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是企业全面创新的必由之路(广州无线电集团)
广州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会议材料之三
信息化是企业全面创新的必由之路
广州无线电集团
.广州无线电集团,一个历经四十余载沧桑的老军工,一个曾经溯晦破产的老国企,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走上了快速高效的发展轨道。集团初步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体制创新,形成了以电子通信信息产业为主,包括无线电通信产品、货币自助终端产品、模具机械制造和第三产业等四大板块构成的产业格局。集团列入全国5 2 O家重点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行列,拥有五家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家广东省软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广东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集团2 001年年末资产总额1 3.4亿元;营业收入1 3.6 7亿元,比1996年翻了2番,年均增长31.7%;实现利润总额1.7 7亿元,比1 996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 5.8%。我集团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也是一个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历程。
“九·五”以来,集团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脉搏,努力实现四个创新,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走信息化的道路,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住两个关键,实施三大工栏。
一、抓住两大关键
推进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企业机构设置、生产流程以及深层次管理等方方面面,决不是单靠某一部门能够推进的,关键是企业的一把手亲自下决心,定目标,提要求,作决策。因此,我们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一关键,把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推进力度的大小,作为衡量企业发展,评价企业‘‘一把手’’业绩的重要方面。集团本部及各成员企业都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和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小组,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纲要,实行项目负责制,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共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全力推进数字企业的建设。同时,集团公司制定信息化建设奖励办法,根据各单位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进度和实际效果,给予经费拨款,支持和鼓励下属单位大力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首先e化人。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这个核心,立足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因此,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其既具备运用现代技术的本领,又具有为经营服务,为管理服务的理念;既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者,又是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者。几年来,我集团大胆改革和创新用人机制,吸纳、集结了大批信息技术人才,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计算机及网络体系等为信息技术人才的集结和培养构筑了开放式的平台。我集团有1200余名员工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占在职产业员工总人数的6 0%。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才得以获得成功。
二、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个结合我集团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的三大工程,一是信息化与产业结构相结合,开发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品数字化,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信息化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数字化,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三是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以网络建设为基础,广泛应用管理软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三大工程从1 99 6年起全面启动,至2 0 01年,累计投入资金1.1 9亿元,其中: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各种设计、制造和管理软件的购入等投资2375万元。
(一)产业信息化工程
我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信息化为方向,一方面对传统主导产品即无线电通信产品进行信息化改造,大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数字化,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运用资本经营手段,瞄准信息产业市场,实现经营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调整。1 9 9 6年至2 0 01年,我集团累计投入6 1 7 1万元,用以产品的信 1
息技术开发,采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应用信息技术累计实现产值5.6 6亿元,实现利润1.2 2亿元,即实现的利润是投入的2倍,并将继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信息产品已成为我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
1.无线电通信导航产品是我集团的传统主导产品,过去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我集团所属的海格通信公司,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推进产品信息化进程,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完成了产品数字化、通信网络化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抢占市场制高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短波通信产品连续7年在全国军事订货会上赢得了订货量第一的好业绩,市场领域迅速扩张,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 0%,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 2%。海格通信是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广东省软件企业,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重点软件企业。
一是实现产品数字化。‘‘九·五’’期间,应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短波自适应电台、短波跳频电台的基础上,公司在1 9 9 9年顺利完成了短波数字化电台系列的研制工作。数据通信产品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大量装备部队,有效增强了我军的通信保障能力。体现了利用信息化改变传统通信产品后所带来的新一代通信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是实现通信网络化。各种无线电通信的网络以智能化、高效率的网络管理和控制,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各分组网络之间可以实现互连互通、协网通信,有效延伸了信息交换的空间,提高了信息交换能力。
三是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无线电通信的发展方向,是无线电通信从硬件到软件的飞跃,它通过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的总线结构,以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传统由硬件构成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提升为充分数字化、软件化的无线电台。目前,海格通信已研制出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软件无线电网关,成为国内拥有该技术的两个专业厂家之一。
2.货币自助终端设备是我集团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1 9 9 9年集团公司收购外资企业改组设立广电运通金融电子公司后,对ATM产品进行了系列信息化技术改造,先后开发出二十余种产品,实现了ATM产品的操作系统从DOS向WI NDOWS NT的过渡。ATM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产品的造型、可靠性、安全性、可生产性、易维修性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ATM的功能增加了代缴费、语音提示、多媒体广告、兼容I c等功能,联网方式更多选择、更加快捷可靠,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了品牌形象。目前,该公司产品正逐步进入国家各大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该公司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已成为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产品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厂家,2 0 0 0年被认定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2 0 01年被认定为广东省软件企业,打破了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唯一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国内品牌。2 0 01年销售收入突破一个亿,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4倍和4.5倍。今年市场领域又有新的突破,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预计产值将突破两个亿。企业起步快,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奠定了国内同行领先地位。
(二)设计、制造信息化工程
我集团“九’五”以来,结合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累计投入资金38 1 4万元,对设计工具、制造设备、产品测试系统等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了生产流程数字化,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了企业形象,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应用CAD/CAM/EDA,实施设计制造一体化。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集团各单位的技术人员就已开始使用 AutoCAD软件进行产品的设计,随着年月的增长,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程度越来越高。1 9 9 7年l O月集团弓l进了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一体化CAD/CAM软件(美国PTC公司的PRO/E),在集团内部建立了一套统一的CAD/CAM系统。CAD/CAM软件简单易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CAD/CAM系统的建立,使产品设计从二维的 AutoCAD过渡到三维的Pro/E,产品的外观造形设计以及动态的装配模拟完全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手段来完成,并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I O 0%CAD出图,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使单个零件的开发周期从3个月缩短为1周,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从半年缩短为三个月。
与此同时,集团还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EDA,该技术在电子设计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从数字电路的模拟仿真到印制板设计完成,其过程都采用EDA技术进行,EDA技术已成为我集团电子线路设计的唯一手段。EDA技术的应用,使2 0万门以内的各种复杂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可在集团内完成。CAD/EDA技术的应用使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效率提高了5 0%,设计质量提高3 O%,设计周期缩短5 0%,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建立嵌入式计算机应用开发系统。
嵌入式系统采用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设计实现功能,是产品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技术。海格通信公司建立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平台,采用DSP技术、FPGA/CPLD技术和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使中小功率电台系列、大功率电台系列、接收机系列都实现了数字化设计,为产品升级换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提高分析和监控水平。
海格通信公司和广电运通公司均已建立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对生产的产品实行在线自动测试,使通信产品及货币自助终端产品测试准确率提高了3.5%,产品测试周期缩短了8 0%,人力资源投入减少5 O%,具有非常明显的实际应用效果。
4.购置光电气一体化数控加工设备,实现敏捷制造。
数控加工设备的投入,带来了加工工艺的历史性变革,实现了模具机械制造敏捷化。我集团所属海格机械公司,“九‘五’’以来,先后弓I进19台国际上先进的各种数控生产设备。特别是 2 001年弓l进激光切割机,此设备只要将电脑中的加工图直接传入激光机,激光机便自动编程进行激光切割加工,加工速度快,表面质量高,任何形状复杂的零件都可加工。数控设备特别是激光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企业工艺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公司2 0 01年产品销售收入比1 9 9 6年增长1.3倍;利润比1 99 6年增长3倍。9 9 8年,我集团收购广州首例拍卖的外资企业,改组设立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公司,收购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提升。公司引进先进的CAD~CAM软件,建立了CAD/CAM平台系统,并对9台数控机床进行机械、电器改造,使其具有接受同步数据的能力,实现了设计制造手段的信息化,从而,实现了模具开发_+设计-+编程-+制造的全流程作业,有效地提高了广电林仕豪模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以双缸洗衣机桶模具为例,采用传统工艺制造需要1 2—1 4个月的时间,而且精度只能保证约O.2MM的偏差,而采用CAD~CAM技术,运用DNC传输数控加工数据,计算机流动仿真技术的新工艺,则只需要5-6个月完成,产品精度可以保证到小于0.05MM的偏差。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该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从传统的钳工承包制转变为项目工程师责任制。使生产能力成倍提高,产品已从一般的家用电类模具转向高档次的汽车类大型精密模具,并且进入国际市场,2 0 01年产品销售收入比1 9 98年增长4.6倍,利润比1 9 9 8年增长3.2倍。该公司2 0 0 0年被评定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是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行业地位迅速提高,成为华南地区的模具制造骨干企业。
(三)管理信息化工程
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会计电算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管理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素质,是我集团推进信息化的基础工程。1 9 9 6-2 0 01年,我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939万元,用于网络建设和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各种硬件配置以及管理软件的应用。初步建立了适应企业发展的网络系统和管理平台。
1.计算机基础网络建设
企业网的建设是实施设计制造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条件。我集团从1 9 9 7年起,相继建立起集团网和各单位的子网。目前,已形成1.5千米光纤和无线网络主干线、11个子网、1 36 0个节点的集团局域网,建立了由2 3台服务器和近9 0 0台网络工作站组成的大型企业网络系统。
与此同时集团网络实现了以2M带宽的DDN线路接入国际互联网。集团11个单位都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本单位的互联网站点,拓宽了对外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推进管理信息化9 9 7年,我集团以会计电算化为突破口,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全面展开了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1 9 98年7月实现会计核算甩帐。2 0 01年实施管理信息上网,各单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管理信息共享。与之同时,各单位选用适合自己的管理软件,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海格通信和广电运通等公司办公、生产场地实施门禁管理,员工凭IC卡开启大门进入公司,凭I C卡刷卡作为考勤依据,上班及加班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同时,实施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生产、办公场地的安全。海格通信在办公、生产场地的主要位置实施电子新闻播放系统,并实现了在楼层内设置触摸屏幕查询系统。‘
海格通信公司2001年的ERP系统,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实现物流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无缝链接,今年6月底将对此工程进行验收。在总结海格通信ERP系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我集团将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逐步推进。
3.电子商务正在规划和部分实施之中
我集团各单位初步建立起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集团所属的华颖宾馆建立了网上客房订购系统,实现了网络营业,实时订购,取得了较好经营业绩。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世界经济潮流更不可阻挡,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一个生存问题。因此,我集团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数字企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将高举信息化的旗帜,以国际化为企业定位,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集团建成国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未来的几年里,我集团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实施以下信息化建设项目:
1.瞄准信息化方向,继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拓展新的产品项目,弓l进高新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增加信息技术的开发投入,努力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ATM实现网络功能和软件无线电通信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2.进一步加强设计制造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制造企业要建立CAD设计中心,建立完善的、高层次的EDA/CAE系统;改造、更新现代化的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模具、机械加工敏捷化制造程度。
3.在集团主要成员企业推进ERP/MRP系统建设,建立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实现信息化快速传递和网络化管理,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
4.完善和提升网络系统,强化集团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从3.8版升级到K 3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5.在完善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参与互联网经济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十·五”期末,集团主要成员企业要基本实现电子商务,进行网上比价、网上订货、网上交易,实现营销创新。
问题:
1. 本企业信息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首先E化人?
3. 何谓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应用开发系统?
第二篇:广州无线电集团调研计划书
广州无线电集团调研计划书
04工管3班罗俊组
组长:罗俊
组员:翁向宇、卢星、殷允乐、甄舒舒、谭斯莉、黄素贞、宋莹、李晓林、伍仰胤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广州无线电集团的组织结构的调查研究,让我们运用现代组织理论对该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分析,从而认识组织结构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调研内容
(一)行业情况:PEST
(二)企业情况:
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2、企业内各部门运作,之间的联系以及工作流程
三、调研对象
我们小组调研的企业是:广州无线电集团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前身广州无线电厂,始建于1956年,如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团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以无线电通信和金融电子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制造为主,以模具制造、机械加工及房地产开发等为辅的产业经营格局。集团现有成员企业十一家,其中七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包括三家软件企业(其中一家企业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集团拥有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的高效管理团队,以及一支由2300余人组成的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是集团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四、调研方式
(一)面谈
(二)问卷调查
五、调研程序及安排
(一)调研活动流程:
联系企业→收集资料→设计问题→走访企业→整理资料→追踪采访和反馈→撰写调研报告
(二)人员分工安排:
1、联系企业:翁向宇
2、收集资料:
a)行业资料:罗俊、周秋明、殷允乐 b)企业资料:谭斯莉、甄舒舒、卢星
3、设计问题:全组参加
4、走访企业:
a)面谈(人力资源部):宋莹、李晓林、伍仰胤、黄素贞、翁向宇、罗俊 i.主要发问员:宋莹、李晓林 ii.主要记录员:伍仰胤、黄素贞
b)走访各部门:甄舒舒、卢星、殷允乐、谭斯莉、周秋明
5、资料整理:面谈组和走访组分别整理资料
6、追踪采访和反馈:翁向宇、罗俊
7、撰写调研报告:全组参加
(三)时间进度安排:
1、联系企业:10月13日——10月15日
2、收集资料:10月15日——10月18日
3、设计问题:10月19、20日
4、走访企业:10月20日(待定)
5、整理资料:10月21日——10月23日
6、追踪访谈:10月24日(待定)
7、撰写调研报告:10月25日——10月30日
第三篇:信息化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着WTO的挑战,广大施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正面临着是迅速登上高速驶进的时代快车,还是被时代快车所抛弃的艰难抉择。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我国的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策划、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信息化是改造“传统企业”使其成为“现代化企业”的必由之路。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项目管理控制,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涉及的范围看,施工企业信息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企业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还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采购、供应、设备、人力资源、财务、后勤、客户关系等;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理、安全管理等。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共享与运用。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竞争信息;
2.办公自动化。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
3.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包括: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用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二,MIS管理信息系统;第三,ERP/EAI/E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应用集成/电子商务。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一些国有先进企业和部分三资企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达80%。其中,财务软件占60%;业务/商务软件(如,招投标、预算、合同管理等)占30%;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占10% 左右。2000万家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为30%,绝大多数都是财务软件。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成就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及广大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建筑业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建设部设立了政府部门网站《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地方管理网站 ;全国还有不少专业的建筑网站,如《中国建筑资讯网》等;大型企业都设置了自己的网页或网站。第二,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领域,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等)、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第三,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金茂大厦等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如上海大剧院工程等)、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第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
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开发使用了《网络办公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和资质审批,包括企业资质网上申请、审批、年审、动态管理(资质升级和降级)、变更、年审、备案、资质证书管理和相关资质申请审批工作处理情况查询,并且上述功能都是通过启动系统设置的工作流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同时,该系统与建委内部各职能部门数据交换可获得企业在一级市场承包情况、在二级市场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情况和企业施工过的工程质量信息和施工安全方面情况等。
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主要以开发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第二,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第三,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第四,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第五,国内某些专项施工工艺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而在日本已采用自动化施工系统,不仅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车间,而且实现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化流水线施工。第六,国内行业管理刚开始建立数据库,而日本则要求从2004年起,要想参与重点公共建筑项目,设计方、承包方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管理信息的提交,直到竣工资料备案都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子介质进行,并且必须符合有关的格式标准,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树起了一道无形的技术壁垒。第七,缺乏适用标准和适用的数据库,不利于推广信息技术。同时,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不高;第八,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利润偏低,无力加大此方面投入;还由于投入信息化市场回报不明朗,管理层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认识不足,也使企业不愿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五、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步骤
如前所述,施工企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管理又可细分为集团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处)两个层次的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局)的主要管理业务为: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分公司的管理以及对所属重点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子公司(工程处)的主要管理业务为:子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业务为:与具体工程项目相关的信息处理。如,招投标、预决算、施工组织与计划、合同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等。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国内一些具有影响的软件开发商也大多将业务重点放在项目管理层面上。如同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开发了同望建筑工程招投标集成系统、同望公路工程招投标集成系统和同望项目管理集成系统。这些系统较好地满足了工程项目管理层面的需要,深受广大施工企业欢迎。但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施工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认为广大施工企业应积极地有步骤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企业内部网络,为构建企业信息化平台提供基础硬、软件环境。
2.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网站,从而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运转效率,及时对内、对外发布企业、产品等信息、宣传企业形象。
3.建设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人事教育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
4.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在企业网站基础上,增加网上交易功能,如实现电子采购系统等。
5.企业应用集成。采用相关技术将企业门户系统与内部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对企业分布式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系统的信息集成。
第四篇:广州无线电集团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无线电集团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无线电集团地处中国广州CBD中心区域——广州珠江新城,是一家致力于高科技领域多元投资发展的企业集团,始建于1956年,已有超过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团投资经营业务涉及通信导航、金融电子、轨道交通自助服务设备、模具制造、机械加工、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与管理、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和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现有成员企业11家,其中: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广东省软件企业3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家,员工总数5000余人。
集团先后被列为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国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广东省20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和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之一。2006年步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第六届)、“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首届)行列,成为全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集团获得荣誉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基地;全国行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广东省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广州市技术创新标杆企业等殊荣。
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是由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的广州无线电集团投资控股,专业从事无线电通信导航电子产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及服务,同时承接系统工程配套设计和安装的高科技公司。自1983年引进西德技术以来,开发生产超
过6000多台/套通讯设备,产品经受了西藏高原、海南和南极等恶劣环境地区的考验,在国内,海华电子的产品独树一帜;在国际市场,海华电子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公司地处广州市珠江新城(黄埔大道西平云路163号无线电集团大院内),环境优美。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仪器和成套生产设备;产品质控环节严格,于1998年2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注重科技先导,又一直长期从事无线电通讯设备开发、研究、销售和服务的高素质技术队伍,技术人员占公司职工总人数的60%以上,是广东省首批高科技企业之一。作为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政府认定的高新企业,无论在人才、技术还是管理体制上均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为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民族通信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将为您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待遇、轻松的人文环境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需了解公司详细情况,请登陆公司网站:.cn。
第五篇:科技创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早就做出这样精辟的论断。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经济上所取得巨大成就,科技创新的力量居功至伟。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展望未来,如何使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以工程经济学的观点来剖析——科技创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工程经济学、中国经济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与此同时,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值得我们警惕。
(1)能源紧张
中国目前现在各类的矿产资源、能源包括水资源,都非常紧缺。当前铁矿石基本上一半是进口,原油进口接近1亿吨,是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我们现在要面临水资源的挑战、矿产资源的挑战、能源的挑战。这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目前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体现消费结构升级的部门在本轮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但是,大量投资集中到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污染重和产业结构低端的行业, 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国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增长缓慢,而第二产业却增 长过快,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发展导致就业率增长缓慢。还有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导致的内外需结构的失衡。200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了60%,而出口产品价格连续下降和进口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导致贸易逆差开始加大、贸易环境有所恶化。而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的内需不足。这些情况都表明,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及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结构性问题有所恶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3)分配不公问题
据 2003年世界银行的中国经济报告《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最近,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减弱,不均等的差距加大,国内市场的扭曲因素使其愈发严重,这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果措施不利,到2020年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将会上升到47.4(1999年为43.7),而这将会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也将削减广大农民对国家进一步改革的支持。
(4)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大约二十年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要素的重新配置,但目前中国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日益短缺、昂贵的现象日趋严重,中国企业、政府和社会在投资拉动(产业规模)受到制约后竞争优势衰退。这必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工程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工程经济学是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工程经济学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工程技术(项目)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并确定最佳方案的科学。它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决策。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其是以经济效果为标准把许多技术上可能的方案相互比较做出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相一致。而一般说来,先进的技术总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果。要获得先进的技术,又必须要有技术上的创新作为前提。
一般的估计认为我国目前多数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十年左右。因此,技术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工程经济中有一个专门的课题,叫做“设备更新问题”。它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更新方案、何时是最有利的更新时机。跟新问题不仅对于老厂是重要的、迫切的,即使是新引进的先进技术,从谈判到投产大多历时几年,到生产时已不是新技术了,更何况引进来的一般都不是国外最新技术,因此对其中关键性的设备亦不能
忽视其更新问题。
在设备更新问题中,还将讨论“设备的最佳使用年限”。我们过去有一个口号叫做“修旧利废”,作为企业的经营方针是有害无利的。比如一辆解放牌汽车,从1958年出厂一直跑到现在,修了又修,零件换了又换,是不是体现了节约原则呢?实际上,任何设备在其使用期限内的年平均费用总是随着使用期限而变化的,只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年平均成本最低,超过此期限继续使用,便不如舍弃它买台新的来得合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不断的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它才能越来越发展壮大。
四、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直接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上。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都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
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的转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但下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明显。(3)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结构偏轻,装备制造业薄弱。
我国目前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耗费为美国的5.45倍,日本的14.33倍,德国的10.86倍,甚至是印度的2.86倍。显而易见,如果不依靠技术创新重组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资源短缺雪上加霜。所以,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资源浪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我国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实施节约资源型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技创新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涵盖两个方面: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发现、技术工艺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大学、科学工程研究等研究机构是基础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首先,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就必须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工程经济学在制造业应用。
五、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一系列公共机构(国家实验室,高校)和私营机构(企业)组成的系统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决定一个国家知识的扩散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创新体系主要由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作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源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的教育培训部门,作为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的中介机构和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创造者的政府这五方面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出现过三次科技创业大潮,第一次科技创业潮发生在80年代初到80年代的中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1980年10月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率先走出高墙深院,下海创办科技企业。一批满怀振兴中华积极性和改革开放锐气的科技人员,从首都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下海创业,短短几年,聚集形成了著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第二次科技创业潮发生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1988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关村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去,并出台了著名的火炬计划,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内科技创业的形成有了大改变,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的内容发表,更是在全国掀起了科技创业的热潮,这是第二次科技创业潮,第三次科技创业潮始于90年代末,并且延续到本世纪初,这里面具有里程碑的就是中共中央召开科技产业大会,充分肯定了科技创业的方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后,全国各地迅速的形成了新一轮的科技创业潮,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大批留学人员从海外回国创业。
在这三次科技创业潮中,中国的科技创业体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在这三次创业潮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科技创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国际上称之为科技小企业的摇篮,所以叫孵化器是很形象的一种描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任务是培育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对初创企业配制资源,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有很大好处。
六、加快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2.让科研开发机构进入企业,建立企业科研技术开发中心。
3.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出现与发展至关重要。
4.加快国家信息网络和平台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境条件。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①研发能力强;②经济实力雄厚,承担风险能力强;③创新的技术人才较多;④管理经验丰富;⑤销售网络健全,销售能力强;⑥政策与信息的获取渠道多;⑦生产技术先进,设备较好等创新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应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环境。
(三)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以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创办的经济实体为主,大多数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活动。(1)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2)实施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3)风险投资是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有效的机制。(4)加强科技立法,用法律规范和鼓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整个地区创新体系的前提,虽然创新活动中行为主体包括了企业,研究机构,教育部门和政府,然而必须明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创新系统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