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吉木萨尔县2011年两网化工作的材料
2011年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劳动监察大队为落实好执法工作,以“落实政策,服务民生”为宗旨,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用工监管体系,掌握我县各企业劳动用工的基本信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监察大队认真落实昌劳社【2009】57号文件,就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两网化管理的工作。
一、网格化的管理实施。
以吉木萨尔县所管辖区域整体为一个大网格,由县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总体负责管理;以乡镇实际管辖地域为一个中级网格,全县9个乡镇共划分为9个中级网格;全县64个社区(村)划分为64个小网格,根据昌劳社【2009】5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两网化”建设,依托我县辖区内设立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各网格内的企业进行管理监督。
1、不断加强两网化协管员队伍的建设。每月召开例会,各网格内全体劳动监察协管员每月月底共同学习《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之后进行考试测评。事实案例分析、各工作站协管员进行跟班作业、各乡镇,片区协管员之间互关互查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2、在人流密集的小网格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以“春
暖行动”和“安全生产月”,司法局组织12月4日的“法制宣传”三次活动,以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契机,向劳动者和各企业发放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各类宣传材料五千余份,并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宣讲,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3、以各网格为平台,将执法关口前移。今年我们充分利用网格化的优势,让各工作站掌握网格内个企业用工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切实提高了办案效率,依托各网格内建立的劳动保障平台共受理投诉246起,调解240起,立案6起,结案6起。涉及劳动者1969人,依法为劳动者追缴工资2572万元。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坚持把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真正做到执法关口前移的目标,二、网络化的实施管理。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汇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建立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库数据,掌握用人单位的详细用工信息。劳动合同的录入,根据我县网格的划分,今年各网格片区总共新签劳动合同1856人,续签劳动合同408人。系统内合同备案6513份,单位基本信息录入1659家,其中企业184家、事业单位103户,机关单位41户,社会团体11个,个体城镇工商户1282家其他类型38家。集体合同上半年签订62家下半年程序规范23家,2011年受理案件14起,涉及工人122人,涉及金额
56660.19元,全部录入系统,以掌握我县个企业单位用工有关的基本信息。
三、通过劳动监察“两网化”工作的管理,对我县劳动用工和企业管理已初见成效,但任存在不少问题。
1、自身方面。部分劳动监察协管员对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准确,调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各片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分工不明确,对本辖区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独立的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部分片区开展法律宣传和专项检查方法不太灵活,档案资料的整理还不是很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2、两网化弊端。
(1)“两网化”的管理对于一些特殊工作性质的企业,像建筑企业,就显得捉襟见肘,虽然能进行网格管理,但对工人流动性大,不能够及时登记造册,不能够及时进行信息采集。在企业非法转包的情况下,包工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管理极不规范,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埋下隐患。(2)对于我县准东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规模大,数量多,距离我县劳动部门偏远,工程层层转包显得尤为突出,施工队伍工人流动性大不能及时登记造册,拖欠工人工资问题时有发生,再加现在工人通过我们的宣传,维权意识曾强。这样工作中出现的劳资纠纷的问题越加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在我们现有的人员编制下远远不能适应我县新形势下劳动
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而需要。
四、进一步加强“两网化”工作,完善两网化的工作体系。
1、继续狠抓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个网格内监察协管员得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
2、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一个尊法守法的氛围。
3、继续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征缴等执法监察工作。
4、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办理各类案件,确保受理举报投诉案件率达100%,结案率达100%。
吉木萨尔县劳动监察大队 2011年11月30日
第二篇:两网化工作
一、“两网化”工作完成情况。一是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我局把“两网化”建设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思路,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并制定了《玛纳斯县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充实基层劳动监察“两网化”队伍。结合年初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部署,采取公开招考和选聘相结合的办法充实监察“两网化” 队伍,除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队伍当中,还把村班子成员中优秀人员确定为劳动监察协管员,真正使他们发挥 “宣传、服务、监管、调解”的作用,形成了一支比较固定的专(兼)职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队伍,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级,及时建立监察协管员花名册。三是建立了工作制度。为了强化对监察协管员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玛纳斯县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管理办法》、《玛纳斯县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考核办法》,对“两网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内容、监管职责、实施步骤进行了细化,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划分网格,配备人员,明确监管责任。为保证推进和管理并重,按照“划分网格、严格执法、认真监管、分解责任”的思路将全县划分为145个网格。为使此项工作能落实到位,为14个乡(镇)场(站)各配备劳动监察协管员3名;城镇8个社区各配备劳动监察协管员2名;全县123个村各配备劳动监察协管员1名(目前乡(镇)社区共有专职监察员58名、村级监察协管员123名),管理辖区内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按照“定区域、定责任、定指标、定任务”的原则,使监管责任具体到人,已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同时制作劳动保障监察版面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牌子,及时发放到各个网格,目前每个网格都以挂牌。五是采集信息,做到监管精细化。实行“划片分块管理”的办法,将辖区所有用人单位纳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之中,建立劳动用工情况基础台帐,将用人单位信息、劳动用工、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信息采集,并建立了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截止目前,对全县250多户用人单位的信息进行了采集,信息采集率95%以上。
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一是加强监察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对聘用的协管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进行专门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二是及时汇报,争取资金,促进工作向前发展。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建设进程,及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协助局领导努力争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资金,从而进一步促进两网化管理建设进程。三是积极探索“两网化”管理新模式。结合国际、国内目前现状,利用现有的条件进一步探索管理新模式,并积极在全县推广使用,实现网格内的模式共享。四是扎实推进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社区工作的指导,定期通报全县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推广先进工作经验,保证“两网化”工作有更好的效果。同时按照“网格”划分加强对网格范围内所有用人单位的监管,坚持每季度一次全面走访,每半年一次全面普查,每年一次年审的工作制度,了解和掌握用工变动情况,提供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使企业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足额发放劳动者工资,对企业用工情况实行动态监管,把劳动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存在的问题。
按照自治区、州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要求,我县“两网化”工作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两网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按照“两网化”建设工作网格、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实现县、乡(镇)、社区之间的计算机联网,由于工资及办公经费没有保障,各级网格内电脑等办公设备缺乏,影响了网络化工作进程,虽然信息网现已投入使用,但各级网络维护费用没有保障 ;二是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工资待遇偏低。目前我县聘用的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工资按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享受岗位社保补贴,除去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外,实发工资为1200元,特别是村级配备的工作人员,每月从以奖代补资金中发放100月生活费,由于经费紧张,去年至今未发一分钱工资。三是人员流动性较大。新招进的人员刚刚熟悉本网格内的工作情况,因工资偏低、工作量大自动离职,由此而导致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网格内的工作。
第三篇:新疆机电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新疆机电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自治区信息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应用不断深入,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围绕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两化”融合支撑体系,重点抓好试点示范和“两化”融合评估等工作,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有色、机电、轻工、建材、纺织、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等行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电子商务以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环节的深度应用,目前全区已确定了180家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确定了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自治区级“两化”等六个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据不完全统计,86%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内网,78%的企业采用了生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42%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外部网站,机械制造行业63.2%的企业在设计领域普遍运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取得突破,8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双甩”(甩帐表+甩图纸)目标。
2002年,新疆作为国家首批示范省区开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示范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新疆制造业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进入“十一五”后,新疆以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和示范推广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装备制造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了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成功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十五”时期,按照“推进重点,带动一般”的原则,新疆率先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集中区域和中心城市集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先后遴选了25家示范企业和三个示范城市,围绕设计制造一体化(甩图纸)和管理信息化(甩账表)集成技术开展示范和推广应用,并将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130多家骨干和中小企业,深入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三维CAD)、产
品数据管理(PDM)和现代集成制造(CIMS)等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深化信息技术在流程工业、大型输变电和石油矿山机械、汽车组装和农牧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十一五”期间,新疆连续召开新型工业化建设会议,多次强调依靠大企业带动,把推进企业的信息化、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发展质量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结合新疆制造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了“先进制造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子课题,在国家280万元资金支撑基础上,配套600万元经费,围绕设计制造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集成技术,积极开展示范和推广应用。2008年,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顺利通过了科技部西南、西北片区工作的中期考核。
新疆着力推进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的市场引领能力。重点以光伏发电装备集群、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及输变电装备制造集群为“两化”融合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的深度应用。通过不懈努力,新疆一批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率先构筑起技术自主化、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约化、服务网络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有效提升了技术创新和产品高端发展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引领能力。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后,通过建立管理信息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零部件采购,并成功突破各种技术难题,使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实现了产业化推广。新疆威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凭借装备和技术优势,集成应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焊接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研发出一系列自动化焊接装备,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广汇集团分三个阶段逐步建成了EAS管控平台,提高了集团战略管控能力和管控效率。新疆升晟股份有限公司电工设备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后,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产品电石炉变压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电石炉变压器生产上取得了四项全国第一。特变电工股份公司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OA)等6大核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构建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架构体系,实现了跨部门集成化应用,提高了企业应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二、发展思路和战略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中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加强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作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广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应用,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构建产、供、销的协同式信息平台,推动产业链企业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业务协同。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3G通信等各类新技术的应用。
推进信息技术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环境执法监督系统。
加强区域、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评估和监测,树立标杆,典型示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篇:两网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
为贯彻落实《关于**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20**〕50号)文件精神,全面深化和提升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手段和监察执法能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按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要求,依据现有条件,整合监管资源,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率,充分运用和争取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在2012年底前在全市全面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模式并达到省厅验收标准。
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重点推进,全面覆盖。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在全市全面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体制,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用工监控网,建立统一规范和高效便捷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和监控管理平台,有效推动监管范围从以城镇为主向统筹城乡转变,监管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基本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
具体目标:(一)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全覆盖。到2012年底,“两网化”管理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基本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
机构设置;(二)到2015年底前,实现更为完善和健全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模式。
(二)详细填写用人单位信息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子信息监控网络格局。
实现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就业稳定性,促进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三)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网格划分合理,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配备到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规范标准,运行高效顺畅。三、技术和管理标准
(一)机构设置
依托全市26个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并加挂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牌子,名称统一为“XX县(市)区XX乡镇(街道)劳动监察中队”,明确2-3人负责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二)网格划分及工作职责
将城乡区域内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纳入网格监管范围。
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对网格区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依法审验其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确认其用人单位合法资格,掌握其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情况。负责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负责采集、上传和更新网格内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发现和报告网格内用人单位及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报告网格内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同时负责报送劳动者举报投诉材料,能调处一般性劳动纠纷,并负责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三)工作场所
26个三级网格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具备接待、投诉、举报、调解纠纷等功能区域,设立专门的对外服务窗口,并悬挂相应标牌、标识。
(四)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
每个三级网格都至少配备一台符合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要求的电脑,具备打印、传真、复印等办公条件,开通办公电话。
(五)人员及管理
每一个网格内配备2名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和2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要建立起市级、本级、街道(乡镇)三级劳动监督检查队伍。
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录用主要以大专以上毕业生为队伍主体,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上岗后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业务培训和考核。
(六)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我市将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本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金保二期工程。全市建设集中式的监察管理信息系统,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设立相同机构与**市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口配套。将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网络延伸至乡镇(街道),同时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信息对比,积极应用就业、培训、社会保险、仲裁、信访等相关机构和部门的数据资源。
(七)信息数据库建设
信息数据库依据国家《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和代码》(人社部发〔2010〕84号)规定标准,实行“一户一档”,建立网格区域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执法方式信息、监察案件信息、网格管理信息、监察机构和监察员等信息的监察信息数据库。
按照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求,街道(乡镇)、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定期上传劳动监察数据信息。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要逐步实现与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保险、仲裁、信访等信息系统及工商、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信息数据库有专人维护。网格内用人单位信息动态入库率要达到90%以上,每半年更新一次。
(八)制度建设
全市要按照“两网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建章立制作为“两网化”管理的重点内容加以落实。重点建立和落实好八项必备制度:一是建立“两网化”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监察机构职责;二是建立协管员管理工作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协管员招聘、录用、考核、奖惩、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三是建立网格工作和工作流程,公示网格范围、责任人;四是建立网格用工信息采集与管理制度,制定网格调查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劳动用工信息调查采集办法、采集表、调查表;五是建立网格巡查制度;六是建立举报投诉和劳动保障、劳动用工违法行为报告制度,规范报送内容、时限和程序;七是建立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和使用规范;八是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
四、保障措施
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添加劳动监察职能,明确人员职责,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建设基础,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
五、评估和考核办法
为确保“两网化”建设落实到位,省厅决定将全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管理工作与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挂钩,**市政府已与我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市各县(市)区开展实施“两网化”建设的总体情况组织考核和评估,依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工作调度、监督检查和通报。
六、工作要求
深入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是适应我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迫切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形成科学有效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体制,对于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市要高度重视,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列为当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七、成立“两网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副组长:**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
**
市城乡就业管理局副局长
成员:**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书记
**
市城乡就业管理局基层建设指导科科长
**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
二**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两网化”工作计划
2012北丁集乡劳动监察“两网化”
工 作 计 划
为切实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为主要任务,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构建覆盖城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为目标,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模式,实现监察执法重心下移、监察执法过程前移。推进网格化和网络化工作模式,加快建立监察维权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规范执法行为。
一、信息库更新工作计划安排:
(1)3月20日前,完成第一次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录入的更新工作;
(2)6月20日前,完成第二次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录入的更新工作;
(3)9月20日前,完成第三次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录入的更新工作;
(4)6月10日前,完成第四次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录入的更新工作;
逐一详细记录网格区域内的每个用人单位的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址、法定代表人、劳资工作人员姓名、联系电话、职工人数、劳动用工情况、劳动者个人情况、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签订情况、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情况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实行“一户一档”,在此基础上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将采集到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劳动者个人信息输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平台。建立本辖区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基本信息数据库;对村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验收;对本网格内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二、执法工作计划安排 :
2012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在日常巡视检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的同时,将计划开展六项执法专项检查:
(1)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检查时间:第一次为 1月1日至2月28日,第二次为 11月15日至12月31日。
(2)劳动保障监察书面材料审查活动。审查时间:2月20日至5月31日。
(3)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综合检查(劳动用工、就业资格准入)。检查时间:年2月20日至8月31日。
(4)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检查时间:3月1日至3月31日。
(5)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检查。检查时间: 9月1日至10月31日。
(6)社会保险费征缴专项检查。检查时间:2010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四、工作任务
1、加大《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推进和谐用工。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增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意识,向社会公布劳动维权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畅通维权途径,有力维护外来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为更好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健全维权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审查制度,依法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要做到有案必查,依法处理,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做到来电、来访均有清晰记载,答复、处理情况清楚。建立工资支付档案,实施重点监控;全推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守法诚信信息档案,准
确掌握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实施分类监管。
3、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针对存在的严重违法侵权行为,结合本地实际和不同时期的特点,组织开展“劳动用工执法检查”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6次专项行动。特别突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拒不执行最低工资以及非法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劳动用工备案、招用人员就业资格准入等基本劳动制度的落实,加强餐饮行业服务员就业资格准入,提升我市餐饮行业服务水平。
4、强化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和应急处置。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做到及早发现、主动介入、妥善处理。进一步强化信息报告制度,对发生涉及劳动者100人以上的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事件,按规定及时上报。
5、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促进监察工作开展,坚持依靠社会力量,密切配合,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复杂多变,仅靠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力量,不可能取得好效果,要取得相关执法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法院、公安、安全、招商、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协调,坚持多沟通,多联系,多配合,使各部门在工作中增加理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多职能部门的作用,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6、高度重视和广泛开展信息采集工作。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部署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要求,将走访与日常巡查、书面审查、用工信息采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业务指导,帮助企业调整完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工时制度和工资分配办法,及时协调处理劳资纠纷,有效化解消除矛盾隐患,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7、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严格执行案件审批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执法水平提升。严格工作纪律,切实转变作风,树立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同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案卷档案管理,促进案卷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