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金管理——浅谈企业现金池的合规性管理
浅谈企业现金池的合规性管理
企业现金池业务作为现金管理领域中,基于委托贷款而产生的一种帮助企业实现内部资金划拨的集团资金管理解决方案,近几年来在国内市场上悄然兴起。现金池借助银行作为中介机构,通过资金归集、划拨、支付等各种功能,帮助企业实现灵活融资、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在帮助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集中化管理上独树一帜,充分迎合了大型企业集团资金分散化管理转向集中化管理的需求。
目前现金池已经成为了国际上集团资金集中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在近几年,它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被国内银行市场所推出。虽然当前有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已经或正准备使用现金池产品,然而毕竟目前国内的现金池产品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在上一期《企业司库》中,我们已经对企业现金池的定义、开展现金池的优势,以及与其相关的税收和政策性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在这期杂志中,我们主要就现金池产品的合规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名义现金池在国内是否切实可行?
何谓名义现金池?名义现金池也被称为虚拟现金池,顾名思义就是集团企业内部的资金只是虚拟的归集在一起,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划拨。在名义现金池中由银行来冲销各个子帐户中的借贷余额,利息总额是根据帐户结构的净头寸来进行计算的,银行根据该净头寸向集团支付存款利息或收取透支利息。名义现金池由于没有涉及到不同实体之间资金转移,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银行和企业的操作手续,节省了大量的财务成本,更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因此在国外先进的金融市场上,名义现金池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现金池模式。
目前在国内,名义现金池原则上是不可行的。推行名义现金池的话就会遇到很多政策性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国内严格的利率管制制度。由于中国对利率进行监管,银行存、贷款利率都是由央行进行规定的,而且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在国际市场上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如果使用名义现金池就会导致集团企业的存款和透支相互抵消而不对透支收取贷款利息,这很可能会抵触到国内的利率政策。
其次名义现金池还会涉及到税收问题。由于现金池中的每笔委托贷款都要缴纳印花税,采用了名义现金池就不会涉及到资金划拨的实际操作问题,因此企业就不必因此而缴纳印花税。此外在一般的现金池模式下,子账户发放委托贷款的利息收入和子账户获取委托贷款的 利息支出是要逐笔征税,不能进行轧差结算,集团企业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并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但是名义现金池很明显地将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进行了冲销,降低整体的税负水平。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受到税务部门的质疑。
另外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名义现金池项下的这种存款和透支冲销的净额结算方式,导致了集团内部法人实体之间,在无贸易背景下的资金转移,有违《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
因此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和利率税收制度的管制下,国内市场要推出名义现金池可谓是阻力重重。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名义现金池和净额结算作为国际上先进高效的资金管理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前国内各大银行也跃跃欲试,效仿国外先进经验,引入名义现金池产品。虽然国内的相关政策并不利于名义现金池的推广,银行在开发这类产品的时候也还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国内的金融管制正在不断的变革之中,金融市场处于逐渐放宽的阶段,国内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相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本地化的现金管理产品必然会成为未来企业资金管理发展的趋势。
印花税能否合并征收?
根据我国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在借款合同中,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纳税义务人为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因此根据规定委托贷款必须按照每笔贷款金额的万分之0.5缴纳印花税,且一笔交易交一次。现金池是基于委托贷款模式下企业内部资金的划拨。其中因委托贷款而产生的应缴纳的印花税可由集团企业和其成员企业约定支付方,一般由贷出方支付,由银行进行代扣代缴。
印花税在多数情况下是每发生一笔交易或每签订一张合同就要进行缴纳的。但是现金池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委托贷款模式。它是以银行为中介,采用的是多对多的委托贷款方式。在现金池中,所有的子帐户都可能是委托贷款的提供者或委托贷款的需求者。在现金池结构中,子账户资金的上划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或设定一个额度,在一天进行多次的余额上划。当子帐户的余额超过目标余额时,将超过的部分上存至母帐户或归还时间最早的借入的委托贷款。日间若子公司对外付款的账户余额不足,银行可以提供以其上存母帐户的资金头寸额度为限的透支支付,日终由母账户向子公司归还委托贷款的方式,银行系统自动将母账户资金划拨到子账户中去以补足透支金额。
可见在现金池模式下,企业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频繁的资金的上
拨和下划。特别是那些比较大型的企业集团,其拥有多个子帐户,每天基于现金池而发生的委托贷款的数量就相当的可观。如果按照之前所说的委托贷款逐笔缴纳印花税的话,势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那么这样一来就与现金池提倡高效的资金管理理念背道而驰。
其实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第五条就有规定: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很多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了频繁纳税的繁琐,为了避免每笔委托贷款都要进行印花税的核算,企业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就是事先和银行商定一个委托贷款的总额,然后到当地的税务部门提起申请和备案,得到税务机关批准后,再根据这个总额来计算所应缴纳的印花税。
但是按照总额计算印花税的规定并未在税法中得以体现,而且企业和银行到底怎样来确定这个总额?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条款可以参考。那么采用以总额计算印花税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避免总额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少缴或多缴印花税的情况发生,同样,以总额为依据计算应纳印花税也不利于相关的税务部门进行监管。
如何设定现金池中的利率标准?
在现金池框架中,子账户向母账户获取委托贷款的时候,要付息;相反,子账户向母账户发放委托贷款,要收取利息。子账户发放委托贷款的利息收入和子账户获取委托贷款的利息支出是要逐笔征税,不能轧差结算的。同时委托贷款的利息收入还必须按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由银行代为扣缴。在年终的时候并将利息收入纳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
可见在现金池中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是计算营业税、所得税的重要依据。那么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又是依据怎样一个利率来进行计算的呢?
目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企业之间相互拆放资金的话,应参照金融市场商业贷款利率水平约定的拆放利率,不得畸高或畸低。但是这里所谓的不得畸高或畸低到底是怎样一个浮动区间呢?目前国内尚未有具体的明文规定。
当前我们可以查阅到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利率的相关通知文件只有以下几部:
根据央行《关于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具体情况规定的通知》(银发[1989]40号):委托贷款利率由委托双方自行商定,但最高不能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和上浮幅度。
根据《关于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250号),自2004年起,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 [0.9,1.7],即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客户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下限系数0.9,上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上限系数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即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下限系数0.9,上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上限系数2。
在2004年10月人民银行上浮存贷款利率时明确指出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
那么这样一来,对于委托贷款利率的设定基本上就没有了上限和下限限定。在现金池中,企业实际所采用的利率就是由集团企业内部自行商定的利率,在此过程中,银行一般也不会介入。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随意地设定内部资金划拨的利率。据我们所了解,有些企业采用了这样的一种做法:如果放贷企业没有财务负债,其放贷下限没有规定,只是不得低于同期活期存款利率,为了避免少交营业税之嫌,如果放贷企业本身有财务负债,则其放贷款不得低于其借款成本,否则有转移价格之嫌。一旦企业内部的利率定价涉嫌转移定价和资本弱化就会受到相关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质疑。
在现金池内部,集团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相互之间的委托贷款,通过设
定不同的借贷利率水平将利息收入转移到处于低税率地区的子帐户。同样的通过设定高贷款利率使利息支出发生在处于高税率地区的子帐户,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操纵整个集团内部的税负水平。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就针对这样类似的情况特设了“特别纳税调整”章节,对关联方税务处理及其他反避税措施做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和关联方税务管理的规定,防止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关联交易来实现利润的转移。另外《特别纳税调整管理规程(试行)》也有望在今年出台。
但是在针对反避税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中也存在着尚不完善的地方。在新税法第46条中规定:“企业从关联方接收到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然而这个标准到底是怎样比例?目前仍未有相应具体的规定。对于那些已经运用现金池的企业集团来说,这个标准的一旦设定将对他们今后的经营操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前在国内市场上,企业现金池产品已经开始慢慢起步,随着集团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趋势的增强,相信这一产品一定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采取了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得这一国际先进、成熟的银行产品无法在国内发挥真正的效用。而且当前的法律条款的约定也未能跟上现金池产品发展的步伐。如何进行进一
步的监管改革,放宽相应政策限制,规范现金池操作市场等问题,都值得加以关注。相信只有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现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的法律法规环境,才能更好地、合规地推动企业现金池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应用。
在现金池内部,集团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相互之间的委托贷款,通过设定不同的借贷利率水平将利息收入转移到处于低税率地区的子帐户。同样的通过设定高贷款利率使利息支出发生在处于高税率地区的子帐户,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操纵整个集团内部的税负水平。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就针对这样类似的情况特设了“特别纳税调整”章节,对关联方税务处理及其他反避税措施做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和关联方税务管理的规定,防止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关联交易来实现利润的转移。另外《特别纳税调整管理规程(试行)》也有望在今年出台。
但是在针对反避税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中也存在着尚不完善的地方。在新税法第46条中规定:“企业从关联方接收到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然而这个标准到底是怎样比例?目前仍未有相应具体的规定。对于那些已经运用现金池的企业集团来说,这个标准的一旦设定将对他们今后的经营操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前在国内市场上,企业现金池产品已经开始慢慢起步,随着集团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趋势的增强,相信这一产品一定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采取了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得这一国际先进、成熟的银行产品无法在国内发挥真正的效用。而且当前的法律条款的约定也未能跟上现金池产品发展的步伐。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监管改革,放宽相应政策限制,规范现金池操作市场等问题,都值得加以关注。相信只有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现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的法律法规环境,才能更好地、合规地推动企业现金池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应用。
第二篇:票据池与企业现金管理
票据池与企业现金管理
随着国内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已从单纯的货币资金管理拓展到涵盖票据的广义现金管理。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440.70万笔,金额4.8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和5.09%。随着商业汇票业务量和市场规模的逐步提高,票据逐渐成为企业,尤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频繁使用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由商业银行来帮助企业实现票据的外包管理,提供从票据管理到票据融资的全面服务,已成为现金管理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01
现金管理利器
票据池是企业现金管理的组成部分,由企业将其票据资源“外包”给银行,按票据整个生命周期实现集合管理、统一质押、票据融资、理财增值,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高端解决方案。
助力企业简化票据管理、拓展融资来源,是票据池对企业现金管理的一大要义。随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深化,“资金池”内涵不断扩大,从单一企业到集团企业都有对所持票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融资的迫切需求,以实现简化票据管理、盘活票据资源、拓展融资来源。近几年,民间资金也瞄准了票据市场需求旺盛的机会,大举介入票据转让与买卖市场,在线票据理财也成为最受广大投资者欢迎的理财方式之一。不仅一些专业的票据服务公司纷纷打造在线票据理财平台,类似京东、苏宁、新浪、360、国美在线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先后开展了此类业务。
面对票据业务发展的契机,各大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加大了该项业务的创新与推广力度,不仅各大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了票据池,一批中小银行也开始试水,力图打造国内票据专业化管理领域的知名金融品牌。各商业银行间票据管理系统功能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在目标企业拓展上的不同:深圳发展银行的票据池业务适合于上下游长期使用票据结算、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招商银行的“票据通―网上票据业务”适宜于跨地区经营的集团性生产销售型企业、B2B电子商务平台及其会员企业;兴业银行票据池拓展目标是企业网银集团客户;工商银行全球现金管理票据池,企业可以通过票据入池、出池实现池额度动态共享融资,其拓展的目标客户比较广泛;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票据池实现了票据池与现金池及智能理财的相互融通,可实现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能充分满足企业多模式、多层级、多渠道票据管理与融资理财的需求。
02
票据池基础功能
票据池旨在为企业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多功能的综合性票据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渠道远程发起指令办理所有业务,集团总部可对不同成员企业分别授权,实现权力集中管控、任务分散执行。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作为票据池产品标配的基础性功能主要有:
存放托管。企业将纸质票据存入开户行,银行进行实物保管,并将纸质票据扫描保存影像。实现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统一管理、统一信息展示。既支持票据在集团总部开户行集中存放,也支持在成员企业开户行分散存放,便于集团企业根据日后票据使用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存放地点。银行将企业存放的纸质票据入箱保管,定期组织清点盘查,与纸票影像进行勾对,并通过电子系统与企业进行远程账务核对,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信息报告查询。主要包括票据状态信息、票据池规模变动信息、票据到期提示信息,对账、查询、信息反馈。实现多维度票据池服务接入渠道,交易指令接受反馈、信息查询应支持电子渠道、物理渠道的同步部署。通过系统定期或动态提供票据池中每份票据的金额、出票日、到期日、承兑申请人等票据信息;票据池中的票据总规模、动态变化、流向;票据贴现、提取等票据池的实时信息报告。集团公司可以在线查询到成员企业的在票据池内的票据信息,实现对各成员企业在池票据的集中监管。
托收及提取。银行系统自动提示即将到期票据,根据企业远程指令进行票据委托收款,并将托收结果反馈给企业。在预先加盖背书签章的前提下,企业无需往返柜面办理托收手续。票据到期前如需用于支付,企业可从票据池中提取部分票据,满足于日常生产经营需要。
代理背书及交付。银行可根据企业指令,对预先加盖背书签章的票据,通过代为填写被背书人的方式,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委托人的债权人。完成背书手续后,银行通知被背书人前来领取票据。被背书人在异地时,银行可将票据传递至异地代理行,以便被背书人及时领取。
03
创新应用
以大型集团为例,其成员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各自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各级公司管理层对资金集中的认可程度也不尽相同,资金短缺的成员企业希望集中,而资金盈余的企业不愿意集中,这些都为总部统筹管理和资金调度带来了困难。票据池基于企业票据与供应链、现金流融合的特点,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广义现金管理。票据池与现金池的搭配使用,可有效强化企业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进一步提升集团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
丰富多样的票据融资功能。对票据池中未到期票据进行质押,建立一个票据池额度,在其范围内随时为企业办理贴现、质票承兑、质票贷款、质票开证(票)等授信业务。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可以共享票据池额度,通过票据入池、出池管理,确保整个票据池额度和质押票据额度稳定。可有效地解决集团或其下属成员企业在购销活动中收付票据期限错配、金额错配的问题,从而达到内部票据资源的统筹管理和使用的要求。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同时,又不占用企业一般授信额度。
前瞻性的票据理财功能。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利用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公开交易平台,实现理财资金对企业所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资产的投资。这种理财模式的市场化程度高,符合监管部门对业务公开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可将票据池贴现、托收产生的现金流与现金池打通,实现票据项下资金流入、流出、理财的自动化。最大程度的盘活企业沉淀资产,获取高额财务收益。
打造现金管理整体视图。通过ERP与商业银行票据池系统进行主机直连,集团企业可实现资金流、物流、票据流、信息流的统筹管理。票据池系统的主机直连比现金池的主机直连在流程管理、接口管理方面更为复杂。目前,能实现此功能的商业银行与第三方财务软件公司还较为有限。
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思维。目前商业银行在票据池系统研发过程中,纷纷加大科技力量投入,不仅全面实现了线上业务发起和受理,更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业务统计功能,为企业提供财务分析。以票据池作为切入点,帮助企业提高现金管理水平和资金周转效率,满足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高阶需求
04
战胜风险
票据池涉及的专业领域广、动态变化性强、业务操作环节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银行管理难度。需要在票据审验、交接、保管、在途传递、托收等柜面处理方面,在票据价值评估、客户调查、客户授信、票据承兑、质押背书、系统登记与处理、法律文本等信贷业务管理方面,在票据贴现、转贴现、回购等票据融资业务方面,制订出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避免在成员单位、集团总部、商业银行之间发生风险传递效应。
就此,商业银行应适时建立按票据发生额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的制度,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完善票据池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制定鼓励金融创新的具体措施,加大对票据创新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建议人民银行尽快修改《票据法》、《票据管理办法》中已经滞后的条款,进一步健全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票据业务的监督管理。
第三篇:通信工程合规性管理要点
通信工程合规性管理要点
一、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核心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一)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文件及工程项目总投资
核心内容
1、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文件
2、工程项目总投资
制度依据
执行要点
1、所有项目必须有立项批复文件,批复文件经过相应审批,相关环节需经过充分授权。
2、立项金额20万元以下政企客户接入项目、政企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由市公司自主完成。其中投资低于10万元的项目由市分公司分管领导审批,投资10万元(含)到20万元(不含)的项目由市分公司总经理审批。
3、常规项目和立项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和省公司发起的政企客户接入项目、政企信息化项目由省公司完成立项审批。项目总投资高于50万元(含)且低于300万元的省管政企客户接入项目由省公司立项管理部门立项建设报省公司总经理审批立项。项目总投资高于300万元(含)的省管政企客户接入项目由省公司立项管理部门立项建设,报省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立项。
4、总投资在3000万以上必须批准监理单位。
5、对于立项权责,对于不同的项目省公司有相关文件要求,要求分公司严格遵守。对于超预算的项目不进行相应变更,省公司将不予以竣工批复。
自查方法
1、检查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查看项目立项最终是否为公司领导批准。
2、检查批复文件中的投资金额是否超过建设单位权限。
3、如项目建议书由设计咨询单位编制,则核查是否有加盖设计咨询单位公章的正式出版文本。
责任部门:运营发展部
(二)设计文件及批复文件
核心内容:设计文件及批复文件 制度依据: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V201406)》(安移动计(2014)492 号)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购置类项目管理办法(V201406)》安移动计(2014)495 号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V201407)》(安移动建(2014)48 号)
4、关于下发《传送网管线工程设计会审要点及设计会审纪要模板》的通知(移动计(2012)72 号)
执行要点:
1、除购置类项目外,其余项目必须有设计文件。
2、设计批复文件内容应包括:项目来源、建设规模、资金来源以及项目进度要求等。
3、设计中应列明各单位工程的建设内容、工程实施方案、主要设备、材料和配套设备等。
4、工程设计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不得超过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列明的范围。
自查方法
1、检查项目是否有设计批复文件以及文件形成时间,设计批复时间应在立项批复时间之后。
2、检查设计批复金额,设计批复金额应小于立项批复金额。
3、检查设计文件及批复中的建设规模,建设规模应不超过立项批复的建设规模。
4、检查设计文件及批复中的建设方案,建设方案应满足立项批复的建设方案要求。
5、检查设计批复中是否包含项目来源、建设规模、资金来源以及项目进度要求。
责任部门:计划部
(三)施工、验收、审计、决算等基本建设程序是否存在倒置,相关环节资料是否缺失
核心内容:施工、验收、审计、决算等基本建设程序是否存在倒置,相关环节资料是否缺失。
制度依据: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V201406)》(安移动计(2014)492 号)
2、关于印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通信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的通知(安移动建〔2011〕94号)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通信工程验收管理办法(V201407)》(安移动建(2014)47 号)
4、关于印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移动审〔2012〕8号)
5、关于印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移动审〔2012〕8号)
6、关于印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实施细则(2011版)》的通知(安移动财〔2011〕151号)
7、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费用管理及提高竣工决算报表编制质量的通知(移动建〔2009〕71号)
8、关于修订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填报内容和格式的通知(移动财〔2009〕9号)
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执行要点:
1、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2、建设项目管理的总体流程是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起止点,按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涉及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交接划分项目阶段。项目管理主要阶段包括规划、投资计划、项目立项、招标与采购、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资产转固、项目验收、项目审计等阶段,各部门分别对其主管的项目阶段性任务进度和质量负责,并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整个项目。
3、中国移动基本建设程序为:
立项-主设备采购-设计-配套采购、施工监理单位招标-质监申报-开工-施工-完工-暂估转资-初步验收-结算审计-试运行-竣工验收-质监竣工备案-决算审计-决算批复-归档。
严格遵循建设程序的先后顺序,关键节点不得缺失,建设流程不得倒置,操作行为不得违规。自查方法:
1、检查立项批复、设计批复、招标采购、施工合同、开工报告、完工报告、验收会议纪要、审计报告的形成时间。重点做到以下:
1、先立项、再设计、后施工;
2、先签合同后施工;
3、先立项后主设备招标,先设计后配套、施工监理招标;
4、验收会议纪要中必须包含验收报告和决算报表,且经运维、财务等部门会签。
5、验收完成后,建设部门将验收情况上报省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省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下达验收批复。
责任部门:计划部、工程建设部
(四)是否执行决策权限、决策程序
核心内容:是否执行决策权限、决策程序
制度依据:
1、安移动财[2011]250号《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总部经济事项审批流程及审批权限规定(2011年版)》
2、关于印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2014版)》、《省公司本部“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目录(2014版)》和《市分公司“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目录(2014版)》的通知
3、安移动计〔2012〕307号《客户接入类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12版)》
4、关于印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工程财务管理标准流程》的通知(安移动财〔2012〕178号)
执行要点:
1、立项权限:立项金额20万元以下政企客户接入项目、政企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由市公司自主完成。常规项目和立项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和省公司发起的政企客户接入项目、政企信息化项目由省公司完成立项审批。
2、合同权限:分公司200万以上的合同需报省公司审批。
3、三重一大权限:分公司单次购买金额200万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和单次购买金额100万元以上的服务等重大采购项目(不包括执行集团公司、省公司集中选型结果的项目),需总经理办公会决策。省公司单次金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和单次金额达1500万元以上服务等重大采购项目(不包括执行集团公司、省公司集中选型结果的),需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自查方法:
1、检查分公司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金额。
2、检查分公司项目的合同金额。
3、检查分公司的采购决策文件,满足“三重一大”要求的采购事项是否通过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责任部门:工程建设部、综合部、纪检监察室
(五)是否按照省公司要求办理质监申报和竣工备案
核心内容:是否按照省公司要求办理质监申报和竣工备案
制度依据:
关于明确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移动建〔2011〕131号)
执行要点:
1、质监申报时间要求在工程项目开工7日前;
2、竣工备案时间要求的完成竣工验收后15日内;
3、质监申报中需要填报施工、监理、设计等参建单位信息,必须严格审查参建单位资质,确保参建单位资质满足项目要求。
自查方法:
1、检查该项目的质量监督通知书;
2、检查该项目的竣工备案表。
责任部门:工程建设部
(六)是否办理开工报告
制度依据: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V201406)》(安移动计(2014)492 号)
2、关于修订“小型传输管线类工程、小型工程监理资料模板”和增加“客户接入类工程竣工资料模板”的通知(移动建〔2011〕31号)
执行要点:
开工报告制度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开工报告中的开工时间是确定项目其他环节时间是否合规的关键参考依据,开工时间必须在施工合同签订时间以后。
自查方法:
检查项目的开工报告,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含在竣工资料内,关键是开工报告中要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签字盖章,并且明确开工时间。
责任部门:工程建设部
二、合作单位管理
合作单位管理核心内容分为七个部分:
(一)是否按照《招标投标法》和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进行招投标文件编制; 核心内容:
是否按照《招标投标法》和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进行招投标文件编制
制度依据:
1、工信部通信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文件范本(试行)
2、关于转发《关于印发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的通知》的通知(移动采购〔2012〕88号)
(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
(三)是否按照公司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文件选择投标单位,确定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四)是否按照公司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文件组织合作单位引入选择;
(五)是否健全招标活动的内部控制;
(六)中标通知书;
(七)合作单位考核评估管理。
第四篇:合规性评价
南京南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合规性评价报告
编制:推进小组 审核:王国军
批准:
日期:2014/10/8
一、评价时间
2014/10/8
二、参加评价人员: 公司及各部门领导
三、评价目的
公司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
四、评价范围
公司及各班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环境因素和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
五、评价准则
1、GB/T24001-2004、GB/T28001-2011;
2、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制度;
3、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六、环境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评价综述:
评价组成员针对环境法律法规中适用公司的条款逐条进行合规性评价,其中重点评价了与公司《环境因素清单》中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款。
1、固体废弃物排放:
存在的无毒无害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有:日常办公和生活垃圾、废旧设备、建筑垃圾、金属及其合金、木屑、废焊条头焊渣、钻头、电线、废弃的各种包装物、废弃的办公纸制品、废办公文具等环境因素。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有:废日光灯管、油漆化学品泄漏、油漆稀料空桶丢弃、设备漏油、废损配件丢弃、油抹布丢弃、废机油排放、油污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废墨盒、硒鼓等环境因素。主要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公司制定了有关固体废弃物管理文件,在生产现场设立了分类排放场所,配置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垃圾桶和废油集中设施,废弃物的处置委托有资质的相关方进行,有关协议和危险废弃物转移单见附件1;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符合上述法律法规的要求。
2、噪声排放:
主要噪声排放有:设备运转噪声排放、车辆噪声排放等。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通过保持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转良好,配套安装减振设施和加强车间的密闭性来控制和降低噪声排;在强噪声工作过程中避开在夜间生产,严格执行城市噪声控制管理办法,均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定期由环境监测站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控,每年不定期经环境监测站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结果见附件2;噪声排放可达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3、废水排放:
主要的废水排放有:生活污水。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均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废气排放:
公司主要的废气排放有:粉尘排放。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结果符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表3规定的限值。
5、能源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主要的能源消耗有:水的消耗、电的消耗、煤气的消耗、油品的消耗等。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有:《节约用电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公司在能源消耗方面制定了以下措施:
1)、加强能源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2)、去年制定下发了《能源管理及消耗考核办法》; 3)、通过工艺改进与过程控制,降低天然气消耗; 4)、发挥大循环节水作用,推进节水技术进步;
5)、组织实施节能小改小革,减少设备的空耗,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7)、统一更换节能变压器、节约灯、节能水龙头等;
6、应急准备和响应:
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环保设施出现故障等潜在的紧急情况,制定的相应的应急预案,可满足《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七、安全管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评价综述:
评价组成员针对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中适用公司的条款逐条进行合规性评价,其中重点评价了与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中危险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款。
1、特种设备:
公司的特种设备有:起重设备,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辆等等(具体见公司特种设备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目录》、《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公司制定了有关特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应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公司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公司的特种设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均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公司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定期检查,负责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定期对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取证和复审工作。
2、消防安全:
公司共有2个仓库,1个重点防火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公司制定了有关消防安全管理文件、《火灾爆炸应急预案》,公司定期组织对公司重点防火单位和灭火器进行专项检查;对过期和失效的消防设施进行及时更换;定期组织《火灾爆炸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和演练工作。
3、职业卫生: 公司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有:噪声、粉尘、振动、高温等。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高温作业分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工作现场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见附件),结果表明,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公司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人员体检(见附件),几年来没有新增职业病发生。每月按国家定期发放劳保用品,每年暑期发放降温费和防暑降温用品,现场增设风机,保证现场温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4、防雷设施安全:
公司有防雷设施,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用电安全导则》。公司每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公司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测(见附件),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5、危险化学品安全:
公司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油漆、化学分析试剂等。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司负责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实施采购和运输,并对化学品泄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6、车辆安全:
公司共有叉车、厂内机动车辆、小轿车面包车。适用的法律法规有:《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公司制定了《机动车辆、道路交通管理程序》,公司负责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公司叉车定期进行检验,并注册登记,上厂内牌照,厂内机动车辆铲车已不属于特种设备不在做年检。
7、劳动防护用品:
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等。公司制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公司选用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各部门按标准定期发放。
8、事故调查处理: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条例》、《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公司几年没有发生重伤、轻伤事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9、女工保护:
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公司每年组织对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见附件),严格四期保护。
10、安全教育:
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公司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办法》,公司每年根据各单位培训需求制定公司《培训计划》,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价,公司负责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取证,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
另外,结合双体系贯标,公司制定了针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培训补充计划,生产部组织全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答卷,参加人数100%。
八、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结论
通过本次合规性评价认为:公司各单位都能够有效遵循法律法规,无相关方投拆;无环境污染事件;未发生重伤、工亡事故;无新增职业病;隐患整改率100%;各单位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基本符合环境、安全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五篇:合规性报告
合规性评价报告
为确保公司已识别出的适用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保证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方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公司采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监督检查、项目部自检等多种方式,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了检查,各种检查结果及评价如下:
一、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监督检查对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审核评价结论
公司质量保证部分别于2008年4月27日~29日、4月30~5月1日、5月2~5月3日、5月26日~5月28日、5月29日~5月30日、7月28日~7月29日对黄骅、大港、北疆、康平、清河项目经理部以及公司本部进行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核组认为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是正常的、有效的,各施工项目经理部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按照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开展工作,施工记录和验证记录填写及时准确、规范,签字齐全,工程质量和现场环境因素控制符合各项规定要求,项目经理部的环境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面,现场和办公区域的污水排放控制率达到95%;厂界噪声排放抽查的最大实测值满足满足昼间〈70dB、夜间〈55dB的法规要求;主要施工道路硬化率达到96%,撒水车定时对道路进行喷洒,扬尘的控制能够满足要求。内审检查的各项环境因素控制均能够满足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满足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二、管理评审对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评价结论
2008年2月27日公司召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审会议,对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及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了评审,对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审核评价结论是能够遵守法规,满足相关方要求。
三、公司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
公司本部继续通过节约水、电、纸张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并对固体废弃物等12项环境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各项目经理部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建立环境因素台帐,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管理方案,从而降低噪声、扬尘、有害废液的排放,防止火灾、射源等重大危害发生,实现了公司的环境目标。
四、法律法规的收集情况
公司通过报刊、网络、各级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收集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共135项。由于法律法规具有不断更新完善的要求,所以在法律法规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动态管理方面公司加强了管理,以便及时将变更情况传递到各执行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特别是新成立的项目经理部。
五、项目经理部对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自检情况
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将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合同中对作业环境的要求分解到作业指导书中,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中对环境的要求进行施工,通过班组自检、工地检查、质保部检查、项目部有关部门以及项目部的领导对施工作业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保证环境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能够满足法规要求。
六、顾客投诉和社区影响方面 无顾客投诉和社区环境影响情况的发生。
七、合规性评价结论
公司所属各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均能遵守环境法规和业主要求进行环境管理,满足规定要求。
公司质量保证部 二OO八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