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清优秀事迹

时间:2019-05-13 06: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国清优秀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国清优秀事迹》。

第一篇:胡国清优秀事迹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骝马村党支部书记胡国清同志优秀事迹

平凡的人,往往就象泥土一样朴实,即使擦肩而过,亦或许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然而,他们就象草木装点着大地,象泥土散发着芬芳,让无数颗心留恋、钦佩,让你在生命中反复回味,无法忘却。松涛镇骝马村党支部书记胡国清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于平凡中留下闪光足迹的人。

胡国清同志担任骝马村干部已经二十三个年头了,担任党支部书记也已经19年,五十多岁的他从1976 年以来就参加村社的工作,曾担任过社长、村长、支部书记等职务。在开展村工作期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科学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骝马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他带领那一个优秀的班子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已及上级的肯定。数年来,骝马村和胡国清个人多次获得区镇表彰,获得“五好”基层党组织、“三无两有”先进村、平安村、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多种称号。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的工作繁杂而细碎,上面千条线底下一颗针,上面的各项工作要及时完成,底下村社群众 的大小事情都要解决,当所有的工作凑在一起时,他会忙碌的不可开交,起早贪黑、吃不上饭、睡不成觉是常事,为此,他养成了个很好的习惯,每到有需要完成的工作时,他会在一个记录本上仔细记录,根据完成的顺序逐个划掉,这样就防止了工作上的遗漏。而在每天睡觉前,他都会把一天的工作想一遍,把完成的和需要第二天完成的在心里过一遍才能安心的休息。

每次碰见他,他都是行色匆匆,一脸疲惫。问他,他不是刚解决完群众的邻里纠纷,就是把上级的指示传达下去,或者是去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有多少次,看见他领着村两委的一班人奔走在田间地头,烈日下,挥汗如雨,酷寒中,一步一滑地身影是群众常见的风景。有人说,认真的人生活的也累。他就是这样一个很认真的人,就算是小事,他也会要求自己把事做得最好。有时候太累了会感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当家人和同事关心他焦虑他身体的时候,他总是露出他一贯朴实敦厚的微笑:“没啥事!休息几天就好了!”可是他哪里会休息呢,话刚说完,就又有群众来找他谈事情了。

雷锋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渺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在平凡

中超越平凡?”雷锋在探问。胡国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在二十多年的平凡工作中,他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的称号,踏实的工作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赞扬。

胡国清,一个普通的名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平凡的话语,见证着新时期共产党员执着的理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群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百姓,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学习。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是这样坚定的信念指引着他带领全村群众共闯致富路;是爱党、敬党的情怀指引着他成为了全村艰苦奋斗的先锋;是亲民、爱民的精神境界使他成为了全村群众的依靠。

胡国清,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尊重,用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科学发展,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才是真正的践行群众路线,什么是老百姓追求的幸福生活,什么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好干部。他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

胡国清同志很平凡, 但平凡中显现出伟大。5.12地震后,他的房子也被震裂成为危房,但是胡国清同志根本没有把自己的事情考虑到其中,同时他还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和社长都不能将自己列入其中,甚至还包括村社干部的亲属都不

行,这样的举措,无疑使5.12地震补助款顺利落实下去。在2010年8月份开展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中,胡国清的大哥经过民主评议确认为最合符条件的困难人员,但是胡国清做通大哥的工作说服他让出指标解决了一户困难的普通群众。在骝马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骝马村当村社干部吃亏,当村社干部的亲属也吃亏。不仅是地震款如此,低保名额、困难救济等都是首先从最困难的普通群众考虑起。城南大道的征地拆迁工作,被普遍认为是很艰难的事情,其他地方因为此事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多有发生,给各级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也给维稳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然而在骝马村自征地拆迁到现在历时六年,共被征地600余亩,拆迁农户200多户,始终都没有发生较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曾任松涛镇党委书记罗承武同志的话给予了很好的总结和评价,他说:全镇的干部你们好好去看看,骝马村的胡国清他们是在怎么样做征地拆迁工作的,对于一个村那样大的征地拆迁范围,那样短的时间,那么重的工作任务,人家硬是搞得清风雅静的!为什么?不就是人家干部带好了头,位置摆的正,群众工作做得细吗。在征地拆迁伊始,胡国清同志就多次召开村社干部和党员大会,要求全村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在此项工作中哪怕就是吃亏也要给群众做出表率,几年中,房屋拆迁牵涉村社干部的有五人。这五位同志至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好家人工作,起好了

很好的表率作用。征地拆迁初期不明政策的群众提出很多超出政策范围的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胡国清同志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多次深入农户苦口婆心讲解政策,为群众分析利弊,多方动员。最终,城南大道等征地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凡事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城南大道征地拆迁后,骝马村从一个集体资金非常匮乏的村一跃而成为村社两级都有一定资金的村,面对有钱了的日子,胡国清和班子成员心态仍然没有变,除了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办事以外,胡国清同志还时常告诫村社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用其他地方的典型事例为党员干部敲警钟。在胡国清同志的带领下,村社干部把廉洁自律当成了一种习惯,把清清白白当干部当成了一种人格和品质。集体有钱了、群众富裕了,而胡国清和班子成员仍然两袖清风,克勤克俭,村文书的两间破房子仍然是村两委的“议事厅”,后来文书的房子被拆迁后,胡国清同志主动将会议室移到自己家里。还让自己的爱人义务当服务员。环境卫生整治中他亲自带着村社干部背着背篼一路捡着垃圾,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亲切地开着玩笑:支书都亲自捡垃圾以后我们都不好意思不注意环境卫生了。质朴和亲切的笑容仍然是骝

马村干部呈献给老百姓最温暖依靠,老百姓有委屈了找支书说说,找村干部摆一摆,于是带着愁容来,换成笑脸去。群众的疾苦干部装在心里,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成为一种风尚。

胡国清同志办事公道,是群众公认带头人,从事农村工作已有30多年了,他时刻心系群众,办事公道,尊老爱幼。对历届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的老同志,胡国清同志总是非常尊敬他们,开会请他们参加,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施中请他们监督指导,逢年过节带领村社干部带着礼物去慰问,时常关心他们的困难。老同志对此非常感动,都积极参与到村的大小事务中来,主动为村上分忧解难。村级处理新老干部关系历来是一个敏感的难题,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好,下去的干部心怀不满、不仅不支持村上的工作,有的甚至还做反工作,给现任村支两委增加工作难度,也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以胡国清同志为核心的骝马村班子正确处理好了这一系列的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群众公认他为全村的“家长”,是理事的带头人。他说一不二,严格要求自己立得正、行得端、起表率,他和蔼可亲而不缺乏威严,家庭和睦是全村群众学习的典范,在整个家族乃至全村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他能够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征地拆迁中的矛盾问题处理不好就是造成上访和不稳定因素的诱因,群众一时对政策的不理解想去上访之前还会先问问支书能不能去。由此可见胡国清同志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用老百姓的话说,事情干不干得,我们听村上的,听胡支书的。

旱灾,胡国清同志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抗旱救灾,搞好旱情摸底调查,摸清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情况,宣传节约用水,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把弱势群体、老弱病残、“五保”人员作为重点供水对象进行具体落实。除了抗旱还要保春耕。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保春耕,胡国清同志积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科技兴农知识,组织群众自救,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多种植抗旱农作物,尽量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汛期,胡国清同志白天要对全村安全隐患点进行巡查,处理滑坡、塌方等情况,晚上还要带领村民深夜值班,抓好对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御,全力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续几个星期,他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一直在烂泥路上奔忙,鞋磨破了,人累瘦了,他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我们唯一见到的是他裤管上糊满稀泥匆忙来镇上参加情况汇报会,然后又急匆匆回去的身影。

十年,积硅步,以致千里;十年,善小事,以成大器。数十年来,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工作上,他大公无私,任劳任怨,想干事,会干事,工作中充满激情和热情。上任伊始,骝马村是一个烂摊子,由以前合并的2个村再分开的,班子乱、人心散,工作起来难度大。胡国清深入群众调查,通过解决实质性问题,让老百姓满意并积极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他通过调查,了解到老百姓反映村“两委”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情况,胡国清同志就从建章立制开始,健全完善了党支部议事规则、班子成员岗位职责、重大事项廉洁承诺等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克服了“一言堂”现象,确保了各项决策的正确性。上任起,每季度坚持村务、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大到土地承包、房屋租赁,小到村民用电、用水、垃圾清理等各项费用,每季度都会在公开栏公开,征得群众监督。同时聘请前届的老支书作为纪检监督员。客观公正地监督村两委的工作。经常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里的大事小情,做到了公开化、法制化、合同化,使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支持参与村委会的工作。

村党支部创新活动思路,从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入手,加强组织建设。扎实组织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包片联户”活动,搭建起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锻炼出了一支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村支两委成员异常团结,始终能从大局出发,从集体利益出发,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工作从不分彼此。长期工作上默契的合作,使村支两委一班人除了带着组织感

情工作,也带着深深地兄弟姐妹情谊工作,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共担艰难,共享荣誉。30多年的农村工作,让胡国清同志对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对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共产党员永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几年来正是有了党支部及全体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才使全村各项工作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在工作中,胡国清经常讲:“带着感情深入村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带着责任解决村民的现实问题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基层工作是平凡的也是琐碎的,但胡国清从来都是细心、耐心的处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肯定是想方设法的帮忙。

作为一个村书记,一名共产党员,为百姓做好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引导。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昔日的穷乡僻壤的骝马村带来了机遇,对于如何抓住这样机遇为骝马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以胡国清为代表的骝马村一班人心里已经有了宏伟的蓝图,当然这些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很强,在不少人眼里,是项“老大难”工作。有时老百姓可能会因为一点个人利益或暂时的困难而不能理解,这就要求书记、村长和班子成员下大力度宣传政策做好群众工作。

不管有多辛苦,甚至有人不理解,胡国清同志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党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我应当做出最大的努力。

胡国清同志用自己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大舞台,30多年来,他始终用一颗赤诚之心,用激情全心全意诠释着自己的角色。胡国清同志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代表,也是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在他看似朴实无华的身上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始终不渝的忠诚,彰显着一个共产党员执政为民的崇高品格。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棵奉献于事业的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他鲜活的人格魅力。胡国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这就是一个我们党最基层的普通共产党的干部的境界。

第二篇:(胡进清国旗下讲话)爱国爱家爱校

爱国爱校爱家

常德市三中 胡进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我讲话的题目是《爱国爱校爱家,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是养育我们的“母亲”,第二个是教育我们的“母校”,第三个则是培育我们的祖国,因此我们要以深深的情怀爱家爱学校爱祖国。

第一,热爱祖国,感恩社会。去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我随常德市教育考察团去加拿大学习考察了一个多月,我们结束了在温哥华兰里区四个星期的教育培训之后,前往加东地区考察,加东是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当我们途经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中国驻加使馆门前,看到久违了的五星红旗在异国土地上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们无不心潮膨湃激动不已!我们为祖国的强大、为祖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而无比骄傲!

也许走出国门之后,“祖**亲”“五星红旗”在每一位同胞心中的份量才能掂量出来。当你走出国门时,你的形象便代表着祖国,仪表端庄大方、言谈举止文明得体,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这就是爱国。

每周星期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向国旗行注目礼,我们奏唱国歌,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因为我们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唱着国歌是对祖国崇敬。国家很大,爱国却非常具体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爱国从爱校爱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起。

第二,热爱母校,感恩老师。

我们校园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的学生从楼上往下抛书,我认为这是不爱校的表现。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乐园,是健康成长的又一个家。爱校,就是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就要做好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刻注意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抛书行为是对校园环境的破坏,是对知识的不尊重,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同学们,我们每天往返于校园,当你看到学校领导为了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学习环境而殚精竭虑的时候,当你看到老师们为了提高你们的学习成绩而不辞辛苦地加班加点的时候,当你看到校工们往返于各个教室为同学们修理桌椅门窗和清扫校园的时候,你有没有为自己的抛书行为而愧疚?

天下良师皆父母,满园桃李亦儿女。作为老师,我们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有的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分文未取地为学生补课,有的老师自己节衣缩食为困难学生慷慨解囊。学校是你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你们收获成长和成熟的地方,老师有如母亲般的胸怀,始终向你们传递着温暖和关怀;有同母亲一般的辛劳,始终保持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母校和母校的老师们含辛茹苦,不辞辛劳,只是希望带给你们更多的知识财富、引导大家成才成人,那么同学们是不是应该对学校和老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说明你在专心听课,这便是感恩。

下课后,你在走廊里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问候“老师好”,也是感恩。

用优异的成绩,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也是对老师的感恩。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维护校园的环境,仔细做好每次的值日,扎扎实实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是爱校的表现。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创造。

第三,热爱家庭,感恩父母。

我作为99班的班主任,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三年里,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一幕幕场景而深深感动着:有父亲三年里一直用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有母亲天天踩着自行车给孩子送饭;有家长租房陪孩子读书无微不至照顾生活起居;有年过六旬、身体不好的父亲为了给孩子多攒钱消费,无论酷暑严寒骑车奔走于一个又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每到下雨了就有家长送雨具在教室前面等侯;外出参加活动稍微回家晚了就有家长牵挂担心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面对着这些默默为你们奉献从不图回报的亲人,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他们呢,你可曾真诚地说过一声“谢谢”?

有这样一则热爱家庭从幼年起就开始照顾父亲的感人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女孩:

这个女孩叫刘祯,今年17岁,就读于株洲市生物工程中专。三岁多的时候,刘祯的父亲在当地煤矿挖煤,坍塌的煤矿打断了他的脊椎,从此再也无法下床。不久后,刘祯的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庭,不到5岁的刘祯从那时起就开始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直到现在。

刘祯每天不到五点就要起床,给父亲洗脸、烧饭、做家务,把父亲的一切料理好之后,便匆匆忙忙赶去上学。中午和晚上都要回家给父亲换药、做饭,有时还要陪父亲下几盘跳棋。一边求学,一边照顾父亲,时间少,事情多,十几年来,为了节约时间,这个女孩不得不用“奔跑”代替“步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生活节奏快得出奇。远在异地求学时,刘祯就要带上父亲。

去年2月,这个坚强的女孩被票选为第三届“感动株洲”十大人物之一。听了这个故事,不知道同学们可受到了一些启发?

家是避风的港湾,是人生奋斗的加油站。爱家,首先意味要爱家中亲人、孝敬父母长辈。在家中,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我们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在家中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多关心一下家里的人,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学习好一些,让父母少烦心。在学校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吃零食,不追求名牌,少花一元钱,多学一分钟,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五星红旗。作为一名三中人,我为三中而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从小事做起,为祖国、为校园贡献力量,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让我们在国旗下勇敢地宣誓:热爱祖国,热爱校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用自己的青春书写最华美的生命乐章!

谢谢大家。

第三篇:胡佩兰事迹

胡佩兰事迹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仁心大医——记2013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来源:郑州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4-06-18

“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

——胡佩兰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201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她的颁奖词。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

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

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胡佩兰,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那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医院在不停地拆拆建建,名字都跟着换了。但她的病人却觉得,除了岁数在增长,多了一把轮椅,胡大夫没有改变。

当胡佩兰坐在旧式的木头长椅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她就开始昏昏欲睡。她的大儿子、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微博里称,母亲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坐诊医生了。

2012年,胡佩兰已经96岁,在郑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妇科大夫。虽然出门只能坐着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权利:工作。她的头发全白,还有些稀疏,脖子上的皮肤已经松弛。她的轮椅也换了两个,但是车轮仍然“吱吱”前进。

她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她的病人在等她。

确实,在她那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木凳和病床上坐一排人,墙边站着三四个人。她们中间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岁月终究是不饶人的。要搭上去医院的车,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非易事。她缓慢地从轮椅上起身,一只手抓住汽车座椅后背,另一只手摁住挡风玻璃下的仪表盘。这是一双老得像枯枝的手,青筋凸起,上面还布满褐色的斑点。她拒绝身边人的搀扶,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蹬上了齐小腿高的汽车台阶,弓着背,身子往前倾,屁股才终于挨到了座位。

可是,只要她一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就会立刻显得精神焕发。

一旦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推门而入,围在她身边。

“你哪儿不舒服啊?” 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地问。病人需要趴在她耳边回答,实在听不清,就找她的学生帮她“翻译”一下。她的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橡皮手套的手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没有一丝颤抖。在10 年前,她还可以做剖腹产手术。

胡佩兰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上班”对这位年迈的老大夫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对胡佩兰来说,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必须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只要她坐着轮椅出了家门,看见那辆专程来接她的旧面包车,她这一天就能收获好心情。

直到一个雪夜她在走下医院台阶时,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常常自豪地说起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的事情。当她回忆起参加1951 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一改她平日坐诊时的平静,脸上流露着满足感。

胡佩兰的病人不少是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 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她的病人说。

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 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

2013年7月7日上午,胡佩兰的诊室内,木凳上和病床上坐满了病人,墙边还站着四五个病人。

看病时,患者诉说病情,她努力地侧过身子,仔细地聆听,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旁边的学生便帮忙“翻译”。询问完病情,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成45度,停留几秒后,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

检查完病人,她一手扒着门框,一手扶着桌子,缓缓落座,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她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下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一个上午,老人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三儿子胡心一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看病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上厕所。”

那时的胡佩兰老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要靠钢板支撑,小腿浮肿,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每次问诊结束,她都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抽出一张,夹在病历本中。有时,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上面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如今医患矛盾突出,应该怎样改善?胡佩兰老人在世时常说,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患者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托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2001年4月,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老决定想办法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她找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希望医院帮她开设“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从此,只要身体允许,胡佩兰每次坚持坐诊三四个小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从2005年开始,胡老先后捐出了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50多个书屋。” 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蔚说。那时,胡大妈每月都会从1200元退休金中拿出800元单独存着,积攒到一定数额后捐出,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生前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她原打算等自己百岁的时候,“再捐3 万元钱”,但遗憾的是,老人没有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2014年1月24日,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

1月27日,胡佩兰老人的儿子李宁

一、胡心

一、李建一等一行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这笔捐款将用来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2014年1月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胡佩兰走了,享年98岁。她用简单平凡的一生感动了郑州,感动了中国。

2014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郑州市殡仪馆内哀乐低回,花圈似海,胡佩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老人的家人、生前的同事、患者等近200人前来给她送行,表达对她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人的孩子们来了,生前的老同事来了,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也来了。胡佩兰老人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面容平静、眼神温和,伴随老人的是两副黑色的挽联,一副上写着“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治的是病,救的是心”;另一副是“万众婴儿啼哭送别伟大母亲,廿座希望书角未了今生心愿”。

胡佩兰的大儿子胡大一致悼词时说,“老太太一生学医行医70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万多名;工作拼命、没日没夜,遇到难产或疑难杂症,随叫随到,一干就是十几小时不休息;老人家一辈子不好玩,麻将、扑克等与她无缘,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为患者着想。”

“亲爱的妈妈,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胡大一哽咽失声,现场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泪。

“胡大夫上个月刚给我看过病,想起她当时嘱咐我的点点滴滴,心里都疼得难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患者王女士没忍住,瞻仰完遗容蹲在一边捂嘴哭了起来。

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起胡佩兰,她的老患者72岁的高阿姨失声痛苦,泪如雨下。高阿姨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看病时,胡佩兰发现她穿得太单薄,立即让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生为她买来了衣服。“胡老师待我像亲娘一样,我亲娘也没有这样对过我。后来,在胡老师的治疗下,我的病好了,有了幸福的家庭,所以,我的这一切都是胡佩兰老师给我的。”

回想起恩师,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几度哽咽,掩面而泣。“医德大于一切,你要对病人好,我不是你最好的老师,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遇事要冷静,要心里装着病人。”这是26年前唐利平见老师第一面被面授的“秘决”。唐利平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要做跟到你最后的那一个学生。”

胡佩兰的感人故事被省会媒体报道后,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一百多家网站竞相转载,一时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在微博上也掀起了转发浪潮,网友写诗赞美胡佩兰是“真英雄”——

@一生平安:老奶奶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追风筝的男孩l:向胡老致敬,医者民心,这才称得上白衣天使。

@黎明前的桔光:在医患纠纷如此高发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向老奶奶学习,那么社会将和谐很多,医患矛盾也会少很多。

@妖娆的背影:老奶奶是正能量美好人物的代言人,我们急切需要更多“胡佩兰”式的人物出现。

@难得糊涂:白发苍苍一老翁,白衣天使真英雄,春夏秋冬数十载,救死扶伤为人民。心静如水医德高,普度众生除病痛。人格高尚良心正,菩萨心肠人人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敬!可敬!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2014年2月10日,胡佩兰当选中央电视台2013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给出的推荐理由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胡佩兰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的一番说,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令人回味。

第四篇:清水小学龚清国老师事迹

教苑夕阳别样红

——记清水乡树丰村小教师龚清国老师

题记:他,38年如一日,迎着茫茫大山初升的太阳,把自己青春无私奉献给一批又一批山里孩子。他,伴着山区崎岖坎坷的道路,跋涉在边远山村的教育事业上,犹如一支红烛点燃了山区的智慧之火、文明之火。他,就是长期扎根清水村小教育事业的龚清国老师。

去年教师节,对于清水乡树丰村小的龚清国老师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天一早,留在树丰村小值班的他收到一位刚到中心校读书的三年级男孩子送来的一份礼物——一张画着一支红烛的贺卡。在贺卡的背面,有那男孩子留下来的歪歪斜斜的一行字:老师,祝您节日快乐!龚清国老师握着贺卡,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望着校园里的那排正在成长的小树,欣慰的笑浮现在脸上。

坚守,愈是艰险愈向前

龚清国老师,出生于1956年,1976年秋参加工作,一直在清水乡小学工作。3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清水乡八个自然村的每个角落。清水乡有中心小学,但在所有老师来看来,中心校对于龚清国老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在村小工作过的老师,都积极争取回中心校工作,那里交通便捷,生活环境较之村小要优越得多。可龚清国老师就不一样了,他 即将退休,竟没有到中心校任教的经历。

今年八月底,对于学校校长王振兴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龚清国老师找到他,向他递上一份申请。王校长望着十分清瘦满头花白头发的龚清国老师,说:“学校已考虑过了,你年龄大了,今年秋季,就回中心校工作吧。”龚老师很平静地说:“不,我现在正式向学校申请,让我继续留在树丰村小工作!”王校长惊诧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树丰村小地处大山深处,距离中心校20公里,距离龚清国老师的家也有18公里。龚清国老师已经在树丰村小呆了十年,和他共过事的老师换了一拨又一拨,而他,还在那里坚守!王校长习惯性地问龚清国老师:“说说你申请的理由吧。”龚清国老师说:“那里的孩子还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多么朴实的理由!这就是一位老教师执著的追求——把自己的青春、满腔热血乃至生命献给山区的教育,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就是因为执著,龚老师受到许多来自家人和亲朋好友的责备:他就是一个傻子,一个傻得可怜的男人!条件差的地方,别的老师躲都来不及,他偏偏情有独钟,一辈子就认准了那破地方,是不是他脑子出了问题。对于亲人的责备,龚老师只是淡淡一笑,从不放在心上。每到周一,龚老师早晨四点就得起床,就得靠手电往十四公里外的学校赶路。妻子 埋怨他说:“每次半夜都得起床赶路,时间对于你来说就那么重要吗?我看明年秋季,你调回中心校得了,中心校离家只有三公里,用不着半夜就起床向学校里赶。”龚清国老师总是略带歉意地说:“你不懂,那些孩子一早来到学校,他们若看到学校大门紧闭,他们会对老师失望的。我一定要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打开校门,迎接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对于申请调回中心校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也知道我在做什么。”

从家到学校的18公里路对于龚清国老师来说,那些路再也熟悉不过了。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足迹。每周一,龚老师会踏上那条山路,在满是露水的草夜间穿行。每次到了学校,他膝下的裤腿都会湿透。特别是冬天,湿透的棉裤刺骨般的冰冷,他的双膝剧烈疼痛。十多年来,他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儿,这,就是这条山路的“赐予”。对于这病,龚老师总是没把它放在心上。

在龚清国老师的记忆力,2008年的那个冬天令他难忘。那天也是周一,龚老师照例四点起了床。当他推开门,房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他赶紧穿上棉袄,急急向学校赶去。当他赶到柯家梁时,天还没大亮。厚厚的积雪让他寸步难行。在一处下坡路段,龚老师脚下一滑,仰面摔倒在地,一滑就是十来米。当他挣扎着站起来时,他发现自己的眼镜不见了——龚老师眼睛高度近视,所佩戴的眼镜镜片像是啤酒瓶 底。一离开眼镜,他寸步难行。他摸索着寻找他的眼镜,可怎么也找不到。孩子们快要到校了,龚老师心里很着急。还好,在一个路人的帮助下,龚老师找到了他的眼镜。当他跌跌撞撞赶到学校时,天才大亮。

就这样,龚老师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穿梭在这条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往的经历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相反,他把这当做对自己生活的磨砺。当别人提到这样的话题时,他总会说:“这当什么,愈是艰难愈向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坚守,就是一份责任

龚清国老师长期担任树丰村小的主任教师。在和他共过事的老师都知道龚老师有一句口头禅:“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里,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对待这些孩子,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儿女或孙子一样,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这句口头禅,是龚老师对其他老师的勉励,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对于曾经做过龚老师的学生冯子兵来说,龚老师对他的帮助让他永生难忘。2005年的一个冬天,由于寒冷让冯子兵得上了重感冒。得到消息的龚老师急忙来到冯子兵跟前,把他抱在怀里,向村诊所跑去。龚老师知道,冯子兵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浙江打工,家中只有一个婆婆。老人家年纪大 了,照顾不好冯子兵,这让龚老师很担心。当他重新抱着冯子兵回到学校时,他把冯子兵放在自己的床上,端水喂药,洗脸洗脚,一应事全由龚老师做。在龚老师精心呵护下,冯子兵健康地回到教室。在冯子兵小小的心里,那个满脸皱纹戴着厚厚眼镜的龚老师就是他的爷爷,因为,对他的关爱,只有自己的亲人才能做得到。

对于曾经的学困生伏希宇来说,做龚清国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伏希宇曾经口吃,老是发错字的读音,这让他很尴尬,在别的同学的奚落和嘲笑下,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他的变化让龚老师看得很清楚。一天早上,龚老师向全班同学讲了一个故事,教育同学们要尊重他人。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嘲笑有缺陷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开始改变对待伏希宇的态度。对于伏希宇落下的功课,龚老师放在心上。每到下午放学,龚老师就会留下伏希宇,把他叫到办公室,为他补习功课。这样坚持了五十来天,伏希宇的成绩直线上升。现在即将初三毕业、已经被广元中学预录取的伏希宇同学每每提到龚老师时,就会说:“如果没有当年龚爷爷的帮助,我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成绩。”

龚老师对待孩子有着爷爷般的温情,但对于学校的工作,他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

5.12地震,学校教学用房成为了D级危房,学生不能再到教室里上课了。在文莱和安徽徽钢集团的资助下,教学楼 重新开建。对于重建质量,龚老师总是要求很严。每到课间,他总会去工地看看,看看钢筋的质量,查看水泥的标号。要是哪项工作做得不到位,龚老师总会在施工员面前唠叨一回:“这个,要不得。你要管好你的工人,不能这样做。返工吧!”施工员无奈,只得让工人重新来做。在施工员的眼里,常来工地“管闲事”的龚老师很让他头痛,因为,龚老师老师在他耳边说:“你要严格要求你的工程质量,因为,你现在做的是良心工程!哪一点不合格,就会招来老百姓的责骂!将来,我绝不答应孩子们坐在有纰漏的教室里学习的。”在龚老师的严格监督下,新教室很快竣工,工程质量也得到领导们的褒奖。当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龚老师拧紧的眉头才松弛下来。

就这样,龚老师总把山里的孩子装在心里,把学校扛在肩上。这,就是一位老教师的承诺。

坚守,得到的是幸福

有人曾问过龚清国老师:“你现在工作的树丰村小,学生人数少,老师少,你就不怕孤单寂寞吗?”龚老师微笑着回答:“寂寞?是的,当学生下午放学回家后,校园里格外冷清,特别是晚上,山村一片寂静,的确寂寞。可是,当你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你还会寂寞吗?当你第二天看到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时,你还会寂寞吗? 当孩子从牙牙学语成长为满腹经纶的年轻人的时候,你还会寂寞吗?当你在做你自己喜爱的工作的时候,你还寂寞吗?”

是啊,选择了村小工作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寂寞,选择了各种预想不到的各种困难。但这,对于龚清国老师来说,除满足山村孩子们的需要,他没有第二选择。每当新一年的九月一日,目送着曾经教育过的学生走向中心校就读高一年级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会涌上心头,这种感觉是幸福的。他知道,山里的孩子在他们的这一站,是踏实走过的一站,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从山里走出的孩子,会得到更为广阔的天地,这就是教育之乐,就是为人师之乐!

或许,在明年,或是后年,或是在龚清国六十岁的时候,我们能在树丰村小,看到他站在讲台上,走在校园中,把自己对教育的热忱撒满校园,把自己对教育的执著融入生命中。那时,夕阳别样红!

第五篇:国奖优秀事迹

事迹:

追梦者的大学简史

时间像一位老人,慢慢引领着我成长,而我,以一个追梦者的姿态,在他瞩目的目光中,在大学的赛道上,从起步,到奔跑,到冲刺。不知不觉,此刻的我,也已面向终点。

回顾大学里的生活,有人选择埋头苦读,有人选择放纵自我,有人选择以青春热血标榜自己,有人选择将自己抛掷于社会大染缸,各有各的代价,各有各的理由。我们总习惯将目光瞄向成功者,但成功故事带给我们的不该只是虚幻的自信,而更多的应该是为梦想前进的动力。在大学的三年,我也曾错失梦想,因为考试失利灰心失落,也曾刻意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而过度小心翼翼,但犯错并不可怕,也并非不可原谅,情绪波动也属正常,也最终教会我自我调整。回想大学里的这三年,最让人感觉失落的无非是专四的低分,可以称得上严重失常发挥。感觉当时大二的自己,进入了类似与高三高压、高强度环境下的学习状态,浮躁与慌乱,题海战术下对自己心态不断地打压,一切对归结与自己太看重结果。在成绩出来后,面对低分,自己失落了好久,身为英语师范生,专四的成绩其实算得上是一份分量很重的成绩单,但自己却表现如此失常。此次滑铁卢一战后,我也难过了好久。但最终也想明白,再纠结再难过又有什么用呢,都已经发生了,能够改变的只有当下。于是,我告诉自己,静下心来,让自己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英语,充实自己。我不再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地那么死,那么具体到某一门,而是要求自己更全面地吸纳,重视过程,看轻结果。这次获得国奖,说实话,取得国奖是自己大一以来的目标,在刚进入大学时,心心念念要取得,但是可能有时就是因为太在意,才会失意。大

一、大二两个学年,我都与国奖因为一个名额擦肩而过。因此,我在进入大三时期,其实已经看淡了,一心想着让每一科的成绩都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然后背负着这样的要求度过一个学期,实在太疲惫了,而当结果不尽失落如人意时,也会造成过度的失落。何必不给自己少一点压力,让自己能更专心地去脚踏实地呢?

大学里的冗余时间很多,一路体验、一路思考,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寻找自己对生活热忱追求的本质。一项循规蹈矩的我,在大学里找到了可以释放本我的空间与舞台。的确,人只要被规则奴役久了,就会变成规则的捍卫者,变得死板而不生动,诚然,这与我理想中的自己相悖。况且,世界本不应如此,一个善良的世界,不会用固定的模式给每个人刻模子,不会抑制人选择“该如何生活”的自由。因此,没有人能帮我们选择生活的道路,生活是自己的,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自己去解决。我也曾执迷相信,会有横扫一切的“成功标准”和万精油式的套路,但渐渐那个越来越大众化的我,是我想要的独一无二的我么?并不是,我是一个追梦者,虽然与很多疯狂而执迷的追梦者而言,我走的很小心忐忑,但我也会因为自己在大学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激动,会为之奋斗。曾经的那个眼里只有试卷、练习、考题的书呆子,如今也学会坦然面对偶尔考试的失利,会平复心情,会放下。因为目光在远方,而生活不仅仅只有学习,告别一如既往的单调,当我走出校园,走进另一个从未来过的城市,走近那个大自然,才会真正体会到那种格局打开后的动人心魄的生活之美。

大学的生活就是这样,时而连续几周埋头图书馆,起早贪黑,落寞着把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过完,时而疯狂、执着、不顾一切,短短假期,即使人山人海,也要把文艺的步伐踏上远方的土地。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你若分配得广,必然不能分配得专。而我选择分配得专,与我而言,大学=学习+体验生活。拼成绩、拼实力的套路,虽然有时也会逼迫自己发出无力的感慨,“学霸”一词在他人眼中,有时也不过是给自己的平庸贴金,但是,庆幸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默默打磨自己的机会,因为身边的大学校园里的人生赢家,不就是那样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么?努力终将会被认可,所有的坚持都会换来想要的结果。除了学习之外,我选择体验生活,感觉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奖励,用自己的奖学金和假期的实习工资来旅行,走一趟自己规划的路程,看自己想要的风景。旅途偶有预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也算是对自己应急能力的一种锻炼。若要说遗憾,遗憾自己没有尝试一次交换生,每次有机会,也有纠结,但最终也因为自己不够坚定,或者说不够想去,所以才会连尝试都不曾尝试过。听同学分享在台湾或是香港的交换生生活,那绝对是一段值得让自己毕生值得寻味的记忆。每到一个地方,待上那么一阵子,总会融入当地的生活,学会改变,试着适应,也会认识更多有趣的朋友。虽然可能只是短暂地相遇,也仅仅只是彼此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但人与人的接触,有时浅尝辄止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不是所有的人与事都非得在心上留下很深的印记,否则人生也只会被搅扰得太过拥挤。

时间永远流逝得猝不及防,一晃大学三年已经都成为过去,而现在在高中实习的大四的我,都已经可以写出一份以我自己为主人公的大学简史了。感恩在师大里陪伴我一起成长的每一个同学,点滴快乐的记忆都会成为那段疯狂而无忧日子里最美的点缀,感恩在师大遇见的每一位打动我的老师,让我体验到学术的无穷魅力所在。感恩古色古香的师大老校区,见证了大学里我一路走来,从稚嫩到成熟,并最终送我踏上社会。

下载胡国清优秀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国清优秀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四班胡新义个人优秀事迹(汇编)

    个人优秀事迹八四班胡新义 仰望天空,放眼望去满天繁星,他们为了成为他、优秀的人而努力取得了展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同样我们身边也有耀眼的“星光”。我作为众多“追星族”的......

    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介绍胡立志

    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介绍 泗洪县金锁镇金锁居委会支部书记 胡立志 胡立志,男,1965年1月出生,泗洪县金锁镇人,大专学历,81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入党,现任金锁镇金锁居委会支部书记......

    胡娜事迹简介

    胡娜事迹简介 胡娜,女,汉族,1984年7月2日出生,2004年参加工作。现为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第三中学特岗教师。 2008年7月,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应聘到北京市中山第二实验学......

    【最新】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最新】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胡佩兰事迹观后感 范文1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

    胡清甫简介3.1(5篇范文)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玖源酒业董事长胡清甫先生简介 胡清甫,1963年出生,湖南省宁乡县人,1986年9月就读于湖南大学,主修经济管理专业,1990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学习期间,胡清甫先......

    我爱我书 胡清阳

    我爱我书 二一学校五一班胡清阳指导老师:邵继红 有人说:“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觉得这话一点也不为过。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小书虫”在我读过的众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

    张掖市优秀校长事迹简介—钟旭清

    张掖市优秀校长事迹简介 ——民乐县六坝中心小学钟旭清 钟旭清,男,现年39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民乐县六坝中心小学校长,曾先后被评为民乐县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

    胡斌等烈士事迹

    胡斌等烈士事迹中间这座烈士墓,安葬的是胡斌同志。 胡斌烈士,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在鄂、豫、皖地区红军游击队当战士。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