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报济宁市“十二五”及2012年中医药科技项目的通知(本站推荐)
济宁市卫生局文件
济卫中医字〔2012〕5号
关于申报济宁市“十二五”及2012年中医药科技项目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科技局,济宁高新区、北湖新区社发局,兖矿集团卫生预防中心,市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字„2011‟127号)要求,自2012年起设立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济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订了《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同时就申报济宁市“十二五”及2012年中医药科技项目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济政办发„2009‟66号),努力提高我市中医药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促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二)立项原则。坚持用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主指导科研创新,改变长期以来遵循西医思路和评价办法的做法。通过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发挥科研立项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各专业交叉融合、传统与现代化相互结合,鼓励中医药科技人员大胆探索,加快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1.重合作。每个项目要有3人以上合作,鼓励与行业企业、高等院校联合申报。
2.重实践。项目立项应围绕中医药工作实践,重临床疗效以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的研究。
3.重成果。项目立项应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重中医药成果与技术的推广。
二、项目单位与申报范围
(一)项目单位。为我市各级各类合法医疗卫生机构,鼓励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特别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共同研究。
(二)申报范围。各地、各单位根据《济宁市“十二五”及2012年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招标指南》(附件2)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做好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实行限项申报,济宁医学院、曲阜中医药学校、市中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不超过10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其他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县市区不超过5项。
三、项目类别及立项安排
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类别包括:年度项目A类(重点项目)、B类(一般项目)以及“十二五”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十二五”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及年度A类项目给予适当经费资助。“十二五”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与年度普通项目不得同时申报。如未获得“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自动参加年度项目的评审。
四、申报基本条件
(一)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各类项目的申请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的能力和精力,有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三)申请项目须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可行,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经费预算合理。
(四)对正在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或三年来市级以上科研立项(包括各渠道项目)后未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的项目负责人一般不予立项。
五、申报办法和程序
(一)申报单位应按本通知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由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者资格和申报课题进行初审,严格把关,并按本通知有关要求填写审查意见,推荐符合条件的课题申报。《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附件3)应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二)项目申报评审费: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不需查新,每项需交纳评审费300元。
(三)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者,请登陆济宁市卫生局网站(htpp://www.xiexiebang.com 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 于佐明 联系电话:3292858
第二篇: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1:
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含课题,以下同)的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和实施质量,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济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卫生局、市科技局遵循依法管理、明确职责、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项目实施管理。
第三条 我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受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委托,负责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的受理、评审、立项、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市科技局负责监督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市中医药学会、市中医研究所经市卫生局授权承担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受理等日常事务性工作。
第四条
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每年集中申报一次,研究期限一般为1至3年。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市卫生局的职责:
(一)建立专家库,组织专家参与项目管理;
(二)建立项目建议库,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进行论证;
(三)联合市科技局发布项目申报通知,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项目及其承担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
(四)联合市财政局划拨《任务书》确定的经费,审核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五)组织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六)审定项目的调整和撤销;
(七)组织项目的结题验收或鉴定。第六条
市科技局的职责:
(一)监督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二)对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鉴定等关键环节资料进行备案管理;
(三)会同市卫生局发布申报通知、申报指南,公布立项项目。
第七条
县(市、区)卫生局、科技局的职责:
(一)负责本地区项目的实施管理;
(二)协同市卫生局、市科技局检查或评估项目执行情况;
(三)按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监督经费的使用;
(四)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随时报告相关重大事项;
(五)协助市卫生局进行项目的结题验收或鉴定。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一)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
(二)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科研条件及约定的匹配经费,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
(三)建立项目档案,定期检查并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提出项目调整、撤销的建议;
(四)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研究成果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九条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一)严格执行项目《任务书》,如期完成约定的目标任务;
(二)负责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按规定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和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五)结题验收和鉴定时提供完整准确的研究报告和数据资料。
第三章 专家评审
第十条 市卫生局设立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以省内(市外)专家为主。市卫生局根据需要遴选专家参与项目管理的咨询、评审、评估工作。专家意见作为项目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一条 市卫生局在组织项目咨询、评审、评估工作时,对专家的具体意见负有保密责任。
第十二条 专家在参与项目咨询、评审、评估工作时应当遵守以下规范:
(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
(二)坚持保密原则,妥善保存相关材料,不复制、不扩散相关内容;
(三)坚持回避原则,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应主动向组织者申明并回避;
(四)不接触可能影响公正性的人员、不收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财物、不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性的活动。
第十三条 建立专家信誉评估制度。市卫生局对专家在项目咨询、评审、评估等活动中的信誉进行评估,作为遴选专家的依据。
第四章 立 项
第十四条 立项一般包括申报(申请或建议)、评审(论证)、审批、公示、签约五个基本程序。
第十五条
市卫生局建立项目建议库。单位、个人可以根据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需要,向市卫生局提出项目建议,经筛选纳入项目建议库。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在库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后适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立项项目一般通过发布申报通知,公开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市卫生局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委托有关单位承担项目。
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者(包括单位或个人)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项目对申报者的主体资格(包括法人性质、经济性质)等方面的要求;
(二)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技术、设备等基本条件以及健全的科技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三)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四)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工作基础。第十八条 申报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发布的项目申报通知所确定的支持方向和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二)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合理的研究方案;
(三)立项依据充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四)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预期可取得研究结果;
(五)知识产权归属明确;
(六)研究经费预算合理;
(七)正在承担市级各类重点(重大)项目者,原则上不重复申报。
第十九条 申报者应填写《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由县级卫生、科技部门审核后,报送市卫生局汇总,并经市科技局备案。
第二十条 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聘请专家,依据“综合评价、公正合理、择优支持”的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推荐。
第二十一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市卫生局审议通过,报请市科技局审定备案后,确定立项项目。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者(包括单位或个人)应与市卫生局签订《任务书》。
第五章 实 施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者(包括单位或个人)应严格按照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实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
(一)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填写《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报告表》,经县级卫生、科技部门审核后,报送市卫生局中医药管理科。
(二)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撤销项目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行科技档案管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对项目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案,并确保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系统。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凡重大变更,如研究计划变更、项目负责人变更和研究方案重大调整等,必须由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卫生局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保持稳定,如有变更,按下列规定报批和备案:
(一)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经调出、调入单位协商同意的,可以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县级卫生、科技部门同意,报市卫生局备案。
(二)项目负责人遇有特殊情况(如病休、出国等)离开研究岗位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所在单位应及时安排合适人选代理,并报市卫生局备案;离岗超过一年以上,所在单位应及时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由承担单位报县级卫生、科技部门审核,并报市卫生局审批。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卫生局有权决定终止或撤销项目:
(一)研究技术路线已不可行;
(二)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三)研究内容已明显落后于国内同类研究成果水平;
(四)匹配经费、自筹经费或其他保障条件不能落实,或违反规定使用科研经费,影响项目正常实施;
(五)由于组织管理不力或其他原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第二十八条 决定终止或撤销的项目,由市卫生局、市科技局联合发文确认,项目承担单位应对已做工作、经费使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总结,报市卫生局核查备案。
第六章 验 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任务书》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任务,通过主管部门向市卫生局提出验收申请。项目申请验收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以下简称《完成情况报告表》);
(二)《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验收信息表》(以下简称《验收信息表》);
(三)项目研究技术资料及反映项目进展的典型照片、图片、图例等。
第三十条 市卫生局于每年上、下半年分两次统一组织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形式包括书面审核、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等。
第三十一条 项目的验收由市卫生局商市科技局组织或主持。主持验收部门应当在验收工作开始30日前通知项目承担单位。
第三十二条 采用会议答辩和现场考察形式进行项目验收的,应当成立验收专家组,专家组由5位以上人员组成,由市卫生局聘任。验收专家组应当在书面验收意见中明确做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
第三十三条 目标和任务已按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第三十四条 验收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需要复议:
(一)目标和任务完成不足90%的;
(二)提供的资料不详难以判断的;
(三)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五条 验收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通过验收:
(一)完成任务不到80%的;
(二)提供的资料、数据不真实的;
(三)擅自修改《任务书》考核指标的;
(四)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
(五)超过《任务书》约定的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事先未提出延期申请的;
(六)超过《任务书》约定的执行年限1年以上未完成任务的;
(七)经费使用中存在严重问题的。
第三十六条 需要复议的项目,由承担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半年内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仍未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请市科技局设立的任何科技项目。
第三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项目研究工作无法继续开展或无法获得预期研究结果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结题申请,经县级卫生、科技部门审核,报市卫生局批准后结题。
第三十八条 通过验收并符合科技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规程》规定的项目,经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鉴定申请,市卫生局会同市科技局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第三十九条 项目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在涉及国家安全、国家重大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等特定情况下,市卫生局、市科技局有权组织保护、开发和应用。
第四十条 项目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被SCI、EI收录)、专著、软件、数据库、模型、专利等。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报奖励时,均应当标明“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和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得作为结题验收材料。
第七章 经 费
第四十一条 项目经费由市级财政中医药科技专项经费拨款、地方和承担单位配套等多渠道构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第四十二条 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应当严格遵守上级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有关规定。主要用于下列开支:
(一)科研业务费;
(二)消耗性实验材料费;
(三)消耗性临床材料费;
(四)仪器设备使用费;
(五)科研协作费;
(六)科研管理费。
第四十三条 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根据项目《任务书》拨付专项经费。项目经费由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按照《任务书》的经费预算使用,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或挤占。项目完成后,需进行经费决算。对违反经费使用规定的,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有权停止拨款、撤消项目直至追回已拨经费。第四十四条 撤销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及时清理帐目,上报经费决算情况和审计报告,同时退回剩余经费。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中涉及到的项目《申请书》、《任务书》、《验收信息表》、《执行情况报告表》、《完成情况报告表》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
对在中医药科技项目实施中取得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以及在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由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将视情况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2012年省科技项目申报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2012省产业技术与研究开发入库项目的通知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发布日期: 2011-12-22
粤科函规划字〔2011〕1760号
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财政局,顺德区经济促进局、财税局,南雄市、紫金县、兴宁市、封开县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决定联合组织2012省产业技术与研究开发资金入库项目申报工作。
本通知所指省产业技术与研究开发入库项目是指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科技研究开发,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请各单位按照要求进行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中央、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拉动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组织实施一批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省科技综合能力提高的科技项目。通过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切实增强我省发展后劲,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须是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基础条件和运行机制良好,资信度高,技术力量雄厚,财务制度健全,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经济依托的单位。
(二)2012省产业技术与研究开发入库项目的申报方式采取网上申报的形式(另有规定的除外),各申请单位必须通过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网站
(http://pro.gdstc.gov.cn)提交项目申报书及可行性报告等申请资料。
(三)各申报单位要按照申报指南的内容要求进行申报,不在申报指南范围内的原则上不予支持;提交申报资料时必须认真选择所申报的“专题名称”与“专题编号”。
(四)鼓励多单位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共同申报。
(五)在研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项的主持人,原则上不能申报新项目;同一主持人2012原则上只能申报1项新项目;严禁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六)申报重点专项入库项目的,应对申报内容进行查新。
(七)引导项目资助主要采取引导方式,申请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八)申请单位应严肃认真、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投资预算,增强可行性,避免随意性。项目申请财政资金资助额度未获得足额批准时,缺口部分由申报单位承诺自行补足。
三、申报程序
(一)注册。已注册的单位继续使用原有帐号进行申报和管理。首次申报的单位在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注册单位信息,获得单位用户名和密码,同时获得为本单位项目申报人开设用户帐号的权限;项目主持人从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处获得用户名和密码,填写个人信息后可进行申报。
(二)申报。各单位和申报人注册后即可通过网络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并在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打印书面申报书一份(另有规定的除外)送交所属科技主管部门。
各地市申报单位将书面申报材料送当地县(区)科技局、财(税)政局汇总后统一送地级以上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单位送交本系统主管部门。
(三)审核推荐。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作汇总推荐。其中各地市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必须由市科技局和财政局联合行文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择优推荐(含推荐项目汇总表)。省直主管部门直接在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申报项目择优推荐,并以正式文件报送推荐项目汇总表至省科技厅、财政厅。
(四)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各主管部门推荐的入库项目进行评审,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并根据科技计划安排择优支持。
四、申报时间
本次组织申报涵盖内容,申报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20日下午5时。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28日下午5时。
提交书面材料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2日下午5时。
五、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省科技信息大楼1楼广东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邮政编码:510033
网站地址:http://
email:
联系人及电话:
业务受理窗口:83163930、83163931、83163932
技术咨询电话:83163338
省科技厅
政策法规处: 陈晓83163915
发展规划处: 袁海涛83163837
条件财务处:卢景昌83163898
社发基础处: 周彧、李穗怀83163889、83163886
高新技术处: 郭秀强83163874
农村科技处: 叶毓峰83163906
科技服务管理处:严军华83163925
对外合作处: 董茗83163865
省财政厅
工贸发展处: 姚林83170361
附件:1.2012省产业技术与研究开发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工业高新技术攻关引导项目申报指南
2012农业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广东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专项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广东省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广东省科普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广东省民营科技园建设和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入库项目申报指南
2.各单位推荐计划项目汇总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四篇:淮北市2013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淮北市2013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濉溪县、各区科技局、淮北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根据《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开展2013淮北市科技计划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项目
(二)科技攻关计划
(三)科技人才培育基金
(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
(五)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申报条件、支持领域、申报材料详见《淮北市2013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本次申报不包括软科学研究。软科学研究采取招标方式,指南另行发布。
三、申报程序
本次申报采取主管部门限额排序推荐、专家咨询、择优竞争立项的方式。项目申报单位按照属地和行政隶属关系申报,由主管推荐部门评审后向市科技局推荐。各推荐部门项目控制数见附件。中央、省属和市直属单位项目单列。
(一)申报渠道
1、县、区、市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项目,分别向县区科技局、市经济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申报。
2、淮北师范大学项目向淮北师范大学科研处申报。
3、中央、省属和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向市科技局申报。
4、医疗卫生项目实行限额申报,三甲医院每家推荐项目不多于5项,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每家不多于2项。
(二)申报程序
申报单位先网上(http://218.22.156.134:8000/login)申报,经推荐部门审核后打印申报书,打印的申报书与相关证明材料装订成册,一式2份。证明材料由申报单位自主选择,要与申报项目密切相关,少而精。
四、申报时间
市科技局对申报项目实行集中受理。受理时间:2012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受理部门:淮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技局二楼东首)。
本申报通知在淮北市科技信息网站(网址:)及政务公开网(市科技局)发布。《淮北市2013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淮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可通过淮北市科技局网站下载或直接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领取。
第五篇: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通科计 〔2012〕12号 通财工贸〔2012〕9号
关于组织申报2012市级
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市开发区经发局,市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中心、三城市”、“实施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和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精神,坚持“支撑主导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条件和环境建设,加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按照“十二五”科技计划体系,现将2012市级科技计划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本市级科技计划将继续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以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智能传感、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新服务业态为重点,在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和重大项目。
对科技孵化器、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联盟的重点项目及“312”产业人才项目给予优先立项,科技资金适当倾斜。
二、组织方式
1、“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项目、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项目、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知识产权专项计划项目和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按本通知要求组织申报。
2、本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中推进项目招标,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招标公告附后,其他招标项目和方案将另行发布。
3、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采取处室推荐、集体讨论、跟踪考察、专家论证的方式组织项目。
4、南通市科技项目库(网址:www.xiexiebang.com)注册(已经完成有效注册的除外),以项目申报用户身份在线填写《科技项目综合信息表》以及所申报计划的项目申报书,必备附件和佐证材料同时上传。具体操作详见项目管理系统申报说明。
3、纸质申报材料统一为A4幅面,包括:《科技项目综合信息表》、《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和佐证材料。所有申报材料按目录顺序装订成册(纸质封面,平装;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一式3份,其他项目一份)。信息表和申报书需在申报系统中生成打印,并与申报系统提交内容一致。
通州区、崇川区、港闸区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地化推荐的项目,科技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负责申报材料的前置审查,在申报书中共同签署审查推荐意见。其他单位的纸质申报材料由其主管部门或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及单位盖章。
4、进一步强化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请各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对2012申报的项目,在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申报单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资信状况、有无应结未结项目、主要内容是否已立项、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等方面进行严肃认真地审查,并形成意见。
5、纸质申报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统一报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地址:南通市科技园1号楼一楼(南通市崇川路58号)。
六、申报时间
1、本科技计划项目采取分次组织,第一次4月15日前;第二次年底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第一次项目2012年下半年下达,第二次项目2013年上半年下达。
2、网上申报上传时间:第一次申报3月15日至4月15日。纸质材料受理与网上申报同步进行,逾期不再受理。项目主管部门纸质申报材料汇总报送时间: 第一次,4月16日至19日;第二次,年底(时间另行通知)。逾期不再受理。
招标项目受理时间要求见相关招标公告。
七、其它申报注意事项 1、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起始时间统一填写为2012年7月,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2、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收费。
3、以上事项为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共性要求,各专项计划申报要求见附件。
请各单位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各类市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综合业务咨询、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联系电话:85128885;
(2)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科技平台、科技服务业,联系电话:85128875(3)“瞪羚企业”培育,联系电话:85128881;(4)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应用研究、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联系电话:85128891;
(5)产学研协同创新(招标)、国际科技合作,联系电话:85128886;
(6)知识产权专项,联系电话:85128868;
(7)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联系电话: 85128894。
附件: 1、2012市“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指南 2、2012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指南 3、2012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科技项目指南 4、2012市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指南 5、2012市科技平台建设项目指南 6、2012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项目指南 7、2012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项目指南 8、2012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 9、2012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10、2012市知识产权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11、2012年南通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招标公告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项目
通知
南通市科技局,南通市财政局 2012年2月16日印发 附件1:
2012市“瞪羚企业”培育计划
项目指南
一、支持重点
本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壮大一批能够支撑南通未来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
1、重点领域
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作为科技扶持的重点方向。
2、支持对象
列入南通市“瞪羚企业”培育工程的培育企业。对实现“瞪羚企业”培育协议目标的企业择优补助。
二、申报条件
(一)科技项目
1、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资信等级和相应项目资金筹措能力;
2、单位法定代表人综合素质高;项目技术负责人业务水平高,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和水平;项目第一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具备申报项目领域的研发经历和实绩。
3、申报项目产品应为企业主产品或经项目实施成为企业 主产品,项目技术应形成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
4、项目完成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瞪羚企业”实现目标补助
1、企业编制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2、企业实现了2011“瞪羚企业”培育协议约定的目标。
三、申报材料
(一)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材料
1、南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瞪羚企业”培育计划);
2、企业上一及最近一个月财务报表;查新报告。
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专利证书、环评证书、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合作协议等。
(二)企业发展规划补助申报材料
1、“瞪羚企业”发展规划;
2、经审计的企业上一的财务报表;
3、能证明已实现规划目标的其他材料。附件2:
2012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
科技项目指南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江海英才计划的意见》及其实施办法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引进和集聚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来通创业,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推动南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一、支持重点
科技领军人才所实施的创业项目应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技术政策支持重点方向,属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我市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类产业,以及船舶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重点转型升级产业,项目目标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有望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
二、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应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在我市市区创办注册的科技型企业,其注册实收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
2.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参股人应是符合《南通市江海英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通办发[2010]9号)相关条件,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的创业人才(团队)或获省资 助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以及人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和院士领衔的创业团队,硕士及以上学位,一般应3年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历,曾在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关键岗位取得过较突出的业绩或属于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特殊优秀人才可适当放宽)。
3.创业项目依托的技术成果属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目标产品或服务能够填补国内空白。
三、组织方式
已创办注册企业的项目,经所在地科技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提交市科技局;拟来通科技领军人才的创业项目可由本人直接通过网络提交材料。申报材料包括:
1、《创业计划书》、《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
2、相关资格、业绩、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复印件一份;
3、有效身份证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科技领军人才与创业载体签订的合同复印件一份;
4、相关辅助证明材料,包括专利证书以及授权后缴纳年费发票复印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和软件所属领域情况说明,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及其他证明材料。
上述复印件需经所在地科技部门核实原件后加盖公章。附件3:
2012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科技项目指南
着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显著的创新药物,促进生物催化技术在化工、食品、医药、能源和环境等行业的应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系列化,推动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专项分为指令性项目和指导性项目。指令性项目市本级财政科技资金给予一定额度的扶持,指导性项目实施资金全额自筹。
一、支持重点
1、技术研发类项目 ⑴新医药
①现代中药。重点支持南通名特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基于南通名医名方的现代中药研制。
②海洋药物。海洋资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海洋生物活性分子研究开发。
③生物技术药。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新型疫苗、小分子干扰核酸(siRNA)新药、干细胞治疗技术及产品等。
④化学新药。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大品种药物的新剂型、新工艺和新用途开发;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开发。
⑤生物试剂。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灵敏、低成本诊断试剂;用于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的关键生物试剂。⑥医用材料。面向组织和器官再造、神经修复等临床治疗需要的高技术医用生物材料。
⑦医疗器械。适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多功能、小型化、智能化数字诊疗仪器设备。
⑵生物技术
①生物基化工产品、发酵产品、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②沿海滩涂非粮能源生物产品、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
③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动物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
④生物源新兽药和新制剂研究与开发。
2、证书补助类项目
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2/3期临床试验批件的项目。
⑵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的项目。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文、并在南通本地域实施生产的项目。
3、产业化项目
符合技术研发类项目研究方向,获得国家生产许可的项目,列入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重点扶持。要求为形成生产能力,建设(或扩大建设)符合国家GMP认证的生产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亿元以上产出规模。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是企业的,应具备医药或农药、兽药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资质,产业化项目企业必须获得GMP认证。
2、医院、高校或科研院所应按有关规定具备相应的新药研究开发条件,或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各项条件。
3、申请证书补助类的项目,按照相关办法执行(另行下发)。
4、申报各类项目应附有关有效文件、批件复印件。
5、指令性项目申报单位须是在市区注册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指导性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是市区、各县(市)所属企业及相关单位。
6、鼓励企业与医院、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合作开发。附件4:
2012市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指南
重点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创新需求,在技术、装备、新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及其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转化一批集成配套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推进农业科技创业链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效率。
一、重点专项
1、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1个,规模面积500亩以上,集聚和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新成果。把园区建成资本、技术、设施高度密集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生态化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在全市范围内产生辐射效应。
研究内容:以市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实施基地,围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新模式,开展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种苗繁育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土壤环境生态修复、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的研究及集成示范。
2、设施蔬菜生态化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2-3个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规模面积200亩以上,示范应用8个以上优质蔬菜新品种、4 种以上高效种植茬口新模式、4个以上优质高产安全栽培新技术。全面提升以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设施蔬菜产业水平,其产量、效益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以上,节省用工20%以上。
研究内容:设施蔬菜新品种的开发、引进、筛选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高效种植茬口模式创新与示范,大棚设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大棚设施有关蔬菜品种生产连作障碍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渍化治理等。
二、高效农业关键技术专项
1、新品种选育与地方种质资源创新
研究目标: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高抗逆性、高产或适合高效设施栽培或盐土种植的新品种,在我市以及其他生态适宜地区推广应用,为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及沿海开发提供品种支撑;选育出有我市地方特色的特种经济作物、畜禽、水产优良品种,形成配套高效种养技术规范;开展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动植物的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综合评价与应用,重点支持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并逐步建立南通地方种质资源库。
研究内容:
⑴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围绕我市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利用已有农作物优良育种材料,开展基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组合)并进行示范应用。
⑵设施蔬菜(瓜果)新品种引选及配套安全种植技术研究。围绕我市设施蔬菜(瓜果)产业发展需求,广泛搜集和引进优良 种质资源,选育能明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可替代进口的优质高产抗逆设施专用新品种。
⑶地方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制研究。搜集我市传统地方特色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开展育性、高品质、抗逆等基因的鉴定、评价和分离研究,发现和创制一批动植物新种质、育种新材料。
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当前生产中规模养殖与环境、疫病控防与效益相矛盾的现状,通过畜禽、水产品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探索构建适合我市城郊发展的优质、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形成规范。重点支持优质安全高效饲料等投入品的研制与创新、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快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⑴畜禽、水产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围绕规模化养殖,开展优质安全高效饲料等投入品的研制、适度规模健康养殖技术以及环境控制等技术研究,集成适度规模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⑵动物疫病流行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对重大动物疫病尤其是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病源、流行规律、快速诊断、综合防控技术等进行研究,构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⑶优质特色畜禽、水产新品种(系)或配套系引选。围绕城郊型规模养殖业发展,引进或培育适合市场消费习惯的优质畜禽、特色水产新品种(系)或配套系。重点支持具有南通地方特 色的名特优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选育。
⑷开展标准化鱼池建设新技术研究。开展成本低、操作性强、稳固的池塘护坡新工艺研究,提升设施档次,促进渔业现代化。
3、农业基础设施与多功能农业装备
研究目标:研究农业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制农业装备与设施实用产品。
研究内容:
⑴农业装备数字化、自动化、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 ⑵农业装备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制;
⑶农业装备与设施实用产品研发:包括农林作业动力装备的研制,农林作业装备(包括耕作、施肥、收获等)的研制,仿生智能作业机械研发,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生物质集储和加工利用技术装备研发,优势农产品产后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重点支持小型农林作业设备、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和优势农产品产后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
研究目标:重点研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研究内容:粮油精深加工技术研发,蚕蛹、银杏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畜禽肉制品、禽蛋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四青”作物、蔬菜贮运保鲜技术研发、农产品产后减损及绿色贮运技术的 研发。重点支持:
⑴粮油产品等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
⑵蚕蛹、银杏等特种产物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⑶畜禽肉制品、禽蛋制品精深加工。
⑷“四青“作物、蔬菜的贮运保鲜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
5、沿海特色农业
根据我市滩涂、沿海农业特色,重点开发耐盐碱植物新品种培育及其种植技术、滩涂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浅海养殖新品种及其新养殖模式研究与开发、水产病害防治技术。
⑴耐盐碱经济植物新品种引选及规模化种植技术研究。⑵海参、海水鱼等特色海洋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⑶条斑紫菜浅海养殖开发技术。
⑷新型海洋水产集约化养殖系统及配套技术。⑸滩涂经济贝类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的研发。⑹重大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三、申报要求
1、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市区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机构。产业化类项目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鼓励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或示范村共同申报。
2、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计划项目实施周期一般2 年(新品种选育项目不超过3年)。
3、将在上述各重点专项中选择符合 “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扶持要求的项目,组织强农惠民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
附件5: 2012市科技平台建设项目指南
着力围绕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提升发展创新平台等重点工作,创新管理,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备购买,以及科技平台的运行补贴等。
一、项目类型:
1、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开放性、专业化特点的面向产业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面向社会事业的资源共享型公益科技服务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主要面向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国家和省级园区、基地、创新型乡镇、现代农业科技园等,依托科技服务机构、高校院所以及行业协会,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升级,开展研发设计、分析测试、试验验证等系列化的技术服务,新建5个左右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鼓励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和在通高校院所联合市内龙头企业共建平台。对市区已建并通过验收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绩效考核,考核为优秀的给予运行补贴经费支持。县(市)申报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有较强创新服务的技术力量,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服务队伍,新增投资(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研发服务场所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2、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针对高技术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应用基础、高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技术制高点,聚集和培养重点领域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优先支持在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共建的重点实验室;优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合作,引进一流创新团队在我市组建的重点实验室。
申报条件:参建企业应为我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拥有较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企业上年销售收入不低于3亿元、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参建高校院所需拥有该领域核心技术,有相应的发明专利,有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有多名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实验室新增投资(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500万元,研发场所独立集中,实验室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县(市)申报的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
3、企业研究院 围绕我市7大战略新兴产业和6大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准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的领域,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研发设施、人才队伍国内一流的标准,支持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基础,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业绩突出,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重大研发平台(企业重大研发机构),切实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为我市具有较大规模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院长及创新团队;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上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新增投资(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4000万元,研发场所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财务上能做到独立核算。对条件基本成熟的新建重大研发机构,给予立项和经费支持;对产业方向明确,地方积极性高,基础条件还有待完善的拟建重大研发机构,经论证后,可先挂牌启动建设,建设期满经验收合格后,给予经费支持。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县(市)申报的企业研究院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
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鼓励和支持大中型本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后备企业)建设独立的企业研发机构,以提升工程化创新水平。产学研联合组建的优先支持。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承担过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发明专利不少于1件(或有5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开发新产品一般不少于2项。(2)拥有一支与主导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不少于5人;建有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3)必须有相对集中的办公和研发场所和研发、工程化试验等设施条件,场所总面积一般不低于500平方米。(4)有稳定的研发经费投入(工程中心建立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制,对研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上年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开发新产品、新成果、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6)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完善的配套内部管理制度和开放运行机制,设有5人以上的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活动正常。
市级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原则上须经过(县)市、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
县(市)企业申报的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
二、组织方式:
市直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查推荐,其他单位一律由所在地科技局审查择优推荐。
附件6: 2012年南通市科技服务业发展
计划项目指南
贯彻落实《南通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年)》以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文件中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抓住现代服务业整体推进的机遇,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为主线,加快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科技服务品牌,加强对各类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的培育,扩大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创新,推动市区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跨越发展和集聚发展,使科技服务业成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支持对象为市区内专业从事科技服务的法人机构,从事业务主要包括提供研发服务外包、技术传播转移推广、科技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资源服务以及新兴专业技术服务等。
一、支持重点
1、启动科技服务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在各类科技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择优支持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创新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企业)进驻产业园,形成科技服务产业相对集中,创新服务能力强,规模效应明显的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鼓励联合省、市内外优质服务机构与服务资源,围绕行业共性科技服务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科技服务。
2、科技服务机构能力培育
重点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专业性和综合性科技服务,包括技术转移与推广、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科技金融、科技评估、科技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业务;强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做大做强机构体量;鼓励科技服务机构构建区域性、专业性科技服务联盟;鼓励吸引外地科技服务机构向南通转移;引导培育骨干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服务模式及标准,探索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
3、新兴专业技术服务引导
主要支持市区专业从事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设计、IC设计、创意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培育发展南通科技服务业新的业态和领域。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是市区专业从事科技服务的法人机构和企业,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且比较稳定的科技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
2、有明确的服务内容和业务拓展目标,科学、可行的实 施方案,高效完善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3、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从事相关科技服务的良好业绩,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往承担市科技计划无不良信用记录;
4、申报单位自筹经费与申请市经费比例不低于2:1;
5、申请专业化技术服务项目还应具备:有与服务相关联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集成创新,服务对象明确,能够形成产业规模和服务品牌。
三、组织方式
市直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查推荐,其他单位一律由所在地科技局审查择优推荐。
附件7: 2012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
项目指南
围绕南通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社会事业重大工程、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及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以应用为导向,以集成创新为重点,组织实施科技惠民项目。
一、民生科技示范工程
1、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
围绕城市饮用水安全,重点开展长江感应潮河水源可靠性研究,沿江水闸引排控制技术研究,沿江提水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城乡饮用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控制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2、“科技社区”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创新型社会管理建设需要,以社区为载体,针对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集中推进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建设“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的三新“科技社区”,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3、“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关键技术与示范。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技术研究;新老基础设施有效养护的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现代运输组织、物联网等 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智能交通、公众出行服务、公路监测、安全监管、应急指挥、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
4、城市生物质垃圾能源化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开发适合我市秸秆能源利用、有机垃圾处理及能源化、工业有机废渣与废水处理及能源化、生物质液体燃料关键技术。
5、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示范。
开展绿色建筑集成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建筑工业化为目标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二、民生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1、公共安全。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科技需求,开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气象、火灾、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及应急技术应用研究。
2、公众健康。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慢性疾病社区综合干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老年性疾病诊断与干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残疾人及病后功能康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恶性肿瘤及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预防、诊断、综合治疗技术研究;
适合我市城镇社区特点的常见病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规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研究。
三、申报要求
1、申报指令性社会发展计划(市本级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的单位须是在市区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机构。各县(市)组织所属单位申报指导性社会发展计划(自筹资金)项目。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地或技术应用单位,项目第一负责人须是在职人员,并确保在法定退休年龄前能完成项目任务。
2、“公众健康”以医院为单位,组织研发团队申报。南通市医疗卫生领域科研重点建设专科各限推荐不超过5项,除此之外,南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限推荐8项,南通市卫生局系统限推荐15项。
3、上述“民生科技示范工程”中选择符合“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扶持要求项目,组织惠及民生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
4、上述“科技社区”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申报,必须由街道办事处联合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申报,实施期不超过2年,经验收合格后予以授牌。
5、申报指导性计划的项目,请在计划设计书的“计划类别”栏填写“社会发展指导计划”;同意转指导性计划的项目,请在计划设计书的“计划类别”栏填写“同意转指导性计划”,推荐部门在汇总表中备注“转指导性”。
附件8:
2012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
根据南通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将围绕我市新兴产业高端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立足我市对外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推动建设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国际化进程。现将本计划项目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及组织方式
1、国际技术转移及引进项目。支持市区企业为引进世界领先技术成果而开展的合作项目。重点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创新国际合作,优先支持产业联盟凝聚海外优势科研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合作研发项目。支持对接海外创新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而开展的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
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及以色列、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与我市合作关系密切、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著名跨国公司,重点在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支持我市企业联合境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开展合作研发。
2、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项目。支持市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与全球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研发。
3、企业“走出去”研发项目。支持市区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以收购、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境外人才、科研条件和环境等研发资源在境外开展研发活动。
二、申报要求
1、优先支持已经列入市“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纲要、支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符合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支持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一般性国际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及讲学讲座等活动。
中外合作双方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交流实践,并就合作项目已签署合作协议或意向。
2、各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本通知所规定的项目支持重点和组织要求,做好项目筛选和审核推荐工作,在申报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三、申报材料
除按要求报送项目信息表、申报书等共性材料以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必须提供有效的科技合作协议书复印件及中文版(单位盖章确认),外方情况的相关资料。企业“走出去”研发项目必须提供境外所办机构的合法有效的文件复印件及中文版(单位盖章确认),所聘境外主要科研人员佐证材料。以及与合作项目相关的其他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佐证材料。
附件9:
2012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以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新兴产业的原创突破和跟踪发展前沿,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申报指南
1、电子信息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云计算技术及其软件开发应用系统技术研究,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智能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研究,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信息科学与材料、生命、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2、新材料
功能性纤维与高性能纤维特性机理及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材料的表征、评价、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的重大应用技术研究。
3、新能源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研究,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和能源产出率的技术研究,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技术研究。
4、装备制造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研究,微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的
应用技术研究,新型船舶及其配套设备部件系统研究,复杂零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研究,复杂系统协调控制。
5、资源与环境保护
土壤质量调控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6、海洋
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机制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海洋生物现代养殖模式,海洋产物应用;海洋防腐、防污、防滑机理、方法及材料,船舶焊接、切割及其质量检测自动化装置,船舶设备监控及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等研究。
7、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地方重要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主要畜禽疫病防治及遗传性状改良研究,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微生物筛选、功能基因研究,新型生物农药基础研究,微生物肥料,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海洋药物与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与开发,南通传统中(成)药防治重大疾病机理、疗效评价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基因工程药物与新型疫苗的构建和表达,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的发现和作用机理研究。
8、人口与健康
地方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环境有害
物质对健康影响及与常见病关系的研究,再生医学相关生物材料的研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治疗学应用技术研究。
9、其他
属于《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键技术方向,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突破核心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的具有明确产业化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他应用基础研究(工业)项目。
二、申报要求
1、面向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区相关研发平台。鼓励优秀团队与本地企业联合申报。
2、限额申报,各单位应择优组织推荐申报。南通大学推荐申报数不得超过70项。其它单位推荐申报不得超过10项。
3、有在研市级科技项目的一般不得申报本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1个项目,参与他人项目不得超过1项。注重培育青年研究人员,每个团队中35岁以下、博士学位人员不少于30%。
附件10:
2012年南通市知识产权专项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本支持重点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项目,重点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选择若干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形成具有前瞻性、预防性的专利信息采集、分析、判断、加工、运用的工作体系,保障行业和企业健康、安全发展。
1、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围绕行业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展专利预警研究,建立符合行业建设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发布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防止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
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拟在征集行业需求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招标的形式组织实施,招标办法另行发布。
2、企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围绕企业现有主导产品和技术进行专利预警研究,与国内外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对比,把握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的脉搏,找准发展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同时对企业新上项目进行专利技术分析,避免重复
研究和重复投入。
(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包括专利代理能力建设资助项目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等。
1、专利代理能力建设资助项目。鼓励各区培育和引进专利代理机构,重点资助新建代理机构或新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专利代理分支机构的开办建设费用,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培养和引进专利代理人经费开支。
2、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开展专利技术成果的增值开发和转移服务,提升我市知识产权的应用服务能力。
二、申报条件
1、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拟采用招标的形式组织实施,招标办法另行发布。
2、企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市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或“瞪羚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或知识产权“贯标”合格企业,每个区推荐上报数不超过3个。
3、专利代理能力建设资助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市区内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事专利代理服务活动的机构或引进的有资质的专利代理分支机构。
专利代理人培养或引进补助项目的资助对象为专利代理机构或专利分支机构新引进或培养的专利代理人,从事专利代理工作,且工作聘用合同期限达3年以上。
4、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是市区注册,从事专利技术成果转让交易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三、其他事项
1、专利资助和奖励项目(主要包括:专利授权资助,专利示范企业资助,专利代理机构补助,奖励经费资助等)。将按照《南通市专利资助奖励办法(试行)》的规定,另行发文组织实施。
2、专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可根据项目特点,对照本指南所列“2012‘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指南”、“2012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科技项目指南”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南通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申报。
附件11:
2012年南通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
招标公告
为加大技术创新组织力度,集聚和开放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我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南通市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对有关领域科技项目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招标。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
一、设立目的
本计划旨在通过紧密产学研合作,促进我市企业积极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促进技术转移和联合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鼓励企业提前介入高端科技成果的研发。鼓励有眼光的企业家搜寻一些科研幼苗或实验室的胚胎,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为主体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同研发,为我市培育新兴产业储备一批高端科技成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使我市企
业掌握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来通创新创业,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技术升级,吸引一批最新成果来通实现产业化。
3、培育孵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孵化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转型升级要求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在南通产业化,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招标要求及项目类型
投标项目必须具有显著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征。一是企业必须有紧密联系的技术依托单位,并与之签订针对产品的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或产品(技术)开发协议;
二是企业必须有合作开发项目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相应的人财物支撑;
三是合作方必须提供研发团队成员的情况及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地位;
四是合作方的技术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能提供与项目直接关联的专利、产品标准、相关论文、检测报告、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获奖证书等佐证材料;
五是项目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能够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攀升和突破。
本计划根据资助金额大小分产学研协同创新前瞻性研究项目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两种类型。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前瞻性研究项目。指本市企业实质
性(投入人力、财力、产生阶段性成果)参与高校、科研单位原创性科技项目的前期研发,共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明确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在南通产业化。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指通过技术转移或联合开发的协同创新成果在我市实施产业化,产品已通过中试(已有样品或样机),形成一定经济效益。
三、招标领域
符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船舶、先进制造及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纺织轻工等。
四、投标人条件
1、凡在南通市通州区、崇川区、港闸区和开发区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2012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条件的企业均可投标。
2、投标人应以一个单位为主体参加投标。投标主体单位若需要其他单位协作完成项目时,应与协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在项目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协作单位作为参标单位参加投标。
3、投标人企业方应资信良好、能够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有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完成的研究力量,并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且以往承担的国家、省科技项目无不良信用记录。
五、评标方式
1、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由市科技局组织对投标项目进行
形式审查。
2、根据评标细则要求,由市科技局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评审。
3、现场考察与答辩。根据专业评审结果,对拟中标项目进行现场考察与答辩。现场考察与答辩时除投标企业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外,技术依托单位的研发团队必须参加。
六、招标说明
1、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中标项目市财政无偿资助部分科技经费,中标的单位与市科技局签订南通市科技项目合同后,由市财政局拨付科技经费。
2、项目进度与考核指标。①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②技术指标:项目产品技术性能指标、样品(样机)、中试线、专利、论文、标准等;③经济指标:项目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形成的生产线及其规模等(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
3、招标工作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欲投标单位须到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领取《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领取时间为3月5日起到3月16日止的工作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止,地点在南通科技园1号楼一楼南通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南通市崇川路58号),邮编:226019。
4、投标地点:投标人应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南通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接受投标文件的截止日期为4月16日下午17:00,其后所送达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5、开标时间为投标截止后3天内开标(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各投标人代表应按规定参加开标。
开标时间如有变化,招标人将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联系人及咨询电话 科技成果处联系人:
李 峰 电话:0513-85128886 项目管理中心联系人:
朱季平、刘 华 电话:0513-8512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