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06:5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写写帮推荐)

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

温雅洁

新闻研究

加入时间:2010-6-2 9:30:18 点击:326

在报社工作的记者,都比较注重笔杆子功夫,以为只要笔头过硬,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飞速发展,现在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一问一答”、“有问必答”的习惯性套路。由于人们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个性化也日益凸显,他们不会轻易承担自以为无所谓的“分外事”,有时甚至拒绝记者的采访。然而,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采访提问,所以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记者要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必须掌握提问的一些技巧,才能让各种类型的采访对象开口,说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才能掌握这其中的技巧,提高自己的采访质量呢?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和学习中,摸索到了一些方法。

首先,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的距离。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感觉很陌生。因此,很容易让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距离感,难以开口说话。作为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一般不喜欢单刀直入,而是想方设法和采访对象套近乎,让对方感觉到眼前的记者不仅是个采访者,而且是个值得信赖的倾听对象,如此一来,对方消除了对你的戒备心,没有了距离感,谈起要采访的内容来,自然就会滔滔不绝了。

很多时候,笔者采访的一些老百姓,会很腼腆,一见到记者就更紧张了,笔者就会先和他们聊一会儿天,消除他们的紧张感,东拉西扯之间,把话题就引向了想要采访的素材上。有一次,笔者要采访一个在山里带领妇女种树三十载的女劳模,被人们誉为“女马永顺”的张克福。谁知笔者见到她才发现,她特别不健谈,问她在山上吃了哪些苦,她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后来,笔者改变了话题,与她拉起了家常,老太太逐渐有了兴趣,笔者又和她聊起了怎样才能把树种好,才能保证成活率。这是她的专长,说起这些,她有了兴致,绘声绘色的给笔者讲起了她的经验,不知不觉间,把她这些年的经历全讲了出来,一个把自己一辈子都奉献给大山的女劳模在自己的心里也鲜活起来,写起稿子来也就信手拈来了。

其次,在倾听中发现新闻,这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能够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发现新闻,这也是最能体现记者采访功力了一个技巧。有的记者墨守成规,首先把采访问题一一列入采访本上,逐条向被采访者发问。这让被采访对象感觉很不舒服、不自然,并直接导致了他三缄其口,不愿意多讲,敷衍几句了事。这种事前准备有积极的一面,但有经验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同时,乐于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发言,并喜欢从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新闻素材。

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认真聆听被采访对象的话语,并见缝插针,发现新问题,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的一位同事到基层采访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时,结识了这位警察的爱人,通过这位警嫂,记者了解到了这位警察生活细节上许多闪光的东西。了解的这些素材也确实为稿件增色了不少,但记者并没有就此为止,这位细心的女记者在采写这位警察时,发现在他的妻子身上,也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她索性就和这位警嫂交上了朋友,聊起了知心话,了解到这位警嫂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她其实也是千千万万个优秀警嫂的一个代表,记者将了解到的素材整理成稿,文章见报后,感动了很多人,警嫂们也因为记者写出了她们的心声而感动不已,“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也是我们投身公安事业的最大动力。我们的妻子真的很不容易。”一位警察看完报道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笔者的另一位同事在采访鄂伦春族杰出的女性关金芳时,无意间了解到关金芳还义务抚养了鄂伦春的5名孤儿,这本不是这次要采访的内容。但为了挖掘这位母亲的感人事迹,这位同事晚上住到了关金芳的家里,就像朋友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宁静的夜晚,也勾起了关金芳很多的回忆,她和记者聊起了抚养孤儿时的艰辛,聊起了作为一个鄂伦春族母亲的责任„„整理好素材,这位同事写出了颇为感人的作品《一位鄂伦春母亲的博大情怀》,作品见报后,很多读者受到了感动,并得到一致好评,还获了奖。

身心投入,让其有感而发,也是提问的一个技巧。记者身心投入了,就能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同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就能感染对方,使对方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只有眼睛和腿脚的“深入”才能写出好稿子。笔者在一次调查留守儿童的现状时,走进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和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刚开始,很多留守儿童不愿意回答记者的问题,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他们对陌生人总有着一种戒备心,拒绝交流。笔者就和他们一起上学,走在深深浅浅的山路上,笔者和他们聊起了他们起早贪黑上学的艰辛时,笔者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大人凌晨或者晚上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也会害怕。孩子们听了颇为自豪,聊起了很多他们上学放学路上的趣事。笔者还告诉他们,自己也有一个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没有他们这么自立,也没有他们那么懂事时,听了笔者的赞美,孩子们更是非常高兴,纷纷向记者展示他们做家务的本领。在采访中,记者的身心全部放在了这些孩子的身上,经常换位思考,想象作为留守儿童家长的无奈,作为留守儿童的艰辛,经过几天的调查走访,笔者写出了《声声呼唤,唤不回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文章见报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从心理上和生活上给了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这些孩子也将笔者当做了他们的朋友。

进入新世纪以来,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栏目、品牌专栏,这些栏目和专栏成了支撑媒体的中坚力量,人们在赞叹这些记者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采访技巧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记者的一言一行,一音一调都会在受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记者向采访中问得顺利,问到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这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学习的一门学问。

第二篇: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访问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的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的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根据新闻实践的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的提问方法有这样几种:

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

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的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

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

1.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

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的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

3.善于处理谈话跑题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的又是一般性的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的不满。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的表现。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然而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如果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的采访提纲是否妥当。

二、迂回法—— 这种提问是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谈的形式稍作迂回,然后逐步将谈话引上正题。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的限制。

当采访对象感到紧张拘束,或者思想有所顾虑不大愿意交谈,或者虽然愿意谈,却又一时不知该怎么谈的情况下,记者都可以采取侧面迂回的提问方式,逐渐将谈话引上正题。有些时候,记者不大摸底,想先试探一番,也可以侧面提问。

侧面提问的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的、感兴趣的,甚至是最简单、最平常的,对方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即答。这样,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的基础。

应当明确的是,记者旁敲侧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聊天的内容应当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应该是有关联的。

如果有的采访对象确实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话可说,那也不要勉强,不要强人所难。记者可以说上几句得体的话,让对方带着笑脸离开。要是再从中总结一下,也会积累一点经验。

三、诱导法—— 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具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的信息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又可以诱发对方的情感。

当记者遇到采访对象了解许多信息,却因谦虚不大愿意说,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会说,或者要谈的事情需要一番回忆,或者对方想说又不便自己主动说等情况时,都可以采取诱导提问方法。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的思路,引起对方的联想。由于这种提问的针对性较强,对方会感到无处退让。

记者在采访前的准备充分,提问就是由已知求未知,提问就能准确恰当。同时,记者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当时的情景或心理活动。这样,谈话的时间可能不长,却能够得到很有价值的材料。另外,由于记者事先做了准备,采访对象不愿意说时,记者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进行提问,促使对方不得不开口。

有的访问对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的生产、工作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的,或者一时也不容易想起来。这时候,记者只要讲出一点类似的事例,或者有意识地朝某个方面引发一下,便可以引起对方的联想,从而谈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运用这种方法,记者特别要把握“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之间的界限。国外一些新闻学者主张避免诱导性提问,因为它“好像是在拐弯抹角地引出一个特定的回答,而不是客观地探问被采访者内心的想法”,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把“诱问”变成了“强问”,结果就是这样。

另外,在运用诱导法中,有的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的真实性。

四、追踪法——即指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既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的深度。因此,也是记者常用的提问方法。

一般来说,记者对于骨干事实及其来龙去脉,对于触及事物本质的关键性材料,对于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对于对方谈话中的疑点以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线索,往往会抓住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至水落石出。

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即使是批评性报道,也要让对方感到追得合情合理。因此,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的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追逼,更不要变成变相“审问”。

西方记者在采访中是比较善于采用追问方法的,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鉴。

五、设问法—— 即指记者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的提问方法。

设问法往往用来启发采访对象的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个问题、某种事情的真实想法,或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用来调节对方的情绪,促使对方谈出一些不大想说、不大好说的事情或想法,或者记者对人物或事物进行合乎规律的推断、预测,促使对方产生联想和想象,或者记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同采访对象开展讨论,促使自己认识的深化。

运用这种方法,记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也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

采用“如果”、“假如”一类的设问法,不但可以了解采访对象的观点、看法和见解,而且还能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的框框去谈。

另外,采用设问法提问,要多提开放式的问题,一般不要提闭合式的问题。

六、激将法—— 一种激发式的提问,是提出比较尖锐的问题,适当地刺激对方一下,促使对方的心态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从而不能不说,甚至欲罢不能。

原山西电视台记者高丽萍,1987年在采制专题片《重访大寨录》时,她先和郭凤莲聊天。郭凤莲一听说要采访当年大寨的模范人物,就急切地说:“采访别人我没意见,我是不愿意接受采访,我再也不想上电视上报纸了。”记者问她为什么,她说:“前几次有的记者找我,我正好有急事要办不在家,就说我拒绝采访,躲着不见,还有人说我对三中全会的政策不满。我根本没意见,大寨人现在不就是靠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富起来的吗?一听他们那样说我,我就生气。”

高丽萍看到对方说到这里,还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就对她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我觉得要让人们真正了解你和大寨人今天的情况,就得你们自己出面说话,大家才信。现在你又不接受我的电视采访,观众怎么能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三中全会的政策,更不知道你的近况如何了,你说呢?”果然,这入情入理的一激很有效,郭凤莲马上就说:“那好,你就采吧。可我从哪说起呢?”当下,记者就给她出了主意,对方也爽快地接受了采访。

运用激将法时,记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是否得当,刺激的强度是否适中,还要考虑谈话的气氛怎样。这种提问要让采访对象既受到激发,又感到合乎情理。

西方记者大都热中于采用激发式的方式提问,使得采访对象不能不提供记者所需要的信息。他们提问往往问得尖锐、刁钻、奇特,甚至古怪。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也爱接待这样的记者。他们通过巧妙地回答记者的刁钻刻薄的提问,能够在公众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以在访问中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而著名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实践和经验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

七、错问法—— 即指记者故意提出错误的问题,以考察、试探、激发采访对象,以便了解真实的材料,探求事实真相。台湾学者称之为“以误求正法”。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错问法,可能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某些误解。因此,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应当说明原委,消除误解,以免留下后遗症。

八、插问法—— 即指在谈话过程中,记者及时地抓住对方谈话的某个疑问提问。有些采访对象在交谈时并不知道哪些材料有价值,哪些材料的价值不大,很可能在谈到有价值的地方会一带而过。这时候,记者只有及时地插问,才能把这种有价值的材料抓到。

另外,记者在访问中要善于做必要而适当的插话。特别是话筒前、镜头前采访,这种插话很有必要。比如重复、强调采访对象说的某个重要问题或某句关键性的话;纠正对方的口误;对方没有讲全,需要及时补充的内容;对方没有谈到,需要及时提醒的内容;尚未听清、听懂的话等等。

九、借问法—— 即指记者借他人之口提出自己想提的问题。这种提问,不但可以借助第三者提出一些不宜于面对面提出的问题,而且可以显示出问题的客观性,增强提问的力度。采访对象为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也往往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提供相关的事实。

十、偏问法—— 即指记者出其不意地从一个较偏的角度去发问,以引起采访对象对采访的重视和对问题的关注,或者促使对方心理上的高度集中,从而认真地回答问题。西方记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严格提问法”。

十一、质问法—— 即指记者对持有敌意或持对立观点的以及固守错误的采访对象提出质问的方法。这种提问,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也不管对方怎么回答,甚至对方拒绝回答均能构成新闻材料。当然,记者在质问时,即使问题提得尖锐,态度仍然要冷静,要出言严谨无懈可击。

十二、绝问法—— 即指记者从气势上和问题的强度上将采访对象置于绝境,迫使对方别无选择,只能如实地对所提的问题做出回答。

总之,提问的方法丰富多样,记者都可以根据采访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同时,这些方法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交替或交叉使用。记者掌握了每种方法的要领,就可以在访问的过程中运用自如,获取最佳采访效果。

第三篇:记者采访稿

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采访稿

扬帆起航

迈向理想——记奋进中的群科新区中学 为了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化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本着“以教育人气推动新区人气”的目标,在群科新区规划了总占地面积为206亩的新区中学,新区中学2011年8月

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地处群科新区政府办公楼东北方向,东靠巍巍大山,西与黄河毗邻,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一所全新的全员全封闭寄宿制中学。

学校始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206亩,总建筑面积为49688.4平方米,总投资1.73亿元。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分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运动区为四区一体建筑格局,有教学实验楼、电子图书楼、教师行政办公楼、标准化食堂、男女生公寓、标准化运动场。

学校开班于2015年8月25日,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922名,教职工6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县级优秀教师10名,其中从国家高等师范学校招聘的免费师范生10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

2016年群科新区中学首届高考全面告捷,开门走红,实现了一本上线和本科上线双居全县第一的承诺!2016年高考,我校报考人数146人。其中理科117人,一本上线人数19人,一本上线率16.2%;二本、三本上线31人,二本、三本上线率26.5%;文科29人,一本上线人数3人,一本上线率10.3%;二本、三本上线10人,二本、三本上线率34.5%;我校一本上线率(15.1%)、本科上线率(43.2%)均位居全县第一!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诚信为基、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办学目标,以“为师生终生发展奠基,对师生一生幸福负责”为办学宗旨,以“严谨、求实、敬业、博爱”为教风,以“俭行、敏学、拼搏、进取”为学风,始终营造“校以尚德为先,教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校风,致力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高举“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旗帜,以“崇德向善,砺志勤学”为校训,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常规教学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打造以“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优质校园”为主题的特色校园,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管理之路。力争将群科新区中学打造成全县一流,海东领先,接轨全国的教育品牌学校。

第四篇: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

张莉

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

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指定的范围内。同时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

记者在提问时要“口”、“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中。人的内在思想,有时会在一瞬间通过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采访者能在瞬间分辨出这个动作、眼神对采访主题的重要性,并能紧紧抓住这个瞬间就可能溜走的机会,迅速转变话题,穷追不舍,挖掘到事件背后的故事,丰富采访内容,丰满地反映出报道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问的工作,被采访者精彩的叙述和评论,往往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是成就好作品的关键之一。所以记者只有认真地研究这门提问的艺术,掌握多种提问技巧才能让采访成为真情实感的交流、思想文化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访意图,取得最佳效果。

1、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2、用内行话提问。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

3、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4、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镇长,镇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喜欢养兰花,就从养兰的技术到兰花寓意的品格,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采访非常顺利。

5、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观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想,想观众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观众,观众才会喜欢看你的文章节目。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

6、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7、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8、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9、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新闻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第五篇:记者采访词

小记者:

很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

大学生:

不要这么客气,我很高兴也很乐意配合你的采访。

小记者:

我此次主要想了解一下你在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大家也能有一个学习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也能象您一样取得成功。

大学生:

你过奖了,其实我并没有多大的成功,更谈不上什么成功的经验。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什么样的成功都是离不开辛苦和用心这两个基础。不辛苦,不努力,不拼搏,不奋斗就没有成功的基础,不用心,不专心,不精心,不恒心就没有成功的保证。

小记者:

太精彩了,这就是成功的经验嘛,没有深刻体会和经验是不会有这样富有哲理的格言的。您能谈谈您是如何努力和用心的吗?

大学生:

我跟广大同学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把别人逛街和上网的时间用到了学习上,再有就是把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挤出两个小时来。当然,体育锻炼的时间是不会被占用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尤其长期的做起来,很困难了。为了成功,我必须坚持!

大学生:

关于用心这个问题,也就是要吃透,彻底的搞明白,还要解决它。不能放过摸棱两可和一知半解的问题。在学习的时间内,就是要把心都放在学习上,夸张一点说:在这个问题没有搞明白之前,天塌下来也不会有什么感觉,整个身心全在学习的问题当中。

小记者:

我明白了,您说的是既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又要把心用到实用之处,既不能盲目,有不能心不在焉。这样,距离成功就又进了一步。

大学生:对!肯努力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方向和目标不对,再大的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要把心聚焦到自己所努力的目标上来,向

成功冲击!

小记者:很好,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我知道您的时间很紧,这次采访就到这里,今后有机会我还会来向您学习和取经的。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大学生:不客气,如果我的做法能对大家有所益处,我将感到很欣慰,如果能抛砖引玉,使更多更好的经验能因此而得以传播,我更会感到非常高兴。

小记者:您太谦虚了,好的,今天就到这里,祝你取得更大的成功,再见!

大学生:再见!

下载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台采访提问

    1.OO电视台电视台目前设置有哪些栏目? 2.OO电视台现行栏目的反响如何?也就是收到了哪些效果? 3.电视节目的制做流程是什么?比如说《OOO》栏目。 4.您认为怎样才能办出让小孩子们爱看......

    新闻发布会 媒体记者提问(范文)

    2006奥龙会·新启程 ——奥林匹克花园·奥龙会全面升级新闻发布会 媒体记者提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6年08月01日16:04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记者......

    新闻采访中ing的提问技巧 教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 ——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教案设计 教 师: 姜兰花 工作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方法(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

    记者采访三大纪律

    相约“愚人节”群文件 关于印发警察记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通知 愚群(2015)第1号 各位群里的警察、记者家伙们: 为坚决不贯彻上头和下边的各种精神,真正有效的阻碍不和谐声音,加......

    记者采访心得体会3篇

    记者采访心得体会3篇 记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行业。主要从事新闻纪录,新闻报道等。下面是记者采访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记者采访心得体会刚刚参加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

    志愿者采访提问大纲

    志愿者采访提问大纲: Q1:请问在成为此次特许峰会的志愿者之前,你对志愿者,或志愿者活动有什么自己的认识? Q2:请问当得知自己入选为此次特许峰会的一名志愿者时,你有什么感受,或是想......

    采访老党员提问

    采访老干部提问 1、作为一个预备党员,看见同学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想去帮助他但遭到拒绝,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难免周遭的现实环境对我们会有一些影响......

    抗战老兵采访提问

    抗战老兵采访 【抗战老兵——梁德恩】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由于年龄小,梁德恩在部队里主要学习医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