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界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界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时间:2015-03-0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卫东 点击:
277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界牌中心小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机构
建立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合作小组。第一层次(领导小组):校长室、教务处 组长:李强
副组长:梅娟、张江、陈卫东
第二层次(活动设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组长:陈卫东
成员:四至六年级班主任
第三层次(活动组织、实施):各年级教研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成员:陈卫东、耿兰芳、姚晓燕、俞建兰、陈丽娟、徐瑾、李静、郭紫薇、陈军辉、马海燕、李婷、王静、庄明、史凯莉、倪春梅、黄华萍、乔红、陈剑华、张吕芬、王东芳、陈香
突发性事件救护小组:
组
长:许勇
成员:吴斌、严炜
二、管理职责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管理职责:(1)落实课时,配备师资;
(2)落实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所需经费;(3)联系各级教研单位,组织各类活动;(4)联系及聘请外聘指导教师;(5)监督、管理课程的实施;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长管理职责:
(1)制定学期学校实施计划、年级段实施计划、教师校本培训计划、校本教研计划;
(2)组织撰写各年级段的主题活动方案;(3)组织、落实指导教师培训;(4)组织、落实各级教研活动;(5)发放、收缴各类活动资料;
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管理职责:(1)指导、管理班级主题活动;(2)指导、管理课题研究活动;
(3)管理年级段电子档案,及时上传资料;(4)收集、整理各类活动资料;
艾台小学年级组长工作职责
年级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团结带领本年级全体老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拓创新,争创优秀年级组,提高本年级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级组长的具体职责是:
1、按时制订本年级组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提出年级组工作的明确目标和切实措施:认真写好年级组的每学期工作小结,负责本年级教师和学生先进事迹和工作、学习经验的材料整理和上报。
2、负责年级组教师的考勤。
3、负责年级组教师的考核、班主任考核。
4、按照学校规定,开好年级组教师例会。
5、每学期召开1次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及时表扬先进,指出倾向性问题,推动本年级的班集体建设,促进本年级各班争创文明班级等。
6、每学期对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2次全面调查,及时分析、反馈教学情况,查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7、具体组织本年级学生的人学,做好新生入学、转学工作;组织好本年级各班级的值日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本年级各班担任值日工作。
8、协助学校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关心教师的健康和生活;与本年级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起督促备课组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9、抓好本年级的特色德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留守学生教育、心理教育、读书活动、学生干部轮换制、等)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10、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年级组学生的特点,贯彻德育大纲,严格行为规范,及时处理年级学生的一般违纪事件,发现学生中有违法犯罪苗子和严重的倾向性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共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矫治;关心特殊学生,抓好综合治理。
11、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根据学校要求,及时完成课题任务,报送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材料,向科研要质量。
12、若年级中发生突发性事件,须及时向领导汇报;因不负责任而发生重大事故,学校将追究其责任。
二、年级组长一日工作要求: 1、7:30前到校,巡视本年级,督促班主任做好晨检、卫
生指导等工作。
2、做好本年级组教师考勤工作。
3、督促本年级组教师遵守教学常规,认真做好教学“。
4、督促班主任做好课间巡视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班主任做好家长接待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5、及时安排学校各项工作并检查落实情况;
6、做好课间操工作。督促班主任做好放学工作。
7、按照操作规程及时处理本年级突发性事件。
艾台小学语文、数学组织机构
组长:李
成员:苗金英
娟
郝俊华
教研组长应对本组教学质量负责,以身作则,团结教师,调动组内教师积极性,把教研组工作搞好。
一、组织好本组教师的政治学习,经常向学校领导汇报教师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二、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在学期初拟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组教师讨论,经审查后,认真执行。
三、教研组长要对本学科教学负责,指导和检查备课组长的工作,经常分析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处理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研究本学科的教改方向,制定并落实本教研组教改课题研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四、研究和规定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原则,审核试题,检查单元过关情况。
五、组织本组教学活动,组织学习外地教研教改经验,组织教学专题讲座和相互听课活动,并组织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做好教案的撰写工作;注意信息交流,把握教学教改方向,推广先进经验。
六、培养青年教师,帮助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组织好教师的业务进修。
七、协助做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教师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这是一篇关于教研组长职责,小学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职责的文章。教科室工作计划,在教导主任指导下,认真制定切合本组实际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1、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科室工作计划,在教导主任指导下,认真制定切合本组实际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2、根据《教师教学工作常规》,认真检查本组内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及时记录,及时反馈。根据《教研组长教学管理工作常规》,能经常性地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自查。
3、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等。
4、有主题地认真开展教研组活动,注重活动过程中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培养,每学期集中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5、关注本组教师参加校级、镇级教研活动情况,指导开课教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6、关注本组内青年教师的成长,能够进行进行谈心,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并在教学业务(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批改、导优扶差等)方面加以指导。
7、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经常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状况和教学质量,发现、总结并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每学期至少对本组教师听课一轮,课后必须组织评课。做好本学科研究课的组织评议工作。
8、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本学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9、组织本组教师制定教学研究课题,并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审阅测试卷,组织教学质量分析,做好本组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参与本组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考核和评议。
10、协调好本组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促进本组教师在思想上、业务上的交流,努力提高本组的教风和组风建设。
语文教研组长的职责
(2011-09-13 21:38:16)
转载▼ 标签:
杂谈
语文教研组长是学校语文大组的核心,工作性质是总管语文业务学术研究,工作对象是语文学科的教师,工作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业务和教研水平、提高本组教学科研成绩。其职责有哪些呢?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中指出:“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介乎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中间的一级行政干部。”可见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本组教学研究工作”。具体讲,语文教研组长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学习职责
在全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居于教师队伍中骨干力量的教研组长和其他教师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其他教师一样,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教研组长要在课程改革的跑道上继续“领跑”,自身迫切需要进修提高。这些都要求教研组长要有学习意识与行动,应把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努力促成本组老师学习意识的养成,学习的内容不少,如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对学科教学新理念的了解,及由此引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等都需要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很多,诸如:向同伴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等。尤其是多读一些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教育教学类的杂志、报刊,教研组长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让书香伴着自己每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学习是教研组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有效专业指导的前提。理想的教研组长要勤学不辍,让自己的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激励着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走向课堂,走向网络,走向大师,与经典为伍,与时代同步!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学习的组织,努力营造一种弥漫于群体的学习氛围,凭借学习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服务职责
语文教研组长,应该是一个顾全大局,有服务意识的有思想的人。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重于己,以关注学校大发展为核心的,通过他的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通过他的努力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这也告诉我们校本教研制度下的教研组长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因此,教研组长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能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这种工作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每位教师的特长或优势不尽相同,教研组长要为他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历练;同时作为教研组长不要怕别人提高,不能有利就做,无利就逃。在接受历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
管理职责 为保证学科组工作的正常运转,管理必须跟上。
一、常规管理
1.计划、总结
他必须定期制定学科组发展规划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科主课题研究目标及措施等。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就是制定学年及学期规划的具体化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拟订教研组工作计划,经教务处审查后,认真贯彻执行;《教研组长手册》要同步填好。《教研组长手册》以学期为单位,详细地记录本学期执行计划的教研活动。
在学期结束前的一周内,写出教研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做法、主要成绩或经验、教研教改成果统计等。
同时,指导备课组长订好计划,做好总结,开展好工作。
2.建立或执行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学习制度、教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交流制度)等。
3.推广特色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4.组织全组老师贯彻“教学六认真”。
(1)认真备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立足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的理念和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教学。
(2)认真上课:着力打造“智慧课堂”。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要适当,习题要精选,体现目的性和针对性,讲究效率。
(4)认真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要满腔热情,细心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加强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辅导;重视知识过关,及时弥补缺漏。
(5)认真进行教学评价。(6)认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
5.组织组内或校级优质课竞赛。
6.协助教导处对备课组进行常规检查。重点是备课、听课、评课、作业处理等。
二、教研管理
1.组织本组两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要制度化、讲究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如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改进教法、进行观摩教学、组织专题讲座或外出参观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和成果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好的教学经验。
2.具体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在备课组内进行,教研组加强指导。
3.做好汇报课、研究课、观摩课的组织、研究、评议工作。
按学校要求,上岗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和刚调进学校的老师,都要上合格课和汇报课。组织老师们听课,听课后要及时评课,评课时要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组织好开课老师的说课、自评、他评,不能只提优点,不言缺点和不足,必要时还可安排再上提高课。
教研课题或教学中的问题,老师有什么好的点子,都可以上研究课。大家听课评课,共同提高。
高级教师还可以上示范课、观摩课。老师们可以随时听“推门课”。
4.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带着问题参会。回校后要向全组老师汇报。带回的信息和收获要成为教研组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
5.做好资料收集管理
一是要以学期为单位,搞好教研教改资料的收集、归类。内容包括文字资料,如教研计划、总结,专题研修的主讲材料、教学案例、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学生作品、研讨记录、活动方案、听课议课笔记及有关学习培训资料等;音像类资料,如活动照片、课堂实录等。二是要以学期为单位,督促各年级备课组长收集本年级本学期的各类资料,并做好年级之间的交接。
培训职责
之所以把这一职责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我觉得一个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源于青年教师。教研组长有责任担负起培训职责,具体包括:
职业道德。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关心时事政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提高服务意识,真正为学校、为学生服务。
传、帮、带。通过师徒结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随堂听课、相互听课、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评课选优、基本功竞赛等活动,缩短他们的成长历程,力争做到“一年站稳讲台,成为合格教师;两年教有特色,成为骨干教师;三年著书立说,成为名优教师”。要求青年教师在“拿来”后,还要努力在此基础上创新。
关爱教育。在生活和工作中关心、帮助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同时也关心同组的同事。
校本培训。在倡导、指导每位语文教师自培提高的同时,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至少六次全员参与的、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新课改实施能力的专题校本培训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新课标精神研读、语文新教材特征研究、语文新课改焦点研讨;基本要求是有中心发言人(主讲者)、有充分准备的辅导材料、有学习培训记录或学习培训心得等。
总之,教研组长关系教研组的发展。是教科研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好的教研组长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必须以全组教师发展为己任,以稳定和提高本学科总体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有效地搞好文化建设,推动教研组健康地向前发展。
澄江中心小学年级组长工作职责
年级组长接受各处室的领导,组织实施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年级组长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组织本年级组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时事政策、教育理论,贯彻执行学校的办学方针、思路。
2.了解和掌握本年级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时倾听和反映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上传下达,及时反馈信息。
3.安排年级平时考查,安排各类辅导,积极做好学科竞赛辅导的协调工作。了解各学科的作业布置情况,做好年级质量分析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本年级组的教师队伍建设,指导组内教师自觉规范教育行为,协助教研组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指导并完成本年级组教师的教学业务、工作情况的考评。配合校长办公室核准组内教师的考勤情况,组织组内教师的有关评比和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做好本年级组师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5.负责安排、协调、指导本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导处做好教师调课、临时代课安排等工作。
6.负责处理本年级组内的各种偶发事件,对严重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并向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报批。
7.组织召开年级学生家长座谈会,介绍学校,宣传学校及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争取家长对学校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8.协助总务处做好组内各室财物的保养与管理工作。
9.学年初制定好本年级组工作计划,学年末做好年级组的工作总结。
第二篇:乌山中心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3
乌山中心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为了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成立乌山中心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一、食品安全管理总责任人:刘靖邦,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布置工作召开会议。
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责任人:谢志,负责落实学校各阶段工作,保管资料,负责记载。
三、食品采购责任人:谢志。分组轮班,详情见轮值表。保证购进新鲜、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食品。
四、加工管理责任人:贺绍坤,保证不加工变质变味食品,加工时保证食品十成熟。
五、储藏管理责任人:贺五娭,对购进食品及时处理,不让食品在存放过程中变质变味。
六、卫生管理责任人:易立新,食品一定要拆干净,洗干净,操作间、餐厅等卫生要及时搞好。
第三篇:黑林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及职责
黑林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小组及职责
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小组人员
组长:樊灵艳
副组长:殷伟
组员:徐梅田陈芳利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小组责职
1、教研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教研内容。
2、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本学科教师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安排定期专题教研并有记录。
3、安排时间,组织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随时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专业技术及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支持。
4、采取一些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和科技动态,以及教育、心理和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拓展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
5、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中的收获和提高,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与学的方式引入本学科教学模式中。
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黑林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级组职责
1、年级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上承学校各职能部门,下接各班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协调环节,主要负责本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
2、根据学校教务处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全年级教师讨论制定本年级的实施细则,在规定的课程周期内,确定课程的进度、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
3、定期向上级职能部门汇报本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把各部门的意见传达给各班班主任和课题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4、以年级为单位,统一部署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5、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了解各班的课程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全年级指导教师会议,了解学生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做好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协调工作,组织和团结全年级教师按实施细则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6、组织本年级教师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创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资源共享。
7、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注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8、召开家长会,宣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意义,汇报学生在该
课程中的进步和成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9、负责督促班主任履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职责,考核评价各班课程实施情况和班主任工作情况,协调有关教师和各学生课题组的关系,并处理考核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课题组的评优、展示和向学校推荐的工作,做好本年级课程实施的总结反思工作。
黑林镇中心小学2010年9月
黑林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职责
1、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了解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的转变。
3、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交流、听课等活动,深入钻研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程,探索这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培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按时参加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工作尽职到位,欣赏和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
5、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科研方法、学习策略、与人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教师的指导,更多地侧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导,都要掌握好尺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6、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发生冲突,要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事先审核学生的实施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技术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指导教师一定要到场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实验。
7、平等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虚心向专家、同行等学习求教,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开发对课程实施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8、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9、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程实施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10、推动学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及想象力,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
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王庄镇中心小学 徐焕新
一、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低碳生活”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低碳经济成为了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低碳生活延伸到了生活、工作、交通等各个领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当前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学会节能减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学会利用处理的信息进行交流。
(2)学会合作、讨论、分析,科学决策,形成共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情怀,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将这一现代理念进行大众传播。
三、教具准备:课件、题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群有趣的动物朋友,想看吗?(播放课件、音乐)
师:它们可爱吗,它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觉得可爱?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了解天气变热的原因
师:现在天气为什么越来越热?教师板书现象:天气越来越热。教师指学生回答变热的原因。
师:(课件)科学家们认为,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这些气体会使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像厚厚的玻璃,罩住了地球,地球被扣在里面,散不了热,就像被关在温室里面,透不了气,就像发烧一样,所以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教师板书:温室效应。
(三)了解温室效应的影响
师:温室效应有哪些影响?请看一段短片。(播放课件、音乐)
师:这样下去,我们将走向世界末日,那么我们要不要救一救我们的地球?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回答:
PPT显示低碳——
师:低碳生活的概念
师:我们小学生可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普通家庭日常生活其实都在源源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地排放着二氧化碳气体。
只要我们坚持节约,养成习惯,就能救地球。
(四)确定课题,分组研究
师:给我们的活动起个名字吧!教师板书课题-------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师:同学们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师:学生分组
课件出示要求:1,选出一名组长。2,共同填写题板。
3,小组汇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秀一秀。各小组展示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低碳生活,提出了走进低碳生活这个主题,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分成了四个方面来研究。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下课。
第五篇:张家港市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范文
张家港市东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张家港市东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
一、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对所有的中小学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新课程体系当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这就意味着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面前,有不少实验区的学校先行了一步,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是跟上呢?还是继续观望、等待,等着“模仿”?但如果是一味去“模仿”,这门课程就总是别人的,而一群孩子是不应该重复另一群孩子的生活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应该是每一个学校为孩子们创造出来的各不相同的教育生活。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主要是由学校自己完成的。这就给我们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改革走出自己的路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也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目标,它没有严格的体系化的内容标准。但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但对具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主题来说,应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活动目标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以下依据。
1、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立足点是学生发展。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的根本依据。因而,我们需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以及他们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背景,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角度出发,制定活动目标。
2、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对每个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依据。我们处在一个变化日益激烈的伟大时代,以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信息社会、知识综合等为特征的时代,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他们创新精神精神和探究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创新意识等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具体体现这些基本要求。
3、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化与综合并存,一方面,新学科、新
知识不断产生,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产生,科学研究日益依赖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学生要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
1、信息技术:学习通过计算机上网浏览、下载、处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技术;学习从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和网络分类搜集、整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技术。
2、劳动技术:学习简单的种植、锄草、修剪花木的技术、环境整理和布置等技术、自我服务活动;
3、社区服务:参与公益性的社区宣传、调查和服务活动。
4、专题研究:学习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学习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四、课程实施
1、实施理念
理念之一:是综合教育的思想。
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广阔性特点,着眼于儿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儿童生活领域涉及儿童的学校生活活动、家庭生活活动。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等方面;自然领域涉及人口与生存、环境与资源、动物和植物保护、人类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社会领域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科技与社会发展、人与制度等方面。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它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的知识;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及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述思想交流成果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与人沟通、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理念之二:是实践教育的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它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实际应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等特点。
理念之三:是主体教育的思想。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由传统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明:“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传统意义上的各学科教育让儿童以学得间接经验为主,教学内容远离儿童的生活,致使儿童失去了天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常常不在课堂里表现出来。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2、实施措施
①课时安排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活动总量。
②活动课型
活动设计的形式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实践活动型、专题研讨型、成果交流型、论文答辩型。
⑴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研究课题涉及人与自然、社会、民族、国家、世界等方面。以社会领域问题为研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以社会调查研究为主,以自然事物为研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以观察、测量、实验为基本活动方式。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⑵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包括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办法,如设计学校草坪、设计班级形象宣传画、设计学生俱乐部组织体系、设计一个雕塑方案、设计一套校服:设计一个学校班级管理系统等;改进某一系统,排除系统障碍;计划和组织一项活动,对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如设计采访活动、对政府官员的访问活动。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⑶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⑷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它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方式。
⑸以信息技术为基本形式的网络学习活动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都应基于新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而进行,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景,防止流于形式或“电化灌输”。
3、师资安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
a、规划与设计的技能
指导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b、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它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指导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c、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自己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的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d、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②教师安排
a、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由学校领导专门负责。在开学初就规划好各年级活动主题,便于教导处安排课务。
b、各年级级成立教师指导小组,由本年级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c、同一年级各班开展活动时,原则上由班主任担任本班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活动安排,实施年级教师指导小组确立的活动方案。
4、实施计划
①准备阶段:2002年8月25日-9月10日
学习、研讨并制定实验计划,调整课表,确定人员。
②实施阶段:2002年9月10日-12月20日
第一阶段(9月10日—9月20日)
a、根据调查反馈学生喜好有: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工厂商店一日体验等(生产制作类);小鬼一日当家等(家庭学校生活类);参观旅游、小眼看老外等(国内国际社会类);生日会、集会活动等(季节班级社会类)。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有种植饲养、实验验证、进图书馆、上网等。引导学生自由组成若干活动小组,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聘请指导人员向智囊团提出申请后实施。
b、实施活动方案(尊重学生的选择或提出新问题)
c、活动结束后进行研讨小结改进
第二阶段(9月21日—12月20日)在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聘请指导人员、采取集体、小组或个人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活动或研究、交流活动方式与成果。
③总结阶段12月21号~2003年1月20日
形成校本活动活动课程内容、活动方案、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学生成果、评价办法等。
五、课程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一个阶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它反对通过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评价的内容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
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为评价其发展状态。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操作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另外,还要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