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

时间:2019-05-13 06:3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

第一篇: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

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

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

2008年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铁道学会主持的“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主题发言7人次,交流论文55篇,中铁二院在会上还展示了新研发的桥梁减隔震支座产品。

与会代表发言或交流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表: 汶川地震成因机理

2篇,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 10篇,汶川地震对路基工程影响与对策 8篇,汶川地震对桥梁工

10篇,汶川地震对隧道工程影响与对策 3篇,程影响与对策

汶川地震对建筑工程影响与对策 篇3,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问题与对策 15篇,9 桥梁支座及减隔震、阻尼器支座 8篇,工程抢险救灾及应急管理 5篇。

从会议主题发言以及大家的相互交流看,受到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对策;(2)基于预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高烈度山区铁路综

合地质选线;

(3)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地震灾害防治对策,其中路

基斜坡、边坡和桥梁支座损坏较普遍,需加强路基设防工程和桥梁减隔震支座的研究;

(4)工程应急抢险与铁路运输应急管理系统;(5)汶川地震实际烈度远高于我国颁布的地区设防烈

度,高烈度地区工程损毁严重,需研究提高设防标准。

(6)加强铁路地震灾害预警预报。

会议分地质路基及选线、工程抗震、应急抢险三个组进行了交流,对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一、汶川地震主要地质灾害的表现及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1.汶川地震发生后,有关单位对地震区及附近的13条铁路和6条公路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广岳支线铁路永兴至岳家山段,映秀至耿达公路和213国道,都位于龙门山高山峡谷区,穿越发震主断裂带,3条道路工程都遭遇到严重破坏,为研究活动性断裂带破裂发震时的强大破坏力及特征,提供了非常典型的工程实例,也表明道路工程选线和设计,必须高度重视活动性断层的问题。

2.紫坪铺水利枢纽重载公路,处于汶川地震两条发震主断层之间。由于公路设计合理,采用了多种新型支挡结构,按7度抗震标准设防,汶川地震汇中未发生大规模灾害,路基及结构物大部分完好,成为灾害初期通往重灾区的唯一陆上通道。这项工程取得的防震效果和经验可供借鉴。3.宝成铁路广汉至广元长280km地段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与龙门山交界处。陡坡地段危岩落石和填方地段的路堤下沉是震害的主要表现,均属于因地震波传播而发生的次生灾害,总体看不是很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能有滞后性及震动引起路堤下沉对高时速铁路的影响。

4.宝成铁路109隧道与棚洞相连,汶川地震时发生总体多达12万立方米的,将棚洞砸毁、掩埋,且堵江成湖,主要是该地段发育一区域性大断裂,岩体破碎,临河坡陡,山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地震作用下形成大规模次生灾害,如果线路向山里靠的较长隧道通过,这一灾害可避免。

5.通过对强震区及附近地区330座铁路隧道和6座公路隧道的调查,总体看隧道遭受的地震灾害轻微,地震损害主要为洞门和洞口段破损及洞外、洞顶上方崩塌落石,仅少量隧道洞身局部出现开裂、掉块等现象,表明地下工程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远低于地面工程。这一现象对今后设计山区铁路,特别高标准快速铁路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强地震带山区铁路选线技术原则的建议

现行的铁路工程地质规范,明确提出了线路应绕避全新活动断裂或在断裂较窄处以大交角通过,重点工程必须置于“安全岛”内和绕避不良地质地段的三大地质选线原则,汶川地震的发生再次证明了实施这些原则的必要性,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地质选线的内容。建议进一步明确如下强地震山区的选线原则:

1.线形总体设计方案以隧道工程为主,控制桥高和路基填方及切坡高度,靠山侧宁里勿外,不设旁山短隧道群,减少展线,预留限坡调整余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危害和创造抢修条件。

2.隧道早进晚出,确保在山坡稳定部位设置洞口,并综合考虑地形和岩土的地震动放大作用,合理定位和设防。

3.线路尽量以简单工程通过全新活动断层,避免以高路堤、深路堑、陡坡路基和高桥通过,如以长隧道穿越全新活动断层,选择最窄部位大角度通过,具体位置不宜距洞口过远,顺坡排水,埋深不宜过大,结合隧道救援方案合理确定穿越位置,并根据断层活动速率的百年预测值,采取扩大隧道直径、预留变形缝和加强结构强度等措施,应对断层发展可能产生的位移变形,给抢修创造条件。

4.明确要调查潜在的、滞后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表次生灾害,对线路方案的影响。

5.隧道出口、路基高程应高出可能出现的堰塞湖水面最大高程,避免被淹没。

6.拟新建的兰渝铁路穿越龙门山断裂带北端,如何评价其地震危险性是个复杂问题,应有地震部门参与研究,进一步优化线路通过方案。7.规划建设的成都至九寨沟铁路及川青、川藏铁路,通过多条强地震带和全心活动断裂,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地质选线的任务十分艰巨,应及早启动以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工作为主的前期铁路选线工作。特别针对龙门山和岷江河谷地区如何修建高标准快速铁路工程的问题,已摆在面前,应充分结合汶川震后调查进行深入论证。

三、关于路基工程抗震技术和研究新课题的建议

1、汶川地震灾害调查表明,采用锚杆、锚索等柔性支护结构加固路基工程,抗震性能良好;重力或挡墙等刚性结构,遭破坏的程度严重。应认真总结地震灾区的经验教训,在防震加固措施中,注意大力推广轻型柔性支护结构或刚柔结合的支护结构。

2、,针对场地形地质条件,应合理提高设防标准。如在线路通过活动性断层破碎带及可能有明显地震动放大作用的部分,应单独研究抗震措施。

3、以汶川地震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开展铁路应对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研究,包括灾害分类、分布、形成机理、工程损坏评估及长远效应预测,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标准。

4.开展山区地震波传输特性及对线路工程作用效应的研究,根据汶川地震资料,建立半经验性预测模型,研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关系,为线路方案比选及建筑物选型,提供减轻地震灾害的理论根据。

5.重视汶川地震对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铁路抗震规范发展的作用。根据地震现场支挡防护工程的实际验算,引入动力计算方法的静力法对比,促进提高评价方法的精确性和综合性,在规范中进一步明确各类新型支护结构的抗震计算原则和方法。

6.对全国处于强地震区的既有铁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安全危险性进行评价,提出防治规划。7.铁路路网规划工作,应结合中国西部山区强地震带的分布和特征,在在考虑运量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救援通道所具有的生命线意义,将铁路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与铁路抢险保通措施相结合,与多种运输方式组成有,提高了汶川地震认识,四、对未来铁路桥梁、隧道和房屋工程建设的展望和建议

1.对未来铁路桥梁抗震能力提高的展望和建议

对未来铁路桥梁抗震能力的提高,要根据铁路桥梁的特点,从铁路桥梁的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设计、抗震构造设计等三个方面出发,在不同设计阶段采取不同的设计理念。

(1)在工可研究阶段强化抗震概念设计,选择合理的桥位和桥型

铁路桥梁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解决桥位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桥型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桥梁震害,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和建议:

①在工可阶段应强化抗震概念设计

铁路桥梁的抗震概念设计包括正确的桥位场地选择、合理的结构选型和布置、恰当的结构体系的采用。

②桥位场地的选择

要基于桥址处场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高山峡谷地区的桥梁要注意大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山体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基础应建在岩石或坚硬的冲积层上。

③合理的结构选型和布置 由于弯坡桥梁使地震反应复杂化,桥轴线尽可能设计成直线;简支梁容易落梁,桥面应是连续的,尽可能少用伸缩缝;桥跨应尽量布置成小跨径;桥台和桥墩应与桥轴线垂直。

随着西部铁路建设的全面展开,新线建设中大跨度钢拱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应对拱桥的抗震设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编制2006年《震规》中,取消了对拱桥的抗震设计规定。建议在下次《震规》修订中,开展对拱桥的抗震试验研究,增加对拱桥抗震设防的规定。

④恰当的结构体系的采用

结构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各部位的地震作用大小,理想的桥梁结构应是越简单和越规则越好,传力途径要短,受力要简明。

(2)在初步设计阶段强化抗震计算设计,确定合适的设防标准和验算准则

铁路桥梁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桥型方案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桥梁震害,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和建议:

①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要确定合适的抗震设防标准 铁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结构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直接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工程造价的大小,根据汶川大地震桥梁震害情况,建议对铁路大桥主桥的抗震设防标准适当提高,具体如下:

铁路大桥主桥的抗震设防地震的概率水平:小震为100年超越概率63.2%,中震为100年超越概率10%,大震为100年超越概率3%;铁路大桥引桥的抗震设防地震的概率水平:小震为50年超越概率63.2%,中震为50年超越概率10%,大震为50年超越概率2%,②

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要确定恰当的抗震验算准则 ③

地震的不确定性,导致桥梁结构抗震计算的失真 地震运动是由震源—传播介质体—场地地质体一系列变化多端的因素综合形成的,它是极为复杂的和不确定的模糊事件,桥梁结构的抗震计算严格来说是近似仿真计算,与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设计相比较,后者更显重要。

④ 重视桥墩及其基础的延性设计。

(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强化抗震构造设计,重视抗震构造措施和构造细节

铁路桥梁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各构件的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详图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桥梁震害,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和建议:

①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上部结构要加强防落梁措施,可以采用加大挡块厚度,且在挡块与梁体之间设缓冲橡胶垫块。

挡块的厚度的设计,必须保证其抗剪强度。必须保证其抗剪强度与墩身强度相匹配,按“小震、中震不坏,大震必坏”的设计原则确定其尺寸。② 注意连续梁桥高度不同的桥墩,地震反应也不同。矮墩的地震响应(剪力)比高墩大很多,因此要重视一联中矮墩的设计,必要时采取隔震技术,以减小矮墩的地震响应。

③ 加强桥墩及桩基础箍筋的设计:采用二级钢筋、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区域对箍筋分区段加密。

④ 重视桥梁刚度突变处的构造设计: 如系梁:系梁在抗震中起很大作用。

(5)重视高速铁路预警系统的建设

高速铁路桥梁震害预测可以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损失评估以及桥梁加固和地震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是生命线工程防震减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地震反应监控系统是确保列车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其技术成熟、系统可靠,具有广泛地适应性和推广应用价值。(6)“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要加强

用“减隔震”设计理念代替传统的“抗震”思想,这对有效提高铁路桥梁的抗震性能,减小桥梁的损伤程度无疑是有效的,但铁路桥梁不同于公路桥梁,如何处理满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横向刚度这一对矛盾就成为减隔震技术在铁路桥梁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

2. 对未来铁路隧道抗震能力提高的展望和建议

汶川大地震造成多座隧道破坏,隧道的震害主要是洞门、洞口段、穿越断层和破碎带的洞身以及浅埋隧道、明洞、棚洞的震害。在埋深较大的稳定岩层中隧道洞身很少出现震害。

总的来说隧道的震害,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破坏程度都较桥梁的轻。因此,未来新建隧道的抗震设计应从铁路隧道的结构特点出发,从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设计、抗震构造设计等三个方面着手,在不同设计阶段采取不同的设计理念。

(1)在工可研究阶段强化抗震概念设计,选择合理的隧道位置及结构选型和布置。

铁路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解决隧道位置。从汶川大地震的隧道震害,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和建议:在工可阶段应强化抗震概念设计,应从隧道位置的选择、合理的结构选型和布置上进行。

在隧道洞口位置选择时,应对现场进行充分调查,考虑地震烈度、地形和地质条件,特别是地形陡峭的不良地质对隧道的影响,把“早进洞晚出洞”的设计原则确实落到实处,线路避开落石集中和崩塌山地。

(2)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的抗震计算设计,要准确运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所给出的地震动参数应是地震动峰值速度或变形,这是由于隧道结构埋于地下,与土壤全面接触,其地震动参数与房屋结构和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决定于惯性力是完全不同的,其抗震能力决定于其变形能力,故其地震动参数则应是地震动峰值速度或变形。

(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强化抗震构造设计,重视抗震构造措施和构造细节

要根据铁路隧道的特点,加强隧道洞门和明洞、棚洞的抗震构造措施。

3.对未来铁路房屋抗震能力提高的展望和建议

有鉴于铁路房屋的特殊性及技术特点,对铁路房屋抗震减灾有几点思考:

(1)鉴于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为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畅通,应适当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房屋的抗震设防等级,特别是那些直接为运输提供保障的运转、信号、通讯和供电用房,比如中型的铁路客运站,应比当地设防标准提高一度设防。

(2)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增强抗震概念设计的理念,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和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

(3)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高度及结构材料等因素,综合选择结构体系,满足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要求。

(4)在非常规结构设计中,采用理论研究、模拟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来完善设计。

(5)在高烈度区的铁路房屋,应优先选用柔性结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钢结构。

五、关于铁路抢险救灾与应急管理的建议

1.由于目前国家还难于做到临震预报,以及地震灾害发生的突然性,而地震发生后,铁路部门需要进行站内旅客和区间停车车上旅客的紧急疏散,火灾、危险品的事故处理和防范,行车设备的抢险,非正常行车和调车、紧急救援物质的运输组织等,应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各种应急预案。

2.对行车设备的抢险,在各站段的应急预案中应确定物质运输方案和紧急抢通预设计,对象水泥等有时效限制的大宗建筑材料,应与附近生产企业建立临时应急供货协议,保证紧急状态下的供应;需要外界支援的紧急救援抢修,按就近原则,在预案中设定任务的预安排,以便外界支援单位制定与预安排任务相应的预案,确保通讯畅通,以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3.山区铁路震后抢修往往面临灾区交通条件的制约,运输困难,物资供应紧张,施工机具和抢修材料物资入场艰难等问题,应急抢险方案应以施工机具小型轻便、可就地取材、工期短为原则。

4.宝成线109号隧道应急抢通中使用了钢架棚洞,也是在隧道抢修中首次采用,为争取宝贵的抢通时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崩塌和落石集中地段采用标准化的钢制棚洞可大大加快抢修速度,并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钢制棚洞可按制式战备物资设计、制造、储备和推广,也符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第二篇: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定稿)

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

预测处

一、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对今年经济发展的影响 1.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居民消费物价受食品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大。地震一方面造成农业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和新希望、高金等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中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又导致对医药、帐篷、食品及日用品的消费需求迅速扩大,消费品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加大。各级财政为救灾和重建投入巨额资金,今年中央财政赤字突破预算已成定局。灾后大量基础设施重建,将对水泥、钢材等生产资料形成旺盛需求,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在所难免。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2.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但这种损失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与财产存量的损失,而GDP反映的是经济流量。21个重灾市县在全省生产总值的占比仅为11.6%、工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3.3%左右,四川总体经济尚未“伤筋动骨”。因此,地震对四川二季度经济增长会有较大负面影响,但只要不发生如水源大面积污染、大规模疫情等严重的次生灾害,此次地震对四川经济

— 1 — 增长的整体影响有限。

3.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

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是国内唯一一个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2007年四川旅游收入逾千亿,增速同比增长24%,发展较快。由于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银厂沟、卧龙、都江堰等重要旅游景点都处于此次地震灾害波及范围内,短期内将不可避免地对四川的旅游业形成较大冲击。

4.基础设施受损较严重

地震后灾区国省干线公路交通中断,机场一度关闭,宝成线铁路受损严重,多处电站受损停运,水库出现险情,灾区通讯中断。交通、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给灾后抢险、灾区生活和灾后重建均造成不利影响。

5.投资规模将显著扩大

从近年来特大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看,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后的二季度,以及2003年“非典”集中爆发的二季度,经济活动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灾难过后投资和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回升。由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房屋需要重建。强大的市场需求,将拉动工程机械、水泥、钢铁、家电等行业较快增长。中央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相应增加恢复重建的信贷投放,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今年我省投资规模将明显扩大。

6.高层住宅销售或受影响

灾情加剧楼市观望情绪,对投资性需求抑制更为明显。由于

— 2 — 震感波及范围大,对高层住宅居民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地震关联区高层住宅的销售有可能受到影响。

7.房屋加固成为敏感问题

地震关联区大量受损住宅的责任划分和维修加固的资金来源成为敏感问题,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如不妥善解决将会成为潜伏的不稳定因素。

8.银行呆坏帐大幅度增加

灾区大量房屋震毁,生产企业严重受损,将导致银行呆坏帐大幅增加。

(二)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这次特大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

1.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要根据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城镇选址、开发强度和产业布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安全发展,化工等危险品的生产布局,要坚决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和生态敏感区。水源保护地和城市的上风上水地区,以及居民集中居住区周围,要避免布局高污染和危险品生产项目。

二、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将

— 3 — 地震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一是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市场物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恢复重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粮、油、菜、肉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

二是利用赈灾资金,增加商品输入。灾后重建将会增加对钢铁、铜等生产资料和粮食等基本消费品的需求,为缓解物价上涨压力,要从省外和国外增加紧缺商品如粮食、成品油等的输入。

三是根据统一部署,推进价格改革。根据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努力使价格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在对弱势群体适当补贴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适时推进成品油等管制价格改革,控制长期的通胀趋势。

2.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徙,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引导人口向宜居地区迁徙。

3.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变化,结合灾后重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4.抓住发展机遇

灾后恢复重建,将对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部分消费品工业形成强大的需求,要抓住接近市场的有利机遇,加快我省经济

— 4 — 增长。

5.健全补偿机制

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加强优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资源环境补偿机制,把环境资源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恢复重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统一。

6.注重社会和谐

以增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建立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医疗、住房、教育等综合救助政策,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浅谈汶川地震对房地产的影响

浅谈汶川地震对房地产的影响

“房地产”三个字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从房地产本身的属性来说房地产就是就土地和房屋组成的,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都会与其挂上钩.由于房地产本身具有特殊的投资品属性,即房地产价值的稳定性和经济快速发展期有增值潜力,因此它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投资品.对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买房,炒房,房价等一直是近年来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对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现状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村子只有一口水井,这口井是村子里唯一的饮用水来源。水井虽然理论上集体共有,但被少数人管理和分配,每天定时定点少量出售井水给村民。在这里面是将井水比做房,水井比做土地使用权,建房售房的权利等,把村子比做地方政府管辖的地方区域,把村民比做普通百姓,而把少数人比做政府 + 开发商.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房地产商通过提高房价来得到最大的利润,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开发商不段的鼓吹地越来越少的言论,不断地叫卖高价,目的就是吸引那些投资者,即使投资者买了房租不出去,也能从靠发商不断叫高价中得到心理的安慰。对于房价过好,政府也试图通过调控来控制,但有时对长期房价的合理调控反而会对短期房价起到加剧波动的作用。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7.8级大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也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个一中国人的心.因为地震震级较高,损失十分严重,并波及到周边多个省份,使一些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对各行业的影响也成为我们关注的另一个热点,据统计,经济领域里直接受影响的有医药、电力、家电、房地产,间接影响有工程机械、建筑建材、钢铁等。虽经分析认为,这种影响都不大,也不会持续,但这些行业以及灾后的城市重建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受灾较严重的地区,地震的破坏性对房屋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国家并没有对地震的死亡人数的致死的原因进行统计,但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死亡原因都是和建筑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从众多的新闻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汶川县的周边城镇动辄成片倒塌甚至夷为平地,当然据了解,汶川等附近的地震的灾区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多数的建筑物都是六七使年代甚至是五十年代的旧建筑,这些建筑大部分是砖混结构甚至是砖木结构,这样的房屋在如果剧烈的大地震中倒塌是必然的,当然受灾地区也有不少的建筑是八.九代后建的,从二十世纪初期到现在,在商品开发市场开始出现并活跃后,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不少关于建筑质量和抗震的规范,对于搞结构设计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么一句话,“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塌”,这是针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除去一些旧房子本身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问题不说,在这次灾难中因房屋(80年代后,指国家出台了房屋抗震规范后的房屋)质量问题而在地震中过快或过度损毁的建筑又有多少呢,灾难过后,房子已经都撕开了外面华丽的包装,敞开来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阅.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最多的是学校,而失去最多的却是孩子,这些正处在花样年画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享受着自己的同年,本该在学校了学习,但是就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那经不住考验的房屋质量而被死神掠夺了他们的生命,从这我们也隐约感觉到了中小城市在执行敬祝设计规范以及施工建造时规范的遵守并不是太严格,在倒塌的学校建筑中,一些建筑行业的人士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们:“倒塌的楼房预制板中没有一根钢筋”,除了学校,有许多建筑物(包括公共建筑和商品住宅、私人住宅)、桥梁、公路等是因为地震的强度实在无法抗衡而倒塌或损毁,是因为房屋的老旧问题还是因为房屋建筑本身的质量问题,豆腐渣工程、腐败工程牵扯在内这已不得而知,现在就算来追究责任又有什么用呢,也换不会那么多的无辜生命.本次地震受灾最严重地区的房屋90%以上均倒塌,剩余10%房屋也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除去少部分房屋建筑施工偷工减料、质量低劣的因素,但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建筑设计及施工抗震等级偏低所造成的。在防震减灾这一块上,同样处于地震带的美国旧金山、洛杉矶两大城市就对所有的建筑物实行了特殊的抗震规范要求,其大多数民居和普通商业建筑都在4层以下。有人预计,在旧金山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一旦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可将遇难人口控制在2000人以内.较之汶川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的情况和50000人以上的遇难人员,我们不无痛心。四川地震虽然与唐山地震震级相似,但伤亡程度要远远低于唐山。因为唐山地震时大部分房子很少考虑抗震设计,因此损失相对就要惨重的多。现在国家关于抗震的规范越来越严格,房子抗震性能已经好了许多。以去年的云南普洱地震为例,90年之前的房子基本都破坏严重,而90年之后执行的89年重新颁布过的抗震规范,破坏就比较轻微或者基本不破坏。而2001年颁布了新抗震规范,对结构安全性要求更高一些。如果不是此次四川地震震级太高,更多执行了01版新抗震规范的房子也会安然度过。这也说明了我国对房屋抗震相关的标准及规范还不完善,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监管的力度也有所欠缺.这也同时暴露了我国建筑市场存在的一个弊端,有些东西太过形式化,只重视门面的装修不注重内在,强调形式重过实质和内容,书上有这么一段是用来形容可持续建筑重形式上的,我觉得十分的贴切,原文是这样:“我国建筑界从都都有过分追求形式的趋向,而凡国外来品,如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入了国门,均被曲解成一些如山花,斜交的架子等符号表达,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在中国自然难逃惯例.在理论上,大凡谈论建筑走向,趋势的,均要贴上“生态”, “绿色”, “可持续”这类时髦的标签,而对其内容,实质均不知所云.在实践上其主要表现就是在建筑上中树,未经认真计算过的玻璃太阳温室,简单的智能化等.在设计说明中,而必标出是从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出发,至于有何技术措施则不了了之”这只是一个比喻,对与房屋抗震的技术和性能方面也是一个道理.许多建筑特别是处于地震带的建筑,开发商一样打着高科技,高抗震能力的牌子,而房屋的真实抗震性能就不得而知了,就象在这次地震中,不合格的房屋便在群众面前显露无疑.而地震所造成的毁灭性结果,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在生命面前,房屋质量是何等的重要.汶川大地震后对中国房地产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中国原本就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的几年,一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最快速也是最热的时候。继1966年的邢台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后,汶川大地震之前我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的地震灾害,这个时期各个地区生产的住房的抗震能力从来也没有经受到地震检验和洗礼,这使得不少人对这个时期生产的住房的抗震能力产生较大的怀疑。如果国内居民对这个时期建造的住房都重新评估,那么这个时期不少地方的住房的价值会立即下降。这不仅打破我们社会以前住房投资价值永远上升的神话,也会让整个社会来重新评估住房的投资价值。

首先,先从受灾地区来说,这次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上百万间房屋倒塌,上千万间房屋受损。可以说,由于灾区的大量房屋倒塌与受损,从而使得灾区的房地产市场受到毁灭性打击,也就是说在这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被大地震所摧毁,而且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这个地区房地产市场都不可能出现。因为,目前该地区的住房被地震完全摧毁之后,当地居民的住房问题只能通过政府巨大财政投入和国际社会和社会各界的援助来解决。无论是简易住房建造还是未来新城区的住房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援助,都得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导。也就是说,由于这个地区的住房是通过政府灾后重建来完成,那么,地震灾区几年之内不会出现商品化的住房市场。其次,汶川地震对震央较近的成都、重庆等二线、三线的房地产将造成直接严重的负面影响。地震发生后,这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建造基本上全部停止。这不仅在于要防止可能再次出现余震造成人员的伤亡,更重要的是要对该地区全部的房地产项目的抗震能力与住房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看看合不合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也就是说,这次地震不仅会把当地房地产市场许多弊病都显露出来,也能够让一些没有达到抗震标准的住房表现出建筑技术上问题。比如说,地震后,如成都不少高档住房,在地震中出现裂缝;逃跑通道不足等。更为重要的是,地震发生后,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对当地住房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都、重庆地区,早几年一直是全国大的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尤其是这次受灾严重的成都,2007年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持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土地的价格也越推越高。地震发生后,不仅成渝地区的房地产公司的股市迅速下跌,而且该地房地产开发手中持有的大量土地能否开发已经存在巨大的疑问,这些土地的投入何时收回更不确定。更何况,即使这些土地能够被开发,这些地方的住房需求有多大,消费者是否能接受,同样是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也会严重地影响国内其他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地震发生后,最近网上调查表明,有60%以上民众宁可租房而不愿意自己买房,有51%以上民众不会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后,国内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自住购房者还是投资者都是如此。更何况,中国有不少地方在全球地震带上。其次,在汶川大地震后,在这次地震频发的地区,乃至是全国一些处于地震带的城市,无论是居住,还是投资,住房的安全性将成为国内购房者选择住房时考虑的前提条件.汶川地震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思考,多么优质的住房在这样的地震中也会失去价值,一般的置业者拥有更多的住房,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为房子生存,还是因为有房子可以更好地生存!我们有更多的目标可以去追求,而不能把房子作为一生的追求目标,你会发现,在地震面前,你这个追求已经毫无意义。在房子这件事情上,人们的心思还在初级阶段,拥有房子不单是为了居住,更多的是满足虚荣心。如果没有更多的外界因素刺激,这个阶段还不能升级到真正的理性时代,而这场大地震恰好承担了这个角色。

以前人们购买二手房时,最关心的是价格、使用年限、交通状况、配套等,而对于房子是什么结构的,并没人太在意。自从汶川发生地震后,人们的购房心理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买房偏重抗震性强的框架结构二手房,对于砖混结构的二手房,市民问津较少。一些市民在一些房地产网上发帖子时,问询网友要买的楼盘是不是防震的。记者采访多家楼盘售楼部,一些置业顾问告诉记者,“现在市民买房,第一个问题通常是问房子防不防震,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才往下谈,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地震的发生对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了普遍的购房者心理恐慌,购房信心受挫,市场观望情绪将更加浓厚,同时我认为很多人开始会关注高层的低楼层和多层住宅,人们似乎更看中建筑的逃生便捷,多层低层建筑似乎更被看好。而那些房屋投资客也可能会产生隐忧,投资不动产的地震灾难风险可能会加重这些人的紧张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和行为。若从中长期看的话,随着时间推移,地震在人们心理上影响的减弱,楼市将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这也可能引发更多楼盘销售策略的调整,或许将有楼盘会把顶层定为起价楼层进行销售。

还有,为了增加住房的抗震能力,政府一定会提高新建住房的抗震标准。比如说,有专家就提出,灾区新建住房抗震标准应达到9度。而按照这一标准建造住房,其建造住房的成本就得上升10%以上。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部分城市抗震设防标准最多也只是8度(如北京等),多数地方仅为7度(如上海等)。而新建住房抗震标准提高,不仅会增加新住房的成本,降低这些住房的投资价值,也会对那些没有达到相应抗震标准的已建住房造成不小的冲击,从而影响住房的价值评估。

福建也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1604年泉州外海发生8.0级地震,1918年广东发生7.3级地震均对厦门有影响,厦门建筑物的抗震度7度,与汶川一样,汶川地震过后,也有不少关于福建也将发生大地震的言论,其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已经给消费者思想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房屋的质量和抗震强度将更加的关注.地震过后, 加上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一系列的政策落实,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汶川大地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负面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房地产业在福建乃至中国各省市在短期内都将造成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第四篇: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论文

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

张旭

写作日期 2008-6-13

(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四川旅游收入大幅的下降,部分景区严重受损。本文深度地阐述了地震对于四川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并且针对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对四川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和复兴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四川旅游业 影响 灾后恢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近七万人丧失,受灾群众多达一千多万。四川旅游业在这场地震劫难中,同样遭到了重创。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四川省旅游局5月24日估算,此次四川旅游业直接损失超过500亿元。但随后几天,国家旅游局对四川旅游损失的评估又追加了200亿元,达到700亿元。700亿元对四川旅游业意味着,这数字接近去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60%。四川省是内地为数不多的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市,去年该省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17亿元,相当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1.6%,其比重在全国居于首位,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在这次地震中,四川省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坏。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在四川,地震被视为继SARS、雪灾之后近两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灾难。旅游业是四川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四川是全国第八个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份,更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汶川地震至少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700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之多。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0%,其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全国居首。四川省旅游局统计,仅2008年4月,四川全省就接待入境旅客9.45万人,国内游旅客1436.58万人,旅游总收入74.96亿元。金融市场是地震对经济带来影响最好的晴雨表。13日股市一开市,一些旅游类股票下跌,主要股指收盘时下跌严重。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1.1地震导致四川旅游活动中断

此次大地震不仅对震中川西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影响波及全省乃至附近省区。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震后灾区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第一难题,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而繁忙。旅游所需的交通工具例如飞机、客车等大多已调为转运物资和人员所用。灾后四川旅游景区会逐步开放,但具体开放时间还不能确定。国家旅游局刚刚在北京召开四川灾后重规划会议,会议的思路是,将在3年内恢复灾区的旅游建设,而后的5年内四川的旅游将获得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我们要8年的规划。

1.2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严重的地震让我省的风景旅游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目前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川北一带的旅游景区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受灾严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预计经济损失12亿元。

位于地震带区域的绵阳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三个景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景区道路全部损坏。猿王洞景区主体酒店受损严重,后山别墅群全部破坏无法使用;千佛山景区进山道路完全破坏;窦圌山双峰其中一座已经崩塌,整个景区基础接待设施已经无法使用。

据文物部门统计,截至5月16日,我省共有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馆藏文物损失758件,其中,珍贵文物85件,一级文物9件。

1.3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遭到破坏

据了解,四川旅游的主要线路,都江堰、映秀、卧龙、四姑娘山、丹巴、雅安、成都这条川西环线已被地震基本损毁。此次汶川地震,不仅对交通、电力、通讯等旅游支撑条件造成重大破坏,而且直接损毁了旅游住宿和旅游景观,灾区旅游从业人员也有较大伤亡,对旅游企业正常运营和基层旅游管理机构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很多震区景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修复难度很大。不仅仅是成都市区景点受影响,一些经典旅游线路几乎全线崩溃,由于受地震影响,九寨沟停止对外开放,尽管九寨沟景区和旅游接待设施基本没有受到地震太大的影响,但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汶川通往九寨沟的公路中断以及地震对游客的心理影响,这些对九寨沟的打击是致命的。

1.4许多旅游从业人员失业

因受灾情的影响,四川西部几大旅游区域酒店等建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目前大多酒店、旅游从业人员都在休假或处于失业状态。在旅游活动未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包括成都在内的上万名旅游从业人员都将面临休业状态 1.5这次灾难事件对游客造成的心理影响 专家们同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受灾地区的旅游业将面临一个游客的心理障碍问题。九寨沟游客平均每天约有8000多人次,但是地震后18天内九寨沟旅游人数只有2404人,平均每天大约130多人,不足平时的2%,更不谈已经进入旺季的旅游时段。

虽然这样大的地震百年难遇,但它可怕的破坏力通过各种媒体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另外,与重建工作相比,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各国旅游者才能重拾信心。这是一项更为长期的工作。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

虽然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破坏很大,但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四川旅游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预料,游客终会返回。此次受冲击最大的地区为川西,但这场灾难对旅游业及航空业的负面冲击程度有限,因为游客可选择其他地区观光,促使游客减少的现象应该不会长久。不少分析师认为,总体上说,这场灾难不会

对该地区的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短期内会打击受灾地区的旅游业,但长远考虑这种影响会逐渐被消除。在社会的援助下,四川完全有能力应对灾难带来的损失,其经济也应能较快地得恢复。

与西北部景点旅游遭重创相比,在四川东南部的旅游景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上述景点位于地震中心远端,这些地方的交通、酒店、机场、餐饮业等都运转正常,随时可以恢复旅游活动。

国家旅游局指出旅游业将被作为灾后恢复重建优势产业,因为旅游业对许多产业或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带动和促进作用。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比较快地推动灾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此外,资源条件和市场基础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川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客源市场基础好。地震虽然造成了旅游业巨大损失,但旅游基础市场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因而旅游接待能力能够较快恢复。

受灾地区大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传统工业制约因素相对较多,发展传统农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值相对较小,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科学客观的选择。国际国内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3灾后四川旅游业将恢复重建

国家旅游局刚刚在北京召开四川灾后重规划会议,会议的思路是,将在3年内恢复灾区的旅游建设,而后的5年内四川的旅游将获得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我们要8年的规划。据成都假日办统计,成都市内除都江堰、彭州等景区外,已开放的65个景区已实现正常接待游客。目前,针对该地区的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指导也已正式启动。

3.1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和全面安排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兵强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这是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做到组织到位、思想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各项任务,为灾区人民绘制出旅游业恢复发展的美好蓝图,为灾区旅游业再现勃勃生机奠定良好的基础。尽快恢复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四川整个经济的有力反弹,而且也有利于人们心里的恢复,逐渐走出灾难阴影,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当中。

3.2展开旅游危机公关

灾后成都市规划局和都江堰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专家座谈会,来自国内外10家知名规划设计机构80多名专家和市国土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旅游局等成都市级部门相关人员参会。座谈会上提出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要避免简单“克隆”,着眼长远规划,充分依托都江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发展。

近期与远期、新与旧、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与风景旅游、自然资源与城市发展、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灾毁资源利用与重建规划、城市安全与经济发展,这8方面问题将是参与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专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专家使者到四川来,比如 “邀请国外旅行商到川考察”、“开通更多的国外到成都的直航航线”、“组织志愿者到非灾区旅游”等等。

3.3政府大力扶持,积极开展重建工作

政府应尽快的制定出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人员尤其是资金援助。鼓励民众以前往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重建。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量,尽快恢复灾区的电力、通讯、交通、住宿等重要设施。尤其保证川西交通线路的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的侵袭。

可以借鉴丽江、泰国等地区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经验,结合灾区城乡的特点,开展重建工作。如“汶川地震博物馆”“阿坝神座”“神秘的映秀三奥雪山”等。

3.4推出优惠政策,开辟新旅游线路 目前针对四川旅游市场的萧条,应当适当下调门票价格,降低报价。酒店、交通等也应适时调价,吸引消费者。旅游局还可开展有奖销售或部分免费进川项目,以超低价位在短期内积极拉动市场客源。

在短期安全为首的时期内,可以借助其他省区的产品,结合自身优势项目,重新开辟安全线路。如可以将甘肃、陕西、重庆等地的产品同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等地的产品结合,刺激消费。4 结语

四川是一个旅游大省,这里有像成都这样的以休闲著称的繁华大都市,有像乐山大佛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更有像九寨沟、黄龙等令游客心醉神迷的人间胜地„„有人曾说,在四川,除了没有大海,其他都有:有现代大都市,也有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平原,也有终年积雪的巍巍大山„„处处可见名胜,四季皆有美景。

但是,汶川大地震,给四川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对四川旅游也是一次重创。四川旅游要想恢复到地震前水平,要走一条漫长的路。大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掀起地震灾区生命救援大行动,现在,全国又再一次掀起帮助地震灾区重建家园的高潮。

虽然余震还很频繁,但余震毕竟正在逐渐减少减弱,等余震过后,安全了,大家来四川旅游吧,这,也是对地震灾区的巨大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 政,印度洋海啸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2005 [2] http://www.xiexiebang.com,2008-06-10 [3] 成都商报,2008-06-12 07:45 [4] 四川在线,2008-06-04 06:59:00 [5] 第一财经日报,2008-06-12

第五篇: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大地震后的,它通常是可以通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遭受地震冲击的地区的历史记录来跟踪的。前震和余震是可以识别的,在延伸到相当一段长时间段内,其中的一些本身可以是很显着的事件。地震通常持续时间比较短,往往只持续了几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左右。在地震期间,通常有一个或多个主要峰值的运动幅度。这些峰值代表地震的强度或幅度。这是一个运动的能量体,同时强度更多的是与加速度有关,而不是简单的地面运动。

现代录音设备和实践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在不同的地形位置上对地面运动的呈现,从而使我们能够模拟主要地震的效果。图9.33就是一个在地震期间记录的象征性的图形形式。在这个例子中,图形是为地面的加速度绘制的,表示为重力加速度的百分比形式,因为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使用这种记录,可以用做事件回放,同时可以将这种运动应用到实验室模型结构上。

实验室回放会使用在研究中,有时也会用于设计侧向电阻结构。但是,大多数建筑设计工作,是根据通过了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理论研究,以及一些从研究和试验派生的经验关系而逐步形成的数据,标准和程序来进行的。当前收集的知识的结果被作为推荐的设计形式的首要纳入了标准建筑规范的程准则。

尽管它可能看起来像是以一个可怕的方式来完成,每一次一个大地震导致一些主要建筑结构损坏,我们再提升我们的设计水平。工程界和其他组织会常规性地派遣调查队到该区域报告大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对最近建成的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因为这些能够有效的全面的测试我们新近设计技术的有效期。基于观察以往许多地震,老建筑的反馈通常是可预见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设计主要关注的。建筑模型代码的每一个新版本通常都反映了从最新的灾难中累积到的不断拣选的知识的一些影响。

地震影响

由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可以有几个类型的破坏性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如下:

直接运动结构,这是通过连接到地面的结构引起的运动。这种运动的两大影响一般是不稳定的影响,由快速翻转以及上下运动的结构,惯性的结构和冲力产生的一系列分离块所造成的。

地面故障,表面缺陷包括裂缝,垂直偏移,一般区域沉降,山体滑坡等等。这些可能是或大或小,轻微的造成损伤小,主要的造成结构崩溃。

潮汐,水下的地层震动能够造成水体表面上的大波动,可能会导致海岸线地区的重大损害。

水灾,火灾,瓦斯爆炸事故等等,接地故障或地面运动可能会导致水坝,水库,河岸,埋地管道等等的损坏,这些都可以导致独立的灾害。

虽然所有这些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但是在这本书中只处理首因效应——直接运动的结构。对这种影响的关注促使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动态稳定(一般耐晃动)和一些量化的抵抗能量加载的结构。

运动引起的影响力一般是直接与结构的自重或更精确地说,结构承担的总自重成正比的 这个重量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结构的动态响应的特性。其他主要影响结构的回应的是它的基本振动周期和它的能量吸收效率。振动周期基本上是根据质量,刚度和结构体的大小决定的。能源效率是由结构的伸缩性和各种因素,如刚度支持,独立地移动部件的数量和刚性连接决定的。

主要关注的一种关联是结构的使用周期和地震发生之间哪一个会出现问题。图9.34所示的一组曲线,称为频谱曲线,这表示这种关联是来自于不同时期的结构中大量的地震“播放”。最上方的曲线表示主要影响结构没有阻尼。阻尼结构的运动导致幅度的影响降低,但一般附着的基本形式的响应依然存在。

频谱的影响的一般性解释是地震对建筑物都有其主要的直接力的影响,其基本周期较短。这些往往影响建筑物僵硬的横向支撑系统,如剪力墙和X-支撑框架,以及体积小和/或大的轮廓的建筑。

阻尼可能会因材料或施工结构的细节而出现。一个显着的这种类型阻尼的来源是,由于发生屈折和变形连接。然而,主要的阻尼一般源由于非结构部分的建筑构造和他们的干涉结构的平稳振动。

对于非常大的,灵活的结构,如高塔和高层建筑,他们的基本周期这么长以至于结构的上部不响应地面运动,直到地震已经经过了几回,几个周期。这可能会产生一个挥鞭效应,在同一时间,不同层次上的结构会做方向相反的运动,如图9.35所示。分析这种行为需要使用动态方法,这超出这本书的讨论范围。

三个一般情况下的结构响应如图9.36中所示。参照光谱曲线在图9.34,建筑物周期的期间低于楼宇表示的曲线上的截止(约0.3秒),这响应表示一个刚性结构几乎没有弯曲。对于这种情况,地震力的作用只由阻尼减少,同时结构的反应基本上是一个切变。

建筑物运动了一段略高于0.3秒但低于1.0秒时间时,将有一个稳定的对于地震力震级的减少。结构响应在这里将会是剪切和弯曲的组合形式。这种效果是由于建筑的可测量运动,消耗掉了一些地震力的能量。

由于建设周期增加超过1.0秒,运动紧跟而来,对于图9.35中修长塔而言,建筑物的实际运动和弯曲很大地影响其对地震力的反应力。

除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以外,建筑的不同部分有独立的动作。这些部分将各自具有它们自己的振动周期,同时在结构中发生的总的运动也会因此相当复杂。

对建筑物的一般影响

为地震力设计的结构的主要关注点是横向电阻结构体系建筑的行为。在此系统中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或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导致严重损坏建筑,包括全面崩溃的可能性。

图9.34所示为频谱响应曲线,即使对支撑系统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但是其变形可能会对建筑的其它部分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安全是关键的问题,但为了建筑在地震发生后仍然可用,非结构性损害也应予以考虑。

然而,需要记住的是,地震憾动了整个建筑。结构的幸免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天花板掉下,窗户粉碎,管道爆裂,电梯出轨,那么它就只是一种有限的成就。

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是,将建筑结合在一起以便于使之各个部分不会动摇,当谈到结构,这意味着各个单独的部件都必须是彼此固定的。建筑连接的细节是抗震性结构设计的一个主要部分。

在某些情况下,考虑建筑的部分的一定程度的单独运动是合理的。在安全依附于这是尤其关键的情况下,一个安全的依恋之间的结构和各种非结构元素,比如窗户玻璃,可能导致对非结构部分的非预想中的强制性的转变。在这些情况下必须考虑使用确保零件到位的连接性材料和细节;在这里,同时仍允许相对独立的运动。

为了地震而设计的横向负载在很多方面与为了处理风的水平力的设计有相似之处。支撑结构的阻力行为大多也是这样的特性。仅仅是提了风,然而还有许多关于地震作用的进一步的思考。在下一节中这个讨论将会解决为了地震而分析,设计的规定的使用问题。

针对地震影响的建筑规范要求

模范建筑规范,如国际建筑代码(IBC,参考文献2),几乎代表了最新式的为地震而设计样式的全面指南。模型代码通常每隔几年就会更新成最新的版本,抗震设计标准和程序每一个新的版本都会改变。

使用IBC这个版本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一个大量的描述地震设计的要求的内容。这种内容的完整说明远远超出了这本书的讨论范围。接下来的讨论笼统的描述了这个问题,并总结了各种涉及到的关键问题。

抗震设计的一个关键性决定设计是基底剪力,它是被建筑物假定设置为总侧向剪切力作

为建筑低级的侧向支撑,通常被当做建筑的地基。除了提供在地基上,这个力以某种方式贯穿在整个横向阻力结构体系中。

作为一个等效静力效果,基底剪力表现在一些建筑物重量百分比。在早期的设计代码里它的简单形式V = 0.1W或者干脆用建筑重量的10%来表示。这个简单的公式在经过一些年之后被改善成了反映这类问题的变量,它作为针对所处位置、建筑的动态响应、潜在工地的相互作用以及针对大灾难的建筑的相对重量性的潜在风险的量级。因此,现在基地剪力的通式用一个一般的形式,可是描述成V = QW,在式子里修正因子Q代表大量变量的集合。这些变量处理的主要问题如下:

风险的程度,这涉及到存在网站的区域,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代码会使用地图来确定这些区域以及它们的风险程度。

靠近地震断层,广泛的地质研究已经确定了许多主要的地震断层,一般是地图上所指的画线。该距离从这些故障建立一个网站另一层关注的风险。

重要性,建筑物按照重要性分类,这值得考虑的有,如建筑的震后援助方面,许多人通常被压在建筑下,以及在建筑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些重要方面。

建筑的地震反应的性质,这包括了很多问题的考虑,如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的凹凸程度,横向支撑系统的样式,建筑物的大小(特别是其高度),以及建筑响应横向运动的基本周期。

冗余的支撑结构,许多结构在地震中垮了,因为单个组件支撑体系的失败所致。现在的代码会摒弃掉这种情形,并推动包含多个元素或是欠缺的多种模式的冗余的支撑结构。

支护结构的规律性,代码现在定义规则结构作为定期的资格条件,通过推理,一个是不规则的。这种情况可能涉及到建筑计划或是支撑结构的垂直部件的形式。不规则的条件不一定禁止的,它只是意味着将需要更高的横向力和结构的行为的动态分析

位置——结构关系,地位置条件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一些不只是与地震活动有关,然而有一些是只与其有关。其中一个代码解决的是所谓的结构——位置相互作用,结构现场互动。这是指动态条件下,涉及到的位置响应以及建筑响应或是两者的同时发生。

违规结构

产品违规的的条件在代码表中是说明了的。虽然代码参考适用于结构,它也通常认定当涉及哦结构的形式时,一般的建筑形式对行为也有重大的影响,图9.37说明了一些违规样式。图9.37中的描述中,包括提到的几种在早期的章节中讨论过的类型,如三面建筑,柔软理论,开口隔膜,中断的立式结构和捆绑式建筑。

在图9.37所示的主要条件被提出不是作为建筑的多样性的一个参数,而仅仅是为了让设计师意思到地震反应的影响。简单性,对称性和规律性对结构的目的而言都是所有的理想条件,但是,一般而言,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也有许多其他可能的关注点。

复杂的建筑形式的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建筑物上的结构形式分离到不同的层次。图

9.38显示了部分实现的两种情形。在平面图中,外墙可见,尽管以对称的方式蜿蜒。如果这作为结构的周长的定义而言,其结果是复杂的,捆绑式的,不规则的结构。由于定义了列,但是,该结构是相当有序并且如果开发为支撑系统,巧妙地消除计划中的所有不规则结构。蜿蜒的墙壁所产生的地震横向负载仅仅是被水平结构抓住,同时分布到盖度规则的垂直支撑结构上。

图9.38b还通过有一系列断裂的多层建筑显示了一个垂直剖面——对于规则结构而言不好的形式,尤其是当不对称以及突然发生在这里。然而,支撑是靠建筑物内的一个大型桁架部件来实现的。这个支撑系统是一个相当规则的,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设想成它可以在室内空间规划中集成。

对于违规方案,一种解决方案涉及到使用地震分离关节。这种技术的例子如图9.17中所示,其中的捆绑式(multimassed)建筑就是一般被描述的情况。

地震基底剪力分布

总的水平地震力,计算为基础剪切(V),必须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布到横向阻尼系统的部件上面。这个过程开始于对建筑质量(重量)的处理的考虑,其质量基本上加大了实际的地震力。然而,对于模拟动态响应的目的,力量分布针对结构的行为的调查可能会被修改。

代码要求在多层建筑的不同层次中,横向力得再分配。这些力量被设定将作用在横向膜片的水平方向上,虽然再分配是用于修改垂直支撑体系的负载的形式。这一修改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将一些横向载荷加载到高层建筑上,更真实地模拟垂直悬臂对动态负载的自然响应的性质。

适用于任何级别的建筑的总剪切一般设定要被分发到其刚度成比例的系统(电阻侧向偏转)的垂直构件。如果横向支撑元件对称地放置同时他们的聚集中心(中心刚度)对应于该建筑物质量的重力中心,这个简单的假设就足够了。这种纯对称性不是通常的条件,但是,有两种可能的条件,是必须考虑直接配送的简单假设的修改。第一个条件得考虑阻力中心的重合和重心。如果这两个不对准,将会在水平隔膜上有扭转的效果。扭转会产生必须剪切并添加到所产生的任何直接的阻力。这是常见的,即使当完美的对齐明显然发生时,现在的代码也需要一个最低扭力,称为偶然偏心,作为一种安全措施。第二个可能的水平分布的修

改关注的是水平隔膜的相对刚度。影响此条件的两大因素是膜片的纵横比(长度,宽垂直支撑元件之间的比率)和基本的隔膜的建设。木板和成形的钢形甲板是灵活的,而具体的甲板是僵硬的。隔膜的这方面的动作在9.4节中讨论了。

日常生活守则

代码一般而言是为了公众安全而开发出来的,生命安全是主要问题。除非生命安全是一个不关心的问题,代码并不关心保护建筑外观,失去关键的建设服务,一般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持续功能使用的建筑,或是建筑业主的投资的保护。设计师或建筑业主关注

超越生命安全,应考虑代码标准作为最小和继续评估建筑的其它功效。

减轻地震效应

大部分的为抗震的设计工作已经瞄准加强结构或以某种方式控制结构的动作。另一种方是,试图减少地震本身的影响缓解(减少)其作用到建筑的地震效果。实现这种目标的各种方法包括:

建筑设计,以减少建筑物的脆弱性和不必要的反应。

使用地震的分离关节。

使用基础隔震。

使用横向阻力结构内的运动和吸震装置。

地面材料的修改,以提高响应位置和建筑现场互动。

这些努力的总体目标是要修改加载在建筑物和它的支撑结构上的能量的形式以及大小,以便于减少用于地震勘探的需求阻力。第二个目标,这对一些建筑物而言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即建筑物的运动的实际规模的减少。

使用分离接头

在9.4节里讨论了实现地震分离的手段。分离的原因包括希望隔离一个捆绑式

(multimassed)建筑的各个组件或是消除连续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部件的结构连接部分。

当成功地实现了地震分离允许各个独立的部分单独运作对地震的响应。这可能会消除一些不良的行动,例如严重扭转,如果连接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运作,将会发生。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是拆开一部分以便于其能够从可能经历相当大的运动变到单独经历小的运动。

一个艰难的设计决定是与各种分离的关节(地震,温度膨胀,收缩控制,差分地基沉降等)有关的。注意到实际的分离部分的尺寸,通常是运动关节内的容许尺寸表示的。这涉及到决定每个部分可以允许移动多大的范围,这可以由两个分离的结构的变形调查来决定。

一般,即使是最简单的结构的变形也只能是近似的,而更复杂的结构或负载,计算出的运动尺寸越接近。对于处于地震动态负载下的建筑物,地面状况的改变以及非结构性建筑的影响的考虑,运动的实际尺寸的计算是设定的。当估计任何隔离的关节有多大用处时,这需要被理解。

事实上,分离可能只是部分地靠设计实现。隔离器和在线减震器如何运作的,这会在下一节中讨论。这些器件还实现分离的一种形式,同时仍然保持一定的力传输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测量性的分离设备。传统的分离装置,另一方面,一般是可视化的实现完全分离。

基础隔震

对于吸收多少处于地面和建筑之间的震动的实现的方法是基础隔震的使用。由于地震力通过支撑地面的移动来诱导建筑物,这个隔离由在建筑与地面间连接处吸收运动组成的。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表示不能完全消除地震的影响,而仅仅是减少了水平运动与动态能量负载,这负载已经交付到横向支撑系统。认真努力让建筑产生了良好的地震响应应该仍然进行下去。一个全面的支撑系统是仍然需要的,并且减少非结构损伤的所有努力也还是可以考虑的。

但是,这不只是一个建筑的抗震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减少建筑内的居民运动的影响可能意义可能更大。考虑缓解运动的努力在减少地震运动对医院里长期卧床的病人的创伤方面是如何有价值的,以及对于昂贵又敏感设备或机械,博物馆里的无价之宝,或是拥有脆弱的,不可替代的建筑元素的历史悠久的建筑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基础隔震是通过放置隔离装置在建筑支撑(列的底部之间的设备承重墙)底部和它们的房基上(图9.39)。该地基指的是建筑,具体而言,基准为抗震设计规范中定义的代码的位置——大地震力传递到建筑物的横向支撑系统。这一点,在许多方面,正确的位置减震系统发送的确切位置从地震的冲头。

最隔震方法的一个问题是,他们主要处理水平运动。所有地震也有一定的垂直运动,虽然它是通常小于水平运动。垂直效果也往往不太重要,由于建筑通常是设计为抗击垂直方向的力的重力影响。

下载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汶川地震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汶川地震对宁夏民政工作的启示

    汶川地震对宁夏民政工作的启示 作者:马廷礼(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来源:中国社会报︱时间:2008-07-01 5月 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 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

    对512汶川地震的哲学思考

    对512汶川地震的哲学思考 -----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开展的救灾行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

    汶川地震对四川遗产地旅游的影响及市场恢复策略前瞻

    [摘要] 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动世界。震中所在的四川省是我国遗产大省和旅游大省,其遗产地旅游受到重创。本文依据国际上对于旅游危机治理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可......

    加入WTO对铁路货运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浅析(推荐五篇)

    B2B99.Com收集整理 加入WTO对铁路货运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浅析 加入WTO对铁路货运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浅析 [摘要]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加入WTO后铁路货运企业外部环......

    科学城铁路大桥专家评审意见[大全五篇]

    科学城铁路大桥检测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1、外来检测单位未在当地备案。2、合同、委托约定的检测项目以及规范要求的检测检测项目未全部检测,存在漏项。具体漏检内容如下:a.未对......

    对汶川地震时期王老吉营销作为的浅析

    对汶川地震时期王老吉营销作为的浅析 摘要:王老吉在汶川地震时期名噪一时,但其在取得辉煌销售业绩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中有下以娱乐炒作为方式的新的销售方式为其一,再就......

    《XXX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范本

    《XXX环境影响报告书》 技术评估会专家评审意见 XXX环境保护局于XXX年XXX月XXX日在XX主持召开了《XXX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XXX(建设单位)、XXX(评价单位)等单......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未受洪水影响正常开放(图)

    zamenjiehunba.com 1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未受洪水影响正常开放(图)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游客在观看展览(7月12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