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公平正义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公平正义
——审理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中应把握的原则
◇ 阿尼沙
2012-08-21 05:44:14
来源:2012-8-9 人民法院报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少数民族离开自己长期生存的民族自治区域,来到内地务工经商,为城市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文化多元化和族际之间的沟通、理解。但少数民族劳动力流动和社会融合还存在诸多障碍,并由此引发一些刑事案件。内地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会出现少数民族当事人语言不通,法官在处理个案中可能忽略民族风俗、民族习惯等因素,使某些案件在程序上出现瑕疵,少数民族当事人对法院不满,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效果。
作为工作在内地法院长期从事审判调研的少数民族法官,笔者以为,内地审理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及时为被告人或被害人聘请正规翻译的原则
为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带给人们在行使诉讼权利时可能出现的差别,对弱势群体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为每一个参与诉讼的人提供获取公正裁判的机会,相关国际文件都予以了平等保护。如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规定:在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时,人人完全平等地有资格享受以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甲)迅速以一种他懂得的语言详细地告知对他提出的指控的性质和原因;(己)如他不懂或不会说法庭上所用的语言,能免费获得译员的帮助。欧洲理事会通过的《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第10条第3款规定:“在法庭诉讼程序中,应免费为少数民族语言者提供翻译。”我国宪法历来强调民族平等并为少数民族使用其语言文字的权利和当事人享有法庭翻译权利提供保障。如宪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对于宪法的上述规定,我国相关部门法也做出了回应,如刑事诉讼法第九条在修订前后都没有做出任何变动,重申了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表明了保护少数民族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变的原则。
在内地涉少数民族犯罪的案件中,当被告人不懂或不能用汉语表达时,法院都会积极主动为被告人寻找少数民族翻译,且翻译费用是由法院支付的,切实保障了被告人的语言平等权。在当前没有统一聘请翻译规则的前提下,法院审理涉及到少数民族被害人或被告人刑事案件时,应尽量予以聘请翻译。翻译的渠道应主要来源于高校的教师或大学生,法院应明确翻译的权利义务。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被害人和被告人都是同一少数民族且语言存在障碍时,应为双方分别聘请不同的翻译人,避免无良翻译利用双方共用一个翻译的漏洞进行违法活动。
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原则
在少数民族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方面,对待习惯法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重视国家制定法的作用,同时又不轻视民族习惯法的作用,应确立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在法律上的地位,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对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包容,在司法活动中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又大都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法”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要考虑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存在。正如有学者指出,“无论你承认与否,习惯都将存在,都在生成,都在发展,都在对法律发生着某种影响。习惯将永远是法学家或立法者在分析设计制定法之运作和效果时不能忘记的一个基本的背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量刑时要考虑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其主观恶性的影响,而在被害人是少数民族时,又要充分考虑到被害人提起的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赔偿请求,如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被害人家属会提出要求赔偿将被害人尸体拉回其原籍地进行土葬、天葬等费用支出的合理诉求。这就要求法官在处理涉少数民族案件时,应具备多元化知识,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法律援助原则
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英国,在现代西方各国,大多在其宪法或刑事法典中直接或间接地赋予了公民法律援助的权利。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中第1条规定:“所有的人都有权请求由其选择的一名律师协助保护和确立其权利并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为其辩护。”第6条规定:“任何没有律师的人在司法需要情况下均有权获得按犯罪性质指派给他的一名有经验和能力的律师以便得到有效的法律协助,如果他无足够力量为此种服务支付费用,可不交费。”法律援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在内地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语言不通时,法院一般会为被告人或被害人聘请翻译,但是翻译毕竟不是法律工作者,与法律援助中的律师不能相提并论。语言不通的被告人相较于其他被告人更处于劣势地位,从保护人权、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来讲,确保少数民族被告人在诉讼的每一个阶段均能获得律师的有效帮助是保障被告人主体地位、维护程序公正的基本程序目标,从而实现程序正义。法律应使那些语言不通、急需得到而又无力取得律师帮助的少数民族被告人获得公设律师的帮助。此外,有些案件少数民族被害人经济生活困难,按照程序要求从千里之外的家乡来到内地法院后语言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尽快通过翻译的帮助,告知被害人家属被害人应享有的相关权利,如可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并在征得被害人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相关事宜委托法律援助律师,让被害人家属早日回到原籍避免诉累,真正体现司法为民。
四、对少数民族罪犯应当选择注射死刑的执行方式并尊重少数民族丧葬方式的原则
目前,我国死刑的执行方式主要有两种:枪决和注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关于保护面对死刑的人的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判处死刑后应以尽量减轻痛苦的方式执行”。
笔者认为,针对少数民族死刑犯,应尽可能选择注射死刑的执行方式。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留全尸”的传统习俗,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北民族地区,至今保留着尸体完整土葬的习惯,这也是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对少数民族罪犯执行枪决,尤其是对其头部枪击,死刑犯被枪决后脑浆涂地,面目全非,对尸体的完整性破坏很大,与很多少数民族“留全尸”的传统习俗相违背,增加了家属抵触情绪。
使用注射的方法执行死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被执行死刑的少数民族罪犯的尸体的完整。罪犯被执行死刑后,可以将罪犯的尸体完整地交给其家属处理。对少数民族的被执行死刑的人,注射方法执行满足了其本民族的丧葬习惯。使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在实现法律判决的情况下,有效缓解了由于死刑引起的新的社会矛盾,避免了死刑执行对社会生活的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应该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尽可能地采用注射死刑的执行方式。
此外,我国少数民族丧葬方式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密切相关。丧葬是风俗习惯的一部分,我国少数民族的丧葬方式各种各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野葬、树葬等。党和国家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除对汉族推行火葬外,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均得到了充分尊重。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的,应在指定地点埋葬。对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他人不得干涉。”
对少数民族死刑犯执行死刑后,应特别慎重地处理丧葬问题。对少数民族罪犯死刑执行完毕后,应尊重少数民族的殡葬风俗,对尸体的停放处予以封存,避免因保管不善而发生差错或造成对尸体的亵渎从而引发民族矛盾。应及时通知其亲属认领罪犯尸体并安排适合本民族习俗安葬方式。很多民族的丧葬习惯,入土之前要举行宗教仪式,否则后果很严重。有水葬和天葬习俗的民族,回归自然,灵魂才能常青;对于穆斯林,死后绝对不能火化。政府执行死刑,如果违背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会造成家属很多抵触、对立情绪,从而引发民族矛盾,也给西方一些国家以不尊重人权的口实。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第二篇:维护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反思
檀林中学张铁军
通过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教学让学生认识公平和正义的关系,尤其是制度的正义性。我通过同学们实际生活实践(或各种日常生活情境的模拟)、案例展示于课堂,采取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启迪,从而完成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实现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用来充实课堂(如: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①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②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③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同时也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一些有关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事例,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几大亮点:
首先,以案说理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空洞的学习,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及实效性。其次,布置的课前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并在学生活动中让教材知识“有限性”得以延伸。
第三,设置一个质疑探究的问题:在质疑中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在探究中理解正义与公平的关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受益无穷的东西。
最后,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利和正义的关系?作为内容延伸,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够,不能正确的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公平与正义的个例事件,这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社会。
第三篇:坚持执法为民 维护公平正义
坚持执法为民 维护公平正义
------谈检察机关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
能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谐是稳定协调的标志,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法治上,也就是说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依法办案。因此,要实现和谐,就必须加强法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职责在于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然而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还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还存在着监督水平不高、工作实效性不强、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影响了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的发挥。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强化职能,全面公正履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检察机关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检察机关的职责就是履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正义,才能谈得上和谐。首先,要依法严惩刑事犯罪。刑事制裁是一个社会的最终“制衡器”,如果犯罪得不到遏制,人民群众连最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谈何和谐?因此,检察机关要坚决贯彻“严打”方针,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采取什么方式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腐败是典型的社会不公平。腐败问题不解决,党的执政地位会受到严重威胁,社会也不可能达到和谐,而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让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者得到惩处,让正义得到伸张,真正实现在社会各阶层消除特权,平等共享社会利益。第三,要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通过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让人们看到客观公正的过程,得到
体现公平正义的结果。在诉讼环节,要依法监督有案不查、有罪不究、违法办案、徇私枉法、以权谋私等问题。在非诉讼领域,也要做好控申检察、民行检察、监所检察等工作。通过这些有效的监督工作,确保法律公正实施。第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创建活动。特别是在办理案件中,要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三大效果中法律效果是基础和前提,法律是全民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利益的集中表现和社会规范的最高形式,离开法律效果就谈不上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要在法定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充分考虑办案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通过正确、适当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实现最佳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而实现司法的最高目标——社会公平正义,积极为“平安”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坚持依法办案,提高案件质量,以公正、效率求和谐
公平是人们追求的基本社会价值,是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理念,而司法是维护公平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公平合理地适用法律规则,满足人们对公平的追求。一个社会,如果达不到人们对公平的要求,就没有理由要求人们遵循它所颁布的法律和制定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也就荡然无存,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要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实事求是,对于证据的收集采信,要客观真实,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绝不能搞刑讯逼供、打击报复,既要收集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既要查明对被告人从重、加重处罚的情节,又要落实兑现对被告人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政策规定。使有罪的人受到惩罚,使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使人权得到尊重,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力实现公平,以公平构建社会和谐。同时要坚持司法效率的原则,要在尊崇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司法规律,创新检察机制,使案件在检察环节加快进度,缩短办案时限,满足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以效率体现公正,以效率推动社会和谐。
三、拓宽检察视野,参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检察工作在参与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方面是目前检察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非常薄弱甚至空缺的环节。对此,要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理论调研和探索,不断拓宽检察工作视野。要加强对刑法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行为的立案监督;加大对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环境监管失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等渎职犯罪的查处力度;对环境污染公害案件,积极探索公益诉讼的监督渠道和方式,通过这些工作以促进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正确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高度负
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满腔热忱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拓宽、畅通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诉求渠道,并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对涉及检察工作的来信来访案件,要逐案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妥善处理群众涉法上访问题,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把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维护好发展稳定的大局。
五、深化检察制度改革,以快捷高效机制应对和谐社会
要按照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和落实高效的检察工作机制,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公正司法。要重点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取证机制,提高公安侦查质量和效率。制定批捕起诉的证据标准,规范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完善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措施,防止侦查活动的随意性;深化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判改革、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改革、提出量刑建议等,节省司法资源。实行严格的案件流程管理,保证每个办案环节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和处理。落实个案质量考评制度和自侦案件宏观评价机制,建立案件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办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检察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保证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
六、全面提高检察人员素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强检”战略作为实现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全面提高检察队伍素质。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包括理论修养、政治觉悟和职业操守等。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警头脑,增强检察干警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保持检察人员政治上清醒,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二是要培养检察官养成高尚的情操,树立检察干警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和对检察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形成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三是要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加强检察干警的岗位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规范任职资格培训和晋升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干警执法水平,造就一批检察业务尖子和检察法律专门人才。要通过专业训练和长期的实践,锤炼一批具备法律功底深厚、社会理性成熟、司法技能高超的检察骨干。四是要提高文化素质,提升检察干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造就一批智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实现执法水平的优化升级。
[打印][多功
第四篇: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正义听起来似乎很抽象,但实际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大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小到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公平正义的环境,就难以健康发展。能力目标:要帮助学生树立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使学生学会公正待人,与他人之间公平竞争、公平合作;要要正义感,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对弱者富有同情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实现社会的公平竞争还是伸张正义,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即便是出于良好的目的而违背法律,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维护社会主义。一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二是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维护正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 树立公平意识 教学目标:
要帮助学生树立公平意识,使学生理解公平的作用及如何树立公平意识。使学生学会公正待人,与他人之间公平竞争、公平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平台:辨别公平。
讨论:谈谈上面的现象中,哪些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分12个小组讨论,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生活中处处需要公平。竞争与合作,要求我们公平参与;法律诉讼,要求法官公平判案;各种比赛,要求裁判公平判罚;利益分配,要求公平分配。公平是社会生活的度量衡。
二、学习新课
1、公平的作用是什么?
维护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会的公平可以保障每个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讨论:你认为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是公平?学生结合班级中实际事例发言。家庭生活中,------------------------------同学交往中,------------------------------师生关系中,------------------------------社会生活中,------------------------------为什么我们需要树立公平意识?
社会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我们的共同努力。社会需要公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同样需要公平。以公平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能够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需要树立公平意识。
2、如何树立公平意识?
(1)树立公平意识,需要我们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举例说明。
(2)树立公平意识,需要我们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成绩是可以用分数来计算,美德却无法用分数来计算。活动平台:体验公平。
三、小结:建立和谐的社会,需要追求公平,维护和平,打击邪恶,扫除不公。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公平意识,培养正义感,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四、作业:
1、公平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我们需要树立公平意识?
3、如何树立公平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站 培养正义感
教学目标:要帮助学生树立正义感,使学生有正义感,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对弱者富有同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上面图中,哪一种情况是正义的行为,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1)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现着社会正义,是正义的化身。(2)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武器。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权利的分配确立正义,同时,通过惩罚罪恶以伸张正义。什么是司法回避制度?
2、正义感的具体体现?
(1)分辨是非,惩恶扬善。分清是非,心怀正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2)奉献爱心,同情弱者。有正义感的人,既不向强者低头,也不能欺辱弱者。
3、维护正义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法律。伸张正义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惩恶扬善。借维护正义之名,违犯法律,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同样是对正义的践踏。
第五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演讲稿--点滴小事折射公平正义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来自XX市检察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小事折射公平正义》。大家都知道,“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检察机关如火如荼的开展,抓学习提高知识,组织讨论提高思想境界、抓办案维护公平正义,抓服务树立执法形象,成为我们工作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做为XX市检察院的一分子,我真实地感受到这场教育活动给我院带来的清徐之风。全体干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几件小事一一闪现在我眼前。
检察长有了压力感。我院检察长张建均同志今年45岁,自95年起先后在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工作到目前可算一位老政法了,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为提高干警素质,院里启动了“每周一课”工程,即“领导当老师,干警做学生”,每周五学习日,由班子成员轮流为干警讲课。张检选定的讲课内容是“侦查策略和技巧”。在全院干警会上,他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从事政法工作多年,但真正站到三尺讲坛当老师,还真感觉到有些底气不足,我要加紧学习检察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取不光做你们合格的领导,更要做你们合格的老师”,几句质朴而实在的话赢得了干警们热烈掌声,而干警们从这几句话中也体味出这样一种含义: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发展;不学习,就不能做一名领导信任、群众满意的合格检察官;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学习也是工作,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胸怀这种信念,干警们投身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危险面前显本色。镜头又拉到了5月12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在整个XX迅速传开,我市光明街村民乔更新因发烧在中医院治疗无效后被先后转至河北省第二医院和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最后被确诊为非典病例。而此前,由于我市中医院未按规定上报及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致使和乔直接接触被一代隔离者40余人,加上第二、第三代被隔离共达1000人,消息传来,整个XX陷入了恐慌之中。在此危急时刻,按市委指令,我院立即成立了以张建均检察长为组长的5人办案组,于5月12日上午对此案展开初期调查,深入到XX市中医院发热门诊隔离区、民兵训练基地隔离区及XX市中医院进行调查。张检亲自对主要涉案人赵志坤和李树通进行讯问,因为天热,身穿厚厚防护服,眼戴防护镜,隔离室又没有桌椅,讯问和记录都是站着进行,不一会儿,他们头上就滴下汗来,眼罩上也集满了湿气,但这丝毫没影响他们办案的情绪,为把案件办细,办好,办扎实,他们坚持进行了细致的询问,不放过每个细节。就这样,从上午8点一直到下午4点。结束后,又根据掌握的新情况分头到中医院及防设站等处找有关人员调查核实固定有关证据。等他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单位办案点,已是晚上12点多。可是,特殊时期,他们劳累一天后吃上的不是丰盛可口的饭菜,而是一碗开水冲泡的方便面和一块面包,不能回家回单位在舒适的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而只能几个人蜷缩在办案的囚车上凑和一宿了事。第二天又投入到了紧张的调查取证工作中。
在办案组干警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工作下,仅用了2天时间就提取物证、书证50余份,讯问、询问相关人员27人,很快查清了此案,并于5月17日对XX市中医院原院长赵志坤,原副院长李树通以涉嫌玩忽职守罪,中医院护士乔小兰以涉嫌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决定逮捕,并在电视台予以通报,消息传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拍手称快。
制假贩假法不容。非典突袭,万民惶恐,急急寻求预防救护的办法,随着中央电视台防非典处方的公布,我市中草药价格一路飚升。然而,少数黑心商人不是抓住商机靠勤奋致富,却瞄准了制售假药这样一条黑路子,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违反了公平诚信的交易法则,同时也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此,我们坚持八个字“严厉打击,绝不手软”。XX市观音堂村邵新民非法在自己家中生产中药材淡豆豉1600公斤,价值4.8万元,公安机关立案后我院就先行派出侦查监督科和公诉科负责人共同提前介入此案,事先掌握第一手情况,并适时引导公安机关取证。在公安移送我院批捕后,仅用一个小时就做出了批捕决定。5月3日移送我院审查起诉后,办案干警加班加点阅卷提审写起诉书,仅4小时就起诉到法院,最后被告人被从快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48000元
服务大局保稳定。严格执法,加强办案本是检察机关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题中之义。然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给我们注入了新的执法理念,要服务大局,不仅仅是严格执法,加强办案,而是把检察工作自觉地纳入到党的工作大局的目标之中,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通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更好地体现公平与正义,让党和人民满意,检察事业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院在市委领导下妥善解决上访老村郭北庄问题,使该村由乱而治的事实就是对这一理念的真实诠释。郭北庄村自95年起就没有班子,主要划分为四个较强的宗派势力,多年来,各派之间斗争不断,争战不止,成为上访告状的老村,也成为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一个根源。为解决郭北庄村问题,八年间,我市曾先后派出四个工作组进驻该村,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四月中旬,在非典肆虐之际,我院正是用人之时,但为配合市委搞好村遗留问题清理工作,我院派出了副检察长张利民等5名同志分别参加市委的5个下乡工作组。其中,张利民同志带队带领法院、司法等部门7名同志进驻郭北庄村,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先是抓住主要矛盾,仅用8天时间查清了前四任原村支书记经济及违纪等问题,依法做出处理,平息了村民上访态势,比市委要求一个月的期限提前22天。紧接着在广泛走访,摸排情况,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班子候选人,并严格按程序组织了选举,顺利产生了新一届村委班子。到此,他们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坚持把新班子扶上马送一程。积极帮助新一届班子搞好舆论宣传工作,消除过去的村风不正,上访无序状况,使群众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发展经济上来;同时,积极妥善的解决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农业税问题,支持党支部积极运作,促使承包该村土地的砖厂交纳承包费,由村从承包费中集体交纳农业税,减轻了群众在税赋方面的负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由于我们工作人员,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意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终于使一个几年扶不起的烂摊子初步有了生气,使群争不止、一盘散沙的村民抱成了一团儿,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通报点名表扬我院工作组。而郭北庄村民和我院之间也建立了一种鱼水情,真正实现了党和人民双满意的目标。
以上是我们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活动中的几件小事,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公平正义的内涵。也是我院以实际行动对“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的真实诠释。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本质追求,我们要以这次演讲活动为契机,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活动之中,公正执法,强
化法律监督,服务大局,维护公平正义,创出更加出色的成绩,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