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及产品进行规划、处理和安排的方法,已在教学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分类、教学设计的特点以及教学设计过程等方面对教学设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教学设计
认识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经典的定义,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教学的系统设计就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是‘为促进学习资源和步骤的安排’”等。虽然它们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部分却可以说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学设计要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由此,我们就得到了教学设计这一综合性定义:教学设计就是指依据特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安排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上,我们主要将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它的目的在于怎样帮助教师备好课、怎样才能把课教好,而几乎不考虑学习者是如何学的方法。目前,除了建构主义指导的教学设计外,其他的几乎都属于这种范畴之内。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这种理论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重心可以说是恰好相反的,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而非教师的重要性。其主旨主要有:学习这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或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等。
3、教学设计的自动化。
教学设计的自动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从事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工作,或者是依靠计算机的智能化功能实现教学方案、策略自动化生成等等。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
1、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个体学习。
学习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所以教学设计是主要针对个体学习而不是班级、社会团体等群体学习。
2、教学设计的阶段性
指的是,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即时设计和长期设计。即时设计是短期内的设计,如一堂课的设计。而长期设计在时间上则显得较长,复杂性也较高,如一门课程的设计。
3、教学设计可以影响个人的发展。
系统的规划、设计能为受教育者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自然而然会对学习者的发展产生影响。
4、教学设计应采用系统的处理教学步骤。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步与步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这一步骤做好了,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骤,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
5、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如何学习知识为依据。
在考虑个人能力是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关心能力是什么,而且更要研究能力是如何获得的。
四、教学设计过程
在明白了教学设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后,接下来就是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经过教学活动后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就要对教学需求进行分析。教学需求指的是对目的所要达到的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教学目的可以先是模糊的,然后逐渐进行完善。一个完整的教学目的描述应包含以下内容:学习者;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做什么;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2、教学目的分析
该过程主要是分析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
3、学习者特征与环境分析
学习者特征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特征。该阶段主要是了解学习者身心和认知等方面特点。
4、编写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在完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什么的详细阐述,它产生于教学分析所得到的技能。绩效目标的编写分为以下几步:修改教学目的以反映最终应用环境;编写学期目标以反映学习环境;为目的分析中确定的每个步骤编写目标;为每个子步骤编写目标;对某些学习者可能不具备的入门技能编写目标。
5、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
该阶段的工作是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新技能的先决条件和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并安排教学测验的项目。
6、开发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组织、形成相关的教学策略并制定相关的方案的过程,它是为了帮助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一个作业的计划。
7、开发教学材料
这里的教学材料是指用于传递教学事件的印刷的或其他形式的媒体材料。教学材料与教学目的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种良好的教学材料的选择往往可以使教学目的的实现事半功倍。
8、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式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该过程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改进教学。
9、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或者系统所进行的评价,是对最终产生的结果所进行的评价。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决定是继续采用当前的教学材料还是采用其他更合理的教学材料。
教学设计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馈总结来完善,这样才能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参考文献:
[1]谭念君.教学设计之前需要把握的三个问题_从_分数的初步认识_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翔宇、张丹.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Walter Dick、Lou Carey.教学系统化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蒋振南.教学内容设计的认识与实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5]何光伟.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探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学习中对这段话的印象特别深: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我认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非常重要,一般每个班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中、下。你既要照顾到程度较差的学生,还得照顾到上游学生,因为如果你讲得多了,这对于上游学生是一种浪费,所以这个度非常难把握,一批学生有一批学生的特点,不能用同样的思维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且同一批学生的特点也会逐渐变化,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总结。
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也很重要,只有了解了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第三篇:浅谈对创新教学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创新教学设计的认识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技术的综合。
一、关于“教学设计”
(一)传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准确分析,运用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作出整体规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结果做出估价的过程。
传统教学设计大多是从教学内容出发,依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个人直觉来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考虑得较多的是教师“如何教”,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将继续发挥作用,因为这里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教学过程的日益复杂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仅仅依据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生物课教学中,为数不少的教师仅靠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加上几张挂图,年复一年、照本宣科地教学,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的、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物”课、“无物”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得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教育价值被大大地削弱了。更为严重的是,使青少年学生失去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妨想一想,儿童对一切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可是,到了中学学习一段生物学课程后,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生物学失去了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生物课当作“文科”来学,靠背诵书本、背诵笔记来应付考试。不少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比较难学、难背,而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那么,生物学教师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学生的兴趣是怎样失去的,生物学课程应该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二)什么是“创新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有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考虑教学情境、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因素,并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加以统筹规划、组织,较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因而可以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所以现代教学设计又称为系统教学设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科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它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而它本身又是学校总体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科教学设计又可以看作是整个学科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论认为:一切子系统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借助于教学设计者的经验和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创新性。教学设计的过程,必须要求老师在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总体上设计出一个科学、实际、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新考量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死板、僵化的误区,大胆创新,采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方式来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其次,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还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学观念,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条件来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这几年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教学忽略和轻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必然要落后于时代的,也是必要遭到淘汰的。信息技术的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用它来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性知识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且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反馈功能,以此互通,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记,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是从根本上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弊端,使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
二、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对于我们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就转化为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那么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呢?
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2.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如果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教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即从方案中所采用的目标及策略来看,充分重视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话,那么这种教学设计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否则便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要体现这个原则,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并不是一件新任务,其实就是选择或设计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提供足够的支架;丰富的人际交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2.教师的主要工作:准备资源;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设计复杂的学习任务; 要使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完成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精心选择和制作学习环境中所使用的学习资源。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时一定要明确这种资源的使用方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不是用来给教师演示用的,而是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因此,最好选择强交互性的媒体来呈现教学信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应该是已经筛选过的,只需学生读、听、记的“死”资源,而应该是原始的、丰富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筛选、思考的“活”资源,因为对中学生而言,方法远比结论更重要。由于倾向于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因此,首先解决的是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要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维持。没有设计合理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将无法发挥所期望的作用。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应该将多个知识点包含在一起,但不是越难越好。最好能设计一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解决任务。
第四篇:浅谈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做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进行备课、上课。如何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在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就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巧设悬念、提供建设性的问题、设计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
二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不要因为小的错误就给予学生严厉的批评。对于学生的不成熟的观点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要适当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一定注意不要用比赛结果给学生施加压力,要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应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新教材的 知识体系和新的学习理念一定要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非重点,对于每一部分,新课标的要求是什么都要了如指掌。然后确定本节课和后续课程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形成教学意图。
形成教学意图之后,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大的设计,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然后以此来设计教学问题,使问题由浅入深且又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是很重要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对于数学概念要大量举例,由特殊到一般,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网络和系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入大量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每节课都要有练习的题目,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第五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2011-05-18 17:20:47)转载▼ 标签:
杂谈
本节课的内容 给我印象最深刻且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学设计的这块内容了,因为之前经历的“教学技能培训,测试”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本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这三种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和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它的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容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缺点:它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分析,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之间,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其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优点: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利。缺点: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周密策划,否则可能顾此失彼。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是我觉得第三种教学设计模式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可是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双赢呢?经历了备课、上课的过程,我能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相信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有更深刻体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