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

时间:2019-05-15 04:5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

第一篇: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

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经济、社会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

一、温室效应的机理:大气下层的直接热源是水面、陆地、植被等下垫面和

云层向外发出的长波辐射,而不是太阳短波辐射。正是由于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的特性,才使它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影响:①炎热。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②冰川消融。这就造成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最为显著的影响:冰层加速融化。③洪水。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

④飓风。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⑤干旱。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对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种植

制度,种植界限北移西延的风险加大。

二、臭氧层破坏的机理: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O2 紫外辐射 O+O(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阳光紫外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O2+O O3(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 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 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 的)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既能生成O3,也能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

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①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

② 损害人体健康

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④ 危害人类生存环境

⑤ 影响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

第二篇:温室效应认识及措施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

环境学概论期末大作业

专业班级:2008级环境工程2班 学号:P08191435 姓名:重庆小子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

摘要:现在人类对经济越来越重视,忽略了环境问题,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提出温室效应对对地球的危害,以及我们个人应该要如何去防治温室效应。

引言: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史无前例。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的全球减排协议是涉及全人类的最大全球性公共产品,也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温室效应的概论、原因及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方面。我们生活中还可以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也是典型的温室,提高室内温度有利于植物生长,也是一种温室效应。

下面就主要说说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

其形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其中由于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坏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只是温室气体中的一种,联合国在清洁发展机制中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在所有的温室气体当中,只有氟利昂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纯粹是人类在工业上制造出来的。人类利用氟利昂来制造冰箱里的制冷剂、工业上的喷雾剂、农田里的杀虫剂和化工行业中的泡沫剂和清洗剂,其实人类同时也制造了“臭氧杀手”和“温室效应的导致剂”。

二、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全球大气平均温度和海洋温度均在增加,大范围的冰雪融化和全球海平面升高。在大陆、区域和海盆尺度上,已经观察到了大量的长期气候变化事实。包括北冰洋温度和冰的变化,降水、海洋盐度、风模式和极端气候方面大范围的变化。过去50年变暖趋势是每十年升高0.13℃(0.10~0.16℃),几乎是过去一百年来的两倍。2001-2005年与1850-1899年相比,总的温度升高了0.76℃(0.57~0.95℃)。城市热岛效应存在,但属于局地效应,影响较小,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961年以来,观测显示至少3000m深度以上的海水温度也在增加,并且海洋吸收了气候系统新增热量的80%以上。变暖导致海水扩张,引起海平面上升。全球海平面1961到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1.8mm(1.3~2.3mm),而1993到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3.1mm(2.4~3.8mm),20世纪上升估计值为0.17m(0.12~0.22m)。1978年以来北冰洋海冰范围平均每十年减少2.7%(2.1%~3.3%),夏季减少得更多,为7.4%(5.0%~9.8%)。并且由于温室气体还在有增无减的排放,进而使温室效应增强。以及由此引发的降水格局变化、冰川退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外比较明显的就是降雨带也将会随之变动。

室效应的加剧将会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温度带和降雨带将会随之变动。以我国为例,如果全球的气温升高3.5度,副热带的北界将会从秦岭一淮河一带向北移动到黄河以北,那么徐州、郑州一带冬季的气温就与现在杭州和武汉一带类似。接近北极圈的冰岛气候可能会类似于现在的苏格兰北部。此外,沿海地区一带的居民更加忧虑,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温室效应导致的增温现象非常明显,专家估计,在未来的100年里,气温将增加1.5—3.0度,国际社会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三、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1988年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专门组织对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及时调查,并对气候变化状况和影响进行评估。

1992年又成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委员会,专门负责各国的工业温室气体的清单调查。控制全球气候的变化,我们所应当作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这些对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另外社会还应该加大温室效应危害的宣传,来一场全名运动。就个人而已,我们应该积极响应这项全名运动,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保护森林植被

2、平时出门尽量避免开私家车,多坐公共汽车

3、即使使用太阳能产品

4、把家里换上节能灯

5、多开窗少开空调

6、对塑料袋说“不”

7、出门要记得关灯。

四、结论

人类的发展必须与气候发展协调一致,当前研究表明,即使现在停止一切温室气体排放,人类仍然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要恐慌,需要妥善应对、管理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不要以破坏环境来求得经济的发展,早日找到一个平衡点!

五、参考文献如下

1.勾红洋 主编 揭秘隐秘生活:低碳阴谋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0年 2.刘培桐 主编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 3.张兰生 方修琦 任国玉 编著 全球变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第三篇:绿色消费形成机理分析及企业对策

·

绿色消费形成机理分析及企业对策

一、引言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行为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还要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它包括三层含义: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消费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绿色产品的推广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在短期内,绿色消费的外部收益不明显,绿色产品的生产也面临困难和需求的不稳定性,须要在政策激励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尽快调整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以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近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在支持和和号召人民实现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绿色消费会变成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有以绿色环保为目的,以绿色消费为荣。

二、绿色消费的产生及其发展现状

(一)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进入21世纪,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倘若继续沿袭粗放的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随着环保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以消除和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绿色消费浪潮,必将成为引领企业 主宰未来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既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又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绿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各地区积极推行绿色消费的活动,许多地方政府注意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来发展绿色经济,以求在未来的绿色竞争中抢先一步。虽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消费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绿色消费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就企业而言,开发力度不足,提供绿色产品的动力不足。因为绿色产品成本高,而现在大众并不是普遍接受绿色消费的高价格。导致企业利润不高,单单靠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是不够的,绿色消费需要市场去选择它,消费者乐意去消费它。

二是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收入水平低的制约。由于绿色产品或绿色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收入水平对绿色消费也是一种制约。另外通过全社会的绿色教育,对绿色消费会有很大的促进。

三是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全国尚未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食品和蔬菜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在市场上很少见甚至是空白,尚未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

四绿色产品市场市场秩序不规范 判别绿色产品的唯一依据就是产品合法的绿色标志。但由于有关部门对“绿色食品”标志、“我国环境标志”等绿色标志宣传不力,使消费者难以认清真正的绿色产品;加上认证部门尚未形成方便、快捷、经济、易普及的检测手段;国家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制定绿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等问题,使绿色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三、影响消费者对绿色品牌选择的因素

(一)社会心理因素 1.环境意识

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行为是在自身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所共有的对于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违背人的意愿以及可行或不可行的观念。而环境意识正是基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参照标准,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思想、理论、意识、情感等观念形成的总和。研究表明对环境问题持积极态度与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和购买频率正相关。选择绿色食品最普遍的原因是对环境和健康问题的关注。

2.消费者效果感知

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效果感知是指个体消费者关于其自身作为绿色消费者时,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施加影响能力的信念。用我的理解就是,你非常相信并且支持绿色消费,你就有消费绿色东西的倾向,在选择绿色与非绿色的产品的时候,你会非常果断的选择绿色产品。换句话说就是,从自己心里深处支持绿色食品,对消费者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消费者唯有从根源上认识到工业文明消费模式的弊端,才能切实转变现有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进而提升其选购绿色品牌时的消费者效果感知度,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3.绿色产品认知水平

绿色产品认知水平主要强调其对绿色产品的辨别能力。在绿色食品方面,张国立认为,消费者对其了解程度越高,绿色食品消费意识就越强,因此越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了解程度越低,绿色食品消费意识就越弱,就越倾向于排斥绿色食品。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相同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父辈们,现在因为网络的发达,他们也开始注重和了解绿色食品。但是就在几年前,我们就是吃着含有苏丹红的辣椒,喝着三聚氰胺的牛奶长大,吃着地沟油,想想都觉得恶心,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什么绿色食品,更没有人去消费高价格的绿色食品;正是因为这些食品的不安全,才引起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关注。4.参照群体效应

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消费行为会受到诸如群体,家庭,社会的影响。设想一下如果社会风气都以消费绿色食品为时尚,那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绿色消费,因为在消费者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物美价廉、求名好胜、求新趋时、求美立异等心理趋向。

(二)情景因素 1.绿色认证绿色信念

不用质疑我们平常人买东西的时候辨别是否是绿色食品的标准是看食品包装袋上是否有绿色食品的标志,通常消费者对通过绿色认证产品的绿色属性所持有的信念越强,可以预期其会越经常选购绿色品牌进行绿色消费。2.绿色产品的质量

唯有在绿色产品的品质明显高于传统产品时,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才能被有效激活,即消费者感知的绿色产品质量越高,其选购绿色品牌的频率也会越高。

(三)经济因素

主要影响是高价格,绿色产品的高价格是阻碍消费者选购绿色品牌的主要因素。在企业生产中,由于需要生产产品时大量的新技术,会导致成本费用均内附于产品的绿色价值。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均显现绿色产品一般具有高价格、负需求的特征。即绿色价格抑制了消费者的环保需求,成为阻碍消费者选购绿色食品的最直接因素。

(四)社会人口因素

社会人口因素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结构等方面内容。研究结果证明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色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也认为单身的男性或女性一旦结婚,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比较好的概率会比单身时高1.354倍,即结婚后人们从原来简单的解决一个人的饮食问题,到关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健康,对食品安全信息的主动搜索的意愿可能会增强。同时还发现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的差异对绿色消费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其经济水平较高,对绿色产品认知水平及绿色消费倾向也较高,环保意识及自身保护意识也越高,由此,其选购绿色品牌的消费观念就会越牢固。

四、企业对策及其应对方法

(一)企业绿色经营战略--经营战略的改变

全球性的环境恶化,是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战略,实施绿色经营的最重要的原因。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并不是与己无关的遥远的问题,而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现在绿色产品的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不仅国家鼓励参与,而且消费者们也更愿意消费绿色食品。所以企业应该确立和实施自己的绿色经营战略,把环境保护贯穿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中。企业应根据目前已经呈现出来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把握好绿色消费浪潮带来的市场机遇,提出自己有特色,与众不同的战略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未来争得一席之地。(二)企业绿色经营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替代利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工业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减少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企业通过清洁生产,一方面可以减低产品的成本,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产品的品质,在后期宣传的时候可以向消费者灌输自己企业的精神,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记忆更加深刻。

(三)企业绿色经营的营销模式--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涉及的内容涵盖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产前阶段,包括绿色产品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标志的取得等;另一个是产品的销售阶段,主要采取各种绿色促销手段,比如绿色广告,绿色推广,绿色公关等,来促进绿色产品的销售。其实绿色营销就是以绿色经营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中心,以绿色产品为主体,来盈利和谋求发展;其实绿色营销不是一种策略性的营销手段,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潮流而采取的营销技巧,而是让市场和消费者深入了解绿色产品的过程。没有实实在在的绿色产品作为后盾,绿色营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晓西:《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出版社008年版.[2]叶敏,消费者行为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3]Del I.Hawkins,Roger J.Best,Kenneth A.Coney著.符国群等译.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Michael R.Solomon著.卢泰宏译,消费者行为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吕一林,现代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姜春云,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九大生态战略,人民日报,2005 [7]漆雁冰,绿色导向企业管理新理念,中外管理导报,2001 [8]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9]刘栋.环境经营战略——未来企业的资格证.中国环境管理.1997 [10]赵家荣.清洁生产回顾与展望.节能与环保,2003(2)[11]王美英.绿色营销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8,[12] Henry Assael著.韩得昌译.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四篇:地方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及对策分析

地方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及对策分析

[摘要]综合国内外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价值,对地方科技服务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阐明了地方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朝阳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科技服务在科技与经济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起着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和商品化的作用。科技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结合发展中最新、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对促进朝阳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增强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朝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地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科技服务业在科技创新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可提高创新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是技术和经济高度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其发展必须在技术供求双方的推动下、政府的支持下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与科技服务业重要性越来越强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朝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还不能满足朝阳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一是政府对科技服务业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朝阳至今还没有将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看,还缺少刺激其发展的有效政策,科技服务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科技服务业只能在一个无序竞争的环境下低层次生存和发展;二是社会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技服务的价值未被社会充分认识,科技服务有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三是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不足,服务资源集成利用不够,科技服务业中的企业良莽不齐,总体规模偏小,视野狭窄,服务内容、范围、地域等无法与社会大市场相连接、相统一;四是社会公益研究和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采用技术手段落后;五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统一的政策和法规的指导。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朝阳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2、地方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保障,整合科技部门优势资源,改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使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朝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1提升研发检测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围绕全市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以政府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鼓励和引进域外科研机构、检测机构联合共建。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研发检测、成果转让等服务。一是重点围绕朝阳新能源电器产业、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冶金、设施农业等领域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以上。建立完善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即朝阳市新型储能器件研发与检测服务中心,朝阳市金属材料公共研发服务中心,辽宁省农科院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朝阳分中心。面向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企业,以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完善朝阳市新型储能器件研发与检测服务中心。为基地企业提供各类储能器件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超级电容器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的测试与评价。充分利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的技术检测力量,与朝阳龙头企业共建朝阳市金属材料公共研发服务中心。开展粉末冶金材料生产、混合粉制件等关键技术研究,并为朝阳铸钢、铸铁、特种钢及超纯合金等相关企业提供材料及产品的成分、组织、性能测试分析服务。二是合理配置全市科技资源。利用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建设朝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开通朝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信息网。利用省、市投入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建设朝阳市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网站,作为服务窗口,面向全市企业提供研发检测服务。

2.2提升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依托“一场一网”(即实体技术交易市场和网上技术市场),建立集科技成果专利展示、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科技中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先进科技信息发布、人才培训交流、科技金融、科技招商等科技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各类专业性技术对接洽谈活动,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利用市科技情报所现有资源,建设完善网上技术市场和成果交易市场功能,为朝阳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一站式转化。二是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建设远程信息化服务系统和农业科技图书馆为核心,最终形成农业现场技术指导和远程信息化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综合实验室为基础,以省农科院所属的国家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建设辽宁省农科院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朝阳分中心,为朝阳设施农业产品的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市科技情报所现有资源,建设朝阳市农业科技网络图书馆网站,通过互联网面向朝阳地区全天候开放。解决朝阳农村地区实体图书馆、科技馆投入大、布点不足、科技信息传播不及时的问题;互联网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科普知识不详实、不精准的问题。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科技中介服务向规范化、信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强化朝阳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专利事务所等现有科技服务职能。积极推动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的科技服务市场化建设。到2017年,引进和培育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评估中介代理机构2―3家。

参考文献

[1]李春成.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3.[2]季春.加快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

第五篇:箱梁腹板裂缝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箱梁腹板裂缝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 要:随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裂缝成为一个普遍而复杂的问题,人们给予了越来越多得重视,并设法通过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个容许的裂缝宽度之内。本文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裂缝出现的规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腹板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裂缝; 作用机理; 预防控制腹板斜裂缝

(1)边跨现浇段和支座附近至L/4跨范围两侧腹板25°~50°斜向裂缝。如图1所示。分析认为,这种裂缝属于结构性裂缝,出现这种裂缝主要是承受了较大的剪应力而腹板抗剪能力又不足以满足所产生的过大主拉应力要求所引起的。

在忽略腹板厚度方向的应力状态情况下,将箱梁桥复杂的空间应力状态简化为双向应力作用下的平面应力状态,忽略横向正应力,在双向应力状态下,主应力计算公式为:

(1)

由式(1)可知,竖向预应力的存在,能大大减小主拉应力。设计中首先计算出箱梁桥腹板的主拉应力,然后通过合理的调整竖向预应力筋的数量和间距来减小甚至完全消除主拉应力,使得第一第二主应力均为负值(压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以此来控制腹板斜裂缝。

可对于变截面箱形梁桥,边跨直线段箱梁高度较小(高跨比通常为1/25),导致竖向精轧螺纹钢筋长度较小,施工中往往由于孔道布设不合理和张拉压浆质量难以保证,导致竖向精轧螺纹钢筋中的永存预应力损失过大,往往主拉应力大于极限拉力,裂缝难以避免的出现。为了避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弯起束摩擦损失较大,也为了方便施工,现在的箱形梁桥多采用纵向预应力束和竖向预应力粗钢筋的组合布索方式来取代弯起束,通过调整竖向预应力,把主拉应力减小到一定范围之内,进而控制裂缝的产生,这在理论设计计算中是可行的,可实际上取消弯起束采用这种组合布索方式的预应力箱梁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与水平方向呈45°的斜裂缝。

在设计中对于不同布索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由于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证引起的预应力尤其是竖向预应力损失,进行充分的论证,不可盲目的为了施工方便而采用纵向预应力束和竖向预应力粗钢筋的组合布索方式,必要时可以增设弯起束,调整竖向预应力筋的间距,增加腹板的厚度,加密箍筋;同时为了消除主应力空白区,应对箱梁斜截面的抗裂能力进行考虑,适当增加非预应力钢筋尤其是弯起钢筋来配合预应力钢筋提高斜截面抗裂承载能力;由于梁高的限制边跨梁端抗剪能力差,为了避免梁端剪应力过高,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边跨和中跨的比例。施工中要对预应力的孔道布设和压浆工艺进行优化,以保证较短的预应力筋在施工完成之后有充足的有效预应力,从而将主拉应力控制在不超过极限抗拉强度的范围内,避免腹板斜裂缝的出现。

(2)锚固区出现的的腹板斜裂缝。西南交大结构所通过试验研究,建议对箱梁分段施工的湿接缝混凝土抗拉强度取0.53的折减系数予以折减;美国《节段式混凝土桥梁设计和施工指导性规范》也规定在计算接缝混凝土强度时,应分别乘以抗弯和抗剪基本强度折减系数,这样接触面只存在很低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而采用后张法的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悬臂施工中,预应力筋往往锚固在接触面上,由于预应力筋的锚固所形成的局部高压应力会在锚头后会产生拉应力,而锚固区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折减后很小,如果设计时这一区域的受拉钢筋配置又不合理,在接缝面上的锚固区往往会形成粗裂缝。

因此对锚固区进行分析,计算锚后拉应力,合理布设间接钢筋和闭合式箍筋,是预防锚头处附近产生开裂的有效措施。腹板水平裂缝

该类水平裂缝主要发生在箱梁桥腹板上缘,位于边跨支座附近和中跨L/4~3L/4之间,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竖向正应力超过应力限值所引起的裂缝。

现代混凝土箱梁桥跨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腹板间距大,横隔板较少的箱梁,由于采用经典梁理论周边刚性假定分析箱梁桥的变形,而对箱梁桥空间畸变变形考虑不足,箱梁腹板会产生较大的竖向正应力,甚至大大超过设计应力,这是导致箱梁桥腹板产生水平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设计时重视对连续箱梁桥空间畸变变形的分析和研究,能很好地预防控制箱梁桥腹板水平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腹板水平、斜向组合裂缝

该类组合裂缝:腹板上缘水平裂缝,腹板45°斜向裂缝,位于边跨支座附近L/4跨范围和中跨L/4~3L/4之间。分析认为,由于边跨支座附近是预应力钢筋锚固集中区,受力复杂,往往由于主拉应力而出现斜裂缝;同时跨中和边跨直线段由于梁高的限制抗剪能力差,竖向精轧螺纹钢筋较短,预应力损失严重,竖向正应力作用下出现水平裂缝,如图2所示。鉴于梁高较小区段竖向预应力损失过大,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平行刻痕钢丝,墩头锚体系来代替精轧螺纹粗钢筋。

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裂缝形成的机理来看,混凝土裂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的认识腹板裂缝,应根据环境和混凝土的具体情况,首先分析裂缝产生的位置、特征和规律,随后分析裂缝产生的机理,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范立础主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吕建鸣,陈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主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10).

下载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机重排反应及机理小结

    本科生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有机化学课程期末论文 : 专业: 年级:学号: 姓名:成绩 化学 2009级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重排反应小结 在一些有机反应中,反应底物分子在进攻试剂或反......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机理及路径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机理及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机理和实现路径进行了逻辑分析。开放式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微观机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式创新建......

    磁刺激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医生在线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1年第24卷第1期 磁刺激应用及机理研究迚展 郭明霞‘,王学民2,王明时夕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203; 2.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天津 300072) 摘......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共五则范文)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 (Soybean Isoflavones)是一种生物类黄酮,人体内不能合成。在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以大豆中的含量为......

    转炉炉衬结构及损毁机理探讨

    从氧气转炉诞生之日起,转炉炉衬的耐火材料及其寿命,就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初的炉衬寿命只有一百多次,甚至几十次,是妨碍氧气转炉炼钢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经过......

    纸页掉毛掉粉问题的机理及原因分析

    纸页掉毛掉粉问题的机理及原因分析 1、掉毛掉粉的机理 掉毛掉粉是一种严重的纸病,机理为: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从纸面或边缘脱落下细小纤维、碎屑、填料粒子、施胶剂或颜料粒子等,......

    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理分析大纲

    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理分析大纲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理论背景 1.1.2现实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

    对淘宝的分析及点评

    对淘宝的分析及点评 一、 淘宝网概况 1.淘宝的创建 淘宝网( Taobao,口号:淘!我喜欢。)是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10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