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圣泉集团的“新动能”创新是唯一的使命
圣泉集团的“新动能”创新是唯一的使命
5月初,一则“济南圣泉集团打破日美垄断,研发出制造中国芯的关键性材料――光刻胶用酚醛树脂”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光刻胶用酚醛树脂的量产,将为中国芯的制造提供新动能,推动完成自主制造的使命。”
这只是圣泉集团技术研发的冰山一角。走进圣泉集团,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创新型、技术型企业里,还有无数的技术产品正在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如“植物秸秆100%利用”“超级电容及动力电池”以及盛名在外的“生物质石墨烯”„„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圣泉集团视“创新”为使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中,圣泉集团为新动能释义:不断自主研发新技术。在中美贸易战开启时,圣泉集团迎来了“技术的机遇”:无数像圣泉一样的独立自主搞研发的企业,以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与技术实力,敢于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为国内的制造者们独立“输血”,书写了“新动能”“创新型”的“中国新面貌”。
制造“中国芯”的关键材料
“它是一种高端的电子树脂,是制造芯片过程中的关键材料,打破了日美等国家的垄断。”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总结了“光刻胶用酚醛树脂”自主研发的重大意义。
“全名是光刻胶用线性酚醛树脂,站在芯片制造产业链的上游”,圣泉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酚醛树脂研究所所长李枝芳提了两个“关键”:光刻胶用酚醛树脂是制作光刻胶的关键性材料,而光刻胶则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性材料。
“制作标准相当苛刻,纯度要求特别高”李枝芳介绍,光刻胶用酚醛树脂的制造大致需两个步骤:合成与提纯。技术攻关的最难点是“提纯”,要求之一是“金属杂质含量小于50个ppb”,具体说来就是“超级纯净、提纯程度高的新材料,它的金属杂质控制精度是普通工业产品的几万倍,树脂中的游离物和挥发物需要控制在百万分数量级。”
唐一林打了个比喻:“Pm2.5是大家很熟悉的微小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如果在生产这种新材料时,进入了一个灰尘Pm1.0,那么这个材料就是不合格的,就不能被应用到芯片当中。”
“技术研发出来及创收时很喜悦,这得益于我们多年来在酚醛树脂领域的持续研发与技术积累。回想当初的研发却相当曲折与艰辛。”李枝芳说,自1992年开始对酚醛树脂的研发,至今已有26个年头。“经年累月的技术积累,我们才能研发出光刻胶用酚醛树脂。”
近三十年的技术研发之路,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起初,技术不过关,屡屡受挫。1997年,圣泉集团在国外寻求“技术支持”,找到英国海沃斯矿物及化学品有限公司合作,并成立了中英合资济南圣泉海沃斯化工有限公司,引?M了英国最先进的酚醛树脂生产技术,开启了技术研发新征程;2007年,圣泉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成立了“酚醛树脂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博士工作站,引进了包括火箭耐烧蚀材料在内的多个航天和军工项目„„
今天,圣泉大酚醛产业产销规模跻身世界前三,亚洲第一,多种产品打破了“日美”垄断。年产能40万吨,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主要的酚醛树脂供应商。且已经广泛应用在耐火材料、摩擦材料、保温材料、涂覆磨具、绝缘材料、轮胎橡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植物秸秆的100%利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多年来,农作物秸秆及林木被闲置或者再利用后大部分废弃,前几年的“蓝天保卫战”中,燃烧秸秆被禁止,很多秸秆则烂在地里,“相当可惜”圣泉集团副总裁江成真说,“也相当污染环境”。这引发了圣泉集团的“秸秆再利用”的研发“初心”。
“技术攻关30多年,成功实现了植物秸秆的100%利用。”江成真介绍,这就是“圣泉法”生物质精炼技术,可将植物秸秆“吃干榨净”。
“圣泉法”工艺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新型的生物溶剂,将植物秸秆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三大组分提纯并分别净化进而分别生产高值化、用途广泛的产品。工艺过程中的生物溶剂和水,则通过蒸发、蒸馏等手段,全部循环回收利用。“如今已申报近300项专利”。
产业链拓展后生产的产品种类广泛。半纤维素生产糠醛、木糖和L-阿拉伯糖,形成了“唐和唐”品牌;木质素生产沥青乳化剂、染料分散剂、可降解塑料袋/塑料薄膜,打破国外多年垄断;纤维素生产纸浆、溶解浆、纤维素改性、燃料乙醇、生物质石墨烯等。剩余的废渣用来生产有机肥,变废为宝。
当年江成真与他的研发团队从实验室里将这套精炼技术搬出来开始“试运行”,始料不及的是竟然“出问题了”,他们当时前期已投入了5个亿的研发费,站在生产装置的框架上,江成真难过的想要跳下去,“承认自己的技术还没有过关,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回去研发”。他重新回到实验室,在小试设备上反复看自己的“难关”,“我们团队当时特别羞愧,一个星期都不好意思去食堂吃饭。我们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攻关!”
凭着这样的研发“韧劲”,“圣泉法”生物质精炼技术研发出来之后,他骄傲地在各个场合说:“这是世界最领先的,独一份的技术!”
这个生物质精炼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江成真举例说:10吨的甘蔗能产生出1吨蔗糖,5―6吨为水,3吨多的渣。如果使用“生物质精炼技术”,则可在3吨多的渣里再提取出400公斤的木糖,1吨多木质素产品、1.2吨的纤维素产品,渣滓几乎全部“变废为宝”。另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纸浆,目前我国纸浆60%-70%依赖进口国外废纸和纸浆,不仅带来大量的洋垃圾,而且极大遏制了我国纸业发展的“能动性”,一旦使用生物质精炼技术,则能将秸秆充分利用,解决林业“不可再生”的困境,协助我国纸业提高产能。
其创收的能力十分巨大,可以说是利国利民。我国每年可供利用的秸秆产量在5亿吨左右,通过生物质精炼技术将其充分利用,产品市场充分释放,将会诞生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甚至可以让“秸秆与粮食同价,为农民再造一个地球”。据了解,一吨秸秆经圣泉加工生产的产品价值为4000多元,而一吨粮食目前市价才卖2000元左右。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精炼技术可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增加农业收入。”据介绍,本项目将按照年消耗秸秆30万吨(其中5万吨用于燃料为下游产品提供热源及其动力)建设,将为当地农民增收1.5亿元,产值10亿元,利税4-5亿元,其价值将超过30万吨的原油。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创新示范性项目,是提升地球生态的好事,“该项目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难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减排,绿色环保节能。将来技术推广了,我国领导人到巴黎开‘气候大会’时,一定会非常骄傲。”江成真开玩笑说。
“民营企业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2016年,唐一林在两会上向李克强总理展示了圣泉的石墨烯产品,李克强总理非常感兴趣。圣泉集团与黑龙江大学合作通过“基团组装配位法”工艺原理在全球率先研发出高品质生物质石墨烯,如今已经用在纤维、运动服饰、鞋材等领域上,并且经工信部批准由圣泉集团牵头成立了中国石墨烯改性纤维及应用开发产业发展联盟,共同推进这一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一个民营企业何以迸发如此多的产能?实在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30多年前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如今已产值突破百亿,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成为全球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的引领者。
它的秘诀是什么?“民营企业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唐一林不只在一个场合谈“创新”。“??新的代价就是以泪洗面、头破血流。”江成真与李枝芳身为科研主创,在采访时多次谈到科研的艰辛与“不计后果”。
“创新是我们的重大使命。”总裁办公室主任柏兴泽说,“到2017年,我们研发人员达到370人,其中硕士博士150人。对于人才管理,圣泉靠的是创新激励体制,第一个是创新分配机制,我们推出‘科研成果赊买制’,研发项目前期所需费用全部从公司支取,单独记账,等项目研发成功、投入市场,科研团队能可以提取5%-15%的收益,持续数年,结完开支后多余部分奖励给研发人员,让关键的人才都能分享到研发成果的红利。第二个是舍得投入,2017年我们研发经费2.3亿元,为科研人员创造好的条件,他们才能尽情施展才华。并且,圣泉集团在新三板上板,正在朝‘A股’转股,公司的大多数老员工都能持股,这样能激励整个企业的创新态度。”
“越是创新就越是创收。”圣泉集团由此设立了“创新再就业活动奖励”委员会,由公司总裁亲自负责,创新项目奖励金额在1000元――10万元不等。据了解,近五年来,圣泉集团用于奖励的奖金累积达1000万余元。
如今,圣泉集团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科研创新力量”。其技术研发中心涵盖酚醛树脂及复合材料研究所、生物质研究所、陶瓷材料研究所、铸造材料研究所、环氧研究所、石墨烯研究所等,并且长期与中科院等高校交流合作,一起搞研发,还特聘了20余位全球行业专家,定期技术指导。
未来,圣泉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加快推进生物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研发进程,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深透融合,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产业,圣泉也有布局:聚焦于超级电容及动力电池领域,将大力发展超级电容及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单体制造以及系统集成三大业务。
第二篇:圣泉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新2017)
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方案
根据《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人发[2008]2号)、《重庆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渝人发[2008]68号)、《重庆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二)》、(渝人发[2008]106号)《关于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意见的通知》渝人发[2008]42号文件精神、津人社发„2015‟269号《重庆市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通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一、职责任务及主要工作项目
江津区圣泉学校是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由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批准兴办的一所六年制普通公办小学。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是本校的主管部门。学校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搞好相关的社会服务。负责招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入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任务是:认真贯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情况
1.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隶属江津区教育委员会主管,是一所区县属全日制小学校。根据津编发[2008]90号《重庆市江津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未明确机构规格的事业单位确定规格的通知》确定本校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单位。根据津教人[2017]8号《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全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数的通知》,本校人员编制为30人。其中:单位领导正职1人,副职4名。无内设机构。
2.现有岗位人员情况:
我校现实有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4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单位领导正职2人(1人执行专业技术十级工资,1人执行专业技术八级工资),副职2人(1人执行专业技术六级工资,1人执行专业技术十级工资)。
专业技术人员总数48人,(含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2人、1人执行专技六级工资,1人执行专技八级工资,2人执行专技十级工资);其中副高级资格2人(含副校长1人、执行专技六级工资),现聘副高级2人(含副校长1人、执行专技六级工资);获得中级资格24人(含校长1人、副校长1人,2人执行专技十级工资),现聘中级23人(含校长1人、副校长1人,2人执行专技十级工资);获得初级资格23人,现聘初级23人。
工勤人员无。
三、实施岗位设置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1、组建机构。由于原岗位设置领导小组人员变化,根据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文件精神,经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进行民主投票,对圣泉学校岗位设置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
2、岗位领导小组人员: 组 长:赵顺维(校长)副组长:郑鹏(书记)
成 员:幸泉(副校长)、顾先凯(副校长)、邓宏(副校长)、张洪成(教师)、陈彬(教师)
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幸泉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3、学习宣传和动员部署。2017年3月20日前,学校组织单位职工传达和学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部署本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4、制定方案。2017年3月31日前,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送主管部门审核。
四、岗位设置情况
(一)拟设置岗位数量结构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工作实际,我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30个。专业技术岗位30个,占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的100%,无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人员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专业技术岗位总量30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00%。(1)高级岗位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0% 五级岗位1个占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33.3%;六级岗位1个占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33.3%; 七级岗位1个占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33.4%。
(2)中级岗位15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八级岗位5个,占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33.3%;九级岗位6个,占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40%;十级岗位4个,占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26.7%。
(3)初级岗位12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40%。十一级岗位6个,占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50%;十二级岗位6个,占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50%;十三级岗位0个。
(二)岗位设置的相关情况
1、内设机构的情况:无
2、集中调控的情况:无
五、相关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学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江津区圣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机构健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开专题会研究讨论此项工作的展开,督促成立专门机构,经办岗位设置工作。办公经费和人员及工作时间、工作流程必须得以保障。
(2)宣传到位,统一认识。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和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明白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消除各种猜测和疑虑,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工作人员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3)人员落实,纪律严明。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办公室人员,要在学校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理解掌握国家政策,排除干扰,专心开展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岗位设置的各项工作。
六、岗位设置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我校属于超编制单位:编委批准编制数30名,目前实有人员48人,超编18人,根据《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岗位等级设置已按编制进行设岗,超编人员坚持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合理安排岗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耶鲁大学前校长:创新是年轻人主要使命
耶鲁大学前校长:创新是年轻人主要使命
发布日期:2013-09-24 15:27:12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131
[本站讯]6月30日刚刚卸下担任了20年之久的耶鲁大学校长一职,理查德·莱文处在人生的转折点。7月14日,他做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与一群即将面临人生转折点的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在名为“全新的挑战”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莱文认为这一代年轻人面临五大挑战:应对全球变暖、解决养老问题、加强中美关系、纠正宏观经济失衡和发展国家的创新能力。
这也是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莱文看来,前三个挑战是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与美国同代人共同面对的,后两个挑战则是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在当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的独特挑战。
莱文着重谈了自己对发展国家创新能力的看法。“中国如果要持续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达到世界水平。”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展模式遵循了较小的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即通过向工业领域转移富余的农业劳动力,将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岗位转移到高劳动生产率的岗位,从而达到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的富余劳动力完全被工业、甚至是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所吸收的时候,它的增长速度就无法再超越那些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
莱文说,这也是欧洲在二战后的第一个25年里的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美国的原因所在。日本经济在1990年前的极好表现也可以如此解释。但是1980年后的欧洲和1990年后的日本增长速度却低于美国。原因很简单:美国取胜于创新。
他开了个玩笑:假如微软、英特尔、苹果、谷歌是日本公司的话,那么日本经济在1990年后就不会停滞不前。如果在过去30年间世界创新中的更高比例是发生在欧洲而不是在美国,那么欧洲的增长速度就不会落后于美国。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最近的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中国2030》,都指出中国需要成为创新的领导者。
“这将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主要任务。创新需要有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这些在中国已初具雏形。创新还需要强健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在中国的构建则需要假以时日。最重要的是,创新方面的领导力,需要通过对传统的中国教育方法的改变以提高中国重点高校的水平。”他说。
而在一个鼓励学生被动接受但不质疑教师传授知识的教育体制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难以培养的。莱文表示,学会创造性的思考以及创新需要更加活跃的课堂参与,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在激烈的讨论中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导者们深知中国的教育需要这样的转变。但是这还需要教师们改变他们传统的授课方式,也需要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接受热烈的课堂讨论的观念,在这种课堂互动中,所有的假定都可以被挑战。”莱文说。
应对这些挑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变革。莱文承认,在变革过程中会有很多障碍,因为改革总是困难的,既得利益者更喜欢保持现状。
莱文建言年轻人:“但是你们可以改变。在中国和美国,我们都需要有新鲜的声音,而你,作为这一代人中受过最好教育的公民,需要成为发出这些新鲜声音的一员。”
第四篇:广元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
广元市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川办发〔2017〕84号),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和市委七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总基调,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互动融合、集群集聚、市场主导、统筹协调”原则。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带一路”以及“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建立包容和支持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政府服务方式和监管模式创新,构建适应新兴经济发展规律、满足新动能集聚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
— 1 — 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利于新生产要素集聚流动的市场化机制更加成熟,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制造业新模式、农业新业态、服务业新领域得到拓展深化,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增长引擎,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两端发力、两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推动我市经济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加快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适应新兴经济市场主体的新服务
(一)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1.优化商事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推进实施“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试点。实现工商注册便利化,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建立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及时将以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兴经济纳入统计调查、政策支持清单。(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探索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相关部门分别就项目立项,节能审查,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2 — 施工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职业卫生许可、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避免危害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审批等提出审批目录清单,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度,不再事前审批。(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优化事项办理流程、环节,缩减办理时限,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微博、自助终端、政务APP、服务热线等方式畅通事项咨询、办理渠道。(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负责)
(二)加快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
1.推进法规制度适应性变革。坚持立改废并举,做好新兴经济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工作。各主管部门定期清理制约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规定,及时推动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教育、物流、旅游等领域系统性风险小的方面,研究出台适应新兴经济的地方性管理制度。(各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标准有效供给机制。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共同构成的新
— 3 — 型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标准制修订及废止情况。逐步建立适应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市质监局牵头负责)
3.放宽新兴经济领域政策限制。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转变。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和应用。探索适应新兴经济融合发展的生产核算制度,在部分新兴经济领域探索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法制办、市国税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完善新业态就业社保政策。完善就业政策及就业统计制度。深入实施“五证合一”、“三证整合”社会保险登记,优化社会保险登记业务流程,减少证明材料。取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登记证制度,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三)推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改革统筹协调,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落实“9张清单”,打 — 4 — 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全面完成改革试验任务,引领带动全市各地创新发展。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创新军转民、民参军机制,深入推进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军用大型成套电子装备,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军民技术共建共用、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和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军工电子等合作项目。紧盯科研、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推进制度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扎实推进创新创造,推动转型发展。加强与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城市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配套产业合作,推进成都—广元—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市全创办牵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
1.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实施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完善科研项目分类评价、管理及资助机制,建立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科技创新。(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面向创业创新主体的服务水平。开展“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孵化辅导,推进创业导师进县区、进园区、进校园、进
— 5 — 社区。加快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人才、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创新平台和质检技术机构向社会提供服务,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双创相关改革试验。研究制定推进孵化载体建设上台阶的措施,推动省级、市级孵化载体提质升级,持续引导和支持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型众创空间建设。(市科技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
4.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加大市场检查和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维权援助和投诉举报机制。全面建立部门、市县区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与刑事司法保护协调机制,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与检察、公安的衔接与协作配合。深化区域协作,探索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展会、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在线创意、研发设计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途径。(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探索包容创新审慎监管的新制度
(五)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
1.全面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 — 6 — 点工作。落实《广元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按照全市每千人常住人口2.05张床位数对社会办医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类别和地点限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办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市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
2.严格功能区产业准入。落实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行业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川发改规划〔2017〕407号),坚持大保护大转型,科学规划主体功能区,夯实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剑阁县城及重点镇、苍溪县城及重点镇,重点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苍溪县、剑阁县其他区域为农产品主产区域,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旺苍县、青川县为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产业,适度发展资源开采等产业。市域内自然资源保护区域、自然遗产、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特殊保护区域,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级相关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新兴服务业产业准入。推动广电网、电信网双向对等进入,简化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办理和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
— 7 — 服务备案管理手续。清理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前置审批事项。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推进道路货物运输无车承运人试点,探索建立货物运输无车承运人行业准入制度。落实快递企业设立快递末端网点实施备案制管理办法。(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文广新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加快地方信用信息网、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查询机制。认真落实《广元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广府办发〔2017〕78号),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推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商引资、企业债券发行等领域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信息档案或记录,并逐步扩展到各行业领域。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依法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诚信行为。引导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产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市法院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探索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1.建立符合互联网经济发展规律的监管方式。倡导“动态式” — 8 — “温和式”“预警式”监管,按照已形成规模、影响力较大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量身订做监管制度。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开展协同监管和综合执法,建立联合惩戒约束机制,完善部门间、区域间监管信息共享和职能衔接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法制办、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国税局、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媒体内容和金融监管机制。加强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研究应对,探索建立新型网络视听文化产品内容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监管平台。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金融信用信息查询机制。(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程序和医药行业监管。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安排技术审评、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制定广元市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快速审评审批制度,加强审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审查质量和审批效率。强化对医疗机构、生产经营企
— 9 — 业药械购销行为的考核监管,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发展中医药院内制剂的研发和使用。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推行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现从依法执业监管向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的转变。建立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1.优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测预警,实时把握风险动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提高新兴经济领域潜在风险敏感性和突发情况快速处置能力。加强核心技术专利预警分析,加强技术成熟度和风险评估。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法制办、市金融工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加强在线、移动、大数据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提高网上技术侦查、新产品检验检测、金融领域新风险防范、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等技术水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工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 10 — 市质监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促进监管机构和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新产业新业态治理。发挥版权保护示范引领作用,保护创新创业合法权益。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强化落实网络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三方四家的联动作用,督促企业与劳动者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发挥社会组织、公众、媒体作用,完善行业管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联动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市工商局、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地税局、市文广新局、市法制办、市国税局、广元银监分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构建新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新机制
(十)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
1.激发人才流动活力。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三对接”。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全域多点执业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
— 11 — 技术人员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回引计划”等引才工程,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外籍人才引进R字签证等各项优惠政策,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引进国际化、专业化高层次人才。(市人才办、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建设一批企业家培训基地。完善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收益权保护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探索职业经理人社会化评价机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市人才办、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营造有利于跨界融合研究团队成长的氛围。大力开展跨界融合创新活动,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市技术中心、省市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更多国家及省级科学设施和实验室落地广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 12 —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1.加快市级政务云建设。建成市级政务云平台,向全市党政机关非涉密业务应用建设和迁移提供计算、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等服务,符合省级政务云接入和联动监管要求。分类梳理各类业务应用,适时做好非涉密应用迁移上云平台,不再独立新建非涉密云平台;已建云平台要符合市级政务云接入和联动监管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政务云服务商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基于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构建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等政务服务系统,努力实现技术标准统一、用户体验一致、监管模式一体。加快各地电子政务大厅与政府门户网站、实体大厅的整合,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技术平台。根据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和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标准,市、县区分级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共享规划,建设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依托市级政务云基础资源搭建市级政务
— 13 —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外网),并按规范标准与省级平台对接。各县区直接使用市级共享平台,不再独立新建平台。(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大力推动大数据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大数据建设,形成纵横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快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和扶贫、健康、就业、社保、信用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加强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开展创新创业分析专题试点。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环境信息互联网互通共享。(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扶贫移民局、市环保局等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积极开展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交换应用试点示范,优先推动旅游、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事关民生、方便群众办事的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公开开放。推进国有企业定期披露公司治理、财务状况、重大经营事项、重大风险事项、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事项。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污染源状况和各类环保信息向社会公开。严厉打击数据滥用、非法泄露信息等行为。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政务信息资 — 14 — 源共享开放的创新做法和经验,做好信息资源共享开展情况报告编制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等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
1.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贯彻落实《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重点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下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分类评价体系等激励措施。贯彻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建立成果转化供需常态化对接机制,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推介活动,促进成果转化供需精准对接。引导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运用,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导入阶段的融资支持,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和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的贯彻落实,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工作局、— 15 — 广元银监分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为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提供公益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定期向社会发布。大力发展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服务机构,支持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其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开展服务。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综合试点城市建设。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技术合同交易税收优惠等财税支持政策。(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1.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制定《中国制造2025广元实施方案》,以全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建设为牵引,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以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新技术新业态全面形成与推广。加强向上争取对接,力争在2025年前建成一批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壮大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支撑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16 — 2.实施“互联网+”行动。坚持龙头示范与普遍推广相结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讯等网络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运营等核心环节的应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在三次产业重点领域的规模化、自动化、数字化示范应用,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建成广元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积极发展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发展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发挥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实现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的精确感知、自动控制、优化分析和综合决策。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完善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管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为责任单位)
4.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按照《广元市“十三五”技术
— 17 — 改造指导意见》,以技术赶超为动力,改造提升为手段,结合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引导社会资金和要素资源投向。探索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创新制造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能力。支持重点产业链延伸改造,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有效整合,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配套改造,提高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森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我市农产品入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服务和推广联盟。(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 — 18 — 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商务局等市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服务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新制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仓储智能化水平和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发展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以数字内容、音乐产业、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生态、农业等融合发展,实施龙头引领、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创新文化内容供给,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支持全媒体制播云、广电视听云等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鼓励实体零售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数字化、体验化、智能化互动服务功能。鼓励生活服务企业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植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发展委、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新支撑
(十四)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
— 19 — 1.强化统筹协调和系统谋划。优化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健全新兴经济领域协调机制,强化新兴经济领域的统筹协调,加强立法、执法和产业发展等职能的衔接。(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编办牵头负责)
2.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构建网络化、多渠道、互动式的新动能发展瓶颈问题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对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的新动能发展问题的研究,并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和困难,因地制宜研究解决涉及的政策问题。强化培育新动能相关改革试点评估评价和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健康环境。(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牵头负责)
(十五)完善采购等支持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1.强化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机制。执行我省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支持政策、创新产品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采购比例。(市财政局牵头负责)
2.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中,不得以企业经营年限、注册资金等资质要求变相歧视新创办企业,逐步加大对新创办企业的支持。(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3.健全优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机制。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坚持以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为基础,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积极支持我市创制的重大新药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推进高值药品和医用耗材 — 20 — 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创新方式支持我市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出去”,监督保险机构做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的保险服务。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创建国、省、市知名品牌及商标,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申报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及标志使用工作。探索建立全面接纳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的新型电力系统,出台保障性收购管理细则。(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优化金融支持体系。
探索设立政府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对符合投向的新兴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新兴经济领域企业改制,登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到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按规定对股权融资企业奖励、对债券融资企业贴息。推进广元市成为全省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推进科技支行建设,鼓励开展科技信贷,运用股权出质、动产质押、商标质押等方式,加大对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融资帮扶力度。支持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探索设立现代科技投资公司。健
— 21 — 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探索建立无形资产转让交易平台。(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完善统计调查支撑机制。
贯彻实施2017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分类标准,建立完善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制度,积极推进新兴经济统计调查工作,强化新兴经济统计数据搜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工作。充分利用监测新兴经济领域运行的统一数据平台,及时反映新兴经济发展动向。探索建立新兴经济活动核算体系和方法,科学测算评估其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构建反映新兴经济活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择时发布新兴经济活动发展指数,提供趋势性数据和预警分析支撑。(市统计局牵头负责)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按照川办发〔2017〕84号和本工作方案要求,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分工,做到履职担当、主动作为、联动配合,努力共建有利于激发我市市场活力和动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良好制度环境。
第五篇:创新是南新仓发展的永恒主题
创新是南新仓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总趋势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如何让企业保持长青继续发展?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应逐步转入创新发展的轨道,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兴旺发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南新仓,怀揣600年历史的皇家仓廒。南新仓,蕴藏中华文化的特色商业街。南新仓,紧握时尚脉搏的创意性品牌。
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是北京一商集团控股的国有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借助北京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商业街的大好形势,充分挖掘南新仓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建设了南新仓文化休闲街,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古老的南新仓融于时代,融于时尚,焕发出新的魅力与光彩。
南新仓近几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走的也是创新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简要归结主要干了四件事:国企改制、设施改造、建特色街、宣传品牌。企业主营收入、实现利润、股东回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员工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创新是南新仓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南新仓发展的涓涓源泉,创新是南新仓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新的在旧的中,时尚在历史中”的南新仓 南新仓透着远古的呼唤,更显现着时尚的脉动。南新仓品牌实力的展现,南新仓品牌魅力的发散,吸引着生财有道的商人,带动着人潮如织的食客,体味着时尚在历史中的真谛。
(一)皇家粮仓南新仓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是运河文明的产物。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交通大动脉,在促进我国古代地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我国封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我国的漕运史和仓储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而南新仓位于纵贯南北的古老大运河的终点,是明清两代京都储藏皇粮和俸米的皇家官仓,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的基础上起建,至今600年历史。现保存完好的9座古仓廒,是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完好的皇家仓廒和见证京都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实物,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特色街区南新仓 要想让被世人遗忘许久的南新仓,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重新散发它的历史魅力,创新改革,创新发展是必经之路。
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让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商品供应全部敞开供应,打破了国有批发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失去以往优势的国有批发企业,必须开始尝试转变原有的经营模式。2003年,北京市百货公司重新挖掘历史,重新定位行业,实现企业再造。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商业专家的研究分析,北京市百货公司创新性的提出充分利用“南新仓”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建特色,让宝贵的古仓资源与现代化建筑有机地结合,实现中西合璧,营造融现代楼宇与古建风貌为一体、集高档文化休闲为一身的京城休闲文化产业新亮点,并以资产经营为突破口,加快企业发展。
2003年8月,伴随着北京一商集团公司(原北京市第一商业局)、北京市百货公司与香港香江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南新仓国际大厦”(现更名为“南新仓商务大厦”)项目的奠基,北京市百货公司也彻底完成整体转制,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于2004年7月组建了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全面开发建设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赋予沉睡了半个世纪的南新仓以新的生命,使其亮相在新世纪人们的面前。
2005年,南新仓本着“既要保留古都风貌,又要富有现 代气息”的主旨思想,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宝贵的古仓资源与现代建筑、运河文化及国际化、民族化特点有机结合,打造了全市首家由企业主办的特色商业街——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定位于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生活的中外时尚人群。
(三)时尚驿站南新仓
聆听历史久远足音的同时,亦可触摸今天时尚的脉动。这里就是南新仓。谁曾想到有一天坐在这座古老的仓廒里歇脚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位于平安大街“龙头”(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街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步行街总长千余米。由南新仓古仓群、仿古建筑群和南新仓商务大厦底商组成。现有30余家商户进驻经营,业态分为文化、休闲两大类,涉及艺术文化、演出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类有音乐传播中心、古琴艺术推广中心、影视文化俱乐部、文化传媒工作室、昆曲小剧场、文化艺术品专营店、会所等;休闲类有中外特色风味餐厅、酒吧、茶苑等。
二、“以文化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的南新仓 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创造特有的品牌,以自身特有的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以自身品牌和企业文化谋发展、促发展。南新仓是一个时刻进步、时刻向前、时刻图强的企业,它不甘于落后,它不甘于平庸,凤凰涅槃,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
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成长根深蒂固的土壤和因素。品牌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赖以生存的法宝。
品牌也有生命,任何品牌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做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一)文化点亮南新仓
文化创意是南新仓的灵魂。从2007年5月至今,南新仓上演厅堂版昆曲《牡丹亭》达300场,慕名前来观看昆曲的政界、商界、文化界人士和高端海外游客络绎不绝。600年南新仓+600年昆曲、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被外界誉为“是绝无仅有的文化创意”——这个奇妙的嫁接,让古老的建筑与怀旧的戏曲成为穿越时空的鲜活生命,重现鸳鸯旧梦,续写未了情缘。
当夜幕悄然降临,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时,在青砖灰墙浸透历史的皇家仓廒里,隐隐传来《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能听到袅袅余音,体会到恍若隔世的深情。
在南新仓,“美食文化”同样散发着独特魅力。“大董烤鸭”、“饭前饭后台湾餐”、“天下盐川菜”„„琳琅满目、回味无穷。传统的名茶、浓郁的咖啡、香甜的红酒,醇厚中透 着活力,甜美中极尽陶醉,缤纷中不乏精致,富丽中香气四溢。
这种新旧融合、古今结合,中外文化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独特韵味,已经成为南新仓的招牌,并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
(二)品牌提升南新仓
品牌提升,南新仓讲究三个“注重”,分别是注重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内涵,注重品牌实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打造南新仓品牌的特色,丰富南新仓品牌的内涵,提升南新仓品牌的品质。
南新仓是不可再生的文物,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建设之初,就针对文物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制定了“严格执行《文物法》,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重”的工作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将古仓保护工作纳入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使历史文化遗产与街区建设发展有机融合,按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遗产和谐、环境与遗产和谐、传统与现代和谐的思想理念,做到文物保护与街区商业运作有机结合、均衡发展、和谐共生。
2007年,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被列为扩建的市级九条特色商业街区之一。2008年通过改进完善各项工作,使街区硬件建设基本符合市级特色商业街发展要求和为2008北京奥运会服务的要求,为商家和中外宾客提供了高品位的经营服务 环境,树立了品牌良好形象。2011年4月,南新仓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命名为“北京市特色商业街”。
品牌的内涵代表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持久竞争力的保证。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经营之初,就采取“整体定位,统一形象,集合招商,整合营销”的方式,努力挖掘南新仓古朴厚重的传统文化,将古老粮仓建设成高品位文化休闲场所。面向的目标市场和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高端中外消费人群,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生活的时尚人群。
南新仓品牌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实施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品牌新提升、效益新增长、素质新提高、服务新水平、环境新变化”的工作主线,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诚信经营,依法履约是南新仓作为公司正常运营的基础;服务至上,效率第一是南新仓作为物业提供服务的核心;强化基础,安全为本是南新仓一贯坚持和执行的准则;借势造势,打造品牌是南新仓凸显特色的战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是南新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南新仓的历史铸造南新仓品牌的特色,南新仓的文化打造南新仓品牌的灵魂,以文化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南新仓在坚实的迈出每一步,每一个向前发展的步伐。
三、创新发展南新仓特色商业街区,助力北京国际商贸中心世界城市的建设
南新仓在“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培育和打造,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迅猛发展,成为集运河文化、皇家文化、粮仓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的首选场所。这里,创新决定着前进的步速,决定着迈进的步长。
首都北京刚刚为“十一五”不平凡的历史画上句点,又要站在全新的起点上稳步前行。北京“十二五”规划从全国大局和自身特点出发,为发展设定了一系列目标和路径,突出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惠及人民,开放实现共赢。这里,创新被再次提及,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南新仓作为历史古都北京的特色商业街区,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称号的过程中,散发其自身历史文化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人的目光。创新发展南新仓特色街区,助力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南新仓发展的动力。这里,创新是南新仓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思路创新
“特色街”是一个全新的运营模式,特别是由企业主办,在北京是首创,经过几年的运行,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显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思路创新的最初体现,经济效应很好,社会反响热烈,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创新思路,开拓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南新仓发展始终以不断创新为动力,时刻鞭策企业自身发展,采取“文脉”“商脉”双管齐下的理念,以文化创新造品牌,以商业创新促发展。南新仓在保证企业收益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打文化创意牌,打开市场的同时,弘扬古都文化,散发历史韵味,使这条商业街不只成为商家争相创业的聚宝盆,更加成为政府大力关注,群众不断认识的历史文化名街和特色商业街。
(二)市场创新
企业必须有效益,有好的经济成果。市场是一片沃土,商家都想在这片土地上收获成果,可是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一帆风顺,劳有所获。经济效益的收获讲究经营,讲究方法。
创新可以付出代价,可以付出成本,也可以付出时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间和成本的付出与收益是要成正比的,即使短期不见效果,长期下去,至少预期该是有效益的。争于朝夕,是因为有想法的时候,就要果断做出决定并付诸努力。“稳扎稳打,不走弯路便是捷径”,有时想清楚,看明白,一步一个脚印,看似路途遥远,实则过程已经满载收获了。
基于南新仓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市场变化,消费群体的动向,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整合租户类型,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商户服务。知己知彼,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大步前进,走出南新仓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人才创新
社会发展至今,人是决定事情成败的最终因素。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企业的兴衰,都与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个体息息相关。
美国的发展就是人才的吸引,人才的集聚,人才的创新,人才的释放的过程。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最多,世界前20名的大学美国的大学最多。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培养、吸引、广纳人才的良性机制,使美国在科技发展上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今,纽约、伦敦、东京这三个城市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信息发布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五个方面。
人才创新是发展之源。“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广告语,以突显其手机人性话,科技创新,服务于人的理念。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用在很多的地方的恰如其分,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人类的社会。
南新仓公司的企业文化的经营核心理念之一是 “同在南新仓,同是一家人”,一方面企业与商户之间,商户选择南新仓,我们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物业服务,达到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与员工之间,从员工选择南新仓商贸 有限公司开始,就已经是南新仓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对人才的重视和重用,在这个国企体现的很明显,“南新仓,是我们事业的舞台,工作的岗位,打工挣钱的地方”。
(四)管理创新
管理工作要不断地适应“特色街”运营的要求,“特色街”是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的创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商户经营结构、强化特色、整合经营。在顺利完成ISO9001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等系列标准认证工作之后,为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再次升级,我们已开始着手ISO14001质量环境体系的认证工作。
去年,企业荣获“2010北京商业文化创新奖”,这是对我们创新发展工作的认可。2011年4月,南新仓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正式授牌“北京市特色商业街”,成为北京24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化的水平。南新仓会用全新的理念,丰富的经验,踏实的工作,开拓的精神,奋进的斗志,来助力北京完成向世界城市的飞跃。
“十二五”是个承前启后的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奉献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南新仓科学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高山仰首,大海扬波,90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在崛起之后不断前行着,我们的人民在温饱之后逐步富裕着。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南新仓在经过改制后,华丽转身,不断发展,形成特色。如今,它拥有百年历史古粮仓,坐有商业文化特色街,是享有文化创意的品牌。
创新,让南新仓从举步维艰发展到前景无限,从老国企跨越到新天地,老路子走不出新改变,唯有创新之路才会通往新时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