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地方规范性文件
**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09号),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持续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严格依法行政、推进阳光行政、加强诚信监督为重要手段,以践行信用承诺、加强失信记录、实施失信惩戒、开展诚信考评、加强诚信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政府采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街道乡镇为重点领域,以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为治理重点,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级政府诚信行政水平。
二、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抓手
(一)坚持依法行政。推动各地各部门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切实掌握履职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做到依法行使权力。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行为机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深入推进“3+2”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监督。(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创新政务公开方式,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途径依法公开政务信息,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并落实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公开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及权力运行信息,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市政务公开办、市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编办会同市有关单位)
(三)构建监督体系。健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常态化诚信监督检查机制,明确内容、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将政务诚信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将建议和提案办理落实情况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建立失信行为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施县区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评级,并及时公布结果。(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有关单位)
三、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
(四)加快守信践诺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推动各类政务行为主体诚信施政。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领域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依托市、县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准确记录并公开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市有关单位)
(五)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分步、分级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记录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各类表彰、年度考核、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2017年底前,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实施公务员职业信用全员培训计划,将信用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组织开展先进人物宣讲和典型事迹报告等专题活动,全方位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等)
(六)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负责政务失信记录的采集和公开,将有关记录逐级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托“信用**”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监察委、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市委组织部等)
(七)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各级政府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要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期整改,依规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并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各地政务诚信状况评价,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建立公务员信用奖惩制度,将信用记录作为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等处理措施。(市有关单位)
(八)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2017年底前,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办理等制度。完善政务信用信息保护机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政务失信记录。探索利用教育培训、强化指导等手段,扩展公务员失信记录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关爱机制,对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公务员,可从轻或免于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市人社局等)
四、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九)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采购方面
-4-的政务诚信责任制,加强对采购人在项目履约验收环节信用情况的监督,规范政府采购项目合同履约验收工作,依法处理采购人及有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优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功能,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公管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2018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失信问责和惩戒机制,及时记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行为。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筹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融资、实施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将项目守信履约情况与实施成效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一)加强招标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2018年6月底前,分行业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推广和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提高政务信息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级政府掌握的投标人、投标代理机构、招标专家等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资质资格、信用奖惩、违法违规处罚及动态监管等信息。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管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二)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统一开展政策宣传,明确政策执行口径,避免恶性竞争。规范各级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其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2018年底前,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促进政府举债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和程序透明。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四)加强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街道和乡镇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加强信息发布载体和信息查阅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务、财务等公开力度,确保就业、物业、就学、计生、养老、助残、扶贫、医保、住房、出行、停车、防火防盗、拥军优属、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社会公众,并将各项工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街道和乡镇绩效考核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开展诚信街道和诚信乡镇创建活动。(市民政局、市政务公开办、市文明办等)
五、健全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出台工作方案或实施办法,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作用,协调解决政务诚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各地各部门协作配合。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有关单位,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六)推进政务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政务诚信评价、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等制度建设。制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规程、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等制度。(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公开办等)
抄送: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第二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市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表率作用,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嘉峪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76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7〕4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省上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阳光行政和强化监督作为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务领域失信记录建设,推行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逐步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坚决治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全面提升公务人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部门诚信行政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坚持政务公开,推进阳光行政,加快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
坚持勤政高效,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坚持守信践诺,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市场交易领域诚实守信,严格履行约定义务,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坚持失信惩戒,加大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追究责任,惩戒到人。
(三)工作目标。政务服务平台有效运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市直各部门政务信用信息记录实现全覆盖,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归集共享,政务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初步建立。政务公开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政务信用记录和第三方信用报告广泛应用,政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运行,公务人员诚信履职意识和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全市良好政务诚信环境基本形成。
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监督
(一)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放管服办公室定期对各部门政务诚信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并与重大项目审核、财政资金安排挂钩。
(二)建立横向政务诚信监督机制。各区、各部门要将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情况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三)建立政务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完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强化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政务失信行为投诉举报制度。鼓励媒体依法对政务失信行为进行报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在重点领域监督中,引入第三方信用机构进行评估服务,协助政府部门加强信用监管,推动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三、全面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积极推动重大决策民意听证、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规范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营造公正的诚信制度环境。推进行政行为程序规范化,制定政府及其部门权责清单。组织开展政府工作人员法治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市司法局会同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
(二)加快推进政务公开。结合部门“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全面梳理并编制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公示目录,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力度,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公开公示。推动市属各部门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并及时归集至“信用嘉峪关”、“信用甘肃”,涉企信息在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进行归集公示,为社会各界提供多渠道信息查询服务。推进市属各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市审改办、市电子政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改委、市社会治理局会同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
(三)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进一步精简各类审批、证照等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继续做好省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完善部门内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制度。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市放管服办公室、市审改办、市电子政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会同各有关部门,2018年底前)
(四)加强公务人员诚信教育。深入开展公务人员守法、诚信和道德教育,全面落实公务员诚信手册,将信用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加大对公务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诚信教育的培训力度。加强公务人员信用知识学习,提升公务人员信用意识,切实增强公务人员诚信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
(五)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在“信用嘉峪关”建设政务信用数据库,及时将各部门和公务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依托“信用嘉峪关”等网站,依法依规公开各部门和公务人员政务失信记录,并将有关记录逐级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市发改委、市社会治理局会同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
(六)健全政务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各部门因政务失信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或导致不良社会影响的,要就失信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并限期整改,同时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并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政务诚信状况评价,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建立公务人员信用档案,将信用记录作为考核、任用、奖励的重要参考,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处理措施。(市政府办公室、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
(七)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完善政务信用信息保护机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集各级政府和公务人员政务失信记录。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探索扩展公务人员失信记录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关爱机制,公务人员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从轻或免于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人社局会同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
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一)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加强政府采购活动相关信息披露,推进“信用嘉峪关”与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的业务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将信用信息作为政府采购重要参考内容。进一步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加强对采购人在项目履约验收环节信用情况监督,规范政府采购项目合同履约验收工作,依法处理、曝光和惩戒采购人及有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持续推进)
(二)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记录、披露和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筹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融资、实施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将项目守信履约情况和实施效果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推动ppp项目信息公开,依法披露项目涉及的咨询服务机构、中标社会资本等重要信息,提高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诚信水平。(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审计局,持续推进)
(三)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务诚信建设。积极探索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制度规范,推广和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建立完善投标人、评审专家、招标投标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平台。健全招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招标活动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等,并将信用信息作为评标(评审)和监管的依据。建立完善招投标诚信档案和多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招投标不良行为“黑名单”,通过“信用嘉峪关”“信用甘肃”等网站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社会治理局,持续推进)
(四)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相关责任人主体责任,严厉查处虚假承诺、虚报谎报等失信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因违约侵犯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市商务局、市招商局会同各有关单位,持续推进)
(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促进政府举债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和程序透明。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约束,健全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各项指标纳入地方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有效监控债务风险。(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属各部门,持续推进)
(六)加强社区和镇(村)政务诚信建设。镇政府和社区信用情况由各区负责记录归集,建立社区和镇(村)公开承诺制度,加大社区和镇(村)政务、财务等公开力度,确保就业、物业、就学、计生、养老、助残、扶贫、医保、住房、出行、停车、防火防盗、拥军优属、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社会公众,并将各项工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社区和镇(村)绩效考核体系。在社区、三镇、村组加大对诚实守信的宣传工作力度,逐步在各社区(村组)设立诚信宣传专栏,开展诚信镇(村)、诚信社区创建活动。(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持续推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牵头作用,加强对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积极协调解决政务诚信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确定并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各项措施。
(二)严格落实责任。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职责分工,将政务诚信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详细制定本部门政务诚信建设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分工责任,抓出实效。
(三)强化监督考核。将政务领域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发布和使用等纳入对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围,采用通报、督查、整改等方式,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四)加大舆论宣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诚信宣传活动,对政府诚信建设工作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新媒体等,加大对政务领域守信典型的宣传和失信典型的曝光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河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南京统计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南京市统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76号)《江苏省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统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不断提升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依法统计、科学公正、政务公开、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着力推进统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着力加强统计政务诚信监督管理,着力推进统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提升统计从业人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诚信统计的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统计
切实履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依法监督,严格依据统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及方法开展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行政效率和水平,建立并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二)坚持科学公正
遵循统计规律,突出数据真实,依据统计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制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实施统计调查,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机制,客观公正评判统计数据,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为诚信统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政务公开
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通过统计官方网站、统计官方微博微信等途径依法公开统计政务信息,加快推进统计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
(四)坚持守信践诺
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服务质量承诺、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
(五)坚持失信惩戒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政务失信记录,构建统计政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惩戒到人。加强社会各方对统计领域政务诚信的评价和监管,加大对统计政务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多方监管的信用约束体系。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年底,实现统计政务信用信息记录全覆盖,统计政务失信信息实现全面归集共享,建成统计政务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统计政务公开覆盖统计领域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统计政务信用记录广泛应用,统计政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运行,统计从业人员诚信履职意识和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全市良好统计政务诚信环境全面形成。
四、重点工作任务
1.加强依法统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按照政府统计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的要求,全面依法推行政府统计机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制度, 全面推行全市统计领域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统计行政执法监督责任制。加强政府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2.推进统计政务公开。加大依法及时公开统计信息的力度,提高公开时效。制定政府统计机构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依法及时公开应当公开的统计信息。依据权力法定原则,建立并公开政府统计机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将统计行政处罚、统计信用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在法定的期限内上网公开,并及时归集至“信用南京”“信用中国”等网站。
3.强化统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领导干部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法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统计从业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统计从业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诚信、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将信用建设纳入统计法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统计从业人员业务理论培训、统计人员季度培训周学习、统计人员网上学习等学习培训中增加信用知识内容。建立统计从业人员确保统计真实性宣誓制度和统计数据质量签名承诺制度,提升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意识,切实增强统计从业人员诚信统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加强统计信用宣传。利用切实可行的宣传手段,加强统计信用宣传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统计从业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进一步明确统计信用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统计失信带来的严重后果,努力形成不敢、不能、不想统计失信的工作环境。
5.完善统计守信践诺制度。开展统计诚信承诺活动,明确守法、守信、自律等方面的自我约束和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并完善区统计机构、街道(镇、开发园区)、统计从业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数据质量自查与承诺制度;推动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服务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等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承诺履行情况准确记录并纳入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将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在各类绩效考核中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实行“一票否决”。6.健全统计数据真实性责任制。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健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责任体系,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领导责任、监督责任、主体责任和相关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成员依据职责分工和履职情况分别应承担相应责任。认真落实《进一步促进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的措施》《南京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控制指导办法》《南京市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办法》《统计联网直报专业数据质量责任规定》等系列配套文件,构筑起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制度防线。建立全覆盖、可追溯、严问责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及时查处各类统计违法案件,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7.加强统计从业人员诚信建设。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研究建立本地区统计人员信用档案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管理工作,引导统计从业人员依法统计、诚信统计,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依法依规将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重要信息作为统计从业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8.建立并完善统计政务失信记录。依法依规开展信用信息采集、认定、告知等工作。将统计从业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纪违法、失信违约的信息纳入政务信用记录;做好统计信用记录的采集和公开,将有关记录及时归集至市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行统计信用信息与政务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
9.建立统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等27个部委《关于对统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文件规定,研究建立我市统计信用“红黑名单榜”制度,加大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依法依规追究造成统计政务失信行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及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追责。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统计从业人员,依据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等处理措施。依照国家统计局《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依法依规开展对企业的信用认定工作。
10.完善统计信用修复机制。建立统计政务信用信息保护机制,依法依规采集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政务失信记录。建立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研究探索扩展统计从业人员失信记录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严格执行信用修复程序,完善风险防范,有效提升统计信用影响力。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关爱机制,统计从业人员在统计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从轻或免于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11.完善统计政务诚信社会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 发挥社会对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建立并完善统计政务失信行为投诉举报制度,畅通电子政务等民意诉求渠道,加大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统计政务失信行为的报道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对统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分工,抓紧研究出台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切实做好本级统计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成立南京市统计局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协调解决统计政务诚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统计政务诚信建设的各项措施。
(二)完善制度。研究出台统计政务诚信建设各项制度。加快研究出台有关统计政务公开、统计政务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统计政务守信践诺机制、统计从业人员诚信、失信联合惩戒、统计政务诚信考核评价等规定文件,不断完善统计政务诚信管理制度。
(三)跟踪问效。相关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负责对本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的跟踪了解、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统计政务诚信建设跟踪考核机制,将统计政务诚信建设纳入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并列入统计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统计从业人员守信践诺情况纳入个人述职述廉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