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为什么提出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这一问题
(一)从宏观上看,我国已经发展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县域经济将会实现长足发展。县域是沟通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点。在国民经济体系架构中,县域经济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更是提出“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近几年来,山东积极实施“扩权强县”政策,推行“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人口和GDP占到全省的95%和79%以上。目前已有20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其中14个县财政收入过10亿元。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行拓展县域经济,加快自身有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十五”期间山东农行进行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金融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经营战略必须再次调整。“九五”时期(含)以前,农业银行的经营重心主要在县及县以下。“十五”期间,为迅速扭转全行客户结构差、资源配置效率低和经营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山东分行对经营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制定并实施了以重点产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为主要内容的“四重策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对改善山东分行的经营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全行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在“十五”时期实施“四重策略”是完全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县域农行无论是网点、机构、人员,还是业务总量、经营效益等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从重点调研的临沂、潍坊、烟台市分行情况来看,2005年末非扁平化支行营业网点、人员、存款和经营利润分别占到83.3%、73.4%和78.5%和81.7%。随着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县域金融资源也会快速膨胀,必然会成为各家金融机构渗透、竞争的重要阵地。在县域,农行的优势比工、中、建行和信用社更加突出:与工、中、建行相比,我们的网点更加普及,机构遍布城乡,服务县域客户的能力更强;与信用社相比,我们的网络优势突出,存款通存通兑,汇款漫游全国,服务层次更高。因此,农行在县域理应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转型,重点突破零售业务,为县域农行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今年,山东分行把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确定为“十一五”时期全行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金“脱媒”趋势加剧,各家银行对大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客户维护成本越来越高,综合回报率不断下降;传统信贷投放市场开始萎缩,信贷投放增长率明显下滑,贷款增速远远低于存款增长态势,银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过剩。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调整经营结构,推进经营转型,实现收益来源多元化,成为了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也制定了许多措施,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经营转型的指导下,各家银行都在努力寻求新的业务和效益增长点,不约而同地把视觉移向县域经济内,积极抢夺县域中的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并且发展迅速。从调研情况来看,我们在县域经济的初步竞争中,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县域经济中零售业务资源丰富,全行提出经营战略转型,重点突破零售业务,为县域农行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县域农行应该尽快明确定位,理清思路,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努力成为县域零售业务的主体行。
(四)从国家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来看,农业银行不可能完全撤离县域经济。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很明显,国家一直把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来看待,目前更是把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一并进行考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农业银行将不可能完全撤离县域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做好县域经济和县域农行这篇文章。
在调研中,部分行和一些同志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我们当年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并不是非常成功,并留下了巨额的历史包袱,至今县域农行不良贷款的比例还是普遍偏高。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内部看,当年农业银行还没有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政策性的业务占比较大,专业银行的特征还比较突出,对资产质量和利润的追求还没有成为全行经营的主要目标。从外部看,县域经济的计划性特征比较明显。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行为主体,居民的金融意识比较淡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农业银行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现代金融企业,再加上国家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我们认为,目前农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与过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分析为什么要重视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正视目前县域农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一是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各级行对拓展县域经济的认识不够统一,对县域经济介入什么内容及怎样介入等,没有搞明确。不论是经济发达的县域,还是欠发达的县域,农行能作为什么,不能作为什么,既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措施。二是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十五”期间,各级行集中信贷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重点拓展省、市分行所在城区和重点大客户,对县域经济、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关注相对较少。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有效地信贷介入县域经济的渠道和机制。从调研三行的情况来看,“十五”期间,县域农行增量存款占比73.8%,而增量贷款占比仅为69.5%,如果剔除省、市分行直销的重点法人客户贷款,其余贷款增加得更少。在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上,县域农行发展更是受到限制,营业场所改造和电子化投入不足,人员老化并严重断档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农行的形象。三是市场营销能力弱化。近几年来,我们对县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主要是拓展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拳头产品非常缺乏,市场营销队伍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充实和锻炼,再加上信贷政策、制度与业务流程存在一些瑕疵,我们的市场营销能力与其它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形势十分严峻。四是风险防控能力比较低。在处理风险控制和发展的关系上,无论是观念还是方法上都还不到位,存在单纯地就风险而控制风险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农行的正常发展。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各级行必须把支持介入县域经济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高度关注,深入研究,加快推进。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县域农行的市场定位,完善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强化产品和业务创新,切实增强县域农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扎实推动县域农行发展,为实现全行由盈利大行向经营强行的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关于加快县域农行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市场定位。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对其核心业务或产品、主要客户群及主要经营区域的认识和确定,是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而进行扬长避短的选择、确定“客户——区域——产品”最佳组合的系统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的战略。从县域经济发展、客户资源以及农行网点布局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明确县域农行的市场定位必须坚持“宏观控制、总体把握”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一,宏观控制,总体把握。无论哪一类型的县域,其市场定位要基本统一。在客户定位上,要以县域中小企业和优质个体工商户以及城区的机构类客户为主,中小企业是发展的重点。在产品定位上,以零售业务为重点,包括零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尤其是银行卡、电子银行、理财业务等。在区域定位上,以县域城区、各类经济园区和经济发达重镇为主。
第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既有全国百强县,也有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县域农行的业务经营定位,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客户资源等情况,实事求是地研究确定,使其发展更加贴近县域经济的实际,更加贴近支行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1、经济强县农行要实施全面发展战略。对于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要全方位介入。积极营销存款资源相对富集的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较强还款能力的重点医院、高级中学和优质房地产项目。对于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政府诚信度较高的县,可以适度介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对于经济发展一般县,在重点抓好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同时,适度介入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资产业务,积极营销存款资源相对富集的各类机关事业单位、重点县医院,审慎介入高级中学和房地产项目,严禁介入基础设施项目。
3、对于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仍以营销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清收不良贷款为重点,审慎介入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县医院、高级中学的资产业务,严禁介入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理顺零售业务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统一的零售业务经营管理部门,统筹全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从我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零售业务分布于多个部门,个人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和农业信贷部都有零售业务经营管理职能。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市场细分、产品研发和政策措施不协调,是我行零售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为此,建议成立统一的零售业务经营管理部门,统筹全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要以个人业务部为主体,整合房地产信贷部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和农业信贷部的小企业信贷业务,成立一个“客户群体明确、工作职责清晰、管理幅度对称、上下级行对口”的零售业务部,统一负责全行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第二,自下而上积极推进零售业务事业部制管理。零售业务垂直事业部制是一个大的趋势。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零售业务垂直事业部制改革”。工商银行也在积极探索进行零售业务垂直事业部制改革。从行内外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建议自下而上地进行零售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第一步,以县域农行零售业务部为依托,将县域的客户经理集中管理,组建县域农行“零售业务事业部”,按照经营业绩进行考核。第二步,选择部分市分行进行分支行零售业务垂直事业部制改革试点,重塑零售业务的组织架构、业务和管理流程,实现零售业务的专业化营销、独立化运作。第三步,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分支行零售业务垂直事业部制改革,逐步提高垂直化管理的程度。
(三)提高县域农行快速发展零售业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在重点法人客户上收省、市分行直销以后,零售业务就成为了县域农行的主体业务。在县域经济成分中,以小企业客户、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且资源丰富。同时,零售业务因客户联系广泛、直接,对银行公众形象影响很大,对于带动其它业务的发展,尤其是银行卡、电子银行、国际结算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县域农行在客户的营销上,首先要面向全辖的公务员,银行、保险、税务、电力、电信等行业的职员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进行产品开发,努力挖掘他们的各种消费需求,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其次要重点营销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研究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市场,认真把握目标客户的主体特征和需求变化,积极寻求市场营销的突破口,努力提高发展零售业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各类经营资源的配置上要给予适当倾斜。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农行将成为全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基础。各级行要在信贷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上,适当向县域农行,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县域农行进行倾斜。在信贷资源配置上,要区别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切块下达经济资本和信贷计划,适当降低零售业务的经济资本系数,引导县域农行加快发展零售业务,特别是零售资产业务。在财务资源配置上,适当增加县域农行在固定资产、电子设备、网点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加大零售业务与业务经营考评的挂钩力度,使零售业务发展较快、贡献较大的县域农行能够得到更多的费用资源。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要适当放宽人员进入渠道,统一招聘一批金融、营销类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县域农行,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使其尽快成为县域农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主力军。县域农行也要从全行优选零售业务客户经理,努力提高冲击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市场的能力。
第三,按照“更加贴近基层营销需要、更加贴近市场发展变化、更加贴近客户实际需求”的原则,加快产品、业务的改造和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在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小企业的信贷准入门槛。完善指标体系,如在偿债能力指标中增设担保能力指标,没有充足的抵(质)物,但能够提供符合我行要求的担保,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值。改进评级授信办法,对财务制度健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的,可按照现行的办法进行评级授信,对于其它情况,根据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情况,结合销售收入归行情况进行评级授信。二是修订完善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管理办法。适当降低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客户的准入标准。减化个人客户入库、评级授信和贷款审批程序。将不符合小企业信贷准入的小型公司类客户,纳入到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客户中进行管理。三是强化产品和业务创新。要加大对非经营性优质个人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公务员、医生、教师等收入稳定的阶层,要加快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尽力满足他们合理的信贷需求。加快理财业务创新,重点在理财产品开发和组合应用上下功夫。选择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的经济强县,积极创新担保方式,重点支持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特色资源优势的旅游项目。(四)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营销效率。许多支行反映,我们一些业务,特别信贷业务审批环节过多,办理时间较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优质客户的不满。建议按照“严授信、宽用信”的总体要求,加快改进我们的信贷业务流程,提高对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服务水平。对于小企业用产权清晰、易于变现的房地产设定抵押的单笔一定额度以下的信贷业务,可先不评级授信,直接由经营行客户部门调查,信贷管理部门审查,有权审批行审议,有权审批人审批的程序办理。对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信用等级AA级及以上、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小企业办理保证担保方式信贷业务时,允许授权经营行按照客户部门调查、信贷管理部门审查、贷审会审议、有权审批人审批的流程办理。对于一些经营稳定、资信良好、长期合作的客户,可以适当延长授信有效期。对于鼓励发展的引导类贷款,包括打包贷款、消费贷款和国际贸易融资等低风险业务,适当增加对基层行的转授权,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效率。(五)完善对县域农行发展零售业务的考核机制。目前我们对县域农行的考核,还没有把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区别开来,引导县域农行重点发展零售业务的作用还不够突出。建议抓紧时间建立完善县域农行发展零售业务的考核办法,紧紧围绕零售业务设计二级分行对县域农行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资源与零售业务的挂钩力度,推动县域农行加快发展零售业务。同时,建议一级分行对支行进行统一考核,统一排名,并拿出部分费用和效益工资与考核挂钩,以提高支行发展零售业务,争取各类资源的积极性。一级分行要尽快对支行进行等级行评定,根据各支行的业务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确定不同的等级行,根据支行的等级确定不同的信贷转授权限。
(六)对部分经济强县支行实施“穿透式”管理。经济强县金融资源富集,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必须在政策措施、授权授信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充分调动他们发展的积极性。一是明确“穿透式”管理行的范围。以一级分行对支行的等级行评定结果为基础,参照各行所在县域的GDP、地方财政收入、当地金融资源状况等,取前10名作为一级分行的“穿透式”管理行,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明确“穿透式”管理行的有关政策。提高“穿透式”管理行的级别和待遇,对确定为“穿透式”管理的县支行,视为准二级分行,行长享受二级分行副行长的级别和待遇,参加一级分行的各种会议。增加零售业务信贷审批权限,将对二级分行的权限全额转授到“穿透式”管理县支行。利率定价权享受二级分行的权限。单独切一块费用资源,制定专门的办法,用于“穿透式”管理支行的网点改造、电子化设备和市场营销方面,以提高营销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镇域经济调研汇报
关于镇域经济、“两田制”清理、减轻农民负担、劳动力转移方面 的基本情况与下步打算
一、镇域经济情况(农业部分)
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中心,坚持“两调两转”,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两调”:一是调整工作着力点,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地产品市场和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8种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了产地认定,34种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经济合作组织70个。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着力调强以花生、瓜菜、桑烟为重点的种植业,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县花生、瓜菜、桑烟、林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5个,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00个,使全县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分别达到**个,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36%。“两转”: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立足我县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各类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带动基地*万亩、农 户*万户。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组团式”、“整建制”劳务输出,1-4月份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注意选准劳务站建设、拳头项目建设和农民工培训三个切入点,不断扩大输出规模,每年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多人,增加财政收入*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镇”。
困难及问题:主要是严格的土地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着突出矛盾;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能力弱;农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等。
下步打算:农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必须抓住农业这个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上,把调整的方向放在市场需求上。粮食生产,要以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重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并加强良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蔬菜生产,要在稳定蔬菜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反季节种植 和设施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档菜、精细菜,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出口创汇品种。茶叶生产,要努力扩大生产面积,争取新增茶园面积*亩。桑烟生产,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并适度扩大桑烟面积。花生生产,要进一步提高花生区域化布局水平和加工增值能力。同时,调优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
(二)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扶持与新上并举。一方面,抓好****等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扶持,在积极争创市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申报1—2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内每个乡镇要新上一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能再有农业龙头企业空白乡镇。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坚持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围绕蔬菜、花生、畜牧、林果等产业,抓好****等一批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内农产品集散市场和大购大销、深购远销的外埠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县外、省外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植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 程度。”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继续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争创工作。二要注重市场开拓,充分发挥现有品牌的作用,提高现有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实现品牌效益。三要在继续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工作,使基地农民自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四)继续加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项目的争引、实施和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继续突出农业项目开发建设这个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将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农业项目争引工作。一要抓好项目争引。突出农业综合开发这个重点,积极组织筛选项目,搞好论证,建立项目库,走出去,引进来。二要搞好在建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新机制,确保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质量;落实好结构调整的各项建设内容,提高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农村沼气集中联户供气、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业发展亮点,以点带面,促进项目区上档次。
二、两田制清理(土地延包)情况
我县有**个村有延包任务,占总村数的85%,需延包面积**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4%。截至4月底,全县已有*村完成了延包任务,延包面积*万亩,分别占75.6%,79.9%。
在具体工作中,我县突出抓了“三公开、两监督、一调度”的措施。一是推行了“三公开”。即延包面积、延包标准和延包程序向群众公开。土地延包之前,各乡镇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将每个村的土地总面积、已延包面积、未延包面积、机动地面积和参与延包的总人数及已分配土地情况全部向群众公开。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力、地况和投入情况所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标准以及延包的具体程序,详细地进行了张榜公布,确保每个群众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二是推行了“两监督”。即邀请老干部、群众代表进行监督,同时实行社会监督。各村从土地丈量、面积折实、土地定级、制定方案、划分地块到抓阄分地、签发证书的全过程,都邀请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充分发挥老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坚持党的政策和秉公直言的监督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依赖和认可。同时,各乡镇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广大群众的跟踪监督作用。三是推行了“一调度”。我县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包村进行调度督促。同时,各乡镇针对各村不同情况,划分了好、中、差三类村庄,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在村级班子领导能力强、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中,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中等村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给每个村庄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并及时进行调度,对没有按时完成阶段工作计划的,及时进行督促。对出现问题的,迅速派驻工作组,帮助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完成土地延包的,组织村集体及时与农户签定了《土地经营权证书》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了《农民负担卡》和《农业税完税证》,并进行建档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档案化管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了推开一个,成功一个,巩固一个。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已完成“两田制”清理的村都是工作好做的,剩余村庄存在问题较多,操作不当易引发矛盾和上访,需慎重对待;二是个别村庄因经费运转困难,仍打土地主意;三是后续工作较多,已完成的有存在机动地超标、经济园林未处理以及没签合同、没变更经营权证书等。
下步打算:一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两田制”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针对我县瓜菜、畜牧、桑烟各种经济园林等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占到了很大比重,同时也是这次需要延包的主要部分,按照“既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又要保护发展优势产业”的延包工作原则,在严格执行土地延包政策的前提下,重点保护已发展起来的瓜菜大棚、养殖小区和经济园林,避免因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而导致毁棚、毁园等现象发生。给予原承包户“四权”政策:即优先延包权、流转延包权、以退顶分权、优先承包机动地权,这样群众容易接受,又保护了优势产业。二是切实搞 好土地延包后续工作的完善,主要是清理尾巴,建立台账及相关制度等。三是切实重视土地延包引发的来信来访事件,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化解土地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减轻农民负担情况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降低农业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二是将*万份全省统一负责制的农民负担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并严格按卡征税。三是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管理。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范围、程序、标准和议事规则,禁止将“一事一议”筹资变成固定收费项目,实行上限控制,筹资额每人每年不准超过15元。四是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即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乡镇部门仍有乱收费现象,部分村庄报刊订阅超额,存在各种赞助、捐款现象。
下步打算: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三是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要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四是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五是严格执行取消农村“两工”政策。六是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
四、劳务输出情况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搞好劳务输出,努力把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县内转移*万人,县外转移*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和增长部分,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坚持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二次创业”,着力培植壮大了农用车、石材、纺织、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了农民增收空间。其中,农用车行业形成了以**为龙头,以*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主要配套厂家,以遍布乡镇的*家配套企业为辅助的产业链条,从业农民达*万余人。全县石材加工业户已达*多家,从业农民工*万人。工艺品加工业以***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一定规模的加工点20多处,从业农民2万多人。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乡镇、村庄、集贸市场从事餐饮、商贸、运输、加工等行业的个体工商经济以及进行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商贩,均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4%。
二是努力搞好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县外转移。大力加强了劳务输出基础建设,坚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 “六到位”,设立了**劳务合作办公室,在全县*处乡镇加强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县外建立了**个输出基地,形成了“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管理服务体系。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落实了外出务工“两证一卡”制度,对务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依法为劳务人员争取调资、保险、工伤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权益。特别是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充分利用县农广校、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共投资*多万元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阳光培训项目等技术培训,举办定向培训班*余个,涉及十几个热门专业,培训人员达*多人。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就业环境。县里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允许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门槛,做到了“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工种限制,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行政审批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体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和户口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取消农民工子女入学借读办法,建立就近免费入学制度,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力。目前,我县先后精减就业审批项目11项,清 理就业收费项目20个。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基本养老保障扩面工作,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逐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下步打算: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出去,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今后,我们将转变服务观念,把加强农民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依托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切实组织好农民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第三篇: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第四篇: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一、现代农业型乡镇 三大产业蓬勃发展。蔬菜产业: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达0亩,其中核心区大棚蔬菜面积4000亩,已创建桃花、绿康两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在滁州龙蟠大道建立绿康公益性菜场一处,直销瓜果蔬菜。如今正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桃花蔬菜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品牌”的要求,已与宁供集团和众彩集团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月供净菜100吨。瓜果产业:全乡瓜果面积发展到23000亩,其中油桃8000亩,瓜果15000亩,今年新增瓜果、桃树面积6000亩;仰山村被省农委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
80%的土地种植油桃,亩均纯收入5000-6000元。畜禽养殖业:充分利用长山片的大面积山场扩大畜禽养殖的范围、规模,全乡年出栏猪、牛、羊百头牲畜以上达30户,年出鸡、鸭、鹅万只禽产品以上达10户。成立三家规模以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2家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引领养殖户扩大养殖业规模。旅游业风生水起。利用长山林场、止马岭、东寺港水库;大港水库、屯仓水库上游;张山特色狗骨头饭店;蔬菜大棚种植区;经济果林示范区;生猪养殖示范区;水禽养殖示范区;312省道意农生态农业园;长山东升生态林业园等旅游资源,打造“四季美好张山”,开发以“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品尝瓜果、秋季分享收获、冬季温室采摘”为主的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乡首届桃花节、乡首届采桃节,“中国滁州桃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充分展示了张山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果,提升了张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县内外引起广泛
关注。
林下经济正在崛起。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全乡森林面积已发展到12700亩,其中国家保护公益林400亩、生态用材林5000亩、经济林7000亩、花卉和苗圃300亩,为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乡镇主要指标
乡镇农业总人口25039人,乡村从业人员13408人。
产业发展情况:全乡企业数44个,其中工业企业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截止6月底完成9354万元,截止7月底预计完成1108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截止7月完成3030万元。
财政收入:截止7月完成地税372万 学校数量:初级中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小5所,教学点3个。农民纯收入:10650元 特色养殖和种植情况:以蔬菜种植、瓜
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三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意农园和桃花蔬菜基地共新增养殖水面400亩,用于养殖无公害泥鳅、龙虾等。
三、主要发展思路和工作经验 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两篇文章:一抓常规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抓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美好乡村。提升三大产业:蔬菜种植业;林果种植业;禽畜养殖业。打造四季美好张山: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品偿瓜果;秋季分享收获;冬季温室采摘。工作经验: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资源、地缘等优势,巩固提高现有的瓜果、棚室蔬菜产业。一是在坚持品种多元化的基础上,巩固提升传统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打造特色品种,重点引进适合在我乡种植的、经济效益好的品种,目前正在推广种植10新品种;二是通过强化职能部门的技术服务,提
升全乡蔬菜生产水平,加大无害化、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检测。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桃花蔬菜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品牌”的要求,重视打造产品形成品牌,重视包装产品宣传品牌,借助“桃花”、“徽来阳”两个蔬菜品牌,着力抓好蔬菜产品加工,打造优质高档的蔬菜品牌。
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按照“产业化发展兴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产业发展”的思路,乡加大投入,“借市兴城”,以集贸市场推动小城镇建设,由县二建公司投资7300万元的张山集贸市场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彻底改善乡集镇面貌,对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划,建设美好乡村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生态宜居村庄美”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将美好乡村建设同文明创建相结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重点突出桃花、苟滩、张山三个中心村建设;治理改造张郢、胡庄等10个自然村。
强力招商,推进工业化发展。
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建设、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多项措施,在培育三友木业、华阳玻璃、安徽长石等乡域企业上规模的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强力招商,引进的滁州石材制品项目已签订意向性协议,康健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和文辉混凝土项目已建成投产,由县二建公司投资7300万元的张山集贸市场项目已完成规划、立项、申报工作,“意农园”项目和石固山现代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精心包装,打造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 以乡万亩桃花、瓜果、养殖基地、冬暖
式蔬菜大棚的特色产业和山水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春季赏花踏青:春季在千亩桃花盛开和万木变绿的季节,由政府牵头,举办桃花节、大型文艺演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积极与旅行社对接,打造“春季赏花踏青之旅”。夏季品尝瓜果:夏季在油桃、紫叶李、香瓜、西瓜、葡萄等上市季节,实行对外开放,通过举办“采桃节”,引导市民来果园、瓜园现场采摘瓜果。秋季分享收获:秋季在观赏东寺港、止马岭等自然风景的同时收获山芋、花生、板栗、草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并进行现场野炊。冬季温室采摘:在桃花蔬菜基地千亩冬暖式大棚内亲手采摘冬季西瓜、黄瓜、果品西红柿等特色反季节蔬菜。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乡本级财政收入薄弱,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艰巨;发展工业企业用地指标存在局限,难以形成产业链。
二是农业产业化步伐有待加快,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意识需要转变,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三是集镇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低,人气不旺,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较薄弱,农村发展缺乏大的综合项目支撑。
五、要求和建议 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示范区,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动力。乡人民政府 8月7日
第五篇: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
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
中共XX总支委员会书记 XXX
镇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镇域经济中,镇域专业经济已占有一定比重,现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为此,本人认为发展镇域专业经济是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出路。探讨这一现象,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引导乡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及农村大局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域专业经济的概念及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乡镇经济迅速发展。这种类型的乡镇经济我们把它叫作规模经济或特色经济。镇域专业经济的实质是区域经济、规模经济和特色经济。
和一般乡镇经济比较,镇域专业经济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乡镇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二是主导产业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三是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四是有较高的知名度。凡是专业经济突出的乡镇,一般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
镇域专业经济的发展,一是能有效地解决 “三农”问题,二是能有效地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三是能填补国家经济发展的空缺,四是能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发展镇域专业经济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和区域发展战略。所谓市场定位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产业定位,就是说,产业定位要准,要切合发展实际,符合市场需求。二是指品牌定位。一方面要创造区域品牌;另一方面要树立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形象;同时要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指要及时纠正镇域专业经济发展中的偏差。
2.特新产品的研发和科技推动。一是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进来,避免产业的自然成长和低档次的企业复制,提高区域技术水平。二是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名优产品培育力度,要通过企业和科研开发推广机构,培育一大批拳头产品。三是要抓好产品质量监测。四是要建立健全同行业科技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了解同行业的科技信息和新产品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信息。五是加大财政及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六是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同国际接轨,用科学的管理经营企业。
3.人才战略问题。实施人才战略一是要引进人才,二是要培养人才,三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锻炼人才。
4.区内分工和行业关系的协调问题。镇域专业经济的突出特点就是各个企业的产品相同、相近、相似或者相关连,合理地进行行业分工和合作,以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双赢。
5.撬动整合资本问题。撬动整合资本一是指撬动农民手中的资金,鼓励他们创办企业;二是指鼓励企业通过自我滚动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指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重组,以实现联合。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
四、乡镇政府在镇域专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镇域专业经济的发展中,基层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担当起政府机关应当负起的责任。
1.制定战略。战略是目标、是导向、是旗帜。乡镇政府在镇域专业经济发展中,要把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要确保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在战略的实施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
2.营造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镇域经济发展的保证。在软环境上,首先要结合实际,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协助企业搞好厂群、矿群关系,第三要搞好综合治理,坚决打击“三乱”。在硬环境上,要理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努力改善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环境。
3.搞好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决定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说到底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政府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由领导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良好的服务。
4.树立区域形象。树立区域形象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发展镇域专业经济不仅要在内部发展上做文章,还要在外部形象上做文章,要树立乡镇的产业形象、规模形象、环境形象和信誉形象。
5.把发展镇域专业经济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措施来抓。镇域专业经济是农村发展的好路子,因此,我们要抓镇域专业经济建设,抓出成效,抓出农村工作的新面貌,通过走镇域专业经济的路子,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的产业化,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