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论文】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2:0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工学论文】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工学论文】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第一篇:【理工学论文】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真诚为您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遭受汶川地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砌体结构的震害,针对概念设计、构造、未成年人保护、楼梯间等问题,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版条文及08年修订版变更条款(以下简称《规范》),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原因,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汶川地震概念设计构造未成年人保护楼梯间

0引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

在这次地震中,“89规范”之前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直至倒塌;90年以后建造的建筑大部分作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在极震区,有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倒塌了,可相邻的砌体结构却“裂而不倒”。本文依据《规范》,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原因,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1抗震设计应重概念、轻精度

地震作用计算是依据当地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对应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的设计取值来计算的,原本就是一种数学上的精似计算,想得到精确准确的计算结果是非常困难的。

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设计时只靠提高地震作用来提高抗震能力,结构的各构件将需全面增加材料,增加投资,不符和我国国情;而提高抗震措施,着眼于把财力、物力用在增加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上,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1.1结构体系合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5.2条3.5.3条规定,不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砌体结构,均要求结构体系完整,传力路径明确,但在设计中,为满足建筑师的创新突破,结构设计以拆柱子、开大洞、砌体结构中大量钢筋混凝土构件承重、转角开门窗、楼梯间凹凸于建筑转角等作为代价,结果破坏了结构整体性及传力路径,在地震中率先破坏导至结构失稳坍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围护墙和隔墙(不包括轻质隔墙)不合理布置,可使结构形成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的薄弱部位而引起倒塌,(上下楼层的数量相差很大导致上刚下柔;墙不到柱顶,形成短柱剪切破坏);

目前的学校建筑因建筑构造要求及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多采用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结构抗震计算时,此体系结构对抗震有明显的不利因素,高烈度区的横向层间位移难以满足规范要求而倒塌,1.2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此次地震发现,在高烈度区理论上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倒塌的,而抗震相对较差的的砌体却也有裂而不倒的;甚至个别私人建造的砖木结构的住宅都完好无损;同一地点,同是砌体教学楼,有的损坏严重,甚至倒塌,有的却表现良好。这就是多道抗震防线起了作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5.3条对结构体系提出了多道抗震防线的要求,对于在大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具有重要意义。

砌体结构的构造柱、圈梁虽然不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承载力,但作为砌体的约束构件,可以提高墙体的延性。在大震作用下,作为“第二防线”延长建筑物变形时间,约束紧箍建筑物裂而不倒,保证居住者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框架结构,尤其是教学楼这种大空间结构,如果合理设置柱间支撑或柱子翼墙(不影响空间采光和美观),增加结构纵向刚度;剪力墙结构合理设置连梁,让其作为结构的“第一道防线”在大震来临时,率先破坏,消耗地震能量并改变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降低地震力,来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

多层框架设计时可考虑将楼梯间墙体设置成剪力墙,大跨度的公共建筑适当在墙体位置处增设剪力墙,形成抗震的多道防线。

1.3有意识作到“强柱弱梁”《规范》第6.2条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计算应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但在这次地震中,应该要求的“梁铰机制”在毁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大量的“柱铰”。

在实际设计中,考虑到部分楼板作用形成T形梁,将框架梁的抗弯刚度放大到

1.5-2.0后,梁的实际承载力大于梁端弯矩;一般情况下,框架柱即使增大了柱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结果只能按构造要求配筋;只有当构件抗震等级为9度一级时,规范才要求按照梁的实配钢筋反算柱端弯矩。因此对于占建筑大比重的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构件,实际的结构设计再精确,形成的还是“强梁弱柱”。因此,设计时要意识的减小框架梁的断面和配筋,尤其是层数低跨度大的框架结构,有必要加大框架柱截面和配筋。合理确定梁的放大系数,计算后切记不要人为再放大框架梁的配筋。

2抗震构造的合理设置是提高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

汶川地震中,有许多建筑因构造的不规范、不合理,甚至是因为构造缺失造成整体的跨塌:预制楼板不拉结,砌体结构不设构造柱、圈梁,地震时墙体外闪而楼板瘫塌、楼梯板施工缝留在最大弯矩处;楼梯与主体结构连接薄弱,地震时先于主体破坏,堵塞逃生通道;抗震缝宽度不够,或因施工堵塞,不同结构的相邻建筑物在地震中碰撞而相互挤坏;框架结构节点钢筋锚固不足,箍筋不加密或不够长度,造成节点先行破坏;填充墙不到顶形成短柱时没有全高加密,造成柱剪切破坏。《规范》提到的构造都是根据以往的地震灾难和工程经验积累出来的有效且必要措施,提高抗震措施,着眼于把财力、物力用在增加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上,是

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砌体结构应严格按《规范》设构造柱、圈梁。尤其是楼梯、电梯间的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错层部位、不规则部位纵横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较小墙垛处;外墙四角均设构造柱砌体结构受力集中部位应构造可靠,加强混凝土大梁与墙体的连接,7-9度时不得采用独立砖柱,大跨度梁应采用组合砌体,即在支撑部位仅设置构造柱是不够的,是需要进行沿楼面大梁平面内、平面外的静力和抗震承载力验算。

框架结构节点钢筋须满足锚固要求,梁柱箍筋按规范加密,注意箍筋与纵筋的比例;填充墙不到顶形成短柱时,框架柱应全高加密,从构造上保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保证大震来临时,梁的塑性铰能发挥作用,避免柱及节点破坏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倒塌。

女儿墙等非结构构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且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尤其是建筑物出入口上部的挑檐、女儿墙、玻璃幕,吊顶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严禁采用无锚固的预制混凝土挑檐。

当设计必须采用预制装配式楼板时,则应做好预制板间拉接锚固,设置板边圈梁,板缝现浇配筋带,并设置板端现浇配筋腱鞘,可有效提高楼盖的整体性。3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

根据震害,国家再次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密集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与大型体育场管(人口密集)同类设置。

4生命通道——楼梯间的安全

由于楼梯段侧向刚度较大、山墙较高、休息平台与楼层存在错层,地震是最容易破坏。作为逃生通道,楼梯间的抗震设计应予以充分重视。

4.1楼梯间的混凝土梯段、梁、板应参与计算,并考虑对楼梯间山墙造成的不利影响。

4.2在教学楼、医院等人群密集的建筑有必要在室外另设疏散楼梯,以便室内楼梯间破坏时有第二个逃生通道。

4.3楼梯间构造合理,形成应急疏散的安全岛。

严格按规范设置构造柱,拉结钢筋,钢筋混凝土带,可靠连接或锚固。

4.4不应采用墙中悬挑是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5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部或转角处,更不宜设置突出建筑物的转角圆形楼梯间,这都是宜引起地震时集中变形破坏的地方。

5结语

汶川地震表明,只要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和保证施工质量,以及震前经过抗震加固的建筑都能达到“三水准”的抗震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

第二篇:从玉树震害反思建筑抗震设计

从玉树地震震害反思建筑抗震设计

黎生南1 王再军2湖北 荆州 43402

3(1.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长江大学基本建设处)

摘要: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发生在青海省玉树县Ms7.1级地震,为破坏性较大的浅震,当地有近90%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了。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历史又再次重现,在玉树地震中还是看到唐山地震的老问题。本文以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的震害为例,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进行检讨,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地震;抗震防线;概念设计;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1.引言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发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地震,震级:M7.1,震中位于北纬33.2°,东经96.6°,震源深度:14km,为破坏性较大的浅震。地震类型:走滑型地震。据国土资源部4月2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玉树地震地表破裂断续分布约23公里,一条小溪被破裂错断,震中区域地面水平位移最大可达1.75米。震区地理复杂,属高海拔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493米。玉树地区抗震设防标准不高,房屋大部分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或者石块搭起来的房子,抗震性能较差,当地有近90%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了。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反思:为什么类似于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震害又一次发生?其实,唐山地震后总结了不少关键性的经验教训,对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按理说设计中的大问题不应该再出现了,可是三十年过去,历史又再次重现,在玉树地震中还是看到唐山地震的老问题。看来认真研究震害特征,总结经验,思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的规定与设计、施工中的问题,对于灾后恢复重建,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修订抗震设计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的震害为例,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进行检讨,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2.多道抗震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1]对结构抗震设计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对于在大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具有重要意义。当结构受到超过设防烈度的所谓“大震”作用时,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某些构件,如框、排架结构的柱间支撑或者柱子的翼墙、剪力墙结构的连梁等率先破坏,消耗了地震能量并改变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从而减低了地震力,保护了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构件,如框、排架结构的柱子、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它们的存在避免了结构倒塌。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圈梁除作为砌体的约束构件以提高墙体延性之外,也可视为第二道防线,在“大震”作用下,砌体墙可能严重破坏,但是由于构造柱和圈梁的存在,结构不会倒塌。

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的,但2008年5月汶川地震中的某中学3层的框架结构教学楼的倒塌却出乎意料。图1(a)所示为教学主楼的一层倒塌情况。而图1(b)附近的4层、局部5层的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是并没倒塌;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被破坏,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只要按规定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结构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图1教学楼倒塌图2办公楼裂而不倒

3.结构整体性

我国历次大地震以后,都会总结出宝贵的经验。1966年邢台地震后,提出了“基础深一点、墙体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创造了构造柱和圈梁的结构形式;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以后,修订89规范时,明确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设防水准。这是科学的经验总结,也是目前国际地震工程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抗震设计理念。现结合两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的抗震设计进行论述。

3.1 砖混结构

3.1.1设置构造柱与圈梁的重要性

《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3.5.5条第3款规定,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因为砌体结构的墙体是用砂浆将松散的块体(砖、石材或砌块)砌筑起来的,材料本身是脆性材料,仅依靠两者之间的粘结力进行工作,从而使砌体结构的整体很差,如果没有较好的抗震构造措施,砌体结构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结构的墙体在地震中大都飞散、倒塌(图4),剩下来还未倒塌的房子也破坏严重。我国规范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一直强调采用圈梁和构造柱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产生严重震害。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完全可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要求。但玉树地震中还是发现大量不设圈梁和构造柱的砖混建筑(图5、6)。规范同时还要求圈梁和构造柱应有足够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否则地震时很容易震断,丧失拉结、约束砖墙的功能。抗震规范规定: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的主筋,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2]。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以保证砌体结构的整体性。

图4土木房屋被震倒图5 无构造柱和圈梁图6 圈梁尺寸过小导致破坏

3.1.2加强纵横墙的拉结,避免纵墙承重

在砌体结构中,除了圈梁对所有墙体起拉结作用外,纵横墙交会处的拉结构造措施也非常重要。横墙应设马牙槎,即沿端部砌成凹凸形,伸入纵墙内。还要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宜每六皮砖一道,至少2φ6钢筋,伸入砖缝长度不少于400mm。如果不设凹凸马牙接槎,横墙根本拉不住纵墙,地震时纵墙向外倒塌(图7)。

规范还规定砌体结构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

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但在住宅楼中预制板搭在外纵墙

上,是非常常见的结构做法。砖混结构中纵横墙交接处

是抗震的一个薄弱环节,此处如没有设置构造柱应同时

咬槎砌筑。有时为了设置教室、会议室等大空间,往往

以混凝土大梁代替横墙,梁端搁在纵墙上。这种单摆浮

搁的支承方式加上纵墙无横墙拉接或拉接较少,在地震 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弯曲破坏,从而导致楼面梁或楼板坠图7纵横墙没有拉结而倒塌 落。因此《抗震规范》要求,对于教学楼、医院等横墙

较少的房屋,在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和较大洞口两侧须设置构造柱,且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

3.1.3加强楼梯间的抗震构造

楼梯间是住宅和学校建筑的出入口,也是地震时人群疏散的唯一通道。震害调查发现,由于设计和施工问题,造成楼梯间的倒塌破坏,直接伤人和堵塞疏散通道,阻碍人员逃生。楼梯间构件的布置和构造比较特殊,它的休息平台和主体结构楼、屋盖错层,而且楼梯踏步板刚度很大,在地震中吸收的能量大,破坏将首当其冲,楼梯间墙体很容易倒塌。但是,在抗震验算时却往往没有办法计算,因此抗震规范对楼梯间的抗震构造有严格的规定。规范第7.3.1条要求,楼、电梯间的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要设置构造柱;第7.3.8条要求,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有可靠连接;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到等等。图8所示为一幢三层教学楼,由于楼梯间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地震时墙体破坏导致楼梯间倒塌。

图8某三层教学楼图9施工缝留在楼梯板的三分之一处

图9是楼梯间踏步板的破坏。由于施工缝留在楼梯踏步板1/3~1/2的部位,有些钢筋还在这里进行搭接,从而引起破坏。按照规范,楼梯踏步是不允许留施工缝的。楼梯间作为人员疏散通道,地震发生时,大量人员集中于此,一旦破坏,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房屋楼梯设计和施工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特别是学校建筑):1)要有位于室外的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跟主体结构的关系应松散,最好是独立的结构,有自

己的支撑体系,以便破坏时有第二个逃生通道[4];2)楼梯间的设计要考虑踏步板的刚度和休息平台与楼板的错层。在抗震验算时应建立适当的力学模型,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在构造方面,应特别加强。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

3.2.1慎用单跨框架

在我国地震区,中、小学教学楼建筑

多采用单边悬臂外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形式。单跨框架两根柱子一排梁,这种结

构形式用于教学楼可以两边通风采光,加

个悬挑外廊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所以常见于中小学教室。但是这种结构形

式没有多道防线,柱子作为第一道防线且

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3],一旦破坏,整个

结构马上倒塌(图10)。如果在外廊悬挑

端加设一柱子将单跨框架变为跨框架情况

就好一些。图10玉树某职业学校教学楼

3.2.2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是指控制对同一节点的梁柱的相对承载力,使其在地震作用下,柱端的实际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抗弯承载力,尽可能避免在框架柱上形成塑性铰。设计时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满足下式要求[1]:

MMccb

式中:Mc—— 框架节点上下柱端截面弯矩设计值之和;

Mb—— 框架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弯矩设计值之和;

c——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但在多次地震震害中看到的震害现象大多表现为“强梁弱柱”体系,破坏时,梁完好无损,而常在柱端产生柱铰而导致整个结构破坏。究其原因:一是为了造型的需要,业主和建筑师总是要求柱子截面越小越好(图11),钢筋可以多加,但柱截面尺寸没得商量,导致轴压比过大;二是在实际设计时,框架大多为现浇楼板梁柱体系,板梁一起整浇,楼板对梁究竟有多大的翼缘增强作用还难以确定。在计算梁端弯矩和配筋时,为考虑部分楼板作用,常将框架梁抗弯刚度乘以1.5~2.0的放大系数后,计算梁的配筋,再加上板的钢筋,使T形梁刚度加大,实际承载力大于梁端弯矩;一般情况下,框架柱即使按上式增大了柱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结果一般也只按构造配筋;规范只对抗震设防为9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构件才要求按照梁的实配钢筋反算柱端弯矩。对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构件,实际的结构形成的是“强梁弱柱”体系。因此在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量出现的是柱铰机制而不是梁铰机制。图12所示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柱子底端破坏情况;图13

为框架柱柱顶出现塑

性铰,而梁与楼板共同工作,没有任何损坏,可是结构已接近倒塌。因此,抗震设计时有必要加大柱子断面和配筋,并把一定宽度楼板的配筋作为梁的配筋,从而适当减小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真正做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图11柱子截面尺寸过小图12 框架柱根部发生破坏图13 框架柱头压碎

4.结语

每一次地震震害都提醒我们,抗震设计不可掉以轻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关于抗震概念设计的规定,对于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对抗震概念的准确把握要比会用软件要求高得多。结构应具有整体性和抗震设防多道防线,避免结构因个别构件的破坏导致整体破坏。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这也许是我们从这次地震中所能得到的珍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 马成松 苏原 结构抗震设计[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 王亚勇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J] 建筑结构学报 2008 29(4)20-25

作者简介:

黎生南女(1967~),湖北荆州人,1989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硕士讲师从事工程设计工作及工程结构教学工作。

联系方式:地址: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邮编:434023

电话: ***

E-mail

第三篇:从汶川地震震害分析看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5.12汶川大地震,最明显的灾情就是建筑倒塌、道路破坏、人员伤亡。汶川等震中烈度要超过10度。本次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从这次地震的震害资料中不难看出,很多房屋的破坏程度跟结构体系及抗震构造措施设计的合理性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名结构设计人员,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建筑结构破坏的原因、提出改进设计与施工的方法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概念设计就是以工程概念为依据从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力的概念上 ,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方法 ,对所设计的对象作宏观的控制。1990年以来 ,结构工程师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的体型、功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要求 2002年 1月实施的GB50 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抗震规范)对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规定 ,尤其是增加了“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使得概念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具体更明确地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对大量建筑地震震害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在地震区的建筑抗震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贯穿于抗震设计的各个环节,大多数结构是用抗震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共回来保证抗震设防第三水准目标(即大震不倒)的。可以说,未经抗震概念设计的结构不能称其为抗震结构。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客:1.房屋平立面规则性要求。2.抗震结构体系要求。3.结构构件要求。4.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要求。5.非结构构件要求等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为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而对建筑工程结构做的概念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筑物的平、立面图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等,同时为了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要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根据新抗震规范运用好抗震概念设计。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发展先进的设计理念;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的协调;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利用定量的计算进行抗震分析;用概念来判断计算的合理性。

第四篇: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论文

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

张旭

写作日期 2008-6-13

(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四川旅游收入大幅的下降,部分景区严重受损。本文深度地阐述了地震对于四川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并且针对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对四川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和复兴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四川旅游业 影响 灾后恢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近七万人丧失,受灾群众多达一千多万。四川旅游业在这场地震劫难中,同样遭到了重创。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四川省旅游局5月24日估算,此次四川旅游业直接损失超过500亿元。但随后几天,国家旅游局对四川旅游损失的评估又追加了200亿元,达到700亿元。700亿元对四川旅游业意味着,这数字接近去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60%。四川省是内地为数不多的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市,去年该省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17亿元,相当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1.6%,其比重在全国居于首位,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在这次地震中,四川省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坏。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在四川,地震被视为继SARS、雪灾之后近两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灾难。旅游业是四川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四川是全国第八个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份,更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汶川地震至少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700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之多。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0%,其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全国居首。四川省旅游局统计,仅2008年4月,四川全省就接待入境旅客9.45万人,国内游旅客1436.58万人,旅游总收入74.96亿元。金融市场是地震对经济带来影响最好的晴雨表。13日股市一开市,一些旅游类股票下跌,主要股指收盘时下跌严重。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1.1地震导致四川旅游活动中断

此次大地震不仅对震中川西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影响波及全省乃至附近省区。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震后灾区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第一难题,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而繁忙。旅游所需的交通工具例如飞机、客车等大多已调为转运物资和人员所用。灾后四川旅游景区会逐步开放,但具体开放时间还不能确定。国家旅游局刚刚在北京召开四川灾后重规划会议,会议的思路是,将在3年内恢复灾区的旅游建设,而后的5年内四川的旅游将获得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我们要8年的规划。

1.2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严重的地震让我省的风景旅游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目前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川北一带的旅游景区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受灾严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预计经济损失12亿元。

位于地震带区域的绵阳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三个景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景区道路全部损坏。猿王洞景区主体酒店受损严重,后山别墅群全部破坏无法使用;千佛山景区进山道路完全破坏;窦圌山双峰其中一座已经崩塌,整个景区基础接待设施已经无法使用。

据文物部门统计,截至5月16日,我省共有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馆藏文物损失758件,其中,珍贵文物85件,一级文物9件。

1.3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遭到破坏

据了解,四川旅游的主要线路,都江堰、映秀、卧龙、四姑娘山、丹巴、雅安、成都这条川西环线已被地震基本损毁。此次汶川地震,不仅对交通、电力、通讯等旅游支撑条件造成重大破坏,而且直接损毁了旅游住宿和旅游景观,灾区旅游从业人员也有较大伤亡,对旅游企业正常运营和基层旅游管理机构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很多震区景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修复难度很大。不仅仅是成都市区景点受影响,一些经典旅游线路几乎全线崩溃,由于受地震影响,九寨沟停止对外开放,尽管九寨沟景区和旅游接待设施基本没有受到地震太大的影响,但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汶川通往九寨沟的公路中断以及地震对游客的心理影响,这些对九寨沟的打击是致命的。

1.4许多旅游从业人员失业

因受灾情的影响,四川西部几大旅游区域酒店等建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目前大多酒店、旅游从业人员都在休假或处于失业状态。在旅游活动未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包括成都在内的上万名旅游从业人员都将面临休业状态 1.5这次灾难事件对游客造成的心理影响 专家们同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受灾地区的旅游业将面临一个游客的心理障碍问题。九寨沟游客平均每天约有8000多人次,但是地震后18天内九寨沟旅游人数只有2404人,平均每天大约130多人,不足平时的2%,更不谈已经进入旺季的旅游时段。

虽然这样大的地震百年难遇,但它可怕的破坏力通过各种媒体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另外,与重建工作相比,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各国旅游者才能重拾信心。这是一项更为长期的工作。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

虽然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破坏很大,但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四川旅游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预料,游客终会返回。此次受冲击最大的地区为川西,但这场灾难对旅游业及航空业的负面冲击程度有限,因为游客可选择其他地区观光,促使游客减少的现象应该不会长久。不少分析师认为,总体上说,这场灾难不会

对该地区的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短期内会打击受灾地区的旅游业,但长远考虑这种影响会逐渐被消除。在社会的援助下,四川完全有能力应对灾难带来的损失,其经济也应能较快地得恢复。

与西北部景点旅游遭重创相比,在四川东南部的旅游景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上述景点位于地震中心远端,这些地方的交通、酒店、机场、餐饮业等都运转正常,随时可以恢复旅游活动。

国家旅游局指出旅游业将被作为灾后恢复重建优势产业,因为旅游业对许多产业或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带动和促进作用。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比较快地推动灾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此外,资源条件和市场基础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川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客源市场基础好。地震虽然造成了旅游业巨大损失,但旅游基础市场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因而旅游接待能力能够较快恢复。

受灾地区大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传统工业制约因素相对较多,发展传统农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值相对较小,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科学客观的选择。国际国内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3灾后四川旅游业将恢复重建

国家旅游局刚刚在北京召开四川灾后重规划会议,会议的思路是,将在3年内恢复灾区的旅游建设,而后的5年内四川的旅游将获得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我们要8年的规划。据成都假日办统计,成都市内除都江堰、彭州等景区外,已开放的65个景区已实现正常接待游客。目前,针对该地区的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指导也已正式启动。

3.1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和全面安排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兵强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这是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做到组织到位、思想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各项任务,为灾区人民绘制出旅游业恢复发展的美好蓝图,为灾区旅游业再现勃勃生机奠定良好的基础。尽快恢复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四川整个经济的有力反弹,而且也有利于人们心里的恢复,逐渐走出灾难阴影,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当中。

3.2展开旅游危机公关

灾后成都市规划局和都江堰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专家座谈会,来自国内外10家知名规划设计机构80多名专家和市国土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旅游局等成都市级部门相关人员参会。座谈会上提出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要避免简单“克隆”,着眼长远规划,充分依托都江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发展。

近期与远期、新与旧、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与风景旅游、自然资源与城市发展、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灾毁资源利用与重建规划、城市安全与经济发展,这8方面问题将是参与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专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专家使者到四川来,比如 “邀请国外旅行商到川考察”、“开通更多的国外到成都的直航航线”、“组织志愿者到非灾区旅游”等等。

3.3政府大力扶持,积极开展重建工作

政府应尽快的制定出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人员尤其是资金援助。鼓励民众以前往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重建。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量,尽快恢复灾区的电力、通讯、交通、住宿等重要设施。尤其保证川西交通线路的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的侵袭。

可以借鉴丽江、泰国等地区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经验,结合灾区城乡的特点,开展重建工作。如“汶川地震博物馆”“阿坝神座”“神秘的映秀三奥雪山”等。

3.4推出优惠政策,开辟新旅游线路 目前针对四川旅游市场的萧条,应当适当下调门票价格,降低报价。酒店、交通等也应适时调价,吸引消费者。旅游局还可开展有奖销售或部分免费进川项目,以超低价位在短期内积极拉动市场客源。

在短期安全为首的时期内,可以借助其他省区的产品,结合自身优势项目,重新开辟安全线路。如可以将甘肃、陕西、重庆等地的产品同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等地的产品结合,刺激消费。4 结语

四川是一个旅游大省,这里有像成都这样的以休闲著称的繁华大都市,有像乐山大佛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更有像九寨沟、黄龙等令游客心醉神迷的人间胜地„„有人曾说,在四川,除了没有大海,其他都有:有现代大都市,也有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平原,也有终年积雪的巍巍大山„„处处可见名胜,四季皆有美景。

但是,汶川大地震,给四川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对四川旅游也是一次重创。四川旅游要想恢复到地震前水平,要走一条漫长的路。大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掀起地震灾区生命救援大行动,现在,全国又再一次掀起帮助地震灾区重建家园的高潮。

虽然余震还很频繁,但余震毕竟正在逐渐减少减弱,等余震过后,安全了,大家来四川旅游吧,这,也是对地震灾区的巨大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 政,印度洋海啸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2005 [2] http://www.xiexiebang.com,2008-06-10 [3] 成都商报,2008-06-12 07:45 [4] 四川在线,2008-06-04 06:59:00 [5] 第一财经日报,2008-06-12

第五篇: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

汶川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模式分析

唐益群,杨奇,周洁

摘要:“5.12”汶川8级大地震,摧毁了村镇大批建筑物,造成了大批的人员伤亡,引发了大量的此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在汶川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结合野外次生地震灾害和现场房屋震害的详细调研,从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入手,分析了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程度影响因素.关键词:地震;村镇建筑地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震中的地区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大批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这次强震能量大,波及面广,在强震发生后,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 给灾害重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次强震源于由三条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断裂带,属于逆冲型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青川县与映秀同处于龙门山脉断裂带的中心位置,也是地震后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与地下水污染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发育的地区.往往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相比要惨重的多.Bird等分析认为由土体破坏带来的地震损失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次生地质灾害.汶川这个地区的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岩性多以板岩,砂岩,片岩,灰岩为主,岩体破碎,而且多表现为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地形切割大,人口又相对密集,当地居民房屋大多建在山间盆地或者山坡上,这些因素是本次地震灾害造成损失极为惨重的主要原因.这些损失不仅由地震直接导致,而且是由于地震诱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所导致或加重的,同时,地下水体也面临着受污染的危险.这些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沿地震带和极震区带状分布,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造成损失之重,举世罕见,是改变汶川地区山河面貌特征的主要因素.4.汶川地震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

该区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根据四川省地震烈度分区图,调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VIII度区,属地震强烈和邻区强震波及区,有关证据表明该区断层至今仍在活动.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外从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2万余米.4.1 地形,地貌与地层特征的影响

整个地震区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山区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区内海拔最高与最低相差4000米左右,地形切割严重.区域内的地貌特征,明显地反映出受到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按其成因和形态可分为侵蚀堆积地貌,构造地貌和构造侵蚀溶蚀地貌三大类,这些不同的地形与地层特征,山体构造带

下载【理工学论文】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工学论文】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东方早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看媒体

    从《东方早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看媒体的表现虽然每天都会看报,或者上网看新闻,查资讯,但是都只是将报道的内容很机械化的加入到自己的记忆库中,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比较探究在这些......

    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谈对党的认识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惩治腐败讲过多少......

    从中国近现代史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从中国近现代史视角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以中国梦为角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

    从所学专业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精选]

    从所学专业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作为一名二院的学生,我的专业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作为航空航天类的学科,我们不得不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此外还要具有飞行......

    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

    文/王顺兰 【摘 要】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初中八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课题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活动本人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颇有感触。新课程改革已经经历......

    汶川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倒塌原因分析与日本学校抗震设计的启发

    汶川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倒塌原因分析与日本学校抗震设计启发 吴羽 环81 2008010340 摘要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众多......

    从二战谈对战争的认识111(小编推荐)

    从二战谈对战争的认识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句话是开课初老师说的,起初我还不清楚是什么意思,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它的道理。下面我将从第二次......

    谈对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设计的一些认识

    谈对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设计的一些认识 摘要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松·梅·竹园几栋宿舍楼是同学们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本文以松园四栋宿舍楼为例,围绕其结构设计、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