌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10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评审,11月市政府批转实施。三是开展了一系列以创模为主要内容宣传活动,在本地新闻媒体合作开设了“创模”宣传专栏,与三峡晚报策划了“宜昌离环保模范城还有多远?”的深度报道,与宜昌日报策划了“共建绿色家园,创建模范城市”专版,此外还发起了“宜昌创模请你献计”、“征集宜昌创模主题宣传词”和“创建绿色家园”大型征文活动等三大主题活动,确定了“环保生态城,和谐新宜昌”的主题宣传口号。据不完全统计,有近500名群众积极参与了活动,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模的积极性。
专题2:[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 继续抓紧建设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2005年在建的16个项目中,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峡口镇和小溪塔镇三环湾5个垃圾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部分已投入使用;峡口镇、归州镇、沙镇溪镇3个污水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秭归县屈原镇、郭家坝镇和夷陵区太平溪镇、丁家坝4个污水处理项目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宜昌市临江溪、沙河污水处理厂和远安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4个第三批葛洲坝库区和影响区项目全部进入工程施工阶段。沙河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投资7441万元,已开始试运行。2005年国家下达我市库区及影响区13个沿江小集镇污水、垃圾处理及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6862万元,其中国债14160万元;三峡库区工业污染防治项目3个,总投资1797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152万元。
与此同时,市环保局继续做好库区水污染防治增补项目的申报工作,对宜化、安琪、磷肥厂、三峡药业、宝塔纸业、兴发集团等企业的申报项目进一步调整,并已全部纳入国家总局《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编》初稿。
专题3:[环境管理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快速发展] 今年,市环保局在环境基础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宜昌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长阳清江流域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猇亭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报告》、《宜昌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突变原因分析技术报告》等研究,完成了全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初稿编制,启动了“黄柏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加强对三峡库区蓄水后新出现环境问题的调研,市环保局对香溪河的水质异常现象进行了现场调查,拟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科研课题。这些研究工作的完成,将为我市环境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方法。
专题4:[夯实基础,认真谋划,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创下新高] 2005年,市环保局建立了全市利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为争取国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认真谋划,精心准备,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申报符合国家环保技术政策的项目。全年,我市争取的上级环保专项资金在去年480万元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总计达到1600万元,其中获得中央环保专项资金补助700万元,包括:柏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600万元,五峰后河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100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900万元,包括:安能热电120万元,宜化贷款贴息80万元,三峡药业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350万元,宝塔纸业污染治理200万元,泰盛化工废水处理150万元。上级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的大幅投入为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加快我市环境污染治理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宜昌市环保局 2006年3月31日
第二篇:2013环境保护年鉴
环境保护
【概 况】 2013年,秦州区环保局内设办公室、综合股、管理股、生态股,下设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全局干部职工94人,在职82人,离休1人,退休11人。2013年我区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059㎎/m;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23㎎/m;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26㎎/m;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6.7%;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地面水水质达标率95.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5分贝。
【环评审批】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推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推广新兴技术,倡导低碳经济。项目审批中,环保审批为新上项目的前提条件。2013年对入驻园区企业以及新建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提高项目环评审批质量和效率;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定期进行跟进执法检查。共审批金地豪娱乐会所建设项目、天水渝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玉泉观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等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18家,天水维嘉农庄食品有限公司等报告表3家,加注环境影响预审意见项目8个,批复建设项目1个,出具相关环保证明5个,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
【污染减排】 按照省、市下达减排任务,2013年秦州区共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项目和1家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至年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汉
33水源养殖场、凯胜生态养殖场、军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争取到省级排污费污染减排专项资金10万元。按照治理方案,新赛畜牧有限公司和军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已完成治理任务,建成1个600m防雨棚粪污堆积场、2个30m
323污水处理池、20个1.5m防渗漏尿液收集池,安装1套牛粪固液分离设备;军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2座容积75m的尿液收集池、5座20m沼气池、600m防雨棚粪污堆积场,铺设尿液和污水收集管道400米,购置安装干湿分离机1台;凯盛生态养殖场前期建成300m尿液收集池和300m粪污堆积场;汉水源养殖场前期建成1号鸡舍防雨棚和300m粪污堆积场,2号鸡舍粪污堆积场部分建成(受8.12洪灾影响,企业受灾严重,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存在困难,2家企业已向区环保局申请延期治理的报告,报告已上报市环保局,待批复)。天水西联蜂业申请到省上治污资金100万元,开展中水回用建设,管网铺设、设备安装等全面完成,至2013年底,项目改造竣工,验收监测完成,完成上报7-11月污染减排台账和验收申请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核准2012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情况基础上,2013年遵循“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分类管理、按证排污、全面发证、稳步推进”原则,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对排污单位依法实施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通过限定排污许可量,督促企业加强污染治理与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积极指导,摸底调查,严格审核申报资料,辰达建材、乐天铸业等15家企业已上报排污许可证核发相关资料,市环境监测站《排污许可核定评估报告》
232
3基本完成,各企业排污总量已核定完毕,经过进一步核定评审,11月底完成15家单位的排污许可证发放。
【环境执法监管】 实行环境执法网格化管理,按照监管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制。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重点对水源保护区内新改建项目、河岸河床取土、乱堆垃圾等进行巡查,对4家违法砂场进行督查,发现的问题限期全部整改。
加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力度,建立了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档案,对西联蜂业、昌盛食品厂等重点污染源防治设施每周检查一次,一般污染源每季度检查一次,对未经批准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的益康定点屠宰场进行了行政处罚,督促其恢复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求辖区内的所有排污单位开展排污申报工作。截至12月底,对重点污染源防治设施检查432人次,一般污染源检查175人次。
加大涉矿区环境执法工作,在对涉矿区例行执法检查基础上,重点对对天水鑫隆矿业有限公司的选厂及尾矿库、天水天保矿业有限公司的露天堆浸厂、李子金矿干堆尾矿库、舒家坝宏宇选厂尾矿库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娘娘坝镇柳林村非法选厂(柳林选厂),对之进行限期整改。
汛期,遭遇多次特大暴雨,随之加强应急监管工作。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全区环境安全检查暨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方案》,安排专人赶赴受灾地区开展灾情调查,主要对娘娘坝镇涉矿区域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执法检查。通过不间断检查,对个别涉矿企业尾矿库非法堆浸进行现场执法,对厂区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对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10月24日,在娘娘坝镇八盘山隧道口举行模拟发生尾矿堆浸场含氰浸出液泄露,污染地表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2013年,共征收排污费540224元,行政处罚145100元;受理环境投诉案件280件,其中:噪声投诉177件,废气污染投诉52件,农村类信访投诉21件,其它30件,已结案274件,结案率97%。
【环境监测】 配合市监测站完成四个季度秦州区地表水藉河段水质、重金属污染采样和百亩以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监测工作;完成34个交通噪声点位和62家全区功能区域噪声的监测工作,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已上报市环境监测站;开展全区例行监测工作,共下发监测通知93家,监测排污单位82家(污水监测47家,废气监测31家,噪声监测4家),征收各类监测费用23000元。
【农村环境保护】 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开展全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支付绩效评估考核相关工作,填报2011、2012年秦州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数据指标汇总表和文字说明,相关材料报送市环保局和财政局。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在3镇10村投资600万实施国家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配备3辆压缩式垃圾清运车、3辆勾臂式垃圾清运车、200辆手推式垃圾保洁车、2000个分类式垃圾收集箱,新建垃圾收集房12间,为33眼饮用水取水井设置警示牌,制作各类宣传牌85个,2013年6月22日通过省政府验收。2013年秦州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在中梁乡草胡村、娘娘坝镇娘娘坝村等7乡镇9个行政村开展,项目共申请投入资金6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14.67万元,省财政145.13万元,区财政配套62.2万元。至12月底,项目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通过了市、区两级评审,现已上报省环保厅,由于国家资金未到位,项目至今未审批,具体工作还未开展。
对天水镇咀头村2008-2010中央“以奖促治”项目进行多次实地监督检查,项目正常运行。太京镇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上报创建申报材料,6月下旬,省考核评估组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天水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平南镇王坡村创建省级生态村、中梁乡创建市级生态乡镇、皂郊镇董家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都制定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前期指导,完善制度,建立档案,整治村容村貌,收集材料,编制了创建申报材料。天水镇、平南镇王坡村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报告已上报省环保厅;中梁乡、皂郊镇董家坪创建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报告上报市局,待验收。中梁乡龙凤村、汪川镇新寨村、齐寿乡廖集村3个村的区级生态村和30户绿色家庭创建工作已通过区级验收。
开展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和数据统计,与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签订合同,编制完成《天水市秦州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下发《秦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继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开展餐饮业油烟、燃煤锅炉污染治理专项行动,15家餐饮业限期整改,4家安装了油烟净化器,11家安装了油、煤烟专用烟道;10家燃煤锅炉污染限期整改,拆除6家,3家更换成清洁能源,1家并入集中供热。
开展建筑工地、三产娱乐业等噪声扰民专项行动,对61家违法排污单位进行行政处罚;“两考”期间开展为期一月噪声专项整治,加大检查频次,安排专人接听举报投诉电话,全天候值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全区医用放射源、退役尾矿库、强化伴生矿和电磁辐射设备等涉源单位建立健全档案,签订责任书,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出动260余人次,重点对16乡镇的22家医疗涉源单位的证照是否齐全、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落实、闲置源和废弃源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置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正常,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
定期开展天水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专项检查,按月上报检查登记表,保障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正常运行;加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力度,在做好城区41家医疗单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监管的同时,开展了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垃圾专项整治,完成藉口、关子2个重点镇卫生院的医废集中处置。
开展生产化学品企业环境调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管理登记专项工作,经过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全区化学品生产现状,完成天光半导体、华硕精细化工和天水铸造机械总厂氧气厂3家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环境调查,收集整理并上报数据。
按照省上标准化建设文件精神,对天水李子金矿、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标准化建设专题培训,两家企业通过建立制度、完善资料、前期预评审,对预评估中出现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剂添加无记录、标志牌不醒目等问题限期整改,完成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资料汇编并上报市环保局,经评定达到C级要求。
【环保宣教】 “6·5”世界环境日,围绕“同呼吸·共奋斗”主题,在龙城广场举办大型宣传活动,设置主题拱门、环保投诉台、法律法规咨询台,不间断播放《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悬挂气球标语6条,发放环保购物袋500余个、环保宣传资料4000余份,摆放专题展板60块。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展环境保护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组织七个街道18个社区通过LED显示屏、展板、挂图、警示标语、宣传资料、环保知识问答、环保小节目比赛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活动;组织西十里小学、天水六中等6所学校开展环保科普讲座、演讲比赛、环保小制作、小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组织太京、牡丹等10乡镇结合2012年和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问卷调查、环保展板宣传等形式,开展主题环保宣传活动。
秦州区区环保局负责人名录:
局 长: 王仲时(2013年7月9日调任区科技局局长)局 长: 段君毅(2013年7月9日任区环保局局长)副局长: 马建国(回族)副局长: 余普查 副局长: 李彦泉
(供稿:马纬国)请复核:
1、数据要准确无误。
2、领导名录确保无误,如2013年有变化,必须注明任免时间,女性,少数名族亦须注明。
3、缺漏之处请补充完善。
4、符合无误后,报送纸质版,负责领导签字,加盖公职。
5、一部分数据与去年雷同,请核实。
第三篇:西宁年鉴(文化篇)专题
文
化
篇
◆概述
2017年,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总目标,深入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产业体系,为全市文化繁荣发展开创新局面。
◆公共文化
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增强文化供给。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3544.04万元,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236个。新建2家社区流动图书馆和5家少儿分馆。深入开展“文化西宁·书香夏都”全民阅读活动,实施了“书香之家”、“夏都市民大讲堂”、“阅读推广七进”、“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第三届“曹灿杯”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第三届“花样少年”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大赛等12项活动。为6所特困小学捐赠价值30万元11356册图书,为建新监狱图书室捐赠1000册书籍,满足了社会特殊群体的读书需求。2017年共接待读者227805人,文献流通399245册,网站访问量达36万次。
◆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完成“2017年西宁市元旦、春节、元宵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38个系列198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百姓大舞台广场演出季”,全年完成演出156场,受众人群261400人,演出人员14836人。惠民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百支团队百面旗·文化志愿走基层活动”和“千场文艺演出活动”,深入社区、楼院、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累计开展5035场(次),实现文化活动社会全覆盖。市民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第四届市民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名人名家优良的家风家训、讲述西宁最美家庭感人事迹和普通百姓和谐家庭生活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成立全市首个“社区联盟艺术团”,引导和助推社区文化,开设7期培训班,培训人数2500人,提升了社会民间文艺团队演出水平。拓宽合作领域,原有“5+1战略联盟”扩大到8省13市,并赴烟台、柳州、太原、银川等城市,开展“文化动车﹒丝路情﹒全国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艺术创作
打造了以青海省原副省长“时代楷模”尕布龙真实事迹为原型的大型秦腔现代戏《尕布龙》,展现了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一心为民、廉洁自律的光辉艺术形象,该剧公演30余场,并成功入选2017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编辑并推出书画册《画说西宁》,内容收录了“三棵榆树的传说”“沧桑百年水井巷”“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等代表西宁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的故事57篇。组织拍摄了《西宁城市形象宣传片》,同时在腾讯、优酷、爱奇艺、新浪、凤凰等各大网站投放,把西宁的生态、人文、发展情况向世界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西宁了解西宁。首次在北京恭王府成功举办“流动的色彩”美术作品展,集中反映西宁山水风光和人文底蕴,为期14天的展期共有来自海内外10余万游客参观。组织“幸福西宁 城市之歌”歌曲征集大赛,征集到江苏、山东、新疆、江西、河北等20余个省市112位作者的164件作品,举办了交响音乐会和颁奖盛典,《园舞西宁》、《幸福在西宁》、《亲亲的夏都》、《北纬36度6》等10项作品分获金银铜奖,成为西宁一张新的音乐文化名片。
◆体制改革
按照“加强基层,充实一线,属地管理”,制定印发《西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和建设政治坚定、行为规范、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制定印发《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印发《进一步推进全市文化领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完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制定《西宁市文化产业协会脱钩试点工作方案》,完成西宁市文化产业协会的脱钩试点工作,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
◆市场监管 开展“清源、固边、净网、秋风、护苗”等“扫黃打非”专项行动4次,查获私自印刷的经文书籍及刻录的光碟6500册,淫秽光碟150张(套),共销毁收缴的各类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34000余件。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整治网吧230家(次),对58家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的网吧进行了整改,对3家未执行《西宁市控制吸烟条例》的网吧行政处罚,下达整改通知书85份,整改安全隐患110处。协调执法部门对娱乐、出版物电影放映等文化经营场所开展净化文化环境专项行动,监管督察歌舞娱乐场所225家(次),删除20家歌舞娱乐经营场所曲库中的违禁歌曲。制作《西宁市娱乐经营场所环评情况督察表》,协调环保部门对全市58家娱乐场所开展了环评备案工作。组织开展清理整顿网络视听和境外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出动工作人员1500人(次),车辆120台(次),检查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经营单位153家,依法拆除、置换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5758个。
◆文化事业
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争取资金280万元在湟中县土门关乡贾尔藏村新建文化礼堂1个;争取资金150万元在斜沟乡下窑洞村、桦林乡关巴村等新建文化舞台10个;争取资金2400万元,在三县新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0个;争取资金50万元,为21个民间团队配备音响、服装、道具等演出设备;完成2期村级文化专干“星火计划”培养工程,培训村级文化专干366人。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达155元。利用塔尔寺大景区、湟源丹噶尔历史文化古城、卡阳户外文化旅游度假景区,建设了集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博复制品交易、地方特产及文化休闲的旅游区。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共建成广播电视发射台基站59座,实现了12套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和4套省、市自办节目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市、县广播电视节目有效覆盖率达到96.68%以上。加大对全市影院的引导和管理,提升影院票房收入,影院票房收入达1.38亿元,占全省影院票房收入的95%。组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40个,在全市917个行政村放映数字电影1.1万余场,观影人数达70万人(次)。完成三县广播电视台组建工作,县级广播电视台于6月正式开播,提升了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整体水平。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会同旅游局共同打造了“梦回丝路—2017西宁·西安首届双西文化旅游节”。
◆文化遗产
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文物信息采集、录入和审核5820条,文物认定630件及长城、南禅寺、李九村古建筑群等文物修缮修复工程,开展4次文物安全大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政府公布《沈那遗址保护规划》,完成《沈那遗址公园项目建议书》的编前期制工作,保护范围内部分区域考古勘察工作。先后新建改扩建了青海藏文化(医药)博物院、青海藏文化馆、青海雪域民俗博物馆、青海新千国际冬虫夏草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民间博物馆。出版《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记录了以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记录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举办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和交流活动。发挥传统村落(慕家村酩馏酒、苏木世村农事祭祀)、塔尔寺“三绝”(酥油灯、壁画、堆绣)、湟源排灯、河湟剪纸、西宁刺绣、大通皮影、湟中农民画、湟源陈醋等非遗项目优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年吸引中外游客350万人(次)。
◆文化产业
加强项目库建设,建立产业项目及企业信息库163家,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搭建文旅交易平台,实现文化领域项目建设动态管理。新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3家和限额以上法人单位2家。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2.4亿元,占GDP比重3.4%。申报2017—2018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家,争取到国家、省级专资项目25个,专项资金3667.5万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文化舞台等项目相继建成。梳理出特色小镇、遗址公园、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提升等产业链项目,开展招商推介,对接签约落地项目4个,投资总额达6.15亿元。文化企业香巴林卡成功上市“新三板”,实现了西宁市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
施永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香兰(2017年2月离任)(女)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谢宏芳(2017年4月任职)党组成员、副局长:
米少军
刘晓萍(回族)(女)
王魁久 党组成员、西宁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赵淑兰(女)
党组成员、西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督察大队大队长:
程贵胜(藏族)
第四篇:年鉴《区财政发展篇》
xx年鉴《xx区财政发展篇》
2xxx年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区委确立的建设生态经济强区的工作部署,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和各项财政工作目标,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支出保障重点突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的促进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壹、财政收支情况
2xxx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完成xxxxx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较2xxx年增收xxxx万元,增长31。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工商税收xxxxx万元,可比增长25.6;农业税完成xxx万元,降低3.8(农村税费改革调减);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xxx万元,可比增长49.5;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完成xxxx万元,与2xxx年持平;专项收入xxx万元,可比增长27.7;其他收入xx万元;基金预算收入xxx万元。
全区财政支出xxxx万元,完成预算的99.7,较2002年增支xxxx万元,增长22.6。增资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员支出增加近xxxx万元;二是市财政下达专项资金较多,共计xxxx万元,较2xxx年增加xxxx万元;三是安排区重点项目和应对突发事件资金xxxx多万元。
贰、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发展
2xxx年,一方面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我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2xxx年共争取国债补助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小流域治理、xx水库等重点建设项目。积极申报我区的优势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市财政投入xxx万元在我区率先启动大绿工程,使我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观。同时,财政扶持有优势、有特色,并对区域经济带动较大的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等支农资金xxx万元。另一方面,支持和促进xx开发区等园区建设,通过财政政策倾斜和奖励等办法,引导和激励街镇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催生了一批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建立公共财政,推进财政改革
依照公共财政理论,加大了财政改革力度,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已初步建立起公共财政框架。一是实行地税属地管理,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停征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全区建立街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全区85村组的财务已纳入中心管理。三是社会保障实现规范化管理。继续完善以养老、失业、住房、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管理,确保低保资金公正公开发放,做到“应保尽保”,并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四是制定了工资统一发放办法,使工资统发制度更加完善。
四、严格预算约束,调整支出结构
2xxx年,在支出方面,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有保有压”的原则,统一实行“零基预算”,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满足了区、街(镇)两级政府正常运转,保障了重点项目支出,促进了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一是社会保障支出大幅提高。2xxx年社会保障支出xxxx万元,我区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对象已达到xxxxx人。二是科技教育支出比重稳步上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年共用于教育支出xxxx万元,比2xxx年增加xxxx万元。三是大力支持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国债转贷项目支出明显加快。五是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五、源头治理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实行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具体的操作规定,对政府采购的范围、计划编制、采购程序、采购方式、采购监督等整个操作过程起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进行了xx次面向社会公开论价的集中采购活动,全年采购预算xxxx万元,实际采购支出金额xxxx万元,节约资金xxx万元,节约率为13.93。
强化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会计监督。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收支行为。杜绝不合理支出xx余万元,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了以加强管理为主,日常稽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规范收费票据的领购、使用、缴销和监督管理,坚持票据领购、使用、核销登记制度,对罚没票据进行“以旧换新”,防止出现罚没收入的坐支现象。
局内廉政建设实行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科、所长与局领导签订《领导干部家庭廉洁责任书》;二是以预防为主,印发了《财政局2003年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的通知》和《财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通知》,极大的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制定了全年详细的政治学习计划,建立职工个人学习档案,并把每周三的政治学习情况当作个人全年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开展“双为双依”学习教育活动,制定下发了《财政局干部行为准则》,鼓励年轻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注重日常的各种培训,系统的学习了wto、财政法规、办公自动化等知识。采取“送出去,迎进来
”的做法,以学习促工作,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为更好地完成各项财政任务和开展各项财政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xxx年,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中财政信息工作、人事教育统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支统计报表、农业税收决算等工作被西安市财政局评为先进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被xx市人事局、xx市财政局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撰稿人:xxx电话:xxxxxxxx
《年鉴《区财政发展篇》》
第五篇:年鉴《区财政发展篇》
xx年鉴《xx区财政发展篇》
2xxx年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区委确立的建设生态经济强区的工作部署,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和各项财政工作目标,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支出保障重点突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的促进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壹、财政收支情况
2xxx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完成xxxxx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较2xxx年增收xxxx万元,增长31。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工商税收xxxxx万元,可比增长25.6;农业税完成xxx万元,降低3.8(农村税费改革调减);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xxx万元,可比增长49.5;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完成xxxx万元,与2xxx年持平;专项收入xxx万元,可比增长27.7;其他收入xx万元;基金预算收入xxx万元。
全区财政支出xxxx万元,完成预算的99.7,较2002年增支xxxx万元,增长22.6。增资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员支出增加近xxxx万元;二是市财政下达专项资金较多,共计xxxx万元,较2xxx年增加xxxx万元;三是安排区重点项目和应对突发事件资金xxxx多万元。
贰、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发展
2xxx年,一方面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我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2xxx年共争取国债补助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小流域治理、xx水库等重点建设项目。积极申报我区的优势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市财政投入xxx万元在我区率先启动大绿工程,使我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观。同时,财政扶持有优势、有特色,并对区域经济带动较大的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等支农资金xxx万元。另一方面,支持和促进xx开发区等园区建设,通过财政政策倾斜和奖励等办法,引导和激励街镇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催生了一批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建立公共财政,推进财政改革
依照公共财政理论,加大了财政改革力度,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已初步建立起公共财政框架。一是实行地税属地管理,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停征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全区建立街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全区85村组的财务已纳入中心管理。三是社会保障实现规范化管理。继续完善以养老、失业、住房、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管理,确保低保资金公正公开发放,做到“应保尽保”,并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四是制定了工资统一发放办法,使工资统发制度更加完善。
四、严格预算约束,调整支出结构
2xxx年,在支出方面,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有保有压”的原则,统一实行“零基预算”,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满足了区、街(镇)两级政府正常运转,保障了重点项目支出,促进了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一是社会保障支出大幅提高。2xxx年社会保障支出xxxx万元,我区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对象已达到xxxxx人。二是科技教育支出比重稳步上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年共用于教育支出xxxx万元,比2xxx年增加xxxx万元。三是大力支持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国债转贷项目支出明显加快。五是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五、源头治理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实行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具体的操作规定,对政府采购的范围、计划编制、采购程序、采购方式、采购监督等整个操作过程起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进行了xx次面向社会公开论价的集中采购活动,全年采购预算xxxx万元,实际采购支出金额xxxx万元,节约资金xxx万元,节约率为13.93。
强化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会计监督。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收支行为。杜绝不合理支出xx余万元,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了以加强管理为主,日常稽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规范收费票据的领购、使用、缴销和监督管理,坚持票据领购、使用、核销登记制度,对罚没票据进行“以旧换新”,防止出现罚没收入的坐支现象。
局内廉政建设实行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科、所长与局领导签订《领导干部家庭廉洁责任书》;二是以预防为主,印发了《财政局2003年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的通知》和《财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通知》,极大的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