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6: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

第一篇: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

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

靳利飞

2012-12-18 16:26:03 来源:《中国社会导刊》(京)2008年10下期

【英文标题】Two Model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内容提要】 在我国探索“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刑法改革过程中,社区矫正是一项受到政府和学界大力推崇和普遍赞誉的重要的非监禁执行活动。近几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扩展。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基本上形成了在基本价值理念、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区别的两种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

社区矫正的“北京模式”

北京市是全国范围内唯一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扩大到整个辖区的地区。北京市于2001年底开始社区矫正工作,于2002年上半年在司法局内成立专门的矫正工作机构——监狱劳教工作联络处,全权负责北京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同时,组织力量进行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调研,并进行假释和监外执行等犯罪人员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3年7月1日,北京将东城、房山、密云作为社区矫正的首批试点区县。之后,逐年加大试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2004年5月1日,北京市决定将全市的所有区县均纳入试点范围。

社区矫正的“北京模式”,是由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过程中创造的,符合国情、符合首都实际情况,在社区内进行的非监禁刑和非监禁措施的刑罚执行制度及开放式教育改造犯罪人员的工作模式。

“北京模式”的行政色彩较浓,以司法主导、刑罚执行为特色,注重通过行政化的教育来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北京市虽然成立了很多社区矫正服务中心,如朝阳区的阳光社区矫正中心,但这些机构名义上是“民办”,实则是“官办”的,其筹建、经费来源以及人员的组成等都是官方主导的。

在运作方式上,“北京模式”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层次:市里建立由政法委牵头、市级政法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各试点区县成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试点街道(乡镇)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在人员配置上,目前,“北京模式”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主要由专业矫正力量和社会矫正力量两部分组成。专业矫正力量由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和抽调的监狱、劳教警察组成,是社区矫正的主要力量;社会矫正力量是社区矫正的补充力量,主要由社会志愿者构成,包括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社区居委会成员、高校的高年级学生、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所在单位人员等。

在工作手法上,“北京模式”在个案矫正、心理矫正、行为矫正等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对矫正对象以其人身危险性大小为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并且以矫正对象接受矫正的时间进程为基础,实施分阶段教育。同时,该模式在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中推行了半强制式就业。矫正对象有工作单位的,可以在原单位继续工作;没有工作而有能力自谋职业的,可以在告知社区矫正组织后自谋职业,社区矫正组织为其提供方便;没有工作且没有能力自谋职业的,社区矫正组织为其创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指导其就业,矫正对象必须服从就业指导,参加指导安置的工作项目。

社区矫正的“上海模式”

上海是在全国最早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地区。2000年9月,上海市女子监狱最早开始对罪犯试行半监禁刑处理的探索。2002年8月,上海将社区矫正试点扩大到徐汇区斜土路、普陀区曹杨新村和闸北区宝山路三个街道。2003年初,上海市委政法委提出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方式,采取政府购买社团和社工服务的形式,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重获生活的信心和能力,更好地回归社会,并从源头上预防犯罪。2004年2月,上海市组建了具有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团组织“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这标志着政府购买社团服务、社团自主运行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模式全面展开。目前,上海已经在社区矫正试点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矫正运作模式。

社区矫正的“上海模式”,是由上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领导和监管的,由政府购买社团和社工服务,采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及工作手法,以更好地提高矫正效果、帮助矫正人员回归社会,执行主体和工作主体适当分离的工作模式。该模式已成为当前各省、市效仿与学习的典范。它注重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组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来实施社区矫正,以政府购买服务、团体运作、专业化为特色,注重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

在运作方式上,“上海模式”将社区矫正分为六个层面: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区县司法局安帮科(或基层科)、街道司法所、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矫正工作站、社会工作人员。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下设综合处、矫正处、联络处。在全市层面,成立由市委政法委和市政法部门的领导组成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司法局。在街道层面,成立以街道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由派出所、综合办、司法所、劳动服务所,工商所、民政科、妇联、团工委等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成员由综治办、司法所和监狱局派出的志愿者以及社区矫正工作干部等构成。在各社区居委会,由治保、调解主任以及社区志愿者、矫正对象的亲属组成社区矫正小组。由此形成从街道到社区的社区矫正网络。

在人员配置上,“上海模式”的社区矫正工作大部分由隶属于社团的专业社工承担。上海根据相关规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和内部在编人员选聘,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并对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任职者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有相关学科背景、有上海户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同时,上海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质量,比如,规定其中40%~50%的社工向社会公开招聘,50%~60%的社工从政法、教育、卫生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中选聘,应聘者须通过统一考试,面试和政审后择优聘用并进行上岗培训。

在工作手法上,“上海模式”的社区矫正工作是通过政府购买民办非营利社团的服务来实现的。政府负责对社团及其社工的工作进行指导、考核、评估;社团负责与社工签订合同,核算报酬。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都被运用到了矫正过程中。同时,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增权视角、优势视角、灵性视角、社会支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证据为本理论等,可以实现矫正过程中的互动、沟通,更真实地了解和体会矫正对象的感受和需求,提高矫正质量。此外,上海还尝试将社区矫正工作分为三大板块五大基地的实践形式。三大板块即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和公益劳动;五大基地即针对公益劳动提供的基地,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与推荐就业基地等。

两种模式的比较

从起因和目的来看,社区矫正的“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都是为了降低社会危害,提高矫正对象的改造质量,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但二者也各有优点和不足。

1.从矫正工作的主体承担者来看

“北京模式”的执行主体是司法所,工作主体是公安机关,这有利于体现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有利于保持刑罚执行的统一性、连贯性;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和矫正工作的持续性。但同时,它也存在警力不足,缺乏专业、专门的执行人员,矫正理念、模式和手段较落后等问题。此外,它使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将矫正对象视为心理有问题的人群,借助国家的力量对其进行教育、改造,从而忽视了矫正对象特殊的个人成长背景以及矫正过程中的个人需求。

“上海模式”的执法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因而,它可以通过专业的社工介入,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但该模式有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即社工的认可度怎样、社工在全国的推广前景如何,尚不能确定;也很可能因为各方面制度的不完善、法规的空白而造成矫正社会工作者的流失。因此,就工作主体而言,“上海模式”比“北京模式”更缺少稳定性,继而会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持续性。与公安机关和社区矫正的结合相比,社工和社区矫正的结合需要更多的调整、磨合。

2.从刑罚理念、行政理念与社工理念的统一性来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受以重刑主义为主体的刑罚思想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在此背景下,从198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刑事政策,寄希望于通过“严打”来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严打”体现了“重刑”的政策,而社区矫正体现的是“轻刑”的政策。

“上海模式”将社会工作者作为工作主体,保证了矫正对象可以得到“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但这种“福利性”与我国长期以来的重刑主义、惩罚理念存在一定的背离。而“北京模式”的行政化模式,保证了社区矫正的工作理念、性质与我国刑罚思想体系相一致,从而可以避免许多与现行法制相冲突、相背离的问题,实现刑事一体化。

3.从矫正成本与矫正效果之间的关系来看

国外大力推行社区矫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社区矫正的花费较少。这种说法在“大社区、小政府”的理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我国却不一定成立。在我国构建社区矫正制度,应兼顾矫正成本与矫正效果。因此,在选择社区矫正模式时,要考虑到我们的经济能力以及投入的矫正成本与可能获得的矫正效果是否匹配。尤其是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时期,投入往往是较大的。

“北京模式”将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因此在试点开始前,就开始从人力、经费、物质保障等方面对各个司法所进行了配置。“上海模式”是由政府花钱购买社工、社团服务的,因此投入的费用更多,主要用于招聘、培训、发展社会工作人员。而在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由基金会、慈善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提供费用的,所以政府所花的费用相对要小得多。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模式

望城区2011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望城区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局、区委区政法委的指导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和 “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活动为牵引,以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目标,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望城作出了贡献。现将今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提素质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水平和成败,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抓好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一是结合我县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进行社区矫正骨干培训。村(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阵地,村(社区)调解主任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向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调解主任的主力军作用,我县结合5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在24日集中一天时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培训。聘请了商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峥嵘从理论层面和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聘请市局矫正处副处长简洁就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务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这次全县14

1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16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社区矫正专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台帐,提高社区矫正专干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来的实际,6月17日上午组织全县14个乡镇专管社区矫正工作内勤的专干共14人,在司法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为期半天的全县社区矫正专干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三是9月9日结合工作督查部署,就社区矫正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所有司法所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以规范促提升

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看作是抓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升一把金钥匙。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要点。严格按照2011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排制订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的铺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月抓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流程,避免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结合今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和市局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吸取两个细则、两个方案、办法的精华,去粗取精,经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制度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乡镇开展矫正工作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狠抓矫正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国债资金建所和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申报验收工作,抓好乡镇矫正工作站建设,做到了制度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在有矫正对象2-3名的村社区按按照乡镇阵地建设的要求逐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矫正工作点,将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向村社区延伸,也保证了乡镇和村社区学习教育有场所。

三、以审调抓创新

一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形成了“大监管”、“大宣传”、“大矫正”的局面。为扎实推进我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把平安和谐望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扎实抓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按照“三级联动,关口前移”的模式进行审前社会调查,使犯罪嫌疑人在判罪之前就认识到了犯罪必然会要受到惩处,形成了“依靠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监管到群众中去,共同负责”的“大监管”局面。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参加调查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形成了一种“大宣传”的局面。在审前调查时,都会邀请社会“五

老”、嫌疑人近邻、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以后作为志愿者一起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形成了一种“大矫正”的局面。截止10月20日我们先后收到各法院的委托调查函56件,每一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及时回复了意见,56件全被各法院采信,采信率100%。二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警示教育。在审前社会调查时我们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明确告诫嫌疑人无论将来被判处监内刑还是监外刑,其罪犯的身份不会变,另一方面告诫嫌疑人社区矫正对象只适应于初犯,以后如果不遵纪守法再犯新罪,就只能是老帐新帐一起算,罪加一等。

四、以活动推宣传

认真组织了“司法公正长沙行”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下发方案,进行部署动员,精心准备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27日下午,我们全局干职工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共计25人在县政府广场 “五一文”拐角处开设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14个乡镇也分别设立分点同步进行宣传。这次集中宣传,共悬挂横幅25条,放汽球52个,设板报和宣传展板60多块,并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先后出动宣传车15台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普法读本5000余册,现场咨询法律问题312个,群众普遍反映较好。

加强宣传推介。今年我们先后推介了白箬铺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推介了格塘杨家山村治调主任程学斌的事迹,推介了靖港社区矫正对象虢跃坤。也推介了我县审前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等。

五、以比对促配合各司法所每月与派出所对监外刑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的清查比对,每个季度司法局与公安局和检察院进行一次比对,6月份我们组织全县各司法所与派出所一道,对各辖区内的监外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查比对活动。这次共清查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判对象42名,其中由于法律文书缺失或者人员没有及时报到而导致没有及时纳入矫正的共15人。现在我们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补正文书或与派出所一道督促人员到位。通过比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也有效地防止了监外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总之,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模式(范文模版)

望城区2011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望城区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局、区委区政法委的指导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和 “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活动为牵引,以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目标,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望城作出了贡献。现将今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提素质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水平和成败,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抓好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一是结合我县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进行社区矫正骨干培训。村(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阵地,村(社区)调解主任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向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调解主任的主力军作用,我县结合5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在24日集中一天时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培训。聘请了商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峥嵘从理论层面和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聘请市局矫正处副处长简洁就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务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这次全县14

1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16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社区矫正专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台帐,提高社区矫正专干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来的实际,6月17日上午组织全县14个乡镇专管社区矫正工作内勤的专干共14人,在司法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为期半天的全县社区矫正专干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三是9月9日结合工作督查部署,就社区矫正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所有司法所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以规范促提升

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看作是抓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升一把金钥匙。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要点。严格按照2011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排制订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的铺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月抓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流程,避免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结合今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和市局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吸取两个细则、两个方案、办法的精华,去粗取精,经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制度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乡镇开展矫正工作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狠抓矫正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国债资金建所和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申报验收工作,抓好乡镇矫正工作站建设,做到了制度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在有矫正对象2-3名的村社区按按照乡镇阵地建设的要求逐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矫正工作点,将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向村社区延伸,也保证了乡镇和村社区学习教育有场所。

三、以审调抓创新

一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形成了“大监管”、“大宣传”、“大矫正”的局面。为扎实推进我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把平安和谐望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扎实抓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按照“三级联动,关口前移”的模式进行审前社会调查,使犯罪嫌疑人在判罪之前就认识到了犯罪必然会要受到惩处,形成了“依靠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监管到群众中去,共同负责”的“大监管”局面。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参加调查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形成了一种“大宣传”的局面。在审前调查时,都会邀请社会“五

老”、嫌疑人近邻、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以后作为志愿者一起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形成了一种“大矫正”的局面。截止10月20日我们先后收到各法院的委托调查函56件,每一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及时回复了意见,56件全被各法院采信,采信率100%。二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警示教育。在审前社会调查时我们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明确告诫嫌疑人无论将来被判处监内刑还是监外刑,其罪犯的身份不会变,另一方面告诫嫌疑人社区矫正对象只适应于初犯,以后如果不遵纪守法再犯新罪,就只能是老帐新帐一起算,罪加一等。

四、以活动推宣传

认真组织了“司法公正长沙行”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下发方案,进行部署动员,精心准备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27日下午,我们全局干职工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共计25人在县政府广场 “五一文”拐角处开设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14个乡镇也分别设立分点同步进行宣传。这次集中宣传,共悬挂横幅25条,放汽球52个,设板报和宣传展板60多块,并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先后出动宣传车15台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普法读本5000余册,现场咨询法律问题312个,群众普遍反映较好。

加强宣传推介。今年我们先后推介了白箬铺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推介了格塘杨家山村治调主任程学斌的事迹,推介了靖港社区矫正对象虢跃坤。也推介了我县审前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等。

五、以比对促配合各司法所每月与派出所对监外刑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的清查比对,每个季度司法局与公安局和检察院进行一次比对,6月份我们组织全县各司法所与派出所一道,对各辖区内的监外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查比对活动。这次共清查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判对象42名,其中由于法律文书缺失或者人员没有及时报到而导致没有及时纳入矫正的共15人。现在我们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补正文书或与派出所一道督促人员到位。通过比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也有效地防止了监外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总之,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模式

望城区2011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望城区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局、区委区政法委的指导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和 “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活动为牵引,以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目标,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望城作出了贡献。现将今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提素质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水平和成败,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抓好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一是结合我县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进行社区矫正骨干培训。村(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阵地,村(社区)调解主任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向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调解主任的主力军作用,我县结合5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在24日集中一天时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培训。聘请了商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峥嵘从理论层面和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聘请市局矫正处副处长简洁就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务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这次全县14

1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16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社区矫正专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台帐,提高社区矫正专干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来的实际,6月17日上午组织全县14个乡镇专管社区矫正工作内勤的专干共14人,在司法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为期半天的全县社区矫正专干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三是9月9日结合工作督查部署,就社区矫正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所有司法所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以规范促提升

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看作是抓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升一把金钥匙。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要点。严格按照2011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排制订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的铺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月抓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流程,避免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结合今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和市局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吸取两个细则、两个方案、办法的精华,去粗取精,经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制度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乡镇开展矫正工作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狠抓矫正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国债资金建所和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申报验收工作,抓好乡镇矫正工作站建设,做到了制度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在有矫正对象2-3名的村社区按按照乡镇阵地建设的要求逐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矫正工作点,将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向村社区延伸,也保证了乡镇和村社区学习教育有场所。

三、以审调抓创新

一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形成了“大监管”、“大宣传”、“大矫正”的局面。为扎实推进我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把平安和谐望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扎实抓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按照“三级联动,关口前移”的模式进行审前社会调查,使犯罪嫌疑人在判罪之前就认识到了犯罪必然会要受到惩处,形成了“依靠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监管到群众中去,共同负责”的“大监管”局面。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参加调查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形成了一种“大宣传”的局面。在审前调查时,都会邀请社会“五

老”、嫌疑人近邻、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以后作为志愿者一起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形成了一种“大矫正”的局面。截止10月20日我们先后收到各法院的委托调查函56件,每一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及时回复了意见,56件全被各法院采信,采信率100%。二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警示教育。在审前社会调查时我们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明确告诫嫌疑人无论将来被判处监内刑还是监外刑,其罪犯的身份不会变,另一方面告诫嫌疑人社区矫正对象只适应于初犯,以后如果不遵纪守法再犯新罪,就只能是老帐新帐一起算,罪加一等。

四、以活动推宣传

认真组织了“司法公正长沙行”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下发方案,进行部署动员,精心准备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27日下午,我们全局干职工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共计25人在县政府广场 “五一文”拐角处开设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14个乡镇也分别设立分点同步进行宣传。这次集中宣传,共悬挂横幅25条,放汽球52个,设板报和宣传展板60多块,并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先后出动宣传车15台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普法读本5000余册,现场咨询法律问题312个,群众普遍反映较好。

加强宣传推介。今年我们先后推介了白箬铺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推介了格塘杨家山村治调主任程学斌的事迹,推介了靖港社区矫正对象虢跃坤。也推介了我县审前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等。

五、以比对促配合各司法所每月与派出所对监外刑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的清查比对,每个季度司法局与公安局和检察院进行一次比对,6月份我们组织全县各司法所与派出所一道,对各辖区内的监外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查比对活动。这次共清查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判对象42名,其中由于法律文书缺失或者人员没有及时报到而导致没有及时纳入矫正的共15人。现在我们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补正文书或与派出所一道督促人员到位。通过比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也有效地防止了监外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总之,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相关答题模式

案例分析题:

1、社区矫正服务,应该遵循的社会工作原则(答题要点——原则的东西,通用!)

社会工作是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在进行社区矫正过程中,以下工作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接纳,接纳原则意味着在对矫正对象开展工作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不能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对方,而是接受对方作为独特的个体和个人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的人格,时刻保持一种接受和尊重的态度,按照自愿接受的原则和规范从事服务。注意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其次是尊重,即承认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因此不管矫正对象实施了多么恶性的犯罪行为,都应该尊重其人格。为其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使其消除戒备心理,愿意与工作者建立起和谐、信任的工作关系。

再次是案主自决。秉持助人自助的原则,帮助案主积极参与对自身状况的改善。具体而言,案主自决原则是要求要求矫正对象拥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自决方向和后果绝对无害的情况下尊重其个人选择和决定。在社区矫正的实践中,一定要强调矫正对象具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和走向,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付出代价和承担后果。

还有个别化原则,对每个矫正对象都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采取逐一对等的方法,把每个人看成是唯一的、不同的个体。注意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最后要结合社会工作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来分析案例:即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即相信人是具有可塑性的,即使矫正对象也是如此。

2、社区矫正服务,有哪些介入策略(答题要点)即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个案工作)如何在社区矫正中运用和体现

首先是关系建立,社区矫正离不开矫正对象的配合。为了达到实质性矫正,关系建立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同时,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缓解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另一方面则可以激发案主的潜力和动力,使之能够面对自己的困难和需要,学习解决问题、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自我实现的目的。结合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建立,便于工作者与矫正对象建立起信任和和谐的工作关系。

其次是会谈技术的运用。社区矫正中,从矫正对象的接受到收集资料,制定矫正方案,再到工作评估,自始至终都会运用会谈技术。会谈中,工作者要态度真诚,以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会谈气氛。同时,为了取得良好的会谈效果,工作者必须学会掌握积极倾听、同理心以及自我表露等技巧。

再次是善于利用周身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个案管理服务。因为矫正对象面临的问题主要会包括:户籍、住房、就业、家庭关系、心理以及精神健康等。但解决这六类问题的社会资源却显得十分匮乏,不可能完全靠政府解决,然而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会让状况显得复杂、难以把握。

3、社区矫正服务,有哪些成熟的专业理论模式作为支撑

总的说来,社区矫正可以借鉴个案工作中的相关成熟的理论模式并运用到具体的社区矫正中。详细说来,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及家庭结构模式等。这些理论模式都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4、社区矫正服务,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

总体说来,社会工作特有的价值理念提供了与刑法执行不同的切入视角和工作方式。专业社会工作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深信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力,只要给予机会,定会重归主流社会。

“接纳”是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基本价值理念只要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他们将得到受助者同样的待遇。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矫正对象的自身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调动社会资源,运用社区、小组、个案(最主要)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案主增能,使之尽快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生活。另外,“助人自助”、“以人为本”、“增能”等核心概念同样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方案设计题: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共包括六个环节: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以及结案。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嵌入式”分析:

1、接案(包括建立关系)并进行资料收集:主要目的是通过与矫正对象初步接触,对其带

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社工专业机构的功能与矫正对象商讨是否接受服务,并让求助者成为案主的过程。此外,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生理及心理资料等。

2、预估:了解矫正对象的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是否需要对矫正对象

提供服务。具体预估的问题包括:首先矫正对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求助;其次矫正对象的问题何在?怎么产生?求助者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再次,要明白矫正对象自己做过什么样的努力等。

3、制定目标和计划:(1)制定目标的原则包括:首先对矫正对象来说要通俗易懂;其次是

目标要与工作者和矫正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再次是目标要与社工专业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最后是目标的确定须是矫正对象和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2)目标的类型:首先是直接目标,即是针对矫正对象提出的现实性

问题进行的探讨,促进案主进行自我了解和自决;其次是中间目标,即是协助案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等。最后是终极目标,即是让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着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开放的态度、诚实有创造力、有责任感,达到现实的自己和理想自己协调一致。

(3)制定目标的过程:首先是工作者要重述矫正对象的问题,以再次

确认问题;其次是协助矫正对象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再次确定问题的焦点;再次是协助矫正对象确定问题的解决优先次序;最后即协助矫正对象明确他或她想要的结果。

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内容。计划并非随意制定的,要

考虑为矫正对象提供最合适的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帮助、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工作者对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

4、实施:工作者实施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使能者”即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

巧让矫正对象发挥自己的能力。促使自身的改变;“联系人”即对案主实施有效帮助时,工作者要整合各种资源;“教育者”即工作者并不只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指有些时候作为榜样进行人际关系的示范,扮演一些角色甚至讲些道理等;“倡导者”即工作者要利用自身的权利和身份,积极倡议机构实行一些改革或动员案主一起争取一些合理的资源和权益;“治疗者”即工作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帮助矫正对象宣泄郁闷的情绪,提高矫正对象的认知能力,学习些处事技巧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等。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1)支持与鼓励(2)情绪疏导(3)观念澄清(4)行为

改变(5)环境改善(6)信息提供(7)直接(危机)干预

5、评估以及结案:结案即专业关系的结束。处理方法:(1)提前告知(2)稳定并进一步增强矫正对象已经获得的成就(3)探讨影响矫正对象问题解决的因素(4)处理矫正对象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实现目标的测量、对案主影响的测量以及倡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下载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矫正的两种模式(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郫县模式

    四川郫县的社区矫正模式,安排了审前评估的制度设计,实质上是赋予社区基层组织对案件判决的司法建议权;还有当事人亲属及社区基层组织的“双担保”设计,为当事人将来在社区接受管......

    社区矫正模式13589(五篇材料)

    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重庆模式 在总结五年多试点实践经验基础上,力推社区矫正工作“13589”重庆模式,努力争取该模式成为全国肯定并推介的模式。着力将社区服刑人员......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探讨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探讨社区矫正制度是与监狱制度相对立的再社会化手段。社区矫正是在司法体系中运作的,固然带有强制性,限制一定人身自由的含义。但是人的基本权利,如发展......

    两种思维模式

    第一章开启大门 常见的思维方式:数学不好不够聪明根子上的自我否定(没有天赋,没有兴趣,避之不及)。【这其实是“概括化”思维,可用认知疗法中的具体问题导向连续提问进行破除。】......

    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模式初探(精)

    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模式初探 作者:翟宁 发布时间: 2005-11-04 16:49:31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于 2004年 5月 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后,区矫正办经 过半年多的不断探索、 总结, 此......

    社区矫正(范文)

    兼收并蓄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海曙区西门街道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西门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

    加强社区矫正(推荐)

    加社区矫正工作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转化效果,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学法、守法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质量。8月23日上午,马山司法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