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海大学研究生户外运动协会申报优秀社团资料
河海大学研究生户外运动协会
优秀社团申报材料
协会成立时间:
2011年03月03日 协会的logo:
协会的旗帜:
协会现在分为两大块,户外骑行和户外徒步。
协会的原则:
如果你比我走得快,请记得在岔路口等我;如果我比你走得快,我定会在岔路口等你。
我们的宗旨:强身健体,团结互助。协会的信条: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see until you get there, so we are always on our way!
户外协会组织者
会长:黄建军 10级 力材院 硕士研究生 副会长:李舸 09级 力材院 硕士研究生
副会长: 黄富佳 10级 水电院 硕士研究生
副会长:赵平10级 计算机学院 硕士研究生
组织部部长:隋倜 10级 港航院 硕士研究生
宣传部部长:胡婕 10级 商学院 硕士研究生
现社团成员共计98人次
户外协会以往的活动:
(1)2011年3月幕府山
此次登幕府山,有李舸、黄建军、黄富佳、丁桂峰、河海本科的一个同学。早上同行的还有河海本科逐风车协一帮人。
活动目的:俯瞰江边景色,眺望幕府山全貌。
此行来回大概40公里,主要锻炼踏频和爬坡技巧。
(2)2011年3月27日 溧水 摘草莓活动 活动参与人数:25人 包车去溧水
活动目的:协会成立不久,希望协会会员彼此互相认识、促进交流。
(3)2011年4月9日 江宁区锁石村 骑车旅行 活动参与人数:4人
户外协会与南京轻飞单车俱乐部的人集合总共11人 来回骑行共80公里
活动目的:看油菜花、爬山锻炼身体。
(4)2011年5月28日 紫金山爬坡赛
5月27日晚上在紫金山旁边的体育场露营,28日早上开始紫金山爬坡比赛 户外协会与河海江宁校区的逐风车协一起参加了这次比赛 我们总共去了8人
天气晴朗,首届南农ZGL杯山地车联赛—紫金山爬坡赛拉开序幕,来自河海大学研究生户外协会的黄富佳、薛鑫鑫、李舸以及河海逐风车协的几位大二车友,一起与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12所在宁高校的近90位车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经过长达近4.8公里,由碎石路和石板路组成的的上坡,抵达比赛终点—紫金山山顶的头陀岭。比赛中,河海学子奋勇拼搏,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徐绍峰男子组第三名,黄富佳男子组第五名,高揩男子组第六名,另外河海大学获得了团体第一,勇夺桂冠。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但享受了比赛的过程,而且结识了更多车友,通过与各位车友的交流,我们骑车的心得体会得以丰富,因为同一个兴趣爱好,才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学校的车友,促进了学校户外运动方面的交流,而且也让更多的车友了解了河海大学研究生户外协会以及河海大学逐风自行车协会。
(5)2011年11月 参加金水节活动之变废为宝大赛 参与人员:黄建军、胡婕 获得奖项:优秀奖
户外协会只有一次摘草莓的活动是收费的,因为是包车去溧水每人25元。其他活动都是自带食物,无需交费。活动开支细明,账单可以查阅。
当然我们协会也有积极参与学校研究生会举办的金水节等活动,两次研会社团部举办的各个协会招新,我们协会都有提前到场并布置现场,搬桌子、挂横幅、贴海报等。我们协会人多,主要负责研会各活动的会场布置。
第二篇:大学户外运动协会校外活动策划
一.活动项目简介:“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是由谷歌(google)发起,通过征集公益创意、资助获奖项目的形式,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倡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为目的的比赛。大赛将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对他们公益创意的评选、优化、引导和资助,共同实现“创意改善社会,公益温暖中国”的主旨。
xx年“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在全国高校校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共收到来自1060所高校的超过18200个创意申请,其中来自506所高校的1511个创意通过了预赛、进入复赛;进入并参与复赛,创意数量排名前100名的学校(含并列共102所),每所学校提供5个一次性谷歌“校园公益之星”奖学金名额。创意涉及了教育、贫困、环境、残障、医疗卫生、妇女儿童、文化、社会道德等众多公益方向。大赛为所有通过预赛阶段的团队和校园志愿者提供了证书和纪念品。在进入决赛的227个项目中,共有28支大学生团队获奖并最终实施,分别获得了谷歌提供的10,000至80,000元项目资金,在xx年暑期将他们的公益创意方案变成了现实。现在,第四届大赛的帷幕即将拉开。
二.活动目的1.通过大赛的形式,鼓励、推动中国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2.通过资助大学生自创的公益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3.通过对项目实施的评审,为公益社会挖掘有潜力、值得推广的创“益”项目;
4.通过提倡公益精神,让参与各方及全社会共同收获其积极的社会效益。
三.活动流程
大赛将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线上报名参加、提交方案、甄选为主要方式;在所有获选进入决赛的参赛者中选择约30个有创意、有能力的参赛者(个人或团队),于xx年暑假期间实施其参赛方案。每个在决赛胜出的参赛者(个人或团队)将获得由谷歌(google)提供的二至八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资金,作为其在决赛胜出的奖金,以及活动相关的其它支持。具体流程如下:
(以下截止日期均以当日北京时间11:59pm为准。)
10月15日―12月5日
预赛阶段
大赛发布、接受网上报名、征集公益创意方案
1月15日
公布预赛胜出、进入复赛的名单
1月15日―2月14日
复赛阶段
提交项目执行计划、开通参赛者博客
2月1日―3月10日
大众网上投票
3月25日
公布复赛胜出、进入决赛名单
3月25日―4月15日
决赛阶段
提交参赛方案的项目预算
5月5日
公布入选团队名单
xx年暑假
暑期执行
约30支获奖团队各携带2-8万元资金去实现其公益计划
四.参赛资格
1.大赛申请可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大赛面向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所有申请团队成员均需是中国的公民,在中国居住(居住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除外),年满十八周岁,身体状况允许其实施所提交的参赛方案。
2.大赛鼓励团队申请,同时欢迎跨专业、跨年级、跨院校学生组成团队;各团队需指定1名同学为主要负责人、联系人,不同项目需有不同负责人;团队可包含1名辅导员或顾问,由申请团队所在高校专职教师或注册公益机构代表担任。如团队是由不同地方的院校的学生组成,该名辅导员或顾问可由任何一名学生就读院校所在地的高校专职教师或注册公益机构代表担任。
3.从可行性出发,大赛优先考虑那些对方案实施地有亲身了解的参赛团队,如团队成员的家乡、曾住地、或学校所在地。
4.谷歌(google)公司的员工及家属,在符合以上参赛资格的前提下,可以在公平独立的原则下参加本大赛。
以下情况自动免除参赛者的参赛资格:
1.提交的内容不完整,或提供任何虚假信息;
2.违背相关法律、法规;
3.涉嫌作弊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提交的内容不健康;
5.提交的参赛方案缺乏最基本的可行性。
五.奖励办法
1.所有通过预赛、进入复赛的团队将获得大赛提供的纪念奖品;
2.所有通过复赛、进入决赛的团队将获得大赛提供的参赛证书及纪念奖品;
3.决赛胜出的30支团队将获得大赛提供的优胜证书,纪念奖品,及20,000-80,000元项目资金用于暑期的项目实施;
4.暑期项目实施执行特别优秀的团队,将有机会获得大赛提供的100,000-250,000元项目推广资金。
六.项目资金
大赛的奖金将作为大赛向胜出的参赛者提供的项目资金,详情如下:
1.大赛将根据在决赛胜出的参赛者所提交的项目预算为其提供不同金额的项目资金;大赛为每个项目建议的项目资金的金额范围是二至八万元人民币,但大赛保留对相关项目预算或项目资金的金额范围做出酌情调整的权利。该项目资金将作为参赛者在暑期执行其参赛方案的资金,执行完成后参赛者将向大赛提交项目执行报告。
2.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项目资金的接收人(详情请见以下有关奖金的分配的条款)。
3.项目执行报告提交后,大赛将根据实际实施效果评选出优胜项目,对获得项目实施奖项的参赛者提供十万至二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支持其项目向更大范围推广。实际提供的启动资金的金额将由大赛在其完全酌情权下决定。
七.评审标准
对于符合基本参赛要求的参赛方案,大赛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衡量标准:
公益性:所有参赛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公益目标,脱离其他功利得失。
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一些以前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公益方向,二是用以前没有被实践过的方式来进行的公益行为,包括对现有公益行为的扩展、演变、和革新。
可行性:项目执行计划需要考虑到在预定的时间(暑假)、人力(学生个人或团队)、资金的范围内,综合当地实际情况,罗列具体的实施方案,设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目标。我们鼓励各参赛团队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1名辅导员或顾问,由申请团队所在高校专职教师或注册公益机构代表担任(如跨院校的学生团队,由任何一名学生就读院校所在地的高校专职教师或注册公益机构代表担任),来指导项目计划的编写以及暑期的实施。
社会效益:对于每个参赛项目,大赛会考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与其产生的可预见的社会价值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它的效益越好。每个项目产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了它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也就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同时起到的宣传、带动作用。这会是前面三条标准的一个综合反映。
可推广性:对于效果好的参赛项目大赛希望能够顺利地在更大范围甚至中国全国进行推广。
八.部分操作细则
1.进入复赛的参赛者可建立博客,用于创意展示并与网友交流,并作为评审的补充参考因素之一;博客内容应积极健康,脱离功利色彩。(在任何情况下,大赛均不对也不应被认为或判定为对参赛者博客上的内容和信息、以及访问者在参赛者博客上发表的评论负责。参赛者应对检查和监督其博客上的内容、信息和评论自行负责,并保证这些内容、信息和评论是真实、合法并为法律所允许的。)
2.复赛阶段将提供网络投票,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数据;如果网络投票所产生的前20个参赛项目没能通过复赛、进入决赛,大赛委员会将通过大赛的官方网站逐一给出书面解释。任何形式的拉票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出,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为充分鼓励部分偏远地区和专科院校同学的优秀创意,各评审阶段均将为其保留一定数量的名额,并适时给予跟踪指导。
4.任何涉嫌作弊行为,一经查出,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5.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九.预赛创意常见错误和部分评语
在历届大赛的预赛评审工作中,每个项目均按照其所勾选的公益方向进行分类、经过两名或以上评审员独立评审。对于较难取舍的项目,均由大赛主要负责人进行仔细斟酌判定或经开会讨论后作出最终裁决。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在每届大赛中反复出现,造成一些创意不能通过预赛、进入复赛。
出于对所有参赛者的公平、公正,我们不能对个别参赛个人、团队、创意项目给予任何特殊的处理,包括进行项目评议,敬请同学们谅解。因此对于寻求落选原因和修改意见的团队,我们不能一一答复。在这里,我们列举一些预赛阶段常见的错误和部分评语,仅供同学们参考。同时我们鼓励大家浏览历届大赛中通过预赛的所有项目的创意公布,或者通过大赛官方网站的站内搜索查询历届大赛中类似的项目,互通有无、共同成长。
一、没有认真阅读大赛网站和历届获奖项目:
1.对大赛规章有误解
2.忽略了活动介绍和大赛网站上的一些主要建议
3.提出为公司做宣传:没有按要求阅读评审小结
二、个人信息填写错误:
1.注册邮箱不完整或无效,如:仅填写了qq号码
2.姓名无效,如:填写了团队名称或网名
3.学校所在地填写错误
4.已毕业
5.手机号码填写错误,如:仅填写了5位数
6.邮寄地址未按要求填写省、市、街道等具体信息,如:xx大学xx收
7.邮编填写错误,如:非6位数
8.反复提交前后矛盾的个人信息
9.未仔细检查填写、阅读并接受大赛相关规定
三、创意填写:
1.违规,如:项目创意中填写了参赛者或其他非公众人物的个人姓名或联系方式
2.没有认真勾选创意的公益类别,如:所选类别与创意无关,环保项目勾选了残障
3.重要词汇有明显错别字,态度不认真,如:项目名称有错别字
4.不恰当语言,如:有歧视性语言或带有争议的主观判定
5.过度突出个人经历,创意填写缺乏专业精神或主观批评其它类似公益项目
6.用了主要篇幅来评定自己的项目,而非描述项目,如:“我们项目的优点很多如下...”,“公益性:5分,...创意性:5分...”(请把评审工作交给大赛工作组,团队应更多关注项目计划本身)
7.所陈述内容缺乏依据、无数据来源,如:“据调查,80%的农村人口...”,“山东菏泽是全国最...的地方”
8.同一项目的重复提交
四、创意内容:
1.创意内容描述不清,没有认真填写
2.未做调研,公益目标不明确
3.罗列活动过多、均非独创、缺乏重点,缺乏独创性和差异性
4.行动计划不明确,只描述了公益目标或希望解决的问题,却没有提出该团队准备做哪些工作
5.项目实施时间不在大赛规定的暑期或计划中的实施时间过短
6.项目实施地既非学校所在地也非曾经居住地,实施地去向无明确理由,如:中小城市大学生申请去北京、上海等已有大量本地大学生的城市做项目
7.项目价值取向在目前社会中仍有极大争议,其公益性尚不能确立
8.项目中所持观点或所建议的方法目前尚无科学定论
9.项目所需专业性较强,但团队并无相关资源,如:心理辅导、搭建技术平台
10.项目有严重安全隐患,且无合理解释,如:非医学类学生深入疫区、非警官类学生参与执法
11.针对部分社会现象的过激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12.缺乏明确受益群体,如:团队仅计划一路考察、旅行(我们不鼓励蜻蜓点水地去很多地区)
13.商业成分重、与个别商家关系太紧密,有较强的其它利益关系、公益性较弱
14.主要依赖政府、媒体、谷歌、和其它公司或机构的行为,未体现团队自身贡献和价值,如:主要计划利用大赛资金捐款或购买物资后进行捐赠
15.团队对自身的关注多于对受益人群的关注,如:以锻炼团队为主要目的16.主体行为是创业、创收、旅游、中介、或新技术研发等非公益事项,活动本身缺乏公益性,如:典型的“先以某种形式赚钱、然后捐赠”(如果以最后捐赠为衡量标准则所有商业项目和非公益类项目几乎都可以通过捐赠而归类为公益)
五、部分通过项目评语:
1.该项目填写的“创意亮点”突出了与其它同类项目的差异及其优势所在2.虽然也是捐赠,但是通过团队的工作和力量整合本来不属于公益方向的力量,团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3.项目计划有些问题,但较有创意,给个机会在复赛中展开
4.高校所在地属于较偏远或落后的地区、或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给予少量倾斜
(同一项目创意同时符合多条评语属于普遍现象,请勿简单地对号入座。)
十.学生问答
(一).关于报名
问:报名团队中每个组员都需要填写报名表吗?
答:本次大赛所有报名均通过官方网站上的表格提交:http://www.xiexiebang.com/application.do。根据该表格,在预赛阶段只需要填写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联系人的同学的信息;在复赛和决赛阶段我们会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填写每个组员的个人信息。
·
问:我没有收到你们的邮件(在注册、提交创意、或通过网站联系后)
答:部分电子邮件系统会错误地将来自益暖中华的邮件分类为垃圾邮件,请您注意相关邮件夹。如果依然无法查找到该邮件,建议您联系您的邮箱提供商进行咨询,或使用其它邮箱、更换邮箱提供商重新联系我们、注册报名、提交创意。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团队在填表时键入了错误的邮件地址,造成其无法收到我们的邮件;请填写联系方式时检查其准确性。
问:可以同时上报两个项目吗?
答:一个项目负责人只可以领导一个项目,但他可以组员身份参加其他项目。
问:我只有一个人来报名参加,可以吗?
答:原则上我们不建议你一个人参赛,你可以以个人身份报名,但希望在进入复赛后组成团队。
问:如果我是一个慈善机构的代表或者已经离开校园的热心的公益活动参与者,我也希望把我(们)的创意通过“益暖中华”的活动来实现,有什么办法吗?
答:我们鼓励每一支大学生团队与现存的公益机构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而使其团队的创意、计划、及实施执行得到优化。我们欢迎本身不能参加大赛的机构和个人,借助于现存的大学生团队或鼓励创建新的大学生团队来提交公益创意计划,成为他们的辅导老师或合作机构。
问:成人本科自考生是否有参加资格?
答:由于本次大赛主要面向青年学生,因此成人本科自考生不具备参加资格。
问:我的学校是xx大学的分校(或独立学院),为什么学校列表中找不到?我应该怎么报名?
答:各地大学的分校、校园较多,为防止混乱,我们不在列表中一一列出。报名时请以选择主校,并在“院校”一栏表明具体分校、学院。
问:是否一定要代表学校才可以参赛?
答:我们欢迎所有在校生以个人、团队身份参赛,对每个学校参赛队伍数目不设置上限。各学校可以对本校参赛团队进行推荐;参赛属于个人行为,各团队不需要正式代表学校。
问:我报名了,为什么“最新参赛创意来自”里面没有显示我的学校?
答:限于滚动框的篇幅有限,我们无法一次把所有学校全部显示。我们会按照提交顺序定时隔段更新,创意较多的学校出现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问:是否每个队员都需要注册、提交创意?如果我(们)通过不同的邮箱多次注册、提交了同一个项目,应该如何处理?
答:每个团队的创意只需要由项目负责人注册、提交一次。多次提交的同一个项目仅会保留一次有效提交。由不同队员或不同邮箱注册提交的同一个项目,可以通过登录网站、编辑“创意亮点”来申明来自哪一个邮箱的提交为“正式提交,申请保留”,以及来自哪些邮箱的提交属于“重复提交,申请作废”。
问:我在登录时浏览器(ie)提示“此网站的安全证书有问题”?
答:请选择点击“继续浏览此网站(不推荐)”。
问:我在登录时浏览器(firefox)提示“安全连接失败”?
答:请选择点击“或者,您可以添加一个例外…”,“添加例外…”,“获取证书”,并“确认安全例外”。
问:项目团队包含来自多个学校的同学怎么办?
答:请在预赛报名时选定某一所学校的同学作为负责人。之后大赛的所有联系沟通,包括获奖相关的证书等均会列出这个学校的名称,每个项目团队只会收到一份团队的证书。因为参赛团队众多,大赛无法对个别的项目团队做出特殊处理。
(二).关于投票
问:投票结果中的“创意投票”和“计划支持”分别代表什么?
答:“创意投票”代表复赛详细计划提交公布前的投票统计;“计划支持”代表复赛详细计划提交公布后的投票统计。在复赛阶段的评审过程中,优先考虑“计划支持”的票数。
问:我们可否宣传自己的项目,争取投票?何为拉票?
答:我们欢迎大家邀请各自的同学、朋友参与公益,为他们了解并喜欢的项目有选择性地、理性地投票。但是我们反对仅仅为了得票、而不经过思考的投票,甚至是同一人不负责任地反复为同一项目投票。当个别项目显示有被人为操纵网上投票的迹象,则涉嫌技术性违规。我们将展开调查,如果需要,联系相关学校部门。涉嫌违规的投票部分将被清零,任何作弊行为经查证后会通知相关学校,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另见活动介绍/评审标准/部分操作细则:2.复赛阶段将提供网络投票,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数据;如果网络投票所产生的前20个参赛项目没能通过复赛、进入决赛,大赛委员会将通过大赛的官方网站逐一给出书面解释。任何形式的拉票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出,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第三篇: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
河
海
大
学
文
件
河海校科教〔2010〕104号
────────────────────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 基地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河海大学各学院(系)、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依托单位、各合作单位:
为加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特制定《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基地
方案
通知
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0年11月29日印发 录入:于洪军
校对:杨
勇
附件:
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其结合实际工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工程建设与生产,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主要指水利、交通、电力等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水利部下属各大流域机构。
第三条 进入基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下简称基地研究生)主要指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或导师推荐、学校同意、基地单位接受,也可进入基地进行培养,其管理也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 学校与基地依托单位签定关于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合作协议,规定合作的具体内容、方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根据协议进行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二、组织体系及各方职责
第五条 基地成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基地依托单位和学校的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共同组成。管委会下设基地办公室,由研究生院、相关学院、基地依托单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基地管委会职责是研究解决基地建设、发展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基地办开展工作。
第七条 基地办是基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机构,其职责是:执行管委会的各项决定,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与指导相关单位的工作。
第八条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规划与组织实施;
2、负责基地研究生的经费安排,制订有关管理办法;
3、负责与基地依托单位和学校有关学院(系)的协调工作;
4、负责基地导师遴选、培训、聘任、考核与管理工作;
5、负责组织学生选送基地培养;
6、负责基地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工作;
7、负责基地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
8、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络,及时总结汇报;
9、负责发放基地导师工作津贴和基地管理人员工作津贴。
河海大学各有关学院基地工作职责:
1、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基地培养有关工作;
2、组织研究生进入基地培养;
3、加强与基地办、基地导师、学校导师的联系,掌握研究生培养情况,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
4、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5、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6、负责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初评工作;
7、负责研究生就业工作。
在基地研究生达到一定规模时,实行责任学院制度,各培养基地明确相应的责任学院。责任学院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协调相关学院,会同基地依托单位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基地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基地依托单位工作职责:
1、组织实施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制订有关管理办法;
2、落实基地管理的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
3、负责基地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学校共同进行导师队伍的考核与管理;
4、负责基地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日常管理;
5、负责本单位的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安排;
6、负责基地研— 4 —
究生在基地期间的学习、工作、住宿等安排和党团员组织生活安排,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条件和一定数额的工作津贴或生活补贴;
7、负责报销一次基地研究生从学校到基地的往返旅费以及论文印刷和答辩费用。
第十条 每年召开一次基地工作会议,交流基地建设管理经验和基地研究生培养经验。
三、导 师
第十一条 基地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分别为其配备基地导师与学校导师。双方导师应互相配合与合作,每月沟通一次,交流研究生培养、科研活动等事项,共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在基地期间,基地导师为责任导师,其职责:
1、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等工作;
2、组织研究生参与有关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
3、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4、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工作;
5、负责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协助做好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住宿以及日常生活安排;
7、保持与学校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与合作;
8、协助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9、基地培养结束后对研究生给出鉴定意见。
学校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其职责:
1、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2、保持与基地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与合作;
3、协助基地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4、与基地导师共同做好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工作;
5、与基地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6、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第十二条 基地导师的遴选与聘任工作:河海大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导师聘任条件,每年通过基地办组织推荐新上岗导师人选。基地相关人员在承诺承担相应的指导研究生任务的前提下,方可申报学校研究生导师。基地硕士生导师申报博士生导师,原则上需连续指导三届及以上硕士生,且培养质量较高。学校为新上岗导师发放聘书,并组织上岗前培训。
第十三条 基地导师每3年至少指导1名研究生。连续3年未指导研究生,需重新申请导师资格。
第十四条 基地导师指导研究生,给予一定数额的工作津贴。
四、学 生
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学校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后,进入基地进行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工作。进入基地后学籍仍然是河海大学在册研究生,并且继续享受规定学制范围内相应类别在校生的相关待遇。
第十六条 基地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1、按照导师要求认真开展实习实践、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等工作,并承担基地依托单位一定的工作任务;
2、在基地期间,参加基地组织生活;
3、经常向学校及导师汇报工作、生活情况;
4、自觉遵守基地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七条 基地研究生在完成导师与基地依托单位安排的相关工作前提下,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工作津贴或生活补助。
第十八条 在基地培养结束后,须提交个人工作总结、学位论文,各一式三份。
五、培 养
第十九条 根据学生及科研工作实际情况,研究生在基地的培养期限一般为1年。
第二十条 基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在本领域中的发展方向,重点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重视和加强学生在科研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以及在实际生产与科研实践中不断积累应用研究的经验。
第二十一条 每年年初,基地办组织基地导师编制本上岗导师及培养方向指南。内容包括:在岗导师名单、导师简介、培养专业、研究方向与在研课题、拟招生计划等。根据指南,学校编制基地招生与培养计划。
第二十二条 基地导师应具有高级职称,且在技术岗位上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负责在实践、研究、论文选题等方面给予研究生指导,在学术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给予教育,并与研究生学校导师保持紧密有效的联系。
第二十三条 在基地培养期间,基地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要求:
1、在基地导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结合基地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情况制定个人在基地期间培养计划,并报基地办和所在学院备案;
2、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科研实践或工程实践,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技术岗位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也可以和基地导师一起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科研实践;
3、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每两个月撰写一份报告,对阶段性学习、科研情况进行总结,报告须基地导师审阅并签字;
4、每周至少向基地导师汇报一次学习、科研、工作等情况;每两周至少与学校导师联系一次,汇报学习、科研情况。
第二十四条 基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基地依托单位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3、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或工程项目策划或产品研制报告,或技术改造项目专题报告,也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
4、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有关评审与答辩的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基地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时基地导师要签署意见。
第二十五条 基地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前四周内完成。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以及课题条件等作出论证,并由基地组织3~5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加以审核,开题报告的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20篇。开题报告需基地导师和学校导师认可。
第二十六条 基地研究生应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内完成,检查其课程学习情况和论文进展情况。
第二十七条 论文答辩由双方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导师应参加答辩委员会,其中基地专家一般应达半数。
六、知识产权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与基地依托单位以书面合同的形式明确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期间产生的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等的归属,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七、经 费
第二十九条 设立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经费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基地研究生的学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另一方面从有条件的基地依托单位筹措资金为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相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导师、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津贴,研究生的交通补贴、保险等。
八、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提供的支持
第三十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的学习进修和业务培训提供支持,或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第三十一条 学校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力量,与基地依托单位在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科技攻关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十二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提供科研成果整理、申报奖项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十三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科技攻关提供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服务。
第三十四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优先输送各类优秀毕业生。
第四篇:河海大学研究生英语题型
河海大学博士英语入学考试题型
1、词汇,选择题,20道题,共10分。(1)选词填空,10道题,共5分。
(2)选择可替换的词填空,10道题,共5分。
2、完形填空,15道题,共15分。
3、4个词中选择错误的词,并把正确的词填在空格中,10道题,共10分。
4、阅读理解,4篇文章,20道题,共40分。
5、英译汉、汉译英,各1题,共10分。
6、作文,共15分。
第五篇: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文件
河海研〔2011〕47号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外出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特制订《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附件
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外出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一)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脱产研究生。
(二)本办法规定的外出是指研究生就读期间离开学校超过24小时以上(不含寒暑假、节假日)。
(三)外出事由分为因公和因私两类,因学校、院系或导师安排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等外出的,属因公外出;因个人或家庭原因外出的,属因私外出。
(四)按外出目的地分为出国(境)和国内外出两类。
二、出国(境)管理
(一)出国(境)进行合作研究
1、研究生出国(境)进行合作研究,应当有合作单位正式邀请函,研究内容应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或主要内容与方向)一致。
2、研究生在国(境)外合作研究的时间一般为半年以内,确因研究工作需要不得超过一年。
(二)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
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应当有正式会议邀请函,会议主题应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或主要内容与方向)
一致。
(三)出国(境)联合培养
1、申报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应提交双方院(系、所)一级及以上(含指导教师)签署并经我校研究生院和国际合作处批准的正式联合培养协议(原件)。
2、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国(境)外科研工作内容必须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方向一致,且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我校进行。
3、联合培养起始时间应安排在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之后,其时限一般为一年至一年半,且不得延长。
(四)自费出国(境)留学
1、在校研究生申请办理自费出国(境)留学,获批准后按退(停)学处理;毕业研究生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经批准后不纳入就业计划。已纳入就业计划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派遣的毕业研究生,学校不受理出国(境)留学申请。
2、自费出国(境)留学研究生如因护照、签证等原因未能出国(境),停学一年内可以向学校申请复学。
3、经批准办理退(停)学手续的研究生应办妥各项离校手续。手续办完后其档案、户口转回入学前家庭所在地或受托管单位(须有受托管单位同意接收函)。
(五)因私出国(境)
1、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读研究生因私出国(境)只能安排在寒暑假或国家法定假日期间。应届毕业研究
生最后一个学期不予办理。
2、因突发事件需出国(境)的研究生,可申请特批。
三、国内外出管理
(一)研究生在读期间因学校、院系或导师安排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的,属因公外出,须提供会议通知、邀请函或协议书等有效文件,说明外出时间期限、地点、内容、安全和学习进度等。
(二)研究生因私外出一般应安排在寒暑假或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因突发事件必须外出者可申请特批。
四、外出审批权限
(一)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外出时间不足一个月的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审批、学院备案程序;外出时间超过一个月的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学校备案程序;外出时间超过一个学期的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程序。一学期内因私外出时间累计超过一个月以上者,另须办理休学手续,有学校批准后休学。各学院(系)负责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具体请销假管理办法。
(二)研究生如需出国(境),不论出国(境)时间长短均由研究生院审批。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程序。
五、外出安全管理
(一)学院(系)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研究生外出审批、管理等各项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研
究生自我防范的能力。因公外出的研究生由派出单位或导师为其购买外出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研究生导师应加强所指导研究生外出审核与把关,同时应在研究生外出前对其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研究生外出期间应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研究生未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外出者,按照《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发生事故的责任由研究生本人承担。研究生外出期间发生任何违法乱纪行为,除依法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外,学校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校纪处分。
六、其他
(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二)在研究生培养基地学习的研究生须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三)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