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残疾人》教案
《心里想着他们》教案
教学内容:湖北教育出版社《思品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努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残疾人的身体缺陷,用真诚的心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自身缺陷而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教学难点:
体会残疾人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了解关爱残疾人的组织和设施。
2、多媒体课件:(1)部分残疾名人故事;(2)残奥会片段;(3)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走进残疾人。游戏引入,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一)游戏一:贴鼻子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贴鼻子,谁知道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必须把眼睛蒙起来。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胜利。)
1、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
2、提问:
①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
②假如你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
③要是让你闭着眼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你觉得怎样?想试试吗?学生闭上眼睛回到座位,体验盲人生活。
④现在这几位同学因眼睛看不见而遇到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上前帮助他们。
(二)游戏二:穿衣服
这次游戏的内容是————穿衣服比赛。本游戏的规则是:请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请听口令!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脱下你们的上衣,谈谈双手脱外套的感受。
(2)请女同学用一只手将外套穿上,再谈谈感受。
(3)男同学在不用手的条件下,试穿外套。请女生上前帮助他们。请男生谈谈这次穿衣的感受。
(三)认识各种残疾人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体会残疾人的艰难。)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部分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了残疾,生活起来很不方便,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样的残疾人?你能想像他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学生发言……
孩子们,从你们的谈话中,老师仿佛看见了你们那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老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我国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有肢体残疾的残疾人,有双眼失明的盲人,也有听觉障碍、言语障碍的聋哑人,还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的残疾人等。他们是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身体或心理有缺陷的特殊群体,这些生活中的不幸者,他们多么希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与帮助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去了解他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心里想着他们
二、交流资料,体会残疾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尊重残疾人
你们知道残疾人是怎样生活的吗?
1、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展示贝多芬、张海迪的故事。
2、学习资料《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
3、多媒体播放残奥会片段。
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4、学生交流。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生:街上的许叔叔双腿残废,他身残志坚,办起了红红火火的超市。
生:我们晏家湾村的晏叔叔出世就是哑巴,但他刻苦学艺,成为当地有名的建筑大师。
小结:这些生活中的不幸者,他们要比我们健全人承受更多的痛苦和困难。在他们中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自强不息,成为生活的强者,甚至做出了超出我们常人想像的创举。
三、了解社会助残行动,激起助残爱心。
社会十分关心残疾人。你知道哪些关心残疾人的事例以及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1)全社会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2)全校师生为许方红同学捐款。
(3)中华儿女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踊跃捐款。
2、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
(1)专为盲人过马路设计的能发出声音的红绿灯。
(2)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坡道。
(3)残疾人停车位。
(4)残疾人运动会。
(5)残疾人艺术表演。
小结:从以上的活动中,我们体验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感受了残疾人的自强不息,了解了全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浓浓爱心。
过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残疾人呢?(关心 尊重 帮助他们)
3、小组交流。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你打算今后怎么关爱残疾人?
4、全班交流。
生:我帮助喻亚梅打饭。
生:我扶腿脚不方便的张雪梅。
生:我给邻居王爷爷当拐棍。
5.、我们都去帮帮他。
多媒体出示几个残疾人的片段:(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去帮助他们。)
(1)一盲人在街边拉二胡乞讨,一青年不但不捐款,反而将盲人推倒在地,恶语谩骂。
(2)一拄着拐杖的大叔背着行李,面对眼前长长的台阶坡道叹气。
(3)一聋哑人走在马路上,后面一辆失控的货车越来越近,他却毫不知情。
(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对关爱残疾人的行为给予表彰;对做得不好但勇于认错的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今后做得更好。)
小结:残疾人他们是不幸的,但你们真诚的关爱给了他们阳光和温暖,他们又是幸福的。我替他们谢谢你们!
四、结束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同学们,残疾人因他们身体残疾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精神上毫不差于健全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愿我们都来^***心永恒的人,努力与残疾人和谐相处,携手共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附:板书设计:
5、心里想着他们
走进残疾人
尊重残疾人
帮助残疾人
第二篇:走进残疾人(定稿)
走进残疾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换位体验、表演创境、资料搜集、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很多困难。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关爱。
3、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相关政策,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难点:感悟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转变思想态度,并激励自己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
2、布置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具体事例。
3、教师准备千手观音视频,肢残人日常生活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短片,想与你们共同分享!(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同学们,这个节目精彩不精彩?你们知道这段舞蹈背后的故事吗?老师特别喜欢这个节目,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节目表演的特别出色,另一个是表演这些节目的人一也特别出色,知道她们是些什么人吗? 他们是一些聋哑演员。而完全听不到音乐的他们却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所有中国人同时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生活中你还见到或知道有哪些残疾人?(课件出示各种残疾人)
盲人:她们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摸索,却永远看不到天亮时的那一抹曙光; 聋哑;她们在悄无声息的世界里生活,所有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无力的; 肢残:她们靠着轮椅,拐杖来延展自己的人生,这不屈的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啊!智障:谁不希望自己是个正常的的人,命运对她们太不公平了!
老师查阅了资料,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概有8000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进她们,(板书:心)
二、体验感受,理解残疾人
(一)交流对残疾人的最初感受
1.师:提到残疾人,你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 生1:可怜; 生2:悲伤; 生3:艰难; 生4:痛苦; 生5:无助; 生6:困难。„„
2.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同情残疾人。残疾人为了适应现实生活,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残疾人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呢?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你们愿意
吗?
(二)体验活动一──“体验盲人”
(强调体验活动要求:真诚、认真地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
1.体验一。
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你的眼前是什么?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来体验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要特别强调的是:希望每个同学都怀着真诚的心认真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师:好,现在,你的眼前是什么? 2.体验二。
请大家继续闭好眼睛,慢慢地站起来,走几步。师:这几步和你平时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吗? 3.体验三。
师:很好,请大家睁开眼睛,坐下来。
刚才每位同学都是很投入地在换位体验,接下来,我想再请每组派两位同学来进一步参与体验,谁来试试!(学生两人一组上台)
要求: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体验盲人,从前面出发,走到后面绕过桌子再回来,另一个同学跟着。其余的同学是观察者,要不动声色,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一起交流发现和感受,明白了吗?(参与体验的学生蒙上眼睛)
师;我还要请一个同学,单独一组,来体验。
(师指名上前,给他蒙上布,等别人出发了再允许他出发。)
(三)交流体验“感悟” 1.采访“盲人”。
师:告诉我们,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2.采访协助者。
师:你是怎么做的呢? 3.采访单独体验者。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是一个人走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4.采访观察者。
师:其他的同学刚才观察得很认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体验活动二──“体验聋哑人”
师:接着,让我们走进聋哑人。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发给每一小组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请每个小组自己选择一个人做手势来表达这句话,不能用语言,其余同学猜这句话的意思。师找两个小组谈感受。
体验活动三──“体验肢残人” 师:接着让我们来体验一下肢体缺陷的人在生活上又有哪些不方便,请同学们把红领巾接下来,然后试着用一只手脱再重新系上,时间为一分钟。师:感觉怎么样?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听不
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三、交流提升,尊敬残疾人
(一)感叹于──“独立生活”的残疾人
1.了解黄阳光的事例。
师:是啊,不同的缺陷给残疾人的生活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就连类似漱口洗脸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都很不容易,需要他们付出很多很多。我想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失去双臂的残疾朋友,他叫黄阳光,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看看他的日常生活,你会有新的感悟。(播放黄阳光的视频短片)2.交流感悟。
师:同学们都看得出了神,你现在想说什么?
师:他们用顽强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很难做到。3.感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
1、师生共同学习课前收集的有关残疾人(刘静、崔娜、邰丽华、舟舟、杨博尊等)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并适时播放课件(残奥会图片、教师进行讲解)
在乒乓球F1-2级单打比赛中,刘静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获得了北京残奥会的第一枚乒乓球金牌。据了解,作为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刘静能握住球拍就非常不易,更不要说挥拍击球了。
崔娜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尽管经过了手术,但由于双眼无晶体和继发性白内障,目前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只有0.045,双眼严重斜视和弱视。但先天不足没有击倒她,2001年崔娜开始练习柔道,能吃苦,不怕累,成绩优异,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年仅19岁的她在女子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一举夺冠。
这位是杨博尊,北京残奥会游泳项目一金三银获得者,VISA签约的唯一一位残奥运动员。他是个热爱音乐、喜爱摇滚并弹得一手好吉他的帅小伙儿~,奥运后,就开始了录制自己的唱片和拍摄MV,用歌声表达了自己的另一面。
李月,图上这位女孩就是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2008年9月6日,她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
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1991年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任独舞、领舞演员。
1992年10月,作为惟一一位残疾人舞蹈家登上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台。1994年,考取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2000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2002年10月,在日本为世界残疾人会议演出,被誉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
2004年9月28日,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邰丽华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聋人舞蹈队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世界。
CCTV“感动中国”2005人物
200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智障音乐指挥家:舟舟
出生于1978年4月1日的胡一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舟舟”。他的父亲是武汉市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母亲是普通职员,出生一个月后就被专家鉴定为先天愚儿。
1999年 参加中国残联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
2000年的5月19日晚,舟舟与施瓦辛格手牵手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爱心大使之夜——中国特奥慈善晚会”在此隆重举行。
2000年9月舟舟在美国成功地指挥了世界顶尖级乐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演出震撼了全美。
2001年7月,舟舟将在中国西安交响乐音乐节上,指挥4管编制的英国南安普顿青年交响乐团演奏。
2006年开始,舟舟指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交响乐团在全国各地巡演近百场,均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教师总结
:残疾人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身残志不残,同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对他们我们要理解,更要尊重他们,同时还应该用我们真挚的心和温暖的手去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残疾人。(板书理解——尊重——帮助)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残疾人事迹的资料,都带来了吗?把你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二)行为辨析,指导实践
1、课件出示一些的图片,请学生辨别他们的做法对吗,假如你是那个残疾人,你的心情会怎样?碰到这样的情况你打算怎样做呢?
2、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尊、关爱他们,不取笑,不戏弄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
四、关注社会,关爱残疾人
(一)残疾人“无障碍”生活环境 1.引入:残疾人专用标志。师:那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2.介绍无障碍的概念。
师:近几年,我们国家提出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生活环境。3.学生交流资料:有哪些残疾人专用设施。
师: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残疾人专用的设施呢? 生1:盲道;
生2: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的下坡道;
生3:残疾人专用厕所;
生4:公交车上的残疾人专座; 生5:有声音的红绿灯; „„
4.教师补充。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有盲人专用的电脑、手机,无障碍公交车等等„„
(播放图片)
5.小组交流,全班共享。
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打在课件上,学生齐读)将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全国助残日;开办了各类残疾人学校并成立了各类残疾人联合会。
师:是的,残疾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还要学会与残疾人和谐相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一位负责人曾经给市民三条建议: 1.遇到盲人要先发出声音再接触他们的身体,以免吓着盲人; 2.遇到聋哑人,要让“目中有你”,用写字交流,最好学会一些简单的手语; 3.遇到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要用他们适应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以免他们不习惯。(课件出示)
五、升华主题 爱心传递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残疾朋友,他们都非常了不起,你佩服他们吗?他们能做到的许多事情,我们却做不到,所以他们更值得我们理解、尊重、帮助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向他们伸出爱的手(指着板书伸出爱的手):如替他们领领路,帮他们推推车,„„有时侯,和他们说说话,也是爱的表现。其时,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同学们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爱心卡,写下我们对残疾人的祝福,写下我们的爱心,你也可以写给我们本节课认识的残疾朋友。把你的爱心,你的祝福存入我们的“爱心银行”吧!(画心形)(学生在《爱的奉献》音乐中,学生填写爱心存单卡,并贴到爱心银行里)
师:孩子们,有了你们的这些祝福,我相信残疾朋友们会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让我们的祝福乘着爱心的翅膀飞到千千万万的残疾朋友的心中吧!同学们你们的祝福老师帮你们存在“爱心银行”里,课后你们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向残疾朋友表达没有说完的祝福呢?(手语、逛逛他们的博客,给他们发E-mail,上QQ和他们聊一聊学习和生活)
师:同学们请起立,我们一起来做手语好吗?仔细看,看会了和老师一起做。同学们请和老师一起做。(师生配合手语为残疾朋友送上两句话)
我们永远理解、尊重、帮助你!我们永远爱你!
师: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走进残疾人说课稿
《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一、课标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引导师生回归现实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
二、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意在让同学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和社会对需要协助的人献出爱心。本节以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主旨,通过师生一起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同学考虑、研讨、发现、总结,以达到同学主动发展的宗旨。
三、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从横向看,学生已学习过本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通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刻了解过残疾人朱彦夫为社会做贡献的事迹,故本课的篇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从纵向看,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学习中,学习过《远离危险》以及三年级上册《我们的约定》违规造成的恶果,小学生对于伤害造成残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节课,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体验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自觉地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生活经验:本校学生中有个别孩子是耳聋的和小儿麻痹的,本班的可以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便,其他班级的孩子只是见过,却不能深刻感受到。说目标:
学段目标:
情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爱劳动,在生活中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能力: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会民主地参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换位体验、表演创境、资料搜集、生活体验等活动,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很多困难。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体会残疾人付出的努力,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关爱。
3、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感悟、体验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自觉地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2.难点: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说模式:
我校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构建“四步体验式”教学,即:情境导趣—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它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说方法:
情境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社会调查法、换位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说设计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也很少关注身边的残疾人,因此还不能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以“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为主线,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品德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精神。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用无痕的活动代替有形的说教。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趣。为了使同学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用游戏和同学们沟通,并让同学体验自己身体健康的快乐,自然迁移到身体有残缺的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合作探究。该环节我让孩子们自学不同岗位残疾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再进行交流。该环节就学生而言是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就教师而言,是检查调控学生的自学情况,确保学习成效。
三、体验感悟。该环节设计盲人问路、聋人无法听到,两个残疾人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的困难;体验肢残者,模拟体验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身的感受。随后全体体验穿衣服。同学们一手背后拉拉链等活动目的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同学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干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让同学真切的体会到残疾人生活得不容易,这时过渡到“学习残疾人”这局部内容,进一步感受他们的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
接着自学不同岗位的残疾人为什会做的不同贡献,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接下来的环节交流学生搜集的资料,使得学生与教师能够互动,传递信息。体现互动策略。
紧接着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同学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随后通过多媒体复习朱彦夫的故事、海伦凯勒的资料、补充视频资料《达人秀刘伟现场资料》,播放深深打动了同学的心。使同学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同学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使同学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震动,从而加深孩子们与文本发生共鸣,产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体现共鸣策略。
四、回归生活
设计社会对残疾人在设施方面关怀的画面,让孩子们简单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拓展知识。然后提问孩子们回归到生活中怎样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
该环节是在孩子们充分的体验、学习后,进行的情感升华。引导孩子们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学习后,回归自身,让他们谈谈自己怎样帮助残疾人,感恩友爱,人人为残疾人献出一份爱,相信“爱就是力量”。
第四篇:15、走进残疾人 班会
班会课教案《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
时间:2010-1-25 12:31:00 来源:admin
班会主题: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
执教者:孙洪霞(天津市津南区前辛庄中心小学)
设计背景:我校座落于辛庄镇的村落里,近期每天都会有一个智障的孩子(人称“白大头”)守在校门口,每天放学学生们看见这个孩子都以嘲讽的语气喊他的名字,有的甚至把垃圾往他身上扔。明显,这些孩子对于这样一个智障的特殊孩子缺乏起码的认识与理解,分析原因,我班的孩子,独生子女或二胎儿偏多,家庭和社会因素造成这些孩子对身边的人缺乏爱心,做事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为此班会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次学情调查,了解孩子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孩子对残疾人的概念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们清楚的知道残疾人主要指聋哑人、盲人、肢残人和弱智等,但由于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平时在生活中学生比较难接触到,他们看到的残疾人大都是在商场或路边沿街乞讨的,而且因此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可怜甚至是鄙视的层面上。孩子们对于这样一个残疾人缺乏认识、理解和关爱,希望通过这节课的体验和感悟,能使学生对残疾人有新的态度,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而且适逢25届雅典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本节班会同样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情感。
教育目标: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帮助,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形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
2、布置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具体事例。
3、教师准备千手观音视频,肢残人日常生活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板块
一、情趣导入。
师: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短片,想与你们共同分享!(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同学们,这个节目精彩不精彩?你们知道这段舞蹈背后的故事吗?
说明:他们是一些聋哑演员。而完全听不到音乐的他们却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所有中国人同时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在我们国家有6000多万的残疾人,他们是我们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等等,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他们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带来了的困难,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今天就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残疾人,走进残疾人。(板书:走进残疾人)
【设计这个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为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打下基础。】
板块
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师: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生活中的体验包括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一定有很多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模拟活动体验
⑴、体验聋哑人(老师讲一句话,让扮演者用手语或肢体语言复述,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⑵、体验盲人(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或到指定地点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⑶.体验肢残人(让学生一手背后、单手穿上衣服、扣好扣子,用口、用脚写字、单腿行走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活动目的:每次学生生体验活动结束后,请同学们谈谈体会,从两方面谈:一是,扮演残疾人的学生谈内心感悟;二是,健全的学生谈与残疾人接触、交流过程中的内心感受。
2、播放视频短片:一位肢残人日常生活记录,包括穿衣,整理生活,做饭吃饭,工作等一系列影象。
观看后,结合体验活动,再次谈对残疾人生活的感受。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感受,初步体会他们生活中的不便,逐步使学生对残疾人产生新的认识和内心充分的感悟。因为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知识、情感及思想的建构。
同时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震撼,感受到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乐观的精神。从而引出版块3的活动。】
版块3:感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
1、师生共同学习课前收集的有关残疾人(霍金、贝多芬、桑兰、张海迪等)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并适时播放课件(残奥会图片、教师进行讲解)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6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
--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桑兰:桑兰曾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但她却意外的在98年的体操练习中失手,于几秒间由矫健身手变成了瘫痪,然而坚强的她没有选择沮丧,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奥运梦想。命运的多舛没有让桑兰低头,面对新的人生境遇,她艰难而又坚毅地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只会让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断地鼓励。她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她站起来的勇气。她每天都坚持练习生活动作,现已可以完成刷牙洗脸等简单动作,但每次尝试都让她大汗淋漓.桑兰凭借自己顽强、乐观、坚强、勇敢的心态,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整个世界!她是最富奥运精神的女性榜样!
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2、学生结合体验活动谈感受。
3、结合自己经历谈一谈曾经是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以后应该怎样面对。
4、教师总结:残疾人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身残志不残,同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对他们我们要理解,更要尊重他们,同时还应该用我们真挚的心和温暖的手去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残疾人。(板书理解——尊重——关爱)
【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通过典型实例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常人能做到的或做不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进而让学生在崇敬的情感下自觉的去产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意识。】
版块4:行为辨析,指导实践
1、出示反例图片,他们的做法对吗,假如你是那个残疾人,你的心情会怎样? 你打算怎样教育这些做的不对的孩子?
2、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尊、关爱爱他们,不取笑,不戏弄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请你结合实际调查与体会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
3、介绍图片总结:这些都是国家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也是让他们与我们一样正常生活的一些措施和做法,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能伸出爱的手——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温暖。
齐唱《爱得奉献》结束全课。
【让学生从活动回归生活,指导实践,意识到关爱残疾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本课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版块5:活动延伸(新增内容)
讲述: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残疾人)的故事
作业:给四川因震致残的小朋友的一封信。
【结合实事情况,拓展活动,反馈教育目标的落实。】
活动反思: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所以我在把握本节班会“走进残疾人”的题意时,重点抓住“走进”二字,将班会目标锁定在:了解(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去调查、访问有关残疾人的事例,并让他们去亲身体验等活动方式,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典型事例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常人能做到的或做不到的,他们也能做到,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进而让学生自觉的去产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意识。在活动中,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体验、感悟为学习方式,落实了教育目标。
反思教学过程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活动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交流,教师应在此活动中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全身投入情境,以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教师的基本功,尤其是语言的设计还需要更具体,更具有感召力。
第五篇:伸出爱的手 走进残疾人教案
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及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2.通过“查、说、看、议、找、想、演”等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残疾人的思想。
3.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前期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事、物等的观察力、社会交往能力、主动获取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所以,我们在把握本课题“走近残疾人”题义时,重点抓住“走近”二字,课程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通过引导学生去调查、访问有关残疾人的事例,并让他们去亲身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及通过典型的中外残疾人事例,说明残疾人:常人能做到的或做不到的,他们也能做到。他们身上体现的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值得大家学习。通过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本课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全课以“了解──理解──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三个体验活动,教学没有造作,没有“假生活”,体现了“真”让学生成为志愿者,并宣誓,体现了“善”,达到了德育目标。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福建省三明市中心,学生大都是机关干部孩子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孩子中突出存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2.布置学生调查了解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具体事例。【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课题
1.出示关于中国参加第十二届残奥会情况的报道(图片及报道)。师:大家知道奥运会吗?知道残奥会吗? 2.生自由发表感受,师导入课题。
师:残疾人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残疾人,走近残疾人。
3.生讲述收集的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师:大家是否知道一些残疾人的故事呢?谁能简练地做一个介绍? 4.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和生共同交流。5.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好听吗?这首交响曲反映了不屈服于命运,百折不挠,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师:听了这么多残疾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残疾人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呢?请大家互相交流交流。
6.生简要汇报。
师小结:残疾人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二、亲身体验、引起共鸣
师:残疾人在生活中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残疾人,在体验中进一步地理解他们。
1.体验活动。(1)体验盲人。
师:同学们,现在有几位盲人将要寻找自己的座位,请大家暂时不要帮助他们,认真地观察,用心体会他们的感觉。
(访问小结)(2)体验聋哑人。
师:现在几位聋哑人要传递一句话,可是他们说不出话,也听不到声音,只能用手势和表情来表示,让我们一起用心观察和体会。
(访问小结)(3)体验残肢人
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体验残肢人,要求每个人把一只手插进裤袋里不许抽出来,用另外一只手来穿好衣服。
(访问小结)2.师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残疾人面临着许多的不方便,正常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行为辨析、加深理解
1.生谈自己熟悉的残疾人或所遇到的残疾人,说出经历及感受。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残疾人,和他们交流过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
(你是怎么做的呢?)2.行为辨析,他们做的对不对?
师小结:残疾人也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所以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正常人一样交往,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关心和爱护他们。
四、升华认识、明理导行 1.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今后要怎么做呢?谁愿意谈谈? 2.师生交流。
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所做的工作。(法律、科技、公共设施)3.奇思妙想。
师:你们想不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呢?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小科学家,想一想今后可以为残疾人发明一些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比比看,哪组的点子最好!
师:大家的想法真好!希望这些美妙的想法早日实现,使残疾人们过得越来越好!4.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引导认识并理解含义。
师:青年志愿者们无私地为社会奉献,为他人服务,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事情。大家愿不愿意像他们一样呢?
师:太好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成为一名小小志愿者,一起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下宣誓,好吗?
5.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下宣誓。
师: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中,大家一定能献出爱心,去帮助残疾人,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请把你们的做法告诉我,让我为你们高兴!我的联络方法是„„
(课件出示联络方法)【教学点评】
《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这一主题活动的选择与开展──真实、生动、寓教于乐,完全符合品德与社会课标的要求,整堂课以“了解──理解──关爱”残疾人为主线,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品德要源于生活、指导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精神,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立足生活──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品德源于生活的目的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型课程,强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它强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局限,在空间上,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本课以“残奥”导课──“中国金牌总数第一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有感残疾人“身残志坚”,进而对残疾人产生敬畏感,实现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目标。
二、立足自主──灵活选择活动方式,体现自主、合作、开放特征
在活动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三个游戏”的情境模拟,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通过实景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实现“身历──体验──悟理──导行”的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看不到、听不到、说不出、不方便„„”生活像常人一样──“难”!这是一次有益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记忆──理解残疾人,进而为学生形成关爱残疾人的责任和义务创设可能。
三、立足实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实现导行明理之目的
在升华认识上,先让学生谈体验感受,说出真实感觉──残疾人要像常人一样生活──“难”,教师及时出示四幅动画──生活常态中存在的的问题。让学生检视自我,纠正偏差、坚持正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完成了道德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而是人为的,最终是为人服务的目的。最后以“青年志愿者”的要求,鼓励学生要成为“小小志愿者”去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体现了“善”,达到了德育目标,使学生在铿镪有力的宣誓活动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