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

时间:2019-05-13 05: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

第一篇: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

两河乡见义勇为基金会

管理奖励办法

根据《盘县见义勇为基金会章程》的规定,为弘扬见义勇为美德,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者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配合政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而募集基金,把利息部分用于对那些为维护社会治安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勇士的物质奖励,特制定基金管理奖励办法如下:

一、基金的管理

(l)大力募集见义勇为基金,热忱欢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基金会收到捐款后,根据捐款数额情况由基金会管理组织颁给有关捐赠的荣誉证书和荣誉章。

(2)基金会募集到捐赠的资金在银行开立帐户,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国外、境外捐赠的外汇,专门开立外汇存款帐户。

(3)经理事会决策,在捐赠资金中,按人民银行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购买债券、股票以利于基金增值,不参与炒买炒卖股票,不得直接投资办经济实体。

(4)基金会配设专兼职会计和出纳人员,一切收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5)基金会的开支应从严掌握,并做到手续齐全,帐目清楚。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向理事会,以及人民银行和民政部门报告一次,必要时向社会公布基金的收支情况。

(6)基金会的奖励资金以基金利息为主,确因奖励对家过多,致强较大,需动用本金的,经理事会讨论决定。

二、奖励对象及范围

凡在本乡范围内为本市社会治安的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者,在下列情况下均可享受本会奖励。

(-)在犯罪分子侵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

1、擒获重大杀人犯、抢劫犯、纵火犯、持枪的歹徒。

2、制止杀人、抢劫、纵火案件发生的。

3、抓获盗窃犯、流氓犯和其它不法分子的。

(二)在抢险救灾及其他场合中,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

1、遇到紧急危险和灾害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

2、在其他场合,遇到危险,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

(三)协助政法机关侦破重大案件和抓获犯罪分子起了重大作用的。

1、协助公安机关侦破重大案件的。

2、协助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抓获罪犯、逃犯的。

三、基金会的开支范围

1、对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奖励费用;

2、对见义勇为者及烈士家属的慰问费用;

3、用于表彰会及日常办公的费用;

4、经理事会决定支出的其他费用。

四、基金会的审批权限

1、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费用由基金会办公室决定。这划分等级,特等奖由常务理事会审批决定;一等奖由会长会议审批决定;二等奖以下由秘书长审核以后报会长审批决定,按标准发给奖金。

2、对见义勇为伤残人员和烈士家属的慰问经费,由基金会会长审批。

3、日常办公费用由会长或秘书长审批。

五、奖励标准

1、特等奖:在见义勇为中牺牲者,奖励20000元。

2、一等奖:在见义勇为中致残或受重伤者,经法医鉴定确认,奖励5000元至10000元。

3、二等奖:在见义勇为中受伤或有突出贡献者,奖励1500元至3000元。

4、三等奖:在见义勇为中有显著成绩者,予以1000以下的奖励(含 1000元)。

六、审批办法

1、本市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对本会提出申请,建议本会对见义勇为者给予奖励;同时附送见义勇为者的先进事迹材料。

2、本会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见义勇为者的奖励亦可主动提出,并收集材料报送公安部门或有关部门认定,由理事会作出决定。

3.要求奖励的申请和见义勇为者的先进事迹材料,由呈报单位送所在地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签具意见,报送本会办公室。办公室进行审核并对照奖励标准,提出奖励意见,呈报理事会审批。

4、理事会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决定,通报本会各位理事。

七、本办法未尽事宜由理事会根据需要修改,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二篇:见义勇为基金会募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倡议书

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朋友们:

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平安Xx”“和谐Xx”的重要举措,见义勇为基金会募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倡议书。

我市见义勇为工作开展12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在国家、集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正气之歌。他们当中,有的挺身而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有的奋不顾身抓获犯罪嫌疑人、有的舍生忘死救出落水人员、有的奋勇向前抢险救灾……在关键时刻,他们总是大义凛然,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落下了终生残疾,有的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Xx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好事、喜事,因为时代呼唤见义勇为、社会需要见义勇为、人民期盼见义勇为!我们要用正义的力量荡涤假恶丑,用正气之歌激扬真善美!

同志们,朋友们,为了让见义勇为的精神之花更加艳丽,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财产不再遭受不法分子的侵害,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人人奉献一份爱、尽一份责,共同唱响正气歌,共筑正义长城!

见义勇为基金取之于民,奉献于民,对您捐赠的基金及使用情况,我们将通过《Xx日报》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倡议书《见义勇为基金会募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倡议书》。

联系单位:Xx省Xx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收款单位:Xx省Xx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开户银行 : Xx市商业银行Xx支行

账号:521

521收款单位:Xx省Xx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开户银行 : 中国银行Xx市Xx路第一分理处

账号:521521

联系地址 : 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

联 系 人:Xx

联系电话:521521

传真:0521-521521

邮箱:521@gzu521.com

基金会QQ:521521

Xx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Xx省Xx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2012年8月19日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

(2012年2月2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确认、奖励和保护,适用本办法。国家级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确认、奖励等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见义勇为行为受法律保护,并应当受全社会尊重。法人、其他组织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应当支持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

第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与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负责。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法定职责范围内,负责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相关工作。广播电视、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做好见义勇为的宣传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见义勇为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法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见义勇为资(基)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抚恤、慰问;

(二)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补助;

(三)为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生活困难的亲属提供资助;

(四)办理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无记名人身保险;

(五)其他需要支付的费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专项资(基)金管理部门进行捐赠。

第七条

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一)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制止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追捕、抓获通缉的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四)为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抢险、救灾、救人的;

(五)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的。

第八条

见义勇为行为由县(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组织确认。

见义勇为行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关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申报、举荐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见义勇为行为没有申报人、举荐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可以依职权进行确认。

第九条

申报、举荐见义勇为行为,应当自见义勇为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一年内提出的,可以酌情延长。

第十条

申报人、举荐人应当提交见义勇为行为有关证明材料。

见义勇为行为受益人有提供见义勇为行为相关情况和证明材料的义务。

第十一条

县(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收到请求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材料后,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符合上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条件的,可以逐级向上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提请确认,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

第十二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自收到请求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材料之日起30日内调查核实,作出确认或者不予确认的书面决定。

第十三条

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组织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评定;必要时,可以组织召开听证会。

第十四条

对确认为见义勇为的人员,按照下列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一)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在自治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不低于五万元的奖励;

(二)见义勇为事迹突出,在州、市(地)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提请州、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不低于三万元的奖励;

(三)见义勇为事迹比较突出,在县(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提请县(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不低于一万元的奖励。

第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或者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市)人民政府分别一次性发给见义勇为行为发生时上一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十倍、二十倍、十倍的奖金。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市)执行前款规定确有困难的,由自治区财政对不足部分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

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的活动应当公开进行,但是受奖励的人员要求保密或者有关部门认为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十七条

对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护送到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和康复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误工费、伤残辅助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丧葬费等,由致害人或者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承担;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致害人、责任人无力支付,或者没有致害人、责任人的,按照下列规定支付:

(一)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参加而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二)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三)见义勇为人员无工作单位的,由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从见义勇为专项资金、见义勇为基金中支付。

见义勇为人员系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工伤待遇支付。

第十九条

见义勇为受伤人员在治疗期间,应当视为正常出勤,所在单位不得扣减其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条

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其伤残等级由有关部门依法组织评定。见义勇为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因公(工)伤亡的规定办理。对评定为烈士或者给予嘉奖、记功的见义勇为人员,除按照本办法给予表彰、奖励、抚恤外,还应当执行国务院《烈士褒扬条例》和有关规定。

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可以对本单位、本辖区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入伍、晋职、晋级、承包经营等方面的优先权。获得自治区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享受自治区劳动模范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生活确有困难且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照顾。

第二十三条

因见义勇为伤残、牺牲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相关待遇;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应当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给予扶助。

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其获得的见义勇为奖金和抚恤金等不列入家庭收入计算基数。

第二十四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为见义勇为人员建立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

第二十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受到诬告、陷害、打击报复,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请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请求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行为受益人逃逸、隐瞒受益事实、拒绝作证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予以查证,并向社会曝光。

第二十七条

用工单位因见义勇为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诬告、陷害、打击报复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开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和奖励的,由荣誉和奖励授予机关撤销其荣誉称号,追回有关证书、奖金和有关补助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待遇及相关费用不按规定予以办理,或者不履行保护职责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取消单位或者个人评优资格,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奖励、保护见义勇为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见义勇为专项资(基)金,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2009年11月1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12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5号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奖励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省公民在省外见义勇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全社会应当支持见义勇为行为,尊重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

鼓励成年人采取正当、有效方式见义勇为,并保护自身安全。

第四条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工作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本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综治委)组织实施,综治委下设的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治办)具体承办。

公安、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有关媒体应当积极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

第七条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制止正在实施违法或者涉嫌犯罪行为的;

(二)抓获或者协助有关机关追捕逃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三)抢险、救灾、救人的;

(四)依法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其他行为。

第八条见义勇为行为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综治办申报见义勇为事迹。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综治办举荐见义勇为人员。申报见义勇为事迹、举荐见义勇为人员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一年内提出的,可以酌情延长。

第九条县(市、区)综治办收到申报或者举荐材料后,应当在20日内完成调查、核实,提出意见,报本级综治委确认。

县(市、区)综治办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涉及治安、刑事案件的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应当有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见义勇为行为的受益人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人员提供见义勇为行为证据或者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条县(市、区)综治委确认为见义勇为的,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及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并书面告知申报人或者举荐人;不予确认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申报人、举荐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设区的市综治办申请复核。设区的市综治办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复核,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申报人、举

荐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第十一条对见义勇为人员,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奖励:

(一)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由省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二)见义勇为事迹突出,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三)见义勇为事迹比较突出,在县(市、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四)其他见义勇为人员,由县(市、区)以上综治委通报表扬,并颁发奖金。

第十二条对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综治委提出意见,经同级政府行政奖励表彰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需要由上级人民政府奖励的,由县(市、区)综治委逐级上报。

第十三条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对本单位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人员提供捐助。

第十四条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或者拖延。

综治办应当及时协调解决见义勇为人员负伤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鼓励医疗机构减免见义勇为人员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

第十五条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其医疗、误工、生活补助等费用,有工作单位的,按照因工(公)负伤处理;无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无力解决的,由当地财政拨款给同级综治委安排解决。

第十六条对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医疗终结后,有工作单位的,按照因工(公)负伤有关规定享受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按规定为其评定伤残等级,享受因战致残民兵、民工抚恤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致残后,有一定劳动能力而无工作单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安排就业;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的,经本人申请,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可以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供养。

第十七条见义勇为人员死亡且符合烈士条件的,由行为发生地县(市、区)综治办提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上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授予烈士称号,其遗属享受相关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死亡但不符合烈士条件,有工作单位的,其遗属按照因工(公)牺牲抚恤规定给予抚恤;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因战牺牲民兵、民工抚恤规定给予抚恤。第十八条见义勇为人员负伤、致残、死亡,有加害人的,除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外,加害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受益人的,受益人应当依法给予适当补偿。先行支付见义勇为人员医疗费用的单位,对加害人依法享有追偿权。

第十九条因见义勇为人员伤亡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并按规定落实相关待遇,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帮扶;其子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教育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予以资助,学校应当减免学费。

第二十条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因见义勇为致使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申请保护的,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保护。

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公安、监察等有关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导致诉讼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

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需审查其经济状况。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通过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奖励基金进行捐赠。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主要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慰问等方面。

第二十三条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侵占、挪用。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及捐赠人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由原确认的综治委核实后,报给予奖励的人民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追缴荣誉证书、奖金等,取消相应待遇;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推诿、拒绝和拖延治疗负伤的见义勇为人员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第二十六条综治办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见义勇为奖励和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贪污、侵占、挪用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9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江西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保障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南通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

南通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及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见义勇为,是指在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之外的以下行为之一:

(一)在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受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二)在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表现突出的;

(三)其他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

第四条

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二)社会保障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相结合;

(三)公开、公平、公正与及时保护相结合。第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正气,扶正祛邪。

第六条

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公安机关办理。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护工作。

宣传部门应当大力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

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教育、司法、交通运输、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和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服务和保护工作。

第二章

申报和认定

第七条

见义勇为由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公安机关负责认定。县(市)区公安机关可委托同级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见义勇为申报和组织认定工作的具体事宜。

县(市)区公安机关应当将认定见义勇为的程序和期限,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见义勇为的申报,由见义勇为行为人及其近亲属、相关单位和个人,向行为地县(市)区公安机关举荐或者申请。县(市)区公安机关接到举荐或申请后,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并可邀请社会公众参加认定工作。

认定工作应当自受理举荐或者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经县(市)区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见义勇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予以认定。对因抢救需要、情况紧急且事实清楚的,经县(市)区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当场作出调查结论并认定。

认定为见义勇为的,县(市)区公安机关应当发给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并通知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不予认定见义勇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下列材料可以作为认定见义勇为行为的主要依据:

(一)公安、司法等机关提供的证明;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提供的证明;

(三)受益人提供的证明;

(四)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见义勇为工作部门提供的证明;

(五)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证明。第三章

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表现和贡献,应当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

(一)嘉奖;

(二)记功;

(三)授予荣誉称号;

(四)其他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上述奖励的同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十一条

对见义勇为行为事迹突出的,经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见义勇为行为事迹特别突出且社会贡献较大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地县(市)区公安机关申报,县级人民政府同意,经市公安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见义勇为人员事迹特别突出且社会贡献重大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获得市人民政府“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人员,享受市劳动模范待遇。

第十二条

受表彰奖励人员或者法定监护人要求保密以及有关部门认为应当保密的,有关部门在认定、表彰奖励和宣传过程中应当为其保密。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本系统、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

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可以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事迹,按照有关程序,授予同级“五一奖章”、“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第四章

保护

第十四条

见义勇为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正在实施见义勇为的人员,应当予以援助和保护。

对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护送至医疗机构,并报告见义勇为行为地县(市)区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及时组织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拖延救治。

第十六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有加害人或责任人的,由加害人或责任人承担;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地政府专项经费或见义勇为基金支付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及继续救治所需的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救治见义勇为人员,诊治、用药范围应按《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南通市市区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规定执行。

根据病(伤)情确需超范围用药或检查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并经见义勇为行为地见义勇为基金会同意后实施,紧急抢救除外。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适当减免。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负伤、致残、死亡人员的医疗费、误工费、伤残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死亡人员抚恤金和丧葬费、供养亲属救济费等合理费用,经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调解或者依法判决,由加害人或者责任人承担。

先行垫付、暂付前款相关合理费用的单位或者机构享有对加害人、责任人的追偿权。

第十九条

见义勇为人员负伤致残符合享受工伤、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按工伤、医疗保险规定执行。

不享受工伤、医疗保险的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参照国家和省伤残抚恤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二)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为国家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含社会团体),其医疗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其他单位或者无工作单位的,其医疗费用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经费或见义勇为基金直接支付。

(三)见义勇为基金会根据见义勇为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伤残人员的致残程度,综合考虑本办法第十九条中不能落实的其他费用,可发放一次性康复补助金。

(四)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由当地政府发给基本生活费。

第二十条

因见义勇为负伤人员需要后续治疗的,由本人提出意见,经见义勇为行为地县(市)区公安机关、见义勇为基金会会同卫生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费用结算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救治医疗费用数额特别巨大的,由市人民政府、见义勇为行为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见义勇为基金会协商确定分担比例后分别拨付。

第二十二条

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在治疗期间其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待遇不变。

无工作单位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见义勇为基金会按照每月不低于当地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第二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符合视同工伤条件的,经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视同工伤的认定,鉴定伤残等级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不符合视同工伤条件的,经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评定伤残等级,按照民政部《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落实相应待遇。第二十四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死亡)的,享受下列抚恤和补助政策:

(一)见义勇为牺牲(死亡)的人员,被评定为革命烈士的,抚恤按照《烈士褒扬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见义勇为牺牲(死亡)的人员,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死亡)情形的,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抚恤;

(三)见义勇为牺牲(死亡)的人员,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及相当于本人40个月工资的遗属特别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支付,遗属特别补助金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

(四)不属于前款

(一)、(二)、(三)情形的见义勇为牺牲(死亡)的人员,按照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落实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地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发放。

第二十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遭受财产损失的,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见义勇为基金会给予相应财产损失补助金。

第二十六条

因见义勇为受伤、致残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市)区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无工作单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见义勇为人员,当地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对其进行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优先安排其就业。

第二十七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或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家庭,享受下列保障待遇:

(一)符合困难救济条件的,由残疾人联合会给予困难救济;

(二)符合低保条件的,由民政部门纳入低保范围,可以由当地政府增发一定的生活补助;

(三)对致孤人员,属于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范围的优先安排到福利机构供养;对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四)家庭无生活来源的,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单位应当优先安排其直系亲属或者具有抚(扶)养关系的亲属就业;已经就业的,非因法定事由,用人单位不得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第二十八条

因见义勇为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及上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因见义勇为牺牲或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及子女)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优先为其办理相关证照,依法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二十九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配偶、生前抚(扶)养的其他亲属或者因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符合城市住房保障条件的,由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优先给予住房保障;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当地政府要给予优先安排。

第三十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以及因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期间,免收学费、杂费;在我市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高中学校就读期间,可以实行补助。

第三十一条

因见义勇为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及上级人民政府记功或者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人员、因见义勇为牺牲或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及子女)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范围,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救助,参保(合)费用可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

第三十二条

见义勇为基金会根据见义勇为专项资金状况,可以为因见义勇为被同级人民政府记功或者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人员、因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生前赡养、抚(扶)养的亲属,或者因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

第三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因见义勇为受到诬陷、报复,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要求保护的,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见义勇为人员遭受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请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四条

因见义勇为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人员、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及子女,限定一人),经同级公安机关审核确认,办理公交IC卡后,可在同级人民政府辖区内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凭相应的有效证件,可以免费游览同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园景点。

第三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见义勇为相关待遇不能落实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

第三十六条

本市公民在本市跨区域见义勇为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由行为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或见义勇为基金会在表彰满一年后,将其档案材料移交到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见义勇为基金会,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留复印件备查。移交后的见义勇为人员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奖励和保护性制度。

第五章

专项资金、基金筹集和管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见义勇为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用于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

各级见义勇为基金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募集、使用和管理见义勇为基金。

第三十八条

见义勇为基金来源: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基金;

(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三)福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以及社会慈善机构等公益社会团体的资助;

(四)其他合法渠道收入。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捐赠或者捐助。单位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缴纳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扣除。

第三十九条

政府安排的见义勇为专项资金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用处专项使用,并接受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市、县(市)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监事会负责监督见义勇为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市、县(市)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应当每年定期向本级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会报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同时在媒体上公布,依法接受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十条

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和见义勇为基金应当用于:

(一)表彰、奖励、慰问见义勇为人员;

(二)依据本办法给予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或者其亲属的抚恤、补助金;

(三)依据本办法规定支付的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医疗费用;

(四)向见义勇为牺牲人员亲属和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伤残人员提供救助;

(五)办理见义勇为人员人身保险;

(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规定可以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在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过程中,相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其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不及时认定见义勇为或者违反规定错误认定的;

(二)不按规定落实见义勇为人员的待遇以及相关费用的;

(三)对有关人员未按规定或者依照申请予以保密或者保护,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贪污、侵占、挪用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经费的。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救治见义勇为负伤人员,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县(市)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非因法定事由,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属或者伤残人员予以辞退及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

第四十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诬陷、报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照本办法没有得到保护的,本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有权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申诉,对拒不执行本办法规定的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处理。

第四十六条

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或者相关利益的,由原授予机关撤销其荣誉称号,追回所获奖励及其他相关利益,并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章

第四十七条 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以外见义勇为没有受到奖励和保护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八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最终定稿)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22 【生效日期】2002-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令第175号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已经2009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

    见义勇为奖励公告

    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奖励和保护 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公告 《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7月28......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 职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应当坚持 、 和 鼓励为主、 奖励为辅与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大全五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75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已经2012年2月2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4月1......

    凤阳县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使用办法

    关于印发《凤阳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 信息发布员:王芳 信息审核员:周广文 凤教体字〔2015〕26号 关于印发《凤阳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使用办......

    安全风险保证金及安全奖励基金办法

    安全风险保证金及安全奖励基金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激励和约束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行为,公司将全体......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调动广大社科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科理论研究的“精品”生产和“理论湘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