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业的发展对九寨沟景区造成的破坏及应对措施
旅游业的发展对九寨沟景区造成的破坏及应对措施
[摘要] 本文以研究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并找出一定的应对措施为目的。探讨了九寨沟景区存在的一些生态地质等函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分别介绍了九寨沟旅游生命周期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九寨沟旅游业。再来分析九寨沟旅游的劣势和威胁,最后来九寨沟景区应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相关问题的措施,主要有加大对九寨沟自然景区的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科研投入、寻找旅游和环境的平衡点、提高景区内外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景社一体化管理,并做出总结。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基础的风景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制约了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以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必然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发展。九寨沟风景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全景区以山河湖泊为主,并且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80年代九寨沟风景区的客流量不足3万人次,但是到了现在,客流量将近300万人次,增长了约100倍,平均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以上。20多年的发展使得九寨沟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非常大的完善,也使得九寨沟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海外,成为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但是在辉煌成绩的背后,九寨沟也面临着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景区客容量有限,游客人数季节性强等问题,因此对于九寨沟旅游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有必要。20多年的发展使得九寨沟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非常大的完善,也使得九寨沟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海外,成为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
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整体宣传促销成效明显;跨区域旅游合作步伐加快;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巩固拓展。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九寨沟乃至阿坝州前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旅游业;九寨沟;应对措施
Dama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Jiuzhaigou scenic spot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Yu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otels direction)Professional 10 □ □ □ 404000
Chongqing Wanzhou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Jiuzhaigou damage and impact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to identify certain response measures for the purpose.Jiuzhaigou scenic spot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some of the ecological and geological issues need to be addressed, which were introduced in Jiuzhaigou tourist life cycl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nalyze Jiuzhaigou tourism.Let's analyze the weaknesses and threats to tourism in Jiuzhaigou, Jiuzhaigou scenic spot to finally deal with issu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brought measures, mainly to increase the Jiuzhaigou scenic area protection,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rease research investment, tourism and the environment to find a balance poi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products related to the scenic area outside, King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make summary.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some rely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scenic tourism infrastructure,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welcome.Development of tourism but also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has played a huge role,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lso been a lot of damage, restricted the scenic tourism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y into a resource-based tourism and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crease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inevitable road.The cor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three harmonized development.Jiuzhaigou scenic spot has a unique natural resources, all the main scenic lakes to rivers and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with a very high scientific value and tourist value.80s Jiuzhaigou Scenic Area traffic less than 3 million people, but now, nearly three million passenger trips, an increase of about 100 times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more than 20%.20 years of development makes Jiuzhaigou tourist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a very big improvement, but also makes Jiuzhaigou not only nationally known, also known overseas, a typical scenic tourism development.But behind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Jiuzhaigou is also facing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been limited scenic passenger capacity, the number of tourists seasonal issue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in Jiuzhaigou is necessary.20 years of development makes Jiuzhaigou tourist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a very big improvement, but also makes Jiuzhaigou not only nationally known, also known overseas, a typical scenic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tensified;marke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andardized;overall promotional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ourism;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 market continued to consolidate expansion.Maintai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s well as for promoting the Jiuzhaigou Aba forward the inevitable choice.[keyword] tourism industry;Jiuzhaigou;Countermeasures
目 录
0 前言............................................................................................................................1 1 九寨沟景区存在一些生态地质问题函待解决........................................................1 1.1 九寨沟旅游生命周期分析..............................................................................1 1.2 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 2 九寨沟旅游的劣势....................................................................................................3 3 九寨沟旅游的威胁....................................................................................................3 4 九寨沟景区面对旅游业影响的应对措施................................................................4 4.1 加大对九寨沟自然景区的保护......................................................................4 4.2 加强环境保护..................................................................................................5 4.3 加大科研投入,寻找旅游和环境的平衡点..................................................6 4.4 提高景区内外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6 4.5 景社一体化管理..............................................................................................8 总结................................................................................................................................8 致谢语............................................................................................................................9 参考文献........................................................................................................................9
0 前言
文章运用“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了解了九寨沟的旅游生命周期,九寨沟当前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再对九寨沟旅游业的所处环境以及它自身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和相关威胁进行分析和研究,站在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来看待九寨沟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比较完善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对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结构和功能等要素进行研究,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九寨沟旅游业的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以及环境持续性这三个要素进行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作为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必须将它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相结合。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环境可持续为基本前提,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手段,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将九寨沟的各项资源进行统一发展。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九寨沟旅游业发展的应对措施,比如提高九寨沟风景区旅游相关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等。对九寨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对九寨沟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九寨沟景区存在一些生态地质问题函待解决
1.1 九寨沟旅游生命周期分析
根据巴特勒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九寨沟的发展是从1981 年开始至 2003 年1997 年以前,九寨沟客源增长不大。1997 年以后,随着九寨沟道路的畅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游客呈现加速增长。
1989 年以前,到九寨沟的交通只有等级较差的公路,坐车单程要 2 至 3 天,景区内的交通仅靠以前林场运输木材的小道。九寨沟景区内基础设施简单,没有专业旅店,住宿大多属家庭旅馆,从业人员为当是居民。从游客人数及发展状况判断,1981 年至 1989 年,可以称之为九寨沟发展的“探索阶段”。
1989 年以后,从成都到九寨沟的公路得到改善,抵达性增强,九寨沟的名声鹊起,不再停留在以前那样的口口相传,政府开始有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进而形成政府主导的传播方式。由于抵达性较差,愿意到九寨沟旅游的人大都是一些喜欢奇特大自然风光和藏文化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属于“近冒险者”。九寨沟的旅游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1989 年至 1997 年,可称之为九寨沟的“参与阶段”。1997 年以后,民间投资者开始进入九寨沟旅游的宾馆、餐饮、运输等行业。交通条件和住宿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景区的抵达性和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数量增加迅猛,年递增率一度竟达 59%。这一时期,到九寨沟追求新奇感觉的游客比重开始下降,西藏、四川甘孜州等尚未开发的地方成为“冒险者”和“近冒险者”追求的新目标。到九寨沟的“中间性旅游者”成为主流,并且,年龄层次较前两个阶段有所增大,中老年游客比重加大。
1997 年至 2001 年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九寨沟的“发展阶段”。经过三年“井喷”式的增长,从
2001 年到 2002 年,增长趋势开始减缓,年递增率仅 4.8%,宾馆业、餐饮业、旅游商品的供给继续增加,竞争更加激烈而无序。九寨沟的客源半径缩小,四川及周边省市重庆、湖北、甘肃的游客比重加大。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九寨沟旅游产品结构上的第一次老化和生命周期的变更已经到来。九环沿线的购物点更多,景区内增加了观光车,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由以前的 2~3 天缩短为平均一天半。从 2001 年开始,可视为九寨沟逐渐进入了“巩固阶段”。
从九寨沟 20 年的发展情况看,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上与巴特勒的生命周期模型相吻合。但是,旅游地发展过程受旅游地区位、资源稀缺程度、规划的有效性、旅游者特征、产业和投资特征、环境影响和政府干预等因素的影响。九寨沟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发生了变化,以 2004 年为转折点,九寨沟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估计这一“发展阶段”还会持续数年。首先,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九寨沟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游客接待能力、可进入性、安全性等都大大提高;其次,九寨沟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人们受益于旅游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再次,由于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科学方针,在不断提高接待能力、知名度的同时,尽力保护景区的原始风貌、自然景观,为九寨沟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九寨沟的发展阶段还会持续。
1.2 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旅游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能够为景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加快和外地的交流联系,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如今开发旅游资源已经是很多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九寨沟风景区的开发,是在政府、企业以及机构团体等支持下,为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带来更大经济效益而发展的。通过九寨沟景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
了当地的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九寨沟的旅游业发展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九寨沟旅游的劣势
每一个景区都会有自身的劣势存在,而九寨沟的劣势就是它的景区容量十分有限。根据相关的计算,目前九寨沟风景区的最佳客容量仅有1200人/日,最大客容量也仅为2800人/日,相比于黄山、丽江等著名风景区,九寨沟的客容量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九寨沟的客容量增长空间也非常小。
和其他风景区不同,九寨沟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离市区非常远,并且交通条件非常差,很多游客想来也困难重重,这就限制了九寨沟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现在已经有九寨黄龙机场可以增加交通的便利,但是它的年吞吐量还是算少的。同时当地旅游的机票非常贵,航班受到地形和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再加上相关管理秩序的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九寨沟的旅游业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虽然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但是相关的产业链的开发却是非常少,没有完善的景区配套设施。九寨沟风景区的旅游业受季节的影响也比较大,冬季期间的旅游市场对游客的吸引力非常低,冬季游客人流量不足全年的10%。九寨沟旅游的威胁
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这里的巨大威胁就是指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对九寨沟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九寨沟是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建设起来的旅游产业,它对生态资源的依赖非常的大。但事实上它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不仅给九寨沟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还使得九寨沟的旅游资源显得十分脆弱。因此过大的游客数量对九寨沟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九寨沟的旅游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除了九寨沟本身的生态资源威胁外,还受到了其他旅游风景区的竞争威胁。在目前的国内旅游市场中,能够威胁到九寨沟的旅游业发展的景区有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及云南丽江。
这三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所开展的旅游业和九寨沟的旅游业相似,都是依靠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民俗文化来吸引游客。九寨沟景区面对旅游业影响的应对措施
任何一个产业都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想要避免有成熟期走向最后的衰退期,就需要进行改变和创新。从上文中关于九寨沟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九寨沟风景区从最初的开发以来到现在的辉煌期,历经几十年后,九寨沟风景区的旅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九寨沟的旅游业正处于成熟期的阶段,但是为了避免将来走向衰退期,需要对九寨沟的旅游产业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创新,根据它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九寨沟风景区带来的影响。九寨沟风景区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从长久的发展战略眼光来应对,努力创造九寨沟独特的品牌,走上品牌化道路,实现九寨沟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九寨沟风景区既有它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景区的激烈竞争。为了实现将九寨沟打造成国际化的旅游景区的目标,需要从国内外著名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更好的国际旅游景区平台。
4.1 加大对九寨沟自然景区的保护
九寨沟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它以梦幻般的自然风景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自从90年代以来,九寨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并且以“保护和开发共同进行”的保护型开发模式,实现了粗放型开发管理到现在的集约精细化的开发管理的改变,使得整个九寨沟景区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
九寨沟景区最主要的人口分布为藏族人口,分别生活在9个村寨中,村民对于九寨沟的认识并不深刻,但是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村民的亲身体会,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对自然景区保护的重要性。九寨沟的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村民的人均收入也是成倍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开放,眼界也日益开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教育程度的上升,也使得人们对于资源保护意识越来越高。这些都是旅游业对九寨沟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九寨沟自然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加大对九寨沟自然景区的保护成为当前应对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不
仅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坚定不移的实行保护措施,同时当地居民也要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对家乡资源的热爱,不断增强主人翁的意识,积极投入到对九寨沟自然资源的保护中去。提高居民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是对九寨沟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关键。
4.2 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和破坏一直都是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旅游景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九寨沟也不例外。九寨沟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其他旅游风景区的治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经验教训,并且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自从90年代以来,九寨沟一直都是在景区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
在1999年,为了缓解景区内的交通拥挤以及交通排气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九寨沟开景区先例地退出了绿色旅游观光巴士。绿色旅游观光巴士对交通排气做了污染处理,并且大大缓解了景区内的交通压力,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环保的旅游环境。绿色旅游观光巴士的推出使得景区内的私家旅游车辆越来越少,基本上的游客都乘坐绿色旅游观光巴士进入景区旅游,也给景区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
2002年,九寨沟景区为了改善不断增长的游客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人为破坏,修建起了长达60多公里的游览栈道。游客在专业的游览栈道上进行游览,既得到了很好的观赏效果,也减少了游客对于景区环境的破坏。次年又相继建造了环保厕所并关闭了多个家庭旅馆,在此之前,厕所污物以及脏物随处可见,有了环保厕所,彻底改变了这些污染物对于景区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做了综合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景区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大量商机,很多居民在自己家里纷纷开设了家庭旅馆,虽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却也付出了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代价。关闭了多个不达标的家庭旅馆后,九寨沟景区的污染大量减少了。
但是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新的污染问题,比如如何对景区的绿色旅游观光巴士进行科学合理地调度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如何减少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再次污染问题等。这些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随着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会更加的重要,寻找一套科学合理的景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法,采取高效的管理模式,加大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是实现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4.3 加大科研投入,寻找旅游和环境的平衡点
九寨沟独特的自然风光得益于它处在一个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及钙化滩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区域,这些自然因素结合在一起成就了如今九寨沟独一无二的风景。但是就是这样的自然特征导致了科研队伍很难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了解九寨沟自然特点,保护九寨沟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更好地取得研究成果,才能够利用科学技术来保护九寨沟的环境,应对旅游业对九寨沟自然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科研效果,加大科研投入,相关部门积极地和国内外展开合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需要长期的基础性科研活动作为支持,不断地收集全面客观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九寨沟的景区环境容量的研究。随着九寨沟的旅游人数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九寨沟的环境容量进行研究成为应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环境容量也被成为旅游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
旅游人数最大值这个临界点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在临界点以下,旅游业的开展不会给自然环境造成环境压力和污染破坏问题,但如果是在临界点以上,则就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和一系列污染破坏等问题。超出临界点,将会降低整个旅游带来的效益。从九寨沟的旅游业开展情况来看,九寨沟的环境容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不断发展的旅游业也给九寨沟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九寨沟景区管理机构需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认真找出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找出一种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九寨沟的自然环境又能够取得旅游业最大效益的方法。
4.4 提高景区内外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
在九寨沟旅游业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景区的开发率非常低,相关的产品服务设施也是非常不完善。九寨沟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主要原因是这里在以前几乎和外界隔绝,很少有人知道九寨沟这么个地方。这里的交通条件非常差,在21世纪初的时候,也才开通了一条公路,只能允许从地面进出,没有航班飞机到达。一次往返要耗时20个小时以上,这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时九寨沟实行限量旅游的政策,使得去九寨沟旅游的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在景区外的一些城镇,提供了几万个床位,远远超过了游客对于床位的需求,因此宾馆为了竞争游客,出现了低价竞争的情况,旅行社的价格也非常低,这种混乱的秩序也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九寨沟的旅游市场也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勉强维
持市场份额。
九寨沟想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维护好旅游市场的秩序,并且不断地提高景区内外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对于景区的需求。如今九寨沟的相关管理部门和投资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提高景区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努力地去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九寨沟景区产品质量的政策和理念,并且实行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比如在改善景区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提高景区管理效率上,实行新项目的研发并且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在九寨黄龙机场和川主寺到风景区这个区间内,政府和相关部门出资兴建了一条生态公路,使得通往景区的交通更加的便利。同时政府也出资建设了一系列的景区基础设施,比如绿色旅游观光巴士的开通、环保厕所的建造、景区游览栈道的设计、诺日朗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九寨沟风景区还实行了“沟内游、沟外住”的特殊方案,很好地保护了景区自然资源的完整性。政府还对景区附近的建筑规划进行了一定的改善,美化了景区周边的环境,提升了九寨沟风景区的形象。除了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外,还引进了外来投资者进行投资,对建设更加完善的景区设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地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更多的高档消费场所也在出现在了景区的附近,比如著名的九寨天堂会议度假中心、喜来登九寨沟国际大酒店等。
除了提高九寨沟风景区的硬件设施外,软件方面也在不断地完善。九寨沟景区相关管理机构为了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推行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九寨沟风景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九寨沟的旅游人数不断地刷新着历史记录,同时高效的服务水平也为九寨沟风景区赢得了更多的声誉。完善的景区基础设施给游客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的旅行体验。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九寨沟的旅游服务越来越完善,旅游产品以及配套设施都已经达到全国领先的水平,但是它的旅游产品不具备长期产品差异化的基础,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容易被别人模仿,一旦其他旅游风景区也采取相似的产品建设,九寨沟的产品优势就无从体现,很有可能会导致九寨沟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减缓甚至停滞,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景区内外的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旅游市场的动态和趋势,除了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外,还需要不断地开发研究自身的独特之处,形成自身的旅游文化,让别人无从模仿。
4.5 景社一体化管理
对于景区以及景区内社区的管辖权,我国的法律规定是由地方县级以上的政府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来行使景区内的管辖权,但是事实上我国的大多数景区在进行管辖的时候,景区的管理机构并没有一定的管辖权,而是由当地政府行使景区管辖权,景区管理机构仅仅是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以及相关的旅游活动进行管理,并不拥有对景区内社区的管辖权。这就使得景区和社区相互分离,相互独立,对于景区和社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景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人民的支持,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景区的推动。景区和社区相互独立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九寨沟是享誉中外的旅游景点,它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大的改变,实行景社一体化的管理方针,让景区管理机构能够享有对景区内社区的管辖权,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
政府可以在九寨沟景区设立一个总的管理机构,然后在下面设立一个居民管理机构,专门对景区内的村寨居民进行日常管理,将社区活动和景区活动相互联系,每一个村寨中都有相关的组织来进行社区管理工作的执行。景区管理机构对景区和社区的管理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增加了管理的灵活性,提高了管理效率。将九寨沟景区内的社区管理权交由景区管理机构行使,景区管理机构则将社区和景区相互统一,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景区管理机构将社区的发展作为推动景区发展的动力,将社区管理和景区管理同等对待,这样社区人民就会对景区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支持,这种通过社区反哺景区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九寨沟景区的发展。在进行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景区管理机构可以将对景区内社区的管理效果作为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使景区和社区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社区全员参与到景区的发展建设中来。
总结
20多年的发展使得九寨沟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非常大的完善,也使得九寨沟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海外,成为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80年代九寨沟风景区的客流量不足3万人次,但是到了现在,客流量将近300万人次,增长了约100倍,平均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以上。由于九寨沟旅游开发早、知名度高、管理好,是整个阿坝州乃至四川省的旅游领头羊,具有很强的带动性。仅九寨沟漳扎镇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修建了 2 个五星级饭店和近180 家各类饭店,组建 12 家文艺演出团体,为上万人提供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围绕九寨沟旅游沿线的交通运输、餐饮饭店、旅游纪念品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
阿坝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阿坝州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整体宣传促销成效明显;跨区域旅游合作步伐加快;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巩固拓展。
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九寨沟乃至阿坝州前进的必经之路。也是笔者在本文所探索的主要内容。切望本文对九寨沟的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区有所借鉴或帮助。
致谢语
有幸师从周学军老师,在周学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论文得以完成。论文从选题、提纲拟定、到论文的审阅各环节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对论文的写作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和修改意见。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以及在论文中引用许多前辈和同行的研究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这段时间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在此谨祝身体健康,一生平安,幸福快乐!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这篇论文存在很多浅薄、疏漏之处,诚请诸位给予批评指正。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王茂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书彬;风景名胜区村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程怡;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都市社区旅游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秀玲;社区参与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孙诗靓;景区—社区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陈凯;利益驱使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规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7] 刘晶会;江南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房莹莹;基于合伙人关系的旅游社区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秦红霞;乡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曾艳;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第二篇:风力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风力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及其
应对措施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它能够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理有效地利用风能源对我国实现高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增长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范围从局部逐渐扩大 目前 风电接入电网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表现为 单个风力发电场容量增大 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更高 增加的风电接入容量与接入更高的电压等级使得电网受风电影响的范围更广 在风电穿透功率较大的电网中 由于风电注入改变了电网原有的潮流分布 线路传输功率与整个系统的惯量 并且由于风电机组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组有不同的稳态与暂态特性 因此风电接入后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暂态稳定性及频率稳定性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风电场建设与接入电网之前 进行必要的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研究风电场并网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变化情况 无论是对于风电场业主还是电网部门而言 都是非常必要的。风能发电的特点是:
a)风能的稳定性差。风能属于过程性能源,是不可控的,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风速和风向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的发电状态以及出力的大小。
b)风能不能储存。对于单机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要保证不间断供电,必须配备相应的储能装置。
c)风电场的分布位置通常比较偏远。我国的风电场多数集中在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由于风能发电具有以上特点,使得风电的开发和利用较之水力发电困难得多。风电的最大缺点是稳定性差,若风电系统所产生的电能直接并入电网,将影响局部电网运行的稳定。
影响
一、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大规模风电场接人电力系统时,风电场对无功功率的需求是导致电网电压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一方面,风电场的有功出力使负荷特性极限功率增大,增强了静态电压稳定性;另一方面,风电场的无功需求使负荷特性的极限功率减少,降低了静态电压稳定性。目前,风力发电多采用异步发电机,需要外部系统提供无功支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在向电网注入功率的同时需要从电网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风电场的无功仍可看作是一个正的无功负荷,因此,当风电场的容量较大且无功控制能力不足时,易影响电压的稳定性,严重时会造成电压崩溃。风电场的并网改变了配电网的功率流向和潮流分布,这是既有的电网在规划和设计时未曾考虑的。因此,随着风电注入功率的增加,风电场附近局部电网的电压和联络线功率将超出安全运行范围,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各地风力发电的蓬勃发展,风电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风电装机容量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风电输出的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功率冲击效应也不断增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就更加明显。情况严重时,将会使系统失去动态稳定性,导致整个系统瓦解。
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目前,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呈波动性,可能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等。虽然大多数风电机组采用软并网方式,但在启动时仍会产生5~6倍额定电流的冲击电流,对小容量的电网而言,风电场并网瞬间将造成电网电压的大幅度下跌;正常运行时的风速变化也会导致风机出力的波动而影响电能质量。随着风速的增大,风电机组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也将增大,并且风电机组公共连接点短路比越大,其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越小。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风电机组会从额定出力状态自动退出运行,若风电场所有风电机组几乎同时退出,这种冲击对配电网的影响十分明显。与电压波动和闪变相比,风电并网带来的谐波问题也不容忽视。风电并带来谐波的途径主要有2种:
a)风力发电机本身的电力电子控制装置可能带来谐波问题。对于直接和电网相连的恒速风力发电机,软启动阶段要通过电力电子装置与电网相连,会产生一定的谐波,不过过程很短,通常可以忽略。变速风力发电机通过整流和逆变装置接入系统,如果电力电子装置的切换频率恰好在产生谐波的范围内,则会产生严重的谐波问题。
b)风力发电机的并联补偿电容器可能与线路电抗发生谐振。在实际运行中,曾检测到在风电场出口变压器的低压侧产生大量谐波。
三、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当风速大于切入风速时,风电机组启动挂网运行;当风速低于切入风速时,风电机组停机并与电网解列。当风速大于切出风速时,为保证安全,风电机组必须停机。因此,受风速变化的影响,风电机组的出力也随时变化,一天内可能有多次启动并网和停机解列。风电场不稳定的功率输出会给电网的运行带来许多问题。如果风电容量在电网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例很小,风电功率的注入对电网频率影响甚微。但是,当风电场与其他发电方式的电源组成一个小型的孤立电网时,可能会对孤立系统的频率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电网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大量风电功率的波动增大了系统调频的难度,而系统频率的变化又会对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各国风电接入系统导则都要求风电机组能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正常运行,频率超过一定范围后限制出力运行或延迟一定时间后退出运行,以维持系统的频率稳定。
四、对发电计划与调度的影响
传统的发电计划基于电源的可靠性以及负荷的可预测性,以这2点为基础,发电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了可靠的保证。如果电力系统内含有风电场,由于风电场的出力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因此会对发电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产生较大的影响。风电场如果参与调度计划,则需预测未来24h的发电曲线。在日交易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负荷的非预期变化和发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等,电网调度中心还要进行在线校正发电计划,而校正计划一般需要提前30 min下发给电厂和供电公司,如果并网风电场能够预测未来1---3 h的出力,则对电网的调度也是有意义的。
五、对系统备用容量的影响
如果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与电网负荷的波动特性一致,那么风电就有自然调峰的作用,反之,将会使电网的调峰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风电场并网后,电网的可用调峰容量减去用于平衡负荷波动的备用容量后,剩余的可用调峰容量都能够用于为风电调峰。如果整个电网可用于风电的调峰容量有限,无法完全平衡风电场的功率波动时,就需要限制注入电网的风电功率。因为风电功率的波动对于电网而言完全是随机的,最严重的情况就等于整个风电装机容量大小的风电功率在短时问内的波动,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系统要有与风电场额定容量相当的备用容量,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对措施
一、改善稳定性的措施
传统的分组快速投切电容器组可对风电场进行无功补偿以改善系统电压的稳定性,但这种分组投切的电容器不能实现连续的电压调节,投切次数有限,动作也有一定的延时,因此对于风速的快速变化造成的电压波动是无能为力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可以快速平滑地调节无功补偿功率的大小,提供动态的电压支撑,改善系统的运行性能。将SVC安装在风电场的出口,根据风电场接人点的电压偏差量来控制SVC补偿的无功功率,能够稳定风电场节点电压,降低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具有有功和无功功率综合调节能力的超导储能装置(super 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ystem,SMES)代表了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AC transmision system,FACTS)的新技术方向,将SMES用于风力发电可实现对电压和频率的同时控制。SMES能灵活地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为系统提供功率补偿,跟踪电气量的波动。在风电场出口安装SMES装置可充分利用其综合调节能力,降低风电场输出功率的波动,稳定风电场电压。SMES是一种有源的补偿装置,与SVC相比,其无功功率补偿量对接入点电压的依赖程度小,在低电压时补偿效果更好。
二、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
目前,大部分用于改善和提高电能质量的补偿装置都具有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的功能。如SVC、有源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storers,DVR)等。电压闪变是电压波动的一种特殊反映,闪变的严重程度与负荷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动相关,在高压或中压配电网中,电压波动主要与无功负荷的变化量及电网的短路容量有关。在电网短路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电压闪变主要是由于无功负荷的剧烈变动所致。因此,抑制电压闪变的最常用方法是安装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相当成熟。APF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SVC完全不同,是采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制成的新型电力谐波治理专用设备。它能生成与电网谐波电流幅值相等、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并注入电网,对谐波电流进行补偿或抵消,主动消除电力谐波。DVR主要用于补偿输电网产生的电压跌落、闪变和谐波等。它可在电源和敏感负载之间插入一个任意幅值和相位的电压。当电源电压畸变时,改变DVR的电压,可达到稳定敏感负载电压的目的。此外,并网风电机组公共连接点短路比和电网线路X/R值(X、R分别为线路的电抗与电阻)也是影响风电机组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的重要素。风电机组公共连接点短路比越大,其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越小。合适的X/R值可使有功功率引起的电压波动被无功功率引起的电压波动所补偿,从而使整个平均闪变值有所减小。研究表明,当线路X/R值很小时,并网风电机组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很大。当线路X/R值对应的线路阻抗角为60或70度时,并网风电机组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最小。
导师研究方向与风电并网的结合点浅析
本人所在研究团队由罗隆福导师带队,主要研究高压直流输电以及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研究与应用。在于风电及其并网的结合上,由于风电具有间歇性以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可以设想一种曲线“并网”方式,由风电电能转化为高压直流,再逆变为交流电,由于并非直接并网谐波和电压都可以由整流变压器和整流装置控制,方便切除与投入。风电电能如果不是很优质的交流电源,则可以由其转化为专属电池充电能源,以供电动汽车专属能源结构,或者直接进行整流供给需要大量直流电的湿法冶金工厂,这样也减少了逆变的损耗。
第三篇:电力工程房屋渗漏破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电力工程房屋渗漏破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摘要:电力工程建筑中的变电站的渗漏水问题一直是设计者们想力图避免和改变的。文章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变电站渗漏积水的原因,找出其中的问题主要有结构渗漏、层面排水不畅、层面裂纹等,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在屋顶表面隔离外界水源的方法、对局部渗漏部位及时用防水材料处理等,可使渗漏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词:电力工程;房屋渗漏;工程建筑;变电站;防水材料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1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65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变电站的需求也随着城市用电的加剧变得越来越多,因为变电站的修建要注意环保,还要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传统的在户外建立的变电站已经不符合人们对于安全用电的要求,目前户内变电站的兴建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变电站的设计牵扯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技术处理比较难,所以防水、防渗漏问题就成为变电站的一个难点问题。变电站施工概况
某综合大楼为小区住宅大楼,主楼3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76.9m,总建筑面积120036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20100m2。工程于2010年开始进行建设,2012年12月工程完毕。供给此楼的变电站也是此幢大楼的一个部分,如期竣工。变电站渗漏破坏概况
本文所研究的变电站位于大楼的负一层,建筑面积485m2,室内电缆沟道深1.30m,宽0.9m。在建设变电站时将室内地坪标高为-5.7m,底板标高为-6.8m。为了与整栋大楼建筑工期相协调,主体大楼完工后,变电站部分设备安装工程开始正式拉开。安装人员进入地下负一层之后,发现此处的变电站的电缆沟发生了大面积的积水,部分首层地板也有渗漏痕迹,其中有的地方的渗水面积还很大,出现滴水。施工单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了补救,使用“速凝型水不漏”进行堵漏,变电站的渗水情况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在后面的施工过程中,又出现渗漏部分,这与供配电规范要求不符合,需要及时进行问题的处理。变电站渗漏现象成因分析
3.1 屋面梁板产生裂缝渗漏
目前在电力工程房屋建筑中,浇梁板裂缝出现的比较多,这可以从混凝土材料特性、结构设计和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变电站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模板、支撑变形或者塌陷,混凝土开裂等。在施工中,因为施工方会考虑各种因素来降低建筑成本,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有很多的供应商掺入过量粉煤灰,这样可以降低价格和成本,但是对于凝固收缩应力方面会产生问题,导致产生裂缝,变电站结构发生裂缝。
3.2 屋面排水不畅
多数变电站内配电装置楼有2~3跨,跨度最大约11m,屋面排水应采用排水性能较好的结构找坡。有些变电站在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仍采用建筑找坡,弊病如下:一是建筑找坡在最高处找坡厚度太厚,增加屋面层的恒荷载,同时也增加大体积硷收缩裂缝的机会;二是大范围大跨度的情况下,找坡坡度不足,坡向不清,容易积水。还有,设计选配或施工不当的原因使以往隔热层未采用憎水材料,而采用现浇水泥膨胀珍珠岩或水泥膨胀蛙石。施工时用水量往往较大,水分未经蒸发,不但影响隔热效果,而且使得隔热层及卷材容易鼓起藏水。同理,建筑找坡未使用憎水材料,也会引起脱壳、空鼓而藏水。
3.3 设计不良导致屋面裂缝
暴露在室外的混凝土结构在高温天气下,长期受太阳辐射,日夜温差强烈,混凝土胀缩会产生裂缝。屋面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后,建议当建筑物对角线长度超过5Om,就应设置伸缩缝。变电站配电装置楼长度在50~60m之间都没有伸缩缝,更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导致渗水。电力工程房屋渗漏的处理对策
对于电力工程房屋渗漏的处理就是要控制裂缝,预防裂缝发生渗水。在变电站的防水设计中,应该根据防水等级、使用年限、周围环境的气候条件、房屋结构、变电站的用途来选择设计方案以及对应的防水材料。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4.1 防水工程治理
本研究中的变电站,按照施工部门的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方面的设计,方案如下:第一,要尽快地完成首层地面至地下室顶板之间没有做过防水的外墙立面防水层,高度为-1.2m处;第二,要尽快完成没有做防水处理的地下室顶板的施工;第三,对于没有出现施工的沉降缝、施工缝的部分要尽快地完成设计施工;第四,对于变电站周围有回填土的地方,要挖通多处的排水井,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积水向地面排放,这样就可以降低变电站周围的动静水压的压力,降低回填土水位;第五,充分做好变电站的雨季防洪工作,防洪措施要处理周全,尤其对于积水一定要及时排除,要有专门的排水人员,并给予专业的设备配备,做好一切的防护,防止水流入变电站。
4.2 屋面防水积水处理
4.2.1 采用倒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保温屋面。在以往的施工中,只是在屋顶的结构层上面铺一层保温隔热层,这种保温隔热层的材料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就是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矿棉等,针对这种情况来说,保温和隔热是需要分离的,保温层必须置于隔热层的上面。但是与这些不同的是,“倒置式屋面”的结构恰恰相反,在变电站的屋顶位置必须先铺防水层,然后才是保温隔热层,在这些之后才可以铺上一层无纺布,因此说法就是“倒置”。
在以往的屋顶保温结构中,防水效果一般是不太好的,主要是因为防水层一半都是在外面暴露着的,因为太阳直照或者是高低温的因素,屋顶的防水层很容易发生裂缝,这样就造成屋顶漏水。“倒置式屋面”的结构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防水层在下面,有一层保温层隔离,不会暴露在太阳下,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防水功能耐久,于是变电站屋顶渗漏的问题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倒置式屋面”的防水结构法在国外的建筑中经常会使用到。国外的建筑以及电力工程房屋一般都是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避免屋顶遇到较大的温差应力而产生裂缝,从另一个角度讲,保温板等材料的设置可以阻止紫外线对卷材防水层的破坏作用,并且在施工角度上是可以更加便捷的,维修起来也很方便。
4.2.2 细部构造防水。电力工程房屋的细部构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预埋螺栓、预埋铁件、穿墙套管等,这些地方大都需要专业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如果这些部位处理不恰当很容易造成渗漏,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房屋出现这种渗漏的情况很普遍。正所谓很多人说的“十缝九漏”,所以需要认真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变电站在完成浇筑阶段以后,要在屋顶做闭水试验。这个过程就是发现渗漏、发现裂缝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检验施工防水效果的过程,所以必须做好,并细心观察以往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直到没有一处渗漏为止。
4.3 控制房屋结构裂缝
根据数据发现变电站产生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施工的质量问题产生的,且占据95%以上。所以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裂缝的产生,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渗水的发生,所以裂缝控制的主要阶段就是在施工阶段。因此要完善这个施工的过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混凝土配比要合适。在选择水泥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强度要求,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来减少水泥的用量。在泵送混凝土前,做好塌落度实验,严禁使用塌落度超标的混凝土;第二,要准确、牢固地将钢筋的成形和模板安在需要的地方,防止在施工的时候发生移动;第三,浇筑、振捣操作合理。尤其是对于振捣操作技术来说,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混凝土均匀性不会因为过分振捣产生好的效果,而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但是如果振捣达不到要求的程度,混凝土应有的密实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振捣是一门技术,需要好好把握;第四,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要好好地把握混凝土浇筑期间的天气情况,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对于保温、保湿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根据天气做好防护措施。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将顶面覆盖,在上面加盖湿润麻袋或草毡,按照特定的时间进行洒水晾晒,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浇筑与开始养护的时间要间隔开。结语
在地下的电力工程房屋工程发生渗漏水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施工上,都需要充分考虑防水系统的效果,必须保证有一个全封闭防水系统。然后就可以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和下一步的程序,并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监理方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和施工质量严格要求,保证防水施工质量。对于电力工程房屋的处理渗漏水工程,要结合整体需求和局面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考虑,在整体上要隔离外界水源,对于局面的渗漏要综合处理,在施工的初始阶段要使用质量有保证的防水材料,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总的成本率,可以让工期早日完成。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2] 冯俊杰.某地下室变电所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施工技术,2011,(4).[3] 陆继红.建筑渗漏水问题的施工解决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4] 胡骏.建筑工程渗漏水判断与维修[J].中国建筑防水,2014,(10).[5] 梁波乐.浅议工程防水[J].江西建材,2015,(2).[6] 李其云.浅谈如何控制卷材防水屋面的施工质量[J].江西建材,2015,(2).[7] 李春阳.建筑工程屋面防水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5,(2).[8] 林?磁?.浅谈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管方法[J].工程质量,2014,(2).[9] 孙嗣文,金跃衡,郝英.房屋渗漏常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工程质量,2014,(2).[10] 王爱红.浅谈房屋建筑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J].门窗,2014,(11).[11] 高博.变电站地下室电缆层积水难题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1).(责任编辑:陈 倩)
第四篇: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
三、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建市以来,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届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行列,并荣获“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称号。但总体而言,全市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主观因素,旅游业发展理念尚需深化,一些地方和部门缺少抓旅游的意识、动力和措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景点景区建设上缺少旅游的元素,形成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因素,旅游产品档次和水平还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还不平衡。据此,从泗洪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经验来看,我市从旅游大市上升到旅游强市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旅游工作要认真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加快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涉及面广,需要多方联动、合力推动。规划、建设、交通、水务、文化、园林等部门要牢固树立旅游业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相互促进,尽快形成以政府主导、部
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弘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宿迁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高中级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员管理、培训和使用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员队伍;对全市的旅游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切实加强旅游院校和学科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旅游学校、旅游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旅游执法监察支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和旅游协会的职能,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不断强化旅游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加强旅游市场日常监管,实现长效管理。
(二)坚持整体策划、科学规划,不断注入高品味文化内涵。一是要做好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工作。做好骆马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市水系调整、古黄河风光带、苏北花卉等项目规划编制及项目策划工作,抓好戴场岛旅游开发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骆马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二是要坚持以规划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高起点地做好每个旅游景(区)点的发展总体规划和项目
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三是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景区景点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我市“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及“楚韵汉风”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做到景区景点和地区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四是要高水平制定促销方案。邀请专业营销机构,大手笔制定全市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全面打响“楚风水韵,休闲绿都”的宿迁旅游品牌;借助“生态旅游年”,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中国生态学会等权威机构合作,举办主题年启动仪式、主题论坛、生态摄影展等活动,大力宣传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骆马湖渔火节、西楚文化节等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会品牌;做好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使宿迁旅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三)坚持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突出旅游精品项目开发建设。我市是两河两湖水乡,西楚雄风之地,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很多,必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打造核心景点景区,加快大项目建设。一是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骆马湖休闲目的地、周圈生态休闲度假区、湖滨中德度假村、穆墩岛度假酒店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二是要推动景区景点创建。以国家级旅游景区创
建为抓手,推动各景区景点不断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并确保洪泽湖湿地生态水景苑、沭阳苏北花卉园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三是要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进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与外来企业、外来资本的合资、合作,让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市旅游市场。积极引导和吸引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四是要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加强水务、交通、绿化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并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交通、城建、园林、科技、水务、民政、环保、文化等方面资金要向发挥旅游功能的项目倾斜。发改、税务、财政等部门要配合旅游部门制定完善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吸收和调动各种资本向旅游业集中,在全市尽快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制、民营资本一起上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四)坚持完善配套、提升功能,努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按各区域、行业管理部门职责,确定目标任务,规范引导拓展餐饮、购物、交通、娱乐、商务等消费环节产业链条。在“吃”这个环节上,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开发菜肴新品、精品,做靓宿迁美食品牌,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饮食文化。在“住”这个环节上,逐步形成以星级宾馆为主体,以旅游餐馆和农家乐为补充,以地方名吃为特色的游客住宿餐饮接待体系。在“行”这个环节上,以
构建舒适、快捷、通达、安全的旅游“绿色通道”为目标,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旅游环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在“购”这个环节上,充分依托我市名酒等传统土特产品优势,扶持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前景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深入挖掘开发一批具有宿迁特色和较强纪念性、工艺性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在“娱”这个环节上,围绕宿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织开发具有宿迁地方特色、吸引力强的娱乐节目,长年对游客和市民演出
第一,千方百计抢抓投入。实现“双超”、打造千亿滁州,核心在扩大投入,关键在招商引资,抓手在项目推进。去年以来,虽然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总量不大、大项目不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因此,必须始终把抓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一是向外“引”投入。扩大投入重中之重还是靠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当前我们既面临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洗牌转移的机遇,又面临着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新机遇。项目不是招招手就来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干,干什么?就是干招商引资,通过招商
引资,来“引进主体、构建载体”。引进主体就是要在强势招商上见实效。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全员招商,各级各部门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带头招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不能甩手,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招商、三分之一帮办、三分之一理事。上个月,我们对任务2000万以上、没有落地项目的11个单位分管负责人和招商小分队实行了离岗招商,三季度仍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主要负责人要离岗招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要有令必行,动真格、出重拳,否则我们的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就是一种形式,就是一句空话,就会走过场。这一点,我们市委、市政府要带头,从现在起到年底,要实行月出征、旬调度、周报告,高强度推进招商引资。一手抓专业招商,要按照三个千亿元产业规划,编制招商项目,按图索骥,充实力量,让专业人员、懂行的人出去,提升产业招商效果。构建载体就是要在园区建设上快突破。园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前,我们的园区规模过小、承载力薄弱。这是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最直接差距。市委、市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准备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领导指挥协调机制,目的就是把力量
向开发区集中,把资源向开发区集聚。开发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市直如此,各县市区将来也是如此。市开发区和我们市直单位是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增长点主要在开发区。所以我们制定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各地在贯彻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再创新、再突破,可以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比如在基础建设上、政策激励上、用人用权机制上等,只要不突破底线,就可以大胆试、大胆闯,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强有力的推动,把各种资源向开发区集聚,把力量向开发区集中。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园区内的事园区办。园区的发展必须拉高标杆,园区的标杆拉的越高,发展的动力就会越强,因为我们发展的爆发点在园区。今年园区财政收入必须保持40%以上的增长,好的地方要达到50%以上。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百亿园区。二是向上“争”投入。今年以来,我们一大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的盘子,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占全省十分之一,成效十分明显。市发改委要好好总结一下,看看哪些部门争取的超过了全省的十分之一,哪些部门没有达到全省的十分之一,超过的要表彰,没达到的要通报,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旺盛势头,立足于快、立足于
准,切实做到在项目编报上不松懈,在项目争取上不动摇,在项目实施上不放松。现在形势瞬息万变,政策随时可能调整,要认真研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在项目谋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后续政策出台之时,项目能够拿得出、合得上、争得到。我们现在有很多项目之所以进展慢,就是因为项目基础跟不上,没有可批性,就没有可上性,更不可能有可行性。对已批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按期开工;对百亿粮仓、滁河治理20个重点项目,牵头联系的负责同志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切不可贻误战机,错失良机,市效能办、发改委要督查督战,跟踪问效,一追到底。三是向内“挖”投入。要搭建平台,激活主体,特别是要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支持各类企业家再创业。我们这次检查,也有很多好的经验,比如天长的园区发展快,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外引外。市开发区很多项目也是靠这这种做法引来的。所以眼睛向内很重要,向内是为了向外,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企业服务好,让他们走出去,他们知道哪里有市场、哪里有潜力、哪里有可能。比如扬子集团一批老员工在外成功创业,这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我们要认真利用,动员他们回来看家乡、评发展、谋创业。四是向金融机构要投入。继续抢抓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没有改变这个机遇,争取尽快实现新增贷款百亿元的目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搞好银企对接、上市融资、银团贷款,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
第二,全力以赴调整结构。当前,对滁州发展来说,既面临着扩总量的重任,又承受着调结构的压力;既有近难,又有远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变倒逼机制为主动作为,变市场压力为调整动力,在扩张中升级,在做大中做强。一是百亿技改抓落实。技术改造成本最低、见效最快,我们要把百亿技改抓得紧而又紧,依托技改加快技术创新,加快质量提升,加快品牌创造。最近到一些地方调研,欣喜地看到很多企业抓住大滁城建设搬迁的机遇,搭建了新的平台,引进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引进了重要市场,提升了产业结构,这是一个好现象,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就是在抓建设的过程中,也是促进企业技改的重要过程。因此,我们要结合百亿技改工程、结合城镇建设,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现有产业抓配套。我们的家电、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是有基础的,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家底还是比较雄厚 的,不能看到别的地方工业发展快就妄自菲薄,滁州“三大产业”基础是很好的,现在就是怎么样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迅速突破“双低”困局,所以抓配套应该是我们工业突破的重中之重,江苏昆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市有1000多户IT的配套企业,95%的零部件是在半小时的供货圈之内,当年昆山一个副市长带一批电脑专家拆了4个品牌的电脑,一个一个拆,分门别类查,有多少零部件是昆山配套的,还有多少没有配套的,从哪里来的,一个一个地方找,顺藤摸瓜,摸了几年,摸出了95%的配套。而我们的家电配套率只有30%,扬子汽车零部件配套率只有百分之几,大量都是外地的,所以我们的千亿家电、汽车产业、机械制造等等,发展的心头之忧就是配套,要千方百计抓配套,学习外地的做法,学习人家扎实的作风。把我们的冰箱、洗衣机、电脑拆开,看看零部件到底在哪生产的,然后请企业的采购商带着我们去跑,去引配套企业,他们不来就坐在那里,如果我们有这种锲而不舍精神,很快就能成功,这是蛮办法也是最巧的办法。我们要围绕培育千亿产业,明确主攻方向,抓住主攻重点,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去细化,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去分解,坚持一套产品路线
图引导,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一个工作班子专门推进,一批小分队主攻招商,一家一家做工作,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招进来。实打实的去做,真刀实枪的去做。三是新兴产业抓突破。我们既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又要善于把握产业转移规律,敢于无中生有,善于“小题大做”,精心策划引进一批新项目、催生一批新产业。要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尤其是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绿色照明产业,争取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旅游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培育消费热点,提升三产业态。
第三,纵深推进城镇建设。21世纪是城市化时代,城市化大潮势不可挡、不可逆转。我们无论是从学习考察外地经验看,还是从自身发展实践看,都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做美城市,才能留得住人才;只有做强城市,才能引得进高端产业;只有做大城市,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当前我们的城市建设已进入全面突破阶段、攻坚克难时期,必须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纵深推进。一是“大滁城”建设要一马当先、率先突破。按照建设山水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大手笔规划,做到前瞻性思考,超前性谋划,起步迟起点高,宁可有些问题暂时认识不一,有些
精品规划即使不能被接受,我们也要坚持规划到位,给后人不留遗憾,要不然十年、二十年以后又要拆迁、又要挨骂。这里要特别讲三点,第一、规划问题。规划和设计从现在开始要全面的提升、全面的完善、全面的提速,千万不可给后人添麻烦、留笑话,因为我们的区位是在发达地区边缘,说不定三五年也成发达地区,我们已经定了大滁城建设四个板块,老城以水为魂、西部以山为秀、南部以文为品、东北部以工为本,这个大的概念怎么样变为现实,没有高人指点是不行的,必须引进一些高端设计,打造一座高水平的山水城市。第二、坚持四个优先。坚持基础建设优先、公共服务设施优先、政务中心配套项目优先、百姓安置优先,只要坚持四个优先,我们的方向就不会变,就不会走回头路,就不会出大差错。老城区要不改则已,要改就形成亮点,改一块成一块。第三、克服拆迁改造难点。拆迁改造嘴可能大部分人得益,少数人受损,但这项工作越拖越被动,越拖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不安定因素越多,因此我们要咬紧牙关、顾全大局,营造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全椒、来安要加快对接。去年以来,全椒县对接大滁城动作迅速、行动果断、决心很大、成效明显,要继续保持这种旺盛劲头,走在全市城市化建设的前列。二是各
市县城镇建设要彰显特色,这次我们“三看三比”,看到我们的县城建设都动起来了,但是,乡镇动作很慢,有的重点镇是不堪入目,这说明,全市城乡建设天长会议精神还未深入人心,思路和方法还未上路入轨,压力还没有传递。对此,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大力度、迅速推进,年底我们要评优评差。我们提出的道路创建,也要评优评差。三是土地整治要乘势而上。土地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前不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在滁州召开,这给我们强大的动力,也给我们极大的鼓舞、莫大的鞭策。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建设用地置换,争取用地指标1.2万亩,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一揽子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民增收“缺渠道”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要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中心组来安会议精神为契机,积极抢抓试点政策机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尽快落实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置换步伐,抢储土地,抢占先机。下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全年3万亩用地指标任务,其中市本级要争取完成1万亩。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把土地置换办
和收储中心打捆起来、集中办公,加大土地置换力度,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编给编。
第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一是在企业改革上攻坚。我们的企业改革比较滞后,已到了非改不可、非抓不行的地步。今年是改革攻坚年,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改革必须有大的突破。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成立高规格的企业改革推进委员会,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摸清家底,研究政策,制定方案,一企一策,强力推进。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推进企业改革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谁家孩子谁抱走,谁的企业谁负责,所有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确保今年底完成50%的企业改革任务,明年底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将于近日召开专门会议,对企业改革进行专题动员部署。二是在机制创新上用力。创新一小步,发展一大步。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支撑现在,更重要的是在于引领未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围绕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联系、目标绩效考评、帮办服务体系等,创新十二大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敢于破除陈规陋习,勇于进行创新创造,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三是在其它改革上深化。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年底前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尽快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第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今年是建国60周年,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维护稳定暨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一是统一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中央把维护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提要求、作部署,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绷紧这根弦,各级各部门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努力化解一批久拖不决的骨头案、钉子案。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防止初访变重访,重访变积案。我们领导同志最近都要深入下去、对口包干、负责化解。三是切实防止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发生。各级领导同志、各个部门务必强化责任意识,务必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一有风吹草动就要亲自上前,一线化解,不等不靠。四是强化责任追究。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发生恶性事件,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不断优化政治生态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双超”,关键在领导,核心在干部。要继续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锻造过硬队伍,锤炼过硬作风,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
障。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效能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应当说,从去年百日提效活动以来,我们的效能建设已经取得并正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与发达地区比,特别是和苏北宿迁、沭阳比,与群众和企业投资者的愿望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三难”:即执行落实难,一些部门、一些同志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说目标的多,讲结果的少;说原则的多,讲操作的少;说想法的多,讲做法的少;说别人的多,讲自己的少,以至于许多工作总是难以落地见效。创新改革难,解放思想口惠而实不至,一遇到具体问题绕道行,总体上肯定,具体上敷衍,会上点头,会下摇头。以至于外地很多成功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就是推不开。配合协同难,有的缺乏合作意识,别人牵头我就摇头,别人主抓我就不抓,以至于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严重损害了我们的软环境,损害了我们的竞争力,是我们政
治生态不好的重要表现。
今年以来县域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好于市区,县里为什么强于市区?我认为,市直的同志和县里的同志比,不在于水平问题,不在于思路和方法,不在于条件和基础,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直单位缺乏鲜明的、具体的、刚性的考核考量标尺,工作弹性太大,这次县里考核位次排列很清楚,市直就很难排,对此要研究鲜明的、刚性的考核考量标准。二是缺乏很强的团队精神,看起来都在干,配合起来比较难。三是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有的把权力看的很重,什么事都不放手,有的审批形成互为前置的死循环。对此,我们要反思,大刀阔斧的改革,每月每季调度强化,扁平式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一是加大帮办力度,建立帮办服务机制。设立企业帮办服务中心,对新引进的工业投资项目确定一名县级领导作为帮办员。逐步建立市开发区和市经委日常帮办、帮办员跟踪帮办、招商引资单位联办、帮办服务中心集中会办、分管市领导帮办和市党政主要领导帮办六级帮办服务体系,打造滁州服务品牌。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市级领导包括部门要抽调得力的人员、精干的力量下去帮办,八、九月份没有特殊情况不开大会,有重要的事情就一事一议开小会。为了帮办,领导同志下去检查,不要太多的人陪同,除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下去检查,县市区一个主要负责人陪同外,两个主要领导不要同时陪,要在一线做事,没有特殊情况,一般 的会不要请县市区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会,如果请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报告。二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推进点评制、会办制,对市直部门考评突出经济发展、突出招商引资,部分考核指标改自行申报为效能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直接下达。三是加大问责力度。在位就要尽责,挂帅就要出征。要坚持用结果来评判,用实绩来衡量,工作没效果,就会有后果。市委、市政府自城乡建设工作天长会议以来,开始对县市区发展每季度排位次,下一步我们要对市直相关能够考量的部门也要排序,对市直部门目标绩效考评后进单位,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加大问责力度。第二,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用干部是一种导向,用好干部是一面旗帜。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队伍活力工程,加大公推公选力度,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加大上挂下派力度,真正把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选拔识别干部的最大舞台。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滁州最缺少的是敢冲锋、敢负责、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一名有激情的干部,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也能把事业干得波澜壮阔;相反,即使条件再好,那些不会干事的干部也会把事业搞成一潭死水,这在市直和少数部门也是存在的。我们要鲜明的提出我们可以宽容在干事当中的挫折和失误,但决不容忍不去干事只当太平官的干部。必须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这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效能建设、作风转变第一位就是要看干部是不是负责任,敢负责任是一种品格。干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难免百密一疏,我们一定要重用干事的、支持探索的、宽容失误的,不一味求全责备,不简单以票取人。看一个干部,主要看他在遇到困难时敢不敢作为,遇到矛盾时敢不敢担责,干了几件事、干成了几件事。只有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才是滁州的发展之福、跨越之需。我们在政治生态建设上,要鲜明提出导向,鼓励干部、扶持干部大胆干事、敢于干事,滁州缺少什么?最缺少的是敢干事、干负责的人,往往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好干部,一个敢作敢为能做事做成事的干部就可以扭转这个部门、地区,就可以形成欣欣向荣的气象和局面,所以最稀缺的还是优秀干部,最近市委组织部正在谋划下一步我们的干部如何识别,我们要提供平台、搭建赛场让干部充分展示能力,比如大滁城建设、大招商就是大赛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碰真较硬就是大赛场。
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家是我们的稀缺资源,加快滁州发展急需一批能创业、创大业的企业家群体,我们要宽容包容、理解支持企业家,用真情换真心,出实招助发展,真正把滁州打造成创业的热土、干事的乐园。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是很多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企业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我们要制定政策、疏通管道,特殊人才特殊待遇,个性人才个案研究,做深做活人才这篇大文章。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干部清正廉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随着滁州大建设、大发展的深入推进,我们手中掌握的资源会越来越多,介入经济的程度会越来越深,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不仅要把经济搞上去,还要把风气正起来,把队伍锤炼好。
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宿迁更快发展
何 通
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宿迁经济发展一直呈高位运行态势,今年1—10月份,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可达130亿元,标志着宿迁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学原理和发达地区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时候,发展方式将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转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
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竞争力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在财政过百亿、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更要充分发挥第一资源应有的作用,站在更高的起点,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更快发展,为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以领军人才集聚为牵引,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领军人才集聚对产业转型、经济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的快速崛起,都伴随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集聚过程。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来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无锡市通过引进施正荣打造了尚德神话,缔造了一个千亿元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宿迁领军人才引进工作起步较早,成果初显。2007年、2008年,全市先后有11名外引领军人才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09年有20人入围实地考察,此外还有2人入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答辩,位居苏北前列。2008年,我市又在苏北地区率先启动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首批已引进领军人才23名,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但客观地讲,我市
领军人才引进工作还没有在全市形成深刻共识,县区间的不平衡性也较大。随着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周边各市都在制定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的竞争已呈白热化。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必须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推进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不断掀起新高潮,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每年引进领军人才30名以上目标,确保入选省计划人才总数继续走在苏北前列。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充分借助和利用招商引资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好机制、好渠道、好办法,使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耦合联动、捆绑推进。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市委、市政府已把领军人才引进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考核的系数和权重。
领军人才既要大力引进,还要注重培育。切实把本土潜在的领军人才挖掘出来,帮助其发展进入更高的轨道。持续推进企业家高端培训,与清华、北大等名校合作,与无锡、青岛等高层次人才基地合作,帮助全市100强企业和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的老总畅通对外高层次交流的渠道。面向全市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重点选拔一批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通过资金、项目和人才的集成支持,力争新产生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领军人才40名(其中企业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达10家)。
二、以两双人才发展为重点,做强产业人才主力军
当前,全市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木材加工、包装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产业人才队伍。今后,要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目标,以“双高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双带人才”(既能带头富、又能带动富的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市各类产业人才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梯队建设。依托省“333工程”、市“135工程”,通过优秀人才建库管理、项目、经费倾斜支持、突出贡献重奖激励等措施,加快培育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技术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逐步形成国家和省级专家、市级优秀专家和青年后备人才三个梯队,老中青合理搭配。要鼓励企业大力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快宿迁籍大学毕业生回流,为未来发展加快储备人才。积极搭建企业与人才交流的平台,加大与省内外人才市场的合作步伐,做强网上人才市场,鼓励发展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发展人才猎头组织,拓展中高端人才服务。
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品牌建设。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宿迁的技能人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获得技能考评认定的技能人才数量还不多,特别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总量更为不足,今后要继续向高层级迈进、向品牌化迈进。要深化职教发展,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层次,以市高级技工学校、宿迁技师学院等为龙头,加快技师培养阵地建设。要大力实施金蓝领计划,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力争全市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50个。推进技能人才评鉴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技能人才、企业、职教院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参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市定期评选宿迁市首席技师、宿迁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分行业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营造鼓励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00人,在年龄、工种以及科技素质上都有较大优化,成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的“蓝领品牌”。
加强“双带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规模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完善、推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制度,建立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标兵评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典型的选树、宣传和推广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创建。推广“优秀专家走进西南岗”活动,鼓励更多优秀科技专
家走进农村基层,结对培养一批农村发展科技带头人。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百园”建设步伐。
三、以校际联盟建设为突破,拓展人才合作新平台
宿迁虽然高校、科研院所发展薄弱,但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却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加快发展的近水楼台。要按照“巩固省内主阵地、拓展省外新平台”的思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大力建设校地、校企、校校人才科技联盟,着力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上下功夫。
深化走进高校、走进科研院所“两走进”活动。今年以来,张书记、缪市长、白部长等市领导分别带队,走进省内7所高校,校地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今后,继续深化“走进高校、走进科研院所”活动成效,以县(区)或行业为团队,寻求技术人才的紧密型合作。此外,以省外著名高校为主体,由市党政主要领导率团开展“走进名校、牵手名校”活动,拓宽省外科技人才合作空间。
推进“双百工程”深化活动。自2005年启动的“双百工程”,已成为我市柔性引才、助企发展的平台。今后,要借助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力量,在邀请高校专家到我市企业实地解决技术难题的
同时,大力实施“百家企业研究院推进计划”,鼓励支持校企双方共建研究院(含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和毕业生实践基地等形式丰富多样的产学研基地),以此推动全市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中心组建率达到100%,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量达到30个以上,市级达到150个以上。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全市建成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以上。
鼓励科研院所来宿发展。积极支持宿迁学院、宿迁经贸学院、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农科院等市内高校院所与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加快合作,联合发展。大力推进高教园区建设,把招引科研院所纳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制定支持、鼓励招引科研院所的具体办法,作为吸引研发人才、提升我市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以人才宜居城市为目标,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一个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是反映其区域持久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我们要立足宿迁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积极打造人才宜居城市。
从战略上体现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当前正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一五”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
才强市”战略实施,把人才发展规划作为重点规划来编制。各项中心工作的部署,如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的规划、商业的布局、服务业的扶持,都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充分考虑人才的要素,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
努力降低各类人才的安居成本。在当前全国房产价格一片高涨的形势下,提供宽松的住房环境是宿迁加快吸引人才、留住更多人才的重要筹码。大力建设人才公寓、专家公寓和蓝领公寓。在城市房地产开发规划中,适度考虑年轻白领和蓝领的住房需求,调节好高中低档房的建设比重。加快经济开发区人才公寓的建设步伐,使开发区企业引进的人才能够在开发区落根,缩短开发区的工作生活半径。完善园区生活配套,把商贸开发延伸进开发区,实现园区购物、娱乐、休闲一条龙服务,在开发区内部建设新型社区。
营造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与各级党政领导进行结对联系。为优秀人才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及时把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社会影响较大、热心社会事业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荐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入各类协会、学会。进一步优化人才健康体检、考察休养等活动以及优秀人才
“一卡通”服务,切实解决人才的医疗、子女教育等难题。广泛搭建交流平台。把建设一批健康的、公益性的交流活动场所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范围,不定期举办一些交流联谊活动,促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之间的交流。强化精神激励。对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消化和吸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各类人才,给予重奖,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让优秀人才在宿迁大地充分涌流,不断谱写创业创新的发展篇章!(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
第五篇:电子商务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现在不断兴起发展的各种电子商务传播手段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的影响以及在旅游营销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作为旅游界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它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出游旅游方式,以其低成本、实时性强、互动性高等特点,迅速成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营销的全新平台,引起了企业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电子商务的营销特点,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就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组建电子商务营销专业团队、持久性适度发布高质量信息、借热点问题增强与粉丝互动、实施媒体资源媒介的整合营销、开展网络公关等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网络传播途径兴起并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旅游业应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本文分析了旅游业电子商务营销的意义和特征,探究了电子商务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发展传播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电子商务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使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互联网使用载体多变,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电脑还可以通过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来进入电子商务行业。用户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逐渐宽泛,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而电子商务传播途径则具有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等优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对传统媒体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以及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而言,由于他们对参与的对象没有偏见或者预设的立场,所以对相关新闻事件的判断更加客观公正,从而更能体现出强烈的无功利性。
旅游电子商务是在常规电子商务体系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旅游电子商务就为广大旅游业同行提供了一个互联网的平台。旅游电子商务的功能概括起来有:发布旅游企业营销信息、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订购、电子账户与网上支付、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与咨询洽谈、交易管理等。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我们在任何时间以及地点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不仅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使得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电子商务的交互性之所以能够让任何传统媒介望尘莫及是因为它受众的距离是为零的。
电子商务的优劣势
人们与生俱来的就有想要发出声音,有想要被别人了解的欲望。电子商务平台的门槛极低,使得全民都可以参与,增强了人们的表达欲,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现有的传媒体制下,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尤其是对于敏感话题。更是显示犹豫。这样的犹豫就会导致信息的滞后,以及可信度的降低,但是电子商务平台却没有这样的顾虑,他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多样,渠道多变,效率极高。比传统媒体更具有实效性。尤其在一些影响比较大的问题上,电子商务传播平台往往都会先声致人。电子商务平台对旅游业进行宣传基本不需要我们投入任何成本,也不需要我们有任何方面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我们生活中的人。因此很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发展,这也充分证明了电子商务的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当然,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代,其自身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用户粘性大、覆盖范围广也导致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可信度低;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自己主观性传播不可靠甚至虚假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发布到网上的时候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我国现在有关于限制网络的专门法律,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网站的管理上。电子商务传播平台发展的相关法律发展相对滞后,任重而道远。
电子商务对旅游营销的影响
要想实现旅游营销的目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旅游的地方应该具有吸引人的因素,其次,吸引入的因素是否具有独特性,还有就是所宣传的景区能否促进游客到目的地来。传统的媒体在宣传旅游目的地时,缺乏有效的包装盒传播,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宣传,在吸引因素上还不够,难以赢得大众的认同,通过电子商务传播途径,用户群体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是:群体的形成都是基于“趣缘”和“业缘”,具有相同兴趣、价值观和行为取向。电子商务平台传播能低成本地构建营销渠道。作为网络上的一个信息节点,个人在关注他者和被他者关注的同时,就在自行构建这信息通道。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成为了营销者。任何旅游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都不能忽略用户体验和信息分享机制的地位,特别应重视电子商务平台中对口碑形成的作用。旅游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不同于其他的行业,旅游业具有着很多的优势,通过对电子商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可以很好的将旅游产品复杂的一些环节省去,节约了旅游的资金问题,旅游还可以通过网上下单,直接付款的方式来达到旅游目的地的直接消费,避免了游客的排队买票的麻烦,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避免了很多的麻烦手续,一切都只在网上就可迅速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与推广,不仅可以使国内的旅游产品迅速走向世界,而且可以通过网上结算,解决旅游业支付结算期限长、拖欠严重的问题。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更需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也更容易得到旅游业的认同。
通过电子商务对旅游业开展的营销策略树立社会化营销观念,建立自媒体营销据点。电子商务营销的本质是“关系”而不是“覆盖”,社会化营销的重点是“对话”而不是“传达”,因此在明确旅游营销的目标群体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构建、加强与目标群体的联系和互动。建立健全有关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微博、博客等形式的自媒体,通过不断发布和完善信息,培育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受众,与其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旅游信息的发布和与游客的交流,为游客提供便利,另外在面临着不良的信息时,可以予以澄清,为危机公关提供畅通渠道。
采取多种形式,制造传播热点。对于电子商务旅游业发展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渠道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很多大事件都是通过网络传播开来的,这充分的说明了电子商务网络时代对游客传播的重要性,很多旅游商家为了推广旅游产品,通过网络制造和传播一些话题,实现旅游营销的效果,一方面,网络传播可以充分的展示游客的自我个性,互动性相比其他传播途径更具新奇,互动性强,很多旅游商家为了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通过在旅游目的地拍摄微电影或者电视剧等,从而打造旅游景点的名片。此外,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来为旅游景点造势,不断的打造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和欢乐的旅游新闻,并且做好相关的旅游危机公关,尽可能的避免一些差错的发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广自己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市场的更好发展。
采取分众营销,抓住关键的信息节点。对于不同的旅游景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当然,不同群体对营销方式的期望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对同一个旅游景点可以开展分众营销,对旅游景点的关键信息进行挖掘,对于那些驴友来说,具有探索性和原生态的旅游线路更具他们的喜爱,如果是组团的游客,通过可以对旅游的一些基本设施进行完善和深度开发,满足旅游的诉求点,通过网络电子商务的途径,完善旅游的产品,对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异化营销,从而更好的找出旅游的意见领袖,从而实现病毒营销的快速传播,这样可以实现旅游产品的低成本营销。
整合各大媒体平台,占领营销制高点。“渗透深、连接广、互动强、成本低”是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而要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还需加强与其他媒体平台的联动。特别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稳定的受众,加大对其他媒体的宣传,形成“粉丝共享”;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库建设,扩宽旅游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渠道,形成信息共享;完善媒体平台营销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取长补短。一般成功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不仅要具有一般营销的特征,还应该具有旅游目的地营销特征,这样才能够保证旅游目的地能够更好的吸引游客。首先旅游目的地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目的地的旅游业是由各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旅游企业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并且形成了一个由各企业彼此联系的整体系统,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具有一定的可调节的系统性。其次,旅游目的地具有全员性。旅游目的地的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应该充分的体现在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利益上,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不仅要得到旅游目的和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等单位的支持,还需要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以及全体旅游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在全员都予以一定支持的旅游目的地,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中国旅游业正在呼唤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环境的早日到来。随着社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旅游销售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伴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成熟,在技术方面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网上交易与网上结算的障碍已基本排除。全球性的“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势在必行。旅游行业具有发展电子商务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产品具有异地购买、当地消费的特点,一个旅行社推广旅游线路,无论消费者身在何处,都需要亲临当地进行消费;消费者预订酒店时,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但是只有亲自入住酒店才能完成这次消费。旅游产品的这种消费特点能够有效地避免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远距离递送的流通问题。
总之,在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前景尤其被看好,不论是网上企业还是网下企业,纷纷涉足其中。我们在感受电子商务热潮滚滚袭来的同时,也热切地期待中国旅游业尽快步入电子商务时代,带给旅游者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