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

时间:2019-05-12 20: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

第一篇: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

文/王顺兰

【摘 要】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初中八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课题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活动本人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颇有感触。新课程改革已经经历很长的一段路程,多数教师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从这次观摩课活动就可以看出这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教学案例照搬不精心备课、教学目标模糊指向性不明等导致教学行为低效。如何使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笔者选择其中一节课从“对教案的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关键词】观摩课;教学设计;新认识

一、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③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②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③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过程,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②自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程资源】

1.演示器具:水、玻璃杯、一张带底座的玻璃、蜡烛、火柴。

2.探究实验器材:一块带底座的玻璃板、两只一样的蜡烛、火柴、一张白纸、刻度尺、一面小平面镜。【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问:水中的蜡烛能燃烧吗?

演示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妙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吗?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从而引入新课。(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感到惊奇,小组进行讨论、回答。板书: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布置任务1: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镜子照一照。提问: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自己?

(教师活动)教师边演示边介绍镜中的像。请学生继续观察镜中的像,并前、后、左、右移动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中像的变化。(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并思考。可能有下列猜想:

(1)像与物体是等大的;(2)像是“近大远小”;(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6)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布置任务2:请实验小组就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应用平面镜进行探究。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及应用平面镜进行实验。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那些结论?(根据我们本节课的目的,小组就探究问题进行猜想。根据各组的猜想,各自进行实验设计。)小组间探讨完,请小组间交流一下。

(教师活动)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总结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 ②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③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实存在?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关系? ⑤实验过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 ⑥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⑦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左右、上下与物体是否一致? 学生继续观察镜中的像,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我们可以看到在玻璃后有一个蜡烛的像。我们开始认为这个像是真实存在的,可我们用手去摸,摸不到这个像,所以我们发现原来这个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学生2:我们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像的大小与镜子的大小无关。

学生3:我们组通过实验发现用玻璃的好处是可以找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而用平面镜则找不到像的位置。

学生4:拿一张白纸,放在玻璃后,移动它的位置看在白纸上有没有蜡烛的像,没有,证明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学生5:像不是真实存在的,为了好比较我们利用手头另一只一样大的蜡烛,放在玻璃后,移动它寻找蜡烛的像,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学生6:当玻璃板后的蜡烛好像在燃烧,说明我们找到像的位置,像的位置就是镜后蜡烛的位置。

学生7:我们找到像的位置后,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像和物到玻璃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较。学生8:改变镜前蜡烛的位置,重新找像的位置进行测量。发现像和物到玻璃的距离都相等。(学生活动)将实验观察的现象、测量的数据,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表格内。教师将结果展示,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分析论证,得出规律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及其结论。

证据一:玻璃板(平面镜)后面的像都与物体完全重合。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证据二:物距和像距的实验数据。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结论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教师小结:可认为像与物体也是关于镜面对称。

最后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4.交流讨论,巩固规律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说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呢? 板书: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图进行科学的总结。学生所画的图进行探讨、交流、总结。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S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SA、S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S′点,人就会感到S′点是一个“发光点”,而S′点就是S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这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交流讨论:

(1)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哪一点?(这就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屏上的原因)(2)若已知像点S′和入射点A,不作法线,能否画出反射光线?若能,请说出为什么?(3)解释为什么能看到蜡烛的火焰可以在水中燃烧? 5.梳理反思,课外扩展

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困惑。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6.课堂巩固,迁移训练

二、解读与评议

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教师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不加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自始自终注意引导,即不失控,也不包办。课堂效果好。

(一)本节课教学设计线索

(二)本节课教学特点

1.课堂引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

教师利用“蜡烛成像”的小魔术,并利用生活实际“照镜子”展开问题讨论,引入新颖,展示了一堂原生态的教学设计。十分有效地将学生带入了问题情景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种迫切需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欲望和冲动。教师通过这种“设疑激趣”的手法,自然地将学生带进了物理知识世界。2.教法得当,敢于创新

一堂好的课,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研究学情。知道学生会些什么?该怎样学?考虑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并且多数同学在课内难以完成,所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学习,减小了学习的盲目性,并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讨论研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导促学,提高学习效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高,可以说是一节“高效”课。3.注重实验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主题鲜明,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实验,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十分注重科学方法教育。通过不同的途径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利用“对称法”来解决平面镜成像的实际问题。这通过学生的巩固练习中可以看出。

三、新课理念指导下的对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 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即提供了一个例子,不是唯一内容。教师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可以调整,可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要用活教材。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是互动、互惠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设计灵动的教学方案,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1.对教案的认识

教案是课堂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预案。它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结晶(教学基本功的体现);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备忘录);是教学检查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总结教学经验的参考资料之一;是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形式。2.教学目标的制定

(1)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要科学合理、全面规范、明确具体 科学合理: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综合分析各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学生、设备、设施等)的基础上,源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

全面规范: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三维目标。制定目标要有明确的行为动词。明确具体:便于评价测量(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2)制定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

1962年,马杰(Robert F.Mager)出版了著名的《编写教学目标》一书,因而使得“行为目标”一词颇为流行。“行为目标”又称“教学具体目标”。它是对某一教学活动终了时学生将能做些什么做出具体说明。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程度(Degree),取其首字母即构成教学目标的ABCD。①行为主体的阐述

我们常说的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物理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而,陈述就不应用“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教给学生„„”、等词句,这样表述时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新课程中我们应当这样表述:“初步学习观察„„”、“形成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感受、欣赏„„”、“能体验到„„”等,叙写教学目标主体时不出现“学生”,但意思上明显地感觉到是隐含了学生这个主体。②行为动词的阐述

行为动词是目标ABCD的核心。针对教学目标它应阐明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够做什么,使用表达目标的行为动词要具体准确,尽可能使之具有可评估、可理解的特点,即要有好的操作性。如“看懂、了解、理解、认识、区分、判断、解释、发现、比较、归纳、设计、计算”动词等。

③行为条件的阐述

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也就是说同一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如果行为条件不同的话,那么对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要求也是不相同的。行为条件应是清楚的,不可模棱两可,否则学生难以适从。所以制定目标要准确,如“学习凸透镜后,能够区分平面镜、凹透镜”、“通过组装滑轮实验后,了解滑轮可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学习测定物质密度之后,能在表中查到铜、铁等不同材料的的具体密度值”、“学习电荷后,能用实验证明自然界中只有二种电荷”等。3.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1)物理情境的内涵

一切可以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境,都可以说是物理(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进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六个要素中,“提出科学问题”是第一要素。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提供引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知识储备,使问题与激情互动。

(2)创设情境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研究问题。创设发现情境,引发学生质疑,主动探究;创设纠错情境,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创设活动情境,理解内涵,增加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乐趣;创设反思情境,交流体验,提出反思任务。(3)创设情景的类型

物理的问题情境有多种多样,但其实质都是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问题能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去实验、去观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把握问题情境的四个要素,注意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和递进梯度,创设合适类型的问题情境。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①实验现象情境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而实验现象情境是指教学中利用实验现象来创设物理问题的一种情境。我们通过实验结果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概念发生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本节观摩课在进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时,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感到惊奇,激起学生进行思考讨论。②生活现象情境

生活中很多物品是利用物理原理制成的,生活中大量现象也包含一定的物理知识,而人们的生活经验却有很多与物理的知识相违背。生活现象情境就是指教学中利用人们生活经验的局限或错误来创设物理问题的一种情境。例如,在进行“热传导”内容教学时,可以以“冬天里,室外的铁和木头哪个温度低”为题来设计问题情境;在进行“浮力”内容教学时,以“铁比水重,为什么铁船可以浮在水面上”为题来设计问题情境;本节观摩课在进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时,也可以利用生活实际“照镜子:一位同学拿着一面大镜子,另一位同学、向后移动,让班级同学共同观察该同学在镜子中的像——与物大小‘不等’”为题来设计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视觉冲突,设计新颖。③自然现象情境

自然现象中普遍存在着物理原理和规律,物理知识的重要应用就是解释自然、探究自然和改造自然。而自然现象情境是指教学中利用客观的自然现象来创设物理问题的一种情境。如本节观摩课教师设计问题“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水中捞月”等等。④知识拓展情境 学习了一个物理知识,必然要讨论其内涵和外延,必然要使之和前后知识、相关知识(学科)发生联系。知识拓展情境就是在此讨论过程中向学生展开的一种情境。例如,“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际上是“伏安法测量测量电阻”的拓展问题。再如,本节观摩课在进行“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拓展时,提供下列背景:如图,MN是平面镜,S是一个点光源,P是空间中的一点,请在图中画出由点光源S发出的能过P点的所有光线。此题很易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学生探究激情较高,通过探究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教学设计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评价设计、课后拓展设计等。笔者仅从以上三个方面谈自己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难免有不到之处,也必定有不成熟之处,敬请同行和专家的指正。

第二篇:谈谈对音乐教学设计新认识

谈谈对音乐教学设计新认识

音乐教学设计应该是音乐教学实施前的一个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安排活动。

一、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学习特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主体,那么主体对音乐有什么需求是老师应该关注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老师要考虑学生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音乐生理,了解他们的音乐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音乐老师要明白,音乐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在音乐方面,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精确的诊断,制定良好的策略,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有空间的,因为我们要面对不同班,不同基础、不同个体的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弹性空间。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是一个创意。有针对性,这个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

二、熟悉音乐教学内容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要与教学对象联系起来,要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能够合理拓展延伸。教师要带着状态进教室,把氛围创设好,这样学生才能自然的融入进来,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计音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都要在目标设计时体现出来。比如“对„„在„„能够„„感受„„体验„„”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接受。

四、设计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要第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是一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例如,五年级的<<外婆的澎湖湾>>第一步,情感唤起;第二步,情感深入;第三步,情感共鸣;第四步,情感升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的逻辑线就非常清楚,而且层层推进。

总之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孩子们快乐学习,老师轻松的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每节课都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篇: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谈对党的认识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惩治腐败讲过多少次,为什么成效不大,原因可能在党内。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把它们概括为三大作风: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加强党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要达到这些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进行长期的艰巨努力,尤其是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精辟发挥,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工作日益深入。但是,当前在一些地方、部门仍然存在不少所谓的“两郎两蛙型”干部。“两郎”即轻视理论学习自以为是的夜郎自大型,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遇事束手无策的江郎才尽型。“两蛙”即满足现状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和躺在温水中不知水温变化直至舒服死去尚未警觉的锅中之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重视学好理论。江泽民同志指出:“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觉,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有些共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注意学习理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常以工作忙等为借口不注意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迷失方向,甚至蜕化变质。只有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其次,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

(一)是要联系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力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是要联系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三)是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解决好如何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落实这些任务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联系国际国内的形势,提高对形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牢牢把握大局,辨别是非,真正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五)是联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提高抵制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

二、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总体来看,党的群众路线一直执行较好。但是勿庸讳言,当前在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滋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有些人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乃至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全局利益;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所有这些都在群众中产生极坏影响。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干何事我们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一)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不能只两眼向上,看领导脸色行事。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绝不能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

(三)是必须经常深入群众;现在有些领导同志深入调研只是到安排好的点上走马观花,就是一些基层同志也成了井里的油葫芦——浮在水上而未深入其中,以至于整天处在基层却对群众的所思所盼一无所知。

第四篇:从中国近现代史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从中国近现代史视角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以中国梦为角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懈奋斗的历史,形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想追求。接下来就以中国梦为主线来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固步自封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然而,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几近亡国灭顶之灾。1840年,在轰鸣的大炮声中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彻底破碎了。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一系列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梁启超等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终于,经过无数前期准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更不会面临亡国的危险而无动于衷。伟大先进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在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入侵下随之而兴的,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唤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提出。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奋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在整个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对于这段历史、对于为这段历史而献身的先烈,我们要永远铭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为伟大理想,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从所学专业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从所学专业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作为一名二院的学生,我的专业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作为航空航天类的学科,我们不得不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此外还要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而毕业以后的我们或许会去一些航空公司和研究所,因此大家都会有接触设计发明的领域的可能,因而知识产权便也就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充满设计性和创新性的专业,有绝大多数的重要发明都会在这里诞生,例如各种型号的发动机以及在某些动力装置方面的成就,无疑这是一个伴随新产品出世的领域,因而知识产权也扮演着一位从不或缺的角色。由于大型的发动机往往是靠几个国家同时设计和构造的,因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产权分配的情况,如不久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关于D-436系列的双转子涡扇发动机在知识产权方面所达成的协议,当然盗版和模仿也是一大主题如中俄关于苏-27的版权的争执。当然对于一些航空公司,知识产权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如2008年波音在美拥有的专利组合在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中居榜首,波音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副总裁玛莎 里斯说:“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要懂得以专利为基础的创新的价值。”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我们这一专业领域中,几乎是离不开知识产权的,而对其有一个重要的认识,更是在为我们在对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上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而下面则是一些在航空也中所发生的产权纠纷问题。

1986年9月,空中客车公司就申请了“Airbus”商标,用于生产飞机和部件;永丰食品有限公司则晚了12年才注册“空中客车 AIRBUS”商标,被指定用于可可制品,糖果等商品上。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但空中客车认为,永丰公司擅自使用“空中客车”商标构成侵权,并向商标局提出异议。而商标局认为,两个商标在商品功能,用途等方面迥然不同,不构成类似商品,所以裁定永丰公司可以继续使用“空中客车”商标。空中客车公司不服,向商评委提出复审申请,商评委维持了商标局的裁定。随后,空中客车公司把商评委告上了法庭,坚持剥夺永丰公司使用“空中客车”的权利。法院审理后,给出两大驳回诉讼理由。首先,永丰公司注册商标时,“Airbus”商标还非驰名商标;其次,两个商标的指定商品类型有明显区别,即使该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公众也不会混淆。

此外还有一案例:六一五所研制设计的AEDK5198仿真开发机是一种计算机应用开发工具;该机于1991年12月通过了上海市航空工业公司组织的产品鉴定,并于同日将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AEDK机获上海市1992年优秀产品二等奖,1993年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和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但AEDK机的软件部分未经国家软件登记管理机构核准登记。1995年,被告启东市电子仪器厂在市场上购买了AEDK机,对AEDK机进行了反向测绘,绘制出AEDK机的产品设计制造图,并解密复制了AEDK机的软件程序,仿制出与AEDK机完全相同的DSG一ICE一8C仿真机(简称DSG机);在1995年至1996年期间加工生产了DSG机150台,并在上海、四川、哈尔滨等地销售。DSG机与AEDK机比较有下列相同点:(1)硬件:DSG机的电子线路图、元器件排列图及机箱形状大小三视图与AEDK机相同。(2)软件:DSG机的仿真监控软件(EPROM程序)和PC机联机软件(磁盘程序)复制了AEDK机的相同的软件。

(3)用户手册,DSG机的用户手册整本抄袭了AEDK机的用户手册(其中包括对软件程序的使用说明及硬件操作的使用说明)。

原告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五研究所诉称:被告启东市电子仪器厂生产、销售的DSG—ICE一8C仿真机,在软件程序、硬件产品设计图(电子线路图、元器件排列图及机箱的形状大小三视图)、文字作品等多项上抄袭了原告六一五所产品AEDK5198仿真开发机,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故向法院起诉,而经法院判决有启东市电子仪器厂应立即停止对原告六一五所的AEDK5198仿真开发机的软件、产品设计图及用户手册的著作权的侵害,销毁侵权产品DSG—ICD一8C仿真机的印制线路板,并应于1996年12月30日前在“电子技术应用”刊物上刊登启事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部分损失。

在面对第一个案件上或许有人会笑,两个不相关的企业竟然会为此打官司,其实在另一方面上也体现了产权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尽管空客是输了,但显然那种对产权的重视也不得不引得我们深思。而对于第二个案件,我们可以判断尽管六一所的AEDK机的软件部分未经国家软件登记管理机构核准登记,但是其仍具有著作权。此外关于说明书等方面启东公司的反向测绘的行为也明显侵犯了六一所的著作权。当然真实的案例还很多,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航空领域中总会涉及许多的产权归属问题,而如果我们不能对产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我们必然会面对更多的疑惑和挑战。因而作为以设计和创新为主导的我们,了解知识产权有显得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因而可以说知识产权的概念或许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其实刚开始看到《知识产权原理和制度新论》这门课时确实很疑惑,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为什么要去学习这些偏文的学科呢?而现在仔细想想,有些东西虽不是专业的一部分但很显然他将是终生受用的,短短的九周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相信大家心中也对知识产权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这些知识也将继续陪着我们走下去。

下载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一堂初中英语复习课谈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

    从一堂初中英语复习课谈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 李 霞 【摘要】 从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入手,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一堂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包括五个方面:(一)教......

    从二战谈对战争的认识111(小编推荐)

    从二战谈对战争的认识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句话是开课初老师说的,起初我还不清楚是什么意思,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它的道理。下面我将从第二次......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学习中对这段话的印象特别深: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我认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及产品进行规划、处理和安排的方法,已在教学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将从教学设计的概......

    新自我新认识教学设计

    《新自我,新认识》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

    新自我 新认识 教学设计

    新自我 新认识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一1.6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客观......

    新认识,新自我教学设计

    《新认识 新自我》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冶源镇杨善初中刘世菊 (一)学情分析:同学们来到新学校,组成了新的班级,有了新的起点,成为了新的初中生,一切都是新的,对自己的变化也......

    认识新朋友教学设计

    《认识新朋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喜欢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情感、态度。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交往,游戏守规则,讲文明、有礼貌等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