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

时间:2019-05-13 10: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

第一篇: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

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

唐益群,杨奇,周洁

摘要:“5.12”汶川8级大地震,摧毁了村镇大批建筑物,造成了大批的人员伤亡,引发了大量的此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在汶川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结合野外次生地震灾害和现场房屋震害的详细调研,从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入手,分析了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程度影响因素.关键词:地震;村镇建筑地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震中的地区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大批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这次强震能量大,波及面广,在强震发生后,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 给灾害重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次强震源于由三条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断裂带,属于逆冲型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青川县与映秀同处于龙门山脉断裂带的中心位置,也是地震后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与地下水污染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发育的地区.往往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相比要惨重的多.Bird等分析认为由土体破坏带来的地震损失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次生地质灾害.汶川这个地区的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岩性多以板岩,砂岩,片岩,灰岩为主,岩体破碎,而且多表现为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地形切割大,人口又相对密集,当地居民房屋大多建在山间盆地或者山坡上,这些因素是本次地震灾害造成损失极为惨重的主要原因.这些损失不仅由地震直接导致,而且是由于地震诱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所导致或加重的,同时,地下水体也面临着受污染的危险.这些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沿地震带和极震区带状分布,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造成损失之重,举世罕见,是改变汶川地区山河面貌特征的主要因素.4.汶川地震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

该区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根据四川省地震烈度分区图,调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VIII度区,属地震强烈和邻区强震波及区,有关证据表明该区断层至今仍在活动.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外从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2万余米.4.1 地形,地貌与地层特征的影响

整个地震区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山区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区内海拔最高与最低相差4000米左右,地形切割严重.区域内的地貌特征,明显地反映出受到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按其成因和形态可分为侵蚀堆积地貌,构造地貌和构造侵蚀溶蚀地貌三大类,这些不同的地形与地层特征,山体构造带

第二篇:5.12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浅析

5.12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浅析

摘要: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发生7.8级特大地震,北京、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合肥等多地有震感。这是建国以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

关键词:5.12汶川地震 建筑物破坏原因 抗震设防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曾经多次深入到地震重灾区的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理县、汉旺、安县等地从事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工作期间,笔者对地震灾区震后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查阅了部分破坏建筑物的设计文件、施工资料,收集了大量建筑物破坏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等。同时,笔者对地震灾区震后未破坏建筑物或破坏较轻建筑物也进行了调查,并将未破坏建筑物或破坏较轻建筑物与同地段、同结构形式的倒塌、破坏严重的建筑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规律和原因。下面笔者就5.12汶川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作一些简要分析:

5.12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越高对建筑物的破坏越严重。比如5.12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镇的地震烈度达到11度,而汶川县城的地震烈度为9度左右,因此映秀镇的建筑物破坏就比汶川县城的建筑物破坏更为严重。

5.12汶川地震之所以造成地震重灾区建筑物极其严重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这次地震的烈度远远超过了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我国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般情况下,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约为9度左右)为大地震,大于、等于8级的地震即为巨大地震。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在震中的地方用震级表示,地震向四周扩散影响到的地方就用地震烈度表示。每次地震的震中地震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地震烈度逐渐减小。这次5.12汶川地震的震级为8级,属于巨大地震,所以大部分地震重灾区的地震烈度都达到了9度以上。一般超过9度的地震或者地震烈度超过设防烈度两度以上时就可以造成房屋大量倒塌。在5.12汶川地震前,5.12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都为6度和7度,而此次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地震烈度达到9度~11度,远远超过了当地建筑物的设防烈度,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地震重灾区的建筑物严重破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地震烈度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其次,建筑物所处地段是决定建筑物地震破坏的重要因素。

地震波是波形传递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产生水平震动,纵波产生竖向震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处于波峰地段的建筑物比处于波谷地段的建筑物破坏严重。此次5.12汶川地震是多点多组强烈地震的同时爆发,由于各组地震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不一样,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就有可能产生波的叠加或叠减。如果两个波的波峰重叠就会产生波的叠加效应,就会对建筑物造成更大的毁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路程的地质条件不一样,各种土层对地震波的作用不一样,波的叠加也会不一样,对建筑物的损毁程度也会不一样。有时不同方向传递的波叠加还会形成扭转,地震波到达建筑物两端的时间差异,也会造成建筑物的扭转破坏,扭转会造成建筑物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地区距震中距离较远,但建筑物破坏程度却比距震中距离近的建筑物破坏更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为什么同一地区有时相距很近的两个建筑物但破坏程度却相差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自振频率,如果这个自振频率与地震的作用频率接近,会引起共振效应,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建筑物所处地段越高,地震的“鞭梢效应”越严重,所以山顶建筑物破坏较山脚建筑物更严重。其次,处于边坡地段的建筑物,由于其受边坡稳定的影响较大,建筑物往往由于边坡的失稳而造成破坏。

三是建筑物所在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构造对建筑物地震破坏起着重要的作用。

5.12汶川地震中,建在地震的发震带、地震的断裂带上的建筑物破坏很严重。建在容易失稳的边坡上或建在容易失稳的边坡附近的建筑物,由于地震容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因此对建筑物的危害也很大。比如说5.12汶川地震灾区的北川老县城、彭州市的银厂沟、平武县的南坝镇、青川县的木鱼镇等地都处在地震断裂带上,所以这些地方建筑物受地震的危害就较大。其次,北川老县城和彭州市的银厂沟周边山体陡峭、岩石破碎,或者在倾斜的岩石表面覆盖着松散的土层,其受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害就较大。5.12汶川地震后,在从都江堰到汶川、理县的沿途,可以看到原来青山翠绿的山体已经变的满目疮伤,山体到处都裸露出白色的岩石,就像山上缠绕着无数白色的绷带。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距震中距离较近,地震的烈度高,而且这些地方的山体陡峭、岩石破碎,或者在倾斜的岩石表面覆盖着松散的土层,在地震作用下山体极易失去稳定而引起滑坡、崩塌等。

在对理县桃坪羌寨震后建筑物应急评估中,靠近河床边的建筑物受到的损害较其他位置的建筑物损害轻。究其原因,河床边的建筑物地基多为砂卵石土,砂卵石土对地震波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因此此类地段的建筑物损害就较轻。同样,成都距5.12汶川地震的震中的直线距离较近,但由于成都地区的建筑物地基也多以砂卵石土为主,因此5.12汶川地震对成都的危害也较小。这就是为什么山区建筑物的地基多以岩石为主,而山区建筑物的破坏反而严重于沟谷地带建筑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房屋的建造年代和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抗震极为重要。

在5.12汶川地震中,广大农村地区大量农房受到了毁灭性破坏,而城市房屋的损毁程度明显较农房损毁程度轻。究其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农房无抗震设防的强制性规定,农村农房质量也一直是政府部门监管的盲区。5.12汶川地震前,农村农房一般都由当地工匠或农户自行修建,政府部门较少提供技术支持或技术指导,农村农房一般都自生自灭,很少有人去过问。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多处山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还存在许多极端贫困地区,广大农民朋友的主要精力还主要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因此,广大农村地区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生土建筑和石砌建筑,这些生土建筑和石砌建筑抗震性能差,有的使用时间还很长,维护也较差。因此,在5.12汶川地震中这些生土建筑和石砌建筑损毁也最为严重。其次广大农民朋友的整体文化素质也不高,修建房屋时首先考虑的时经济、实用和美观,很少把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设防放在房屋修建的首位。由于大地震发生周期都比较长,年轻一代普遍缺少大地震的经历,农村地区地震知识又不普及,年轻一代不知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地震及危害,错误地认为本地区将来不会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因此农村建房时抗震意识就比较低,如果有了多余的钱,农民朋友会追求大、追求气派、追求豪华,不会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抗震。5.12汶川地震前,政府部门未向农民免费提供过技术标准、标准设计图集等。由于担心多花钱,农村地区修建的砖混结构、底框结构等结构形式的房屋普遍未委托正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也没有委托正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5.12汶川地震前,农房修建,一般在批准土地,计划好修建的面积、层数后,就聘请工匠修建或自行修建,因此,5.12汶川地震前农村地区修建的农房普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农村地区修建的农房也普遍缺乏抗震性能。

从5.12汶川地震灾区的绵阳、成都、德阳、广元、阿坝等地区农村修建的砖混结构、底框结构房屋来看,农村修建的砖混结构、底框结构房屋普遍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大部分砖混结构、底框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较差。如5.12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修建的砖混结构、底框结构房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底框结构房屋的底层结构是既有梁柱承重又有砖墙承重的混合承重体系,梁柱板等承重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均凭经验进行施工,底框结构房屋的底层未设置抗震墙等;为扩大房屋使用面积,农村房屋大量采用二层以上悬挑房屋的梁挑房结构;砖混结构房屋使用12墙、18墙、空斗墙作为承重墙也较为普遍;另外,砖混结构房屋的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设置也很不规范。如有的砖混结构农房根本就没有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有的砖混结构农房底层、顶层未设置圈梁,中间某层却设置有圈梁;有的砖混结构农房的房屋四大角、楼梯间、错层处、大房间的四角未设置构造柱,其他部位却设置有构造柱;再有就是农村房屋的屋面女儿墙(栏杆)、阳台、外走廊栏板(栏杆)设置也很不规范。如屋面女儿墙(栏杆)、阳台、外走廊栏板(栏杆)采用与主体结构无可靠连接的预制花瓶栏杆,采用未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压顶的砖砌12墙栏板,砖砌12墙栏板也未与主体结构可靠拉(连)结等。由于以上原因,在5.12汶川地震中,这部分房屋和房屋的附属构件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在农村地区农房修建时,还有一个因素应值得关注,就是农房修建时的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农房修建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修建,由于单户农房建设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所以其使用的钢材、水泥等主材一般都是在分销商处购买。由于对分销商销售的建筑材料质量缺乏监管,因此在分销商处购买的钢材、水泥等主材质量往往难以保障,有时还容易购买到“地条钢”或者购买到过期水泥等。对砖、瓦、砂、石等地方材料,由于缺少检测手段或判断经验,农房修建时一般采取在确定了所需数量和价格后就直接购买进行使用。农房修建一般很少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复检,因此农房修建时很容易购买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如果将这些不合格建筑材料用到工程中,就形成了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其次,在农村地区农房修建时,还普遍存在着使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旧的建筑构件等问题,如农房修建时使用房屋拆迁后留下的旧砖、旧钢筋、旧预制板等。笔者并不是反对使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旧的建筑构件等,而是认为使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旧的建筑构件一定要慎重。比如说对于使用旧砖问题,由于旧砖可能是从不同的楼层上甚至可能是从不同的房屋上拆下来的,对旧砖的强度等级就较难检验和判断,因此旧砖最好不要用于修建楼房、不要用于修建承重墙体等。另外还要注意旧砖中的断砖很多,使用旧砖砌筑墙体时不要集中使用断砖。对于旧钢筋、旧预制板,不但对旧钢筋的强度较难判断,对旧预制板的荷载等级也较难判断。而且旧钢筋、旧预制板在原建筑使用过程中或拆除过程中可能已经产生了某些损伤,如钢筋可能已经产生了疲劳和屈服,预制板可能已经产生了断裂等,另外钢筋在拆除过程中反复弯曲也极易造成损伤,这些损伤往往靠肉眼是很难发现的。一旦将这些受到损伤的旧钢筋、旧预制板用到新建房屋的承重结构上,极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更不要谈建筑物的抗震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5.12汶川地震农村地区的农房受损严重,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农房勘察设计、施工的缺失以及对建筑材料的把关不严造成的。

5.12汶川地震受损严重的北川、都江堰、汉旺等城市房屋,除由于其所在地区距震中距离近、地震烈度高,北川、汉旺等城市处在地震的发震带、地震的断裂带上或附近,北川县城受到滑坡毁坏等因素外,建筑物的建造年代和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都江堰垮塌的大部分是老旧的教学楼、医院等,老旧的教学楼、医院的建造时间都比较长。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国的抗震设防水平是按年代逐步提高的,因此老旧房屋的抗震设防水平明显赶不上现在新修建房屋的抗震设防水平;其次,一般教学楼的房屋开间、进深尺寸都比较大,老旧的教学楼、医院又多采用单跨外走廊结构和内走廊砖混结构,单跨外走廊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内走廊砖混结构的内横墙在内纵墙处不能贯通,老旧建筑物在未贯通的砖横墙与内纵墙交接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又较少;一般老旧的教学楼、医院等房屋未层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又多采用预应力空心楼板,有的房屋还以纵墙承重,房屋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都较差。因此这部分房屋的抗震性能自然也很差,这部分房屋在5.12汶川地震中倒塌也最为严重。

再如5.12汶川地震某地区垮塌的大部分商品房都是在房价低迷的90年代或90年代以前修建的。当时当地商品房价格仅几百元钱一个平方米,扣除土地成本、施工成本等,已经所剩无几了。为追求经济利益,开发商不得不在设计、施工上打注意,由于当时未要求强制性施工图审查,也未实行强制性施工过程监理,决定了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杜绝开发商和施工单位的不法行为,造成了同时期修建的商品房抗震水平低。经笔者调查,该地区在5.12汶川地震中垮塌或损毁的大部分底框结构商品房中,底层框架的钢筋混凝土柱子截面尺寸均较小,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也较小,梁柱节点的柱箍筋又多未加密或梁柱节点混凝土不密实,底层又多未设置抗震墙,施工质量也存在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密实度差等问题,因此该地区90年代或90年代以前修建的底框结构商品房损毁、倒塌较严重。在该地区期间,当地一位市民曾委托笔者对其购买的处于不同地段的两套位于顶楼的新购买的商品房作了检查,两套新购买的商品房均为基本完好,不需进行加固即可直接进行使用。据笔者调查,5.12汶川地震后,该地区大部分新建商品房和部分老旧的与前述90年代或90年代以前修建的商品房同地段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房屋并未倒塌或损毁,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勘察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物抗震的重要性。

影响建筑物抗震的勘察设计、施工方面的因素还很多,如建筑物修建场地的选择、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体形、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尺寸以及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等。由于这些因素都属于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范畴,可以通过勘察、设计、施工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不再一一进行论述。

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勘察设计、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抗震至关重要。

最后,建筑物的使用、改造和维护对建筑物的抗震也极其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对建筑物的不合理装修和改造上。如随意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楼层,或者装修时随意拆除建筑物的承重墙体和承重梁柱,随意损伤梁板柱等钢筋混凝土承重构件,随意割断梁板柱等钢筋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受力钢筋,随意在承重墙体上开洞、凿槽等,这些不合理装修和改造,改变了原房屋的受力结构和体系,降低了原有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在5.12汶川地震灾区中,对建筑物进行了不合理装修和改造的建筑物,受损程度均较重。二是体现在建筑物的使用环境上,如果建筑物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长期处于腐蚀环境中,则建筑物的砖体极易风化、粉化,建筑物的混凝土极易碳化、脱落,混凝土碳化、脱落后,混凝土中的钢筋极易锈蚀,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整体承载能力,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是体现在对建筑物的维护上。大家知道,一幢建筑物长期使用后,必然会出现一些诸如屋面漏水、厕所漏水、排水堵塞、墙体开裂、混凝土裂缝、受力钢筋锈蚀、抹灰脱落、电气短路、防雷装置失效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处理,必然会恶化建筑物的使用环境,或者会将非结构问题演化成为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问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谈到在5.12汶川地震中,老旧建筑物损毁比较严重,这和老旧建筑物使用、改造和维护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建筑物的使用、改造和维护对建筑物的抗震也至关重要。

对建筑物地震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可以针对建筑物地震破坏的原因,探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手段和方法,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指导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指导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等。

地震等自然灾害是无法防止、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修建建筑物的场地选址来避开抗震的不利地段,也可以对修建房屋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地质环境进行治理,还可以从勘察设计技术、施工质量管理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此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作为建筑人,我们应该担负起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使命,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共同提高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平和抗震性能。

第三篇:汶川地震分析材料

汶川地震是一则突发性的严重危机,来势凶猛,后果严重,令人恐慌。然而,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应对中所采取的措施以积极应对,将这次地震所应发的危机恐慌降到最低,成功转危为机,也很大的提升了中国行动力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负责亲民政府形象。纵观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值得讨论:

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此次地震突发迅猛,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中央领导人却不计劳烦,在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安排部署会议,并亲赴灾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5月12日下午就乘专机抵达四川成都,赶往地震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马凯、孟建柱等人一同赶往灾区。

根据国家地震台网的数据监测显示,此次地震为浅源地震,造成的破坏力大,且日后余震不断。这一精确消息的发布,也很恰当的符合了公共危机处理的“3T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尽快提供情况、提供全部情况。政府部门在此次危机处理中牢牢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由中国中央新闻频道滚动直播灾区现场并持续跟进救援报道。在信息的发布上尊崇了真实性的原则,主导了社会舆论的走向,从而有效避免了不法分子的造谣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能搞好的把握局面,确保下一阶段的救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

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温家宝说,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成立了以我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设立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并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国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并组成救灾工作组即赴四川汶川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公关中所表现出的对危机的冷静判断,以及提出应对方案,全面掌控大局,使公众看到希望,有了动力,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安抚群众,缓和对抗

温家宝汶川地震救援中指出: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此次公关事件的突发,政府领导人作为人民的父母官,身系百姓群众安危,置自身安全于度外。冒着余震的危险积极投身抢险救援工作,不仅能有效的安排部署救灾指挥工作,还能以公共形象发言人来安抚公众情趣,使日后的危机处理工作更顺畅。

联络媒体,主导舆论

汶川地震,是上天给刚刚经历过冰雪灾害的中国抛出的又一份严酷考卷。必须作答的不仅仅是灾区民众、党和政府、国民乃至军队,也包括报纸、通讯社、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而在各个媒体给出的答卷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词汇:打破常规,机制突破;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快速反应,先声夺人,有序组织,整合版面;人本主义,人文关怀;核心战斗力:使命,责任,职业精神„„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的震灾消息,人民日报破例推出的报道特刊,中央电视台创纪录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回响在灾区角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四川卫视24小时的实时直播„„中央与地方媒体破天荒的“全制式”立体报道,像一条条坚实的纽带,将灾区与全国、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废墟下一个个顽强不屈的生命,废墟上一群群不离不弃的官兵,前线记者疲惫而又急促的脚步,重灾区无处不在的志愿者的身影,天安门广场、天府广场上“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撼天动地的呐喊,电视台主播饱含深情的泪水,整齐列队向遇难者遗体默哀的外国救援队,一这幅幅画面、一条条信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行动。

全中国的媒体,在这次空前透明,可以全方位介入的地震报道中,及时准确全面翔实地报道了灾区情况,谣言毫无滋生之地。媒体公关也采用了多元化的报道方式,除了24小时的在线实时转播外,大力利用网络媒体为其造势宣传也是使公众参与事件的很好方式。公众在网络,论坛里献爱心,为灾民祈福。大量的志愿者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灾区现状,并赶赴现场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媒体的真实有效的报道,使广大民众在后方甚至可以比前方能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切肤之痛,体验真挚感情,真正做到万众一心。

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中国社会各界在此次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力迅速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来自中国地震监测局的及时发布消息,中央各电视台,网络媒体发布消息,并及时跟进报道。国家重要领导人也紧急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救援工作,温家宝等人当日下午就乘坐专机抵达灾区,安排慰问并组织重要讲话,他说:“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

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是中国政府公关形象的良好塑造。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迅速争取到了与其他公众、社会团体、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当中央调运救灾物资的同时,也积极发动全国各地政府出动人力物力参与救援。并联系红十字会、保险公司等具有良好社会公共效益的组织参与救助,并接受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组织的悼谒慰问。此外,社会各地的志愿者也是个规模庞大的团体,他们与救援官兵们一起奋战在受灾第一线。他们坚毅挺拔的身影,与民众努力逃生的形象融为一体,将汶川地震抒写为无情下的温情一幕。

有效行动,转危为机

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派出救援官兵参与现场救援,重要领导人们多次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安排救援工作。国家总理温家宝、总书记胡锦涛甚至冒着余震的危险,多次亲临灾区发表演说,为受灾民众们加油,鼓舞士气,重建家园。随着大批救援物资的到达,抢险官兵排除万难修复道路,更多的志愿者也参与进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来。他们竭尽全力找寻着残留的生命,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为灾区人们祈福,清扫现场,消菌防疫。并妥善开展灾后家园重建的工作。

不仅如此,国内外公关媒体对于此次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的负责任,亲民态度的报道,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对于树立中国政府良好的公众形象,公信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象征,能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软实力,对内,能使公众放心,百姓安居乐业。对外,有利于树立中国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开辟新的境遇。

第四篇:汶川地震砌体结构破坏状况调研

1主体结构破坏程度分析

1.1主体结构倒塌

砌体结构具有脆性性质和整体性差的特点,与其他结构相比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在历次大地震中,未经合理抗震设计的砌体房屋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1906 年美国旧金山地震,砌体结构破坏非常严重,砖结构的市府大楼全部倒塌,形成一片废墟;1923 年日本关东地震,可修复使用的砌体结构房屋仅占15 %;1948 年前苏联阿什哈巴地震,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率达70 %以上;1976 年我国唐山地震,位于10 度和11 度烈度区的唐山市, 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率达90 %[3 ].这次汶川地震,很多砌体房屋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抗震构造措施等都很难满足目前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砌体房屋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在这次地震中破坏尤为严重,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倒塌.图1、2 分别为位于震中映秀镇(实际烈度11 度)和彭州市白鹿镇白鹿中学的两栋砌体建筑,已经完全倒塌.1.2 严重破坏

调查发现,地震中虽然很多砌体结构没有完全倒塌,但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主要分为如下两类:

(1)位于震中地区的房屋,虽然许多建筑结构按照新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抗震设计,采取了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然而由于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太高,仍然产生了很大的损坏.例如,汶川县映秀镇的设防烈度是7 度,但实际的震中烈度达到了11 度,高出设防烈度3~4 度.因此出现大量建筑的严重破坏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只要这些建筑能够实现坏而不倒塌,也就达到了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如图3 所示的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学生宿舍楼,结构出现了严重开裂,却能够保持整体性而不倒塌.图4 为白鹿镇中心学校的初中部教学楼,建于1995 年,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设计,结构整体破坏严重,地面隆起.由于考虑了抗震设计,增加了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局部构造柱的钢筋甚至达到屈服,帮助结构消耗了大量的地震能量,使结构整体上保持不倒塌.(2)建设年代较早,未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这类砌体结构由于未经过抗震设计、未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即使在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情况下,结构也会因为抗震防线单一,因局部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整体结构的严重破坏.例如,德阳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学办公楼,建于1985 年,为3 层外廊式砌体结构,2005 年经改造加固,顶层改为现浇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严重受损,承重横墙出现大量X形贯通裂缝(见图6),甚至一侧山墙的砖都被压断(见图7).另一个例子是位于德阳市的东电中学,在检查中发现,一栋1981 年建成投入使用的5 层砖混教学楼,即便2007 年经过加固处理,此次地震中也遭受了严重破坏,承重墙体大面积开裂,如图8 所示.而它旁边的学生宿舍楼,也是采用的砖混结构,但由于是2005 年建成,按照《抗震规范》进行的抗震设计,在地震中基本未受损坏.对于以上属于严重破坏的建筑,即使整体结构没有倒塌,但是局部承重墙体出现了严重影响承载能力的损坏,已经失去了加固的价值,特别是那些设计建造年代较早,或者未按《抗震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未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建筑物,应该立即拆除.因为,这类受损严重的建筑物,即使遭遇低于设防烈度的余震,也会因抗震能力不足而倒塌.1.3轻微到中等损坏

已有专家指出,对于此次地震,仅调查超高烈度下结构的震害是不够的,更要重视调查可能按现行规范进行抗震设防的各类构件体系的震害表现[4 ].这次调查中,专家组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了解那些轻微到中等损坏建筑的设计、建造情况,希望为较为科学地评价我国抗震规范设防标准的适合性及为今后抗震设计规范是否需要修改或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调查中发现,位于都江堰(设防烈度7 度,地震烈度8 度)、德阳(设防烈度6 度,地震烈度7度)、成都市区(设防烈度7 度,地震烈度7 度)的许多建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砖混建筑,在地震中受到了轻微到中等的损坏.比如位于德阳市的德阳中学初中部综合楼,建于199

2年,地震后基本保持完好.位于成都市的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第十四中学的多栋教学楼,都建于1990 年之后的两三年内,基本上是在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受到了轻微到中等的损坏.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几年按2001《抗震规范》设计建造的结构中,有很多建筑物的受损情况要比按89《抗震规范》设计的轻得多.例如位于都江堰市的都江堰安顺小学教学楼(建于2008 年)、都江堰中学学生公寓(建于2008 年)即使经历了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作用,仍能保持结构完好.建于2006 年的都江堰市中兴学校的3 栋教学楼、4 栋学生公寓也仅受到了轻微损坏.2结构局部破坏地震中,大量的结构不是整体上受到了严重破坏,而往往是结构的某一受力构件、受力部位由于建筑设计不规则、施工质量差、使用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局部破坏.这些局部破坏虽然不会带来整体结构的倒塌,但给结构的继续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有些情况下,结构的局部破坏也会造成人员伤亡.

第五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建议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

建议书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08年6月29日)

2008年6月28日、29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全国建筑结构及抗震领域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设计院、政府部门的180余位专家在中国工程院召开《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6位院士与会,40位代表发言,就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及灾后重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会提出以下10点建议。

1.以恢复重建为契机,提高战略大后方的整体实力

四川省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较弱。建议以汶川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为契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全国支援,协同作战,使四川省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2.科学规划灾后重建建设场地

灾后重建建设场地规划应明确哪些地方能建、哪些地方不能建;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和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避开存在安全隐患的不适合居住的区域;根据实际自然条件,科学规划人口和生产力布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少占农田,实现和谐发展。

3.提高两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类是灾害发生时逃生能力差的人员的建筑,包括如幼儿园、中小学、老人院等。这类建筑应达到大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对于学校建筑,主体结构可采用轻钢框架-支撑结构,墙体可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板,楼板和屋面板可采用轻质板,减轻结构自重。

第二类是抗震救灾建筑,如医院、通讯枢纽、消防站、救灾指挥中心、地震观测站等。这类建筑应达到大震时室内的主要设备和系统不受损坏且能保持正常运行、建筑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设防目标。这类建筑可采用隔震技术。

4.村镇建筑应就地取材、低造价,加强政府对村镇建筑的服务、指导、监督和管理

汶川地震灾区的村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村镇建筑应就地取材、低造价,可以采用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砖混结构。编制适合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民族的有多种选择的村镇建筑标准图集,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易学易用。组织专业志愿者赴地震灾区,指导村镇重建工作。地方政府为村镇建筑的建设服务,加强对村镇建筑的监督管理。

5.建立防灾减灾科技馆

我国是一个多灾种、多灾害国家,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水灾,风灾,地质灾害,旱灾)以及人为灾害(如:火灾)时有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素质,是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根本。建立防灾减灾科技馆,通过图片、实物、体验等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

民防灾减灾素质。

6.编辑出版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报告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中低层建筑倒塌或严重破坏,许多单位及部门及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收集了大量震害资料。建议由建设部或有关部门组织,编辑出版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报告,对各种建筑结构类型的震害及震害原因进行分析。

7.深入研究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机理,加大工程抗震研究投入

通过不同途径立项,深入研究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机理;国家有关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支持工程抗震研究,特别是加强建筑抗连续倒塌的研究,推进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和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能力,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8.完善建筑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结构抗连续倒塌和整体牢固性设计

及时吸取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经验教训,重点从下述几方面完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建筑技术标准:明确技术标准是最低要求,应允许高于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加强结构体系和概念设计的内容,楼梯间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砖填充墙的影响,量化中震可修,强化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实现合理的破坏机制,加强整体牢固性的措施等。

汶川地震和我国以往几次大震表明,由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要考虑到建筑物有可能遭到比当地抗震设防规定的可以预估的“大震”更大的地震袭击。在不可预估的地震作用下,允许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甚至

局部倒塌,但不致因局部倒塌而引发大范围连续倒塌。加强整体牢固性,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建筑设计技术标准中,应增加建筑抗连续倒塌和整体牢固性的设计方法。

9.科学地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

尽快出台新的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国家标准。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应有组织地、科学地按国家标准进行抗震鉴定,合理评定震灾建筑的安全性和适修性,对可以通过加固达到安全和使用要求的建筑应进行加固,要尽量避免拆除造成的浪费和环境危害。

我国有大量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采用不同年代的技术标准,有些建筑甚至没有抗震设计。建议在全国范围优先对中小学建筑和抗震救灾建筑进行抗震普查,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进行加固,排除抗震安全隐患。

以性能为目标科学地进行房屋建筑的抗震加固。

10.积极推进先进抗震设计方法、优良的结构体系和减震技术的应用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鼓励在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中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

在今后地震区房屋建筑中,积极推进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应用,推广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等抗震性能优良的结构体系的应用,推广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避免或减轻建筑物的震害。

下载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汶川地震对房地产的影响

    浅谈汶川地震对房地产的影响 “房地产”三个字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从房地产本身的属性来说房地产就是就土地和房屋组成的,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乃至生活的方......

    汶川地震对宁夏民政工作的启示

    汶川地震对宁夏民政工作的启示 作者:马廷礼(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来源:中国社会报︱时间:2008-07-01 5月 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 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

    对512汶川地震的哲学思考

    对512汶川地震的哲学思考 -----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开展的救灾行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大地震后的,它通常是可以通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遭受地震冲击的地区的历史记录来跟踪的。前震和余震是可以识别的,在延伸到相当一段长时间段内,其中的一些本身......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样例5]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 安管1203班 姓名: 徐 邦 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汶川地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快两年了。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的日子。面对无情的现实,举国垂泪。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

    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论文

    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 张旭 写作日期 2008-6-13 (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四川旅游收入大幅的下......

    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定稿)

    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一、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